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1756年英国化学家布莱克首先通过定量方法确定了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作为光合作用的主要原料,大气中含有适量的二氧化碳对植物生长是有益的,但是当二氧化碳在大气中的含量过高,导致植物无法完全吸收转化,就会成为一种大气中的污染物质。一般认为,二氧化碳过量排放不仅会使大气污染严重,而且由于其分子量相对较大,也常常会妨碍空气中其他污染物质的扩散。同时,由于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升高使地球的大气循环失常,最终导致地球的气候变化,带来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等一系列自然灾害。百年数据作证,人类活动的碳排放是气候变暖的主因。
碳定价是公认的推动碳减排的有利工具之一,通过这种定量化的运作,二氧化碳的新增排放实现了从无人在意的、不去计量的环境外部性产物,到总量可控、个体可交换的金融产品的转换,和其他污染物一道成为排放权交易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世界银行的最新报告,预计到2022年,在碳定价措施的推动下,全球将有120亿吨二氧化碳当量进入碳定价体系,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的23%。
一、碳定价并非一国之事
法国著名的思想家伏尔泰曾说过,“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碳排放造成气候变暖的问题更是如此。发达国家数百年的工业发展,带来了国家的繁荣和人民的富足,却让正在亟待改善居民生活水平的发展中国家人民承担碳排放的全部后果,这既不合理也不公平。发达国家自己振臂疾呼加快减碳行动,而不考虑发展中国家的实际发展需求,即使能强迫发展中国家接受,但显然也无法长久。《巴黎协定》第六条规定说明了碳减排过程中自愿开展国际合作的重要性,并写明缔约方可自愿选择相关机制来实现碳减排指标跨境转移。
自2019年开始,世界银行开始连续三年(2020~2022)出版以碳定价为专题的系列报告《碳定价现状与趋势》,详细记述包括区域、国家和地方实施碳定价机制的进展情况。按报告所述,全球碳定价机制从61项增加到了68项,越来越多的国家计划或考虑在其预期的国家自主贡献中建立碳定价机制。得益于更高的碳价格、来自新工具的收入以及排放交易系统中拍卖的增加,碳定价的金融属性更好的得到了展现,收入创下840亿美元,比2019年的450亿美元高出约86%。全球源自碳定价机制的收入近一半用于环境或更广泛的发展项目,超过40%的收入用于一般预算,其余部分用于减税和直接转型。然而,随着《京都议定书》的结束,碳排放交易更多的展现为国家或经济体内部进行的碳排放交易。从碳排放权设置的初衷来看,一方面表现为各国减排调控能力的进步,另一方面体现出各国之间借此进行新一轮技术壁垒的退步。
在跨境方法上,欧盟采用其碳边界调整机制(CBAM),用碳泄漏的概念来弥补由于碳价格提高而带来的内部损失。几乎同期,加拿大和其他司法管辖区再次强调要实现边界碳调整(BCA)的承诺,并正在排除其中的技术难题和政治障碍。各国之间由于碳定价形成的新一轮贸易壁垒的弊端正在不断显现。
二、中低收入国家的碳定价需要技术援助
在全球实施碳定价机制的过程中,中低收入国家正在面临着一边集中精力开展建设,一边紧跟国际步伐实施碳减排的双重压力。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加入到了不断引进碳定价以适应本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行列。令人鼓舞的是,近年来包括世界银行在内的国际主流机构,正在努力满足发展中国家对碳定价技术支持的日益增长的需求,并正在帮助它们将碳定价编入财政政策和长期脱碳战略的全球统一规划中。这包括开发咨询服务、分析、创新和托管倡议,如市场实施伙伴关系(PMI)。据悉,PMI将实现向30个以上国家提供技术援助的目标。
同时,世界银行集团气候变化行动计划(2021至2025年)提出将增大气候融资的水平,保持资金流动与《巴黎协定》目标的一致性,以帮助发展中国家实现气候与发展相结合的双赢成果。在这项行动计划中,世界银行集团利用了在召集能力、知识和研究以及国家项目支持中的能力优势,帮助发展中国家在气候决策领域有所作为,推动它们首先在碳定价的实施领域取得突破。
三、国家和地区间碳定价合作已经开启
当前,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已经意识到在碳定价领域探索合作和知识共享模式的重要性,以合作为前提的区域碳定价正在步入趋同、协调和联系的正向进程。在北美洲,美国的加利福尼亚州、墨西哥、加拿大的安大略省和魁北克省签订谅解备忘录,共同探索碳市场领域进行合作的可选项,并尝试在太平洋联盟的范围内展开对话,以达成在该区域建立以自愿为前提的市场兼容机制。在亚洲,中国、日本和韩国通过开展年度会议,定期交流碳定价经验,并对可合作领域展开探讨。与此同时,澳洲的新西兰开始与中国和韩国就碳市场的合作潜力进行积极沟通。日本延续了《京都议定书》的成果,继续与其他国家探讨合作方案,通过其联合机制,实现本国温室气体排放的减量化。
可以说,正是由于碳定价这种创新性政策工具的出现,使得各国能够在兼具本国利益的同时,实现碳减排行动的国际间互动。而这种体现成本效益的形式,也保证了原本看似无解的“本世纪末把温升控制在2℃以内或者1.5℃的目标”正在逐步变为现实。虽然还有诸多困难需要在解决气候问题过程中克服,但是至少我们知道,合理运用碳定价工具,国际碳市场可以实现到2030年将全球减缓成本降低30%,到本世纪中叶减少50%以上,助力各国实现其碳达峰和碳中和的承诺。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第一章nbsp;能源发展综述本章作者nbsp;邱丽静(中能传媒能源安全新战略研究院)一、宏观经济形势01经济总量再上新台阶,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0%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一年来,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新质生产力稳步发展,改革开放持续深化,
石油企业开启了一手卖油,一手卖“碳”的新业务模式!(来源:石油Link文|木兰)石油企业的业务版图正经历新一轮重构。发展新能源与低碳业务,本应该是石油企业转型路上的挑战,却意外成为油田创造收益的新路径。日前,塔里木油田通过光伏项目产生的2.67万吨碳减排量,在欧盟碳市场完成了交易。近日,欧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5月19日,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对市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第1271号代表建议的答复。答复文件提到,上海积极推动电碳协同。2023年发布《上海市生态环境局关于调整本市碳交易企业外购电力中绿色电力碳排放核算方法的通知》(沪环气候〔2023〕89号),明确通过北京电力交易中心绿色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为此我国稳步完善碳市场交易制度,加快构建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截至2024年,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涵盖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2257家,年覆盖二氧化碳排放量约51亿吨,占全国总量比重约40%。目前,全
碳金融是指以碳排放权为核心标的物,通过市场化机制设计和金融工具创新,促进温室气体减排和气候资金流动的专项金融活动。广义碳金融涵盖了所有以碳排放权及其衍生产品为中心的金融活动,包括投融资,交易,咨询,管理等诸多碳排放领域的活动;狭义碳金融专指金融机构为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实施的相关投资
峰会背景从2021年开始,中国启动了碳排放交易体系,CBAM也将于2026年全面落实。以碳中和为目标的法律法规将会持续出台,对传统工艺的钢铁企业造成越来越高的碳成本。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钢铁生产国,也在不断引入国家碳定价机制。国际贸易环境复杂多变,受到贸易政策、关税壁垒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同时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以下简称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扩大覆盖范围(以下简称扩围)是加快建成更加有效、更有活力、更具国际影响力碳市场的关键举措。经国务院批准,钢铁、水泥、铝冶炼三个行业纳入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管理,覆盖的温室气体种类为二氧化碳(CO2)、四氟化碳(CF4)和六氟化二碳(C2F6)。根
全国碳市场年度进展与展望杨梦帆nbsp;林立身nbsp;唐人虎(北京中创碳投科技有限公司)2024年,多项政策法规的发布促进了全国碳市场制度体系的快速发展与完善。《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为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运行管理提供明确法律依据,规范交易活动、保障数据质量、惩处违法行为。生态环境部印发
4月2日,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完善价格治理机制的意见》。健全促进绿色低碳转型的能源价格政策。建立健全天然气发电、储能等调节性资源价格机制,更好发挥对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支撑作用。完善新能源就近交易价格政策,优化增量配电网价格机制。综合考虑能耗、环保水平等因素,完善工业重点领域阶梯电价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完善价格治理机制的意见》。文件要求,围绕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健全市场价格形成机制,创新价格引导机制,完善价格调控机制,优化市场价格监管机制,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文件提到,加快重点领域市场建设。推进重要商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4月2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完善价格治理机制的意见。文件明确,深化价格市场化改革。分品种、有节奏推进各类电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稳妥有序推动电能量价格、容量价格和辅助服务价格由市场形成,探索建立促进改革平稳推进的配套制度。健全跨省跨区送电市场化价
7月7日,福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发布《福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福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福州市生态环境局关于印发福州市石化化工、钢铁和建材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的通知》。通知指出,主要目标为“十四五”期间,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调整优化取得明显进展,石化化工行业能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合成氨、烧碱行业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能源局印发《关于开展零碳园区建设的通知》(发改环资〔2025〕910号,以下简称《通知》)。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同志就《通知》接受采访,回答了记者提问。问:开展零碳园区建设的背景和意义是什么?答:当前,我国已进入实现碳达峰目标、加紧经济社会发
北极星碳管家网获悉,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申请一项名为“电网碳排放优化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的专利,公开号CN120262577A,申请日期为2025年06月。专利摘要显示,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电网碳排放优化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构建电网负
7月7日,外交部发言人毛宁主持例行记者会。有记者就中国绿色低碳发展提问。毛宁表示,中国始终积极推进绿色低碳发展,过去10年中国的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增加至17.9%,碳排放强度下降了超过34%。我们将继续同各国一道加强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合作,为绿色转型和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近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出台《关于有序推动绿电直连发展有关事项的通知》(发改能源〔2025〕650号,以下简称“650号文”)。650号文试图在电网的“主干道”供电之外,给与市场主体一个新的绿电采购选项:以用户为中心,开辟一条点对点的“专属通道”,允许新能源电站通过专用线路,直接供给
7月酷暑,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热浪蒸腾。在这片中国第二大沙漠上,正泰新能ASTRON5光伏组件正以卓越性能经受着极端环境的考验。正泰新能独家供应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基地华电135万千瓦新能源项目(木垒25万千瓦光伏部分)全部组件,将茫茫沙漠改造成清洁能源绿洲。木垒25万千瓦(交流侧装机)光伏项目年均发
7月8日,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的《关于开展零碳园区建设的通知》指出,有计划、分步骤推进各类园区低碳化零碳化改造的八项重点任务,即:加快园区用能结构转型;大力推进园区节能降碳;调整优化园区产业结构;强化园区资源节约集约;完善升级园区基础设施;加强先进适用技术应用;提
7月8日,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的《关于开展零碳园区建设的通知》指出,有计划、分步骤推进各类园区低碳化零碳化改造的八项重点任务,即:加快园区用能结构转型;大力推进园区节能降碳;调整优化园区产业结构;强化园区资源节约集约;完善升级园区基础设施;加强先进适用技术应用;提
全球绿色低碳浪潮下,中国绿色认证市场呈现爆发式增长。《2025—2030年中国绿色认证服务行业全景评估与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显示,2020—2024年中国绿色认证市场规模从28亿元激增至182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45.7%,远超全球平均水平,预计2030年将突破800亿元。本文将深入梳理南方电网公司绿色低碳评价认
近日。国网江苏电力发布《碳绩效责任报告(2024—2025年)》(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2024年国网江苏电力累计贡献碳减排量1.2亿吨,较上年增长15.2%。近年来,国网江苏电力积极开展“供电+能效”服务,推广电能替代项目,营造节能氛围,助力打造节能示范。《报告》从服务政府碳考核、服务
从温州市轨道交通资产管理公司官微获悉,浙江温州轨道交通首个车站分布式光伏项目开工。据悉,项目由市铁投集团下属资产公司实施,利用轨道交通S1线、S2线部分高架车站、工作井和控制中心大楼的闲置屋面,加装分布式光伏系统,总装机容量达8.13MWp。项目建成后,预计年均发电量730.48万kWh,年均可减少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能源局印发《关于开展零碳园区建设的通知》(发改环资〔2025〕910号,以下简称《通知》)。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同志就《通知》接受采访,回答了记者提问。问:开展零碳园区建设的背景和意义是什么?答:当前,我国已进入实现碳达峰目标、加紧经济社会发
近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出台《关于有序推动绿电直连发展有关事项的通知》(发改能源〔2025〕650号,以下简称“650号文”)。650号文试图在电网的“主干道”供电之外,给与市场主体一个新的绿电采购选项:以用户为中心,开辟一条点对点的“专属通道”,允许新能源电站通过专用线路,直接供给
7月8日,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的《关于开展零碳园区建设的通知》指出,有计划、分步骤推进各类园区低碳化零碳化改造的八项重点任务,即:加快园区用能结构转型;大力推进园区节能降碳;调整优化园区产业结构;强化园区资源节约集约;完善升级园区基础设施;加强先进适用技术应用;提
7月8日,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的《关于开展零碳园区建设的通知》指出,有计划、分步骤推进各类园区低碳化零碳化改造的八项重点任务,即:加快园区用能结构转型;大力推进园区节能降碳;调整优化园区产业结构;强化园区资源节约集约;完善升级园区基础设施;加强先进适用技术应用;提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7月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关于开展零碳园区建设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开启国家级零碳园区申报。《通知》指出,支持有条件的地区率先建成一批零碳园区,国家发改委将在试点探索、项目建设、资金安排等方面对零碳园区建设给予积极支持
新规陆续发布后,绿电绿证交易规模不断扩大,能源电力行业瞄准“电-碳-绿证”协同发展趋势持续发力。随着电力供应清洁化水平持续提升和绿色能源应用范围持续扩展,绿电交易和绿证交易逐步成为彰显绿色电力环境价值、促进消费侧节能降碳的重要抓手,而全国碳市场作为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核心政策工具
近日,中国大唐、国家电投、华润电力三家电力央企分别成立新能源公司,注资金额均破亿元,具体来看:国家电投6月6日,宁德电投新能源有限公司成立,注册资本8亿元人民币,经营范围包括以自有资金从事投资活动;风力发电技术服务;太阳能发电技术服务;在线能源监测技术研发;合同能源管理;节能管理服
2015年巴黎峰会上,各国达成里程碑式的气候协定,提出全球气温升幅控制在工业化前水平以上低于2℃,最好是1.5℃之内的目标。并且提出为了实现该目标,各国应致力于尽快达到温室气体排放全球峰值,以在本世纪中叶实现全球气候中和。虽然最近10年来非化石能源在世界能源消费总量中的占比有所下降,但是全
北极星碳管家网获悉,近日,江苏省工信厅发布《江苏省零碳(近零碳)工厂培育建设工作方案(2025-2027年)》。文件明确:到2027年,培育50家以上省级层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零碳(近零碳)工厂建设经验和模式。文件提出,自主减排是零碳(近零碳)工厂建设的重要前提。工厂应因地制宜开发、使用太阳能
今年上半年,雄韬股份、氢璞创能、国氢科技、捷氢科技、鲲华科技、协氢新能源、未势能源、玉柴集团、重塑能源、国鸿氢能、明天氢能、锋源氢能、氢沄(河南)新能源等13家燃料电池企业收获“捷报”如下:来源:高工氢电1、雄韬股份1月5日,雄韬山南氢能应用示范产业园在西藏山南市乃东区开工建设;4月,
5月2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关于有序推动绿电直连发展有关事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提出了以“绿色电力直供+市场交易+绿证认证”为核心的新型能源消费机制。这一政策不仅是落实“双碳”战略的重要支点,也将深度重塑能源流通路径与用能模式。绿电直连的理论内涵与管理模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