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王双印,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海外高层次人才计划入选者, 现为湖南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2006年本科毕业于浙江大学化工系,2010年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获得博士学位,随后在美国凯斯西储大学,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玛丽居里学者)开展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催化剂缺陷化学、燃料电池、有机电催化。目前,已在国际著名期刊Nature Chemistry, Nature Catalysis, Nature Commun., Chem, JACS, Angew. Chem, Advanced Materials等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ESI高被引论文55篇,SCI总引用16000余次,h-index为68。
王钻开,香港城市大学机械工程系教授,工学院副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讲座教授,香港青年科学院创始成员。2000年毕业于吉林大学,获机械工程学士学位,2003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获微电子学硕士学位,2008年在伦斯勒理工大学获得机械工程博士学位,2008-2009年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进行博士后研究,2016年2018年入选香港青年科学院院士,2019年入选国际仿生学会Fellow。主要研究方向为仿生机械系统和微观传递现象等。在Nature Physics、Nature Materials、 Nature Communications、Science、Science Advances、PRL等学术刊物上发表SCI论文90余篇。曾获第35届世界文化理事会特别青年嘉奖,香港城市大学杰出研究奖以及国际仿生学会杰出青年奖。培养的博士生荣获美国材料学会杰出研究生金奖和银奖(目前香港地区唯一的金奖和银奖)、 上银优秀博士论文银奖等。
王润国,现任北京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见习研究员。
主要研究领域:生物基弹性体材料、乳液聚合、轮胎胎面材料。
邢华斌,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000和2003年获浙江大学工学学士和硕士学位,2007年获清华大学化学工程博士学位,2007-2009年浙江大学师资博士后,2009年留校,2013-2014年赴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从事访问学者研究。面向高纯低碳烃、电子化学品和高纯药物单体制备需求,主要从事分离材料、吸附分离、萃取分离、痕量组分反应脱除等方向的科研和教学工作。在Science, Science Advances等期刊上发表论文180余篇,授权中国和国际发明专利50余项。兼任中国化工学会工程伦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离子液体专业委员会、过程强化专业委员会、化学工程专业委员会、超临界流体专业委员会委员、浙江省药学会制药工程专业委员会主任,化工功能材料智能设计与制造杭州市工程中心主任,《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和《过程工程学报》编委。主持或完成国家省部级项目、重大企业合作课题30余项,曾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国家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等的资助,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亚洲杰出科研工作者和工程师奖、中国百篇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论文、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化工学会侯德榜化工科学技术奖“创新奖”、中国石化联合会青年科技突出贡献奖等荣誉,指导多名学生获浙江大学竺可桢奖学金、化学化工与材料京博优秀博士论文奖。
李先锋,男,汉族,1979年8月生,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九三学社社员。现任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副所长,储能技术研究部部长。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6年于吉林大学获得博士学位,2006-2009年在比利时荷语鲁汶大学进行博士后研究,2009年加入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工作至今。
长期从事电化学储能技术特别是液流电池储能技术的基础研究和产业化开发工作。获包括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排名3),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排名2)等科技奖励。在Energy Environ. Sci., Angew. Chem. Int. Ed., Nat. Commun., Adv. Mater., Chem. Soc. Rev., Sci. Bull. 等杂志发表SCI论文250余篇,引用10000余次。授权发明专利150余件。担任Chinese Chemical Letters副主编,Science Bulletin., J. Energy Chem., Sustainable Energy & Fuels (RSC), 储能科学与技术等杂志的编委。
段昊泓,清华大学化学系副教授,独立PI,博士生导师。2009年于北京大学获学士学位(导师:严纯华教授),2014年于清华大学获化学博士学位(导师:李亚栋教授),2015-2018年在牛津大学化学系从事博士后研究(合作导师:Dermot O’Hare和Edman Tsang教授),2019年加入清华大学化学系,入选海外高层次人才计划“青年项目”。研究兴趣包括纳米催化、电催化、生物质的催化转化和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近几年致力于开发电催化生物质和塑料资源制备高值化学品和燃料的新方法和制备高效催化剂。研究成果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在Nat. Catal.、Nat. Commun.、J. Am. Chem. Soc.、Angew. Chem. Int. Ed.、Chem. Soc. Rev.等国际学术期刊27篇,申请2件PCT、1件美国专利、2件欧洲专利和10件国家发明专利。研究成果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美国化学会C&EN和英国Chemistry World等网站报道,得到National Science Review、Nature Catalysis和Chem等期刊的亮点报道。任《高等学校化学学报》、《化学进展》、《中国化学快报》和《Advanced Chemical Research》等刊物的青年编委。
郭玉国,研究员(二级),国科大岗位教授,博导,“杰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
1978年出生于山东。2004年于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获博士学位。2004-2006年在德国马普固体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06-2007年被聘为马普固体研究所Staff Scientist。2007年加入中科院分子纳米结构与纳米技术院重点实验室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课题组长。2012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2016年入选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现兼任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工作者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化学会电化学委员会委员和“化学电源”分会主席、中国化学会纳米化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材料研究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理事、中国硅酸盐学会固态离子学分会理事和副秘书长。应邀担任美国化学会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副主编, Nano Research、Energy Storage Materials、ChemElectroChem、Solid State Ionics、eScience、《中国科学:化学》、《电化学》、《储能科学与技术》等10余种国内外期刊的编委。
长期从事能源电化学与纳米材料的交叉研究,在高比能锂离子电池、锂硫电池、固态电池、钠离子电池等电池技术及其关键材料方面取得一些研究成果,致力于推动基础研究成果的实际应用,开发出的高性能硅基负极材料实现了产业化。在Nat. Mater.、Nat. Energy、Nat. Commun.、Sci. Adv.、Acc. Chem. Res.、J. Am. Chem. Soc.、Angew. Chem. Int. Ed.、Adv. Mater.、Adv. Energy Mater.、Chem、Joule、Energy Environ. Sci.等期刊上发表SCI论文350余篇,他人SCI引用超过40000次,h-index为106,2014-2020连续七年被科睿唯安评选为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出版电池材料方面英文专著1部,并著有英文专著章节1章。其中由Springer Nature出版的《Nanostructures and Nanomaterials for Batteries: Principles and Applications》一书得到2019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国际锂电池技术先驱John B. Goodenough教授亲自为该书撰写序言。获中国发明专利授权92项,美、日、德、英等国外发明专利授权11项,成果转化多项。
曾获北京市科学技术奖杰出青年中关村奖、中国青年科技奖、中国科学院青年科学家奖、中国科学院杰出青年、国际电化学会ISE Tajima Prize、国际能量存储与创新联盟青年成就奖、国际电化学能源科学院IAOEES卓越研究奖、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全球杰出青年创新家TR35、美国国家地理新兴探索者、亚洲化学学会联合会FACS杰出青年化学家、首届“SCOPUS寻找未来科学之星”纳米科学领域金奖、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中国电化学会青年奖、中国材料研究学会科学技术奖、中国科学院在北京科技成果转化奖等奖励和荣誉。
郭凯,教授,博导。现任生物与制药工程学院院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江苏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江苏省“双创”人才计划获得者。
本科毕业于南京大学化学系,博士毕业于英国谢菲尔德大学(University of Sheffield)化学系;曾就职于英国谢菲尔德大学和英国AF ChemPharm 公司。以绿色化工为主要研究方向,开展:1)微流场技术(微化工技术)研究,开展微流场技术工程应用研究、工艺过程开发、装备开发研究,成功突破了微流场技术的规模化工程应用瓶颈;2)生物基材料研究,重点研究生物基尼龙、生物基聚氨酯、生物基聚酯等生物基材料和生物基无毒增塑剂、生物基固化剂、生物基增稠剂等生物基材料助剂。
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项目、国家973计划课题、江苏省杰出青年基金项目、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等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英国VapouTec公司等十余项企业开展横向合作,多项技术在化工、材料、医药等行业获得产业转化,实现了生物基聚氨酯、生物基无毒增塑剂、聚酯多元醇以及多个精细化学品和原料药的产业转化,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以通讯作者或第一作者发表SCI、EI论文一百四十余篇,参与编写书籍两部;以第一发明人获授权国内外专利五十余项。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一项、省部级科技奖励三项;获中国工程院闵恩泽能源化工奖、侯德榜化工奖、冯新德高分子奖。
温宗国现任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曾获基金委优青、杰青。
获资助领域为环境与生态管理。温宗国主要从事环境系统分析及规划管理、环境物联网及大数据技术,已入选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国家环境保护专业技术青年拔尖人才、中国环境科学学会首届青年科学家金奖等。学术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合作出版论著10多本,学术论文140多篇,其中在Nature Sustainability等期刊发表SCI论文70多篇、获得国家计算机软件著作权30多项。主持包括国家973计划、科技支撑计划、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课题30多项。担任国家“废物资源化科技工程”重点专项总体专家组成员、全国科技领军人才联盟资源与环境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双法”研究会能源经济与管理研究分会副理事长等学术兼职。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联合相关部委正式发布《绿色金融支持项目目录(2025年版)》。在此次修订中,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路径首次以完整链条形式被系统纳入,为我国加快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供坚实金融支撑。在新版目录中,“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被列为第1.5.1条,涵盖捕集、运输、利
砥砺奋进的十年系列报道之三——创新驱动十年间,国家电投锚定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持续深化科技创新体制改革,研发投入强度从0.91%跃升至3.5%,累计建成一支1.3万人的科技研发队伍,形成央企领先的创新力量。十年间,肩负“国之大者”,锻造“国之重器”,作为同时牵头两个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的能源央企
7月9日,市场监管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关于印发《计量支撑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行动方案(2025—2030年)》的通知,其中提到,面向太阳能、风能、核能、氢能、海洋能、生物质能、地热能等领域,围绕关键核心技术装备自主化发展、能源生产储运基础设施建设、储能系统及相关装备研究及产业化等方向计
7月16日,河北省工信厅发布关于《河北省先进制造业发展促进条例(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通告。文件指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推行工业节能节水,加强再生资源循环利用,推进光伏组件、风电机组叶片、废旧动力电池等新型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应用,推动园区循环化改造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7月9日,市场监管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关于印发《计量支撑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行动方案(2025—2030年)》的通知(国市监计量发〔2025〕59号),其中提到,面向太阳能、风能、核能、氢能、海洋能、生物质能、地热能等领域,围绕关键核心技术装备自主化发展、能源生产储运基础设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7月15日上午,上海电气洮南市风电耦合生物质绿色甲醇一体化示范项目投产仪式在吉林省洮南市举行,在吉林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蔡东,省政协党组副书记、副主席吴靖平,白城市委书记李洪慈,市委副书记、市长杨大勇,上海电气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吴磊等领导的共同见证下,首批绿色甲
北极星电力网整理了2025年6月火电项目动态,共54个项目取得重要进展。本月,共有6×1000+2×660MW项目核准,4个项目开工,6个项目并网,9个项目机组投产。江苏省核准了3个煤电项目,四川省核准一个煤电项目。位于江苏扬州的国信扬电三期2×100万千瓦扩建项目将建设2台100万千瓦超超临界二次再热燃煤发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7月10日,海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海南低碳岛建设方案》的通知。文件指出,2030年前,全省实现碳达峰,经济社会发展向低碳方向快速迈进。2045年前,全面建成低碳岛,全省二氧化碳年排放量比峰值期下降70%,建成零碳、高效、智慧、韧性、安全的新型能源系统。2060年前,全省实现碳中
7月11日,国际二氧化碳捕集利用封存(CCUS)技术创新合作组织会员大会暨成立大会在京举行。中国石化集团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侯启军出席并致辞。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党组成员兼国际合作部部长罗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东亚区域办事处主任夏泽翰出席并致辞。集团公司党组成员、副总经理吕亮功主持。大会上,
7月10日,青岛市人民政府印发《青岛市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施方案》。文件提出,积极稳妥发展非化石能源。积极布局海洋新能源,在青岛西海岸新区、即墨区海域集中开发海上风电,加快深远海海上风电项目和即墨区海上光伏项目建设,谋划储备远海漂浮式光伏项目,力争2030年建成千万千瓦级海上
7月11日,国际二氧化碳捕集利用封存(CCUS)技术创新合作组织会员大会暨成立大会在京举行,中国石化集团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侯启军出席并致辞。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党组成员兼国际合作部部长罗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东亚区域办事处主任夏泽翰出席并致辞。集团公司党组成员、副总经理吕亮功主持。大会上,
7月18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2025年上半年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情况。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程师谢少锋,部新闻发言人、运行监测协调局局长陶青,部信息通信发展司司长谢存出席发布会,介绍相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上半年工业和信息化事业发展态势良好新型工业化加快推进工业和信息化部总
近期,多座储能电站获最新进展,北极星储能网特将2025年7月14日-2025年7月18日期间发布的储能项目动态整理如下:蓝晓科技陕西西安用户侧智慧储能项目正式投运7月11日,蓝晓科技用户侧智慧储能项目正式投运。该项目位于西安市高陵区渭阳九路999号蓝晓科技新材料有限公司园区内部。储能总装机0.875MW/1.7
2025年5月21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关于有序推动绿电直连发展有关事项的通知》(发改能源〔2025〕650号,以下简称“650号文”),从国家层面明确绿电直连的定义与适用范围,规范了绿电直连相关主体的权责范围和相关要求,并从落地层面指导绿电直连在微观层面的有序发展。650号文总体体现
7月18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2025年上半年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情况。工业和信息化部新闻发言人、运行监测协调局局长陶青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下一步,我们将重点抓好两大行动,推动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一是实施新一轮稳增长行动。近期将印发机械、汽车、电力装备等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提升
2025年11月24-26日,深圳会展中心(福田)将迎来三场国家级环境领域盛会——第三届深圳国际生态环境监测产业博览会(EMIE2025)、深圳国际水务科技博览会(IWTE2025)、国际(深圳)环境技术交流与转移博览会(环交会),三展首次同期同地举办,形成“技术研发-应用落地-国际转移”全产业链闭环,为全球生态环境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遂宁市人民政府发布致全市人民节约用电倡议书,现向广大电力用户发出节约用电倡议,公共机构带头节约用电,家庭社区绿色低碳用电,商业场所科学高效用电,工业企业主动节能提效,景观照明科学合理用电,详情如下:致全市人民节约用电倡议书全市各机关、企事业单位,广大市民朋友:为
近日,海辰储能厦门总部基地工厂与重庆基地工厂双双入选2025年度先进级智能工厂榜单。这一殊荣不仅是对两座工厂在制造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成果的权威认可,更标志着海辰储能以“智造”为引擎,持续夯实储能新质生产力根基,助力新型储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双厂入选,海辰储能以数智化重构制造竞
7月17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申长雨、国家知识产权局副局长胡文辉、国家知识产权局战略规划司司长梁心新、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运用促进司司长王培章介绍“十四五”时期知识产权强国建设新进展新成效,并答记者问。其中提到,
7月16日,湖北省产品碳足迹公共服务平台在武汉正式发布,该平台定位为全省碳足迹数据归集中心、管理平台和服务枢纽,实现产品碳足迹核算、认证、标识、披露一体化管理。产品碳足迹指产品从原材料获取、产品生产、运输分销、使用消费到最终废弃处理的各个环节所产生的碳排放量总和,是衡量生产企业和产
北极星能碳圈获悉,作为碳达峰试点城市的常州,在双碳管理上进行了制度性创新,在政府、企业率先引入“首席双碳官制度”,分两个阶段推进首席双碳官制度:第一阶段:2025年12月底前,常州市上市公司和工业、建筑、能源、交通等重点领域市属国有企业力争实现首席双碳官制度全覆盖。第二阶段:2026年6月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7月11日,海南省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会上邀请海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李璐,海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二级巡视员崔柏,海南省交通运输厅安全总监、运输与物流管理处处长李丽,海南省生态环境厅应对气候变化与科技财务处二级调研员滕文亮出席,介绍《海南低碳岛
ABB电气位于芬兰波尔沃的智慧建筑工厂是首批迈向净零排放和更可持续运营的工厂之一。自2021年以来,这座占地71,000平方英尺的工厂通过数据驱动决策和创新能源管理相结合的方式,显著降低了能源消耗和排放。当地团队采取创新措施,利用环境条件创造优势。例如,ABB首个季节性地热储能系统利用改造的空气
北极星储能网讯:3月6日,中能建(上海)成套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能建上海成套”)与江苏林洋储能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林洋储能”)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在林洋集团总部隆重举行。中国能建集团装备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中能建上海成套党委书记、董事长陈家庆,中能建上海成套副总经理王
天津市生态环境局8月26日发文,征集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典型案例,聚焦能源、工业、交通运输、城乡建设、农业、生态建设等领域,涵盖大气、水、土壤、固废等各类污染要素,征集区域、产业园区、企业、公共机构等减污降碳实践以及专业机构减污降碳技术解决方案等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典型案例。市生态环境局关
8月8日,在第二届世界氢能产业博览会上,杰宁携全球首台换氢重卡隆重面世。杰宁全球首创的换氢系统构建了新型氢供应技术体系,采用可再生能源制备绿氢、工业副产氢作为能源源头,以母站直接供氢的“换氢模式”优化氢供应链,实现换氢站替代加氢站,解决加氢站设施投建难审批难,初期投资及运营成本高,
在庐山西海,搭载着氢燃料电池的旅游商务船穿梭在湖岛之间;走进兰考县,不见昔日风沙,但见一幅“绿电+乡村振兴+生态”的画卷;在黄海之滨,“硬核”供暖跨过海阳到达乳山,让绿色和温暖同在。从城市到乡村,从沿海到内陆,国家电投的清洁能源正在以更新、更绿、更可靠的形态推进能源消费革命。能源革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5月8日,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工信局公布了人大代表关于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相关建议答复。呼和浩特工信局表示,截止去年年底,建成2座重卡充换电站,合计推广新能源重卡125辆。下一步,正在编制《呼和浩特市换电重卡低碳运输试点项目规划方案》,对全市充换电站布局进行了进一步规划。目
近日,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对重庆钢铁超低排放清洁运输改造和评估监测情况进行了公示,重庆钢铁成为重庆市首个完成超低排放清洁运输改造和评估监测工作的企业。今年以来,重庆钢铁全面对标找差,加快推进矿石及辅料采购、产品及副产品销售采用水运、铁运、氢能源及“国六”以上车辆运输,让清洁运输和“国
近日,搭载申能旗下氢能企业鲲华科技125kW氢燃料电池系统的全国首台6吨氢能装载机、山西鹏飞集团首批氢能通勤客车正式投运。本次交付的东风牌11米通勤车和徐工牌6吨装载机,均搭载由鲲华科技子公司山西鲲鹏氢能配套的125kW氢燃料电池系统。作为全国首台6吨氢能装载机,徐工牌6吨装载机将用于工厂大宗物
近日,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辽宁电力公司)首个矿山重卡“油改电”项目在鞍钢矿业公司关宝山矿区正式履约,由辽宁电力电动汽车公司提供的5辆60吨纯电动矿卡正式投入使用。这是辽宁电力公司积极贯彻落实辽宁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实施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的决策部署,实现了清洁能源替代的首
1月28日上午,往返于天津港与河北旭阳能源有限公司之间钟摆运输线路上的首批27辆氢能重卡发车,标志着天津港至河北定州氢能重卡新示范应用场景正式启动。启动仪式在天津港举行,该应用场景由天津市交通运输委员会组织领导,天津港集团和天津荣程集团联合实施。2018年以来,荣程集团积极响应我市运输结
一、制定《天津市交通运输领域绿色低碳发展实施方案》的背景和依据是什么?答:2021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2021年10月,国务院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将交通运输绿色低碳行动作为碳达峰“十大行动”之一。2022年8月,国家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