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按照全国电网运行与控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给出的新型电力系统的定义,新型电力系统是以承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为前提,确保能源电力安全为基本前提、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电力需求为首要目标、以最大化消纳新能源为主要任务,以坚强智能电网为枢纽平台,以源网荷储互动与多能互补为支撑,具有清洁低碳、安全可控、灵活高效、智能友好、开放互动基本特征的电力系统。这个定义非常全面,提到了新型电力系统的基本前提、首要目标、主要任务、实现手段和基本特征。但也不难发现,定义虽然“全面”,其不足也很突出,很难总结出我国要建设的新型电力系统到底“新”在哪里。如果我们给出的定义过于宽泛,核心要点过多,容易把握不住本质的“新”,就会分散投资的方向,甚至在错误的方向上付出巨大的成本,从而引发电价的不合理上涨。
电力系统不断升级下的新旧相对论
回顾我国的电力系统发展,历次电力系统升级都曾产生过当时的“新型电力系统”。
根据电力规划总院的相关研究成果,到目前可分为起步发展、省级电网互联、区域电网互联三个阶段。回头看看那些被替代的电力系统,也曾经是新型电力系统,例如省级电网互联的电力系统相对起步发展阶段的电力系统就可以称为新型电力系统,区域电网互联的电力系统相对省级电网互联的电力系统也可以称为新型电力系统。
起步发展阶段
此阶段指从19世纪80年代我国电力起步到1980年左右省级电网初步形成的阶段。起步发展阶段,我国电力系统以小电源、单个电网为主。由初期孤立电厂外送直接供电,发展到多个电厂互联和以电厂为中心向四周供电的局部电力系统,电力就地平衡,系统分散,不均衡发展;后期,随着220千伏线路的建设,城市电网形成。至1980年,省级电网基本形成,全国有容量10万千瓦以上电网32个,其中100万千瓦12个。全国发电设备容量达6587万千瓦。该阶段电网伴随电源建设特点明显,电网结构薄弱,自动化水平较低,电网频繁出现稳定问题,仅“四五”时期发生的稳定事故就有100起左右。
省级电网互联阶段
此阶段指1980年到1995年,相比较起步发展阶段,区域电力系统形成时期。改革开放以来,集资办电等一系列政策的实施,极大地促进了电力建设,带动我国电力系统快速发展。该阶段是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与探索时期,加快适应国民经济发展仍然是该时期电力工业建设的主要任务。电力行业管理体制实现政企分开。这个阶段电力系统的“新”体现在电网用于互济与互联功能显著提高,超高压电网高速发展,区域电网初步形成。本阶段电力工业进入超高压时期,电力系统建设一方面适应大容量机组远距离外送,另一方面满足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以区域内资源配置为主,立足省内平衡,辅以省间互济,围绕省内负荷中心重视省网建设。除台湾、香港等地区外,全国形成了东北、华北、西北、华中、华东等5 个区域电网、南方联营电网和 10 个独立省区电网的电力系统格局。
全国电网互联阶段
1996年以来,电力工业的建设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飞速发展,大型梯级水电站和煤电基地相继投产,严重缺电局面开始扭转。进入新世纪,我国启动电力体制改革,实施政企分开、厂网分离。与此同时,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和“西电东送”战略,大电源基地、大电网建设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相对于第二阶段,本阶段电力系统的“新”体现在西电东送与区域电网互联。电力系统以区域电网为基础,以超高压、特高压交直流电网为载体,发展跨省大跨区的大规模电力资源配置,电网大范围资源配置能力显著增强。在满足电力系统安全可靠运行,预防事故发生的前提下,立足在能源基本格局下区域平衡,优化主网架结构。截至2020年底,除台湾外,我国各省级电网全部实现交直流联网,基本形成全国联网格局,跨省跨区特高压输电通道22回,交流最高电压等级1000千伏,直流最高电压等级,建成了全世界规模最大的多区域互联、交直流混联电力系统。
从我国电力系统发展史来看,实际上“新”是与“老和旧”相对的,是个描述事物比较状态的形容词,今天我们建设的新型电力系统,也许20年后就会被更新型的电力系统所替代。上述三个阶段电力系统的演进是以省(城市)电网-区域电网-区域电网互联为主要标志进行的,其间电源侧也经历了燃煤机组从几千千瓦到百万等级、水电机组从几百到七十万等级、核电从无到有、可再生能源成为重要组成部分的巨大进步,但是电源侧的变化并没有成为阶段划分的标志,并没有出现跨越式的、性质的变化。
新型电力系统有其内在核心的“新”
本轮电力系统发展要建设的新型电力系统,就其本身而言,核心本质就是发电侧要大规模、高比例使用可再生能源。其他诸如坚强智能电网、网源荷储互动与多能互补、清洁高效煤电这些特征,其实在我国电网发展的第二三阶段都有提及,甚至部分技术在百年前已经面世,并非是本轮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核心特征,而应当定位其为顺应发电侧大规模、高比例使用可再生能源需要采用的可能手段。可再生能源的发电特性是间歇性、不连续性,这与用户侧要求的连续稳定供电相矛盾,也与电力系统安全、连续、稳定供电的基本要求相矛盾,即使是本轮的新型电力系统,也未改变用户侧的需求和电力系统本身的需要,那么就要采用其他手段对冲可再生能源不符合用户侧和电力系统要求的发电特性。当然,技术在不停地进步,20年的时间仍然很长,何时出现新的技术、何时旧有技术经济性取得突破都无法预计,2040年的新型电力系统可能会使用我们暂时还没有发现的技术路径和技术组合。我们现在的分析,是在考虑经济性的前提下,基于现有技术组合和技术路径可行性进行的论证。
为什么要使用坚强智能的电网?
将可再生能源的间歇性与不连续性转变为用户侧所需要的连续稳定供电,有两种方式供选择,一种方式是通过储能(含制氢),使可再生能源生产的电能“离线”形成库存,并在用户侧需要时平稳的释放;另一种方式是通过电网形成平台,由其他能源(主要是传统能源)生产的电能,对可再生能源间歇性与不连续性“在线”进行实时调节服务。本轮新型电力系统的建设之所以选择后一种方式,主要还是考虑经济性因素。由于我国在历年正常气候下,均有3-7日风光出力极小,部分地区甚至可达无风无光的程度,在此情况下如果仅依靠储能,我国电价的水平会上涨到经济无法承受的程度[1]。因此,在目前的技术水平之下,坚强智能的电网是承载大规模、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的唯一经济性选项。
为什么仍然要发展清洁高效的煤电?
所有以电网为平台的电力系统,都需要三种商品,一是电能量,二是调节能力,三是有效容量(可靠性)。电能量无需过多解释。调节能力是指跟随负荷变化或应对电源侧事故保证系统稳定运行的能力。有效容量是指在极端天气或负荷尖峰时刻能够保证出力、实现系统稳定供电的容量。传统电源一般来说既能提供电能量,又能提供调节能力,还能提供有效容量,因此在本轮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之前,电源为系统提供的商品是同一主体身兼数职的,经济性较好。可再生能源由于一次动力“看天吃饭”,从事电能量生产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在不加装“外设”的前提下,很难提供调节能力,甚至由于一次动力的间歇和不连续,还要大幅增加系统对调节能力的需求。同时,可再生能源出力受天气限制,我国目前负荷高峰的发展趋势是冬季逐步逼近夏季或超过夏季高峰,晚高峰大于日高峰。系统尖峰大概率出现在气候较为极端的时间,该时段往往是可再生能源出力很低、甚至完全没有出力的时段。因此,未来新型电力系统需要可再生能源生产电量以减少碳排放,需要传统电源提供调节能力和有效容量。换言之在保证电力系统可靠性的要求下,未来的尖峰负荷有多大,就应当保留多少容量的传统电源[2]。此外,由于我国缺油少气,且水电资源剩余可开发量不大(且冬季水电往往处于小出力的枯水期),将来支撑新型电力系统有效容量的电源类型只能是清洁的煤电,并将由其提供系统需要的主要调节能力。
为什么要网源荷储互动与多能互补?
从国际经验来看,可再生能源就地平衡的经济性最好,同时在能源供给侧,采用不同能源种类联动会产生互补效益。实际上,随着可再生能源比重增加,仅仅依靠传统电源提供调节和有效容量成本巨大。这好比传统电源同时提供电能量、调节和有效容量模式,像“一个和尚挑水吃”,可再生能源生产电能量,传统电源提供有效容量和调节能力,像“一个和尚(可再生能源)挑水吃,一个和尚(传统电源)等着帮忙抬水吃”,自然而然成本就上升了。通过粗略估算,就能看到可再生能源自身投资成本的下降,远远无法抵消消纳成本的上升,要想办法减少“帮忙抬水和尚”的数量。因此,具有一定调节能力和中断用电能力的用户侧必须要参加调节和提供有效容量。原来用户侧参与调节和提供有效容量的情况很少,主要原因是缺乏有吸引力的价格。而现在由于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接入,推动了电价一定程度的上涨,形成了具有一定吸引力的价格。当然,用户侧参与调节和提供有效容量,以单个用户为主体既不可靠、也不具有经济性,利用用户侧资源的方式应当是“网源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这既可以为新型电力系统需要的调节能力和有效容量提供较为廉价的补充,又可以对提高可再生能源就地消纳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新型电力系统的“新”并未止于其本身
实际上,与电力系统前三个发展阶段相比,本轮新型电力系统的外部环境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电力系统发展的前三个阶段,由政府主管部门审批投资、核定电价并分配发电计划,电网企业按照核定电价和政府确定的发电计划,统购统销电量,这实质上是一个“管生又管养”的过程,电源投资没有风险,这也是过去发电企业“跑马圈地”的原因之一。但是本轮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所处的外部环境是电力市场化,也就是电源项目未来不再是政府“管生又管养”的机制,而是变成了“政府准生、市场谋生”的模式。这恐怕是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过程中与其他阶段电力系统发展外部条件最大的“新”。
“市场谋生”的机制对新型电力系统的建设有着重大的意义,因为我们需要的新型电力系统,是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的,是不能超越社会经济正常发展所需电价水平的。电力系统发展的任何阶段,能源“不可能三角”都在持续发挥作用,可靠(安全)、绿色、经济永远不可能同时达到。目前技术条件下,在必须安全,且大规模使用绿色电力的前提下,电价上涨是必然的。虽然上涨无法避免,但是上涨的幅度是可以通过精准控制实现最优的。这个精准控制的办法就是市场机制。本轮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由于引入了用户侧调节做补充,可采用的技术和商业模式很多,发电侧在电价上升的预期下,也有很多可以使用的技术,各方主体难免出现“王婆卖瓜”,让决策者难以决定产业政策重点支持的技术。但是通过市场机制,可以实现“登台唱戏、同台竞争”的局面,最好、最有发展前途的技术一定是规模化之后可以经受住残酷市场竞争后被筛选出的技术。通过市场竞争筛选出大规模、高比例可再生能源消纳所需要的技术,才是最有经济性的技术,才能确保实现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成本最小化的目的。
当然,“市场谋生”还需要坚持技术中立原则的市场设计。既然新型电力系统之下将电力商品分为了电能量、调节和有效容量三种,那么就要相应设计对应的市场。首先,通过现货市场,准确计算可再生能源的消纳成本,以便精准设计场外的政府授权合约和配额制度,以避免过激励,同时通过发用双方承担平衡责任体现电能量商品的特殊性。其次,通过现货市场和辅助服务市场设计,体现电力调节商品的价值。再次,通过容量市场的设计体现有效容量商品的价值。
总结上述内容,可以明确新型电力系统的“新”来自于两个方面,内在的“新”源于发电侧要大规模、高比例使用可再生能源生产电能量,外在的“新”则是指新型电力系统的投资回报需要在市场竞争中获得。掌握了这两个“新”,就能够获得“慧眼”,穿透技术和经济的“迷雾”,确定工作努力的方向。
“双碳”新时代,呼唤新型的电力系统。把握了新型电力系统核心的“新”,就能分清哪些是目的、哪些是手段,哪些是“道”、哪些是“术”。只有深刻认识新型电力系统内在和外在的“新”,才能明确要用什么方法去规划投资和评估收益,以及检验不同技术的可行性。
大道至简,衍化至繁,致远方可行稳!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近日,在位于苏尼特右旗的新蒙新材料有限公司46.5万吨铁合金新能源冶炼、尾渣及余气余热综合利用高质量发展循环经济项目建设现场,机械设备轰鸣声此起彼伏,工程车辆往来穿梭,目前该项目已完成总工程建设的三分之二,近期将迎来土建工程的收尾阶段。今年该项目的全手续开工,也标志着锡盟在绿电本地消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安徽省发改委发布关于安徽省首批零碳产业园区拟筹建名单的公示,安徽省首批零碳产业园区拟筹建名单中包含10家园区,涉及增量配电网项目。公示时间:2024年11月11日—15日。详情如下:安徽省发展改革委关于安徽省首批零碳产业园区拟筹建名单的公示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加
为适应天津市北部地区分布式新能源快速发展需要,支撑打造高承载新型配电网,推动新能源高质量发展,11月5日,天津市蓟州区发改委、工信局、国网天津蓟州公司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规范分布式电源发电管理的通知》,首次明确分布式电源“可观、可测、可调、可控”(简称“四可”)政策与要求。近年来,
11月7日至8日,国务院国资委、全国工商联、新华通讯社共同指导的第七届中国企业论坛在北京举行。南方电网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孟振平作了题为《以“两化”协同促“两型”建设加快塑造能源电力生产力新质态》的发言。其间,《南方电网公司高质量发展报告(2024)》入选《中央企业高质量发展报告(2024)》分
11月11日,由河南省建设集团承建的中国平煤神马集团“源网荷储”—帘子布发展公司全钒液流储能电站项目开工仪式在平顶山神马帘子布发展有限公司厂区内隆重举行。中国平煤神马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常委、副总经理、易成新能党委书记王安乐,平顶山神马帘子布发展有限公司党委书记王红磊,平顶山尼龙新材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电网稳定工作会议暨2024年第四季度工作会议对强化电网稳定管理、加强分部功能建设、高质量完成全年目标任务作出了部署。国网华东分部坚决落实会议精神,扛牢新形势下公司党组赋予分部的新使命、新责任,奋力开拓创新,科学应对挑战,保障大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充分发挥分部在强化电网稳
山西中创诚项目管理有限公司受山西省能源局的委托,对“《大同通用航空产业园区增量配电网规划》评估服务”进行询比采购,该项目于2024年11月06日在山西省太原市南内环西街欢乐颂南塔0714室举行,经询比小组评审,现将成交结果公告如下:一、项目名称:《大同通用航空产业园区增量配电网规划》评估服务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11月7日,2024世界储能大会在福建宁德召开。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理事长舒印彪先生发表了主旨演讲。舒印彪院士指出,安全高效储能在源网荷侧都将发挥重要的支撑作用。他表示,在电源侧,储能与新能源相结合,可以平移风光发电的功率波动,提升新能源并网的友好型和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11月5日,浙江诸暨市发展和改革局发布2023年度诸暨市新型电力系统项目补贴兑现情况公示。公示2023年度列入《浙江省2023年新型电力系统试点项目计划》并完成建设且验收通过的诸暨市锦华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的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以上级下达的资金为限给予财政补助政策,拟兑现奖励资金8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近日,国网邯郸供电公司牵头建设的虚拟电厂投运。据了解,该电厂将中央空调、充电桩、分布式光伏、用户侧储能等灵活性资源进行精细化管理和调控,通过实现电源侧的多能互补与负荷侧的柔性互动,促进源网荷储的清洁发展,提升电力能源的利用率。目前该公司虚拟电厂电源端已成功聚合50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11月6日,内蒙古润蒙能源有限公司乌兰察布中金数据低碳算力基地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220kV送电线路工程正式开工建设。中金数据低碳算力基地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220kV送电线路工程的建设助力乌兰察布中金数据低碳算力基地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促进内蒙古自治区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实现“碳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11月11日,南方电网发布东莞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2024-2025年新能源储能项目设计、施工总承包框采,其中包含2024年未实施以及2025年第一季度需开展的储能项目,实施地点位于广东和湖南,预计采购金额1500万元。其中一标段为900万元,二标段为600万元。采购金额允许浮动上限为+50%、下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10月30日,通用技术瑞庆时代6MW/12MWh用户侧储能项目并网。本项目坐落于广东肇庆四会市,规划总面积1470㎡,规划建设规模为额定充放电功率6MW,单次循环放电容量12MWh的储能电站,主要设备包括4台2.98MWh磷酸铁锂液冷电池集装箱、4台1.5MW储能变流器及配套升压变压器、汇流柜、控制
近日,由众树(宁波)智慧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众树能源”)开发建设的上海湾谷科技园(以下简称“上海湾谷”)用户侧储能项目于上海市湾谷科技园内举行了开工仪式。本项目以用户的能源需求为切入点,配建储能容量为3.8MW/7.068MWh,配置1套磷酸铁锂电池系统,该储能系统额定功率3.8MW。项目建成后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11月12日,内蒙古二连浩特市发改委印发《二连浩特市电力设施保护及供用电秩序维护办法》,该文件适用于新能源发电设施、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储能设施及其辅助设施等。文件在提出:用户应当参与电力需求响应,合理分配生产、生活等用电负荷,工商业用户应当在工程设计和建设环节实行用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11月8日上午,由美克生能源与思极星能深度合作,负责投资、建设、运维及运营管理的顺福昌集团55MWh工商业储能项目,在寿光福麦斯轮胎有限公司举行开工仪式。项目并网后将接入智能系统,能保障安全、提高收益,这与企业建设数字化和绿色化工厂的战略相契合,对企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11月11日,天原集团40MW/80MWh工业储能项目投运仪式举行。项目位于四川宜宾,采用宁德时代最新的磷酸铁锂电池技术,是目前四川省建成最大规模的用户侧储能项目,独立容量达到40MW,占全省总装机容量的50%以上,可提供清洁能源约6.4亿度,减少碳排放约51万吨,可有效提高受端负荷用电
北极星储能网讯:11月5日,北京中和零碳能源有限公司公开发布一批光伏项目和储能项目转让通知。公开信息显示,此次转让的项目共包含三个储能电站分别位于浙江长兴和海宁,总规模超过21.42MW/127.73MWh。分布式光伏项目合计12个共398.78MW。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转让的公司,北京中和零碳能源有限公司,为
日前,浙江三美化工4.95MW/10.07MWh用户侧储能项目成功并网。易事特集团作为项目EPC总包方及解决方案供应商,共为该项目配置3套储能单元,每个单元接入1套1.65MW变流升压一体机,以“全部自用”的方式接入用户变10kV母线,并设置了2个并网点,确保电力供应的灵活性和可靠性。同时,项目充分利用电力系
10月31日,中方财团旗下中鑫新能源投建的苏州华星光电储能项目正式并网,该项目是目前园区最大的用户侧储能项目。苏州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位于苏州工业园区,是一家高世代液晶面板生产商,该公司占地面积57万平方米,是TCL集团在华东地区重要的半导体显示生产基地,主要客户为国内外知名终端品牌商,
2024年11月5日,优钢储能项目完成了调试、验收、备案,正式并网使用。本项目,采用“EMC合同能源管理”模式规模为0.86MWh,定位为工厂补充、应急电源专业合作伙伴为隶属于亿利资源集团的长沙天宁热电有限公司。本项目采用先进的磷酸铁锂储能技术,可利用电价“波峰平谷”规律实现电能的高效存储和合理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10月30日,浙江杭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征求《2024年杭州市迎峰度冬有序用电方案(征求意见稿)》意见建议的公示。文件提出,细管理,调控有序。统筹经济发展与电力保供,进一步做好企业负荷精细管理,充分挖掘楼宇空调、企业非生产性负荷以及柴发机组、用户侧储能等移峰填谷潜力
11月13日,南网总调新型电力系统的灵活调节能力分析及提升措施研究项目招标。招标范围包括完成新型电力系统的灵活调节能力分析及提升措施研究,具体包括:任务1:南方五省区灵活调节能力调研分析主要研究内容:(1)灵活调节能力的定义、需求与场景根据灵活调节能力的根本作用和电网运行要求,明确灵活
11月7日,在河北省能源互联网仿真建模与控制重点实验室里,一组组仿真机、上位机全速运行,实验人员专注地测算新能源发电设备的各类参数。“目前,我们的新能源发电场站实测建模率已达到了80%,提前近两个月实现了年度目标。”该实验室技术带头人、河北电科院电网技术中心副主任王磊说。确保电力系统安
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发展能源新质生产力,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开创性、系统性工程,也必将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技术、管理及商业模式变革。(来源:电联新媒作者:邹磊)实现“双碳”目标,能源是主战场,电力是主力军,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是降低碳排放的关键路径。我国能源和工业活动碳排放占碳排放总量的
新中国成立75年来,我国能源供给量增质升,结构持续优化,为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提供了坚实的能源保障,我国成为世界能源生产第一大国。(来源:微信公众号“能源评论#x2022;首席能源观”nbsp;作者:王伟特约撰稿人陈光贾雪枫)如今,能源行业正在加速向数字化、智能化和绿色化升级。8月公
11月10日,国网天津电科院技术人员作为能源电力领域专家,参加完成天津市委组织部组织开展的“天津市高层次专家和田行”人才服务活动,通过能源电力学术交流和实地技术指导,为和田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电力支撑。据悉,和田地区的总电源装机515万千瓦,包括火电、光伏、水电、储能等多种电源形
合同是当今经济交往中规范双方权利义务、保障交易顺利进行的重要法律文件,合同的高效管理、严谨执行对推动企业稳健运营、维护市场秩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梳理合同交底中的典型误区,如合同交底内容碎片化、执行形式化、依赖经验化等,并结合电力企业相关法律法规要求,构建了一套科学、实用的合同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电网稳定工作会议暨2024年第四季度工作会议对强化电网稳定管理、加强分部功能建设、高质量完成全年目标任务作出了部署。国网华东分部坚决落实会议精神,扛牢新形势下公司党组赋予分部的新使命、新责任,奋力开拓创新,科学应对挑战,保障大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充分发挥分部在强化电网稳
11月4日下午,福建省产业(区域)知识产权运营中心启动暨电力系统专利成果对接发布会在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双创中心举办。发布会上,新型电力系统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成立。新型电力系统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由国网福建电力、福建省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共同建设,集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
11月11日,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党组召开会议,传达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中央政治局第十七次集体学习、湖北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就组建中国资源循环集团有限公司和对社会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
“节能减排、保供降碳”这是传统能源企业和用能企业需要关注的政治与社会目标,这些目标往往会导致企业产生成本增加或收入损失。但是在电力现货市场背景下,企业追求实现以上目标和实现自身收益最大化并行不悖,也就是“多挣钱=讲政治”,它们并非两个存在方向冲突的目标,恰恰相反,两者之间的内在逻
11月8日,国网天津经研院规划评审中心组织开展超大城市新型电力系统发展规划技术交流研讨会,邀请了国网上海经研院规划领域专家黄阮明进行交流宣讲,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参会。会上,黄阮明主任做了《电力发展规划》和《新型海上风力发电技术》宣讲。聚焦超大城市能源电力发展、电网规划需求、电力系统安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