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9月21日,习近平主席在第76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表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完善全球环境治理,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加快绿色低碳转型,实现绿色复苏发展。中国将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需要付出艰苦努力,但我们会全力以赴。中国将大力支持发展中国家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不再新建境外煤电项目。”
(来源:微信公众号“能源评论•首席能源观” ID:CEO_ER 作者:黄志凌)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既是我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担当,也是我国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然而,碳达峰、碳中和对全球来说既是一场能源革命,更是一场经济与社会的革命;既考验政治家的战略决断能力,也考验社会各界的深刻理解能力与战略落地的创造能力,更考验企业家和金融家的市场趋势把控能力。
就中国未来经济发展而言,在顺应新能源发展趋势的前提下谋划好“碳达峰与碳中和“的大局,是事关未来一百年全球战略优势能否形成的关键举措。
产业能耗
碳达峰是必然趋势
能源是经济发展的命脉,此前很长一段时间,能源的生产量与消费量都被作为经济发展状况的表征,也就是能源消耗越多,表示经济态势就越好。正因为如此,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发布之后,引起部分市场人士对于经济发展前景的担忧。但如果我们回顾中国2010年以来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耗的关系,就会发现这一表征正在发生变化。
电力需求一直是反映经济增长动能的重要指标,但根据国家能源局公布的数据,2015年全社会用电量为55500亿千瓦时,同比只微弱增长了0.5%,大大低于同期经济增长速度。深入分析不难发现,产生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技术进步叠加经济结构调整:产业技术进步使得第二产业用电量达40046亿千瓦时,同比下降1.4%;第三产业用电量达715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5%;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达727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0%。尤其是居民生活用电不断增长的趋势,即使是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在第一、二、三产业用电量同比增长较快的情况下,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仍然同比增长6.9%。
也就是说,经济增长和能源消耗之间的关系正在发生质变,产业能耗的碳达峰是必然趋势,是经济结构调整、工业转型升级加快、能源利用效率提高的必然结果,是宏观政策所期待的。2015年单位GDP能耗同比下降了5.6%,体现了节能降耗取得的新进展,2016~2019年全国单位GDP能耗累计降低13.2%, 更是佐证了中国经济结构升级的趋势。
观察中国经济新格局下的发展趋势,在经历了金融危机引发的剧烈震荡和4万亿投资计划带来的刺激与收缩之后,从2012年至2015年,四年间的十六个季度当中GDP同比增速均处在6.8%~8%的区间;2015年第三季度至2019年年底,GDP同比增速一直保持在6%~7%的区间内平稳运行。
2020年以来,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球经济运行均发生了剧烈波动,而中国由于应对措施及时有效,经济率先恢复,预期将再次回到疫情之前的经济增长中速运行轨道。这种新的经济运行通道从基础上摆脱了2010年之前的经济增长对于能源消耗的依存关系。
如果我们再进一步,深入通道内部透过结构性变化来仔细观察,不难发现经济增长在新通道运行的过程中,产业结构优化正在引起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耗关系的根本性转变。
这一点突出表现在两个层面。一方面是第三产业增加值已经超过第二产业。2015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就已经占到GDP的50.5%,同比提高2.4个百分点,高于第二产业10个百分点。另一方面是第二产业本身的内部结构也在积极调整,高新技术行业正在加速增长,产能过剩行业持续回落。
与此同时,中国高端科技产品出口份额大幅上升。亚洲开发银行发布的《2015年亚洲经济一体化报告》显示,中国在亚洲高端科技产品出口中所占份额从2000年的9.4%上升至2014年的43.7%,位居亚洲第一,以高铁、核电和卫星等为代表的中国高端科技产品深受亚洲各国的欢迎。相应的,2014年低端科技产品出口占中国出口的28%,2000年则占到41%。这些都清晰地反映了中国在经济总量、人均水平和产业结构方面的变化。
在这样的新格局下,全社会都需要了解和把握经济增长与能源需求的变化趋势,找准未来新经济格局下能源革命的发展方向。
电力担当
能源动力优化枢纽角色
能源在经济系统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在前三次科技革命中都扮演了关键角色。第一次蒸汽机革命使人类进入化石能源时代,第二次科技革命使人类拥有了电力能源,第三次科技革命则带来了原子能。人类能源使用方式和技能的提升以及新能源种类的出现,与生产生活的进步相伴相生。第四次科技革命也不会例外,能源领域的革命性突破必然会成为重点内容。
第一,在一次能源消费中,非化石能源的占比将逐步加大,甚至可能最终替代化石能源。非化石能源,包括核能以及风能、太阳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等可再生能源,提高其在总能源消费中的比重,能够有效降低温室气体排放量,保护生态环境,降低能源可持续供应的风险。
近年来,中国能源结构的变化趋势明显。2019年,全国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已经升至15.3%。随着技术进步和规模化生产,此前制约清洁能源发展的经济性问题也在持续改善。在2014年,中国风电发电成本就已降到每千瓦时0.37~0.45元,光伏发电成本降到每千瓦时0.68~0.8元,且仍有较大降幅空间;储能成本则可能降低到目前的1/5。
所以,非化石能源在既有优势的基础上,将具备更为显著的经济性,竞争力有望超过化石能源,甚至可能替代后者。当然,趋势归趋势,趋势变现实不可能是“天上掉馅饼“的过程。根据碳中和目标测算,2060年只能利用大约14%的化石能源,而在2020年前后中国能源消耗的80%还是来自化石能源,显然,任重道远。
第二,能源动力形态将日益电力化。随着经济结构变化和技术革命不断加速,经济运行所需的动力形态将呈现电力化趋势。不仅水能、风能、太阳能可直接产出电能,核能也是以电能的形态服务于社会经济生活的。也就是说,非化石能源本身不具备通常意义的动力属性,必须转化为电能传输出去,而电能是实现传统能源消费高效、清洁利用的有效途径,因此动力结构优化为电力是必然趋势。2020年前后,我国终端能源消费结构中的电力占比将近四分之一,预计2050年将提高到一半以上。随着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的加速推进,市场预期中国2060年能源消费电气化水平将达到70%左右。
第三,电力的广度与深度应用,将成为驱动经济效率和效益提升的重要杠杆。随着技术进步和人类社会对于环境变化日益关注,人们对于能源电力化的偏好日趋明显,不仅电力供给的方式日益多样化、多元化(尤其是新能源初始形态就以分布式电力形态出现),传统能源应用领域也日益电力化,譬如交通运输领域、冶金领域、建筑领域等电力应用的范围日益广泛,其经济效益也十分显著。从我国的相关研究数据来看,电能应用的经济效益远远高于化石能源直接应用的经济效益,大体上1吨标准煤当量电能创造的经济价值相当于3.2吨标准煤当量的石油和17.3吨标准煤当量的煤炭。
与此同时我们还看到,由于能源利用技术进步加快,不仅第二产业单位产值能耗在快速下降,居民家庭照明和所有其他电器的功效也都在大幅度提高。所以,在观察能源消耗趋势时,不仅要深入结构层次,还要考虑能源利用技术革命及其在不同经济领域运用的不同程度。
第四,从电力生产到电力消费的全供应链条,将日益精准化、精细化。电力需求和电力供给之间的不匹配是长期存在的问题,如何使二者更好地相互匹配,将是一个重大课题。智能电网能使这一问题得到有效解决。通过电网的数字化、智能化,自主运行、自我优化,电力生产与消费都将更加精准化和精细化,资源利用将更加集约、高效,决策判断将更加具有前瞻性。
中国在电网建设和输电技术方面已经走在世界大型经济体的前列,但在电力市场化、电力供求匹配,尤其是不同性质的电力需求与不同性质电力供给市场化高效智能匹配方面,还面临一系列亟待改革的现实难点和痛点。
回归材料
深刻理解化石能源的行业趋势
关于碳达峰、碳中和将带来广泛而深远影响的讨论十分热烈,其中不乏一些较为偏激的观点,如化石能源行业将被逐步淘汰。虽然在一次能源消费中,非化石能源的占比将逐步提高,甚至可能最终替代化石能源,但化石能源行业的传统产品只是动力属性将逐渐消退,基本属性将回归原料属性,煤化工、石油化工、天然气化工等领域将迎来更广阔的前景。
2021年9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到榆林考察时强调,煤化工产业潜力巨大、大有前途,要提高煤炭作为化工原料的综合利用效能,促进煤化工产业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发展,把加强科技创新作为最紧迫任务,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积极发展煤基特种燃料、煤基生物可降解材料等。
为适应这种趋势,国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发布了《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2019年版)》,重点提及的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包括差别化、功能性聚酯(PET),聚甲醛,聚苯硫醚,聚醚醚酮,聚酰亚胺,聚砜,聚醚砜,聚芳酯(PAR),聚苯醚,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聚酰胺(PA)及其改性材料,液晶聚合物等;国家发改委在《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中重点布局的化工新材料关键技术产业化项目包括聚苯硫醚,聚苯醚,芳族酮聚合物(聚醚醚酮、聚醚酮、聚醚酮酮),聚芳醚醚腈,聚苯并咪唑,聚芳酰胺,聚芳醚,热致液晶聚合物,新型可降解塑料等。中国石化联合会《石油和化学工业“十三五”发展规划指南》将高分子材料作为战略新兴产业列为优先发展的领域,明确高分子材料“十三五”发展的目标是: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以树脂专用料、工程塑料、新型功能材料、高性能结构材料和先进复合材料为发展重点,开发工程塑料、改性树脂、高端热固性树脂及其树脂基复合材料,以及可降解塑料等新材料制备技术。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关于“‘十四五’化工新材料产业发展的战略和任务”的重点工作指导:开发5G通信基站核心覆铜板树脂材料(LCP、PI、环氧树脂等);聚砜、聚苯砜、聚醚醚酮、液晶聚合物等高性能工程塑料。图片
(作者系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理事,中国金融学会理事,风险管理专业人士,银行经济学家)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近日,广东茂名电白抽水蓄能电站机组水泵水轮机模型第三方验收试验在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力机械实验室顺利完成并通过验收。茂名电白抽水蓄能电站是国家能源局《抽水蓄能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年)》“十四五”重点实施项目、《广东省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重点建设项目,共装机4台300MW单机容量
“受制于资源、气价、电价等多方面因素,投资大、成本高、效益差成为当下气电的独有标签,部分项目进入了‘气电价格倒挂、运行小时数下降、项目经济性下降、进一步压缩运行小时数’的恶性循环。”在日前召开的“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天然气产业发展大会”上,中石化天然气分公司天然气研究中心副经理
人工智能加速新型电力系统构建的实践与思考——以华为数字解决方案为例杨永明(中能传媒能源安全新战略研究院)当前,人工智能(AI)已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深刻改变着各行各业的运作方式。在能源电力行业,随着通用算力的飞速发展、算法模型的不断进化和行业数据的不断积累,AI技术的应用已深入到多
国家能源集团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落实能源安全新战略,以宁夏腾格里“沙戈荒”新能源基地“百大工程”项目为重点,全力推动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发展,落实国家沙戈荒基地规划布局任务,积极打造“五个示范”项目,引领国家“沙戈荒”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高质量建设。创新实证,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近日,湖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发布关于印发《湖南省绿色智能计算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2025—2030年)》(以下简称《规划》)的通知。《规划》指出,支持数据中心通过电力市场双边交易、绿证交易等方式,积极消纳绿色电力,提升绿色算力供给水平,到2030年,全省数据中心平均电能利用效
5月5日,国网河南鹤壁供电公司10千伏桥31号富士康I回等6条线路完成新型配电网建设并正式投入自愈运行,实现县域配网自愈线路全域覆盖。截至目前,国网鹤壁供电公司市县城区已经投运110条自愈线路,覆盖率为63.58%;全域投运192条自愈线路,覆盖率为54.86%。据统计,2025年该公司配电线路自愈动作56次,
在广东电网公司电力调度控制中心并网与新能源管理部专责谢平平的电脑上,新能源场站运行数据实时跳动,各种图表和曲线展示着各场站的运行状态。“新能源跟传统能源的差异还是挺大,占比越来越高以后,带来的很多问题是此前没有遇到过的。”谢平平说。保障新能源消纳和参与电力市场“通过广东可再生能源
5月8日,我国首个“交流改直流”输电工程——扬州至镇江±200千伏直流输电工程(简称“扬镇直流一期工程”)已安全稳定运行满一年,累计输送电量62亿千瓦时;日均输送新能源电量约600万千瓦时,累计输送新能源电量近22亿千瓦时,相当于减少标准煤消耗约60万吨/年,减排二氧化碳160万吨/年。2022年12月
全球新能源行业瞩目的2025德国慕尼黑光伏储能展览会(IntersolarEurope2025)正式启幕!特变电工新能源创新呈现全场景光储解决方案聚焦大型电站、工商业及户用三大核心场景,向世界分享新能源领域的创新实践,携手全球伙伴共同推动行业进步。大型电站场景:全维度支撑新型电力系统面对全球新能源规模化
5月9日,国网河北电力发布2024年社会责任报告。2024年,国网河北电力扛牢电力保供首要责任,健全“电力+气象”“电力+应急”合作机制,打出机组顶峰、网间互济、电网补强、柔性资源调节“组合拳”,成功应对早晚峰最大负荷双创历史新高、多轮极端强对流天气等考验,全社会最大负荷5204.1万千瓦,电网连
5月9日,第九个中国品牌日到来之际,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网河北电力”)在石家庄举行发布会并发布2024年社会责任报告,向社会披露2024年其聚焦保供电、助转型、促发展、惠民生的履责实践。在扛牢电力保供首要责任方面,国网河北电力健全“电力+气象”“电力+应急”合作机制,打出机组顶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5月8日,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关于做好2025年上海市碳达峰碳中和计量重点工作的通知。文件明确,建立完善本市能源资源计量示范工作指引,鼓励在重点领域、重点区域开展能源资源计量示范试点,指导、推动重点碳排放单位健全碳计量管理体系,加强碳计量器具的配备和使用,提升碳排
5月9日,辽宁省发改委发布关于印发《辽宁省2025年第三批风电、光伏发电项目建设方案(征求意见稿)》,本批次共安排835万千瓦新能源项目,包含风电795万千瓦,光伏发电40万千瓦。4月17日,辽宁拟安排两批共19.7GW风、光项目指标。其中《辽宁省2025年第一批风电、光伏发电项目建设方案》安排200万千瓦风
5月9日,辽宁省发展改革委发布对《辽宁省2025年第三批风电、光伏发电项目建设方案(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公告。公告显示,辽宁2025年第三批风电、光伏发电项目建设规模835万千瓦,其中风电795万千瓦,光伏发电40万千瓦,全部用于支持无补贴风电光伏项目建设。835万千瓦建设规模分解到沈阳市(2
近期,国家电投、广州发展新能源、广东省电力开发发布最新招聘岗位。国家电投集团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是国家电投集团中央研究院全资产业化子公司,负责实施集团公司B类科研课题项目--高效品体硅铜栅线异质结光伏电池(C-HJT)研究及产技术开发。公司2017年9月在北京注册成立,2018年5月中央研究院与南昌
科技赋能发展创新引领未来为建设电力科技强国贡献力量——在第二届电力行业科技创新大会上的主旨报告(2025年5月8日)辛保安今天我们召开第二届电力行业科技创新大会,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围绕电力科技发展交流思想、分享成果、凝聚合力,对于推动电力行业高质量发展,加快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5月8日,河南省孟州市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孟州市支持氢能产业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通知显示,支持科技创新,对投资超过5亿元的氢能产业项目,以鼓励氢能产业发展的普惠性政策方式给予不高于5000万元的研发补贴。支持项目招引,聚焦制氢装备、储存装备、运输装备、加注装备、燃料电池核
万物逐绿,春风报喜。在南方五省区,绿色低碳技术加快应用,近零碳建筑焕然一新,绿色发展图景欣欣向荣。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建立一批零碳园区、零碳工厂”。近年来,南方电网公司持续提升清洁能源消纳水平和能源利用效率,因地制宜打造近零碳示范区,初步形成评
日前,内蒙古自治区碳达峰试点(康巴什区)实施方案发布。根据方案,通过3年创建,达到以下要求:确保康巴什区率先实现碳达峰目标,2023年康巴什区绿色低碳发展取得明显成效,碳排放增长趋势减缓;到2025年康巴什区单位GDP能耗下降率、单位GDP碳排放下降率均超额完成市政府下达目标任务,先行先试推进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4月22日,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康巴什区发改委发布《内蒙古自治区碳达峰试点(康巴什区)实施方案》,将大力推广光伏、光热、空气能、风能、储能等新清洁能源在各领域的应用,助力康巴什早日实现碳达峰。方案提出,要加快智能光伏产业创新升级和特色应用,推广“光伏#x2B;”多元化模式,
4月29日,中国能建天津电建承建的华能重庆两江燃机电厂二期项目4号机组汽机扣盖完成,为顺利交机奠定了坚实基础。项目位于重庆市两江新区水土高新技术产业园两江国家云计算产业园内,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碳达峰、碳中和联合行动重大能源项目。本期建设2台H(J)级燃气-蒸汽联合循环调峰纯凝机组,配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能源安全新战略,推动湖南煤电行业高质量发展,湖南能源监管办持续加大对煤电规划建设的监管力度,统筹推进煤电项目全链条、全过程监管,助力全省煤电结构优化升级,服务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一是加强煤电项目建设进度月度监测,强化重点项目建设督导,确保项目按计划稳步推进。目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能源危机带来的压力使得能源市场、地缘政治和全球经济无法稳定发展,进一步破坏的风险始终存在。同时,由于能源系统电气化程度的提高,电力的增长速度持续超过能源需求总量的增长,电力供应愈加影响着经济、区域发展以及许多其他领域,电力安全和可负担性在许多国
5月8日,在德国慕尼黑IntersolarEurope展会现场,正泰新能与全球知名可再生能源企业Belectric成功举行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约仪式。正泰新能国际销售总经理何霖、销售经理JudyLu,与Belectric供应链总监FabianValta、采购经理WeiranXu共同出席了签约活动,标志着双方在欧洲市场的合作迈入全新阶段。根
5月7日-8日,在Intersolar展会现场,正泰新能ASTRON7s系列组件凭借卓越性能通过德国莱茵TVHW4冰雹测试及TV北德超高载荷测试并被授予荣誉证书,印证其在极端应用场景下的性能优势,为全球分布式光伏树立可靠性标杆。5月7日,在正泰新能展台现场,德国莱茵TV集团全球电力电子产品服务副总裁兼大中华区太
5月8日,IntersolarEurope展会进入第二日,正泰新能展台持续聚焦行业目光,为世界展现了中国智造的产品力,并以技术创新与产业协同驱动全球能源转型进程。正泰新能展台合影高载荷测试加冕重塑可靠性标杆TÜV北德集团全球可再生能源执行副总裁AlexanderOhff向正泰新能ASTRON7s组件授予+10000/-4000Pa超
人工智能加速新型电力系统构建的实践与思考——以华为数字解决方案为例杨永明(中能传媒能源安全新战略研究院)当前,人工智能(AI)已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深刻改变着各行各业的运作方式。在能源电力行业,随着通用算力的飞速发展、算法模型的不断进化和行业数据的不断积累,AI技术的应用已深入到多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近日,国内氢能产业迎来里程碑式进展——大冶市绿电绿氢制储加用一体化氢能矿场项目成功产氢,标志着我国首套ALK(碱性)与PEM(质子交换膜)联合制氢系统正式落地。该项目不仅是湖北省唯一入选国家发改委“清洁低碳氢能创新应用工程”的重点项目,更开创了国内岩穴储氢技术科研攻关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近日,重庆市发改委回复了人大代表关于“两高”项目源头防控、实施光储充一体化工程、电力市场化交易的建议。重庆发改委表示,下一步,将会同有关单位持续推动市内能源结构优化,强化市内可再生能源资源挖潜开发,持续开展电网设备节能降碳更新改造,积极支持光储充一体化工程在“两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重庆市发改委发布政协代表关于完善新能源和新型储能人才体系相关的建议答复函。文件指出:大力推动新能源和新型储能产业有序发展,促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鼓励支持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新能源和新型储能科技含量高、产业链条长、涉及环节多,鼓励开展前瞻性、系统性、战略
随着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开发低成本、长寿命、高安全的大规模储能技术成为实现碳中和的关键。中性水系有机液流电池(AORFBs)因分子结构可调、环境友好等优势备受关注。萘酰亚胺(NDI)衍生物凭借其高度的π-π共轭体系和双电子存储特性成为理想候选材料,然而循环过程中的侧链和酰亚胺环易受OH亲核
4月28日,西班牙发生了一次前所未有的大范围停电,经济损失估计高达4亿~10亿欧元(约合人民币32.73亿~81.83亿元)。至于事故原因,目前虽未有官方说明,但西班牙电网公司的事故报告与媒体披露的技术细节,提供了较为充分的分析基础。本文结合此次事件,围绕政策启动时机、实施保障机制和预防性措施三个
国家能源集团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落实能源安全新战略,以宁夏腾格里“沙戈荒”新能源基地“百大工程”项目为重点,全力推动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发展,落实国家沙戈荒基地规划布局任务,积极打造“五个示范”项目,引领国家“沙戈荒”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高质量建设。创新实证,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