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氢能氢能交通氢燃料电池汽车市场正文

5大城市群虎视眈眈 谁有望入选第二批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

2022-05-05 12:34来源:香橙会研究院作者:陈琪 毛彦朋 郝爽关键词:燃料电池汽车氢燃料电池汽车氢能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首批氢燃料电池汽车城市群示范启动逾半年,但“3+2”之外的地区并未降低培育氢能全产业链的热情,尤其是随着国家氢能顶层规划发布,全国很多地方在加大对氢能产业的投入。

是否还会有“第二批”?行业里一直有讨论,一些地方政府也明确提出积极申报的愿望。此前国家财政部等在回答有关氢燃料电池示范城市群人大代表建议时说,方案成熟一个实施一个。

本文梳理江苏、浙江、山东、湖北、川渝这五个发展较为领先的地区氢能发展情况,看看是否有进入“第二批”的潜质;当然,前提是“第二批”得有。

1.江苏

江苏省的氢能及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较早,2019年就出台了《江苏省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行动规划》。其中计划至2025年,全省整车产量突破1万辆,建设加氢站50座以上,基本形成布局合理的加氢网络,产业整体技术水平与国际同步,成为我国氢燃料电池汽车发展的重要创新策源地。

政府从七个方面制定行动计划确保目标如期达成:着力培养产业集群,打造坚强产业链条,推进产业示范引领,建设完善标准体系,推动产业技术进步,加快加氢站建设,促进国际交流合作。

通过近年的不断发展,江苏省在氢能及燃料电池汽车产业上具有较强的综合实力。江苏省各主要城市产业基础较好,产业特色明显,各城市结合自身特点将协同推进氢能及燃料电池汽车产业的发展。

1.png

江苏省主要城市氢能产业基础情况

资料来源:香橙会研究院整理

江苏省氢能及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链基本完整。江苏省整体工业基础雄厚,且涉足燃料电池汽车产业的时间较早,目前已基本形成了从氢端到车端的完整产业链。根据公开资料整理,江苏省已汇集相关企业超过140家,其中燃料电池零部件及电堆系统企业最为集中,有重点企业约40家;整车制造企业约10家;氢气制备与储运环节重点企业约14家;加氢站相关设备制造与运营重点企业约7家;装备重点生产企业(包括燃料电池生产、组装、测试设备生产企业)约8家。从主要城市的氢能企业分布来看,苏州的氢能及燃料电池汽车产业相关企业分布最为集中,其次南通、南京、无锡、盐城、扬州等城市的布局企业也较多。

2.png

资料来源:香橙会研究院整理

氢源方面,工业副产氢供给丰富,绿氢有一定潜力。江苏氢能供应总体上充足,全省产能超过600万吨/年,其中可供车用氢气产能超过8.31万吨/年。当前可供燃料电池汽车使用的氢能供给以化工企业的工业副产氢为主,主要集中在苏州市张家港、南京等地。苏州市氢气年产能约2.47万吨,南京市氢气年产能约5.14万吨。随着示范应用的逐步推进,氢能市场需求将进一步扩大,相关企业已有扩产计划。

示范推广方面,多领域探索逐步开展。在特色应用场景探索方面,围绕“氢能经济”在工业园区、交通、消费等多领域开展氢能技术的示范应用。目前已经进行的示范项目有公交车运营、建筑照明供电、物流车示范运营、移动通信基站供电、医院备用电源等。在特色氢能动力产品研发探索方面,由苏州氢洁电源科技、擎动科技等围绕燃料电池系统,推动在野外露营电源、“单兵作战”电源、通讯设备电源、小型游艇电源、户外作业电源、小型无人机电源等领域相关产品的研发。

2.浙江

2021年11月《浙江省加快培育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实施方案》发布,实施期限为2021-2025年。《方案》提出到2025年,产业生态基本形成,产业链上具有一批竞争力强的优势龙头企业。氢燃料电池相关基础材料、关键零部件等核心技术攻关取得积极进展,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政策法规体系逐步健全。重点区域产业化应用取得明显成果,在公交、港口、城际物流等领域推广应用氢燃料电池汽车接近5000辆,规划建设加氢站接近50座。

在重点任务方面,《方案》中提到要组织开展核心技术攻关,搭建协同创新平台,加快完善产业链,培育龙头优势企业,推进加氢站建设,以及提升氢源供应保障能力。在氢源方面,一方面要发挥浙江省工业副产氢等资源优势,支持企业利用工业副产氢、工业有机废物制备车用氢气,着力降低制氢成本;另一方面也提到要利用浙江省的地理位置优势拓展氢能供应渠道,探索发展绿氢,开展海上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制氢试点。

在示范应用方面,《方案》中提到要组织开展省级示范应用工作,以示范应用促进“强链补链”,以及着力打造两条“氢走廊”,另外还强调加强长三角的协同联动。具体来看,在氢走廊方面,一是依托G92(环杭州湾高速)串联起嘉兴、杭州、绍兴、宁波等环杭州湾重要节点城市,加快当地产业发展,完善沿线氢气补给设施,协同打造“环杭州湾”氢走廊,加快形成长三角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集群;二是以金华、宁波、舟山为重点,依托G15(甬金高速)建设氢能高速通道,围绕自由贸易区创新发展,着力构建“义甬舟”氢走廊。

3.png

浙江省氢走廊布局示意图

资料来源:香橙会研究院

4.png

资料来源:《浙江省加快培育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实施方案》

目前,浙江省氢能产业已初步形成了制氢、储运、加氢、燃料电池(含八大零部件)整车产业链条,主要布局在杭州、宁波、嘉兴等环杭州湾城市。

5.png浙江省氢能产业链企业情况

资料来源:浙江省发改委、香橙会研究院

3.山东

山东目前氢能和燃料电池的发展主要以“氢进万家”展开,“氢进万家”科技示范工程以“一条氢能高速、二个氢能港口、三个科普基地、四个氢能园区、五个氢能社区”为建设目标;在济南、青岛、潍坊、淄博四个城市同步实施;4年期间预计推广燃料电池汽车不低于3000辆;开展副产氢纯化、可再生能源制氢、管道输氢、氢能交通、热电联供、氢能产业链数据监控等氢能生产和利用技术的工程化示范。

6.jpg

山东“氢进万家”地图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

2022年1月6日,山东省科技厅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氢进万家”科技示范工程相关情况:通过示范,已出台29项氢能产业专项政策,编制发布2项氢能产业国家标准、9项地方标准、2项团体标准,建成加氢站22座,推广燃料电池车辆848辆,开通燃料电池公交专线30余条,研制了国内第一辆燃料电池智能雪蜡车。

从氢源看,山东是我国最大的氯碱生产基地,副产氢理论产能25万吨;焦炭产量常年位居全国前三,副产氢理论产能60万吨;炼化副产氢和PDH副产氢等也非常丰富;实际上能够较好利用的副产氢每年20万吨左右。从产业基础看,山东拥有一批产业链上企业,通过自主研发、引进吸收、中外合作等方式形成了一定的产业体系;也有传统能源等企业正在以实际行动进入氢能产业、推动氢能发展。

7.png

资料来源:香橙会研究院整理

4.湖北

湖北是全国氢能产业发展较早的地区。早在2018年2月,武汉是全国首个发布氢能产业规划的省会城市;武汉理工大学相关科研团队拥有近20年的燃料电池研发经验,是国内最早从事燃料电池研究的科研团队之一。因此,湖北在氢能产业的技术积累、人才储备、产业基础等各方面都有优势。

根据香橙会氢能数据库统计,截至2021年湖北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上险口径)256辆,建成加氢站13座,发布氢能和燃料电池产业政策7个。武汉市对应的数据分别为206辆、9座、3个,可见武汉是湖北发展氢能产业的重中之重。

2022年3月武汉市印发了《武汉市支持氢能产业发展的意见》,提出到2025年,燃料电池汽车推广量达到3000辆,建成加氢站35座以上。

从氢源上看,湖北副产氢资源丰富,产能为5.5万吨/年,主要来源于氯碱化工副产氢、甲醇重整制氢、焦炉煤气副产氢等;湖北水电装机量位居全国第三,风电和光伏处于中游水平,发展绿氢制备具有一定的潜力。从产业基础看,氢能上的氢气制储运加,燃料电池上的整车、系统/电堆、膜电极、催化剂等零部件以及相关检测都有企业布局,并且有武汉理工等多个科研院所。

8.png

资料来源:香橙会研究院整理

5.川渝地区

川渝如果申报有可能是组团申报,我们先看四川省情况。

四川省:“一轴、一港、一区、三路”

2020年9月21日,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公布了《四川省氢能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

根据该份规划,到 2025 年,四川氢能产业发展要形成“一轴、一港、一区、三路”的“1113”发展格局。燃料电池汽车(含重卡、中轻型物流、客车) 应用规模达 6000 辆,建成多种类型加氢站 60 座。

四川省氢能产业空间布局图

9.png

资料来源:《四川省氢能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

四川在氢能及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领域具备较好的基础和有利的条件。四川氢能及氢燃料电池汽车已进入产业化的初级阶段,拥有东方电气等重点龙头企业 60余家,聚集制氢、储氢、氢燃料电池、氢燃料电池整车、加氢站及加氢设备等产业链关键环节的重点企业 15家,涵盖从整车、氢动力系统及关键材料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到加氢及应用一体化等,初步构建较为完整的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链。

制氢方面,四川天一科技、四川亚联高科、成都华西科技有限公司设计院、西南化工研究院等多家制氢企业,主要从事甲烷裂解制氢、水电解制氢等行业,可为制氢产业提供技术支撑。在储氢方面,四川省拥有中材科技(成都)、四川梅塞尔储氢重点企业,已具备 10 万只/年储氢瓶制造能力,但因氢燃料电池汽车大规模商业化应用落地还未实现,导致氢瓶制造产能利用不足。

氢燃料电池方面,东方电气、成都亿华通、锋源氢能等多家企业涉足氢燃料电池电堆、发动机、控制系统及电池隔膜等领域。

氢燃料电池汽车方面,蜀都客车股份有限公司、中植一客成都汽车有限公司2 家氢燃料电池汽车整车企业,2018 年由蜀都客车股份有限公司和东方电气联合研制的氢燃料客车、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已获批进入国家工信部公告推荐目录;中植一客成都汽车有限公司和蜀都客车有限公司于 2018 年发布了全新的氢燃料客车。

加氢及加氢设备方面,拥有清华能源互联网研究院、中材科技、厚普股份、蜀道装备等加氢及加氢设备重点企业。厚普股份旗下公司拥有加氢设备自主研发能力,是国内最早设计箱式撬装加氢设备的公司,现已先后在上海、武汉、郑州、张家口等地区布局氢气加注设备。

10.png

四川省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重点企业布局图

资料来源:四川省汽车工程学会

推广应用方面,四川省以成都市、凉山州为试点区域,推广示范氢燃料电池客车超100 辆、总运营里程700 万公里,进一步带动了氢能源产业链发展。

目前,成都围绕氢燃料电池汽车、轻轨列车两大终端领域,不断完善产业链,培育龙头企业。2020 年全市氢能产业实现产值约 400 亿元,拥有涉氢企业和科研院所已达 50 余户(家),其中规上企业 40 余户,上市企业 7 户,规模较大的企业有东方电气、成都客车、中植一客、成都亿华通等;主要产品包括氢燃料电池汽车、制氢装备、加注设备、储氢瓶等。

重庆市:两江+九龙坡两大氢能高地

2020年3月20日,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发布《重庆市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指导意见》提出。到2025年,计划建成加氢站15座,氢燃料电池汽车运行规模力争达到1500辆。

通过不断引进和培育氢能产业链重点企业,目前重庆市已基本补齐氢能产业薄弱环节,形成了两江新区和九龙坡区两大氢能产业发展高地。

11.png

资料来源:香橙会研究院整理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燃料电池汽车查看更多>氢燃料电池汽车查看更多>氢能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