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演讲文字实录:
非常高兴参加今年的道达尔中国科学论坛,因为疫情的原因,虽然我们不能见面,但是还能在网上跟大家做交流。当然网络技术跟其他任何技术一样,有利就有弊,个人觉得这种网上交流效果肯定没有面对面的好。像我今天本来是做了一个很长的、很大的一个横轴的画像,像一张《清明上河图》,想把风电的起源、今生和未来发展,以一张长图的形式给展现出来,但今天在网上播放,可能这个效果就不是那么好了。
言归正传,今天我想谈谈风电从最早利用风车提水、磨面,到现在发展出最大的16兆瓦的风电机组的过程中,风电是怎么一路走过来的,以及未来它将走向何方?
谈到风电技术进化和发展方向。首先要强调的是,风电首先也是一种技术。我最近在琢磨从什么角度来谈风电技术的发展,突然想到,首先应该对技术的本质有一个深刻的认识。
前两年读了一本书叫《技术的本质》,我觉得这本书非常好。我想要按照这本书的对技术的本质的定义,来谈谈风电的起源、今生和未来的走向。
这本书我真的推荐大家去好好读一读,而且我认为所有的做工程师,所有的搞研发的技术人员,都应该去读一读这本书。读了之后你会有豁然开朗之感,会有很深的体会,我觉得对未来我们的技术创新工作会有很大的启发。
找到这本书之前,很多年我一直很疑惑,百思不得其解,什么是技术的?它本质到底是什么?人类怎么就能发明了这些技术?
从最早我们用钻木取火,这也是一种技术,从人类能利用火,到现在的原子弹、核电站;从最早的海盗利用帆船的海盗船,到现在美国的阿帕奇直升机,这么先进,人类怎么就能把技术从一个简单,逐步发展到这么复杂的一个系统?
那么技术是什么呢?
一个装置,一台电视机,一个柴油发动机它也是个技术;化工的一个过程,炼钢炼油这种化学工程也是个技术;甚至一个算法,比如现在我们人工智能很多算法,它也是一种技术,这都是技术的表现形式。
技术肯定是为了实现人的目的的一种手段,技术到底本质上是什么?我觉得这本书上对技术做了一个非常好的定义。
首先,技术的本质是对自然现象的有目的的编程;第二,任何技术都是原有技术的基础上的组合;然后,为了解决新技术带来新问题和新需求,会进一步导致新的更多的技术的出现。如果一个国家如果想引领先进技术发展,需要的不是投资更多的工业园或者含糊的培养所谓的“创新”,现在我们天天讲创新,不讲创新都没法讲话,创新无所不在,但其实很多所谓的“创新”都是无本之源,所以作者说要想在技术上领先,需要建立基础学科,而不带有任何商业目的。
上面这四段话都来自《技术的本质》这本书,听起来可能比较抽象,所以我就尝试按照这本书的逻辑,谈谈风电的整个发展的过程。
最早对风能利用的起源,应该说是公元前3000年,在埃及壁画中就出现了最早的帆船,就像《技术的本质》作者布莱恩·阿瑟所定义的,“技术的起源都是对现象的应用,是对现象有目的的编程”。
这是什么意思呢?大家看看,想想我们现在众所周知的很多技术,无外乎都是对自然现象的一种应用。
举个例子,比如说汽车,它利用什么现象?
第一,它利用现象就是说汽油、柴油这种化学物质,它燃烧可以产生热,可以产生能量,可以驱动发动机旋转。所以这个是化学物质燃烧可以带来能量,这是一个自然现象。人们利用这个现象发明了发动机、柴油机、汽油机作为动力。
第二,汽车还利用什么现象?就是轮子。这种圆形的轮子,它滚动起来的摩擦力比较小,利用这个现象发明了轮子。在轮子的基础上结合发动机,我们就有了汽车。
还有很多技术,比如说在医学方面,其实更明显。很多技术也是源于现象。比如人类感染细菌之后就会危及生命的危险,后来为什么我们不怕感染了,就因为发现了青霉素。青霉素是怎么发现的呢?就是因为弗莱明在1928年,他发现在青霉素菌周围的培养皿旁边没有葡萄球菌的生长,它形成了一个无菌圈,所以他发现青霉素菌是可以消灭葡萄球菌这样的细菌的,所以发明了青霉素,挽救了成千上亿的人的生命。还有 X光机, 是因为伦琴发现了X射线具有穿透性的现象,X光机发明之后可用于医学的检查,人们骨折都拍X光片,所有的技术它的起源都是对现象的利用。
风电行业也是一样。风电起源就是因为风可以有力量,有能量,吹在物体上可以产生力。最早的人类利用风,就是帆船,帆船沿着它的技术路径在不断的发展,帆船也越来越复杂,原来可能单帆,后来风帆的数量越来越多,还可以控制航向,可以提高速度。
古巴比伦、中国和希腊早期就出现了风车,利用风的力量,实现磨面、提水,主要在农业上应用,这是最早的人类对“风可以产生力”这样的自然现象,利用这种现象发明了帆船、风车。
但一直到了1888年,美国的查尔斯·布鲁斯,才发明了第一台用风力的发电机。这台风力发电机组的功率只有12千瓦,但是它的叶轮直径却有17米长,叶片是由144个松木制作成,这还是一种阻力性风机,然后风吹到上就旋转,然后产生电能。这台风机运行了20年。现在大家都知道风力发电机组设计寿命都是20年,其实这20年我认为不是科学计算出来,说20年最有经济性,可能真是由于当时第一台风机运行了20年,所以从那以后我们设计风机的时候,现在都假定设计寿命按20年设计,它疲劳寿命以二十年来。这个故事就像过去的铁轨的尺寸为什么这么宽?是因为当时火车是用马来拉的,正好是两个马的屁股之间的宽度,就是铁轨的宽度,所以我怀疑风电的20年寿命可能也是因为这样来的,所以这是最早世界上第一台真正的风力发电机组。
从公元前1000年人类发明风车进行磨面、提水辅助农业生产,到1888年我们才发明了现代意义上的风力发电机组,用了3000年的时间。
为什么从磨面、农业的提水到风力发电机组,我们用了3000年的时间,这是什么原因?
这要回到刚才谈到的《技术的本质》里面布莱恩·阿瑟说的是:技术都是由原有技术基础上组合产生的。没有新的需求和新的技术加以组合,技术就无法进化。
我再举个例子,你比如说我们的战斗机要飞行,参与空战并夺取制空权,但是战斗机它由什么构成?大家可以想想:有发动机,有传控系统、飞控系统、雷达系统、电子系统,还有飞行员的生命支持等系统。每个系统中,比如发动机里面,它又有很多部件,它有供油的,有燃料的,然后有燃烧的,有喷气的,有各种的涡轮的这样的次级的部件,所以我们说,所有的技术都是在原有基础上组合而成的。
我们说为什么过了3000年风的利用才从提水磨面走到了发电?是因为我们要研发出风力发电机组,除了利用风的技术,我们已经有了,我们靠叶轮可以产生旋转的动力,在磨面、提水的时候就可以做到了,但是我们要研发出风力发电机组,必须得有电力的技术,没有电和发电的技术,我们也不可能组合出风力发电机组。
那大家看看我们发明了电又是什么时候?直到1752年,富兰克林放风筝把电引下来,才发现了电是具有能量的。到了1866年,西门子发明了第一台发电机,到1879年,爱迪生发明了电灯。另外,爱迪生跟特斯拉关于交直流打架的故事,大家可以去看看《光电帝国》这本书,还有电影。
到了1752年到1879年才发现了电,那电这项技术是怎样发明的?也是因为人类发现了切割磁力线可以产生电这样的现象,从摩擦生电的现象逐步发展出发电机,电灯等,构建起我们整个电力系统。所以说这是为什么说到了1888年我们才有了风力发电机。风力发电机它也是在原有技术基础上组合而成的,这也符合布莱恩·阿瑟的对技术定义——技术都是组合而成的观点。
这台风力发电机组它组合了叶轮,风电的叶轮它可以风的情况下产生力;然后它组合了发电机,发电机又是利用了切割磁力线会产生电这样的现象,叶轮是因为风吹到叶轮上会产生力推动它旋转这样的现象。两个现象然后发明了叶轮技术和发电机的技术组合到一块,产生了风力发电的技术,所以说“原有技术组合产生了新的技术。”
到了1901年后,虽然我们在1888年就发明了风力发电的技术,出现了第一台风力发电机组,但是整个二十世纪前五六十年,基本上风力发电的发展还是非常缓慢,为什么呢?因为在这个时期,人类发现了石油,然后还有特斯拉的交流发电系统,可以集中供电,用煤和燃油发电可能功率更大,效率更高、经济性更好和更便宜,导致对风力发电这种技术就没有需求。
所以说需求是推动创新和技术发展的最主要推动力,因为技术是实现人类目的这种手段,风力发电虽然能满足人类对电力的需求,但是因为我们有石油,有煤炭这样的发电技术,比风电更经济,更可靠,更容易获得,所以风力发电技术就没有发展起来。
但是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1942年,丹麦发明了现代意义上叫“丹麦式结构”的风力发电机组,就是一个塔筒,三个叶轮,然后驱动发电机旋转,就是我这个图上的第一台现代风电机组结构的雏形,从1942年这样的结构形式发明之后,就已经演化成现在的风力发电机的主流形式,即三个叶轮、高塔筒、水平轴,这个形式也是最经济、最有发展优势的。
1942年发明之后,它发展得还是比较缓慢,为什么没发展起来?还是因为需求。
到了1973年,发生了第一次全球的能源危机,这时候为了摆脱能源危机,实现能源安全,美国能源部和NASA太空署合作,开始研究更先进的风力发电机组,这时候他们把航空航天的技术又组合进来了。刚才也说了,技术任何技术都原有技术组合,这时候NASA把它的航空领域的气动翼型的设计引入了风电叶片的设计中。现在,我们所有的叶片的供应商都有拥有自研的气动翼型的专利设计,因为气动设计原来是阻力性,现在变成了升力性,因为它有翼型,它的效率就更高,同样风速下产生的能量就更大,风电就可更经济。风力发电机组在1981年取得了一个巨大的进步,就是因为我们把航空航天技术组合进来,利用了航空航天技术的翼型的优势和先进性。
到了上个世纪80年代,90年代到21世纪初,这个阶段是什么?是IT技术的飞快的发展, CAD/CAE这种工程仿真、模拟分析的技术,这些技术原来也是用在航天航空领域,只有航空航天领域才用得起这种先进的技术。但是因为IT技术的进步,IT计算能力的提高,尤其是计算机成本的大幅的下降,使我们有了经济性,有能力把这种CAD/CAE技术也用在风电行业,到后来开发了更先进的多体动力学分析的软件,使我们的风力发电机组现在设计到了一个数值仿真的阶段,也就是说我们能通过这个理论的分析,使我们的翼型设计更准确,使我们的设备的设计更精细化,而且使我们设计的风电机组更高效,极大地降低了成本。
到了2000年左右,CFD这种流体分析技术也产生了质的飞跃,各种商业化的CFD软件也得到了普遍的应用。这个软件使我们在开发风电场过程中,尤其是考虑到风电场尾流的影响,而且不同的地形对风力发电机组的微观选址有很大的影响。有人讲过在起伏的这种复杂地形的时候,风电机组的微观选址,就是机组放在什么位置,可能差100米它的发电小时数能差100~200小时,所以CFD的分析技术的在我们风电行业的应用,使我们在微观选址方面也得到极大提高,使我们的风电场的开发更有效,效率更好,发电量更高。
早在上世纪30年代,环氧树脂和玻璃纤维开始大规模的开发和应用,当然,这些玻璃纤维和环氧树脂首先也是在其他行业得到应用的,这得益于化工技术不断的发展。但直到1980年,第一批树脂、玻璃纤维增强材料的叶片才开始生产,也就是说化工技术又开始组合进来,使现在我们叶片可以达到最长的107米。前两天我们在阳江的国家海上风电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刚对东方风电的一支103米的叶片进行了实验。如果没有化工技术,没有环氧树脂,没有玻璃纤维增强材料等技术的引入到风电行业,我们不可能做出这么大的叶片,风电的单机容量不可能增长,成本也不可能急剧的下降。
刚才我们讲到了化工技术被组合到风电行业,计算机IT技术它的仿真模拟被组合到风电行业,然后航空航天领域的翼型和设计技术组合进来。实际,我们在精密制造领域,比如大型的轴承,支撑我们充电可以越做越大,还有电气和工控设备,使我们的风电越来越智能化,可以实现自动控制,摩擦学与润滑技术在我们的风电齿轮箱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包括还有一些管理技术,如ISO9000、ISO14000这种质量管理技术加入到我们风电行业。
总之方方面面众多技术组合成就了今日风电的行业。
按这条路径思考,未来我们风电还有哪些方面发展呢?
最关键的是未来的风电肯定是要大型化,是我们主力的方向。刚才我讲了,现在国内海上风电10~11兆瓦的风电机组已经批量生产,13兆瓦的样机已下线,明年将有16兆瓦,后年可能有18兆瓦,就是20兆瓦级的风力发电机组还会下线。叶片肯定会在两三年之内可达到120米,这种大型化趋势就需要我们更多的技术组合进来。
比如说叶片,我们希望就是说碳纤维的成本能大幅下降,我也知道现在很多的企业在进行大丝数低模量碳纤维的扩产,当碳纤维成本降到100~80块钱每公斤的时候,碳纤维就可以在叶片得到广泛应用,叶片就可以做得更长、更大、更轻。还有一些热塑性材料,高分子材聚合物这些材料科学的进步融入到风电行业,会使我们风电的大型化产生天翻地覆的一个变化。
智能化技术,现在图像识别、无人机、数字孪生等等技术的应用,使我们风电的运营进行了改头换面,使我们能从故障性维修转为状态监测和预防性维修,使我们风机更智能。
未来氢、制氨,氢能相关的制备、运输和存储,可以解决我们风电的波动性问题,未来要实现100%的可再生能源,以可再生能源为主导的世界,波动性需要靠储能技术,那氢可能是未来最主要的一个方式。
还有未来我们新型基础数值模拟技术,比如现在我们中尺度模拟做得已经很准确了,但是微尺度,未来我们叶片越来越大,很多大型化之后,很多我们原来的动力学都发生了质的改变,比如说叶片更柔了,它的气弹问题需要更精细的模拟。微尺度的CFD模拟的技术,数字仿真技术,如果能取得突破,那会提高我们精细化的设计水平,使我们风电产生更进一步的飞跃。
总之,风电也是一种技术,它符合了布莱恩·阿瑟在他的《技术的本质》一书里所描述的:它是对风的现象的运用,组合了方方面面的技术,是其他行业技术的发展,促进了风电行业的发展。所以说,只要其他技术能再进步,风电技术进步脚步就不会停止,风电的前景应该是无限的。
新的技术在未来与风电进行组合,技术会自己创造自己!而且风电行业自身努力之外,我们很多关键性性技术需要靠其他行业:化工行业、航空航天行业、计算机行业等理论去解决,尤其是基础研究与创新,是行业技术进步的关键。
我开头讲了,我们整天在说创新,但是创新是什么?应该更多的鼓励那些基础性的研究,不以商业化为目的的研究,去发现更多的现象,把现象总结成知识,总结成科学理论。最终,技术还是对现象应用,对现象有目的的编程。
那我们怎么获得先进的技术,就要去发现更多的现象,技术发展今天很多我们凭经验,凭这个直觉可以利用的现象已经基本发现差不多了,但是很多现象是需要科学知识,需要科学工具去支持才能发现的,像量子、原子等技术,需要更深入的研究才能发现这些现象,才能利用这些现象。
总之,市场的需求是推动技术的最根本的一个驱动力,因为我们现在要实现双碳目标,实现应对气候变化,我们要解决能源的安全问题,有这样的明确的市场需求,有各行各业的技术的进步,我们风电的前途是无限光明的。谢谢大家。
点击http://fs.focusky.com.cn/uetfv/pvjp/index.html,查看高清交互式PPT。
来源:道达尔能源中国科学论坛
视频制作:风能专委会CWEA公众号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12月4日-5日,以“探索风电发展新模式拓展国际合作新空间”为主题的2024汕头国际风电技术创新大会召开。大会由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CWEA)和全球风能理事会(GWEC)主办,汕头市风能协会、汕头国际风电创新港建设联合会承办,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大唐集团有限公司、国家电力投资
12月4日-5日,以“探索风电发展新模式拓展国际合作新空间”为主题的2024汕头国际风电技术创新大会召开。大会由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CWEA)和全球风能理事会(GWEC)主办,汕头市风能协会、汕头国际风电创新港建设联合会承办,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大唐集团有限公司、国家电力投资
2024年12月7日,国家风力发电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翟恩地博士发表了主题为《面向十五五海上风电技术需求分析》的精彩报告,引发业内广泛关注。翟博士从叶片、传动链、塔架、基础、漂浮式风电、智能运维以及海缆技术七大方面,全面解析了海上风电未来发展的核心技术需求,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
12月5日,在2024汕头国际风电技术创新大会开幕式上,汕头海上风电潮阳登陆点集中送出项目(陆上部分)建设启动。该项目由国资控股的汕头海上风电电力有限公司开发建设,选址潮阳区海门镇滨海地区,对接汕头主要海上风电场的风电集中接入。不同于传统海陆一体化建设模式,项目开创性地运用“陆上集中规
12月4-5日,第二届汕头国际海上风电技术创新大会隆重召开。作为汕头国际风电创新港“四个一体化”海上风电装备制造产业园入驻企业,金风科技参与全球首个“四个一体化”产业园投产仪式、下线新一代深远海22MW海上风电机组,参与《40MW级风电机组电气及动力学六自由度实验平台》协同创新合作组织成立仪
12月4日,时代新材自主研发的TMT118AA陆上风电叶片在江苏盐城顺利下线。该款叶片长118米,扫风面积达4.5万平方米,相当于6个足球场的面积,是时代新材目前生产的长度最长、功率等级最高的陆上风电叶片。该叶片将适配12.5MW整机,风机满发运行1小时,可使一辆普通新能源汽车行驶9万多公里。以年均风速7.
汇聚全球智慧引领产业风向——风电技术创新发展论坛暨第二届国际海上风电技术创新大会成功举办12月4日-5日,以“探索风电发展新模式拓展国际合作新空间”为主题的2024汕头国际风电技术创新大会召开。大会由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CWEA)和全球风能理事会(GWEC)主办,汕头市风能协会、汕
近日,高空风电技术创新企业北京临一云川能源技术有限公司(简称临一云川)宣布完成数千万元种子+轮融资,由中科创星独家投资。融资资金将用于设备采购、产能提升、研发推进和团队扩充等。随着传统陆风和海风的边际收益递减,高空风力发电迎来了战略机遇期。目前,世界上的高空风能发电技术可分为空基
2024年12月5日,由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和全球风能理事会主办,汕头市风能协会和汕头国际风电创新港建设联合会承办的2024汕头国际风电技术创新大会于汕头盛大召开。会议以“探索风电发展新模式,拓展国际合作新空间”为主题,就如何共绘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的绿色能源蓝图,创新平台共铸风
日前,欧洲风能协会发布由欧洲风能技术和创新平台(ETIPWind)编制的《风能技术五大发展趋势》,该信息图为欧洲风能协会根据2024年6月组织的ETIPWind年底第二次研讨会上收集到的各方意见汇总而成。五大技术趋势,包括:1.扩大生产规模:扩大生产规模并实现自动化,以加快风能部署;2.优化风电机组性能
10月25日,阳江三山岛海上风电柔直输电工程(陆上工程)项目获批复,意味着继三峡如东海上风电、青洲五/七海上风电之后,国内又一个海上风电柔直输电工程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站在近海资源逐渐饱和、远海风电开发比例大幅上升、国家深远海发展规划即将出台的当下,除了机组大型化、深远海船舶装备等一
2024年即将进入尾声。这一年,中国风电稳步发展,政策引领与技术创新不断驱动产业升级,总装机容量突破5亿千瓦,持续向上生长。这一年,风电作为新质生产力,赋能中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和能源转型的同时,也迎来全球风电技术无人区的机遇与挑战。这一年,中国风能人依然以坚韧不拔、锐意进取的奋斗精神
2024年11月,广西乐业县63个行政村“鼓”起来的集体经济“钱袋子”继续“开仓放粮”,从2023年的915万元上涨到942万元,累计分红2315万元。真金白银的分红,让群众收入有了更大提升,进一步激活了乡村振兴的“一池春水”。1绿色转型:风电之翼的腾飞2020年,山多地少、石漠化严重的乐业县,在中国广核
中船科技成功研制全球首台18MW中速集成风电机组和国内首台深海漂浮式风电装备,持续推动了我国风电机组大型化、深远海风电发展和技术进步;大力开展风光氢储、风电制氢制甲醇、风电+蓝色海洋经济关键技术及系统解决方案研发,形成适合多场景的“风电+”系统解决方案,并推动示范项目落地,着力从单一风
北极星风力发电网获悉,近日,成都市龙泉驿区应急管理局通报了一起水塔拆除吊臂断裂事故。2024年12月12日11时许,龙泉驿区十陵街道友谊东路41号一小区在拆除废旧水塔过程中,因施工吊车机械臂断裂,造成1人受伤,后经120抢救无效死亡。在风电项目建设过程中,风机叶片、轮毂、主机、塔筒等部件尺寸大,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起,全球海上风电快速发展,已成为风电产业重要组成部分。为更好地了解全球海上风电产业链供应链发展状况,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与全球风能理事会以2024汕头国际风电技术创新大会的召开为契机,联合策划编写了2024年版《全球海上风电产业链发展报告》,并在大会上发布。
北极星风力发电网获悉,12月5日,在2024汕头国际风电技术创新大会开幕式上,粤东海上风电基地(场址三)300万千瓦项目及产业链项目集中签约。据了解,该项目计划从汕头海上风电场址三中选择3个100万千瓦的场区,采用全球最大单机容量的先进风电机组、先进输变电送出技术、先进固定式和漂浮式基础结构和
2024年12月5日,由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和全球风能理事会主办,汕头市风能协会和汕头国际风电创新港建设联合会承办的2024汕头国际风电技术创新大会于汕头盛大召开。会议以“探索风电发展新模式,拓展国际合作新空间”为主题,就如何共绘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的绿色能源蓝图,创新平台共铸风
近日,在风电行业活动中。金风科技副总裁陈秋华分享面向2030,中国风电发展所面临的场景需求和创新思考。2024年,我国风电、太阳能总装机提前6年实现了2030年12亿千瓦的宏伟目标。2025年,中国能源法将正式开始实施,在优先发展可再生能源、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大力推动全国统一的电力交易市场建设
近日,浙江海风温州母港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母港公司”)正式注册成立,标志着温州市在阔步“深蓝”的征程中,迈出了关键性一步。为深化温州市与省属国企深化合作的良好态势,支持温州本地资本与民营企业参与能源领域重大项目建设,母港公司由浙江省海洋风电发展有限公司、温州市能源发展有限公司
日前,欧洲风能协会发布由欧洲风能技术和创新平台(ETIPWind)编制的《风能技术五大发展趋势》,该信息图为欧洲风能协会根据2024年6月组织的ETIPWind年底第二次研讨会上收集到的各方意见汇总而成。五大技术趋势,包括:1.扩大生产规模:扩大生产规模并实现自动化,以加快风能部署;2.优化风电机组性能
北极星风力发电网获悉,贵州省能源局日前发布关于公开征求《贵州省风电装备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意见(征求意见稿)》意见的通知,发展目标:加快推进风电装备项目建设,到2026年主机、叶片、塔筒年产能分别达到1000万千瓦、500万千瓦、500万千瓦。建成立足省内市场、服务周边市场的风电装备生产制造基地
秦海岩:打破“技术锁定”,加快绿色电力燃料发展,助力碳中和目标——在第二届中丹航运脱碳峰会上的发言当前,实现碳中和已成为国际社会的主流价值观。终端用能电气化,电力来自风光等可再生能源,是实现碳中和的现实路径。而电力系统零碳化则是其他部门及全社会实现碳中和的基础。在此背景下,电力系
9月4日,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秦海岩发布文章《穿越周期,跨过险阻,中国风电的征途仍是星辰大海》指出,“价格战”延续,侵蚀风电产业发展根基,各类事故频发,关乎风电行业生死存亡。穿越周期,跨过险阻,中国风电的征途仍是星辰大海文/秦海岩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秘
建设新型电力系统,新能源作用愈加凸显——访世界风能协会副主席、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秦海岩记者:您认为我国能源电力行业这些年发生的最为深刻的变化是什么?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能源电力发展面临着怎样的新形势、新任务?秦海岩: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
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推动能源转型、提升能源安全和寻求可持续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各国纷纷加快规划和部署海上风电,海上风电呈现出快速发展趋势。其中,深远海作为未来海上风电开发的主战场,其战略价值正在不断显现。在目前已取得一系列科研与实践成果的基础上,我国深远海风电市场已行至实质性发展阶
5月23日—24日,风电零部件与材料技术论坛暨风电机组液压变桨技术研讨会在青岛召开。本次研讨会由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主办,青岛盘古智能制造股份有限公司承办。会议围绕风电机组液压变桨系统创新技术及应用,探索技术发展路线和前景,推动液压变桨技术及产品在我国风电产业中的应用,为
为推动海上风电产业全链条高质量发展,助力企业对产业发展趋势和技术前沿的深刻洞察,北极星电力网、北极星风力发电网将于2024年6月6-7日召开“聚链协同低碳赋能——第四届海上风电创新发展大会”,届时将邀请来自行业主管部门、高端智库、科研院校、领军企业及重大项目的相关代表齐聚一堂,共襄海上风
秦海岩:中国风电2023,创造属于我们的历史!——2024年中国风能新春茶话会演讲实录秦海岩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每年的中国风能新春茶话会上,我们都会对过去一年行业的发展情况进行回顾和总结。回顾中国风电20年的发展,从星星之火,渐成燎原之势。2023年,风电产业发展持续向好,新
因地制宜,稳妥推进“千乡万村驭风行动”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秦海岩《关于组织开展“千乡万村驭风行动”的通知》(下称《通知》)印发以来,备受各方关注,各地政府部门和企业更是表现出很高的积极性,广大农村地区的风能资源开发迎来新一轮机遇期。“千乡万村驭风行动”政策的出台
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农业农村部联合印发《关于组织开展“千乡万村驭风行动”的通知》(下称《通知》),明确了“千乡万村驭风行动”的基本原则、主要目标、组织实施、支持性政策和保障性措施等。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秦海岩向新华网就“千乡万村驭风行动”的实施要点
秦海岩:因地制宜开发农村风能资源,为乡村振兴注入绿色动能——《关于组织开展“千乡万村驭风行动”的通知》解读文/秦海岩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秘书长4月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农业农村部联合印发《关于组织开展“千乡万村驭风行动”的通知》(下称《通知》),明确了“千乡
转变理念,明确职责,强化监管——《全额保障性收购可再生能源电量监管办法》解读文/秦海岩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秘书长3月18日,《全额保障性收购可再生能源电量监管办法》(国家发展改革委2024年第15号令,下称《办法》)印发,结合我国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客观需要及可再生能源发展面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