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能源石油国际正文

2月国际能源核心大事全解析

2022-03-15 08:38来源:能源研究俱乐部关键词:天然气天然气管道原油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2月国际能源观察

(来源:微信公众号“能源研究俱乐部”作者:杨永明)

(中能传媒能源安全新战略研究院)

核心提示

◆2月,俄罗斯与乌克兰之间的冲突进一步升级,美欧等国随即针对俄罗斯推出一揽子制裁,局势变得更加复杂。受地缘政治因素影响,本就处于紧平衡的能源供给进一步趋紧,推动能源价格进一步攀升。俄乌冲突正在对全球能源市场产生深远影响。

◆俄乌冲突升级后,新能源、电动汽车等产业所需的多种金属原材料和稀有气体面临短缺风险,价格出现波动,进一步加大了成本压力,对其产业供应链造成冲击。

◆伊核协议谈判取得重大进展。如果接下来伊核谈判顺利,伊朗石油重返市场,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全球供应紧张局面,并促进油价涨势降温。

◆德国政府提出新的政策草案,将“实现100%可再生能源供应、放弃化石能源”的目标提前至2035年。德国政府认为,加速扩张可再生能源产能,是减少对俄化石燃料依赖的关键。

◆为实现能源独立,法国政府希望在能源战略中同时押注可再生能源和核能。法国总统马克龙宣布,法国将在能源生产领域大规模推出新项目,加快可再生能源建设,并重启民用核电站建设。

◆随着欧美制裁持续升级,在俄拥有大量资产和合作项目的国际石油公司纷纷表态,将退出在俄相关油气业务。国际石油公司退出俄罗斯油气市场,对双方而言都意味着巨大的损失。

俄乌冲突对国际能源市场形成强烈冲击

2月,俄罗斯与乌克兰之间的冲突进一步升级。22日,德国政府宣布将暂时停止北溪2号天然气管道的审批程序。25日,欧盟宣布对俄罗斯实施广泛的新制裁,但制裁方案不包括俄罗斯向欧盟出口天然气的相关内容。26日,美国等国宣布将部分俄罗斯银行移出SWIFT系统,此举使对俄制裁力度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局势变得更加复杂。

俄乌冲突加剧能源供给紧张,助推能源价格进一步攀升。2月24日,受俄乌爆发武装冲突影响,能源预期供给减少,价格上涨剧烈。布伦特原油价格逼近100美元/桶;欧洲TTF基准荷兰天然气价格达到134.3欧元/兆瓦时,单日涨幅达51%;纽卡斯尔动力煤价格达239.5美元/吨,比去年末上涨近50%。3月1日,国际能源署宣布,其31个成员国同意从紧急储备中释放6000万桶石油储备,以稳定全球能源市场,其中一半将来自美国。该机构成员国拥有15亿桶紧急石油库存,此次释放量相当于总库存的4%。然而就在当日,布伦特和WTI原油价格均强势上涨,站上100美元/桶大关。3月2日,“欧佩克+”举行第26届部长级会议,并决定维持月度总产量上调40万桶/日的增产计划不变。当日,布伦特和WTI原油价格全部突破110美元/桶。3月8日,受美国宣布禁止俄罗斯石油进口消息的影响,布伦特原油价格报127.98美元/桶,涨幅3.9%;WTI原油价格报123.70美元/桶,涨幅3.6%。

2021年,尤其是第三季度以来,在长短期多重因素的共同作用之下,全球能源供应紧缺、能源价格暴涨。2022年,世界油气市场依旧处于供需紧平衡状态,延续着此前的价格上涨趋势。年初以来不断升温的乌克兰局势导致原本就处在供需紧平衡中的能源供给进一步趋紧,供给收缩预期对价格的影响往往立竿见影,甚至出现过激反应。若后续出现实际的供应冲击,会使市场进一步走向供应短缺,预计短期价格将难有下跌。现阶段,俄乌冲突导致市场情绪波动是能源价格上涨的主要推动因素,鉴于俄罗斯油气出口在全球市场的占比,任何有关限制俄能源出口的政策都会直接影响全球能源供给,从而拉高能源价格。值得注意的是,大宗商品的供应情况会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全球的通胀预期,特别是原油等能源大宗商品价格攀升推升通胀预期,加剧全球经济下行压力。欧盟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受能源价格大幅上涨影响,2月欧元区通胀率按年率计算达5.8%,高于市场预期,连续数月创历史新高。

俄乌冲突搅动能源市场供给格局。随着乌克兰局势的发展,作为短期的止损措施,包括荷兰和挪威在内的几个欧洲国家提高了天然气产量。欧洲买家已与卡塔尔联系,要求增加LNG供应量。美国LNG在欧洲市场的份额也在不断提高,2022年1月美国LNG出口量中约60%流向了欧洲,同比大幅增加10%左右。同样,原油市场供给格局也在发生变化。欧洲市场对俄原油的购买量放缓,在欧美对俄罗斯制裁的具体清单尚未明确之时,谨慎的交易者已尽可能减少对俄原油的采购,不少船东明确拒绝运输俄罗斯原油,且制裁预期下俄罗斯原油买家在支付、开立信用证、获得保险等方面都面临较大阻力。

欧洲3成左右的原油、4成左右的天然气进口依赖俄罗斯,一旦制裁影响俄原油尤其是天然气的对外出口,致使对欧供应出现中断,其他国家短期内无法完全有效补位。

在原油市场。库存方面,目前全球原油库存处于历史低位。供应方面,美国页岩油产量虽然有所增长,但上升弹性较弱,不及繁荣时期的水平,而欧佩克产油国的增产意愿和增产能力都很有限。一方面,产油国认为目前原油需求存在不确定性,市场并不存在严重的供应不足,目前油价高企更多受地缘局势影响,因而采取谨慎的增产政策,坚持小幅适度提高原油产量;另一方面,化石能源投资不足限制了增产能力,产油国难以快速增产以应对市场需求。业内专家认为,在实际供应减少的情况下,欧佩克更有可能考虑利用备用产能来弥补损失,而不是将产量提高到目标水平以上。

在天然气市场。库存方面,资料显示,2022年1月25日,欧盟27国和英国的总储气量为427亿立方米,占库容的41%,这是自201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低库存。供应方面,除俄罗斯外,面向欧洲的三大管道气供应源,即来自挪威、北非和阿塞拜疆的管道供应均已在高位运行。而欧洲LNG进口能力受到接收站等基础设施的限制,2022年1月欧洲进口的LNG达160亿立方米,地区LNG接收站几乎在满负荷运行。在俄乌局势升级后,卡塔尔能源部长萨阿德•卡比曾表示,全球LNG产能无法在短期内快速提升,如果俄乌冲突导致天然气供应中断,卡塔尔或任何其他国家都没有能力用LNG取代俄对欧天然气供应。此外,欧洲本地天然气供应中,除了荷兰等国产量有所提升外,其他国家产量整体上持续下降。总的来说,潜在的供应增量非常有限,欧洲短期内仍旧很难摆脱对俄罗斯的能源依赖。

能源安全是俄乌冲突之后俄、欧、美的重点关切,各相关方势必会衡量其中的能源利益得失。俄罗斯关注如何对冲欧美金融和出口制裁措施的影响;欧洲国家关注油气供给缺口及价格上涨的衍生影响;对于美国而言,能源价格持续飙涨会加剧其国内通胀,使美联储提前采取紧缩政策。

俄乌冲突间接冲击新能源产业供应链

俄乌爆发军事冲突之后,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开启上涨通道,其中与电动汽车关系最为密切的是金属镍的价格波动。由冲突引发的断供担忧,再加上近期期货市场上出现的逼空行情,使得镍价已经突破了每吨10万美元的大关。镍价的暴涨,拉升铝、铅、锌等金属价格。在疫情冲击全球大宗商品的产能和供应链的大背景下,俄乌局势升级对供应链中断和原材料价格上涨造成更大不确定性,电动汽车、新能源等产业所需的多种材料价格出现波动。

除了大量油气资源,俄罗斯还是全球重要的金属产地,其出产的金属等原料能够对全球新能源及电动汽车等产业供应链产生重要影响。其中镍最为典型,是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制造的上游关键原料。俄罗斯是全球第三大镍金属生产国,但具体到动力电池需要的高纯度镍,俄罗斯是全球第一大生产国。电池原料价格在过去一年多内不断飞涨,俄乌冲突爆发后,电池供应链再次承压。虽然镍在整个电动汽车产业链中占比不高,但镍的价格波动会加剧电动汽车供应链的价格敏感度,造成车企和电池企业的共同焦虑。金属铝的情况与镍类似。一方面,电动汽车、光伏、特高压等快速发展,对铝的需求明显增长;另一方面,当前铝库存几乎处于历史最低位,俄乌冲突加剧了全球铝市场的供需紧平衡,处在产业链下游的铝加工企业已面临较大压力。在供需错配下,铝价后续仍具上涨动力,并将进一步拉升终端如新能源、电动汽车等产业的成本压力。

此外,俄罗斯和乌克兰还是氖、氪、氙等稀有气体的主要供给国。氖气、氪气和氙气是半导体光刻和蚀刻工艺的关键材料,成本占比不大,但对半导体器件性能起决定性作用,半导体产品又是逆变器等光伏制造类产品的重要原料。受到俄乌局势影响,一些稀有气体的生产设施无法运转或遭到破坏,相关气体材料输出受阻。在供应短缺的担忧下,氖气等相关材料价格大幅上涨。美、日、韩等国对俄乌稀有气体依存度较高,在俄乌紧张局势中,半导体产业链首当其冲面临短料风险。据悉,目前全球半导体公司稀有气体库存不低于6个月,供应链不会立即中断,但仍将面临材料涨价压力。

伊核谈判取得重大进展

2月4日,拜登政府恢复了对伊朗多个民用核项目的制裁豁免,允许外国公司参与这些项目的合作。8日,伊朗核问题全面协议相关方在奥地利维也纳继续就美伊恢复履约问题举行第八轮谈判。16日,伊朗和美国方面都发出了谈判或将取得进展的信号。协议的大部分内容目前已经敲定,但一些关键问题尚存。协议草案规定了在协议批准后各方将实施的一系列步骤,包括伊朗暂停浓度超过5%的铀浓缩活动,解冻因美国制裁而滞留在韩国银行的约70亿美元的伊朗资金等。协议执行的第一个阶段不包括对石油制裁的豁免。21日,伊朗外交部发言人哈提卜扎德表示,目前伊核协议谈判取得重大进展,但仍有一些困难和关键问题需要解决,如果其他相关方在一些关键议题上做出相应承诺,则谈判将进入“最后阶段”。

2015年7月,伊朗与美国、英国、法国、俄罗斯、中国和德国历史性达成解除对伊朗制裁的伊核协议,即《联合全面行动计划》(JCPOA)。奥巴马执政期间,伊核协议得到了较好的执行。特朗普就任美国总统后多次提出要中止或修改伊朗核协议。2018年5月,特朗普宣布中止伊朗核协议,并分阶段重启对伊朗的制裁;11月,美国宣布禁止伊朗石油出口,8个国家及地区暂获180天的豁免;次年5月,美国宣布不再给予8个国家和地区进口伊朗石油的豁免,美国对伊朗的新一轮制裁全面实施。拜登就任美国总统后,对伊朗的制裁政策出现了松动。2021年4月,伊核协议相关方开始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举行谈判,讨论美伊两国恢复履约问题,美国间接参与谈判。第八轮谈判于2021年12月在维也纳启动。

拜登政府上台以来,高涨的油价导致美国国内通胀不断创下纪录,为此美国政府不断施压沙特阿拉伯等产油国,以求提高石油产量,并于2021年11月宣布释放5000万桶战略石油储备。如今,制裁俄罗斯导致的高油价继续加剧通胀,然而短期来看,美国似乎不太可能因为油价带来的通胀问题停止与俄罗斯的博弈,但油价高企可能会导致已在高位的通胀水平面临失控风险。目前,美国对于重返伊核协定的态度已经发生明显改变。分析认为,俄乌冲突升级在一定程度上有望促进美国尽快推进伊核协议谈判进程,推动伊朗石油进入全球市场,缓解俄乌冲突带来的供给冲击,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令油价涨势降温。但是,即便伊核协议能够达成,其对国际石油市场的影响也相对有限。参考2016年的经验,制裁解除后,伊朗经过半年左右的时间才基本恢复至正常产量,也就是说,由于石油生产恢复涉及一系列技术性问题,伊朗石油真正大规模进入国际石油市场需要一定的时间。国际能源署认为,伊朗的石油产量可能在6个月内从250万桶/日(主要由本地企业消耗)攀升至380万桶/日。如果伊核协议能在第二季度达成,伊朗有能力在年底前将石油出口量提高至130万桶左右。

鉴于复杂的美伊关系和伊朗丰富的油气资源,无论伊核谈判接下来进展如何,可以预见的是,未来相当长的时间里,伊核问题、美伊关系都将是国际石油市场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

德国提出更激进可再生能源发展目标

2月28日,德国政府提出新的政策草案,将“实现100%可再生能源供应、放弃化石能源”的目标提前至2035年。据悉,德国可再生能源法的相应修正案已准备就绪,到2030年德国国内风电和光伏占比应达到80%,到2035年达到100%。届时,德国陆上风电装机将增加两倍以上,达到110吉瓦;海上风电装机将增加一倍以上,达到30吉瓦;光伏装机将提高两倍左右,达到200吉瓦。

对于德国而言,除了气候变化下的能源转型,国际紧张局势也是其加快发展可再生能源的重要因素。在欧洲国家中,德国与俄罗斯的能源关系最为密切。作为欧洲经济体量最大的国家,德国的能源消费高度依赖进口,尤其依赖于从俄罗斯的进口。近年来德国推出了一系列能源来源多样化措施,但因为受到地缘政治因素影响,未来极有可能出现短期的能源紧缺。德国曾于2010年提出到2050年实现100%可再生能源供应,后于2021年提出到2040年实现100%可再生能源供应,此次又将目标年限提前至2035年。德国政府认为,加速扩张可再生能源产能,是减少对俄化石燃料依赖的关键。

值得一提的是,德国在推出这一激进的可再生能源发展目标的同时,也给了传统化石燃料更长的使用期限。为了弥补可再生能源单独挑大梁前的能源供给差额,德国经济部表示,准备将煤炭的使用延长到2030年以后,同时规定天然气储存设施的最低储量水平,要求管理储存设施的公司在每年8月前将储量保持在65%以上,10月前保持在80%以上,12月前保持在90%以上。此外,德国已决定加快建设两个LNG接收站,以减少对俄罗斯管道气进口的依赖。

此次俄乌冲突以及地缘政治风险带来的影响,让欧洲各国充分意识到,只有通过转变能源结构,才能长远地提高自身的能源独立性,维护能源安全。未来将有更多国家竞相加快能源转型的脚步。

法国计划大规模推出能源生产新项目

2月10日,法国总统马克龙提出一揽子能源计划,表示法国将在能源生产领域大规模推出新项目,加快可再生能源建设,并重启民用核电站建设。可再生能源方面,根据计划,到2050年,法国将建成50个海上风力发电场,风电产能达到40吉瓦;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将增加十倍,达到100吉瓦以上。此外,法国将继续投资水力发电站以及沼气利用等可再生能源开发。根据“法国2030”投资计划,该国将投入10亿欧元用于可再生能源研发。核能方面,法国计划到2050年建成6座新一代EPR核反应堆,实现核电发电能力增加25吉瓦的目标,还将就建造另外8座核反应堆进行研究。在保证安全的基础上,符合条件的现有核电站使用期限将延长至50年以上。第一座新反应堆的建设将于2028年启动,目标在2035年投入使用。

在可再生能源领域,从能源发展现状来看,法国在欧盟国家中已经落后。根据欧盟统计局的数据,2020年,可再生能源占法国能源消耗总量的19.1%,低于欧盟提出的“2020年可再生能源占比23%”的目标,法国是欧盟国家中唯一未达到这一目标的国家。在核电领域,就在几年前,马克龙政府曾宣布法国要在2025年至2035年间关闭12座核反应堆,将核电在法国能源结构中的份额由当时的65%降至50%。2021年,能源危机在欧洲蔓延,许多欧洲国家能源价格不断上涨,天然气、用电价格屡创新高,法国民众呼吁政府对高电价进行干预。10月,政府公布“法国2030”投资计划,表示将向核能领域投资10亿欧元,用于开发更加安全的小型模块化核反应堆。11月,政府表示计划重启境内核反应堆建设。相比上任之初逐步关闭10余座核反应堆、缩减核电比重的承诺,目前马克龙政府对核电的态度已经出现了完全的转变。

马克龙表示,为兑现应对气候变化承诺,减少对国际能源市场的依赖,发展本国工业,法国需要立即实施“结构性”能源生产项目。然而仅依靠一种能源的战略是死胡同,因此政府希望在其能源战略中同时押注可再生能源和核能。

石油巨头退出俄罗斯油气市场

2月28日,BP宣布,将退出其在俄罗斯石油公司持有的19.75%股权,并同步退出在俄罗斯的其他业务。作为在俄受益最大的国际石油公司,BP在俄合作经营了30多年,每年可获取数十亿美元的利润。BP称,预计公司将面临250亿美元的损失,包括140亿美元资产价值减值,以及自2013年起累积的110亿美元外汇损益。本次退出是西方企业迄今对俄制裁最为激进的反应措施。

继BP宣布退出之后,Equinor宣布,将停止对俄罗斯业务的新投资,并退出在俄现有合资企业。截至2021年底,Equinor在俄罗斯拥有12亿美元的非流动资产。3月1日,壳牌公司也宣布退出其在俄罗斯的大型石油和天然气项目,以及北溪2号管道项目。截至2021年底,壳牌在俄罗斯的这些油气项目中拥有约30亿美元的非流动资产。接着,埃克森美孚表示,退出俄罗斯的油气业务,并停止新的投资。2018年4月,因美国对俄罗斯实施新制裁,该公司已退出与俄罗斯石油公司在2013年组建的一家合资公司。目前,埃克森美孚在俄罗斯的长期资产为40.55亿美元。道达尔能源紧随其后表示,将不再向俄罗斯投资新的项目,但暂时不会从已有项目中撤资。道达尔能源在俄拥有从上游、下游到新能源几乎全产业链的合作项目。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已有9家国际石油公司宣布退出俄罗斯相关油气合作项目或表达了相关态度。其中,宣布将退出的石油公司包括BP、Equinor、壳牌、埃克森美孚、西班牙雷普索尔。尚未宣布退出但表示将不再投资新项目的石油公司包括道达尔、奥地利OMV等。上述跨国石油公司在俄罗斯资产及相关收益至少达340亿美元左右。

国际石油公司是俄罗斯重要的投资者,在俄拥有大量资产和合作项目。国际石油公司退出俄罗斯油气市场,对双方而言都意味着巨大的损失。一夜之间,俄罗斯失去了耗时几十年建立起来的西方合作伙伴关系,以及他们所带来的商业资本和技术支持,而欧美企业在俄数十年的耕耘也将付之东流。对于俄罗斯而言,短期看会造成其油气产量下降,长期看将损伤其油气产业链,进而重伤国家经济。对于国际石油公司而言,退出将影响他们在俄罗斯资产的账面价值并导致减值,此外还有因海外资产收缩、剩余产能不足而加剧的油气供给紧张局面,进一步看,如果这些公司在俄罗斯油气上游数额庞大的投资引发冻结资产、没收等更过激的反应,可能演变成更严重的危机。

相比油气巨头的离开,西方油气服务巨头,包括斯伦贝谢、哈里伯顿、威德福、贝克休斯、伍德、德希尼布FMC、派特法等则选择保持低调沉默,尚未表示是否效仿油气公司退出俄罗斯。但目前针对俄罗斯个人和银行的制裁,将使跨国公司在俄罗斯开展业务变得更加困难。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天然气查看更多>天然气管道查看更多>原油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