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王双印,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海外高层次人才计划入选者, 现为湖南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2006年本科毕业于浙江大学化工系,2010年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获得博士学位,随后在美国凯斯西储大学,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玛丽居里学者)开展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催化剂缺陷化学、燃料电池、有机电催化。目前,已在国际著名期刊Nature Chemistry, Nature Catalysis, Nature Commun., Chem, JACS, Angew. Chem, Advanced Materials等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ESI高被引论文55篇,SCI总引用16000余次,h-index为68。
王钻开,香港城市大学机械工程系教授,工学院副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讲座教授,香港青年科学院创始成员。2000年毕业于吉林大学,获机械工程学士学位,2003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获微电子学硕士学位,2008年在伦斯勒理工大学获得机械工程博士学位,2008-2009年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进行博士后研究,2016年2018年入选香港青年科学院院士,2019年入选国际仿生学会Fellow。主要研究方向为仿生机械系统和微观传递现象等。在Nature Physics、Nature Materials、 Nature Communications、Science、Science Advances、PRL等学术刊物上发表SCI论文90余篇。曾获第35届世界文化理事会特别青年嘉奖,香港城市大学杰出研究奖以及国际仿生学会杰出青年奖。培养的博士生荣获美国材料学会杰出研究生金奖和银奖(目前香港地区唯一的金奖和银奖)、 上银优秀博士论文银奖等。
王润国,现任北京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见习研究员。
主要研究领域:生物基弹性体材料、乳液聚合、轮胎胎面材料。
邢华斌,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000和2003年获浙江大学工学学士和硕士学位,2007年获清华大学化学工程博士学位,2007-2009年浙江大学师资博士后,2009年留校,2013-2014年赴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从事访问学者研究。面向高纯低碳烃、电子化学品和高纯药物单体制备需求,主要从事分离材料、吸附分离、萃取分离、痕量组分反应脱除等方向的科研和教学工作。在Science, Science Advances等期刊上发表论文180余篇,授权中国和国际发明专利50余项。兼任中国化工学会工程伦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离子液体专业委员会、过程强化专业委员会、化学工程专业委员会、超临界流体专业委员会委员、浙江省药学会制药工程专业委员会主任,化工功能材料智能设计与制造杭州市工程中心主任,《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和《过程工程学报》编委。主持或完成国家省部级项目、重大企业合作课题30余项,曾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国家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等的资助,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亚洲杰出科研工作者和工程师奖、中国百篇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论文、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化工学会侯德榜化工科学技术奖“创新奖”、中国石化联合会青年科技突出贡献奖等荣誉,指导多名学生获浙江大学竺可桢奖学金、化学化工与材料京博优秀博士论文奖。
李先锋,男,汉族,1979年8月生,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九三学社社员。现任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副所长,储能技术研究部部长。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6年于吉林大学获得博士学位,2006-2009年在比利时荷语鲁汶大学进行博士后研究,2009年加入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工作至今。
长期从事电化学储能技术特别是液流电池储能技术的基础研究和产业化开发工作。获包括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排名3),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排名2)等科技奖励。在Energy Environ. Sci., Angew. Chem. Int. Ed., Nat. Commun., Adv. Mater., Chem. Soc. Rev., Sci. Bull. 等杂志发表SCI论文250余篇,引用10000余次。授权发明专利150余件。担任Chinese Chemical Letters副主编,Science Bulletin., J. Energy Chem., Sustainable Energy & Fuels (RSC), 储能科学与技术等杂志的编委。
段昊泓,清华大学化学系副教授,独立PI,博士生导师。2009年于北京大学获学士学位(导师:严纯华教授),2014年于清华大学获化学博士学位(导师:李亚栋教授),2015-2018年在牛津大学化学系从事博士后研究(合作导师:Dermot O’Hare和Edman Tsang教授),2019年加入清华大学化学系,入选海外高层次人才计划“青年项目”。研究兴趣包括纳米催化、电催化、生物质的催化转化和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近几年致力于开发电催化生物质和塑料资源制备高值化学品和燃料的新方法和制备高效催化剂。研究成果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在Nat. Catal.、Nat. Commun.、J. Am. Chem. Soc.、Angew. Chem. Int. Ed.、Chem. Soc. Rev.等国际学术期刊27篇,申请2件PCT、1件美国专利、2件欧洲专利和10件国家发明专利。研究成果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美国化学会C&EN和英国Chemistry World等网站报道,得到National Science Review、Nature Catalysis和Chem等期刊的亮点报道。任《高等学校化学学报》、《化学进展》、《中国化学快报》和《Advanced Chemical Research》等刊物的青年编委。
郭玉国,研究员(二级),国科大岗位教授,博导,“杰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
1978年出生于山东。2004年于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获博士学位。2004-2006年在德国马普固体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06-2007年被聘为马普固体研究所Staff Scientist。2007年加入中科院分子纳米结构与纳米技术院重点实验室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课题组长。2012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2016年入选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现兼任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工作者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化学会电化学委员会委员和“化学电源”分会主席、中国化学会纳米化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材料研究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理事、中国硅酸盐学会固态离子学分会理事和副秘书长。应邀担任美国化学会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副主编, Nano Research、Energy Storage Materials、ChemElectroChem、Solid State Ionics、eScience、《中国科学:化学》、《电化学》、《储能科学与技术》等10余种国内外期刊的编委。
长期从事能源电化学与纳米材料的交叉研究,在高比能锂离子电池、锂硫电池、固态电池、钠离子电池等电池技术及其关键材料方面取得一些研究成果,致力于推动基础研究成果的实际应用,开发出的高性能硅基负极材料实现了产业化。在Nat. Mater.、Nat. Energy、Nat. Commun.、Sci. Adv.、Acc. Chem. Res.、J. Am. Chem. Soc.、Angew. Chem. Int. Ed.、Adv. Mater.、Adv. Energy Mater.、Chem、Joule、Energy Environ. Sci.等期刊上发表SCI论文350余篇,他人SCI引用超过40000次,h-index为106,2014-2020连续七年被科睿唯安评选为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出版电池材料方面英文专著1部,并著有英文专著章节1章。其中由Springer Nature出版的《Nanostructures and Nanomaterials for Batteries: Principles and Applications》一书得到2019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国际锂电池技术先驱John B. Goodenough教授亲自为该书撰写序言。获中国发明专利授权92项,美、日、德、英等国外发明专利授权11项,成果转化多项。
曾获北京市科学技术奖杰出青年中关村奖、中国青年科技奖、中国科学院青年科学家奖、中国科学院杰出青年、国际电化学会ISE Tajima Prize、国际能量存储与创新联盟青年成就奖、国际电化学能源科学院IAOEES卓越研究奖、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全球杰出青年创新家TR35、美国国家地理新兴探索者、亚洲化学学会联合会FACS杰出青年化学家、首届“SCOPUS寻找未来科学之星”纳米科学领域金奖、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中国电化学会青年奖、中国材料研究学会科学技术奖、中国科学院在北京科技成果转化奖等奖励和荣誉。
郭凯,教授,博导。现任生物与制药工程学院院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江苏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江苏省“双创”人才计划获得者。
本科毕业于南京大学化学系,博士毕业于英国谢菲尔德大学(University of Sheffield)化学系;曾就职于英国谢菲尔德大学和英国AF ChemPharm 公司。以绿色化工为主要研究方向,开展:1)微流场技术(微化工技术)研究,开展微流场技术工程应用研究、工艺过程开发、装备开发研究,成功突破了微流场技术的规模化工程应用瓶颈;2)生物基材料研究,重点研究生物基尼龙、生物基聚氨酯、生物基聚酯等生物基材料和生物基无毒增塑剂、生物基固化剂、生物基增稠剂等生物基材料助剂。
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项目、国家973计划课题、江苏省杰出青年基金项目、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等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英国VapouTec公司等十余项企业开展横向合作,多项技术在化工、材料、医药等行业获得产业转化,实现了生物基聚氨酯、生物基无毒增塑剂、聚酯多元醇以及多个精细化学品和原料药的产业转化,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以通讯作者或第一作者发表SCI、EI论文一百四十余篇,参与编写书籍两部;以第一发明人获授权国内外专利五十余项。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一项、省部级科技奖励三项;获中国工程院闵恩泽能源化工奖、侯德榜化工奖、冯新德高分子奖。
温宗国现任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曾获基金委优青、杰青。
获资助领域为环境与生态管理。温宗国主要从事环境系统分析及规划管理、环境物联网及大数据技术,已入选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国家环境保护专业技术青年拔尖人才、中国环境科学学会首届青年科学家金奖等。学术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合作出版论著10多本,学术论文140多篇,其中在Nature Sustainability等期刊发表SCI论文70多篇、获得国家计算机软件著作权30多项。主持包括国家973计划、科技支撑计划、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课题30多项。担任国家“废物资源化科技工程”重点专项总体专家组成员、全国科技领军人才联盟资源与环境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双法”研究会能源经济与管理研究分会副理事长等学术兼职。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日前,天津市生态环境局发布《天津市深化地方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工作方案(2025-2027年)》(征求意见稿)。文件明确,根据全市碳排放双控目标,综合考虑行业发展状况、产业和碳排放特征、数据质量基础等因素,有序扩大碳市场覆盖范围,新增年排放温室气体1万吨以上货运港口行业、
日前,新疆油田100万吨碳捕集一体化示范项目入选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的《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项目清单(第二批)》。据悉,新疆油田100万吨碳捕集一体化示范项目(一期)是中国石油首个百万吨级燃煤电厂碳捕集、利用与封存项目(CCUS),也是国内第二套百万吨级燃煤电厂CCUS项目。项目建成后,预计每年
日前,天津市生态环境局发布《天津市深化地方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工作方案(2025-2027年)》(征求意见稿)。详情如下:市生态环境局关于公开征求《天津市深化地方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工作方案(2025-2027年)》(征求意见稿)意见的通知为进一步完善地方碳排放权交易机制,更好发挥碳市场控制和减少
北极星能碳圈获悉,日前,天津经开区正式出台《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绿色低碳发展促进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该办法将于2025年7月1日起实施。据悉,天津经开区先后获得首批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园区、国家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国家低碳工业试点园区、绿色园区、绿色产业示范基地以及全球可持续发展
5月20日,被誉为全球燃气行业的“奥林匹克大会”——第29届世界燃气大会(WGC2025),首次在中国召开,此次大会主题为“赋能可持续未来”。昨日,国际燃气联盟(IGU)在大会期间正式发布《2025年全球LNG报告》。(来源:能源新媒文/范珊珊)报告称,2024年,全球液化天然气(LNG)贸易量增长2.4%,达到4.
从“废”到“贵”生物质能价值链日趋成型来源:中国能源观察记者王睿佳生物质能作为全球公认的零碳属性可再生能源,在推动全球能源转型,实现“双碳”目标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我国是生物质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生物质能以其独特的属性,成为能源结构优化的战略支点。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会长于彤在“20
5月22日,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海油”)发布消息,我国首个海上CCUS(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项目在珠江口盆地的恩平15-1平台投用。油田开发伴生的二氧化碳被捕集、提纯、加压至超临界状态,通过一口CCUS井,以初期8吨/小时的速度精准注入地下油藏,既驱动原油增产,又实现二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5月21日,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发布《2025年度关键技术研发计划“新能源”项目申报指南》,征集范围包括:绿色燃料、可再生能源、新型储能、新型电力系统。其中绿色燃料领域包括电催化合成氨关键技术、质子交换膜电解水制氢高性能膜电极开发及批量化制造技术、阴离子交换膜电解水制
5月20日,同兴科技牵头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x2014;#x2014;“基于热电厂烟气细颗粒物等污染物治理及碳捕集和利用技术集成示范”项目技术交流会在同兴科技合肥运营中心召开。韩国PNC有限公司专家YoungOkPark、GwangDeukKim,浙江大学教授方梦祥,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王凡,同兴科技董事长郑光明
日前,福州发布关于征求《福州市石化化工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送审稿)》《福州市钢铁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送审稿)》《福州市建材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送审稿)》意见的通知。详情如下:关于征求《福州市石化化工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送审稿)》《福州市钢铁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送审稿)》《福州市建材行
逆势揽金超3500亿三大油企“存量提效#x2B;增量突破”三大油企2024年报收官。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石油”)、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石化”)、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海油”)合计实现归母净利润约3529.25亿元,日均盈利近10亿元。在国际油价承
在光伏行业追求“更高效率、更低度电成本”的永恒命题下,栅线优化技术作为热门的提效增质手段,经历了从4BB、5BB到MBB(多主栅)以及SMBB(超多主栅),再到ZBB的迭代升级。每一次技术突破,都在为光伏组件注入更强的“能量基因”。正泰新能率先在行业中实现ZBB-TOPCon技术的量产应用,标志着栅线技术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标志着我国“双碳”战略从目标规划全面转入落地攻坚新阶段。在此背景下,国网冀北党校深入贯彻全国两会精神,充分发挥教育培训资源优势,以实际行动助力“双碳”目标稳步推进。为贯彻落实国网公司系统党校工作会
日前,新疆油田100万吨碳捕集一体化示范项目入选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的《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项目清单(第二批)》。据悉,新疆油田100万吨碳捕集一体化示范项目(一期)是中国石油首个百万吨级燃煤电厂碳捕集、利用与封存项目(CCUS),也是国内第二套百万吨级燃煤电厂CCUS项目。项目建成后,预计每年
5月22日,以“共铸高质量,智赢高价值”为主题的2025华为中国数字能源创新峰会首站在江苏常州成功举办。本次峰会吸引了全国各地的行业伙伴、专家学者、企业领袖齐聚龙城常州,聚焦工商业源网荷储一体化发展路径,数字赋能园区绿色低碳转型,共促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共赢行业高价值,共启绿色智能新时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5月23日,辽宁本溪市政府发布了政协代表《关于促进清洁能源发电有序发展的提案》答复,其中显示,辽宁本溪正在积极推进新型储能项目建设。着力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加快推进新型储能规范化、多元化、产业化、市场化高质量发展,本溪高新区100MW共享储能示范项目正在加快建设,截至目前
北极星能碳圈获悉,日前,天津经开区正式出台《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绿色低碳发展促进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该办法将于2025年7月1日起实施。据悉,天津经开区先后获得首批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园区、国家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国家低碳工业试点园区、绿色园区、绿色产业示范基地以及全球可持续发展
编者按:5月20日,2025年世界计量日中国主场活动在广州举办。本次活动以“计量顺时代之需,应民生之盼”为主题,由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主办,广东省市场监管局、南方电网公司承办。自有电网起,便有了电能计量。在我国,电能计量表发展先后历经了感应式电能表、机电一体式电能表、电子式电能表等阶段,电
5月22日,重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印发《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行动计划(2025—2027年)》的通知。三年行动计划指出:1、推动传统产业“智改数转绿色化”转型。推动钢铁、有色、石化、化工、建材、造纸、印染等行业实施节能降碳改造升级,深入推进“绿效码”应用,推进存量低效数据中心节能降碳
5月19日,山西长治市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印发长治市开发区高质量发展2025年行动方案的通知。通知指出,各开发区要加快探索建设绿电产业园,推进新建标准厂房有序开展分布式光伏利用,建立完善分布式能源系统,分阶段、分区域实现对企业“绿电直供”,助力企业降本增效、节能降碳、绿色转型,为外向型经济
5月21日,广东公司清远压差发电项目圆满结束22天并网调试,正式投产运行,为天然气行业节能减排提供了创新应用场景与解决方案。该天然气压差+光伏一体化项目装机容量达475kW,包括工艺区压差发电及综合楼分布式光伏两部分内容,项目按照“自发自用、余电上网”模式运营,所发电量的29.96%由站区直接消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5月19日,北京经开区印发《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促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其中提出:针对市场需求端应用新技术时了解不足、渠道不畅等情况,着重在新型储能、碳中和、碳足迹及循环利用等方面,初步构建路演、推广和试点的应用体系。持续推进分布式光伏规模化发展,新建工业
北极星储能网讯:3月6日,中能建(上海)成套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能建上海成套”)与江苏林洋储能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林洋储能”)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在林洋集团总部隆重举行。中国能建集团装备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中能建上海成套党委书记、董事长陈家庆,中能建上海成套副总经理王
天津市生态环境局8月26日发文,征集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典型案例,聚焦能源、工业、交通运输、城乡建设、农业、生态建设等领域,涵盖大气、水、土壤、固废等各类污染要素,征集区域、产业园区、企业、公共机构等减污降碳实践以及专业机构减污降碳技术解决方案等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典型案例。市生态环境局关
8月8日,在第二届世界氢能产业博览会上,杰宁携全球首台换氢重卡隆重面世。杰宁全球首创的换氢系统构建了新型氢供应技术体系,采用可再生能源制备绿氢、工业副产氢作为能源源头,以母站直接供氢的“换氢模式”优化氢供应链,实现换氢站替代加氢站,解决加氢站设施投建难审批难,初期投资及运营成本高,
在庐山西海,搭载着氢燃料电池的旅游商务船穿梭在湖岛之间;走进兰考县,不见昔日风沙,但见一幅“绿电+乡村振兴+生态”的画卷;在黄海之滨,“硬核”供暖跨过海阳到达乳山,让绿色和温暖同在。从城市到乡村,从沿海到内陆,国家电投的清洁能源正在以更新、更绿、更可靠的形态推进能源消费革命。能源革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5月8日,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工信局公布了人大代表关于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相关建议答复。呼和浩特工信局表示,截止去年年底,建成2座重卡充换电站,合计推广新能源重卡125辆。下一步,正在编制《呼和浩特市换电重卡低碳运输试点项目规划方案》,对全市充换电站布局进行了进一步规划。目
近日,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对重庆钢铁超低排放清洁运输改造和评估监测情况进行了公示,重庆钢铁成为重庆市首个完成超低排放清洁运输改造和评估监测工作的企业。今年以来,重庆钢铁全面对标找差,加快推进矿石及辅料采购、产品及副产品销售采用水运、铁运、氢能源及“国六”以上车辆运输,让清洁运输和“国
近日,搭载申能旗下氢能企业鲲华科技125kW氢燃料电池系统的全国首台6吨氢能装载机、山西鹏飞集团首批氢能通勤客车正式投运。本次交付的东风牌11米通勤车和徐工牌6吨装载机,均搭载由鲲华科技子公司山西鲲鹏氢能配套的125kW氢燃料电池系统。作为全国首台6吨氢能装载机,徐工牌6吨装载机将用于工厂大宗物
近日,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辽宁电力公司)首个矿山重卡“油改电”项目在鞍钢矿业公司关宝山矿区正式履约,由辽宁电力电动汽车公司提供的5辆60吨纯电动矿卡正式投入使用。这是辽宁电力公司积极贯彻落实辽宁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实施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的决策部署,实现了清洁能源替代的首
1月28日上午,往返于天津港与河北旭阳能源有限公司之间钟摆运输线路上的首批27辆氢能重卡发车,标志着天津港至河北定州氢能重卡新示范应用场景正式启动。启动仪式在天津港举行,该应用场景由天津市交通运输委员会组织领导,天津港集团和天津荣程集团联合实施。2018年以来,荣程集团积极响应我市运输结
一、制定《天津市交通运输领域绿色低碳发展实施方案》的背景和依据是什么?答:2021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2021年10月,国务院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将交通运输绿色低碳行动作为碳达峰“十大行动”之一。2022年8月,国家
12月26日,宁波市发改委关于公开征求《宁波市节能“十四五”规划(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公告,公告指出,优先推进新建项目太阳能光伏应用,不断提升新建建筑的可再生能源应用量。根据建筑特点大力推广应用光伏、光热、空气源热泵热水等多种可再生能源,推进天然工质制冷剂中央空调技术的示范应用,“十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