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其 中 t 表 示 碳 排 放 与 经 济 增 长的 脱 钩 指 数,%ΔC 表 示 碳 排 放 变 化率,%ΔGDP 表示经济增长率,C0 是 t0时期的碳排量,C1 是 t1 时期的碳排量,GDP1 是 t1 时期的GDP,GDP0 是 t0 时期的 GDP。
2. 数据来源
本文所采用的中国 28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数据包括:2005年和2012年各城市二氧化碳排放数据(来源于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碳达峰碳中和研究中心中国城市二氧化碳排放数据集);2005年和2012年各城市GDP数据(来源于中经网统计数据库)。
(二)研究数据分析
根据2005年和2012年中国28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碳排放量和GDP,计算脱钩指数并划分城市类型。若%ΔGDP > 0,则脱钩指数越大,脱钩程度越低。2005—2012年,中国城市(除甘肃省平凉市外)脱钩指数分布区间为-0.48至5.26,其中广东省江门市脱钩指数最低为-0.48,即脱钩程度最高;广东省潮州市脱钩指数最高为5.26,即脱钩程度最低。甘肃省平凉市%ΔGDP < 0,%ΔC > 0,属于强负脱钩。
从计算数据看,2005—2012年间,深圳、武汉、长沙、南宁等28个城市强脱钩,经济增长的同时碳排量减少,达到碳排放与经济增长二者脱钩的良性状态;北京、上海、广州、重庆、成都等222个城市弱脱钩,虽然在经济增长同时碳排量增加,但碳排量增长率低于经济增长率,可实现初步脱钩;廊坊、太原、东莞、延安、银川等35个城市属于扩张性负脱钩,即碳排量和经济均增长,但碳排量增长率大于经济增长率,这些城市并未实现脱钩;甘肃省平凉市属于强负脱钩,经济发展下降却伴随着碳排量增加。综合来看,中国有87.4%的城市实现碳排放脱钩(包括强脱钩和弱脱钩),其中大多数属于弱脱钩,同时有12.6%的城市未实现碳排放脱钩,说明中国多数城市已步入碳排放脱钩阶段,但只有少数城市实现脱钩最佳状态,同时仍有部分城市未脱钩。
从空间分布上看,东部多数城市属于碳排放弱脱钩类型,扩张性负脱钩主要集中在关中城市群、兰西城市群等中、西部地区。东部地区城市间脱钩程度差异较小,中西部地区城市间脱钩程度差异较大。总体上看,中国城市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脱钩关系存在一定的空间正相关性,相同脱钩类型的城市往往集聚在相邻区域内。
二、中国城市碳排放与经济发展协调分析
绘制2012年中国城市碳排量与GDP散点图,并进行线性拟合。由图2可知中国城市碳排量与GDP存在一定程度的线性关系,满足方程Y=1.02* X + 1.67,其中Y为碳排量,X为GDP。图中线性关系的R2是0.517,说明方程能表示51.7%的中国城市碳排量与GDP关系。但仍有近一半的城市不能被线性表示,表明中国城市碳排放与GDP不是完全的线性关系,部分城市的经济发展仍然严重依赖二氧化碳排放。
从城市维度看,表示北京、天津、广州、苏州、上海等城市的点基本位于直线附近,即碳排放与GDP基本符合线性关系,表明碳排放与经济增长保持协调关系。表示深圳的点位于直线下方,且偏离直线较远,即深圳经济发展与碳排放存在明显的“脱钩”现象,深圳是经济发展与碳排放二者脱钩的领先城市。
进一步将2012年中国城市碳排量与GDP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并通过系统聚类法,将中国城市分为六类:第一类城市是上海,第二类城市包括北京、天津、广州、苏州,第三类城市是唐山、重庆,第四类城市是深圳,第五类城市是鄂尔多斯、邯郸、长治、平顶山、榆林、太原、运城、临汾,第六类包括其他城市,见表2。
结合散点图及拟合直线来看,第一类城市特征是高GDP和高碳排量,且位于拟合直线附近,即上海的经济发展与碳排放关系协调,经济发展水平和碳排放量在全国范围内均最高。第二类城市特征是较高GDP和较高碳排量,且位于拟合直线附近,即北京、天津、广州、苏州的经济发展与碳排放关系协调,经济发展水平和碳排放量在全国范围内均较高。第三类城市特征是较高GDP和较高碳排量,且偏离拟合直线,即唐山、重庆拥有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与经济发展水平不相符的高碳排量,经济发展严重依赖于碳排放。第四类城市特征是较高GDP和较低碳排量,且偏离拟合直线,即深圳的碳排放与经济发展相脱离,经济发展水平在全国范围内较高,碳排量却偏低。第五类城市特征是较低GDP和较高碳排量,且偏离拟合直线,即鄂尔多斯、邯郸、长治、平顶山、榆林、太原、运城、临汾这些城市的经济发展依赖于碳排放,经济发展水平在全国范围内偏低,碳排量却偏高。第六类城市特征是较低GDP和较低碳排量,且位于拟合直线附近,即这类城市的经济发展与碳排放关系协调,经济发展水平和碳排量在全国范围内均较低,中国大部分城市属于这一范畴。
从城市群维度看,第一类、第二类、第四类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且碳排量与经济水平二者关系处于协调或脱离,这些城市位于长三角、京津冀、珠三角城市群;第三类、第五类城市的碳排量与经济水平二者关系不协调,这些城市位于京津冀、成渝、呼包鄂榆、中原、关中平原、山西中部城市群。从2012年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碳排放水平及二者关系来看,长三角、珠三角城市群部分城市在全国范围内占据领先地位;京津冀城市群内部虽然有一部分城市处于全国领先水平,但另一部分城市处于落后水平,城市群内部差距较大;成渝、呼包鄂榆、中原、关中平原、山西中部城市群的部分城市处于落后水平。
三、中国城市碳排放与经济发展关系的类型划分
与脱钩分析的划分结果相比,第一类、第二类、第三类城市都属于弱脱钩类型,且第一类城市(上海)和第二类城市(北京、天津、广州、苏州)经济发展与碳排放关系协调,说明2005—2012年北京、上海、天津、广州、苏州碳排放与经济发展有一定程度的脱钩。截至2012年,北京、上海、天津、广州、苏州的碳排量与经济发展水平协调。第三类城市经济发展严重依赖于碳排放,说明2005—2012年重庆和唐山碳排放与经济发展虽有一定程度的脱钩。但截至2012年,重庆、唐山的碳排量与经济发展水平关系仍不协调。第四类城市深圳,2005—2012年碳排放与经济发展强脱钩,且截至2012年,深圳的碳排量与经济发展二者已基本脱离。第五类与第六类城市情况复杂,脱钩分析结果与协调分析结果并无明显共同点。
通过2012年中国城市碳排放与经济发展脱钩和协调分析,可以初步发现:中国城市碳排放与经济增长呈现初步脱钩苗头,但二者关系并未达到最佳脱离状态。截至2012年,在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城市范围内,深圳经济增长基本脱离碳排放,上海、北京、天津、广州、苏州实现碳排放与经济增长二者协调,而重庆、唐山的经济增长依然高碳特征严重。而中国城市的碳排放与经济增长脱钩程度存在一定程度的空间正相关性。东部地区基本都属于弱脱钩,中西部地区夹杂着强脱钩、弱脱钩、扩张性负脱钩和强负脱钩,区域内部差异较大。脱钩类型的划分使我们获得碳视角下对中国城市发展的再认识,有助于对其碳减排目标、思路、路径的进一步精细化和精准化。
四、中国城市碳管理路径建议
中国城市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使其面临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等方面的困境,并付出了高昂的代价,这就要求城市发展模式要尽快从传统的线性增长向低碳城市转型。为此,通过系统性的城市碳管理介入,发挥一个精妙楔子的作用,推动整个城市运行向“一高两低”(高效益、低能耗和低碳排)的模式转型(见图 3)。
城市碳管理是以城市这个开放、复杂的系统为对象,以城市碳信息流为基础,统筹空间、规模、产业三大结构,统筹规划、建设、管理三大环节, 统筹改革、科技、文化三大动力, 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布局, 统筹政府、社会、市民三大主体 ,运用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机制,采用法律、行政、经济、技术、公众参与等手段,减少碳排放,并适应气候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管理形式。然而考虑到城市碳管理主体对象的复杂性、战略目标的长期性、管理手段的多样性、涉及领域的广泛性和时间跨度的连续性等特点,城市碳管理体系可遵循戴明 P.D.C.A循环形成一个科学高效的管理循环模式,像一个不停旋转的车轮,周而复始,不停转动,使得碳管理的体系运转不断有效、各项工作不断扎实、综合管理水平不断提高(见图 4)。
城市碳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其发展和形成必然有其深层的规律,但目前我们对城市碳循环的形成机理及发展机制研究都较少,制约了城市碳管理的科学设计。而每个城市的定位、类型与功能不同,没有一个固定的发展模式,其碳减排管理必然采取其相适应的发展模式。所以,未来应进一步加强对数据的跟踪更新,完善研究方法与分析框架,深入展开不同发展条件的城市、不同城市空间单元碳过程、不同城市主体的碳行为等规律和机理研究,从而在科学的碳循环分析结论基础上,提出合理精准措施,为中国城市碳管理决策提供科学支撑。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近日,江西省省长叶建春率江西省代表团访问了西门子能源位于德国柏林的总部,与西门子能源执行委员会成员安妮珞(Anne-LauredeChammard)举行会谈,双方就加强国际交流合作,促进互利共赢进行了深入交流。江联重工集团董事长丁杰、西门子能源工业汽轮机和发电机高级副总裁TobiasPanse等参与会见。访问
北京市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以下简称“北京市碳市场”)2024年度工作圆满完成,全市850余家重点碳排放单位均完成碳排放配额清缴、履行碳排放控制义务。2024年北京市碳市场运行平稳有序,交易总量为367万吨,成交额3.71亿元。碳价稳中有升,配额线上成交均价达111元/吨,在7个地方碳市场中价格最高。北京
5月12日,《福州市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印发。方案提出,提高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合理严格控制钢铁、建材、石化化工等行业煤炭消费增长,鼓励新建、改扩建项目实行燃料煤减量替代,因地制宜推进煤改电、煤改气。有序引导天然气消费,合理引导工业用气和化工原料用气增长。积极发展氢能、海上风电
5月12日,《福州市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印发。文件提出,到2030年,产业结构和用能结构进一步优化,能源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升,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持续下降,建成一批绿色工厂和绿色工业园区,研发、示范、推广一批减排效果显著的低碳零碳负碳技术装备工艺产品,努力达峰削峰,
5月13日,辽宁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发布《关于组织开展2025年度工业领域节能降碳技术装备推荐工作的通知》,申报材料提交截止时间为2025年5月23日。全文如下:关于组织开展2025年度工业领域节能降碳技术装备推荐工作的通知各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沈抚示范区产业创新局:为加快推广节能降碳先进技术,加强重点
日前,山东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人工智能赋能重点领域高质量发展的推进方案》,明确了13个重点领域,制定了“人工智能+”应用落地场景与目标任务、重点模型。其中就人工智能+出行的应用场景,明确将开展全省域城市末端无人配送、烟台市全场景无人驾驶、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和青岛西海岸新区车
5月12日,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发布2025年度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领域节能降碳技术装备申报工作的通知,通知指出,此次申报范围包含重点行业领域节能降碳技术、用能低碳转型技术、工业减碳技术、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技术、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技术、高效节能装备五类,所申报技术装备已有成熟应用案例,
据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日前发布的年报及环境、社会和治理(ESG)报告数据,截至2024年底,这家中国第一大石油公司的新能源装机规模已约达1000万千瓦,约为华电集团的十分之一。(来源:微信公众号“能见”)尽管总量尚未能对电力央企构成威胁,但中石油新能源业务的成长速度却很惊人。从2021年
5月12日,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政府发表《通州区生态环境局推进企业绿色绩效分级管理,助力提升企业“含绿量”》,提出优先推动“绿色工厂”、“绿色供应链”等节能环保、绿色低碳工作扎实的企业开展绿色绩效评价。详情如下:1.精准筛选,严把“绿评”首关。在考虑不同行业类别的基础上,兼顾重点排污单位
北极星碳管家网获悉,日前,太原武宿零碳机场项目被国家发展改革委确定为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项目。该项目建成后,每年可再生能源发电量约1亿千瓦时,相当于每年减少碳排放约12万吨。据悉,太原武宿零碳机场项目采用光储直柔技术、多能互补综合利用技术、能碳智慧管理技术等先进技术,主要建设109兆瓦
近日,由正泰新能与正泰安能联合打造的光伏瓦别墅项目在杭州正式落地,该项目通过创新光伏瓦产品和光伏建筑一体化技术,将清洁能源发电功能与高端住宅建筑美学深度融合,为绿色建筑领域树立了全新标杆。光伏瓦别墅项目坐落在杭州余杭区,装机容量达8.96kW,共安装有180块正泰新能光伏瓦组件。项目预计
5月13日,辽宁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发布《关于组织开展2025年度工业领域节能降碳技术装备推荐工作的通知》,申报材料提交截止时间为2025年5月23日。全文如下:关于组织开展2025年度工业领域节能降碳技术装备推荐工作的通知各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沈抚示范区产业创新局:为加快推广节能降碳先进技术,加强重点
5月12日,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发布2025年度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领域节能降碳技术装备申报工作的通知,通知指出,此次申报范围包含重点行业领域节能降碳技术、用能低碳转型技术、工业减碳技术、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技术、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技术、高效节能装备五类,所申报技术装备已有成熟应用案例,
5月8日,在2025年德国慕尼黑智慧能源展览会(ThesmarterEEurope)期间,远景科技集团面向全球发布《2025零碳行动报告》(下称《报告》),宣布自2022年起连续第三年实现运营碳中和,并于2024年成功实现100%可再生电力使用,提前一年达成RE100承诺,彰显出其在绿色能源转型领域的卓越领导力与高效执行力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5月7日,内蒙古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发布关于征集2025年度工业和信息化领域节能降碳技术装备的通知,征集范围包括高效储能、工业绿色微电网等可再生能源消纳技术。原文如下:关于征集2025年度工业和信息化领域节能降碳技术装备的通知各盟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有关科研单位院所、行业协
5月6日,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发布《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关于征集2025年度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领域节能降碳技术装备的通知》,征集范围包括重点行业领域节能降碳技术、用能低碳转型技术、工业减碳技术、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技术、高效节能装备等。全文如下: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关于征集2025年度国家工业和信息
近期,全球贸易格局重塑。浙江政企抱团形成合力,既应对短期问题,也谋划长期转型。作为经济“血脉”的电力系统,通过加强电力数据监测分析,为各地政府制定政策、企业优化生产策略提供科学支撑。在“世界超市”义乌,当地供电公司通过电力数据每日监测企业生产动态,结合企业对美依赖度形成多维分析模
为加快推广节能降碳先进技术,加强重点行业领域技术改造升级和大规模设备更新,现组织开展2025年度工业和信息化领域节能降碳技术装备推荐工作。以支撑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为导向,择优推荐节能降碳效果明显、技术成熟可靠、具备经济效益和推广潜力,能够实现全流程系统节能降碳或跨行业、领域融合创新的技
4月28日,工信部发布组织开展2025年度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领域节能降碳技术装备推荐工作的通知,推荐范围有五大方面,其中用能低碳转型技术包括清洁低碳氢制备及应用、高效储能、工业绿色微电网等可再生能源消纳技术;余热余压高效利用、系统能量梯级利用、电能替代等多能高效互补技术等。原文如下:工业
北极星环保获悉,4月28日,工信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发布《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组织开展2025年度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领域节能降碳技术装备推荐工作的通知》,通知指出,加快推广节能降碳先进技术,加强重点行业领域技术改造升级和大规模设备更新,以支撑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为导向,择优推荐节能降碳效果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4月28日,工信部发布组织开展2025年度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领域节能降碳技术装备推荐工作的通知,推荐范围有五大方面,其中用能低碳转型技术包括清洁低碳氢制备及应用、高效储能、工业绿色微电网等可再生能源消纳技术;余热余压高效利用、系统能量梯级利用、电能替代等多能高效互补技术
碳金融是指以碳排放权为核心标的物,通过市场化机制设计和金融工具创新,促进温室气体减排和气候资金流动的专项金融活动。广义碳金融涵盖了所有以碳排放权及其衍生产品为中心的金融活动,包括投融资,交易,咨询,管理等诸多碳排放领域的活动;狭义碳金融专指金融机构为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实施的相关投资
北京市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以下简称“北京市碳市场”)2024年度工作圆满完成,全市850余家重点碳排放单位均完成碳排放配额清缴、履行碳排放控制义务。2024年北京市碳市场运行平稳有序,交易总量为367万吨,成交额3.71亿元。碳价稳中有升,配额线上成交均价达111元/吨,在7个地方碳市场中价格最高。北京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推动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品牌是企业的核心资产,是传递价值的无声语言,更是赢得未来的关键力量。多年来,华电科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电科工”)以匠心铸品质,以创新塑特色,让公司品牌在行业浪潮中熠熠生辉,赢得广泛认可与信赖。2025年5月10日是第九个“中国品牌
5月12日,《福州市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印发。方案提出,提高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合理严格控制钢铁、建材、石化化工等行业煤炭消费增长,鼓励新建、改扩建项目实行燃料煤减量替代,因地制宜推进煤改电、煤改气。有序引导天然气消费,合理引导工业用气和化工原料用气增长。积极发展氢能、海上风电
近日,比亚迪储能与圣劳伦佐集团(简称“圣劳伦佐”)在深圳坪山比亚迪总部举行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圣劳伦佐首席创新官PaoloBertetti、圣劳伦佐集团采购总监DamianoVincenzoPatelli,比亚迪储能及新型电池事业部总经理尹小强、新型应用产品线总监姜新军等出席签约仪式。根据协议内容,双方确定“开放创
5月12日,《福州市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印发。文件提出,到2030年,产业结构和用能结构进一步优化,能源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升,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持续下降,建成一批绿色工厂和绿色工业园区,研发、示范、推广一批减排效果显著的低碳零碳负碳技术装备工艺产品,努力达峰削峰,
5月13日,辽宁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发布《关于组织开展2025年度工业领域节能降碳技术装备推荐工作的通知》,申报材料提交截止时间为2025年5月23日。全文如下:关于组织开展2025年度工业领域节能降碳技术装备推荐工作的通知各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沈抚示范区产业创新局:为加快推广节能降碳先进技术,加强重点
5月12日,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发布2025年度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领域节能降碳技术装备申报工作的通知,通知指出,此次申报范围包含重点行业领域节能降碳技术、用能低碳转型技术、工业减碳技术、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技术、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技术、高效节能装备五类,所申报技术装备已有成熟应用案例,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认真遵照执行。通知指出,《条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总结新时代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的理论和实践经验,进一步健全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
在碳中和背景下,解决算力增长带来的能耗和碳排放问题变得尤为迫切。随着全球产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趋势进一步加深,尤其在人工智能技术进步的带动下,算力已成为最受重视的战略性生产力,市场需求快速攀升,预计未来五年内全球算力规模年均增速将超过50%。同时,由于算力产生于数据中心的运行,
在“双碳”目标驱动下,我国正经历着全球最快速的能源体系转型进程。这场变革不仅关乎技术创新与应用,更是涉及制度重构与利益博弈的复杂系统工程。“政策—市场—技术”协同的多维解构我国能源转型的顶层设计呈现出明显的政府主导特征,但政策传导过程中常遭遇多重摩擦阻力,表现为制度刚性与市场弹性
5月8日,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临潭县人民政府发布公示了国网临潭县供电公司2025年分布式光伏承载力评估结果。经评估,2025年2季度临潭地区10kv线路负载率超过90%的线路仅一条,为110kV新城变113新化线,评估等级为红色。评估等级为绿色的有9条线路、等级为黄色为有7条。2季度临潭地区10kV变压器可开放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