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01 覆盖范围
覆盖范围是市场建设过程中最先遇到的问题,具体包括碳市场中覆盖的温室气体种类和排放类型、国民经济行业类别、排放源边界、责任主体的纳入标准。不同行业和排放源之间的巨大差异对其在纳入碳市场的时机也会产生一定影响,随着企业和主管机构能力的提高,我国碳市场的覆盖范围也将不断扩大或调整。
据生态环境部发布的《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本阶段纳入全国性碳排放交易主体的企业须满足以下条件:属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行业的、年度温室气体排放量达到2.6万吨二氧化碳当量的“温室气体重点排放单位”。目前,全国碳市场以发电行业为起步,预计在“十四五”期间或将完成除发电行业外的其他七个重点能耗行业(石化、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造纸、航空)的纳入。届时,市场活跃程度将会有较大的提升,全国碳市场的配额总量有望从目前的 45 亿吨扩容到 70 亿吨,覆盖全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 60% 左右。
02 总量目标
碳市场的排放总量是指政府在一定时间内发放的配额数量上限,限制了被纳入排放源的排放总量。“配额”由政府提供,每单位配额允许持有者依照规则在排放总量范围内排放1吨温室气体。配额总量的多少决定了配额的稀缺性,也直接影响碳市场的配额交易价格。
根据《2019-2020年全国碳排放权交易配额总量设定与分配实施方案(发电行业)》,配额总量采用“自下而上”加和方式:将核定后的本行政区域内各重点排放单位配额数量进行加总,形成省级行政区域配额总量,再将各省级行政区域配额总量加总,最终确定全国配额总量。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正确认识和把握“双碳”目标,创造条件尽早实现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加快形成减污降碳的激励约束机制。总量目标在碳排放控制中具有最基本的锚定作用,是减排政策制定、实施、评估的主要依据。
03 配额分配
配额分配方法是引导企业如何参与碳市场的关键,影响企业做出经营决策,例如:如何确定产量、建立新的投资地点以及如何将排放成本转嫁给下游企业或消费者等。同样也意味着在某些情况下,某些不合理分配方法可能会扭曲碳价信号以及由此带来的减排激励。
配额分配是碳交易制度设计中与企业关系最密切的关键环节之一。据《2019-2020 年全国碳排放权交易配额总量设定与分配实施方案(发电行业)》,我国碳市场目前采取的配额分配方式是以强度控制为基本思路的行业基准法,实行全部免费分配。这个方法基于实际产出量,对标行业先进碳排放水平,配额免费分配而且与实际产出量挂钩,既体现了奖励先进、惩戒落后的原则,也兼顾了当前我国将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列为约束性指标的考核制度安排。需要指出的是,基于实际产量的基准法对于控制排放总量的效果有限。据《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草案修改稿)》,“初期以免费分配为主,根据国家要求适时引入有偿分配,并逐步扩大有偿分配比例”。
04 交易机制
碳市场作为碳定价的机制之一,是以碳排放权为标的资产进行交易的市场。当前,全国碳市场建设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形成了以碳排放配额交易为主导,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交易为辅的双轨交易体系。自 2017 年CCER 项目备案申请暂停之后, CCER 项目的审批一直处于停滞状态。目前主管部门正在积极筹备重新启动 CCER 项目的备案和减排量的签发程序,据了解CCER 市场有望于 2022 年重启,但仍然面临较多不确定因素。
根据《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交易产品为碳排放配额(主管部门可以根据国家有关规定适时增加其他交易产品)。在配额清缴过程中,重点排放单位每年可以使用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抵销碳排放配额的清缴,抵销比例不得超过应清缴碳排放配额的 5%。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全国碳市场总共运行114个交易日,每个交易日均有成交,碳排放配额总成交量1.79亿吨,总成交额76.61亿元,成交均价42.85元/吨。与之相比,欧盟碳市场去年交易量约是5600亿欧元,交易量是100亿吨,换手率约为500%,全国碳市场一级市场大约是45亿吨,换手率约为2%,两者因为基础水平、发展阶段、产品结构等方面存在巨大的差异,换手率水平也有较大差异,但2%的换手率也显著低于7个试点省市5%左右的活跃水平。
根据《关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相关事项的公告》,碳排放权协议转让包括挂牌协议交易和大宗协议交易两种方式。据统计,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全国大宗协议的累计交易量占比远高于挂牌协议,分别占83%和 17%。总体来看,大宗协议交易为当前全国碳市场的主要交易方式,无论是与国外同类碳市场还是与国内试点碳市场交易体系相比,综合考虑交易量、交易结构等多方面因素,目前看来,全国碳市场总体上是一个活跃度较低的市场。
05 监测、报告、核查、认可(MRVA)
MRVA是保证碳排放的量化与数据质量过程,科学完善的MRVA体系是碳交易机制建设运行的基本要素。准确可靠的数据是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有效规范运行的生命线,为严厉打击发电行业控排企业碳排放数据弄虚作假行为,加强碳排放报告质量监督管理,保障全国碳市场平稳健康运行,2021年10-12月,生态环境部执法局牵头组织31个工作组开展了碳排放报告质量专项监督帮扶。2022年4月8日,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召开电视电话会议,通报碳市场数据造假有关问题,部署严厉打击碳排放数据造假行为、推进碳市场健康有序发展工作。
06 强制履约
履约是重点排放单位基于第三方核查机构的审核结论,按主管部门要求提交不少于其上年度经确认排放量的排放配额或抵消量。碳市场的履约必须通过严格的市场监督和执法体系进行监管,缺乏强制履约和监管可能会威胁到市场运行的基本功能。强制履约和监管确保了碳市场所覆盖的排放量进行准确的报告。有效的市场监管可以保障碳市场高效运行,加强碳市场参与者之间的信任。
2021年10月生态环境部发布《关于做好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第一个履约周期碳排放配额清缴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的生态环境厅(局)督促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尽早完成全国碳市场第一个履约周期配额清缴。截至 2021年12月31日,全国碳市场的第一个履约周期的履约完成率为 99.5%(按履约量的统计口径,如果按照履约企业数量统计口径完成率会低一些),履约情况整体较好,但仍有0.5%核定应履约量未完成履约。
全国碳市场展望:走向何方?
全国碳市场初期仅纳入发电行业就已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碳市场。在启动运行阶段的基础上,下一步要进入完善阶段、深化阶段与成熟阶段,进一步推动形成更加有效的碳市场和碳价格信号,助力实现低碳发展平稳转型。针对下一步碳市场建设,本文提出完善阶段、深化阶段与成熟阶段三阶段的一个划分, “抛砖引玉”为各方继续深入探讨全国碳市场发展的路线图提供参考,基本设想如下:
全国碳市场发展路线图
完善阶段(2022年-2025年):夯实数据基础,降低全国碳市场启动运行当年即发生的碳排放数据造假问题的负面影响,基本建成基础制度规则统一的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实行统一规范的行业标准、交易监管机制。全国碳市的各项制度及细则趋于完善,逐步完成八大高耗能行业中主要行业的纳入,覆盖企业数量接近8000家,试点地区基本完成了向全国统一碳市场的过渡,投资机构积极参与全国碳市场,交易活跃程度大幅提升,碳期货、碳期权等衍生品试点加快推进。为确保碳排放数据的基础更加扎实,推迟了2022年有望扩容纳入的部分行业的纳入时间。新的全国碳市场纳入行业顺序及规模预估情况,如下图所示。
全国碳市场行业纳入顺序及规模变化预估示意图
深化阶段(2026年-2030年):全国碳市场优化碳排放时间和空间资源,推动企业减排,实现“双碳”目标,促进先进低碳节能技术研发和应用,碳排放权期货、各种衍生品陆续上市交易,碳金融活动活跃,有效缓解企业节能减排及转型升级的融资难题。
成熟阶段(2030年之后):2030年前后,全国碳市场已经为我国碳达峰目标的实现做出了应有的贡献,我国碳排放全面进入总量控制时代,全国碳市场在历经10年左右的检验之后进入成熟期,从碳排放强度控制为主全面转换成“无总量,不交易”(No Cap, No Trading)的总量控制下的交易体系,开始真正发挥市场化机制优势,合理高效配置碳排放总量资源,为国家从碳排放平台期进入下降通道奠定坚实的基础,为全面推动碳中和目标的实现继续发挥更大的作用。这个阶段的全国碳市场,在成熟运行达到一定水平之后,可以对外输出经验和标准,也可以考虑与全球一些典型碳市场探索点到点、点到线、甚至点到面的连接,逐渐成为全球碳市场节点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球范围内更高效配置碳排放资源,促进相关产业的绿色低碳发展,为中国及全球碳中和目标的实现做出中国碳市场应有的重要贡献!
全国碳市场下一步相关工作建议
如上所述,在接下来的10年左右的时间里,为了全国碳市场启动运行后的逐步完善、深化和成熟,最终推动相关高排放行业产业的绿色低碳转型,助力中国如期实现“双碳”目标,在未来完善阶段的几年内,需要扎扎实实重点做好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求真务实:从机制体制完善上多下“真”功夫,确保碳排放数据的准确可靠,真正筑牢全国碳市场有效规范运行的生命线。
全国碳排放数据造假问题在启动当年就暴露出来,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全国碳市场在建设、运行和监管的多个环节,存在机制和体制上的漏洞。下一步需要针对这些漏洞进行认真推演和复盘反思,研究这些漏洞背后的深层次原因,从机制体制完善上多下“真”功夫,找到问题背后深层次的关键环节与本质原因及时整改补救。只有真正抓住主要矛盾,抓住关键环节才能“亡羊补牢”,才能从机制上确保碳排放数据的准确可靠,真正筑牢全国碳市场有效规范运行的生命线。
未雨绸缪:抓紧研究和制定“双碳”目标下全国碳市场从强度控制为主向总量控制为主过渡的工作方案。
进一步完善全国碳市场的制度规则,未来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将从目前的基于强度减排向基于总量减排的配额总量控制过渡。当前,各地都在抓紧制定碳达峰目标和方案,未来这些任务会分解到各级地方政府和各个重点行业。碳市场的总量目标可以和各省碳达峰的目标进行有效衔接,各地区、各行业的减排成本可以通过全国碳市场优化、实现碳排放配额资源的统一配置。建议主管部门未雨绸缪,抓紧研究和制定“双碳”目标下全国碳市场从强度控制为主向总量控制为主过渡的工作方案。
稳中求进:逐步扩大纳入行业,研究适时逐步引入投资者进入交易市场,持续提升碳市场交易活跃度。
建议在抓好发电行业数据质量的基础上,同步开展其他行业的数据质量监督工作,争取在2023年推动纳入建材和有色行业,“十四五”期间逐步完成纳入石化、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造纸、航空等重点行业。适时引入机构投资者,抓紧研究和适时推出更加市场化与金融化的配额衍生产品(碳期货、碳期权等),满足信用转换、期限转换、流动性转换等市场基本功能。通过监管透明化,提升市场化定价的水平,在此基础上全国碳市场的交易活跃度有望进一步提升。
统筹统一:加快建立统一的碳排放核算体系,为建设全国统一碳市场打下坚实的数据基础。
加强全国碳市场顶层设计与各项制度落地过程中的统筹考虑,尤其是对碳市场重要基础的数据体系——碳排放核算体系的统筹与统一[12]。“十四五”时期,碳排放将成为生产要素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国范围内统一规范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或将加快建立,推动不同口径的碳排放标准、核算指南的统一。
包容协同:全国碳市场建设和完善过程需要更加开放包容、与时俱进,并积极探索与其他政策机制的协同。
没有一个市场是可以封闭运行的,全国统一碳市场作为环境交易体系的重大创新实践也是如此,需要本着开放包容、与时俱进的原则积极考虑和兼顾与其他政策机制的协同。比如自愿碳减排项目(CCER)作为碳市场灵活抵消机制重启后,需要与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保障机制、绿色电力证书以及绿色电力交易等相关政策做好衔接。全国碳市场还需要与全国用能权交易市场做好差异化顶层设计,两种机制相互多补位。
此外,目前全国碳市场的覆盖范围延续了试点时期的一贯做法,纳入了直接排放和间接排放。这主要是考虑发电侧承担了碳排放成本后,并没有能力和机制将碳排放的成本向下游传导,引导全社会节能降碳,因此试点的确均纳入了电力消费的间接排放。随着未来全国电力现货市场建设的不断深入和完善,碳市场是否一直覆盖间接排放也值得商榷。后期全国碳市场的制度建设和完善,还需要高度关注电力市场相关政策出台和发展情况,及时做好制度协同,让两种高度市场化的机制能“强强联合”,共同推动能源转型,助力“双碳”目标的顺利实现。
结语
中国的全国碳市场从启蒙、试点、建设到启动,一路走来也跨越了十余年的历史,期间也有许多包括试点建设运行、全国碳市场启动等成功经验和创新实践值得肯定。尽管全国碳市场启动之后在数据基础、交易表现、机制体制等方面还有提升空间,前进的道路上有时会充满艰辛甚至经历曲折,但任何新生事物的发展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市场各方要始终坚信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级主管部门自觉做到“两个维护”坚决贯彻中央各项部署,积极开展推进碳市场健康有序发展各项工作的大力推动下,对全国碳市场的前景充满信心!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近日,从湖北省国资委获悉,湖北碳市场碳配额累计成交量达4.09亿吨、成交总额突破100亿元,成为全国首批7个试点碳市场中交易总额首个突破百亿的市场。将二氧化碳排放权作为商品的碳交易,是全球公认能有效推动企业减排的市场化手段——减排企业出售多余的二氧化碳配额,超标排放的企业则需购买碳配额。
加快碳市场建设,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对落实主体减排责任、实现碳排放控制目标、降低行业减排成本具有重要意义。按照国家总体部署,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以下简称“全国碳市场”)以发电行业为突破口,于2021年7月正式启动上线交易。三年多来,市场总体运行平稳有序,制度体系日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近日,中国人民银行、生态环境部、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联合印发《关于发挥绿色金融作用服务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从加大重点领域支持力度、提升绿色金融专业服务能力、丰富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强化实施保障四个方面提出19项重点举措。《意见》明确,聚焦
为贯彻落实全国碳市场统一部署,扎实推动全国碳市场扩围工作。9月23日,省生态环境厅组织召开陕西省纳入全国碳市场重点排放单位管理及发电企业交易履约工作视频会,解读国家最新政策要求和技术规范,推进全省高质量完成年度碳排放履约工作。省生态环境厅排污许可管理处(应对气候变化处)、省环境调查
为促进社会各界更好了解全国碳市场发展情况,生态环境部组织编制了《全国碳市场发展报告(2024)》,并于7月21日在武汉“中国碳市场大会2024”上正式发布。《全国碳市场发展报告(2024)》系统总结了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和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的最新建设进展,全方位展示了市场建设运行工作
为促进社会各界更好了解全国碳市场发展情况,生态环境部组织编制了《全国碳市场发展报告(2024)》,并于7月21日在武汉“中国碳市场大会2024”上正式发布。《全国碳市场发展报告(2024)》系统总结了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和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的最新建设进展,全方位展示了市场建设运行工作
截至7月15日,全国碳市场碳配额累计成交量达4.65亿吨,累计成交额近270亿元。在21日举行的“中国碳市场大会2024·武汉”上,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在致辞中表示,碳市场运行总体平稳有序,将稳步扩大行业覆盖范围,加快将钢铁、水泥、铝冶炼等重点排放行业纳入全国碳市场。2021年7月启动上线交易的全国
上海市生态环境局7月18日发布上海市生态环境局关于开展本市纳入全国碳市场非电力行业重点排放单位2023年度碳排放报告核查工作的通知(沪环气候〔2024〕127号),并发布纳入此次工作的重点排放单位名单。上海市生态环境局关于开展本市纳入全国碳市场非电力行业重点排放单位2023年度碳排放报告核查工作的
据微信公众号“全国碳交易”,7月9日全国碳市场综合价格行情为开盘价90.66元/吨,最高价90.87元/吨,最低价90.66元/吨,收盘价90.87元/吨,收盘价较前一日上涨0.26%。9日挂牌协议交易成交量9,005吨,成交额797,262.50元;今日无大宗协议交易。9日全国碳排放配额总成交量9,005吨,总成交额797,262.5
2024年7月2日,生态环境部下发《2023、2024年度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发电行业配额总量和分配方案(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这标志着全国碳市场第三个履约周期进入正式启动前的最后阶段。本文从《征求意见稿》的变与不变来分析对碳市场的影响,进而探讨企业应对的策
为切实做好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以下简称全国碳市场)配额分配工作,生态环境部近日发布了《2023、2024年度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发电行业配额总量和分配方案(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方案》),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方案》明确了2023年、2024年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的分配方法,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12月11日,南网碳资产管理公司基于电力大数据的电碳协同优化技术2025年-2026年研究服务采购项目招标,预计采购金额760万元。为做好电碳协同优化领域的技术支撑工作,拟对相关研究及项目建设服务进行采购,内容包含:(1)电碳数据诊断及改进技术研究包括但不限于:电力大数据异常识别及修正技术研究、
12月5日,生态环境部发布了关于公开征求《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指南钢铁行业》和《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查技术指南钢铁行业》意见的通知。详情如下:关于公开征求《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指南钢铁行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查技术指南钢铁行业》意见的通知为加强企业温室气体排放管理,规范
近日,龙源电力碳资产公司研发的“碳资产交易操作平台系统”顺利通过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认定该项目研究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填补了行业技术空白。该系统创新性地采用机器人流程自动化技术(RPA),实现全国碳市场账户一站式自动登录,引入UKey存储柜与智能锁,实现无须取用实物Uke
近日,从湖北省国资委获悉,湖北碳市场碳配额累计成交量达4.09亿吨、成交总额突破100亿元,成为全国首批7个试点碳市场中交易总额首个突破百亿的市场。将二氧化碳排放权作为商品的碳交易,是全球公认能有效推动企业减排的市场化手段——减排企业出售多余的二氧化碳配额,超标排放的企业则需购买碳配额。
12月3日,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注册登记系统及信息平台更新了已登记项目信息,首个完成登记的项目为国家电投山东半岛南3号301.6MW海上风电项目,由中国节能协会碳中和专业委员会成员单位中环联合(北京)认证中心有限公司负责审定。该项目年减排量约为50万吨,假设签发计入期截止时间为2024年8月31日,
11月28日,中交集团携手北京绿色交易所在青岛成功举办公司首单内部试点碳交易活动,这是中国基建行业碳交易领域的首次成功实践。中交集团党委常委、副总经理裴岷山,北京绿色交易所副总经理王辉军出席仪式并见证签约。在本次交易中,公司依托中交路建承建的广西全州至容县高速公路平乐至昭平段项目,成
11月26日,南方能源大数据中心通信通道建设项目两条独立路由光缆通过验收。目前,该数据中心建设已基本完工,正在进行玻璃幕墙安装、园林绿化和室内保洁等工作。“11月27日实现室内通电。按照计划,将在12月初完成综合验收,并移交业主方。12月30日实现初步运营。据了解,作为南方五省能源数据汇聚中心
一、培训项目背景2020年9月22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2021年7月16日全国碳市场正式启动上线,市场配额总量约40亿吨,市
北极星电力网获悉,11月1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召开11月份新闻发布会。国家发展改革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委新闻发言人李超表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建立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全面转型新机制、构建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等作出部署。碳排放统计核算,是指对二氧化碳排放进行计量、统计和分析的过程,简单理
去年的迪拜COP28过于热闹以后,通常第二年都不会有什么重磅消息出来,然而今年的COP29却一反常态,在开会的第一天就宣布启动巴黎协定6.4机制,也就是全球碳市场机制,震惊全场!(来源:微信公众号“老汪聊碳中和”)虽然这次的这个决议的通过得不那么“正规”——因为这份决议并没有经过广泛的讨论就
据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注册登记系统及信息平台首批CCER项目结束公示。截止到11月5日,有43个项目结束公示,其中有19个项目进入未申请状态,需要审定机构上传审定附件,进程停滞;有23个项目进入“待国家管理员审核”阶段,可进入下一阶段。除了已结束公示的首批项目外,目前还有4个项目正在公示中,包
12月3日,国家电投集团山东半岛南3号301.6兆瓦海上风电项目成功登记全国首例新CCER项目,标志着CCER(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进入实质性落地阶段,对于推动我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市场的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在业内引起广泛关注和强烈反响。该项目在国家电投集团经营管理部指导下,由电投综能作为牵头实施
12月3日,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注册登记系统及信息平台更新了已登记项目信息,首个完成登记的项目为国家电投山东半岛南3号301.6MW海上风电项目,由中国节能协会碳中和专业委员会成员单位中环联合(北京)认证中心有限公司负责审定。该项目年减排量约为50万吨,假设签发计入期截止时间为2024年8月31日,
先说结论:新CCER在碳市场今年履约前大概率签不出来了。(来源:老汪聊碳中和作者:气候未来)截止到文章发布,公示结束的项目一部分正在申请登记,但还没有一个项目真正完成登记。而后面还有减排量核算报告公示和项目减排量登记两个步骤,现在已经11月底了,所以按正常流程来讲,新CCER的签发已经无法
11月6日,生态环境部举行11月例行新闻发布会。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司长夏应显出席发布会,介绍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工作进展情况,并发布《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24年度报告》。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裴晓菲主持发布会,通报近期生态环境保护重点工作进展,并共同回答了记者提问。新闻发布会
据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注册登记系统及信息平台首批CCER项目结束公示。截止到11月5日,有43个项目结束公示,其中有19个项目进入未申请状态,需要审定机构上传审定附件,进程停滞;有23个项目进入“待国家管理员审核”阶段,可进入下一阶段。除了已结束公示的首批项目外,目前还有4个项目正在公示中,包
10月11日,山西省生态环境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山西省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开发和管理的通知》。全文如下:
假如你是一家控排企业,你配额有缺口,需要买些CCER用于履约。现在摆在你面前有两个CCER,一个是海上风电项目CCER,一个是红树林项目CCER,价格都一样,你会选择买哪个?(来源:微信公众号“老汪聊碳中和”)我想你会毫不犹豫地选择红树林CCER。可能会有人说,甭管买啥类型的CCER,它不都是一吨CCER抵
10月7日,岳阳林纸公告,旗下全资子公司诚通碳汇经营管理(湖南)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诚通碳汇”)近期参与湖南省怀化市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造林碳汇开发服务采购(第三次)公开招标,并顺利中标,预计合作期限内将至少产生净利润8000万元。公告显示,岳阳林纸全资子公司诚通碳汇是央企碳资产经营
CCER项目自9月开通申报以来,第一批挂网的项目已经陆续结束了公示。虽然起跑线一样,但是起跑后各个项目的进度可就不一样了,结束公示的34个项目中,只有中广核惠州港口一期250兆瓦海上风电项目、福能海峡公司长乐外海海上风电场C区496兆瓦海上风电项目和三峡新能源江苏如东H6(400MW)海上风电场项目
9月25日,气电集团中海油电力投资有限公司(简称海油电投)、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海油发展)和大庆中石油国际事业有限公司(简称大庆国事),在北京绿色交易所完成79万吨CCER(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购入和出售交易。该笔交易是继海油发展与海油电投于2024年1月22日在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
9月11日,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发布关于上海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产品SHCERCIR1上线运行的公告。全文如下:关于上海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产品SHCERCIR1上线运行的公告各交易主体:为规范上海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保护各参与方的合法权益,维护交易市场秩序,根据《上海市碳普惠管理办法(试行)》《上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