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火电产业报道正文

电力企业如何避开“十大陷阱” 应恪守“十大金律”

2021-09-23 13:35来源:能源杂志作者:徐进关键词:电力企业电力行业能源转型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新发展格局是“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相互促进”的双向循环,是我国为应对后疫情时代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大变局的主动作为和必然选择,也给能源电力企业未来的生产经营活动指引了新方向、提出了新要求、提供了新思路。特别是“3060”目标提出后,各路兵马纷纷杀入能源电力行业,希望能在此轮能源电力转型的盛宴中分得“一杯羹”,导致能源电力市场泡沫已现。对此,作为国民发展主要骨干和重要支柱的能源电力企业如何更好地在新形势下适应新常态、把握新机遇、实现新增长,笔者认为应避免十大“陷阱”和恪守十大“金律”,以确保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态势。

(来源:微信公众号“能源杂志”  ID:energymagazine  作者: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投资有限公司总经济师  徐进)

一、能源电力企业常掉进的十大“陷阱”

陷阱之一、喜欢“摊大饼”,掉进“规模陷阱”。大举扩充地盘、喜欢“跑马圈地”、“运动式”发展曾是一些能源电力企业“通病”。曾几何时,部分能源电力企业对追求规模扩张达到了近乎痴迷程度,把能否进入世界500强、成为行业“老大”作为孜孜不倦的追求目标和宏大的企业愿景,导致资产规模不断膨胀,债务水平居高不下,管理层级日益增多,管理链条越来越长,员工人数无限上升,“摊子越铺越大、饼越做越厚”,而经营效益这个“馅”却越来越变“薄”。很显然,做大并不等于做强做优,如何在经营规模不断扩大之后实现核心竞争力提高、确保整体效益稳步提升,是摆在不少能源电力企业面前的新挑战。

陷阱之二、爱搞跨界经营,掉进“多元化陷阱”。一些能源电力企业总抱有“这山望着那山高”的心态,打着产业转型升级和产品创新的幌子,尽情挥舞着资本“大棒”,纷纷杀入陌生的领域,转行涉足所谓高新技术行业或与自己主业完全背离的业务,盲目追求产业多元化,导致资源错配,最后“偷鸡不成,反蚀一把米”,丢掉了自己赖以生存发展的“家当”、本业,带来无法估量的损失,类似的案例举不胜举。跨界经营不是任性就可以“闹着玩的”,必然会分散企业的注意力,消耗宝贵的资金资源,对企业管理层能力也会提出终极挑战,往往“一招不慎,满盘皆输”。

陷阱之三、痴迷资本运作,掉进“并购陷阱”。不可否认,合理的并购重组是企业实现“大强优”、提升市场竞争力的重要一环。但有些能源电力企业战略目标不清、并购动机不纯,为了做大“蛋糕”和追求“高大全”,不计代价、不顾后果地盲目“抄底”收购,还美其名曰“资本经营是坐电梯、产品经营是走楼梯”,结果导致“贪多嚼不烂”,带来严重的“肠梗阻”和“消化不良”,并诱发大量纠纷甚至诉讼,让企业深陷并购“泥潭”不能自拔。其实,任何一种并购都是法律、营运、财务、管理、整合等多种风险叠加,若稍做不慎,产生的风险将呈现几何数量级放大。

陷阱之四、贪图快钱效应,掉进“投机陷阱”。少数能源电力企业喜欢“走捷径、挣快钱”,以小搏大,不顾三番五次的“禁令”,过度参与到本来只允许进行套期保值的金融衍生产品业务以及其他商品期货、高风险的基金等金融品种,或者屡次陷入被国际投行设置的“对赌陷阱”,签署不对称的掉期协议,完全不顾虑其高杠杆性、价格的巨烈波动性等特点,恣意投机,最终酿成大祸,带来巨额亏损。实际上,国家允许少数能源电力企业开展期货业务,核心在于套期保值,但一定要有底线思维和线红线意识,触雷的事情一律不要碰,没有底线的钱一概不要挣。

陷阱之五、迷恋产融结合,掉进“金融陷阱”。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能源电力央企或省属企业加速布局金融领域,搭建金融平台,扩张金融“版图”,抢占金融“山头”。但其中有些能源电力企业由于没有把握好产融结合的真谛,自认为找到心意的“白富美”,实际上让企业偏离了“主航道”,挤压了实体经济发展空间和资源,带来“反客为主”、“脱实向虚”的危害。从本质上来说,实体企业与金融机构经营理念大相庭径,如果不超前设置有效的“防火墙”,或者想利用所设立金融机构的方式获取不正当利益,极容易引发产融风险的“共震”,其危害切不可掉以轻心。

陷阱之六、过度杠杆经营,掉进“债务”陷阱。这些年受投资驱动和规模做大的影响,部分能源电力企业肆无忌惮地举债经营,导致企业债务规模不断扩大,现金流高度紧张,整体杠杆率快速上升,还本付息的压力日益沉重,大大超过企业正常经营的资产负债率预警线,甚至还有些企业早已经是资不抵债。高杠杆不仅侵蚀企业再发展所需资金,而且暗藏着巨大的债务风险,极有可能成为压垮企业的“最后一根稻草”。说到底,杠杆本来就是一头非常危险的“猛兽”,虽能让一个“屌丝”迅速逆袭,但更大的可能是让一个“高手”从云端彻底跌落到无底的深渊。

陷阱之七、大搞家长式管理,掉进“治理陷阱”。近些年来,能源电力企业的公司治理水平较以往有明显改观,但重形式、轻治理的“表面文章”、“花样文章”仍在一些企业普遍存在,权责不清、分工不明、约束不够、缺乏制衡等治理问题仍较突出,治理主体缺位、越位、各自为政的情况仍难以从根本上好转,“一言堂”、“一霸手”、“一边倒”的家长式管理还较为盛行,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并没有真正建立,成为能源电力企业治理难以突破的“桎梏”和导致管理决策失误的最大“祸首”。如果不从治理源头上下“真功夫”,科学合理设置“三会一层”职责与权利,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国企三年改革行为方案的实施难免成为一句“空话”。

陷阱之八、偏爱跟风玩“新花样”,掉进“数字陷阱”。随着新冠疫情爆发和新基建战略的提出,数字化、信息化正成为当下最火热的“话题”,越来越多的能源电力企业把“数字企业”奉为圭臬,花巨资进行数字化转型和信息化升级,结果因变得太猛、方向不对、动机不纯,不但取不到预想的效果,反而把传统的“根据地”和“传家宝”搞丢了,陷入“数字转型找死,不数字转型等死”的困境。其实,传统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正确方式应该是为了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和业务的创新力,而不是单纯地为了追求“时髦”而数字化,这好比是企业的“二次创业”,其艰难程度可想而知,不能过于“跟风”,也不能受制于短期绩效要求,一定要结合自身实际和需要算好账,既要算细账、算短期帐,还要算大账、算长期账。

陷阱之九、图慕虚荣虚名,掉进“造名陷阱”。不可否认,“酒好不怕巷子深”是卖方市场年代的老思想,在市场经济时代并不完全可取,因为随着买方市场和“眼球”经济时代的到来,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如果缺乏必要的宣传手段和公认的良好口碑,产品质量再过硬,也很难被消费者普遍认知和接受。对能源电力企业来说,适当的广告和合理的宣传是吸引顾客的必要手段,但绝不能为“求名”所累,不切实际、不顾财力大搞“造名”运动,争夺“标王”,想通过“造名”而暴富,最终盛名之下、其实难副,“牛皮吹破天”,都无一例外地在加冕之后便迅速地走上了覆灭的不归之路。

陷阱之十、盲目“走出去”,掉进“国际化陷阱”。这些年来,随着“走出去”战略和“一带一路”倡议稳步推进,能源电力企业国际化经营迎来了“高光”时刻,但少数能源电力企业未做好充分准备就冒然而动,不研究文化差异,不熟悉国际规则,将国内那些不规范的做法简单粗暴地移植复制到境外去,盲目“走出去”,“一窝蜂”重复抄“作业”,毫无顾虑地自相残杀,造成境外同质化竞争的恶性循环,结果无异于往火炕里跳,最终被残酷的现实无情“打脸”,半途而废,一败途地,遭遇“滑铁卢”,带来巨额损失,摔了过“大跟头”,付出了高昂的“学费”。

二、能源电力企业应恪守的十大“金律”

第一大金律:不熟悉的不盲目进入。不熟悉的业务不做,不熟悉的领域不进,以免“竹篮打水—一场空”,这是一种高明的经营策略和投资之道。道理看似很简单,但有谁能做得到?有些能源电力企业常常赖不住寂寞,总觉得“别人的碗里都是美味佳肴”、“别人的姐妹都是百媚千娇”,如果不主动出击就会失去赚大钱的好时机。其实,对不熟悉领域不进并非无动于衷,而是在进入前要做足功课,全面调查研究,摸清套路和虚实,“先熟再做”,实现从陌生到熟悉的华丽转身,这样“做”起来就会得心应手、水到渠成、一投中的,以便有效规避经营和投资失误。

第二大金律:“不打无准备之仗”。曾国藩有言,“古之成大事者,规模远大与综理密微,二者缺一不可。”能源电力是受区域发展、市场因素、政策效应等波动影响比较大的行业,其业务经营管理涉及到方方面面的事情,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系统工程,既需要运筹帷幄、洞悉千里之外,也需要制订科学严密的目标、规划、计划、对策,还需要充分听取各方面专家意见,全面精准掌握各种不同的情况,做到“心中有丘壑,眼里存山河”,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决策有的放矢、实施稳扎稳打,及时避开“麻烦”、少走弯路。俗话说,“前虑不定,后有大患”,能源电力企业只有打“有准备、有把握之仗”,方能够立于不败之地。

第三大金律:不要闻“风”色变。“居安思危,思则有备”,做企业、搞经营,既要敬畏风险,又不要过于惧怕风险。本来,风险与收益就有如一对“孪生兄妹”,相辅相承,紧密相依,是“一枚硬币两面”,“危”中藏机遇,“富贵”险中求。如果只求确保绝对的安全,总希望高回报,而不愿意承担任何风险,这种“天下掉下馅饼”的好事在现实经济生活中是难以找到的。有句话说得好,“求生,就是在风险和收益之间平衡取舍”。能源电力企业唯有充分认识和正确把握风险,敢于承担适度的风险,练就“点石成金”的高超技能,才是苦苦要追寻的企业经营之道。

第四大金律: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能源电力企业开展经营与投资活动,切忌孤注一掷,尽量多留下几条“后路”,学会“狡兔三窟”,通过适度的分散投资达到降低风险的目的,避免招来“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恶果。因为“分装在不同篮子的鸡蛋”是对财产最好的保护,否则一旦出现“黑天鹅”或“灰犀牛”事件,市场发生突变,就可能让企业元气大损甚至满盘皆输、“全军覆没”。同时,也不要把“鸡蛋放在太多的篮子里”,不同的发展阶段和经营时期,需要有差别化的投资组合和资产配置策略,尽量相对集中集聚集群,保持均衡有序协调发展。

第五大金律:不要太过于关注短期收益。投资就是保未来,经营就是稳预期,应该坚守大树法则,把眼光放得更长远一些。只有坚守信念,才能修成正果;只有目标正确,结果才会结局圆满。能源电力企业大多是国有企业,不同于个人与一般的民企,不要只看到眼前的一些“蝇头小利”就忘乎所以,要瞄准产业的长远发展、聚焦重大关键核心的技术创新、全力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有人云,“企业经营是一场漫长的修行”。只有坚持战略导向、目标导向、市场导向、价值导向,保持良好心态,踏踏实实走好每一步,才是成熟稳重的企业取得最终成功的必由之路。

第六大金律:“不见到兔子绝不撒鹰”。企业经营和投融资活动是一项实操性非常强的方略,没有看清楚真正目标、没有把握获得实利之前,决不能轻易采取任何实质性的行动,否则很容易陷入被动并受制于人的局面。轻信承诺,贸然行动,最终必将“鸡飞蛋打”,这样深刻的教训屡见不鲜。因此,能源电力企业开展经营决策和产业转型之前,一定要沉住气、静下心、别浮躁,就像雄鹰捕食一样,眼光要犀利,打算要长远,耐心寻找合适机会,敏锐观察市场变化,确保“一击就中”,否则一旦行动失败、投资失误,赔的是真金白银,想解脱、想收手就为时晚矣。

第七大金律:不要盲目地追捧“热点”。有些能源电力企业喜欢跟风,容易产生“羊群效应”,新能源、综合能源服务、储能、环保、大数据等,市场什么是“热点”就“蹲”什么,“东一榔头,西一棒子”,没有明确经营目标,也无具体的转型方向。人们常说,盲目跟风,一切成空。能源电力企业无论经营还是投资切忌随大流,浮躁冒进,应当根据自身需要“量身定做”,学会坚守,不忘初心使命,控制好发展的节奏与规模,才是真正的经营正道。“热浪过后必有寒流”,千万别过度追“星”,随波逐浪、与世浮沉,很容易出现“把美好留在当下,把麻烦抛给未来”情况,试错的成本非常高昂,想回头就没有那么容易了。

第八大金律:不要过分追求“码头效应”。从好的方面上来讲,码头效应有利于吸引聚合不同的资源,促进不同业务的协同发展,但如果太过于关注强调“码头效应”,将大量的资金花在没必要的配套和非核心产业上,反而有可能造成“主次不分”、“喧宾夺主”,其结果必然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是非常得不偿失的。所以说,能源电力企业在做任何决策之前,一定要量力而行,尽量把宝贵有限资源重点放在自己的核心和主导业务上,围绕主营业务开展一些力所能及的辅助业务,筑牢产业链和价值链,而那些关联性差、不赚钱的业务则要尽量剥离止损。

第九大金律: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蒙蔽。企业经营管理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不要被表面所迷惑,表面现象通常只是假象,想当然做出判断往往吃亏的是自己。能源电力企业在日常经营活动中,要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炼就一双“火眼金睛”,“把世界看的清清楚楚”;还要深入挖掘所涉足业务的内在价值,找准暗藏风险的背后密码并加以防范与化解,否则极可能酿成大错。其实,企业经营的核心要义在于发现机会、创造价值,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把“蛋糕”做大的同时还不失去“美味”,这才是价值经营、价值投资、价值创造的真谛所在。

第十大金律:不要跟趋势为敌。股市上有一句话叫做“趋势为王”,这主要是讲经济成长、股市投资有其内在规律。能源电力企业开展经营与投资活动也要善于捕捉这个内在规律,有些产业或行业早已不被市场认可,或有违国家方针政策,再怎么下功夫去“做”,都注定不会有“好果子摘”。在市场形势不太好的时候,保存实力当是首要任务,赚钱则退而求其次。干企业、搞经营,应当学会研究国家产业政策,擅于把握经济发展大势,坚持稳中求进,突出问题导向,因势利导、顺势而为、借势而进、乘势而上,绝不能只认死理、执迷不悟、逆势而行甚至同趋势对着干,否则就会被趋势打得鼻青脸肿、遍体鳞伤直至精神崩溃。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电力企业查看更多>电力行业查看更多>能源转型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