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北极星输配电网获悉,5月5日,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公开征求对《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引领深入推进制造业高质量绿色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征求意见稿)》的意见,意见指出,加快水电、风电和分布式光伏发电规划建设,因地制宜发展生物质能、地热能。推动风电装备、水电装备和智能电网装备领域企业加快产品迭代升级,更好适应清洁能源发展装备需求。积极引进培育新能源汽车充电技术装备领域企业。
深化相关领域改革。推进电力市场化改革,加快培育发展配售电环节独立市场主体,完善中长期市场、现货市场和辅助服务市场衔接机制,扩大电力市场化交易规模。从有利于节能的角度深化电价改革,理顺输配电价结构,健全居民阶梯电价制度和分时电价政策,探索建立分时电价动态调整机制。明确以消纳可再生能源为主的增量配电网、微电网和分布式电源的市场主体地位,建立健全促进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发展的价格机制,提升可再生能源消纳能力。加快形成以储能和调峰能力为基础支撑的新增电力装机发展机制。完善电力等能源品种价格市场化形成机制,促进电力资源共享互济和优化配置。推进油气等领域市场化改革,推动重庆天然气交易中心建设全国性天然气中心市场。统筹推进碳排放权、用能权、排污权、用水权等环境权益类市场和平台建设,不断健全市场交易机制。
打造典型应用场景。建好国家车联网先导区和成渝“电走廊”“氢走廊”“智行走廊”等重大场景,加快完善充(换)电、加氢、车路协同等设施体系,探索推广换电模式,提高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鼓励市内新建风电、分布式光伏电站配套建设储能设施,扩大氢燃料电池与储能电池市场容量。
原文如下:
公开征求对《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引领深入推进制造业高质量绿色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征求意见稿)》的意见
为更好支撑全市推动高质量发展和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全局,细化明确我市“十四五”制造业高质量绿色发展的方向、思路和重点,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十四五”工业绿色发展规划》,我委牵头起草了《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引领深入推进制造业高质量绿色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征求意见稿)》。根据相关规定,定于2022年5月6日—5月12日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如有意见或建议,请于2022年5月12日18:00前书面反馈市经济信息委节能与综合利用处。联系电话:023-63895029、023-63897443,电子邮箱:cqjienengchu@163.com,联系地址:重庆市两江新区云杉南路12号。
附件: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引领深入推进制造业高质量绿色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征求意见稿)
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2022年5月5日
附件
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引领
深入推进制造业高质量绿色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
(征求意见稿)
为落实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细化明确“十四五”时期我市制造业高质量绿色发展的方向、思路、目标和重点,更好支撑全市推动高质量发展和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全局,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作出的重要指示要求,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和服务新发展格局,围绕建设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目标任务,发挥我市制造业体系优势、区域市场优势和大数据智能化先发优势,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引领,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为主攻方向,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推动现有产业全面绿色转型,壮大绿色新兴产业,提升产业链整体绿色发展水平,培育绿色发展市场创新主体,夯实绿色发展园区载体,完善绿色发展支撑体系,持续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不断降低污染物排放和碳排放强度,显著增强绿色技术、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更好促进节能减碳协同增效,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二、主要目标
正确处理好发展和减排、整体和局部、短期和中长期的关系,坚持分步有序推动,在如期全面完成国家下达我市减污节能降碳目标基础上实现更高质量发展。到2025年,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绿色转型取得显著成效,力争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用水量较2020年分别下降14.5%和15%,绿色新兴产业总产值突破8000亿元。
三、重点任务
(一)推动现有产业全面绿色转型。
1.推动生产方式数字化转型。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5G、工业互联网、数字孪生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赋能绿色制造。支持企业开展“智能+绿色”协同改造,建设绿色智能工厂。推动建立重点产品全生命周期绿色低碳基础数据平台,统筹绿色低碳数据和工业大数据资源,推动数据汇聚、共享和应用,提升碳足迹、水足迹等追溯分析能力。探索建立园区级、行业级、城市级能源大数据平台。(市经济信息委牵头,市发展改革委、市能源局、市大数据发展局等市级有关部门配合)
2.推动能源消费低碳化转型。实施钢铁、建材、有色、化工等重点行业节能降碳改造升级专项行动,到2025年全市工业重点行业建成产能全部达到能效基准水平、30%以上达到能效标杆水平。严格节能审查制度,突出能耗总量弹性管理,切实保障能效水平高、单位增加值能耗低的项目用能空间。强化节能监察和节能诊断行动,落实阶梯电价和差别电价政策,推动存量重点用能企业能效水平持续降低。引导、鼓励和支持企业开展锅炉(窑炉)煤改电(气)、重点用能设备升级替代、余热余压利用、建设分布式能源中心等节能改造,提高电力在终端能源中的消费比例。(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信息委、市能源局等市级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3.推动生产过程清洁化转型。强化高耗能高排放项目清洁生产评价,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单位产品能耗、物耗和水耗等应达到清洁生产先进水平。定期发布重庆市清洁生产技术推广目录,全面推动存量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和评价认证,对绿色改造意愿强、基础好的企业提供免费清洁化诊断,到2025年开展自愿性清洁化诊断企业累计达到800家。(市发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经济信息委、市生态环境局等市级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4.推动资源利用循环化转型。加强废钢铁、废铝、废旧轮胎、废塑料、医用输液瓶(袋)等主要再生资源领域行业规范条件企业创建,到2025年力争累计培育再生资源综合利用行业规范企业20家。培育废旧动力电池综合利用骨干企业,推进退役动力电池在储能、备电、充换电等领域规模化梯次利用。推动再制造产品规模化发展。加强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的技术研发,推动工业副产石膏综合利用产业与火电、化工等上游产业精准对接,到2025年大宗工业固废利用率保持在70%以上。以符合环保安全要求为前提,积极推进实施工业窑炉协同处置生活垃圾、市政污泥、危险废物、医疗废弃物等项目。(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信息委牵头,市生态环境局、市城市管理局、市商务委等市级有关部门配合)
(二)培育壮大绿色新兴产业。
5.加快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发展。推动整车企业加快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整车新品开发投放,到2025年力争全市新能源汽车产量达到100万辆。建立汽车电子联合工作专班,提升车规级芯片、车规级软件、智能座舱、辅助驾驶系统等汽车电子供给能力和前装比例。推动传统燃油车零部件企业加快向智能网联新能源零部件领域转型,支持整车企业和关键总成企业吸纳中小企业,开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零部件技术合作攻关,持续加大动力电池、驱动电机等关键零部件领域企业引进培育力度,强化川渝地区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供应链融合,到2025年力争大小三电等核心零部件区域配套率超过80%。(市经济信息委牵头,市发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交通局等市级有关部门配合)
6.扩大新型电子产品供给。加快电源管理芯片、化合物半导体重点项目规划建设,推动企业延伸发展IGBT(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MOSFET(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等器件产品,到2025年力争全市功率半导体产能达到15万片/月(折合8英寸晶圆)。推动计算机、家电企业研发应用新型节能技术、开展节能认证。推动传感器企业、智能仪器仪表企业与半导体领域企业深化合作,加强基于MEMS(微机电系统)技术架构的传感器与智能仪器仪表生产工艺研发,提升环境监测用先进传感器产品(组件)、智能工控系统以及智能工厂、绿色工厂信息系统整体解决方案供给能力。(市经济信息委牵头,市发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大数据发展局等市级有关部门配合)
7.推进专业软件开发。加强绿色低碳技术与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协同研发和融合应用,促进绿色低碳技术、工艺经验、知识方法的显性化、数字化和系统化。推动机电产品企业与软件企业联合研发能耗管控、精准控制等嵌入式软件产品,推动软件企业面向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重点环节、典型场景开发云化软件、应用程序(APP)、模块化数字解决方案。积极引进培育绿色低碳领域大数据应用服务企业,构建节能降耗、循环利用等数字模型,发展数据标准制定、数据治理、系统集成、运维管理等信息服务。(市经济信息委牵头,市大数据发展局、市科技局等市级有关部门配合)
8.强化先进材料支撑。面向汽车、轨道交通、航空航天等领域轻量化材料需求,推动相关领域企业加快开发铝材及铝合金、镁合金、钛合金等轻合金材料,以及高性能纤维及增强复合材料等产品。面向绿色建筑、建筑节能、隔热保温耐火等领域需求,做大聚氨酯发泡材料、气凝胶材料、保温墙板、在线LOW-E(低辐射镀膜)玻璃、节水卫生陶瓷及整体卫浴等产品规模,积极引进培育太阳能光伏组件、装配式光伏建筑一体化等领域企业。依托我市合成材料基础,规划实施甲醇制烯烃(MTO)、1,4-丁二醇(BDO)等补链强链项目,促进可降解塑料、生物基可降解高分子材料等可降解材料发展。顺应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发展趋势,积极引进培育二氧化碳吸附溶剂、固态吸附物料、分离膜等领域企业。面向过滤领域需求,推动相关企业加快开发纤维滤料、复合熔喷、聚四氟乙烯(PTFE)、聚苯硫醚(PPS)等滤料产品。(市经济信息委牵头,市发展改革委、市科技局等市级有关部门配合)
9.壮大节能环保装备规模。推动通机(内燃机、发电机)、风机、水泵等通用机电产品企业加强产品整体设计,植入先进传感器、功率器件、通信模块等部件,提升产品能效水平。推动环保装备企业加快烟气脱硫脱硝装置、垃圾焚烧装置、垃圾储运设备等成套装备迭代升级,提升“工程+产品+服务”总包能力。以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示范项目为牵引,做好技术储备,争取在超临界流体储运、地质封存等领域有所突破。(市经济信息委牵头,市发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生态环境局等市级有关部门配合)
10.打造清洁能源及储能产业特色优势。深度挖掘本地清洁能源开发利用潜力,深入推动天然气(页岩气)勘探开发利用,探索页岩气制合成气、合成气制甲醇、甲醇制烯烃/芳烃(MTO/MTA)等产业链消纳路径。加快水电、风电和分布式光伏发电规划建设,因地制宜发展生物质能、地热能。推动风电装备、水电装备和智能电网装备领域企业加快产品迭代升级,更好适应清洁能源发展装备需求。积极引进培育新能源汽车充电技术装备领域企业。加快锂离子电池重大项目建设,做好正/负极材料、电解材料、隔膜领域企业引进培育,加强新型材料和钠硫电池、钒液流电池、镁电池、飞轮储能、超级电容储能、储热等储能路线技术研发布局,促进储能产业与清洁能源产业互动发展。以氢燃料电池汽车为切入打造氢燃料电池产业链,发挥工业副产氢资源优势和氢能检测优势,积极引进培育氢气提纯、储氢等环节技术装备。(市能源局牵头,市经济信息委、市发展改革委、市科技局等市级有关部门配合)
(三)提升产业链整体绿色发展水平。
11.推进绿色设计。依托“设计之都”创建,大力培育绿色设计主体,创建一批国家级、市级工业设计中心。完善绿色设计方法与工具,推动绿色设计基础数据库建设,探索建立基于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技术的绿色设计平台。推动优势企业创建绿色设计示范企业,到2025年力争累计培育工业绿色设计示范企业10家。(市经济信息委牵头,市发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市场监管局等市级有关部门配合)
12.发展绿色产品。推动企业开展绿色设计产品自我声明或自愿认证,选用绿色材料、低功耗零部件和绿色包装,提升产品可靠性、能效、使用寿命和可回收利用水平,到2025年力争绿色设计产品累计达到100种。执行绿色产品品目清单,推动政府绿色采购。(市经济信息委、市市场监管局牵头,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等市级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13.创新绿色服务。做大合同能源管理、合同节水管理、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等业态规模。积极引进培育绿色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环境服务等专业化服务机构,提升绿色诊断、研发设计、集成应用、运营管理、评价认证等服务能力。探索打造重点领域节能降碳公共服务平台,发展低碳方案设计与技术验证,以及碳排放、碳足迹核算等创新服务。(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信息委、市生态环境局等市级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14.打造绿色供应链。支持优势企业实施绿色伙伴式供应商管理,搭建供应链绿色信息管理平台,优先将绿色工厂纳入合格供应商,优先采购绿色产品,促进上下游企业绿色协同发展,到2025年力争累计培育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10家。探索建立行业级绿色供应链管理体系,推动有条件的行业领域共享上下游碳排放、碳足迹等信息,促进全链条低碳脱碳。(市经济信息委牵头,市发展改革委、市商务委等市级有关部门配合)
(四)培育绿色发展市场创新主体。
15.打造绿色发展“标杆”企业。以制造业领军企业、产业链“链主”企业和市属国有企业为重点,引导企业实施中长期绿色发展战略,制定积极稳妥、切实可行的碳达峰时间表、路线图,深度应用绿色低碳技术、工艺、产品、设备和管理方法,打造绿色发展“标杆”,为同行业企业绿色发展树立标杆典型、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路径。支持“标杆”企业通过资本、技术、合作等市场化方式吸纳中小企业协同开展绿色低碳技术攻关、绿色改造等活动,引领带动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整体绿色发展。(市经济信息委牵头,市国资委等市级有关部门配合)
16.广泛推动中小企业绿色转型发展。实施工业节能诊断服务行动和能源资源计量服务示范活动,为基础薄弱的中小企业开展节能诊断及改造提供服务。培育一批专业化绿色发展服务机构,开发适合中小企业特点的绿色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为中小企业提供能源审计、能效评估、能源监测、技术咨询等服务。探索建立绿色综合服务平台,为中小企业提供碳中和登记公示、技术支撑、绿色金融、培训研究等服务。(市经济信息委负责)。
17.培育绿色技术领域科技型企业。发挥各类市级创新平台作用,加强全球绿色低碳领域战略性、引领性和颠覆性技术捕捉、研判和熟化。推广“产业研究院+产业基金+产业园区”的企业生成模式,力争孵化一批绿色低碳技术领域科技型企业。支持大型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向社会开放绿色低碳相关技术和数据,助力科技型企业加速成长,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紧盯国内外头部企业、知名机构和中央企业,积极争取在渝设立绿色低碳技术领域高端研发机构,推动高端研发机构成立法人化企业。(市经济信息委、市科技局牵头,市发展改革委、市教委等市级有关部门配合)
(五)夯实产业绿色发展园区载体。
18.推进园区循环化改造。强化企业循环式生产和产业循环式组合理念,推动各产业园区聚焦2—3个细分行业持续深耕,促进企业、园区、产业集群间能源互济、链接共生和资源共享。推动园区开展集中供气供热,发展高效多能互补利用模式,建设绿色化综合管理平台,搭建能源资源信息化管控、污染物排放在线监测、地下管网漏水检测等系统,促进废物综合利用、能量梯级利用、水资源循环利用和工业余压余热、废气废液废渣资源化利用。发挥两江新区、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广阳岛智创生态城引领作用,积极探索未来形态的低碳、零碳园区建设模式、标准和实施路径。(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信息委、市生态环境局、市住房城乡建委等市级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19.促进土地集约节约利用。完善集约节约用地评价体系,分行业、分区域制定产业园区单位投资、产出、能耗和容积率等指标体系,开展产业园区土地监测、统计和评价。加大低效工业企业用地再开发力度,在符合规划前提下,允许存量工业用地与仓储、研发、商办等功能混合利用,提升园区土地复合利用水平。积极推动新增工业用地“标准地”出让,提高项目建设效率。到2025年,全市产业园区投产工业用地产出强度提升至85亿元/平方公里。(市规划自然资源局牵头,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信息委等市级有关部门配合)
(六)完善产业绿色发展支撑体系。
20.加强关键技术攻关。积极争取长江模拟器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落地,做好绿色低碳领域技术创新中心、产业创新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等科创平台规划布局。加快高效低碳产品设计、高能效清洁生产、绿色供应链构建、绿色工艺管控、资源化与再制造等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构建“绿色设计+”“清洁生产+”“智慧管控+”等技术包。做好超导新材料、绿色制氢、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智能生物制造和生物修复等前沿技术储备,争取光解水制氢、金属储氢、甲醇储氢、空气直接碳捕获工厂、二氧化碳加氢制甲醇等示范装置布局。充分发挥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重庆)作用,积极参与国家绿色技术标准制修订专项计划,在重点领域制修订与国家标准配套的地方标准。(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信息委、市科技局、市市场监管局、市生态环境局等市级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21.发展绿色金融。加大绿色信贷投放力度,推进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绿色建筑性能保险等保险产品创新。支持私募股权基金参与绿色项目投资和绿色企业并购重组,鼓励市属股权投资基金支持绿色产业发展,支持符合条件的绿色低碳企业上市,推动发行绿色债券。稳妥开展环境权益抵质押融资,探索碳金融交易衍生品,创新配额回购等融资业务。推动将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ESG)纳入投融资评价体系,增强环境信息披露对企业价值的正向促进作用。实施金融服务绿色示范工程,聚焦清洁能源替代、零碳示范项目等,推动金融服务绿色园区、绿色工厂,打造净零排放示范样本。(人行重庆营管部牵头,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信息委、市生态环境局、市金融监管局、重庆银保监局、重庆证监局等市级有关部门配合)
22.建设高素质人才队伍。结合“双一流”建设,加强市内高校绿色低碳领域相关学科建设,倾斜教师资源和招生计划,围绕绿色低碳相关领域加快布局建设一批一流学科和一流专业点。完善中职、高职、应用型本科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引导大型企业与中高职院校共同举办绿色低碳领域高质量职业教育,加快建设一批绿色低碳实训基地,推动职业教育与产业深度融合。实施“重庆英才计划”,办好“重庆英才大会”,加快引进能突破关键技术、实现成果转化的领军人才及团队,强化绿色低碳技术领域“高精尖缺”人才集聚能力。(市委组织部牵头,市教委、市人力社保局、市经济信息委、市国资委等市级有关部门配合)
四、实施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重庆市制造强市建设领导小组做好全市制造业高质量绿色发展工作的统筹管理和资源整合,探索体制机制创新,加强对制造业高质量绿色发展研究,审议有关重大政策、重大改革举措、重大示范项目和重要工作安排,并做好与重庆市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沟通衔接。市经济信息委要充分发挥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能作用,进一步加大各项具体工作推进力度,指导加快推动本地区产业绿色发展步伐,督促行动计划各项任务落实。全市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提高对推动制造业高质量绿色发展重要性的认识,细化工作举措,确保工作实效。(市经济信息委、市发展改革委牵头,市制造强市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市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配合)
(二)深化相关领域改革。推进电力市场化改革,加快培育发展配售电环节独立市场主体,完善中长期市场、现货市场和辅助服务市场衔接机制,扩大电力市场化交易规模。从有利于节能的角度深化电价改革,理顺输配电价结构,健全居民阶梯电价制度和分时电价政策,探索建立分时电价动态调整机制。明确以消纳可再生能源为主的增量配电网、微电网和分布式电源的市场主体地位,建立健全促进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发展的价格机制,提升可再生能源消纳能力。加快形成以储能和调峰能力为基础支撑的新增电力装机发展机制。完善电力等能源品种价格市场化形成机制,促进电力资源共享互济和优化配置。推进油气等领域市场化改革,推动重庆天然气交易中心建设全国性天然气中心市场。统筹推进碳排放权、用能权、排污权、用水权等环境权益类市场和平台建设,不断健全市场交易机制。(市发展改革委牵头,市能源局、市经济信息委、市生态环境局、市金融监管局等市级有关部门配合)
(三)完善政策机制。充分发挥政府投资引导作用,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市级重大产业绿色发展项目,激发市场主体绿色低碳投资活力。构建与碳达峰、碳中和相适应的地方投融资体系,严控煤电、钢铁、电解铝、水泥、石化等高碳项目投资,加大对节能环保、新能源、低碳交通运输、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等项目的支持力度。继续落实好国家节能节水、环境保护、资源综合利用、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和新能源、清洁能源车船税收优惠等政策,发挥税收反向约束作用,促使市场主体主动减排,推动重点领域节能降碳。落实政府绿色采购,加大对环保、节能、节水、循环、低碳、再生等绿色低碳产品采购力度。(市发展改革委牵头,市财政局、重庆市税务局、市生态环境局等市级有关部门配合)
(四)打造典型应用场景。建好国家车联网先导区和成渝“电走廊”“氢走廊”“智行走廊”等重大场景,加快完善充(换)电、加氢、车路协同等设施体系,探索推广换电模式,提高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鼓励市内新建风电、分布式光伏电站配套建设储能设施,扩大氢燃料电池与储能电池市场容量。结合城市、园区、重点行业节能降碳工程实施,制定全市节能降碳工程重点项目表,促进高效节能装备、先进环保装备应用。推动电商平台设立绿色低碳产品销售专区,探索“消费即生产”路径,助力绿色产品消费。(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信息委、市生态环境局、市能源局等市级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五)扩大交流合作。深化川渝地区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合作,共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清洁能源装备产业集群。探索制定川渝地区统一的绿色低碳产品推广目录,增强区域集群效应和品牌效应。深化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在产业绿色发展领域合作。发挥西部陆海新通道、中欧班列(成渝)等优势,利用中国(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等开放平台,通过举办智博会、西洽会等形式,积极推动绿色低碳技术、产品和服务国际国内交易与转移。支持有条件的区县建设国际合作生态园区。深度参与“一带一路”绿色技术创新联盟等合作机构,鼓励国内外绿色技术持有方通过技术入股、合作设立企业等方式,推动绿色创新技术在重庆转化落地和推广应用。(市发展改革委牵头,市商务委、市政府口岸物流办、市中新项目管理局、市经济信息委、市招商投资局、市科技局等市级有关部门配合)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北极星输配电网获悉,1月17日,2025年青海省能源工作会议在西宁召开。总结2024年能源工作取得的成效,谋划2025年能源重点工作任务,并举办《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解读讲座。会议指出,2024年全省能源领域工作取得新进展新成效。以高地行动方案为引领,五年规划为支撑,要素规划为保障的规划体系初步
1月13日,天津市发展改革委等部门联合发布《天津市促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提出推动软件信息服务赋能制造,鼓励企业加快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加强基础软件和工业软件技术攻关,在智能电网、通信、智能
1月16日,在南方电网公司第四届职工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暨2025年工作会议上,公司党组1号文件《公司党组关于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勇当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示范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排头兵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正式发布。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
1月16日,贵州省大数据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贵州省建设数字经济发展创新区2025年工作要点的通知。其中明确,开展算电协同试点。探索建立电力网和算力网联动建设、协同运行机制。探索建立数据中心评估指标体系,编制发布算力评估体系,完善数据中心用电保障机制。原文如下:省大数据发展领导小组
1月13日,成都市新型电力系统高质量发展现场推进活动在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本部举行。活动现场,成都市人民政府发布了进一步增强电力保障能力若干政策措施,明确将从加快电网项目建设、鼓励多能互补能源供应、提升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车网互动水平等八个方面,进一步加大对提升电力保障能力的政策支持力
编者按分散式储能、充电桩、暖通负荷等种类多样、位置分散、形式泛在的灵活性资源规模与日俱增。以充电桩为例,截至2023年底,中国充电基础设施累计数量为859.6万台,同比增加65%。伴随着中国终端用能电气化进程稳步推进和智能终端的发展,海量分散式灵活性资源逐渐能被电力系统实时感知和柔性控制,蕴
近期,山西省晋城市能源局印发了《晋城市推动能源领域设备更新实施方案》。其中提到,全面推动输配电设备更新升级。加快输配电设备更新改造,开展主体结构严重老化、故障率高、关键组部件性能异常的老旧设备改造,加快更新运行年限较长、不满足运行要求的变压器、高压开关、无功补偿、保护测控等设备,
山西作为传统能源大省,面临能源结构调整和绿色低碳发展的迫切需求,立足城乡、园区、建筑三大场景探索“智慧综合能源+”模式,积极为山西省能源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探寻新的突破口。为此建议:■建设城乡智慧综合能源系统。借鉴阳泉市成功经验,在山西省建设地级市智慧能源数据中心,实现煤、油
1月13日,天津市发布《天津市促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的实施方案》(津发改服务〔2025〕1号),其中指出,鼓励企业加快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加强基础软件和工业软件技术攻关,在智能电网、通信、智能交通等行业加快形成规模化应用。原文如下:
新型储能具有双向调节、运行灵活等优点,市发改委有序推进新型储能项目开发建设,截至2024年底,全市电网侧新型储能并网规模达658MW,并网规模居全省前三。一是加强部门协作,主动对接住建、供电等部门,加强项目前期手续办理工作,做到拿地即开工,及时协调项目建设过程中难点堵点问题。二是加强项目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能源领域是最大的碳排放源,电能是最清洁高效的二次能源。实现“双碳”目标,能源是主战场,电力是主力军。我国能源电力以自身加快绿色低碳转型全力助推“双碳”目标实现,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同时也
“哪里有项目?”这可能是储能圈最常见到的开场白。尤其随着工商业用户侧储能爆火,一众企业追风而来。简单的盈利模式、简化的解决方案,让用户侧储能应用市场愈加拥挤。优质客户成了稀缺资源、项目不好找,也是大多数工商业储能从业者面临的难点。因此,找对场景、找对市场,以技术优势高度匹配客户需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1月2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印发《绿色技术推广目录(2024年版)》的通知。其中包括,柔性直流微电网直流接入技术。主要技术参数为与传统电源相比较,高频开关式直流电源体积减小20%;与分布式光伏交流并网模式相比,电能转化效率可提升4%以上。案例1:国家电投集团云南国际电力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1月20日,天津市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天津市2025年重点建设、重点储备项目安排意见的通知,文件明确,经市人民政府同意,2025年安排市级重点建设项目854个,重点储备项目275个。原文如下:市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天津市2025年重点建设、重点储备项目安排意见的通知各区人民政府,各市级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1月17日,国家能源局发布2024年度能源行业十大科技创新成果。一、“国和一号”示范工程成套技术装备“国和一号”是依托“大型先进压水堆核电站”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开发的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代非能动压水堆核电技术。该项成果形成了反应堆压力容器、堆内构件、蒸汽发生器、反应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1月17日,广东省能源局发布关于纳入省级能源产业科技创新项目库管理项目的公示。文件明确,拟将电-氢-氨融合微电网综合能源示范工程等89个项目纳入省级能源产业科技创新项目库管理,现予以公示。原文如下:广东省能源局关于纳入省级能源产业科技创新项目库管理项目的公示根据《广东
1月16日,由中山兴中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兴中集团自有办公园区智慧低碳园区(微电网+虚拟电厂)示范项目正式投入运营。近年来,兴中能源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双碳”战略,紧密围绕中山市政府关于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工作部署,建成中山市首个智慧低碳园区(微电网+虚拟电厂)示范项目。该项目
山西作为传统能源大省,面临能源结构调整和绿色低碳发展的迫切需求,立足城乡、园区、建筑三大场景探索“智慧综合能源+”模式,积极为山西省能源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探寻新的突破口。为此建议:■建设城乡智慧综合能源系统。借鉴阳泉市成功经验,在山西省建设地级市智慧能源数据中心,实现煤、油
1月16日,中山市首个园区源网荷储(光储直柔)一体化项目在中山兴中集团有限公司自有办公园区正式投入运营,旨在打造“微电网+”低碳示范园区。该项目由中山兴中集团有限公司旗下的中山兴中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兴中能源”)负责建设,总装机容量达到约81千瓦。在25年的生命周期内,预计发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能源领域是最大的碳排放源,电能是最清洁高效的二次能源。实现“双碳”目标,能源是主战场,电力是主力军。我国能源电力以自身加快绿色低碳转型全力助推“双碳”目标实现,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同时也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1月14日,四川自贡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关于市政协十六届委员会三次会议第109号提案的答复函。其中在答复中提到,根据政策要求自贡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会同供电公司对符合标准的经营性集中式充电站用电执行两部制电价,2023—2024年,自贡市26个充电站点通过经营性集中式充电设施认
园区内,厂房屋顶光伏板沐浴在阳光中,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系统的调控之下,厂区一角的储能装置有序充放电,充电桩也智能调整充电功率……这是智能微电网的一个典型应用场景。在苏州,国网苏州供电公司去年因地制宜打造了16个这样的微电网,覆盖智能制造、车网互动、建筑能效管理、园区源网荷储协同、微电
为进一步落实国家能源局迎峰度冬及春节电力保供工作部署,确保民生用电可靠供应,保障人民群众温暖过冬,近日,华东能源监管局赴宣城新奥开源能源发展有限公司开展现场督导,并组织召开安徽省增量配电网企业相关工作部署会。会议听取了部分增量配电网企业迎峰度冬供电服务保障情况汇报,并对新修订的12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2024年12月31日,内蒙古达拉特经济开发区增量配电网绿色供电项目建成投运。作为国家第一批增量配电改革试点,该项目是位于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境内,主要建设50万千瓦光伏、光伏项目至达拉特经济开发区长度约42公里的220千伏输电线路、61兆瓦/4小时熔盐储能系统以及32兆瓦/128兆瓦时
1月5日,全省第十五期“三个一批”项目建设活动卢氏县特色产业园区增量配电网类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等5个项目开工仪式举行,县委书记胡志权出席开工仪式并宣布项目开工,县委副书记、县长刘万增和县领导王昱、张建忠、潘宇明出席开工仪式。开工仪式由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王昱主持。仪式上,刘万增介绍
山西省长治市召开能源强市建设专题会议,听取能源领域重点工作情况汇报,研究部署下步工作。会议强调,要以系统观念领会“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的深刻内涵和实践要求,在全面学习、把握、落实上下功夫。要坚决扛牢能源保供政治责任,不断推动煤炭智能绿色安全开采和清洁高效低碳利用,持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12月25日,广西防城港市大数据和行政审批局发布关于委托第三方机构对防城港渔澫港区增量配电网分布式风力发电试点项目申请报告进行评估的公告,根据公告,项目主要内容是渔满风电计划安装1台6.25MW的风电机组,配套新建1座10kV升压箱变,通过1回10kV线路,经开闭所后接入110kV西贤站
河北辰腾售电公司是河北辰翔售电公司全资公司,河北辰翔售电公司是河北翼辰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股东和少数电力专业技术人员共同投资筹建的。河北翼辰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铁路行业领先的铁路扣件系统供应商,于2016年在香港交易所主板上市,年销售收入近20亿元,同时还和中国铁科院联营一个公司
12月19日,青海省委常委、西宁市委书记王卫东主持召开市委专题会议,听取源网荷储一体化新型电力系统示范中心城市建设工作情况汇报,深入分析、研究解决存在的难点堵点问题,安排部署下一步重点工作。会议充分肯定了在省市联动、地企协同推动下,源网荷储一体化新型电力系统示范中心城市建设取得的积极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2024年12月16日,山西省能源局发布《山西合成生物产业园区增量配电网规划》评估服务询比采购公告,项目招标人为山西省能源局,预算金额80000元,合同期限为30日(不包括规划修改完善时间)。详情如下:《山西合成生物产业园区增量配电网规划》评估服务询比采购公告《山西合成生物产
单看增量配电网在电力系统中的位置,似乎和前一主题转供电物业有些类似。都是通过自身的变配电设备把大电网供过来的电再转配给辖区内的电力用户,而自身作为大电网的一个用户主体,既要上行向电网公司缴费,又要下行向域内用户收费。不过增量配电网虽然是电改9号文之后诞生的新物种,但却是实打实的“
单看增量配电网在电力系统中的位置,似乎和前一主题转供电物业有些类似。(来源:微信公众号“黄师傅说电”)都是通过自身的变配电设备把大电网供过来的电再转配给辖区内的电力用户,而自身作为大电网的一个用户主体,既要上行向电网公司缴费,又要下行向域内用户收费。不过增量配电网虽然是电改9号文
11月初至今,黄师傅通过10篇文章,分享了自己对于增量配电网主体的一些认识。主要内容围绕到其上行缴纳和下行收取的量价费等方面。(来源:微信公众号“黄师傅说电”)但增量配电网作为电改9号文之后的新生主体,与其有关各项规定还有很多,不单单是价格,还有规划、建设、运营、监管等方方面面。为了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