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智慧电厂市场正文

网络安全与能源行业数字化转型发展分析

2022-06-01 12:11来源:绿盟科技关键词:数字化网络安全绿盟科技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数字化转型是“十四五”期间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更是影响能源产业布局以及网络安全行业未来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主题。

网络安全领域被誉为全球安全趋势风向标的RSA大会,主题从2021年“弹性”变换为2022年“转型”,其一方面体现了疫情影响下的安全行业乃至国际经济局势从不确定到相对确定;另一方面,网络安全行业也从强调疫情短期容错能力与应急支持为重点,逐步向长期业务连续性保障以及与客户价值共建转换。此外,从关注战术与势能的“弹性”,向关注战略与动能的“转型”切换,也表现出当前复杂国际局势下,网络安全产业以及网络安全所服务的关联产业均面临变革压力。

当前外界影响因素逐渐复杂,网络安全竞争格局从传统攻防双边关系不断蔓延融合业务、法律、军事因素,形成需要平衡质量、安全、发展乃至经济、政治的多边关系。能源行业也不只单纯需要考虑既有业务维持与安全,还需要考虑局部争端下能源供应安全问题,以及在数字化不断推进革新的时代大背景下,如何保持长期竞争力,考虑关乎企业未来可持续发展的转型问题。

网络安全作为信息技术密集型行业,受内外双重驱动,其于能源领域的转型必须在能源行业数字化转型的框架下考虑,才能以更广阔的视角审视行业转型重点。而能源行业数字化转型只有在发展数字经济的背景下分析,才能更清晰的认知在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进程的影响下对网络安全行业供、需市场的双向引导效应,从而指导网络安全行业研发新的产品、服务,探索新的业务和发展模式,进而实现企业乃至产业价值的转换提升。

图片1.png

一、网络安全转型

受新冠疫情、国际政治与军事局势不确定等多重因素影响,网络安全产业从2019年开始不断面临转型压力。于此同时,网络安全能源领域需求侧市场,在受到一系列新技术的影响下,系统架构逐步脱离传统 “基础硬件+系统软件+应用软件”的建设模式,一系列围绕新技术、新场景而生的安全需求同步挑战网络安全供给侧能力。

远程办公从临时转向常态化发展趋势,引导网络安全产品形态由本地向云端迁移,安全服务由驻场向远程支持切换,推动安全厂商产品向支持多形态、多环境发展。传统以功能进行切分的产品边界逐步模糊,出现各类融合产品。除安全功能融合的趋势上升,安全与业务功能融合的趋势也在显现,要求网络安全厂商实现以客户为中心的深层次产品服务迭代。

能源企业安全需求与业务需求加速融合,传统基于网络拓扑叠加安全产品,实现安全设计的交付模式面临困境。当前能源企业受数字化转型推动,积极搭建诸如运营、治理或是中台主题概念的系统与业务架构。安全厂商交付模式从重技术与产品向重服务与能力加速转换,安全服务的形式向多元化发展。叠加客户远程办公、行业与国家级应急演练需求加大,要求安全厂商具备迅速响应的综合能力,能够迅速识别安全风险,有效遏制风险蔓延,防止引发链锁安全事件。

网络安全价值从抵御攻击、降低风险,不断蔓延向能源业务支撑、安全运营过渡,从减少损失向创造价值发展。当前网络安全于企业业务层面需要发挥提质增效作用;于国家层面,更加强调经济发展与安全并重,网络安全产业的发展除了需要继续保障各行业业务降低安全风险,减少损失,还需要积极发挥跨行业融合优势,推动以数字经济、清洁能源消纳、等各类主题建设及“十四五”计划快速落地,助力我国经济快速恢复。

二、能源行业数字化转型

数字化转型拥有非常丰富的内涵,横向上其不只包含行业数字化,如电力行业数字化转型、煤炭行业数字化转型、油气行业数字化转型等内容,纵向上以电力行业为例还包含诸如电力调度数字化建设、电力营销数字化改造、电力物联网建设等业务场景数字化。所以对于网络安全产业,对内受数字化转型变革,加速产品的研发迭代;对外需要能够具备支撑能源领域多子行业、多场景的数字化转型任务的能力。与数字化相配套的主题,如智能化、智慧化,以及以协同、治理一体化为实现目标的信息化集成建设,均是数字化转型领域的标志性内容。以能源领域油气、发电、电网、管网四家代表性企业为例,各企业积极推动行业内数字化转型工作,契合“十四五”规划发展方向。

图片2.png

数字化转型受多重因素驱动,微观上除了发展数字化产品交易市场以及能源行业落实数字化运营、精细化管理需求,另外两个宏观因素至关重要:首先是当前世界经济保持增长极度依赖高科技行业,数据从传统信息功能向生产要素的转变,使得各国谋求经济增长必须保持围绕数据的各类技术、服务、产品的竞争优势;其次,绿色与可持续发展是各国实现长远发展目标的重要手段,依赖高附加值的数字化产业,不但能够降低依赖传统资源,资源面临耗尽的风险,还能压缩传统产业污染排放与碳排放,保持高质量发展。同时叠加我国“双碳”政策,所以围绕传统高能耗产业碳控、数字化转型,是实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路径。能源领域企业不但是发展清洁能源、推动经济稳步增长的关键主体,领域内以能源集团类企业为代表的基本均由国资控股。而针对国有企业,2020年8月国务院国资委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工作的通知》,也特别明确了数字化转型是未来国有企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针对能源领域数字化转型,不只需要关注上游能源生产与输配行业,也需要关注下游能源强消耗的关联行业。以当前“东数西算”热点主题为例,2022年初,多部委联合印发文件,同意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8地启动建设国家算力枢纽节点,规划了10个国家数据中心集群,标识工程正式全面启动。我国东部算力需求旺盛,但是能耗指标紧缺,大部分数据中心集中在东部及沿海地区。资源方面,西部是我国能源主产地,尤其是火电、水电以及新能源发电的电力资源。同时西部年平均气温低于东部,而环境冷却用电作为数据中心的能耗重点,于西部地区建设低PUE数据中心更易达成,所以能源方面可以充分发挥区域互补效应;经济方面,东数西算的发展能够扶持和带动中西部产业发展,不但能够助力本地实现企业数字化转型,推动当地数字化产业进步,更能创造大量围绕数字化产业的岗位,带来系统性变革。

三、数字经济

2021年12月,我国首次发布国家级数字经济发展专门规划《“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数字经济迈向全面扩展期,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0%,数字化创新引领发展能力大幅提升,智能化水平明显增强,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取得显著成效,数字经济治理体系更加完善,我国数字经济竞争力和影响力稳步提升。针对能源领域,强调了推进能源领域基础设施数字化改造,推动智慧能源建设应用,促进能源生产、运输、消费等各环节智能化升级,推动能源行业低碳转型。

此外,通过分析“十四五”规划,其中有关数字化概念出现80余次,涉及“数字中国”、“数字社会”、“数字政府”、“数字生态”、“数字乡村”等多个领域。能源领域涉及“智慧能源”、“清洁能源”、“能源安全”几个关键主题。数字经济体量与增速方面,根据中国信通院发布的《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2021)》显示,我国数字经济的规模稳步增长,即使受疫情影响,我国2020年数字经济增加规模达到36万亿人民币,位居世界第二,同比增速达到9.6%,位居世界第一。

发展数字经济,我国拥有制度优势,以“金”字工程、数字政府为主题的信息化、数字化建设也是我国发展数字经济进程中的标志性工作,能源领域发展数字经济需要关注数字政府的建设进度与发展方向。2021年6月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第五章单独规定政务数据安全与开放,不只是法律层面规范政务数据,也从侧面体现了政府发展数字经济,发挥数字化转型、建设的引领带动作用。我国于“十五”启动电子政务,经过“十一五”全面建设,“十二五”转型发展,当前基本实现了部门办公自动化、重点业务信息化、政府网站普及化。2018年长三角、珠三角省份率先发布数字政府建设方案,当前全国各省已经全面开展数字政府建设,国家于财政方面大力支持,同时各地政府还从职能上纷纷组建成立数据管理机构,协同本地数字化项目的建设与推进。此外,在一系列“放管服”、优化营商环境的政策协同带动下,各省数字政府主题建设和优化升级的过程中,也将逐步体现出拉动经济、保障民生的综合效果。

四、转型展望

展望数字经济背景下的能源行业数字化转型以及网络安全产业发展,未来三个方向应该是明确的。

首先,保持绿色高质量发展方向不变。能源领域传统高污染、高能耗的业务将持续面临变革转型压力,诸如“东数西算”主题的高科技、高附加值,具备区域经济协调带动发展作用的项目与产业不断涌现并将被扶持。

其次,平衡安全与发展方向不变。保证产业健康有序发展,鼓励网络安全产业做大做强,同时也会防止垄断发生;鼓励企业发展国际市场,但围绕国家安全的自主可控、业务出海网络安全审查保持不变。

最后,构建高效治理体系方向不变。提升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是能源与网络安全行业共同鼓励的目标,还有诸如疫情突发事件的国家应急能力提升完善,不只要求网络安全产业本身需要不断进取,更是能源行业从追求短期“弹性”,不断转型向追求长远发展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 《“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3] 中国信通院,《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2021)》

[4]《中国华电2020可持续发展报告》

[5]《中国石油2021年社会责任报告》

[6]《国家电网2020年社会责任报告》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数字化查看更多>网络安全查看更多>绿盟科技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