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北极星能源网获悉,山东省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山东调查总队近日发布2021年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其中显示,2021年山东能源供给充足,原煤产量9312.0万吨;供应天然气231.7亿立方米,比上年增长4.6%;净接纳省外电量1187.4亿千瓦时,增长2.5%。
详情如下:
2021年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山东省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山东调查总队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全面迈入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起步之年和“十四五”开局之年。全省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锚定“走在前列、全面开创”“三个走在前”总遵循、总定位、总航标,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落实“六个一”发展思路、“六个更加注重”策略方法、“十二个着力”重点任务,更大力度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实举措做好“六稳”“六保”工作,全省经济稳中向好、进中提质,高质量发展步伐坚实有力,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
一、综合
经济运行稳中向好。初步核算,全省实现生产总值83095.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3%。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6029.0亿元,增长7.5%;第二产业增加值33187.2亿元,增长7.2%;第三产业增加值43879.7亿元,增长9.2%。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7.4∶39.1∶53.5调整为7.3∶39.9∶52.8。
就业形势好于预期。城镇新增就业124.2万人,比上年增长1.3%,完成年度目标的112.9%。其中,失业人员再就业45.1万人,困难群体再就业8.9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94%,比上年降低0.16个百分点。
物价水平温和可控。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1.2%。其中,消费品价格上涨1.4%,服务项目价格上涨1.0%;食品价格与上年持平,非食品价格上涨1.5%。农产品生产者价格上涨4.2%。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上涨10.3%,购进价格上涨9.5%。
人口总量平稳增长。年末常住人口10169.99万人。其中,0-14岁人口占18.42%,15-64岁人口占65.66%,65岁及以上人口占15.92%。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63.94%,比上年末提高0.89个百分点。全年出生人口75.04万人,出生率7.38‰;死亡人口74.83万人,死亡率7.36‰;人口自然增长率0.02‰。
“六稳”“六保”落地见效。坚持精准高效调控经济运行,统筹推进实时监测报告、定期分析研判、政策集成供给、“四进”督导落实等系列工作举措,有效稳定市场预期,经济持续恢复发展。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政策,新增减税降费超过700亿元。能源供给充足,原煤产量9312.0万吨;供应天然气231.7亿立方米,比上年增长4.6%;净接纳省外电量1187.4亿千瓦时,增长2.5%。产业链供应链保持稳定,行业增长面拓宽,规模以上工业34个大类行业增加值实现增长,增长面达82.9%,比上年扩大9.7个百分点。基层运转保障有力,全年分配落实常态化直达资金1630亿元,支持实施2.2万个项目,超过1亿人次和5万户企业受益。
二、重点战略
动能转换加速突破。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压减焦化产能180万吨,整合转移地炼产能780万吨。坚决改造提升传统动能,实施500万元以上工业技改投资项目1.2万个。裕龙岛炼化一体化等重大项目加快推进,万华百万吨乙烯项目达产。坚决培育壮大新动能,“四新”经济增加值占比为31.7%,“四新”经济投资占比超过一半,达到51.2%。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突破2万家,比上年增长38.2%,创历史新高。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为46.8%,比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十强”产业中,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7.1%、32.2%和17.5%。光电子器件、半导体分立器件、集成电路、工业机器人等高端智能产品产量分别增长73.1%、34.6%、65.2%和38.7%。软件业务收入7970.4亿元,增长29.3%。
乡村振兴有序推进。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新识别认定监测帮扶对象1.56万人,累计纳入5.17万人,全部落实针对性帮扶措施。产业集聚发展加快,累计创建国家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4个,现代农业产业园11个,特色农产品优势区17个,绿色发展先行区2个,农业产业强镇78个。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壮大,累计培育家庭农场10.4万家,农民专业合作社24.5万户,农业产业化省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1133家。休闲农业健康发展,累计创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63个,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2个。农村人居环境持续优化,排查农房2345.9万户,动态开展危房改造1.7万户,新增清洁取暖208.4万户,完成改厕4.3万户。
海洋强省建设扎实有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建成海水淡化工程41个,日产能达45.1万吨;新增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5处,累计达到59处,占全国的39.3%。沿海港口全年完成货物吞吐量17.8亿吨,集装箱吞吐量3446万标准箱,比上年分别增长5.5%和8.0%;集装箱航线、外贸航线总量分别达到313条和221条,航线数量和密度均居我国北方港口首位。海洋科技创新加速起势,累计建成全省技术协同创新中心124家,现代产业技术创新中心156家。省部共建国家海洋综合试验场(威海)挂牌运行,国家深海基因库、国家深海大数据中心、国家深海标本样品馆、中国海洋工程研究院落户青岛。海洋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积极处置各类生态自然灾害,打捞清理浒苔181.4万吨,治理互花米草面积7600公顷。
“两新一重”建设加力提速。大数据、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推进,建成并开通5G基站10.1万个,建设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115个,“上云用云”企业超过35万家。新型城镇化建设有序开展,紧扣智慧化、绿色化、均衡化、双向化,谋划布局637个新型城镇化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高质量推进国家和省级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重大工程加速竣工,建成通车鲁南高铁曲阜至菏泽段、菏泽至兰考段(山东段)2条高铁,改扩建京台高速德州至齐河(鲁冀界)段等4条高速公路,高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分别达到2319公里和7477公里。青岛港董家口港区液体化工码头等6个泊位竣工验收,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累计达到358个。
对外开放新高地加快形成。聚焦制度创新和特色产业发展,自贸实验区对标CPTPP,加快建设联动创新区,形成189项制度创新成果,3个片区特色产业培育成效明显。举办第二届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山东与世界500强连线等活动,签约重点外资项目311个,投资总额351.2亿美元。认定5家省级跨境电商平台、10家产业园、20家公共海外仓,全省跨境电商进出口、市场采购贸易出口“双过千亿元”。
绿色发展蹄疾步稳。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5849.2万千瓦,占电力装机容量的33.7%,比上年提高5.1个百分点;光伏、生物质发电装机容量居全国首位。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39μg/m3,比上年改善15.2%;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4.38,比上年改善10.1%;优良天数平均比例71.1%,比上年改善2.3个百分点;重污染天数平均3.6天,比上年改善六成。国控地表水考核断面(按153个计算)优良水体比例达到75.2%,比上年改善13.1个百分点,提升比例全国最高;近岸海域水质优良面积比例92.3%,比上年改善0.8个百分点。省控以上48条入海河流全部达到或优于四类。
区域发展更加协调。加快“一群两心三圈”建设,全力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省会、胶东、鲁南经济圈一体化稳步推进,三大经济圈分别实现生产总值31074.6亿元、35534.7亿元和16463.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分别增长7.8%、8.3%和8.6%,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36.0%、43.2%和20.8%。济南、青岛合计实现生产总值25568.7亿元,增长7.8%,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0.8%,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9.5%。
三、改革与创新
重点领域改革纵深推进。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扎实推进,三年整体任务完成占比超90%,省属企业通过混改引入社会资本289亿元,省属控股上市公司45家,资产证券化率超60%。农村改革稳步推进,全省流转承包地面积超过4400万亩,占家庭承包经营耕地面积的46%;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巩固提升,8.6万个村集体经济组织与村党组织、村民委员会同步换 届,累计发放农村集体资产股权质押贷款超过9亿元。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常态化、制度化推进药品和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大幅减轻群众就医用药负担。山东省第二批(鲁晋联盟)药品省级集采和第二批(鲁晋冀豫)医用耗材省级集采分别平均降价45.8%和70.8%,已累计为全省节约医药费134.7亿元。深入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在全国率先实现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付费和按病种分值付费(DIP)改革区域全覆盖。扎实推进预算管理改革,出台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全面推行综合预算、零基预算、刚性预算、绩效预算、透明预算、可持续预算“六个预算”改革。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实施优化营商环境创新突破行动,推动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集成改革,营商环境建设整体水平位列全国第一方阵。大力推进“双全双百”工程,创新推出70项“一链办理”主题集成服务,办事环节、申请材料、办理时限较之前均压减70%以上。全省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可网办率达90%以上,2767个事项实现全程无人工干预“秒批秒办”。开展电子证照应用专项行动,超过300类电子证照实现“亮证即用”。迭代升级“爱山东”APP,接入服务事项超过2万项,注册用户突破7000万。市场活力不断释放,年末实有各类市场主体1328.0万户,比上年增长12.0%。实有民营经济市场主体数量增长12.1%。新登记市场主体235.6万户,增长6.4%。
质量强省建设成效明显。年末有效注册商标205.7万件,比上年末增长27.8%。其中,驰名商标804件,地理标志商标850件。马德里国际注册商标9610件,增长3.8%。地理标志保护产品81个,中欧地理标志协定互认清单产品17个。年末累计批准创建山东省优质产品基地51个。44个品牌入围2021年“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榜单。评选制造业高端品牌培育企业290家、服务业高端品牌培育企业100家。开展重点领域标准建设,累计发布现行有效地方标准3432项,建设开展国家级、省级标准化试点示范项目577个和1460个。
创新动力显著增强。知识产权创造能力稳步提升,发明专利授权36345件,比上年增长35.9%;PCT国际专利申请量3244件。年末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150776件,增长21.1%,每万人口有效发明专利量14.85件,增加2.45件。科技平台建设加快推进,建设6家山东省实验室,省级“政产学研金服用”创新创业共同体发展到31家;院士工作站数量达到444家。企业创新活力不断迸发,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2.9万家,居全国第3位。人才队伍不断壮大,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510人、齐鲁首席技师1806人、高技能人才340万人、获得“山东惠才卡”人选7243人。
四、农业
农业发展稳中有增。农林牧渔业产值11468.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6%。粮食再获丰收,粮食总产量1100.1亿斤,增加10.8亿斤,连续8年过千亿斤。
林牧渔业平稳发展。林地及非林地林木覆盖资源合计400.2万公顷,森林资源合计330.1万公顷,森林覆盖率20.9%。猪牛羊禽肉产量815.1万吨,比上年增长12.9%;禽蛋产量(不含小品种)455.4万吨,下降5.3%;牛奶产量288.3万吨,增长19.4%。水产品总产量(不含远洋渔业产量)820.7万吨,增长3.9%。其中,海水产品产量706.6万吨,增长4.0%;淡水产品产量114.1万吨,增长3.3%。年末专业远洋渔船563艘。
现代农业发展基础稳固。引黄灌区农业节水工程稳步推进,累计完成投资213亿元,整治渠系1.3万公里,配套完善建筑物1.6万座、计量设施2.6万座,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390万亩。高标准创建首批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4个。深入实施水产绿色健康养殖“五大行动”,重点培树67个骨干基地。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9.7%,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100%,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稳定在90%以上。
五、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发展加速提质。全部工业增加值27243.6亿元,比上年增长8.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6%,其中,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0.5%;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8.5%,增速高于规模以上工业8.9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营业收入增长18.0%,利润总额增长20.9%。营业收入利润率为5.2%,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全省重点调度的120种重点产品中,78种产品产量比上年增长,增长面为65.0%,比上年扩大12.5个百分点。民营工业企业发展活力不断增强,民营工业实现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1.3%,增速高于规模以上工业1.7个百分点。
建筑业实力增强。建筑业总产值16412.0亿元,比上年增长9.8%。具有总承包或专业承包资质的有工作量建筑业企业9297家,比上年增加1216家。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652家,增加70家。
六、服务业
服务业发展支撑有力。服务业实现增加值43879.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2%;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2.8%;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9.5%。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突破1万亿元,达到1.2万亿元,增长23.7%,营业利润增长7.0%。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表现亮眼,多式联运和运输代理业、互联网和相关服务、研究和试验发展、科技推广和应用服务业营业收入分别增长88.0%、24.4%、26.9%和37.2%。
旅游复苏提振强劲。接待游客7.3亿人次,旅游总收入8278.6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6.6%和37.5%。国家A级景区1193家,其中,5A级景区13家。星级饭店492家,旅行社2729家。文旅融合发展再上新台阶,成功举办第二届山东省旅游发展大会、第五届山东文化和旅游惠民消费季和“山东人游山东”“好客山东游品荟”等活动。文旅促进消费取得新成效,发放文化和旅游惠民消费券1.5亿元,新增首批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6个、第二批国家级文旅消费示范试点市3个,国家级文旅消费试点市达到7个。乡村旅游发展势头良好,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3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7个,山东省乡村旅游重点村60个、景区化村庄285个。
邮政电信持续向好。电信业务总量1002.0亿元,比上年增长30.1%;邮政业务总量642.8亿元,增长30.3%。快递业务量56.0亿件,增长34.8%。全省电话用户总数为12356.0万户,其中移动电话用户11248.5万户。全省(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3863.7万户,增长12.1%,其中100M以上用户占比达到97.3%。移动互联网用户9368.0万户。固定宽带家庭普及率为97.5部/百户。移动基站总数达60.9万个。
交通运输稳步回升。铁路、公路、水路共完成客运量2.8亿人,比上年下降5.8%;货运量33.3亿吨,增长8.0%。铁路、公路、水路完成旅客周转量705.6亿人公里,比上年增长18.6%;完成货物周转量12002.1亿吨公里,增长16.1%。
七、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保持稳定增长。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比上年增长6.0%。三次产业投资构成为1.9∶32.4∶65.7。重点投资领域中,民间投资增长8.2%,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65.2%,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制造业投资增长13.1%,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27.5%,比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11.6%,高于工业投资增速1.8个百分点。
房地产市场平稳运行。房地产开发投资9819.7亿元,比上年增长3.9%。其中,住宅投资7694.5亿元,增长5.5%。开发规模稳步提升,商品房施工面积突破8亿平方米,达82771.7万平方米,增长3.7%。其中,住宅施工面积60712.6万平方米,增长3.1%。商品房销售面积14272.8万平方米,增长7.5%。其中,住宅销售面积12632.0万平方米,增长6.1%。商品房销售额12155.6亿元,增长9.9%。其中,住宅销售额11044.1亿元,增长9.2%。
八、消费市场
消费市场复苏提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714.5亿元,比上年增长15.3%。其中,餐饮收入3828.2亿元,增长22.4%;商品零售29886.3亿元,增长14.4%。城镇零售额28081.0亿元,增长15.3%;乡村零售额5633.5亿元,增长15.2%。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1-6月,规上工业原煤产量24.0亿吨,同比增长5.4%。6月份,规上工业原煤产量4.2亿吨,同比增长3.0%,日均产量1404万吨。原煤生产平稳增长。据海关统计,1-6月全国进口煤炭2.2亿吨,同比下降11.1%。据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统计与信息部统计,排名前10家企业原煤产量合计为11.8亿吨,同比增
上半年,国内长协发运比较充足,电厂日耗低,消耗缓慢,造成社会库存始终居高不下。在高库存压制下,电厂以消耗自身库存为主,新增采购需求有限;且有需求的电厂采购时会优先兑现长协,面对市场采购有限。上半年,供大于求之下,国内煤价一跌再跌,发热量5500大卡港口市场煤平仓价从年初的770元/吨降至
6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以下简称规上工业)原煤、原油、天然气平稳增长,电力增速加快。一、电力生产情况规上工业电力生产增速加快。6月份,规上工业发电量796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7%,增速比5月份加快1.2个百分点;日均发电265.4亿千瓦时。1—6月份,规上工业发电量4537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0.8%,扣除
6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以下简称规上工业)原煤、原油、天然气平稳增长,电力增速加快。一、原煤、原油和天然气生产及相关情况原煤生产平稳增长。6月份,规上工业原煤产量4.2亿吨,同比增长3.0%,增速比5月份放缓1.2个百分点;日均产量1404万吨。1—6月份,规上工业原煤产量24.0亿吨,同比增长5.4%。原
近日,高温“烤”验持续来袭,电力运营富县项目部燃输运行专业全体人员奋战在富县电厂“粮草大动脉上”,以高度的责任心和饱满的热情,全面打响输煤设备“健康保卫战”。卸车尖兵:快卸保供通道畅通“提速度、保通道!”汽车卸煤沟口号响亮。卸煤员指挥若定,车辆调度、煤种核对、设备启动、车厢清扫,
随着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不断推进、“双碳”目标的落实,我国能源电力需求仍将持续刚性增长,新能源已逐步成为新型电力系统中的主体电源。气候变化背景下,能源电力供应和需求都面临关键影响因素变化大、不确定性增多等挑战,电力供需平衡的难度越来越大。国网能源研究院近期发布的报告显示,从用电侧看,
全球能源价格走势分析报告(2025年6月)赵君陶(中能传媒能源安全新战略研究院)核心提示国际原油市场:6月,俄乌地缘政治局势紧张、美伊核谈判陷入僵局,以色列与伊朗互相发动空袭,紧张的地缘政治氛围主导全球原油市场,叠加沙特希望“欧佩克+”进一步大幅增产、加拿大野火减少本国原油生产、中美经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近年来,公司认真落实陕煤集团“保碳、去碳、减碳、固碳、易碳”的“五碳”发展战略规划,将新发展理念融入推动高质量发展之中,积极布局“双碳”新赛道,竭力跳出“唯煤”舒适圈,勾勒出了一幅“立足煤、延伸
又到迎峰度夏时,煤炭价格会否大涨?#x2014;#x2014;煤炭市场研报(2025年6月)(来源:中能传媒研究院作者:刘纯丽)#x25C6;5月关税冲击显现,我国经济顶住压力,多数指标实现超预期增长。“两重”“两新”政策效能持续释放,产业转型升级提速支撑工业生产平稳增长。另一方面,中美关税摩擦对部分中下
一、原煤生产情况1-5月份,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原煤产量4182.03万吨,同比下降3.0%。其中,一般烟煤3968.25万吨,下降2.9%;炼焦烟煤185.58万吨,下降3.1%;无烟煤28.21万吨,下降15.7%。1-5月份,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原煤销售量2082.22万吨,同比增长6.1%。截至5月末,全区原煤生产库存533.99万吨,库存周转
6月25日,湖南省能源规划研究中心、能源碳中和发展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和湖南能源协会在长沙联合发布《湖南省能源发展报告2025》(以下简称《报告》),湖南省能源局局长汤吉鸿、国家能源局湖南监管办党组成员李德刚,中国能建中电工程湖南院法定代表人、党委副书记、总经理、中心主任雷远华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1-6月,规上工业原煤产量24.0亿吨,同比增长5.4%。6月份,规上工业原煤产量4.2亿吨,同比增长3.0%,日均产量1404万吨。原煤生产平稳增长。据海关统计,1-6月全国进口煤炭2.2亿吨,同比下降11.1%。据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统计与信息部统计,排名前10家企业原煤产量合计为11.8亿吨,同比增
上半年,国内长协发运比较充足,电厂日耗低,消耗缓慢,造成社会库存始终居高不下。在高库存压制下,电厂以消耗自身库存为主,新增采购需求有限;且有需求的电厂采购时会优先兑现长协,面对市场采购有限。上半年,供大于求之下,国内煤价一跌再跌,发热量5500大卡港口市场煤平仓价从年初的770元/吨降至
6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以下简称规上工业)原煤、原油、天然气平稳增长,电力增速加快。一、电力生产情况规上工业电力生产增速加快。6月份,规上工业发电量796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7%,增速比5月份加快1.2个百分点;日均发电265.4亿千瓦时。1—6月份,规上工业发电量4537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0.8%,扣除
6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以下简称规上工业)原煤、原油、天然气平稳增长,电力增速加快。一、原煤、原油和天然气生产及相关情况原煤生产平稳增长。6月份,规上工业原煤产量4.2亿吨,同比增长3.0%,增速比5月份放缓1.2个百分点;日均产量1404万吨。1—6月份,规上工业原煤产量24.0亿吨,同比增长5.4%。原
随着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不断推进、“双碳”目标的落实,我国能源电力需求仍将持续刚性增长,新能源已逐步成为新型电力系统中的主体电源。气候变化背景下,能源电力供应和需求都面临关键影响因素变化大、不确定性增多等挑战,电力供需平衡的难度越来越大。国网能源研究院近期发布的报告显示,从用电侧看,
全球能源价格走势分析报告(2025年6月)赵君陶(中能传媒能源安全新战略研究院)核心提示国际原油市场:6月,俄乌地缘政治局势紧张、美伊核谈判陷入僵局,以色列与伊朗互相发动空袭,紧张的地缘政治氛围主导全球原油市场,叠加沙特希望“欧佩克+”进一步大幅增产、加拿大野火减少本国原油生产、中美经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近年来,公司认真落实陕煤集团“保碳、去碳、减碳、固碳、易碳”的“五碳”发展战略规划,将新发展理念融入推动高质量发展之中,积极布局“双碳”新赛道,竭力跳出“唯煤”舒适圈,勾勒出了一幅“立足煤、延伸
又到迎峰度夏时,煤炭价格会否大涨?#x2014;#x2014;煤炭市场研报(2025年6月)(来源:中能传媒研究院作者:刘纯丽)#x25C6;5月关税冲击显现,我国经济顶住压力,多数指标实现超预期增长。“两重”“两新”政策效能持续释放,产业转型升级提速支撑工业生产平稳增长。另一方面,中美关税摩擦对部分中下
一、原煤生产情况1-5月份,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原煤产量4182.03万吨,同比下降3.0%。其中,一般烟煤3968.25万吨,下降2.9%;炼焦烟煤185.58万吨,下降3.1%;无烟煤28.21万吨,下降15.7%。1-5月份,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原煤销售量2082.22万吨,同比增长6.1%。截至5月末,全区原煤生产库存533.99万吨,库存周转
中国电煤采购价格指数(CECI)编制办公室发布的《CECI指数分析周报》(2025年第22期)显示,CECI沿海指数中高热值煤种现货成交价格较上期基本持平,微幅涨跌。曹妃甸指数中低热值煤种价格小幅上涨。进口指数现货成交价持续下降,降幅继续收窄。CECI采购经理人连续2期处于扩张区间,分项指数中,供给、
第二章煤炭行业发展本章作者韩继园(中能传媒能源安全新战略研究院)PART.01煤炭供需01全国原煤产量47.8亿吨,再创历史新高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原煤产量47.8亿吨,同比增长1.2%,能源供应保障有力。中国煤炭工业协会数据显示,过去4年,全国累计生产煤炭181.8亿吨,约占全国一次能源生产
近日,江苏省发改委发布关于同意协鑫汇东江苏如东LNG接收站项目二期工程建设内容变更的批复。详情如下:南通市发展改革委报来《关于转报协鑫汇东江苏如东LNG接收站项目二期工程变更核准建设内容的请示》(通发改能源〔2025〕196号)及有关材料,提请我委变更协鑫汇东江苏如东LNG接收站项目二期工程建设
7月17日,海南省发改委发布关于公开征求《海南省天然气短途管道运输价格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意见的通知,本办法所称省内天然气短途管道(以下简称管道),是指从省内气源的气体处理厂、省内LNG接收站到各配气中心、大型用户或储气库的输气管道,包括省内非专用天然气输气管道以及为大用户服务的专
近日,江苏省发改委发布关于大唐南京发电厂大唐南电二期2×745MW燃气轮机创新发展示范项目1号机组节能报告的审查意见。该项目为扩建项目,建设地点位于南京市栖霞区龙潭街道马渡村大唐南京发电厂内,总占地面积14.50公顷、建筑面积32742m2,与“大唐南电二期燃气轮机创新发展示范补单项目”共用。项目
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今天宣布在南部海域深层首获变质岩潜山勘探领域重大突破。涠洲10-5南油气田平均水深37米。探井WZ10-5S-2d钻遇油气层211米,完钻井深约3362米。经测试,该井日产原油400桶,日产天然气16.5万立方英尺,实现了中国海域首个变质砂岩、板岩潜山勘探的重大突破。中国海油近年来持续加大
据各盟市上报的能源价格监测数据显示,2025年6月,全区动力煤价格小幅上涨,焦炭、天然气价格小幅下降,成品油价格两次上调。一、煤炭6月份,全区动力煤月度平均坑口价格为310.54元/吨,与5月份相比(下称环比)略涨0.16%,与2024年6月份相比(下称同比)下降16.45%。其中,东部褐煤平均坑口价格为328.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7月17日消息,申能股份有限公司公告2025年第二季度,公司新增控股装机容量3.63万千瓦,主要为数个分布式发电项目。截至2025年6月底,公司控股装机容量为1859.39万千瓦,同比增加8.71%。其中:煤电840万千瓦,占45.18%;气电342.56万千瓦,占18.42%;风电343.02万千瓦,占18.45%;光
一、全省供应情况6月份,全省管道天然气消费量24.9亿立方米,同比增加6.0%。1-6月份,全省管道天然气消费量158.0亿立方米,同比增长2.3%。二、全省消费情况6月份,城市燃气天然气消费量14.7亿方,同比增加2.6%;发电天然气消费量8.4亿方,同比增加7.1%;直供工业天然气消费量1.8亿方,同比增加38.1%。1
据快报统计,2025年5月,全国天然气表观消费量364.2亿立方米,同比增长2.4%。1—5月,全国天然气表观消费量1768.9亿立方米,同比下降1.3%。
对光伏人来说,2025年又是一个让人心惊肉跳的5·31。2018年的5·31,因为累计20年待支付光伏发电补贴费用超过1万亿元,中央政府对光伏新建项目急刹车。在政策的影响下,光伏装机容量装机大跌、产业链大量企业倒逼,投资商资金链断裂。这段光伏项目业主和光伏产业链上生产企业遭受灭顶之灾的历史,让广
7月11日,从中国海油获悉,我国首套国产化LNG(液化天然气)冷能发电装置在中国海油宁波“绿能港”累计发电突破1100万度,相当于减排二氧化碳约6160吨,植树约34.1万棵。这标志着国内LNG冷能发电领域关键核心技术装备的应用取得重大进展,对我国加快LNG冷能利用高质量发展、培育新质生产力具有重要意义
新一代火电厂,“新”在哪里?——探访国家能源集团江苏常州电厂二期扩建工程七月的常州暑气灼人,“苏超”赛事带火了商圈消费,也让全市文旅商业用电量激增5%,电网最高负荷更是冲破1199.1万千瓦,四创新高。恰逢“苏超”赛事与迎峰度夏关键期,中能传媒记者来到国家能源集团江苏常州电厂(以下简称“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