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近日,四川绵阳发布关于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引领加快发展绿色低碳产业的决定。
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提高电网对高比例新能源的消纳和调控能力。建设坚强智能电网系统,完善电力输送通道,加快群文站增容工程、绵阳南500千伏变电站220千伏送出工程等项目竣工投用。优化天然气管网,增强互联互通和输配气能力,加快元坝—德阳、安岳—三台等输气管道项目绵阳段建设,推进末端区域供气管网建设,构建市域“一环多放射”高压管网,满足终端用气需求。支持建设微电网、智能电网,发展“5G+数字电网”“5G+智能燃气管网”,促进清洁能源科学调配和智能化运用。
中共绵阳市委关于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引领加快发展绿色低碳产业的决定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绿色发展的重要论述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更好服务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全局,认真落实省委十一届十次全会和市第八次党代会决策部署,充分发挥绵阳产业发展基础优势和科技创新优势,着力培育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绿色低碳新动能,中共绵阳市委八届二次全体会议结合市情实际,就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引领、加快发展绿色低碳产业进行了研究,作出如下决定。
一、坚定以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引领绿色低碳产业发展
(一)深刻领会重大意义。绿色低碳发展是当今时代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鲜明特征,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统揽全局、站高谋远,围绕绿色发展发表一系列重要论述,作出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重大战略决策,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提供了根本遵循。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伟大实践,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省委十
一届十次全会立足省情实际,突出产业对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支撑作用,作出《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引领推动绿色低碳优势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决定》,有着重大战略考量和深远发展意义。全市上下必须从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提高站位、深化认识,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加快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
当前,国际发展环境和全球能源格局深刻变化,我国能源区域性结构性供需矛盾突出,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既面临多重压力,又蕴含重大机遇。面向未来,省委决定培育壮大一批绿色低碳优势产业集群,实现资源富集地、产业集聚地、技术研发地协同共赢。绵阳是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生态本底优良,产业基础坚实,科创资源富集,具备绿色低碳发展的现实基础,在全省发展大局中大有可为。乘势而上加快发展绿色低碳产业,是全面服务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展现绿色发展新担当的自觉行动,是深度融入全省一盘棋、提升产业发展新位势的战略举措,是积极抢抓绿色低碳转型机遇、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的主动选择,是更好发挥自身比较优势、激发区域发展新活力的现实需要,必将有力推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建设中国科技城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绵阳提供坚实支撑。
(二)准确把握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特别是对绵阳工作重要指示精神,按照省委十一届十次全会和市第八次党代会决策部署,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发展和保护,聚焦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牢牢把握绿色发展方向,坚定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加快发展绿色低碳产业,推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战略性调整,大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努力走出一条服务国家战略全局、顺应四川发展大势、支撑绵阳未来发展的绿色低碳发展之路。
——聚焦重点、主动作为。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精神,坚持从绵阳实际出发,科学处理发展和减排、增量和存量、短期和中长期的关系,找准绿色低碳发展定位,主动发挥自身比较优势,以推动工业绿色低碳发展为重点,一手抓绿色低碳产业新动能培育,一手抓传统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加快形成资源消耗少、环境影响小、科技含量高、产出效益好、发展可持续的绿色低碳产业集群。
——科技支撑、数字赋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建设国家科技创新先行示范区为牵引,坚持自主创新和技术引进相结合,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加快构建绿色低碳产业发展技术创新体系,着力突破关键共性和前沿引领技术,协同推进绿色低碳产业和传统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增强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核心竞争力。
——集聚提升、协同成势。深度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落实全省“一干多支”发展战略,对接能源链供需侧、产业链上下游、供应链前后端,发挥龙头企业支撑带动作用,引导各类要素资源向绿色低碳产业集聚,支持传统产业加快绿色低碳转型,构建分工合理、配套完备、保障有力的产业生态圈,加
快形成集中布局、集群成链、集约高效的产业发展格局。
——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坚持政府和市场两手发力,强化规划引领,优化政策供给,完善基础设施,树立底线思维、注重风险防范,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政务环境和市场环境,进一步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和市场交易机制作用,加快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激发绿色低碳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
(三)科学确立发展目标。坚持国省所需和绵阳所能相结合,统筹当前和长远发展,着力打造在全国全省大局中有影响力、对绵阳发展有支撑力的绿色低碳产业集群,加快把绵阳建设成为全国先进绿色低碳技术创新策源地和西部绿色低碳产业承载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支撑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绿色发展示范区。
——到2025年,绿色低碳产业规模明显壮大,工业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明显进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以上,单位GDP能耗比2020年下降14%以上,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20年下降18%以上,清洁能源电力装机容量达到204万千瓦,天然气年产量达到46亿立方米,绿色制造体系基本建成,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奠定坚实基础。
——到2030年,绿色低碳产业规模取得新突破,工业产业结构迈向高端化,战略性新兴产业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以上,单位GDP能耗、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持续下降,清洁能源电力装机容量达到433万千瓦,天然气年产量达到50亿立方米,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取得显著成效,确保实现碳达峰。
——到2035年,绿色低碳产业规模能级迈上新台阶,工业产业结构全面实现高端化,清洁能源电力装机容量、天然气年产量持续提升,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基本建立,朝着实现碳中和目标稳步迈进。
二、大力培育绿色低碳产业新动能
(四)做强做优先进材料产业。把握清洁能源相关产业发展方向,建设全国一流的先进新型材料制造基地。聚焦新型膜材料、磁性材料、功能玻璃等领域,深度开发光伏背板基膜、偏光片基膜、永磁材料等特色优质产品,加快壮大新型功能材料规模。推进攀长钢高端特种材料保障能力提升项目建设,做优高温合金、高品质钛合金、高端模具钢、航空航天用钢等细分领域产品,推动核电用钢生产扩能升级,打造先进结构材料产业高地。布局发展石墨烯材料、超导材料、智能仿生材料、纳米新材料、优质硅钙功能材料、3D打印材料等前沿新材料产业。
(五)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提档升级。坚持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发展方向,建设国内重要的新能源汽车研发制造基地。培育引进新能源汽车头部企业,鼓励传统燃油汽车企业转型升级,形成新能源汽车批量生产能力。提升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水平,推动整车企业与驱动电机、增程式发动机、电控系统等配套企业协同发展,打造新能源汽车汽配产业基地。优化充换电基础设施布局和服务,建设满足全域需求的公共充换电服务网。推进油气电氢综合服务站建设。参与成渝“氢走廊”建设,推进氢能源交通示范工程。融入成渝“智行走廊”,推动新能源汽车网联赋能和单车智能协同发展。
大力发展动力电池产业。加快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重大项目投产达效,引进培育一批辐射西南地区的动力电池重点企业,打造动力电池生产基地。加大动力电池正负极材料、电子专用磁性材料、隔膜研发和生产力度,着力突破汽车动力电池关键技术和核心工艺。加快重点领域电动化进程,扩大动力电池运用。布局发展氢燃料和薄膜太阳能电池产业,前瞻谋划新型电池产业发展。
(六)加快培育核技术应用产业。聚焦质子医疗装备、医用回旋加速器、医用同位素、放射药物、核测控装备等领域,加快建设集“医、教、研、科、工、贸”于一体的全国核技术应用领军城市。积极拓展核医学诊断领域应用,推进核素药物、核医疗设备研发生产,加快建设中国(绵阳)科技城核医学中心和核医疗健康产业园。以非动力核技术应用为主攻方向,重点推进核电配套产品、辐射监测产品、高能工业CT系统、中子探测等技术研发及产业化,促进核技术应用产业加快发展。支持在绵科研院所、高校开展放射性核废物治理、放射化学、环境保护等科研合作,提升核应急能力和核废物处理水平。
(七)促进大数据产业创新发展。加快建设中国科技城大数据中心,推进四川电信“魔镜”视频云基地、四川移动川北云计算大数据中心等项目建设,打造区域性数据中心集群。推动工业大数据深度应用,培育数据驱动的平台化设计、智能化生产、服务化延伸、数字化管理等新模式,丰富大数据产业业态,培育全省大数据产业重要增长极。推动中国(绵阳)科技城超算中心高效运行,协同建设国家级数据算力中心,积极承接国家“东数西算”工程。参与国省数字资产交易中心建设,深化数据要素创新应用。
(八)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壮大。推动集成电路、新型显示及超高清视频、光通信、智能终端等提档升级,培育“芯屏端软智网”一体化产业生态圈,建设国家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加强核心基础元器件技术攻关,加快发展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引导龙头企业聚焦高端研发设计、智能制造、系统方案解决等领域,提升技术水平和产品附加值,抢占价值链高端环节,提高产业链主导能力。加快发展信息安全产业,建设全国网络安全技术中心。鼓励企业参与6G技术攻关和国际标准制定,探索布局量子通信和卫星产业。
三、推动传统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
(九)大力推进清洁生产。聚焦节能降碳目标,大力推行绿色设计,控制生产过程排放,升级末端治理设施,提高生产制造全过程清洁化水平。加快绿色低碳关键技术产业化应用,实施重大节能降碳技术示范工程,引导企业持续实施清洁生产技术改造,深入开展绿色制造示范单位创建。支持轻工、纺织服装、食品、化工、机械、建材、冶金等传统行业改造升级,推广应用清洁生产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新材料。推动现代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健全绿色诊断、低碳认证、运营管理等新兴服务体系。
(十)优化能源消费结构。着力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构建清洁高效的工业用能结构,持续提升能源消费低碳化水平。引导企业使用清洁能源,全面深入实施电能替代,就地推进“煤改气”“煤改电”工程,提升工业终端用能电气化水平。开展重点用能单位“百千万”行动,严格控制钢铁、水泥等行业煤炭消费,争取新建、改扩建项目实行用煤减量替代,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项目盲目发展。落实能源消费强度和总量双控制度,推广先进节能技术和产品,探索开展用能预算管理。严格项目节能审查和监察,强化结果应用。
(十一)加强绿色产品供给。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加大核心装置、关键技术、先进工艺研发力度,提升产业能级和装备供应能力。拓展节能环保装备全产业链应用,推广高效加热、节能动力、余热余压回收利用等工业节能装备和源头分类、过程管控、末端治理等工艺技术装备,协同带动配套、专业服务等产业发展。支持企业研发制造高效照明、节能空调、节能冰箱等绿色产品。加大绿色生态示范县、有机农产品示范县认证力度,建设一批绿色有机农副产品供给地。推广绿色低碳运输工具,鼓励城市物流配送、城市公交系统、邮政快递等领域优先使用新能源或清洁能源汽车。
(十二)促进资源循环利用。坚持全面节约、循环利用原则,强化企业、园区、产业集群之间的循环链接,加强工业资源综合利用,推动再生资源循环利用。按照减量化、资源化、再利用要求,加强可循环、可降解材料的应用推广,着力削减冶金、建材、煤电、矿业等行业工业固废产生量。推进大宗工业固废在建筑材料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地下采空区充填等领域的综合利用。提高建筑垃圾利用效率。规范发展再制造产业,鼓励使用再制造产品。积极争创无废城市建设。严格执行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推进企业节水技术改造。加快城乡供水一体化进程。探索开发林业碳汇项目。大力发展低碳农业,全域推进“沃野绵州”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工程建设。
四、加强绿色低碳产业的清洁能源供给
(十三)有序开发利用天然气。积极融入国家天然气(页岩气)千亿立方米产能基地建设,加大江油、三台、盐亭气田勘探开发力度,协同推进川西下二叠统、川西致密气田等区块开发。推动火电能源结构转型,在江油、盐亭等地规划建设燃气轮机发电项目,就地有序推进天然气发电替代燃煤发电。推动天然气主产区配套建设天然气净化、全降解新材料等项目,促进天然气资源综合利用。推进能源化工产业园规划建设。鼓励楼宇式天然气分布式能源项目发展。
(十四)统筹开发多类清洁能源。加强水资源调度,强化涪江流域水电综合管理,推进已建成水电站稳定出力,尽快竣工投用土城二级等在建水电站项目。加快唐家山水利枢纽、铁笼堡水库枢纽等重点项目前期工作。多措并举促进清洁能源消纳。鼓励具备条件的地方有序建设风电项目,推动梓潼云峰风电项目建成投用。
前瞻布局新型可再生能源。统筹推进氢能技术研发和生产应用,支持科技城新区开展氢能储备示范运营。合理利用林草、秸秆、垃圾等开发生物质能,有序发展生物质发电。推动已建成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满负荷运行,启动绵阳市第三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因地制宜开展地热资源综合利用。争取国省支持政策,积极开展核能安全开发利用研究。
(十五)构建多元协同储能体系。统筹布局电源、电网、用户侧储能设施,打造稳定可靠的储运调峰体系。规划建设江油抽水蓄能电站。支持电化学储能、飞轮储能研发应用,探索压缩空气储能,开展光热储能和氢储能等示范应用。完善天然气产供储体系,加快中坝须二、魏城1#井地下储气库及配套管网等项目前期工作。开展“新能源+储能”工程建设,推进多元储能融合发展,加快储能规模化应用。
(十六)完善清洁能源输配体系。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提高电网对高比例新能源的消纳和调控能力。建设坚强智能电网系统,完善电力输送通道,加快群文站增容工程、绵阳南500千伏变电站220千伏送出工程等项目竣工投用。优化天然气管网,增强互联互通和输配气能力,加快元坝—德阳、安岳—三台等输气管道项目绵阳段建设,推进末端区域供气管网建设,构建市域“一环多放射”高压管网,满足终端用气需求。支持建设微电网、智能电网,发展“5G+数字电网”“5G+智能燃气管网”,促进清洁能源科学调配和智能化运用。
五、强化绿色低碳产业科技支撑
(十七)开展技术创新攻坚。抢抓成渝绵“创新金三角”建设机遇,积极争取国省级重大科技专项,主动参与组建天府永兴实验室,加快建设中国(绵阳)科技城先进技术研究院、科技城实验室。完善协同创新机制,推动相关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重点实验室和技术创新中心、产业创新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协同攻关。加强服务型共性技术平台建设,强化与全球、全国领军企业技术创新协作,支持企业牵头组建绿色低碳创新联合体。围绕重点领域推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集中开展绿色低碳技术应用二次研发,打通“研发-工程化-产业化”创新链条。加强新一代核电、氢能、地热能前沿技术攻关,推进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能源互联网、工业互联网、超算中心等领域关键核心技术研发。
(十八)促进技术推广应用。实施绿色低碳技术创新成果转移转化示范项目,促进绿色低碳技术产业化应用。推进氢燃料汽车、微电网、多能耦合、电能替代、碳捕集与封存等新技术应用示范。推广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等新技术。开展先进绿色建筑技术示范应用。完善全链条技术市场服务体系,推进绿色低碳技术市场规范有序发展。加强绿色低碳技术知识产权保护,依法打击知识产权侵权假冒行为,强化产业专利导航和维权援助,完善技术成果和知识产权交易平台。
(十九)加快产业数字赋能。发挥绵阳数字经济领先优势,积极参与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打造一批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5G、北斗等新兴技术与绿色低碳产业深度融合,提高数字技术对产业发展的渗透性和覆盖性。构建清洁能源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发挥数字化系统对能源供需端支撑作用,提升电网智能化管理水平。推进国产工业软件普及应用,引导园区搭建信息技术应用场景,支持传统产业智能化改造,推动企业“上云用数赋智”,建设一批智慧电站、智慧园区、智慧工厂。加快传统产业数字化、信息化改造。支持物流企业、城市公交企业构建数字化运行平台,鼓励发展智慧仓储、智慧运输。
六、推动绿色低碳产业集聚成势
(二十)促进园区低碳集约发展。坚持特色化、专业化、集约化、市场化发展导向,加快培育一批绿色低碳产业园区。以科技城新区高质量发展为引领,以加快发展绿色低碳产业为方向,科学编制产业园区发展规划,培育新型显示、先进材料、激光、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等特色产业园,完善产业园区发展布局。推动化工企业入园发展。推进建筑产业园区建设。支持园区实施循环化改造,建设绿色低碳园区、绿色低碳工厂,争创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开展近零碳排放园区、碳中和企业建设工作。
(二十一)支持优势企业发展壮大。实施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高质量发展行动、制造业企业“贡嘎培优”行动计划和单项冠军企业培育“登峰”计划,支持龙头企业加快绿色低碳产业布局,壮大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绿色低碳产业链领航企业,引领中小微企业融通发展、上下游企业协同配套,推动绿色低碳优势企业成链集聚。引导国有骨干企业优化战略布局,抢占绿色产业链供应链关键环节。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政策措施,激发民间资本和社会投资活力,鼓励民营企业深度参与绿色低碳产业发展。支持龙头企业牵头组建绿色低碳产业联盟。
(二十二)加强绿色低碳品牌建设。大力实施绿色低碳品牌发展战略,支持企业争创“天府质量奖”和“天府名品”,培育一批优质品牌,持续提升“绵阳造”影响力、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支持企业开展绿色低碳产品认证。引导支持企业参与制(修)订国际、国家、行业标准。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强化绿色低碳产业质量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全链条质量技术“一站式”服务。推进绿色建筑创建行动。提升装配式建筑发展质量,鼓励企业开展绿色建筑星级评定和绿色建材认证。
七、营造支持绿色低碳产业加快发展的良好环境
(二十三)深化市场化机制改革。对接落实国省电力市场化改革举措,争取布局新增电力装机项目,以储能和调峰为基础参与市场交易。探索开展能源资源开发和利益共享机制改革,创新政府引导下的“地方参股、联合开发、就地注册、互利共赢”模式,提升能源资源开发就地就近转化利用水平。落实用能权有偿使用制度和交易制度。积极参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立碳排放追踪溯源机制。深化“放管服”“最多跑一次”改革,推行重点招商项目和重点企业“服务绿卡”制度,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二十四)促进区域合作和对外开放。积极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绿色低碳产业协同发展,参与川渝电网一体化建设和区域绿色低碳科技创新行动。加强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区域绿色低碳产业发展对接交流,深化绿色技术、绿色装备、绿色服务等方面合作。积极参与绿色“一带一路”建设。加强绿色低碳龙头企业和重大项目招引,探索实施市场化主体招商,推进“龙头企业+配套企业”成链集群发展。大力发展绿色低碳外贸。培育发展绿色低碳总部经济。依托科博会举办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先进材料等专业展会活动,以高水平会展带动绿色低碳产业集聚发展。
(二十五)大力发展绿色金融。整合金融资源、优化融资结构、强化财金互动,有序推进绿色低碳金融产品和服务开发。鼓励金融机构运用人民银行碳减排支持工具,为绿色低碳产业提供长期限、低成本资金。鼓励发展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基金、绿色保险和绿色信托,支持符合条件的绿色低碳产业企业使用好各类绿色金融产品。
(二十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积极争取省级绿色低碳产业发展引导基金支持,统筹安排市级专项资金、投资基金、政府债券,落实税费优惠政策,促进绿色低碳产业加快发展。发挥好科技城重大产业投资基金引导作用,撬动各类资本加大绿色低碳产业投入。加大绿色低碳产业用地用能指标支持力度,鼓励企业申报实施分类支持性电价政策,引导企业优化用能方式。落实绿色低碳领域首台套(首批次、首版次)推广应用支持政策。建立科技人才智力支持机制,加大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创业团队培养引进力度,支持高校紧扣产业发展需要优化学科设置,培育绿色低碳产业技术技能人才。
(二十七)健全工作体系和推进机制。发挥市领导联系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工作机制作用,由绵阳建设西部先进制造强市领导小组统筹协调推进全市绿色低碳产业发展。建立“链长+链主”工作推进机制,完善各产业专家咨询委员会,“一链一策”推动发展。建立绿色低碳产业统计指标体系,加强动态监测和跟踪分析。探索能耗等量和减量替代统筹机制。完善考核激励机制,探索建立以化石能源控制为主的能源消费考核体系,探索实施清洁能源消费差别化考核。加大绿色发展理念宣传力度,倡导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健全法治保障,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绿色低碳产业高质量发展。将绿色低碳发展纳入干部培训内容,提高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专业化水平。加强政治监督和督促检查,确保各项决策部署落地见效。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有效投资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大引擎。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扩大有效益的投资,形成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2024年岁末,各地各部门奋力冲刺全年投资目标,加快推进一批重大项目投资建设。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加快建设新型电力系统,推进
11月26日,南方能源大数据中心通信通道建设项目两条独立路由光缆通过验收。目前,该数据中心建设已基本完工,正在进行玻璃幕墙安装、园林绿化和室内保洁等工作。“11月27日实现室内通电。按照计划,将在12月初完成综合验收,并移交业主方。12月30日实现初步运营。据了解,作为南方五省能源数据汇聚中心
近年来,受气候变化影响,极端天气呈多发、频发态势,电力供应安全面临新形势、新挑战。同时,绿色低碳转型背景下新能源快速发展,微电网作为提升供电可靠性和分布式新能源消纳的重要手段,已在多地逐步建设。探索新型电力系统下微电网建设运行新模式,对于服务社会发展与经济运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为实现“双碳”目标,我国进行了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充裕、经济高效、供需协同、灵活智能的新型电力系统的战略部署。当然,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不是另起炉灶,而是以当前电力系统为基础,先立后破,逐步建成以新能源为主体电源的新型电力系统,这必然涉及大量、复杂的资源配置问题。(来源:电联新媒作
北极星输配电网获悉,近日全国首个风光互补一体化运行试点示范项目——宁夏华电灵武风光互补一体化运行试点示范一期195兆瓦项目全容量并网发电。据介绍,宁夏华电灵武风光互补一体化运行试点示范一期195兆瓦项目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市白土岗乡和马家滩镇,总投资8.27亿元,建成后光伏195兆瓦、风电6
11月26日~30日,以“链接世界,共创未来”为主题的第二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简称“链博会”)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顺义馆)举办。中天科技集团董事长薛济萍、总裁薛驰等出席。链博会是全球首个以供应链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本次中天科技携“风光储充全局解决方案”“深远海清洁能源系统解
近年来,天合跟踪在技术创新方面不断突破:2020年率先在2P产品上应用了多点驱动技术,打造行业最省桩的2P产品;2022年推出搭载智合智能跟踪算法和智慧云平台的全新1P产品,引领国内智能跟踪技术升级;2023年行业首创用电气传动取代了传统的机械传动技术,让支架和电气数智化深度结合,进一步提升了电站
盐城市射阳县引入江苏省海上风电装备产业计量测试中心、时代风电海上大功率装备研发中心、中车海上风电叶片研发中心、远景“能—碳”双控管理平台,最近,江苏省射阳港低(零)碳产业园绿电绿证服务联合体揭牌仪式在江苏省射阳县零碳产业研究院举行。这是全国首家成立的低(零)碳产业园绿电绿证服务联
11月27日,国网天津经研院规划评审中心完成天津滨海恒河实业110千伏专用站接入系统评审工作。天津南港碳五碳九综合利用新材料项目位于天津市滨海新区南港工业区西北部,为浙江恒河实业集团有限公司与中国石化股份有限公司的合资项目,主要产品为碳五碳九石油树脂,为一级重要电力用户,报装容量126兆伏
11月27日,国网天津经研院规划评审中心完成天津力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滨海新能源110千伏专用站接入系统评审工作。天津力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拟在海洋高新区新建滨海新能源基地项目,包括电芯厂房、系统厂房、动力站、原材料库、成品库等,形成8吉瓦时锂离子动力电池年生产能力,为普通电力用户,报装
11月27日,国家能源局公开发布《关于加强电力安全治理以高水平安全保障新型电力系统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国能发安全〔2024〕90号,(以下简称《意见》)。这份《意见》是国家层面首次专门就全方位加强电力系统运行安全治理出台的政策文件。(来源:电联新媒作者:井然)当前,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
11月27日,山东泰安岱岳区政协“全区布局微电网试点建设”专题协商会议召开。会议提到,相关部门要充分认识推进新能源微电网建设的重要意义,因地制宜探索各类分布式能源和智能电网技术应用,确保会议成果充分转化,切实推动微电网试点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11月28日,河北省科学技术厅发布河北省打造和开放创新应用场景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方案提到,打造新兴产业创新应用场景。围绕高端装备、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发展,创新和丰富应用场景,加速技术迭代,促进新兴产业发展壮大。高端装备产业
11月28日,三星医疗发布公告,公司及下属全资子公司宁波三星智能电气有限公司近日在国家电网有限公司2024年第八十一批采购(营销项目第三次计量设备招标采购)和2024年第八十二批采购(营销项目第二次充换电设备协议库存招标采购)项目中被推荐为中标候选人,预计合计中标金额约2.3亿元。其中,2024年
“遥控分闸10千伏海泉Ⅰ线与海泉Ⅱ线联络开关、负荷校验通过,一、二次设备正常,晨操方案执行完毕,成功率100%。”11月10日,南方电网海南三亚供电局执行“配网馈线组整组晨操测试”作业,10个开关20次合闸和分闸操作圆满成功,这是三亚配电网数字化建设的一个缩影。作为电网的“神经末梢”,配电网是
2024年11月15日,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工信部智库联盟指导,机械工业信息研究院主办,电气时代承办,中国电器工业协会、中电联等协办的“第20届中国电气工业发展论坛暨第24届中国电气工业100强研究发布会”在北京隆重举行。大会以“创新破局·赢领‘新’赛道”为主题,400多位学者专家、各企业代表齐
11月20日,广东佛山市禅城区“光储充放”微电网项目开工。项目位于佛山市禅城区张槎街道轻工路与聚锦路沿线,总投资2亿元,首期投资2000万元。项目占地面积约15亩,由3个地块组成,聚焦“光伏发电、储能系统、充电基础设施和放电控制”的“光储充放”新能源技术。同时在本次活动中,项目单位被授予了“
11月19日,西藏山南市能源局发布关于加强清洁能源项目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送审稿),其中指出,支持输配电网建设、电网老旧设备更新,加大投资建设改造力度,提高电网智能化水平,着力提升电网接入新能源的能力。完善新能源电力消纳责任权重制度,建立完善新能源电力消纳责任考评指标体系和奖惩机制。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暨2024年年中工作会议要求,“提高配电网可靠性和承载力,制定加快推进配电网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持续深化配电网建设改造三年行动”“深化数字化配电网综合示范成果应用”。本刊记者围绕配电网形态将发生怎样的变化、如何进一步夯实配电网供电保障的技
新型电力系统建设需要怎样的配电网?如何提升配电网的可靠性、承载力和灵活性?10月16日,在《供用电》创刊40周年之际,英大传媒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召开现代配电系统技术交流会暨《供用电》办刊研讨会。与会专家围绕现代配电系统技术与趋势展开热烈讨论。配电网成为保供和转型主战场党的二十大以来,我国
11月18日,市场监管总局办公厅发布关于试行开展中国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检测评审机构遴选工作的通知(市监质函[2024]492号),其中指出要求申报单位具备开展中国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检测评审所需的设施、设备、资金、人力等相关资源;在相关行业领域具有较强的理论研究、技术研发、标准研制、科
近日,为贯彻落实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有关配电网发展要求,聚焦首都新形势下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结合北京市配电网发展实际,市城市管理委党组成员、副主任徐利主持召开会议,着重围绕如何提升首都电网韧性、防灾抗灾能力、综合承载能力和推动分布式智能电网发展等方面,专题研究配电网高质量发展有
11月27日,山东泰安岱岳区政协“全区布局微电网试点建设”专题协商会议召开。会议提到,相关部门要充分认识推进新能源微电网建设的重要意义,因地制宜探索各类分布式能源和智能电网技术应用,确保会议成果充分转化,切实推动微电网试点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
近年来,受气候变化影响,极端天气呈多发、频发态势,电力供应安全面临新形势、新挑战。同时,绿色低碳转型背景下新能源快速发展,微电网作为提升供电可靠性和分布式新能源消纳的重要手段,已在多地逐步建设。探索新型电力系统下微电网建设运行新模式,对于服务社会发展与经济运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11月28日,河北省科学技术厅发布河北省打造和开放创新应用场景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方案提到,打造新兴产业创新应用场景。围绕高端装备、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发展,创新和丰富应用场景,加速技术迭代,促进新兴产业发展壮大。高端装备产业
在国家大力推动城乡建设绿色发展的战略背景下,乡村振兴与绿色能源的融合共生,不仅为农村经济注入了可持续发展的新活力,也为美丽中国的建设注入了新动力。在这一宏伟蓝图下,付楼村以其零碳实践,成为了中国乡村振兴绿色发展的典范。付楼村位于河南省兰考县,这里不仅是焦裕禄精神的发源地,也是全国
11月27日,江苏南通关于首批南通市(近)零碳制造业工厂、“数智化”微电网、虚拟电厂试点名单的公示。其中(近)零碳制造业工厂共有10家企业,“数智化”微电网共有5家企业,虚拟电厂共有3家企业。虚拟电厂分别为国电投零碳能源(南通)有限公司、国网南通综合能源服务有限公司、沃太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浙江省丽水市景宁畲族自治县发改局发布关于2024年度绿电近零碳微电网群水电调用补贴的公示,浙江景宁大西洋水电开发有限公司补贴金额为6126.12元。详情如下:关于2024年度绿电近零碳微电网群水电调用补贴的公示各相关电力用户:根据《景宁畲族自治县关于支持绿电近零碳微电网群建设的
广东省佛山市高明区地处粤港澳大湾区与粤中西部的连接点,区域供电既有大湾区高供电可靠性的要求,又有农村电网特性。广东电网公司佛山高明供电局以“可观、可测、可调、可控”为方向,根据现有电力网架基础,紧紧围绕配电网数字化转型、新能源管控、微电网、配电柔性多状态开关技术、电力需求侧管理等
11月20日,广东佛山市禅城区“光储充放”微电网项目开工。项目位于佛山市禅城区张槎街道轻工路与聚锦路沿线,总投资2亿元,首期投资2000万元。项目占地面积约15亩,由3个地块组成,聚焦“光伏发电、储能系统、充电基础设施和放电控制”的“光储充放”新能源技术。同时在本次活动中,项目单位被授予了“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11月20日,广东韶关市发展和改革局发布征求《韶关市推进分布式光伏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30年)(征求意见稿)》修改意见公告。文件提出,因地制宜构建综合交通枢纽“分布式光伏+储能+微电网”的交通能源系统,新建港口码头、物流枢纽实现光伏“能装尽装”。支持适用型技术产
11月20日,南方电网公司发布第二批31个新型电力系统示范区和17个示范项目名单,选取高比例新能源、多能互补、新型电网形态、电碳耦合等示范元素开展探索,以“小切口”解决“大问题”,全景式推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立体式融入新型能源体系构建,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贡献
近日,广州桃莲整村中低压灵活构网型智能微电网示范项目(以下简称“桃莲微电网项目”)建成,标志着广东电网公司广州供电局乡村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该项目建成后大幅提升区域供电可靠性和电压质量,提供了一套适用于清洁能源富集地、森林保护区的能源解决方案,为乡村建设绿色智能微电网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