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一季度业绩公布之后,市场对宁德时代的担忧成真了。对于一家多年处于巅峰的企业,业绩下滑则超乎了市场和行业的预期。企业的兴衰更替总是有着类似的历史周期律,高歌猛进之后往往会面临发展的瓶颈。
一面是狂飙突进后戛然而止的业绩,一面是不利流言缠身,更不要提国内外一大批虎视眈眈的对手,宁德时代或许真的走到了命运的十字路口。
增收不增利
数据不会说谎,观察数据的角度不同,也许会得到完全不同的结论。
正如前文所述,单看宁德时代2021年的营收和净利润,无论是绝对值还是增长率都表现极好。从最近两年的数据来看,宁德时代的利润增长与中国电动汽车销量的增长保持一致。2019年,宁德时代实现了国内动力电池市场占有率突破50%的骄人成绩,也在国内新能源车市场增长乏力的情况下实现了利润的大幅增长。
从早期的开疆拓土,到业务量激增,宁德时代在市场份额方面已经做到了极致。与此同时,宁德时代的综合毛利率、动力电力毛利率却以肉眼可见的速度逐年下降。
动力电池是新能源车价值链的关键部件,动力电池价格下降是推动新能源车产业化的动力之一。与此同时,动力电池原材料价格在需求驱动下不断上涨,这成为影响宁德时代毛利率的主要原因。
宁德时代的应对措施,无论是研发新技术、开发新材料、优化工艺亦或者是发挥更大的规模优势,甚至是并购上游材料,都需要大笔的资金。2021年8月12日,宁德时代宣布拟非公开发行股票募资不超过582亿元,投向锂电池领域及补充流动资金。
这一融资规模已超过宁德时代2020年503亿元营业收入,这笔定增也成为A股史上最大的民企定增融资。宁德时代上市之后,包括IPO、间接融资和定增,累计募资金额高达978亿。面对证监会的问询,宁德时代表示此前募资已经基本使用完毕。
花钱如流水,这也是宁德时代给予人们的直观印象。大规模的扩张给宁德时代带来了更多的市场份额、更多的营收和利润,但是却没有带来更高的毛利率,其资产收益率也是不断下滑的趋势。
2022年第一季度,宁德时代业绩惨淡主要受原材料上涨所致。根据财报,宁德时代一季度营业成本同比增长198.66%,增幅高于营收近45个百分点。据上海钢联发布数据显示,电池级碳酸锂价格,从1月4日的29万元/吨的主流价格,至3月1日已达50.4万元/吨,增幅近74%;电池级氢氧化锂更是翻倍,在3月底主流报价为49.5万元/吨。
宁德时代历年年报、2022年一季度报显示,过去几年宁德时代在市场占有率、产能等方面都表现优异,但盈利能力并没有随着规模的扩大而增加。由于大规模投资上游资源、新技术、新材料等方面,企业资产收益率受拖累。
这些积累下来的问题到了2022年,在一季度原材料价格大幅度上涨的背景下,引发企业业绩急速下滑。
客观地说,宁德时代在市占率方面处于领先地位,在国内市场更是可以说是一家独大。而且其毛利率水平在国内外同行中也属于领先水平。但对于宁德时代来说,逆流而上不进则退。当市场扩张陷入瓶颈期的时候,竞争对手的围剿和车企的异动,将会是它们最大的威胁。
“去宁化”危机
对比2021年和今年一季度中国动力电池市场装机数据发现,今年1-3月宁德时代装机份额均低于去年,相应的,比亚迪、中创新航则有着明显上涨。
可见,在市场占有率达到50%之后,宁德时代市占率进一步扩张面临困难,甚至有失守50%的风险。一位国内某动力电池企业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动力电池市场供不应求,企业都在竭尽可能扩充产能。“基本上是有多少产量,就可以卖多少货。”
宁德时代并非是最早上市的本土动力电池企业,但却可以说是将资本市场利用到极致的企业。从前面的融资规模我们就可以看到,宁德时代自上市之后,一直在大力扩充产能。加之宁德时代抓住了三元锂电池的市场机遇,使其快速占据国内市场半壁江山。
在宁德时代扩张的过程中,核心客户群体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2019年传统车企是宁德时代的头部客户, 2020年造车新势力成为宁德时代的核心大客户。2021年的变化更为明显,特斯拉的强势崛起拉开了与其他车企之间的差距。
一个更为显著的变化是,在2021年宁德时代供应量靠前的客户中,我们已经无法看到广汽乘用车。2019年广汽乘用车的动力电池75%由宁德时代供应,2020年这一比例下降到26%,2021年只有5%。可见,广汽正在逐渐“抛弃”宁德时代。
“去宁化”的不是只有广汽一家,小鹏、蔚来、特斯拉等车企的手中都握着可以替代宁德时代的筹码。
2021年小鹏的电池供应中宁德时代占比81%,比2020年的83%略有下降。今年2月,欣旺达汽车电池的母公司欣旺达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欣旺达”)发布的增资公告显示,19家企业向旗下欣旺达汽车电池增资24.3亿元,增资后合计持股比例约为19.5%。其中理想、小鹏关联公司均出资4亿元成为领投者,增资后分别持有欣旺达汽车电池3.2%的股权,蔚来关联公司出资2.5亿元,占2%以上的股权。小鹏已经开始在部分车型中采用欣旺达的电池。
当然,“去宁化”并不意味着车企放弃宁德时代的电池供应。在新能源汽车的生产过程中,电池成本占比在40%左右,电池也代替了发动机成为汽车最核心的部件。在传统汽车时代,车企掌握着发动机的核心技术。
现在电池企业掌握着动力电池的核心技术。如果车企的供应链相对单一,难免会受制于人。此前就有媒体报道,车企想要购买宁德时代的电池,首先要对未来5到10年的电池需求做出预期并支付保证金,用于产能建设等。而这笔费用也并非购买电池的费用,只是在电池采购完成之后才会逐步返还。
车企当然不可能长期被动力电池企业捆绑,无论电池供应商是不是宁德时代,车企都需要打破单一供应链的格局。
宁德时代也深谙其道,因此与汽车企业合资建设电池产业链,逐渐成为宁德时代的重要战略方向。宁德时代与上汽集团合资成立了上汽时代与时代上汽两家合资公司,主要从事动力电池模块和系统开发、生产销售、电芯生产等。2019年,上汽大约有接近四分之三的电池来自于宁德时代。但到了2021年,上汽集团的动力电池供应已经开始全面多元化。
一位国内动力电池企业内部人士说:“宁德时代的技术并不具备绝对壁垒,对车企的强势在短期内有效。但是车企开始选择更多供应商,表明宁德时代并没有不可替代性。随着竞争加剧,宁德时代会面临更多挑战。”
内外市场忧患
从去年开始,国内部分企业开始采取低价策略抢占市场。以中创新航为例,2019年~2021年其动力电池单价分别为0.87元/Wh、0.64元/Wh和0.65元/Wh,明显低于宁德时代。而且在2020年和2021年的数据中,广汽对于中创新航的营收贡献都超过一半。正是在中创新航的价格战下,广汽开始逐步减少宁德时代的电池采购。
在动力电池供大于求的当下,宁德时代拥有着产能优势。但产能扩张属于资金驱动,并不具有技术壁垒。据不完全统计,2022年一季度,比亚迪、欣旺达、中创新航、亿纬锂能、捷威动力等动力电池企业公布的新建项目产能就超过600GWh,资金超过2000亿元。
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近日在2022年百人会论坛上表示:“我国动力电池的产能正在急速膨胀。基于产业投资信息预测,我国电池产能在2023年可能达到1500GWh,2025年可能达到3000GWh,电池出货量2025年预计会达到1200GWh,其中百分之七八十会用于国内市场,还会有百分之二三十出口海外市场,预估2025年会出现电池产能过剩。”
多位知情人士透露,比亚迪旗下动力电池业务弗迪电池正在新造车阵营积极开拓市场,其中就包括蔚来和小米汽车。虽然比亚迪动力电池超过90%都提供给了自有品牌,但这仅仅是因为比亚迪的产能并不足以提供更多给客户。事实上,当刀片电池问世之后,什么时候外供给其他企业?哪些企业会买到刀片电池?一直都是市场关注的重点。
目前除了一汽集团明确能获得刀片电池之外,传言中还有丰田、现代、北汽、长安、东风、通用等一大批名单。在最新的传言中,小米是下一个阶段最受瞩目的造车新势力,而蔚来则是宁德时代的铁杆合作伙伴。
除了蔚来、小鹏、上汽外,特斯拉的电池供应业已多元化。2021年,特斯拉是宁德时代动力电池方面的最大客户,销售额高达130.4亿元,占年度销售总额比例10%,约占其动力电池系统营收的14%。
特斯拉除了由松下、宁德时代、LG构成的多元电池供应商组合外,还在加强4860电池的自产能力。松下电池在特斯拉发展的早期是单一供应商,但特斯拉坚定的执行电池多元化的战略,这才有了目前的局面。过分依赖特斯拉的订单,对于宁德时代的未来而言并不可靠。
国际市场是宁德时代的更好选择。宁德时代的境外业务毛利率要好于国内。财报显示,宁德时代2021年来自境外的收入同比增长252.47%达278.72亿元,营收占比提升至21.38%,境外毛利率达30.48%。特斯拉、现代、福特、戴姆勒等海外车企均为宁德时代客户。
在国际市场上,宁德时代所要面临的对手和困难并不少。2022年1月,LG能源从LG化学公司中分拆出来上市,融资超过100亿美元。LG新能源与宁德时代的全球动力电池市场竞争,也将进入新阶段。
从过去几年全球动力电池装机市场份额的变化看,除了宁德时代一路领跑,另一最为吸引人眼球的是LG能源一路超越比亚迪和松下,在市场份额方面与宁德时代形成两强对峙的局面。
上市成功之后,LG能源有了强大的资金支持,产能扩建成为第一要务。其CEO权英寿表示:“LG新能源将在2025年之前把电池产能提高至400GWh。”这一目标是目前155GWh产能的2.6倍。
相比于宁德时代,LG能源的最大优势就是遍布全球的产能基地和客户群体。宁德时代不仅业务以中国国内业务为主,而且目前产能基本都位于国内,仅有德国一个海外生产基地在建。
LG能源在欧洲、亚洲、北美都有业务,客户也包含了通用、现代、Stellantis、大众、特斯拉、奥迪、日产、雷诺、三菱等各个大洲和国家的汽车生产商。LG目前的生产基地也是遍布全球,包括中国、美国、韩国、波兰、印尼等国都有LG能源的生产基地。目前LG能源正在世界6个国家同时着手增产,包括向与通用汽车的合资工厂投资5.6万亿韩元,向波兰的自主工厂投入1.4万亿韩元,在中国投资1.2万亿韩元,在韩国投资6450亿韩元。此外,LG能源还在加拿大携手Stellantis建设合资工厂,在印度尼西亚携手现代汽车建设合资工厂。
权英寿认为,LG能源在材料技术和知识产权方面更具优势。而且“宁德时代偏重中国本土市场的弱点可以让LG在跨国企业客户上实现领先,进而提升市场份额。”
LG能源并不是宁德时代在外资动力电池方面唯一的对手。SK正在与美国福特汽车成立的合资公司,并在美国和土耳其建设电池工厂。三星SDI在北美与Stellantis签订了合资合同。在汽车行业迅速向纯电动汽车转型的背景下,各家韩国企业纷纷通过与现有汽车厂商合作来获得长期订单,与宁德时代抗衡。
除了外企,宁德时代在国际市场上也要与出海的国内企业竞争。远景动力通过并购AESC进入动力电池市场,是目前国际化程度最高的本土电池制造商。远景动力不仅有着遍布欧洲、亚洲、北美的产能布局,而且依靠国际市场就牢牢占据了全球动力电池top10的位置。除此之外,蜂巢能源、孚能科技等本土电池企业也已经在欧洲布局产能。面对更加复杂和强大的竞争,宁德时代在本土市场的优势,或许很难在国际市场上复刻。
新业务、新技术挑战
对于已经进入瓶颈的动力电池业务,宁德时代一直在尝试“自救”。
在技术方面,宁德时代依靠三元锂实现了市场份额的扩张。但是,随着磷酸铁锂电池在能量密度上的突破,三元锂的优势和性价比不再突出。不巧的是,磷酸铁锂的技术突破来自于竞争对手比亚迪的刀片电池。
宁德时代迫切需要新的技术突破。2021年7月,宁德时代发布了第一代钠离子电池。电芯单体能量密度高达160Wh/kg、常温充电15分钟达到80%电量、在-20℃环境下能保持90%以上的系统放电率。一系列突出的优点似乎彰显着宁德时代依然走在电池行业的最前沿。
不过钠离子电池更多地被认为是锂离子电池的“补充”而非“替代”,固态电池技术才是目前更主流的替代方案。目前,液态锂电池能够实现的能量密度已近极限,而全固态锂电池能量密度具备突破500Wh/kg的潜力。
固态电池因为能量比更高、性能更高、更加安全成为各家企业的研发重点。不过,宁德时代在这一轮技术竞争中,并不占优。
欧阳明高曾指出,日本对于全固态电池最为重视、做得最好、规模最大。尽管日本车企目前在纯电动汽车领域的发展较为迟缓,但均极为重视下一代固态电池的开发和商业化。其中,丰田是最早研发固态电池的企业之一,拥有最多相关技术专利,并计划在2025年实现全固态电池的小规模量产,首先搭载在混动车型上;到2030年,实现全固态电池持续的、稳定的量产。
根据媒体报道,宁德时代一位电池开发负责人曾表示,宁德时代的全固态电池还在开发中,也制作了样品,但要实现商品化恐怕要到2030年以后。
当然,钠离子电池的研发并非没有价值。钠离子电池具备适应更大温度范围的特性,更适用于储能这一应用形态。而这也正是宁德时代近年来业务大增的领域。
自从2020年储能市场火热以来,宁德时代的储能业务可以说蒸蒸日上。而且不仅提供电芯,宁德时代在储能系统、技术应用等方面也有着相应的研发和突破,连续多年成为储能技术和电池提供商的翘楚。
不过,储能市场尽管增长较快,但规模有限,相对于千亿营收和万亿市值贡献有限。同时,储能市场的竞争也十分激烈,低价中标现象突出,一旦竞争对手采用价格战抢夺市场,宁德时代的业务量势必受到冲击。此外,储能市场与政策息息相关,2020年以来的储能热更多受新能源强配储能政策的影响。如果不能解决储能行业的盈利问题,产业增长空间和利润贡献也有限。
宁德时代在业务上的另一大创新是进军换电市场。2022年1月18日,宁德时代正式发布换电品牌EVOGO——“Evolution+Go”。宁德时代推出的组合换电整体解决方案由“巧克力换电块”、“快换站”、“App”三大产品共同组成,具有占地小、流通快、容量大、全气候四大特点,其中“单个电块换电约1分钟”是该换电站最大的亮点。
但是,换电业务最大的瓶颈是盈利性差。目前,国内最大的换电业务服务商是蔚来,其换电模式实际上以服务的形式包含在车辆的价格里,这也是车企推行换电模式的优势所在。
换电站与充电桩、站一样,只有密集布置、提高数量才有价值。但城市内的土地资源是稀缺的,宁德时代的每一个标准站虽然仅需3个停车位,但也是一笔不小的投入。换电如何收费?如何盈利?宁德时代也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
宁德时代所面临的危机、风险、困局,或许并不会在一夜之间集中爆发。但随着时间的积累,如果不能够有效解决,这个龙头企业将在某一个时点由盛转衰。宁德时代必须思考如何避免这一天的到来。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日前,上汽通用五菱在上海召开技术沟通会。上汽通用五菱技术中心智能平台首席技术官邵杰在会上透露,公司新能源汽车实验室做了钠电、锂电等、半固态、固态等前瞻性的研究。对于固态电池,邵杰表示,上汽通用五菱一直在坚持做相关研究,并在广西建立了固态电池实验室,目前整体进展比较顺利,预计2027年
瑞浦兰钧旗下PHEV系列问顶54Ah电芯产品率先通过新国标认证(《GB38031-2025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瑞浦兰钧成为行业首批达标企业。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消息,我国将于2026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新的强制性国家标准。作为新能源行业领跑者,瑞浦兰钧率先通过了GB38031-2025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4月23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四川省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管理暂行办法》。其中提出,经济和信息化厅会同财政厅支持符合条件的综合利用企业(项目)申请省级工业发展资金,支持省级先进制造业综合基金投向废旧动力电池回收利用领域。各级税务部门负责落实综合利用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5月8日,振华新材发布关于2024年度“提质增效重回报”行动方案的评估报告暨2025年度“提质增效重回报”专项行动方案。其中指出,多元化产品矩阵及前瞻性技术储备为公司在大增程电池、半固态/固态电池、低空经济、电动两轮车、UPS启停电池、重型商用电动车及储能等市场奠定了坚实的基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5月7日,安徽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发布关于省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第0708号、第0317号提案会办意见的函,对省政协委员杜本硕提出的《关于加强江淮运河航运水道提质增效的提案》、九三学社安徽省委会提出的《关于助推安徽水运高质量发展的提案》下发会办意见。意见表示,在绿色动力技术领域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5月8日,吉利汽车与深势科技签约开启战略合作,双方将共建“新能源+AI”联合实验室。据悉,该实验室聚焦云端电池数字孪生、AI代理模型及电池新材料智能研发三大领域。双方将分别依托吉利自研大模型矩阵和深势科技“AIforScience”技术矩阵,开创动力电池“靶向药级”研发新范式。其
尽管磷酸铁锂电池在全球动力市场高歌猛进,三元正极材料产业并未沉寂,反而正经历一场深刻的“转型”。GGII数据显示,今年1-2月,全球磷酸铁锂动力电池的装机份额首次达到49.9%,以微弱优势领先于三元动力电池。尽管如此,两者差距极小,市场竞争格局依然胶着。在此背景下,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三元正
2025年5月7日-9日,德国慕尼黑国际太阳能技术博览会(IntersolarEurope)举行,瑞浦兰钧携392Ah全新储能电芯以及全场景储能解决方案亮相本次展会;5月7日上午,瑞浦兰钧海外首发新一代PowtrixTM6.26MWh储能系统,其中4h长时储能版本能效可达95%以上,行业领先;瑞浦兰钧坚守安全底线,储能系统大规模燃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4月30日,LG新能源发布2025年第一季度业绩报告,显示,公司第一季度整体营收为6.3万亿韩元,环比下降2.9%,同比增长2.2%;营业利润为3,750亿韩元,税息折旧及摊销前利润率为20%,实现扭亏为盈。本季度营业利润包含了4,580亿韩元的《通胀削减法案》(IRA)税收抵免额。按照5月8日汇率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为落实国家、自治区碳达峰碳中和部署,结合锡林浩特市实际,锡林浩特发改委牵头制定并印发《锡林浩特市落实内蒙古自治区碳达峰碳中和2025年重点工作安排任务分工清单》,明确年度重点任务和实施路径,确保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清单》围绕能源转型、节能
自从被纳入国家级规划以来,以eVTOL为代表的低空经济就成为市场追逐的热点,业内对该领域的布局不断加码。5月1日,由贵旅集团携手亿航智能举办的“贵州文旅观光飞行展演首飞活动”,在贵州黄果树瀑布正式启动。这是全国首次在大型瀑布景观区开展eVTOL低空观光飞行活动,也是贵州低空经济在低空旅游领域
德国当地时间5月7-9日,海辰储能携旗下全场景储能产品矩阵亮相欧洲智慧能源展(ThesmarterEEurope),重磅发布了专为欧洲市场定制的欧版#x221E;Power6.25MWh2h/4h储能系统。该系统凭借极致安全、极易适配、极易维护、超高效益和环保引领五大特性,成功解锁“容量、场景、环保”多重限制,助力欧洲能源
储能行业加速“洗牌”。2025年2月,136号文明确不得将储能配置作为新能源项目核准的前置条件,4月底,394号文明确要求实现电力现货市场全覆盖。中国新能源产业的“政策风暴”正在推动储能行业的市场化加速前行。在储能行业价值重构、技术博弈的双重压力下,一面是头部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出海寻求机遇等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近日,南网储能公司储能科研院20MW/40MWh级钠离子电池储能系统示范工程并网性能测试服务、应对碳关税壁垒的新型储能产品碳足迹监测溯源技术及碳抵消策略研究招标公告发布,(项目编号:CG0200022002032266)。本招标项目南网储能公司储能科研院20MW/40MWh级钠离子电池储能系统示范工
近期,多座储能电站获最新进展,北极星储能网特将2025年5月6日-2025年5月9日期间发布的储能项目动态整理如下:200MW/400MWh云南曲靖市首个共享储能项目并网投产4月29日,国家电投云南国际陆良县500兆瓦/1000兆瓦时共享储能项目(一期)顺利并网,是曲靖市首个顺利建成并网运行的新型储能项目。一期项目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5月8日,中国铁塔广西分公司发布2025年来宾市基站“氢光储”发电设备及服务采购项目比选公告,公告显示,本次拟采购2套甲醇氢能发电机设备(包括甲醇氢能发电机MPT-2S、磷酸铁锂电池组、储能电池机柜及光伏发电等设备)及针对发电设备为期5年的维保服务(包含安装,日常运行,巡检及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5月8日,国轩高科在其投资者关系活动中披露,公司全年出货约63GWh,其中动力出货占比约65%,储能出货占比约35%。2024年公司整体毛利率为18%。海外收入占比31.09%。应对海外项目风险国轩高科表示在海外项目推进过程中,通过以下措施积极应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1、搭建国际运营的风
2025年5月7日-9日,德国慕尼黑国际太阳能技术博览会(IntersolarEurope)举行,瑞浦兰钧携392Ah全新储能电芯以及全场景储能解决方案亮相本次展会;5月7日上午,瑞浦兰钧海外首发新一代PowtrixTM6.26MWh储能系统,其中4h长时储能版本能效可达95%以上,行业领先;瑞浦兰钧坚守安全底线,储能系统大规模燃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4月30日,河北冀中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供电分公司2025年第二批用户侧储能电池设备购置-中标候选人公示,项目规模40MW/80MWh。共有8家企业入围,分别为比亚迪、楚能新能源、天诚同创、国轩高科、新源智储、雄安许继电科、中创新航、阳光电源。第一中标候选人比亚迪报价3920万元,折合
当地时间5月7日,在德国慕尼黑2025年欧洲智慧能源博览会上,楚能新能源与英国Immersa签署2.5GWh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围绕楚能自主研发的5MWh电池预制舱CORNEXM5展开深度合作。楚能新能源总裁黄锋、Immersa首席执行官RobertMilesLLB等出席签约仪式。根据协议,双方将在未来五年内实现1.25GWh-2.5GWh的储
近日,继天合储能在北美和中国连获储能大单之后,彭博新能源财经(BNEF)发布2025年第二季度全球Tier1一级储能厂商榜单(BNEFEnergyStorageTier1List2Q2025),天合储能以全产业链布局推动光储深度融合,并凭借卓越的系统集成能力和全球化交付实力,稳健的财务状况以及超高的可融资性登榜。这也是天合储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华塑科技联合设立的孙公司正式落地取得营业执照,该公司将主要从事锌镍电池研发制造。据悉,杭州华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东莞大锌能源有限公司共同出资500万元设立了合资公司杭州华锌能源有限公司,其中华塑科技以自有资金认缴出资300万、出资比例为60%,大锌能源认缴出资200万元、占
储能行业加速“洗牌”。2025年2月,136号文明确不得将储能配置作为新能源项目核准的前置条件,4月底,394号文明确要求实现电力现货市场全覆盖。中国新能源产业的“政策风暴”正在推动储能行业的市场化加速前行。在储能行业价值重构、技术博弈的双重压力下,一面是头部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出海寻求机遇等
5月7日,宁德时代于德国慕尼黑电池储能展发布TENERStack,这是全球首款可量产的9MWh超大容量储能系统解决方案。其在系统容量、部署灵活性、安全性与运输效率等维度均实现突破,标志着大储技术迈入新时代。容量突破,整体建站成本优化20%TENERStack采用宁德时代高能量密度电芯,具有五年零衰减特性。与
近日,研究机构EVTank联合伊维经济研究院共同发布了《中国锂电产业链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白皮书(2025年)》。白皮书统计显示,2025年,纳入EVTank统计范围的140家锂电产业链上市公司中,有77家公司单独披露了2024年度ESG独立报告,仍有63家企业未披露,披露率为55%。表1:2025年度锂电产业链上市公司ESG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5月9日,时代星云与可再生能源企业YOU.ONENERGIASA在2025年欧洲太阳能展(IntersolarEurope2025)上达成战略合作。根据协议,双方将在储能领域开展深度协作,通过技术资源共享与市场经验互通,共同推进清洁能源解决方案在全球市场的规模化应用。YOU.ON作为巴西领先的可再生能源服务
尽管磷酸铁锂电池在全球动力市场高歌猛进,三元正极材料产业并未沉寂,反而正经历一场深刻的“转型”。GGII数据显示,今年1-2月,全球磷酸铁锂动力电池的装机份额首次达到49.9%,以微弱优势领先于三元动力电池。尽管如此,两者差距极小,市场竞争格局依然胶着。在此背景下,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三元正
北极星储能网讯:5月7日,宁德时代全球首发9MWh储能系统,对比现在市场上普遍存在的5MWh、6.9MWh、7MWh等常见容量,9MWh的容量突破无疑又是一个行业重磅。储能容量再次升级?为了推动储能降本,提高单体电芯容量、从而提升储能系统的容量和能量密度,成为业界关注焦点。据北极星储能网不完全统计,当前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4月30日,LG新能源发布2025年第一季度业绩报告,显示,公司第一季度整体营收为6.3万亿韩元,环比下降2.9%,同比增长2.2%;营业利润为3,750亿韩元,税息折旧及摊销前利润率为20%,实现扭亏为盈。本季度营业利润包含了4,580亿韩元的《通胀削减法案》(IRA)税收抵免额。按照5月8日汇率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5月7日,广东省发改委发布2025年一季度省重点项目建设进展情况,包括东莞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项目、宁德时代动力及储能电池肇庆项目(一期)等在建项目推进顺利。原文如下:2025年我省安排省重点建设项目1500个,年度计划投资1万亿元。一季度,省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504亿元,
当地时间5月7日,全球规模最大、影响最深的太阳能专业盛会#x2014;#x2014;IntersolarEurope2025在德国慕尼黑盛大启幕。作为智慧能源领域全场景解决方案提供商,科士达携旗下光、储、充、全系创新产品及技术成果重磅亮相B4.330展台,并全球首发BluePulse工商业光储解决方案和BlueSpark户用光储一体机解决
自从被纳入国家级规划以来,以eVTOL为代表的低空经济就成为市场追逐的热点,业内对该领域的布局不断加码。5月1日,由贵旅集团携手亿航智能举办的“贵州文旅观光飞行展演首飞活动”,在贵州黄果树瀑布正式启动。这是全国首次在大型瀑布景观区开展eVTOL低空观光飞行活动,也是贵州低空经济在低空旅游领域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5月6日,据香港交易所官网披露,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宁德时代”)H股发行通过港交所主板上市聆讯。联席保荐人包括中国国际金融香港证券有限公司、中信建投(国际)融资有限公司、高盛(亚洲)有限责任公司、摩根士丹利亚洲有限公司等。根据招股书,此次募资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