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储能电动汽车电动车企评论正文

新能源汽车要建立健全行业风险防控体系

2022-05-19 08:42来源:中国能源报作者:牟思宇 谢宇斌关键词:新能源汽车电动汽车电动车企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今年一季度,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延续良好发展势头。2月以来的俄乌冲突及美欧等西方国家对俄密集制裁,或为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带来发展机会,但同时造成缺芯可能进一步延续、上游金属原材料价格骤涨进而抬高终端价格、出口面临更大不确定性、产业竞争加剧等问题。

对此,我国应努力提升新能源汽车关键原材料供给安全、深入推动汽车芯片国产化替代、充分把握好窗口期统筹发展、持续建立健全行业风险防控体系,多方位巩固和提升新能源汽车综合实力,在助力兑现“双碳”目标的同时,完成我国汽车产业由大到强的历史性跨越。

我国新能源汽车迎来产业发展机遇

一季度新能源汽车产业延续良好发展势头。1月-3月,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实现新突破,产销分别达到129.3万辆和125.7万辆,同比均增长1.4倍;累计出口12万辆,同比增长290%;国内市场渗透率提升至19.3%,高于上年5.9个百分点。新能源汽车产业呈现出市场规模、发展质量双提升的良好发展局面。

截至3月底,全国新能源汽车累计推广1033.4万辆,全球市场份额提升至65%,创历史新高。

从产业生态来看,1月-3月,全国充电基础设施增长49.2万台,同比上涨96.5%;桩车增量比1:2.6,能够基本满足新能源汽车销量的快速增长。

俄乌冲突或成为特殊驱动力。受俄乌冲突及系列制裁影响,布伦特原油和WFI原油价格均于短期内突破100美元,涨幅创7年新高并维持高位运行,直接冲击国内成品油价格,推高国内燃油车使用成本。2022年3月以来,国内成品油零售价在1月-2月3连升基础上又经历3次上调和1次下调,汽、柴油分别累计上调575元/吨和555元/吨。

相比较之下,新能源汽车使用成本优势凸显,市场关注度和消费者接受度显著提升。3月份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48.4万辆,同比增长114.1%;零售渗透率达历史高点28.2%,同比提升17.6%。这意味着市场驱动逐渐成为新能源汽车消费的主要支撑,显示出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特征。

西方车企退出或创造补位机会。俄罗斯本土民用汽车发展相对滞后。2021年俄罗斯汽车销量为166.7万辆,约占全球汽车销量的2%。其中,欧洲车企雷诺-日产-三菱联盟(包括伏尔加汽车)、大众等在俄市场份额分别为38%和9.5%;韩国现代和起亚、日本丰田等在俄市场份额分别约为19%和8.6%。

受俄乌冲突及系列制裁影响,美国通用汽车、福特等车企,欧洲雷诺、大众、奔驰、宝马、沃尔沃等车企,韩国现代、起亚等车企,以及日本丰田、本田、马自达等车企,均陆续暂停在俄生产或向俄出口。

我国车企在俄及周边拥有广泛布局,如长城汽车2019年投产的图拉工厂整车年产达15万辆,奇瑞通过与俄本土企业合作进行半散装件(SKD)组装生产,吉利在白俄罗斯布局有全散装件(CKD)组装工厂等。2021年,我国对俄汽车出口量约12.28万辆,占俄市场份额的7%,同比增加1倍。因此,我国新能源汽车企业或可为俄市场提供一定补充。

我国新能源汽车面临新的挑战

缺芯压力可能进一步延续。芯片是决定汽车核心竞争力的关键部件,尤其是新能源汽车由于对车辆集成化控制要求更高,单车搭载的芯片种类和数量分别达1000个-2000余个、150余种,远超传统燃油汽车的500个-600个、40余种,芯片占整车物料成本比重也更大。

乌克兰主要供应制造芯片关键原材料的氖气、氪气和氙气,约占全球份额的70%、40%和30%。

目前,乌克兰供应全球一半以上半导体级氖气的Ingas和Cryoin两家公司已停止运营,氖气价格短期内上涨4倍以上。

2020年以来,全球芯片需求量陡升,且除台积电外,近50%的市场份额被英飞凌(德)、NXP(荷兰)、瑞萨电子(日)、德州仪器(美)、意法半导体(瑞士)几家头部企业垄断,叠加疫情、自然灾害等因素,芯片供应长期处于紧缺状态。

据测算,到2030年,汽车芯片总体市场规模将达1150亿美元,较2021年的436亿美元高出1.64倍,约占芯片市场的11%。若俄乌局势持续紧张,相关原料供应长期受阻、通胀上升等可能导致缺芯压力进一步延续,推涨汽车芯片价格。

作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我国汽车可实现高性能、大算力的车规级芯片在国产化方面仍面临投资和应用意愿低、标准体系和测试平台缺乏、技术研发能力不足等突出困难。根据调查公司AFS数据,2021年我国汽车市场受芯片短缺影响已累计减产约198万辆。进一步缺芯将直接阻碍我国新能源汽车产能扩张。从销售终端看,缺芯导致部分车型交付周期延长,也将对新能源汽车市场拓展带来负面影响。

金属原材料价格骤涨抬高终端价格。俄乌在全球诸多关键金属供应链中扮演关键角色。尤其俄罗斯的钯金、铝、镍、铂金等出口量占全球比重分别为26%、12%、14%和12%,在欧洲市场占比分别达到45%、16%、42%和36%。其中,镍是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关键原料,铂金、钯金用于制造汽车催化转化器,铝是除钢之外汽车制造业的最主要用材之一。

我国镍、铂金、钯金对外依存度均超过80%,铝土矿对外依存度超过50%。其中,10%以上的镍、铂金、铝土矿进口来自俄罗斯。

俄乌冲突及系列制裁导致资源开发和贸易受阻,相关金属原材料价格继疫情以来持续上涨后,呈现爆发式增长。

例如,3月以来钯金现货价格一度触及历史最高点3440.76美元/盎司;伦镍期货价格一度涨至101365美元/吨,涨幅逾250%,铝价也不断冲击历史新高;新能源汽车生产成本中支出占比最大的动力电池价格涨幅已超过80%。在国家补贴退坡背景下,上游成本飙涨将导致我国新能源整车成本难有压缩空间。

2022年3月以来,特斯拉、宝马、奔驰等国外车企和长城欧拉、上汽荣威、比亚迪、小鹏、理想等20余个国内新能源汽车品牌或传统品牌旗下新能源汽车密集宣布上调售价,以缓解成本压力,涨幅在几千元至数万元不等。部分利润低的低端车型已停止接单。新能源汽车价格普涨或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消费者热情和市场需求,影响新能源汽车的普及。

出口面临更大不确定性。受疫情蔓延、俄乌冲突等叠加因素影响,2022年3月我国汽车出口虽实现同比增长28.8%,但增速明显放缓。随着美欧对俄发起SWIFT等制裁持续加码,俄当地汽车销售市场已近乎停滞。

根据欧洲商业协会(AEB)数据,3月俄新车销量同比下跌63%。世界银行发布报告预测,俄乌冲突将致俄乌经济分别萎缩约45%和11%,其新能源汽车消费能力也将随之下降。

同时,欧美国家可能通过“长臂管辖”和“次级制裁”,使制裁效果从俄政府、银行、个体延伸至与我国与俄存在经济来往的企业,甚至可能在全球范围内持续对我国企业现有或即将投资的项目施压。

此外,我国车企与俄经贸合作在订单履约、国际航运物流成本、跨境资金结算等方面的困难或不确定性可能上升。总体而言,我国新能源汽车向俄乌出口面临着较大不确定性。

竞争格局更激烈。近两年,欧洲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呈迅速追赶之势,2020年销量一度超过我国。2021年,欧洲新能源汽车销量达195万辆,同比增长65%;市场渗透率达21%,远高于同期我国的15.5%。其中,挪威、瑞典、丹麦等国家渗透率分别达89.3%、45.8%和36.3%。

从政策支持看,2021年7月,欧盟提出法案,计划2035年起新车注册全部要求零排放,并加大对芯片和电池等汽车核心零部件的投资布局。与我国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30%相比,欧洲2022年退坡幅度不大,德国、西班牙和爱尔兰等主要市场实行退坡延期。

2021年8月,美国政府颁布行政令提出,在2030年实现电动车占美国汽车总销量40%-50%的目标。近期,美国政府又大力推动《BuildBackBetter》法案,可能于10年内为每辆新能源汽车提供最高1.25万美元的税收抵免。此外,加拿大、日、韩、印度等国家也实行不同程度的购车补贴、税收优惠或积分等推广激励政策。

当前,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虽然在市场规模上领跑全球,但在产业的基础研究、技术创新、品牌影响等方面仍与发达国家存在差距,总体仍处于“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在当前全球油价普涨背景下,我国将面临与国际新能源车企的全面竞争,国内产业链中的零部件企业也将面临愈加激烈的竞争环境。

加快我国新能源汽车跨越式发展

加快推动新能源汽车芯片国产化替代。一是突破国产芯片卡脖子关键技术难题。国家相关部门要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加大对新能源所需高性能、大算力车规级芯片的自主研发创新,进一步强化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的支持力度,协同各方力量有序推动核心瓶颈技术突破;

二是把握窗口期提升国产芯片供给能力。建议国家相关部门联合上下游关联行业,尽快研究发布适用我国的统一车规级芯片技术规范和标准,提升检测认证能力,指导芯片公司设计制造出车企能用敢用的汽车芯片。引导国外汽车芯片企业来华建厂,推动外资芯片产线国产化项目落地,有助于加快形成生产及配套能力,迅速缓解国内“芯荒”;

三是推动“芯片上车”强化应用牵引。建议国家相关部门加强顶层设计与服务引导,增进研发生产链与应用链高效衔接,增强芯片厂商与整车企业的互信互认,并通过税收减免、金融贴息政策等形式,创造良好市场应用环境。同时,鼓励芯片企业在坚持风控原则基础上探索对俄出口,填补俄因最大芯片制造商Mikron被列入美制裁名单等造成的芯片短缺,进一步将需求增量转化为研发生产动力。

提升关键原材料保障能力。一是加大国内相关资源勘察和开发力度。建议国家相关部门加大国内镍、钯、铂等关键资源勘探力度,延长现有矿山服务年限,推动资源规模化、集约化、绿色化开发利用,提升国内自有供给能力;

二是深度参与境外资源及国际产能合作。政府部门和行业协会要加强指导和帮助,鼓励国内符合条件的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采取参股、收购、股权置换等方式开展相关资源的国际产能合作,争取长期稳定的原材料供应渠道。引导重点企业持续关注俄相关资源产销状况,超前开展合作可行性分析,择机参与资源合作或产能合作;

三是多渠道、多手段进口,降低成本及风险。国家相关主管部门及企业要及时组织监测、分析研判市场供需和价格走向,适时扩大进口来源和战略储备,避免核心资源受制于人。要积极探索以行业协会、企业联盟为核心的联合采购、集中采购和第三方采购模式,降低原材料采购环节成本、规避市场风险,推动原材料价格理性回归,尽可能抵消供应链成本的增加。

充分把握好窗口期统筹发展。一是持续优化产业中长期发展目标。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已基本完成《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设定的“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20%左右”的任务,国家相关规划部门可根据新形势及时调整,并提出更高的发展目标;

二是精准激励政策,夯实行业发展基础。建议国家相关部门加强组织引导,在已有工作基础上加大政策支持,尤其是做好与补贴退坡的有效衔接,与企业共同发力,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运行;企业作为创新主体和市场主体,要着力突破动力电池、电机系统等核心技术问题,利用窗口期争取弯道超车,攻坚新能源汽车的智能化、网联化操作系统,打造我国新能源汽车换道超车的核心竞争力;

三是积极争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新能源汽车市场。我国新能源汽车企业应加快研发生产符合俄需求的高质量汽车产品,提升品牌影响力、夯实市场份额。同时,将俄作为打通亚欧市场的重要节点,进一步加强“一带一路”新能源汽车产销布局,为欧美乃至全球市场探路。

持续建立健全行业风险防控体系。一是加强项目评估与风控。对进展中的合作项目,要全面梳理订单与项目执行进度,认真做好贸易风险排查工作,选择有利的结算方式和路径,善用政策性金融工具规避风险,加快筹划应急预案,并根据实际情况采取风险防范和应对措施。对有意向的合作项目,要做好全过程风险管理,包括前期对合作方及业务的风险评估和尽调筛查,过程中依据制裁合规体系持续监督,掌握并用好我国阻断和反制法律,妥善应对可能出现的执法调查等;

二是及时做好风险评估及应急预案。要从金融、贸易、保险、法律等角度出发,尽快分析欧美制裁对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后续影响,评估借鉴俄乌汽车企业应对军事冲突或制裁的具体措施和实际效果。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研究制定应对类似风险的应急预案及措施,“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确保极端情况下我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全面提升抗风险能力。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新能源汽车查看更多>电动汽车查看更多>电动车企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