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2021年,是我国“十四五”开局之年、“双碳”目标元年,也是能源转型被举世关注、高频热议的一年。国际上,受极端天气、经济恢复、地缘政治等因素影响,引发全球能源危机。同样,国内经济快速复苏、制造业回流,用煤用电需求骤升,煤价暴涨、煤电亏损,叠加可再生能源出力不足,一些地方出现罕见的缺煤限电现象,严重影响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关键时刻装机占比47%的煤电发挥了“顶梁柱”作用,贡献了60%的电量。
(来源:微信公众号“能源杂志”作者:陈宗法)
痛定思痛,我们一方面必须保持能源转型的战略定力,积极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实现“双碳”目标,绝不能因为全球能源危机、国内缺煤限电而产生动摇;另一方面,全国上下必须对能源安全高度重视,对能源转型的风险保持警醒,对煤电在新型电力系统与能源保供中的定位、作用需要重新认识与评估,更需要对煤电目前存在的困难与问题引起高度重视,并采取一系列政策举措予以解决。
我国煤电存在的困难与问题,可以说反复多次,2008-2011年一次,2017-2019年一次,2021年又一次,但始终没有得到根本、有效的解决。特别是2021年出现的煤电之“忧”,比起前两次有过之而无不及,梳理、归纳起来,主要表现为以下六个方面。
煤价创新高
我国“十三五”煤炭去产能的“后遗症”——产区集中、运距变长、量缺价涨等因素发酵,叠加2021年用煤用电需求骤升、水电出力减少、煤炭“超产入刑”、进口煤减少,以及资本的恶意炒作,煤炭市场供需错配,出现了极其罕见的“煤超疯”现象。
无论是全国煤炭交易中心综合价格指数、环渤海动力煤综合价格指数、CCTD秦皇岛动力煤综合交易价格指数、中国沿海电煤采购价格综合指数,还是全国燃煤电厂平均到厂标煤单价、入炉综合标煤单价,都创历史新高。
代表性的秦皇岛5500大卡动力煤价从2020年每吨均价577元冲到2021年10月17日的2600元;五大发电集团全年平均到厂标煤单价(含税)每吨突破千元,达到1041元,比上年651元猛增60%;入炉综合标煤单价(不含税)高达961元,比上年647元大涨49%。
根据中电联测算,去年因电煤价格上涨导致全国煤电企业电煤采购成本额外增加6000亿元左右,对煤电板块形成了“雪崩式”冲击。尽管随着国家保供稳价措施的落实,岁末年初动力煤价格有所回落,但仍上了一个新台阶,且受到动荡的国际环境影响,煤电企业还是难以承受。
保供压力大
2021年9月开始,电煤异常紧张,煤价疯涨。煤电企业或无煤可买,或无钱买煤,或临时停机,共有超过20个省级电网采取有序用电措施,少数省份出现拉闸限电,给我国经济运行和民众生活带来负面影响。当时正值冬季、元旦、春节以及冬奥、残奥的能源保供关键期来临,受冬季用电高峰期、北方供暖期、水电枯水期三期叠加,以及极端天气、国际通胀等不确定性因素影响,如何让人民群众温暖过冬、确保双奥如期举办、减轻经济下行压力,事关国计民生与国际形象。
为此,国家有关部门紧急推出了一系列保供稳价措施。由于煤电提供全国六成的发电量,支撑超七成的电网高峰负荷,承担北方超八成的冬季供暖任务,更多的担子压在了煤电企业肩上。国家要求煤电企业“高比例开机、高负荷出力”,做到“应发尽发”。作为大国顶梁柱的电力央企闻令而动,第一时间成立电热保供专班,明确保供年度绩效“一票否决制”,建立“非停”和出力受阻机组领导挂牌督办制,形成高效运转的能源保供调度和资金支持响应机制,千方百计寻找煤源、协调运力,不计代价采购电煤、补充库存,全力以赴多发多供。
经过各方两个月的共同努力,2021年11月7日起至年底,煤炭供应紧张局面得到有效缓解,全国有序用电规模基本清零。这为实现8.1%的经济增长与温暖过冬夯实了基础。进入2022年,两奥的举办、二十大的召开、“六稳”“六保”的经济民生大局,能源电力保供的责任仍然十分重大。
回顾这场能源保供战,煤电企业在关键时刻扛起了电热保供的政治责任、社会责任。在“发得多亏得多”的前提下,煤机利用小时创出近年来新高,达到4568小时,比上年提高263小时,为全社会贡献了60%的电量。
这固然令人欣慰,但冷静思考,煤电企业同时也承受了空前巨大的压力,付出了巨额亏损、设备失修、负债率高企、大量人力投入以及可持续发展能力严重削弱的代价。因此,缓解煤电的保供压力,亟需提高能源供需预警水平,加强煤价的预期管理,改变临时应急、行政施压、畸轻畸重的做法,变权宜之计为根本之策。
亏损空前严重
回顾2021年,发电行业相对于“十三五”,出现了多重利好,本该是全行业利润增长的丰收年,但始料未及的是煤电亏损之严重前所未有。
一是煤电陷入全面亏损,亏损金额之巨创历史之最。由于入厂标煤单价涨幅过大(60%),电热价格传导有限(16.6%),煤电比价关系极度扭曲,全国煤电企业亏损面10月份最高接近100%,年末仍达80%以上,全年全国煤电企业亏损额超过3000亿元,其中:五大发电集团燃煤发电亏损1083亿元,供热板块亏损277亿元,合计亏损1360亿元,不仅比2020年大幅度减利1609亿元,也超过了2008-2011年的煤电累计亏损额921亿元。这与煤炭行业实现利润7023.1亿元、飙升221.7%的景象,形成“冰火两重天”。
二是经营业绩“百盈不抵一亏”,发电板块出现“净亏”格局。尽管2021年发电行业出现多重利好,如社会用电需求增加、电力政策变暖、新能源大发展、电源结构持续优化、财务费用下降、发电利用小时提高、单位平均电价止跌回升,特别是国家发改委出台了1439号文件,放开全部燃煤发电量上网电价,扩大市场交易电价上下浮动范围(均不超20%),推动工商业用户全部进入市场,但煤价暴涨、煤电巨亏一个因素就淹没了全行业的全部利好,发电板块“道是有盈却无盈”。
以五大发电集团为例,尽管水电、风光电、核电、气电分别实现利润266亿元、641亿元、38亿元、266亿元、21亿元,共计1232亿元,仍不抵煤电板块电热亏损及相关分摊费用,发电板块“净亏”394亿元,导致负债率升高、现金流紧张、综合实力下降、行业信用减弱。
三是五大集团旗舰上市公司同遭史上最惨财务年,令投资者唏嘘不已。根据信息披露,华能国际、大唐发电、华电国际、国电电力、中国电力五家以火电为主的大型上市公司共计预亏254-307亿元,整体业绩较上年下跌243.37-273.29%。特别是地处东北、单一煤电的上市公司更是亏损严重、资金链断裂,面临ST、退市甚至关停、破产风险,不仅影响资本市场再融资,连基本生存都受到威胁。
改造任务艰巨
2021年10月,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印发《全国煤电机组改造升级实施方案》,“十四五”总的思路是“深入推进煤电清洁、高效、灵活、低碳、智能化高质量发展”,在存量上推进“三改”联动,要求节煤降耗改造规模不低于3.5亿千瓦,供热改造规模力争达到5000万千瓦,存量煤电机组灵活性改造完成2亿千瓦,实现煤电机组灵活制造规模1.5亿千瓦,并加快淘汰煤电落后产能,合理安排关停机组纳入应急备用,并规范燃煤自备电厂运行;到2025年,全国火电平均供电煤耗降至300克/千瓦时以下。
由于“十四五”面临的政策市场环境发生了深刻而复杂的变化,既对煤电机组升级改造提出了新的要求及更高的标准,也对实施改造带来了难度与挑战。
——煤电改造任务重,要求标准高。截止去年底,我国现有煤机11.1亿千瓦,约50%为热电联产机组,平均机龄13年,单机50%大于60万千瓦,供电煤耗305克/千瓦时。尽管技术经济指标优于世界平均水平,但也存在煤电存量巨大、占比过高、设备闲置,调峰能力明显不足,地区发展不平衡,结构优化潜力较大,能效水平仍需提升,相对竞争力下降等问题。
进入“十四五,“双碳”目标将倒逼煤电企业积极突破节能减排与绿色低碳转型技术,创新供热方式,推进节能降耗改造、供热改造,努力实现“降耗减碳、节能提效”;新能源大发展、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将催生存量煤电机组灵活性改造“应改尽改”,要求最小发电出力达到30%左右额定负荷。另外,煤电机组定位变化、关停机组纳入应急备用,都对电力生产运行、技术改造、人员调配提出了新课题。
——煤电亏损严重,配套政策不到位,缺乏资金支持,算不过经济账。“十四五”按照国家提出的《改造方案》,推进煤电“三改”联动,需要投入上千亿元资金。如前所述,由于煤电比价关系扭曲,目前煤电企业普遍存在亏损大、高负债、现金流紧张等问题,显然缺乏资金支持。
多年来的煤电改造实践证明,只有政策上到位、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算,才能落到实处。“十三五”煤机灵活性改造目标为2.2亿千瓦,实际不到6000万千瓦,仅完成26%,主要原因在于灵活性改造成本高,不仅包括调峰容量改造成本,还需增加运维成本、煤耗成本、频繁启停成本,而辅助服务市场不完善、只在发电侧内部分摊、成本疏导不到位。
另外,CCUS技术的示范应用是煤电降碳、清洁利用的重要途径。但是在现有技术条件下,我国CCUS的成本约在500~1000元/吨二氧化碳,每度电增加成本0.26~0.4元,能耗水平增加14%~25%;地质封存时还存在泄漏的风险。
因此,迫切需要加大投入力度,推动CCUS技术示范应用与产业培育,加速成本下降与技术升级,尽早实现大规模应用。同时,煤电企业面临兜底保供、系统调峰、市场竞争、扭亏增盈、择优发展等“多重压力”,很难面面俱到,在眼下“荣光又至暗时刻”,保供与扭亏成了主要任务,或将影响升级改造的有序进行。
尽管《改造方案》提到各地要“在财政、金融、价格等方面健全完善相关政策,对煤电机组改造升级工作予以支持”,并“健全市场化交易机制”,但如果政策不明确、没有实质内容、不具备操作性,煤电升级改造将会大打折扣。
安全隐患增加
由于深度调峰、能源保供、长期亏损缺钱改造,一些煤电企业的发电设备存在安全隐患。
近年来,为促进新能源消纳,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各地按下煤电机组灵活性改造“快进键”,煤机深度调峰的最低负荷率不断创出新纪录,国内试点示范项目最小技术出力可低至额定容量30%—35%,部分机组低至20%—25%,个别的甚至低至15%。由于我国推进深度调峰工作时间短,技术、经验普遍不足,存量煤机都没有深度调峰的技术设计,只能冒着风险先试先做,不仅造成机组能耗异常、经济性下降,而且致使设备部件损伤,影响安全稳定运行。
据业内专家分析,“深度调峰需要机组频繁快速变负荷,甚至快速启停,易产生锅炉炉膛应力变形,分离器等厚壁容器、发电机及主管道性能劣化,汽轮机被腐蚀等,造成发电机组主设备故障”。因此,亟需总结煤电深度调峰的试点经验,出台辅助服务政策,制定改造、调峰管理办法,完善安全技术标准,真正实现技术、经济、安全的统一。
另外,目前很多电厂亏损严重,发展前景不确定,又面临缺电保供压力,投入大量资金进行升级改造困难可想而知,一些煤电企业的技术骨干流失增多,设备多因检修不足运行状态欠佳,安全生产的压力越来越大。值得注意的是东北区域本为电力过剩,因缺煤、新能源出力不足造成去年临时性缺电。随着煤炭供需矛盾的缓解,又恢复了电力过剩的常态,但因保供不能停机,一些煤电企业只能低负荷、高能耗运行。
未来发展堪忧
在“双碳”目标下,煤电要不要发展、发展多少、如何发展,“十四五”一开始争议很大,但随着国家文件的出台、缺电保供的出现以及对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深入讨论,“严控煤电项目”成了未来发展主基调,但“严控不等于不要发展”。根据有关机构预测,2025年煤电装机规划目标为12.5-13亿千瓦,净增1.7-2.2亿千瓦。而且,新建煤机要求“灵活性制造”,原则上采用超超临界、且供电煤耗更低的先进机组。应该说,对煤电的新定位、发展目标、技术路线已逐渐清晰,但作为一名业内人士对“十四五”煤电发展目标的实现仍然十分担忧,主要基于以下因素:
(1)煤电长期愿景“不看好”。尽管煤电在煤炭转化、电热保供、系统调峰、消纳新能源等方面发挥着基础性作用,决定了煤电近中期内不可或缺,但“双碳”目标、构建新型电力系统、COP26达成的“减少煤炭消费”共识,以及欧美推进的退煤时间表,又决定了高碳的煤电远期将不可避免地被可再生能源替代。可以预见,我国2030年碳达峰前是煤电最后的发展期,煤电产业生存期约为40年。
(2)煤电亏损垫底,新投资意愿低。投资收益率是企业投资项目的主要决策指标。许多社会资本早已在前两次煤电亏损中转让、撤退了,煤电板块国有成份之高居各产业前列。
2016年以来,煤电经营形势严峻,整体业绩低迷,呈现行业性困难。具体表现为成本高企、业绩下滑、亏损面大,一些煤电企业资不抵债,依靠担保、委贷维持生存,有的甚至关停、破产,投资收益率在所有电源项目中连续数年垫底,经常被银行、国资委列为高风险资产、“僵尸”企业。
2021年更是陷入全面亏损窘境,以煤电为主的发电集团受到冲击最为严重,个别集团甚至出现整体亏损。相反,以清洁能源为主的三峡集团、国家电投则冲击不大。如此残酷的现实,将不可避免地导致近期煤电发电意愿、投资意愿“双降”,加速能源清洁转型步伐,新增投资重点转向新能源。因此,这与国家、地方要求新上煤电、兜底保供形成矛盾。
(3)负债率高,项目融资难。2021年,由于煤电板块大幅增亏,导致55%的煤电企业资产负债率超80%,25%的企业资不抵债,相当一部分企业经营现金流不足支付利息。特别在四季度能源保供期间,资金缺口巨大,外部融资难以满足,不得不依靠股东委贷和集团内金融机构融资。
在当前煤电比价关系下,2022年保供资金缺口和到期债务仍然巨大,融资接续压力攀升,资金链断裂风险持续增加。近年来,金融监管严格,推行绿色信贷,银行对高碳、亏损、产能过剩、负债率高、信誉评级较低的煤电行业愈加谨慎,要求借贷主体上移到集团总部,或要求上级增信,对煤电基层企业或新建项目信用投放意愿较低,“不贷抽贷断贷压贷”时有发生。
(4)成本上升,相对竞争力削弱。煤电一向以经济性、稳定性著称电力系统,但近年来煤电成本不断攀升,最主要的一个因素是煤价大涨,单位燃料成本不断上升。五大发电集团的入炉综合标煤单价2021年达到了961元/吨,比2015年481元/吨提高了93%,而同期的平均上网电价不仅没有增加,反而下降了0.8%。
其次,安全、环保成本不断增加。煤电产能过剩,为新能源让路,长期低负荷运行,造成设备损耗增加,临时的限电保供又以牺牲经济性为代价。环保政策的日益严苛,需对机组进行超低排放改造,增加CCUS技术开发和装置投入。随着碳市场的启动,碳排放配额的约束,碳价的逐年上升,履约成本将持续上升。
最后,新能源渗透率提升,要求煤电推进灵活性改造,提高调节能力,而发电量持续减少,投入成本不断提高,若缺少辅助服务补偿和容量电价机制,煤电经营形势将更加严峻。相反,近年来,新能源随着技术进步快速发展,其成长性、经济性、竞争力显著增强,已实现平价上网,可以与煤电同台竞争。放眼未来,煤电相对竞争力削弱,逐年被清洁能源“稀释、挤压、替代”,其投资、装机、电量占比不断下滑的趋势将更加明显。
(5)煤电定位改变,配套政策滞后。近年来,我国煤电定位已悄然发生改变,向“基础保障性和系统调节性电源并重”转型,但政策调整或约束、或滞后、或空缺,煤电矛盾始终没有得到有效治理,上下游的体制机制没有彻底理顺,特别是煤电价格传导机制不畅、发售电价格形成机制仍不完善;电能量市场现货交易与中长期交易价格长期偏低,影响燃料成本回收;建立容量市场、两部制电价仍在研究、探索中,缺乏固定成本回收机制;煤电关停退出政策多变、不完善,“关而不拆”机组转为应急备用与人员分流安置还有不少困难。
总之,一个整体判断,煤电企业经营“入不敷出”,严重缺乏投融资功能,呈现生存难、改造难、发展难。如果煤电困难长此以往,新能源又未立,将会危及国家能源安全大局,影响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令人欣慰的是,去年9月以来,煤电问题已引起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国家有关部门也推出了稳供保价的一系列政策。但是,仍然未能从根本上解决煤电之“忧”。
因此,需要国家、企业、社会三方继续共同发力,从保障能源安全、国民经济发展的高度,综合施策。特别要对“十三五”煤炭去产能、取消煤电联动、电力市场单边下行竞价、工商业电价“只降不升”等政策进行后评估,并根据煤电新的战略定位推出“煤电新政”,围绕煤电产业链的体制机制作出系统性改革,对电煤价格管控、电力市场化改革、电价形成机制及煤电未来发展进一步做出重大政策调整,充分体现煤电兜底保供、系统调节、应急备用等多维价值,让落后老小煤电“退得出”,清洁高效煤电“留得住”,新上先进煤电“有回报”。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从黑色煤炭到绿色煤电——中国工程院院士谈煤电转型升级在“双碳”目标及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大力发展新能源是实现低碳转型的必然要求,是实现经济安全可持续发展的国家战略。9月16日,在优清商学院举办的研讨班开班仪式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系教授倪维斗表示,在“双碳”目标
法国总统马克龙9月24日宣布,为促进生态转型和实现减排目标,法国将在2027年之前关停并改造最后两座燃煤发电厂。马克龙当天接受电视采访时说,传统化石能源污染严重,为实现生态转型必须摆脱煤炭发电。法国现有两座燃煤电厂,分别位于西部的科尔德迈市和东部的圣阿沃尔德市,它们将被完全改造为生物质
华能蒙东公司伊敏煤电有限责任公司地面生产系统设备维修及新建系统设备日常维护工程招标公告(招标编号:HNZB2023-09-3-285)项目所在地区: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鄂温克族自治旗伊敏河镇1.招标条件本华能蒙东公司伊敏煤电有限责任公司地面生产系统设备维修及新建系统设备日常维护工程,项目资金为企业
中国华能集团电子商务平台发布内蒙古能源集团准大电厂2×100万千瓦煤电一体化扩建项目烟气脱硫系统EPC总承包工程中标候选人公示,北京博奇电力科技有限公司预中标,报价154980000元。一、评标情况标段(包)[HNZB2023-08-3-254-01]内蒙古能源集团准大电厂2×100万千瓦煤电一体化扩建项目烟气脱硫系统EP
华能蒙东公司伊敏煤电公司数据中心智能模块等设备招标公告(招标编号:HNZB2023-09-3-214)项目所在地区: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鄂温克旗伊敏河镇1.招标条件本华能蒙东公司伊敏煤电公司数据中心智能模块等设备已由项目审批机关批准,项目资金为企业自筹,招标人为华能伊敏煤电有限责任公司。本项目已具备招标
9月22日,中国能建天津电建中标中煤内蒙古能源有限公司芒来2*66万千瓦煤电一体化PC总承包项目。该项目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左旗芒来煤矿西侧,为大型煤电一体化坑口电站。规划建设2*66万千瓦高效超超临界褐煤间冷发电组,助力构建芒来煤矿、煤电及筹划建设的风光清洁能源组成“煤炭—煤电
北极星电力网获悉,9月20日,百色市市委、市政府在田阳区举行百色市9月重大项目开竣工暨吉利百矿集团2×660MW清洁高效煤电项目开工活动。吉利百矿集团2×660MW清洁高效煤电项目总投资约55亿元,项目采用超超临界先进工艺,机组供电标煤耗优于国家煤耗要求,符合国家“双碳”发展理念,建成达产后年供电
9月20日,华电青海格尔木一期2×660MW煤电项目获得青海省发改委核准,标志着世界海拔最高的660MW级煤电项目正式进入开工建设阶段。该项目位于青海省海西州格尔木市昆仑经济开发区内,规划建设4×660MW燃煤发电机组,一期工程建设2台660MW超超临界燃煤间接空冷机组,总投资约62亿元,同步建设脱硫、脱硝
9月20日,中煤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树东在集团公司总部会见广元市委副书记、市长董里,双方就推进煤电、储煤基地、新能源项目合作等事宜深入交流。集团公司党委常委、总会计师赵荣哲,广元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许国斌参加会见。王树东对董里一行的到访表示欢迎,感谢广元市对中煤广元项目在前期手续
9月19日,新疆托里国电投发电有限责任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吴承刚一行5人,来到我公司(杨伙盘煤电公司)进行调研交流并参观生产现场。公司副总经理石天琪、孙振国,总工程师钟建清参加调研交流会。调研交流组在听取了公司工程建设及生产运营情况汇报后,参观了空冷塔、集控楼、汽机房、锅炉房、检修办
9月19日,金秋送爽、丹桂飘香。沿海集团参与组建的中煤沿海南通能源开发有限公司、华能沿海(南通)能源电力有限公司揭牌仪式在通州湾航运中心隆重举行,标志着“通州湾2×100万千瓦大型清洁高效煤电项目”全面启动。沿海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副董事长徐亚琴出席揭牌仪式。通州湾示范区、各股东方
这几天,北方港口市场弱势运行,贸易商报价小幅下探,下游需求疲软,成交较少。不过到了昨天,电煤价格全面企稳。来源:丰矿煤炭物流今日智库据今日智库了解,目前上下游都以观望为主,贸易商愿意低价出货的很少。主流报价方面,秦港5500在985左右,秦港5000在875左右,秦港4500在750左右。客观的说,
为更好发挥电煤中长期合同“压舱石”和“稳定器”作用,切实做好2024年电煤中长期合同签订工作,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作部署,9月19日,优化完善电煤中长期合同制度座谈会在中电联本部召开。中电联党委委员、专职副理事长、燃料分会联席会长安洪光,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纪委书记张宏出席会议并讲话,华能
为更好发挥电煤中长期合同“压舱石”和“稳定器”作用,切实做好2024年电煤中长期合同签订工作,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作部署,9月19日,优化完善电煤中长期合同制度座谈会在中电联本部召开。中电联党委委员、专职副理事长、燃料分会联席会长安洪光,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纪委书记张宏出席会议并讲话,华能
中国电煤采购价格指数(CECI)编制办公室发布的《CECI周报》(2023年37期)显示,CECI沿海指数(周)高卡现货成交价本周大幅上涨,进口指数到岸综合标煤单价小幅上涨。采购经理人分项指数中,价格和航运分指数处于扩张区间,供给和需求分指数处于收缩区间,库存分指数处于荣枯平衡点,供给和库存分指数
为全面了解煤炭增产保供工作进展情况,督促重点煤炭企业落实增产保供责任,保障煤炭安全稳定供应,按照《国家能源局重点煤炭企业增产保供专项监管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近期,我局会同安徽省能源局组织开展了安徽省重点煤炭企业增产保供专项监管工作。专项监管工作重点围绕淮河能源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
经历了一波猛涨后,北方港口电煤报价跌了,实际成交价格也跌了,且是涨得快也跌得快的节奏。(来源:丰矿煤炭物流今日智库)据今日智库了解,上个星期五,在电煤价格经历一波拉涨后,下游对高价现货抵触情绪明显,贸易商也想着在高位出货,纷纷降低了报价,秦港5500的低位价格目前已经降到了970左右。
最近几天,北方港口电煤报价快速上涨,3天涨了60多,秦港5500的主流报价在990左右,高位报价已经破千!来源:丰矿煤炭物流今日智库据今日智库了解,目前北方港口电煤报价持续走高,秦港5500报价990左右,秦港5000报价885左右,秦港4500报价750左右。贸易商看涨情绪高,秦港5500的高位报价已经到了1020
中国电煤采购价格指数(CECI)编制办公室发布的《CECI周报》(2023年36期)显示,CECI沿海指数(周)高卡现货成交价上涨,进口指数到岸综合标煤单价下降。采购经理人分项指数中,供给和需求分指数处于收缩区间,库存、价格和航运分指数处于扩张区间,除价格分指数环比下降外,其他分指数均环比上升。本
尽管电煤消费需求逐渐进入淡季,终端电厂库存居高不下。但在煤矿优先保障长协供给并且安监趋严的背景下,市场煤供应进一步收紧。长期发运倒挂以及港口库存持续下降的背景下,港口长协煤去库较快;加之大宗商品涨价联动,贸易商对市场煤挺价底气十足。紧缺的供给和库存相对较低,为煤价上涨提供了较强的
本周,港口煤价在经过短暂企稳后便开启了上涨模式,尤其是近两日来北方港口5500大卡主流报价已经上涨了40元/吨左右。今日智库获悉到,昨日港口主流煤种最高成交价格已经达到了920元/吨。从当前市场运行情况来看,促使本周煤价持续上涨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产地煤价小幅上涨,对港口煤价形成
昨天,连续阴跌的北方港口电煤价格企稳,部分贸易商试探着提高报价,下游现货询盘很少,港口现货交易依然僵持。据今日智库了解,目前北方港口电煤价格高位企稳,秦港5500报价875左右,秦港5000报价765左右,秦港4500报价660左右,高卡煤还是缺,标煤单价也比较高。煤价高位企稳的原因,今日智库团队认
这几天,北方港口市场弱势运行,贸易商报价小幅下探,下游需求疲软,成交较少。不过到了昨天,电煤价格全面企稳。来源:丰矿煤炭物流今日智库据今日智库了解,目前上下游都以观望为主,贸易商愿意低价出货的很少。主流报价方面,秦港5500在985左右,秦港5000在875左右,秦港4500在750左右。客观的说,
能源价格走势分析报告(2023年9月)来源:中能传媒研究院赵君陶(中能传媒能源安全新战略研究院)核心提示国际原油市场:沙特和俄罗斯宣布减产措施延长至2023年底、中美经济数据延续良好态势、美国商业原油库存持续下降、美联储加息预期降温等因素推动国际油价持续走高。截至9月21日,WTI、布伦特原油
本周初始,北方港口动力煤市场交投活跃度明显下降,下游对高价煤采购积极性减弱,市场成交稀少,贸易商报价持续下行,港口各煤种价格较周初下跌了10—20元/吨。截至昨日,北方港口5500大卡贸易商报价集中在980-1000元/吨,5000大卡贸易商报价集中在870-900元/吨。(来源:丰矿煤炭物流今日智库郝刚)从
中国电煤采购价格指数(CECI)编制办公室发布的《CECI周报》(2023年37期)显示,CECI沿海指数(周)高卡现货成交价本周大幅上涨,进口指数到岸综合标煤单价小幅上涨。采购经理人分项指数中,价格和航运分指数处于扩张区间,供给和需求分指数处于收缩区间,库存分指数处于荣枯平衡点,供给和库存分指数
夏末秋初,沿海煤炭市场供需错配问题逐渐显现,水泥需求呈季节性回升,冶金和化工需求继续走高;加之环渤海港口成功去库,国际市场扰动,内贸市场借机反弹,带动环渤海动力煤平仓价上行。从8月18日涨至上周三,环渤海港口煤价累计上涨了230元/吨。上周四开始,港口煤价滞涨回落。来源:鄂尔多斯煤炭网
经历了一波猛涨后,北方港口电煤报价跌了,实际成交价格也跌了,且是涨得快也跌得快的节奏。(来源:丰矿煤炭物流今日智库)据今日智库了解,上个星期五,在电煤价格经历一波拉涨后,下游对高价现货抵触情绪明显,贸易商也想着在高位出货,纷纷降低了报价,秦港5500的低位价格目前已经降到了970左右。
最近几天,北方港口电煤报价快速上涨,3天涨了60多,秦港5500的主流报价在990左右,高位报价已经破千!来源:丰矿煤炭物流今日智库据今日智库了解,目前北方港口电煤报价持续走高,秦港5500报价990左右,秦港5000报价885左右,秦港4500报价750左右。贸易商看涨情绪高,秦港5500的高位报价已经到了1020
动力煤市场偏强运行。焦炭价格暂稳,主产地准一级冶金焦1900元/吨。焦煤产地事故接连不断,煤矿安全形势严峻,煤矿供应端恢复缓慢。动力煤(今日智库2023.9.19):昨日动力煤市场偏强运行。产地端,近期煤矿安检趋严,伊金霍洛旗某煤矿因突发情况已停产,其余煤矿产销正常;煤价强势上涨,电煤上调15-3
国内矿难事故使得煤矿安全生产监管趋严,进而限制了产量释放节奏。此外,安监趋严造成供给受限,铁路发运增量有限,港口煤种结构失衡,市场煤供给收缩;遇到终端阶段性招标采购,煤价顺理成章的出现上涨。此外,当前煤价较去年同期处于绝对低位,贸易商有抄底心里,水泥、化工等非电行业也在增加采购,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