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北极星能源网获悉,日前青岛市人民政府发布青岛市海上溢油应急能力建设规划(2021—2030年),规划指出到2030年,总体建成与水域环境保护目标相统一、与区域污染风险水平相适应的海上溢油应急能力体系。海上溢油应急组织指挥体系更加科学高效,陆海空天一体化的海上溢油监视监测网络逐步形成,溢油事故应急综合处置能力显著加强,专业应急队伍综合技能和实战能力有效提升,实现管理决策智能化、监视监测全面化、应急设备精良化、应急队伍专业化,为建设美丽青岛营造安全、清洁、友好的海洋环境。
详情如下:
关于印发青岛市海上溢油应急能力建设规划(2021—2030年)的通知
各区、市人民政府,青岛西海岸新区管委,市政府各部门,市直各单位:
《青岛市海上溢油应急能力建设规划(2021—2030年)》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2022年5月16日
青岛市海上溢油应急能力建设规划(2021—2030年)
为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防治船舶污染海洋环境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要求和国家重大海上溢油应急能力发展工作部署,满足城市发展对海洋环境保护的需要,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保障我市海洋经济健康发展,结合我市实际,编制本规划。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国家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战略部署,以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为引领,以保护海洋环境、为青岛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优质服务为主线,立足青岛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充分考虑城镇化建设和当地经济发展的长远需求,整合中央、地方、企业等多方资源,各负其责,全面提升我市海上溢油应急能力,为建设美丽青岛提供有力保障。
(二)基本原则。
1立足当前、着眼未来。“十四五”是青岛做好经略海洋大文章、建设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的关键时期,是进一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海洋强国战略重要论述和对山东、对青岛工作重要指示要求的践行期,这对海洋环境质量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海上溢油应急能力的发展水平应与经济和港口发展水平相协调,与水域污染风险水平相适应,并充分考虑经济发展的长远需求,随着全市现代化进程的加快而适度超前发展。
2统筹规划、突出重点。以《青岛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为基本遵循,与《国家重大海上溢油应急能力发展规划(2021—2035年)》《青岛市“十四五”海洋经济发展规划》《青岛市“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有效衔接,整合不同部门、不同层级的应急资源,统筹规划全市海上溢油应急能力建设。突出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着重解决我市海上溢油应急能力建设中存在的关键问题和薄弱环节。
3整合资源、统一调度。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防治船舶污染海洋环境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要求,进一步加强海上溢油事故应急法制与体制建设,发挥优势,整合资源,建立统一指挥、分工明确、运转高效、协调有序的海上溢油应急工作机制。构建海上溢油应急指挥平台,以信息共享为纽带,形成资源整合、协同合作的应急信息化网络,优化各种应急资源配置,对应急队伍与设备物资进行合理调配,实现应急的科学化管理,提高辅助决策智能化水平。
4平战结合、优化配置。按照全面覆盖、合理布局、优化配置、重点加强的原则,分阶段分层次规划青岛市海上溢油应急监视监测网络与应急设备物资,针对关键设备物资数量不足与结构性矛盾并存的问题,适度增加应急船舶数量,提高应急队伍整体素质,实现关键性设备的优化和整体性能的提高。强化事故多发区和船舶交通密集区的应急力量配备,加强对敏感资源区和危险品集中运输水域的防护。坚持平战结合、高效利用海上溢油应急物资的原则,提高应急物资和应急队伍的利用率,事故发生时可及时调配物资和人员,日常充分利用并保持溢油应急能力发挥应有的作用。
(三)建设目标。
1总目标。
到2030年,总体建成与水域环境保护目标相统一、与区域污染风险水平相适应的海上溢油应急能力体系。海上溢油应急组织指挥体系更加科学高效,陆海空天一体化的海上溢油监视监测网络逐步形成,溢油事故应急综合处置能力显著加强,专业应急队伍综合技能和实战能力有效提升,实现管理决策智能化、监视监测全面化、应急设备精良化、应急队伍专业化,为建设美丽青岛营造安全、清洁、友好的海洋环境。
2具体目标。
(1)监测能力。海上溢油监测力量全面覆盖青岛海域,多重覆盖离岸50海里以内水域,重点覆盖青岛港区主要大型油品、危险品码头和重要环境敏感资源。
(2)反应能力。在天气和航空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航空监视力量2小时内达到50海里以内水域,3小时内达到管辖的任一水域。离岸50海里以内水域的海上溢油清除力量到达时间为6小时。
(3)运行能力。溢油清污设备可在5级海况下出动,在4级海况下可以开展应急作业,在3级海况下能够保证较好的回收效果。
(4)海上溢油清除能力。海上溢油清除能力达到3500吨。其中到2025年,全市海上溢油清除能力达到3000吨。
(5)岸线清污能力。岸线清除能力达到3500吨。
(6)回收物陆上接收处置能力。回收物陆上接收处置能力与海上溢油清除能力及岸线清污能力规模相适应。
(7)应急队伍。经过专业培训的专职溢油应急人员数量占企业应急人员的15%以上。
二、主要任务
(一)优化海上溢油应急预案体系,建立区域溢油应急联防机制。不断优化《青岛市海上溢油事件应急预案》,并注重与《山东省重大海上溢油应急处置预案》《国家重大海上溢油应急处置预案》等上层预案的协调与衔接。进一步明确区域应急联防机制、海上溢油事故的组织体系、工作机制以及应急响应过程中的部门和人员职责。对应急人员、技术、装备、物资、救援行动、指挥协调以及综合保障等方面进行具体安排,从法规层面做好溢油应急保障工作。针对溢油重点风险企业,编制现场应急操作方案,加强企业溢油应急管理。按照上级统一部署,建立区域海上溢油应急联防机制。应急联防机制应包括组织体系与职责、防备与预警、应急响应、事故信息报送与处理、应急反应行动、应急保障、后期处置等内容。(青岛海事局牵头,市海上溢油事件专项应急指挥部成员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完善海上溢油应急组织体系,明确部门溢油应急职责分配。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理清应急、海事、交通、海洋、环保等相关主管部门对青岛辖区内发生海上溢油的监视、处置等职责,推进依法治污,完善应急、海事、交通、海洋、环保等主管部门有关海上溢油的应急反应机制,推动财政部门为溢油应急工作提供资金保障,增强管理实效,完善由海上溢油事件专项应急指挥部、现场指挥部以及应急成员单位组成的海上溢油应急组织体系。(青岛海事局牵头,市应急局、市财政局、市交通运输局、市生态环境局、市海洋发展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建设海上溢油应急指挥平台,打通应急信息互联互通渠道。建成海上溢油应急指挥平台,实现应急信息管理、响应和指挥等功能。升级改造现有信息系统,强化与海上溢油应急指挥平台融合,在海上溢油事件专项应急指挥部成员单位建立平台终端,打通海上溢油应急责任单位间资源、信息共享渠道,充分融合各部门溢油应急作战能力资源配置,畅通各责任单位与应急指挥部、现场指挥与应急指挥部间的联系渠道,实现应急信息同步共享,保障应急资源可为决策充分利用和发挥效能,提升应急责任单位间的联动水平。(青岛海事局牵头,市应急局、市交通运输局、市生态环境局、市海洋发展局、自然资源部北海局、董家口海事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专栏1 建设海上溢油应急指挥平台
海上溢油应急指挥平台以电子海图的形式为依托,主要实现监视监测、信息管理和响应指挥三个功能:一是将码头溢油监视系统、岸基溢油监视雷达、搭载摄像功能及石油特征光谱探测功能的无人机和直升机设备、船载移动雷达溢油监视设施的监视监测数据接入平台,对事故多发水域开展溢油事故常规监视,为溢油应急响应方案的制定和调整提供实时数据和直观决策保障。二是通过对数字预案、风险源、敏感资源、清污设备、应急物资、应急专家、应急机构、应急人员等信息的有效收集和管理,建立应急基础数据库,在海上溢油应急响应时,第一时间调用相关信息并进行综合展示,便于应急人员迅速调集应急资源进行应急响应;三是通过调用现场实时信息、应急数据库及其他日常管理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和判定,实现对海上溢油事故的全时接报、对污染物扩散的动态预测、对敏感资源的及时预警、对应急资源的有效调集、对应急指令的及时传达以及对污染损害的评估,协助应急指挥部对海上溢油事故应急的科学决策。
(四)配置海上溢油监视监测系统,打造综合立体监视监测体系。构建海上溢油监视信息综合系统,将监视信息整合接入到海上溢油应急指挥平台,为溢油应急响应方案的制定和调整提供实时数据和决策支撑。配置码头溢油监视系统、岸基溢油监视雷达以及搭载摄像功能及石油类特征光谱探测功能的无人机和直升机设备。完善海上溢油监视网络,在重点港区设置岸基溢油雷达监视系统,在符合一定技术条件的航空器和海事执法船、海洋监测船等公务船舶搭载溢油监视设备。(青岛海事局牵头,市生态环境局、市交通运输局按职责分工负责)以近岸海域环境监测站点为基础,配备便携式溢油检测鉴定设备如便携式油气分析仪、便携式石油类测定仪、便携式石油类三维荧光测试仪等,形成专门针对陆源溢油和船舶溢油的水环境常规监测网络,加强近岸海域港区、自然保护区、海洋保护区、海水养殖区、滨海风景旅游区等环境敏感区域的水质监测。(市生态环境局牵头,自然资源部北海局负责)
(五)提高地方溢油应急处置能力,提升溢油应急设备工作效能。建设青岛市溢油应急综合反应基地,基地设备库综合配备围控、卸载、回收、清除、吸附、储运和小/微型就地消痕焚化等设备,具备专业溢油应急处置船舶靠泊、溢油应急设备存放和转运、回收物临时储存、应急队伍训练和值守等功能,达到1000吨综合溢油清除能力。(市应急局牵头,市交通运输局、市海洋发展局、市生态环境局、青岛海事局、董家口海事局、市消防救援支队按职责分工负责)配套建造一艘专业溢油应急处置船舶,具备300吨清污能力。(青岛海事局牵头,市交通运输局、市海洋发展局、董家口海事局、山东港口青岛港集团有限公司按职责分工负责)海上溢油清除能力建设同步兼顾岸线溢油清除能力建设,根据岸线实际情况,配备常规的岸线溢油清除物资。(市城市管理局牵头,有关区、市政府,市交通运输局、青岛海事局、董家口海事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专栏2 建设青岛市溢油应急综合反应基地
溢油应急综合反应基地拥有码头岸线、堆场、设备储库、危废储库等涉及溢油应急行动所需的全过程硬件支持,具备从船舶停靠、设备下水到回收物上岸、危废暂储转运、浒苔转运等全过程完成能力,整合现有的、已储备的溢油应急物资,配备围控、卸载、回收、清除、吸附、储运以及叉车、吊机、就地消痕焚化等全方位溢油应急设备及配套设施,具备1000吨溢油清除能力水平,达到国家溢油应急设备库大型库的水平,保证设备可用、好用、高效。
专栏3 建造专业溢油应急处置船舶
专业溢油应急处置船舶具备较好的溢油回收效果,操纵性能良好,可搭载溢油回收设备和浒苔打捞设备进行工作。该船具备300吨清污能力,可回收中高粘度溢油(包括闪点<60℃的油类)、块状浮油、油污垃圾,主要用于青岛海域(含港区水域)溢油事故的应急处置,具备包括溢油回收、临时储存、处理,兼顾溢油围控、消油剂喷洒、应急辅助卸载、溢油监视、浒苔打捞和重点污染源监护等功能,同时兼顾海上突发事件应急指挥功能,日常可用于溢油应急专业培训演练和海上巡逻。
(六)组建海上溢油应急专业队伍,加强培训演练提高实战能力。依托市消防救援支队海上救援大队和山东港口集团青岛港集团有限公司应急救援中心,组建一支政府专业力量和一支企业专业力量,作为高素质专业溢油应急队伍,纳入青岛市海上溢油应急体系,市政府统筹安排专项资金支持,依托青岛港集团定期组织开展应急人员的知识培训和技能训练。开展针对渔民的应急组织、通讯、清污操作等培训演练。沿海区(市)政府根据岸线实际情况,配备组建专业岸线溢油清除应急队伍。采用专职和兼职相结合的方式组建政府、企业和社会应急队伍,定期开展专项应急演练。(市应急局、青岛海事局牵头,市交通运输局、市消防救援支队、市海洋发展局、董家口海事局、山东港口青岛港集团有限公司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资金保障。为保障规划建设项目有效实施,各级财政部门按照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原则,将海上溢油应急能力建设资金纳入同级政府年度预算予以保障。在加大全市财政投入的同时,拓宽投资渠道,培育良好的海上溢油清污市场,鼓励港航企业、清污公司以及社会资本参与青岛海上溢油应急能力建设。
(二)强化组织实施。加强对规划重点项目的监督管理,抓好招投标、物资设备采购、竣工验收、运行使用等各环节的监督、审计,按照规划目标规范实施,最大程度发挥应急设备作用。加强规划实施动态跟踪监测,实时开展规划实施情况评估。
(三)加强沟通协调。加强区域、部门间的统筹协调,完善应急体系管理,建立长效协调机制,督促有关单位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形成合力。重点加强海事、环保、海洋等部门间的沟通协作,建设数据共享平台。加强组织机制创新,研究建立规划实施的协调机制。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在国家全力推进能源安全与产业链自主可控的战略背景下,油气工业软件的核心技术自主化已成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提升产业链韧性的战略支点。中国石油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深入落实国务院国资委战新产业“百大工程”战略指引,将油气工业软件核心技术攻关作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重大使命任务
7月伊始,由青骐骥提供核心制氢装备的中石油玉门油田可再生能源制氢示范项目取得重要进展:新增的2台1000Nm/h电解槽与2024年已长期运行的2台1000Nm/h电解槽成功构建“4对1”制氢系统,目前系统已完成调试并成功投运。值得关注的是,本次新增电解槽采用青骐骥最新研发成果,在制氢能耗、衰减率等关键性
近年来,中国石油以实现“双碳”目标为引领,紧跟低碳发展行动的时代潮流,明确提出“清洁替代、战略接替、绿色转型”三步走总体部署,积极践行“绿色发展、奉献能源,为客户成长增动力、为人民幸福赋新能”的价值追求,加快绿色转型步伐,积极构建多能互补新格局。伴随全球清洁能源转型提速,太阳能光
2011年福岛核事故的爆发,让日本核电产业迎来转折,这场由地震海啸引发的灾难,让日本对核能的态度从依赖转向审慎。事故发生后,54座运行中的核反应堆几乎全部关停,核电在能源结构中的占比从30%骤降至接近零,政策层面也确立了“尽量减少”核能使用的导向。(来源:微信公众号“能源新媒”文/范珊珊)
北极星电力网获悉,近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公布国家标准验证点(第二批)名单,其中包括:国家标准验证点(石油管及装备新材料)——承担单位:中国石油集团工程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国家标准验证点(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承担单位:国家能源集团新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国家标准验证点(水利)—
继浙江省2024年工商业平均电价降价0.01元/千瓦时后,2025年浙江省进一步加大了降价力度。(来源:电联新媒作者:赵紫原)“电价方面,通过建机制、降成本、优调度,2025年煤电年度交易价格降低至0.412元/千瓦时,较去年降低0.053分。截至5月底,全省工商业平均电价降至0.733元/千瓦时,较2024年下降0.0
7月9日,市场监管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计量支撑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行动方案》指出,面向太阳能、风能、核能、氢能、海洋能、生物质能、地热能等领域,围绕关键核心技术装备自主化发展、能源生产储运基础设施建设、储能系统及相关装备研究及产业化等方向计量需求,开展新能源汽车充换电、核电安
ABB电气位于芬兰波尔沃的智慧建筑工厂是首批迈向净零排放和更可持续运营的工厂之一。自2021年以来,这座占地71,000平方英尺的工厂通过数据驱动决策和创新能源管理相结合的方式,显著降低了能源消耗和排放。当地团队采取创新措施,利用环境条件创造优势。例如,ABB首个季节性地热储能系统利用改造的空气
7月8日,远景打造的全球最大152万吨绿色氢氨项目首期32万吨工程在内蒙古赤峰建成投产。当天下午,全球首罐绿氨从园区顺利发车,法国必维国际检验集团现场为这罐绿氨颁发全球首张ISCC可再生氨证书,这标志着全球绿色氢氨产业从此迈入商业化生产新阶段。远景董事长张雷和赤峰市市长栾天猛分别致辞,并同
7月8日,中国石油工程建设有限公司新能源项目2024年-2026年光伏支架(二级物资)集中采购(新增)中标候选人公示,新增10家入围企业,包括天津君诚管道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江东金具设备有限公司、苏州聚晟太阳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青岛九鼎立钢结构工程有限公司、特变电工集团(天津)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同
重卡电动化引领“换电生态圈”本刊记者曲艺作为新能源汽车补能的重要方式之一,换电模式凭借其高效、便捷、集约的优势,成为破解充电焦虑、促进交通领域低碳发展的关键路径。2020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换电站纳入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之中。近来,由重卡电动化驱动,这张“补能网”正织得愈加细密。加
根据近期国际市场油价变化情况,按照现行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自2025年7月1日24时起,国内汽、柴油价格(标准品,下同)每吨分别上涨235元和225元。调整后,各省(区、市)和中心城市汽、柴油最高零售价格见附表。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三大公司及其他原油加工企业要组织好成品油生产和调运,确保市场
受供需突变、债务高企、技术竞争力不足、供应链脆弱、地缘政治加剧贸易与投资不确定性等多重因素冲击,锂电产业链公司正经历前所未有的生存挑战,行业分化加剧,洗牌步入深水区,一场关乎存续与出局的战役已经打响。“红海”搏杀从高歌猛进到销声匿迹2025年全球电池行业破产、退市事件频发。在国际市场
第三章nbsp;石油行业发展(来源:中能传媒研究院本章作者nbsp;杨永明)(中能传媒能源安全新战略研究院)一、原油供需01原油表观消费量出现同比下降根据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的统计数据,2024年,我国原油表观消费量7.64亿吨,同比下降1.0%。2024年,受国内宏观经济结构性调整、替代能源加速发展等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6月24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印发广东省促进经济持续向好服务做强国内大循环工作方案的通知。文件明确,建立常态化的向民间资本推介项目机制,分批次推介收益水平适中、建设条件成熟的投资示范项目和应用场景。完善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支持民间资本参与核电、高铁、风电
6月18日,许继电气股份有限公司与中国石化物资装备部、中国石化河南石油分公司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举行。市委副书记、市长张庆一,中国石化物资装备部党委书记、总经理孔小强,中国石化河南石油分公司党委书记杜予斌,许继电气党委书记、董事长李俊涛等出席仪式。张庆一在致辞中向各位嘉宾长期以来对
第一章nbsp;能源发展综述本章作者nbsp;邱丽静(中能传媒能源安全新战略研究院)一、宏观经济形势01经济总量再上新台阶,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0%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一年来,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新质生产力稳步发展,改革开放持续深化,
根据近期国际市场油价变化情况,按照现行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自2025年6月17日24时起,国内汽、柴油价格(标准品,下同)每吨分别上涨260元和255元。调整后,各省(区、市)和中心城市汽、柴油最高零售价格见附表。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三大公司及其他原油加工企业要组织好成品油生产和调运,确保市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6月16日,新疆伊宁市人民政府发布《伊宁市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规划(2025-2030年)》。文件明确,大力发展新能源和清洁能源。持续优化能源结构,积极推动多种形式的新能源综合利用。逐步提升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和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加大可再生能源消纳力度,完成自治区、伊犁州下
近日,汕尾市人民政府印发《汕尾市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行动方案》共提出1个年度工作目标和9方面重点任务。《行动方案》包括指导思想、工作目标、重点工作任务等内容。其中,工作目标要求2025年全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AOI达标率)为98%,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
根据近期国际市场油价变化情况,按照现行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自2025年6月3日24时起,国内汽、柴油价格(标准品,下同)每吨分别上涨65元和60元。调整后,各省(区、市)和中心城市汽、柴油最高零售价格见附表。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三大公司及其他原油加工企业要组织好成品油生产和调运,确保市场稳
油气市场研报(2025年5月)来源:中能传媒研究院作者:杨永明(中能传媒能源安全新战略研究院)焦点月评当油气巨头的氢能理想照进现实市场供需全球原油市场总体仍供过于求地缘政治因素深刻影响全球天然气市场格局4月国内原油生产增速回落,天然气生产增速加快前4个月我国原油进口量同比增加0.5%,天然
在国家全力推进能源安全与产业链自主可控的战略背景下,油气工业软件的核心技术自主化已成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提升产业链韧性的战略支点。中国石油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深入落实国务院国资委战新产业“百大工程”战略指引,将油气工业软件核心技术攻关作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重大使命任务
7月伊始,由青骐骥提供核心制氢装备的中石油玉门油田可再生能源制氢示范项目取得重要进展:新增的2台1000Nm/h电解槽与2024年已长期运行的2台1000Nm/h电解槽成功构建“4对1”制氢系统,目前系统已完成调试并成功投运。值得关注的是,本次新增电解槽采用青骐骥最新研发成果,在制氢能耗、衰减率等关键性
近年来,中国石油以实现“双碳”目标为引领,紧跟低碳发展行动的时代潮流,明确提出“清洁替代、战略接替、绿色转型”三步走总体部署,积极践行“绿色发展、奉献能源,为客户成长增动力、为人民幸福赋新能”的价值追求,加快绿色转型步伐,积极构建多能互补新格局。伴随全球清洁能源转型提速,太阳能光
继四川省雅江市探矿取得进展后,湖南省郴州市也探获一超大型锂矿床。湖南省自然资源厅7月8日披露,湖南省郴州市临武县鸡脚山矿区已探获超大型蚀变花岗岩型锂矿床,共提交锂矿石量4.9亿吨,氧化锂资源量131万吨。同时,该矿产伴生铷、钨、锡、铌、钽等多种战略矿产,均达中型以上规模。能源资源安全是关
截至今日,中国石油多家企业上半年生产经营成绩单相继出炉,各油气田在稳油增气的基础上,统筹推进新能源业务加快发展,炼化、销售等企业相关业务加速发展,超计划完成,创同期新高,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打下坚实基础,快来一起看看吧。大庆油田大庆油田深入抓好油田发展“三件大事”,聚焦“原油要稳中
7月2日,渤海油田天然气日产量达到1235万立方米,可满足百万人口城市一个月民生用气,与此同时,渤海油田投产以来天然气总产量达520亿立方米,日产、累产双突破!年初以来,锚定上产4000万吨目标,有限天津分公司精益管理成效显著,压实原油产量基本盘,坚持油气并举、强化产能建设,打造渤西作业公司
7月3日,在大庆市银浪牧场明水泡南岸,中国石油单机容量最大、高度最高、叶片直径最大的分散式风电工程——南五110千伏变电站分散式风电工程首台风机完成机舱吊装,正式进入轮毂及叶片吊装的关键环节。南五110千伏变电站分散式风电工程,选用5台风机叶片直径为204米、钢混塔架轮毂高160米、单机容量达6
长期以来,中国石油胸怀“国之大者”,坚持把创新作为第一战略,瞄准关键核心技术难关,矢志攻坚、久久为功,加速锻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构筑能源化工创新高地,这股澎湃之力正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助推科技强国建设注入磅礴动能,快来看看最近中国石油又取得了哪些新突破、新成就。中国石油首个!实现
中油资本近日发布公告,拟出资6.55亿元,与控股股东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以自有资金按原有持股比例共同向参股公司中国石油集团昆仑资本有限公司进行增资,用于投资可控核聚变项目。此次增资合计出资金额为32.75亿元。这并非中国石油首次涉足核聚变领域。早在去年,
延长石油建成了我国第四大气田!(来源:石油Link文|木兰)7月1日,延长石油官宣150亿方天然气产能倍增工程建成收官,并启动新一轮产能提升计划。回望2024年,延长石油年产天然气104.57亿方。同期,长庆油田、西南油气田、塔里木油田天然气产量分别为500亿方、447亿方、326亿方。凭借这份成绩单,延长石
第四章nbsp;天然气行业发展本章作者nbsp;杨永明(中能传媒能源安全新战略研究院)一天然气供需01天然气表观消费同比增长8%国家发展改革委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天然气表观消费量4260.5亿立方米,同比增长8%。随着稳经济政策及接续措施加快推进并落地生效,国内经济持续呈现复苏向好态势。各个领域的用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