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火电产业评论正文

核电回暖、天然气低迷……国际能源走向何方?

2022-08-02 08:51来源:中能传媒研究院作者:杨永明关键词:核电天然气发电能源转型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核心提示

◆在全球能源供应短缺、化石燃料价格高企、对抗气候变化面临挑战等诸多因素影响下,核电获得绝佳发展机会。连续数年的去核之后,近期多个国家核电产业出现回暖迹象。国际能源署统计数据显示,与过去几年相比,2021年全球新增核电项目数量已明显上升。在建核反应堆总计52座,装机规模达到54吉瓦,除中国外,韩国、土耳其、印度、俄罗斯、英国等国均有吉瓦级在建核电项目。

◆欧洲天然气供应紧张形势再度加剧。自7月27日起,俄气通过“北溪1号”输送的天然气量降至满负荷运力的20%。为解供应短缺的燃眉之急,欧洲各国紧急实施一系列应对措施。7月26日,欧盟就减少天然气消费的紧急计划达成一致,各成员国同意在2022年8月1日至2023年3月31日期间将天然气消费量减少15%。国际能源署预计,2022年全球天然气需求将下降0.5%,随后几年需求会缓慢增长,但具有较大不确定性。

◆7月19日,伊朗国家石油公司和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签署了伊朗经济界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外国投资协议,俄罗斯企业将向伊朗石油业投资400亿美元,实现伊朗开发波斯湾西部海岸六个油气田的战略目标,此外俄方还将参与建设伊朗LNG项目和天然气出口管道。此次合作,对于俄伊双方来说,是一场双赢。俄罗斯找到好的投资出口,伊朗得以改善油气勘探开发技术和设施现状,提升油气生产能力。此外,俄罗斯和伊朗两大油气大国联手,还将寻求放弃使用美元,这无疑将对石油美元地位形成冲击。

◆7月7日,德国联邦议会通过了几十年来最大规模的一揽子能源转型法案修订提案。值得关注的是,在德国议会的立法投票中,2035年实现100%可再生能源发电的目标未能通过。当前局势下,德国很难提出更激进的可再生能源发展目标,虽然搁置了上述目标,但立法最终确定的2030年可再生能源发电达80%,相比默克尔政府时期的目标已经有了很大提升。整体来看,德国能源转型政策的方向并未发生改变,但随着煤电的重启,未来淘汰化石能源的速度会有所放缓。

◆6月30日,美国联邦最高法院裁定,联邦政府机构不能对发电厂的二氧化碳排放进行广泛设限。评论认为,最高法院这一裁定将削弱政府控制电力行业排放量的能力,不仅让拜登政府抗击气候变化的进程遇到重创,更被联合国称作为“应对气候变化斗争的挫折”。

(来源:微信公众号“中能传媒研究院”作者:杨永明)

核电产业迎来发展契机,多国发展核电应对能源短缺

在全球能源供应短缺、化石燃料价格高企、对抗气候变化面临挑战等诸多因素影响下,核电正在获得发展机会。连续数年的去核之后,近期多个国家核电产业出现回暖迹象。在亚洲,7月5日,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宣布,计划到2030年将核电在全国能源结构中的比重提升至30%以上,2021年这一比重为27.4%。产业通商资源部表示,将恢复两座核反应堆建设,并延长现有核反应堆运行期限。2011年日本福岛核事故后,包括韩国在内的一些国家主张缩减或停止核电开发以杜绝核灾隐患。本届韩国总统尹锡悦就职后,拒绝上届政府逐步淘汰核电的方案,承诺加大投资核电产业,使韩国重获安全核反应堆出口主要国家的地位。数据显示,韩国现有24座核反应堆,其中19座仍在运行。上届政府计划到2034年将运行中的核电站减少到17座。尹锡悦政府则准备投入4000亿韩元(约3亿美元)开发小型模块化核反应堆,力争到2030年出口10座核反应堆。韩国政府希望凭借开发核电降低对进口化石燃料的依赖,若计划顺利实施,预计2030年时,韩国化石燃料进口依赖度将从2021年的81.8%降到60%左右。7月14日,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宣布,除了目前在运行的5座核反应堆,当局准备重启其他4座,以便今年冬天国内最多可有9座核反应堆处于运行状态。这是自2011年以来,日本当局重启核设施动作最大的一次。福岛核事故后,日本境内大多数核电站关停,2016年,日本部分核电站重启。自乌克兰危机以来,日本紧随美欧脚步,对俄实施多轮制裁。然而作为能源进口大国,日本受到的负面影响也在持续发酵,能源等原材料涨价引发连锁反应。在能源危机之下,日本政府不得不重新审视核电作为可自给能源的重要作用。日本经济产业省日前公布的清洁能源战略中期报告明确表示,应将核电与清洁能源共同作为重要电力来源持续使用。日本政府希望到2030年将该国能源结构中的核电贡献从2019年的6%提高到22%。除了韩国、日本外,自5月底以来,印度尼西亚、越南和菲律宾都相继表示希望拥有核电,以满足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和摆脱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在欧洲,7月6日,欧洲议会投票表决,支持把满足特定条件的天然气和核能项目列入欧盟一项应对气候变化的分类条例所涵盖的可持续经济活动类别。欧盟这项分类条例为可持续经济活动设立标准,供各成员国在投资、税收、管理等方面参考。欧盟委员会今年2月通过了该条例的补充授权法案,将满足特定条件的天然气和核能项目归为可持续经济活动,并规定了相应项目的技术筛选和排放标准。法案规定,核能项目需要满足核安全和环境安全要求,新建天然气发电项目则必须是替代煤炭发电的项目,并满足相应排放标准及其他相关要求。法案将于2023年1月1日正式生效。法案生效后,将有助于引导更多私人投资进入天然气和核能领域。除了欧盟为核电发展贴上绿色标签外,近期英国、法国、比利时、荷兰等多个欧洲国家也都在积极调整核电政策,这些国家或延长现有核反应堆的使用时间,或更早地建设新反应堆,他们认为,发展核能应该成为确保能源安全、实现能源结构多样化的解决方案之一。值得一提的是,核工业界近期也发布联合声明,呼吁支持核扩展以解决气候和安全问题。在6月26日七国集团峰会之前,加拿大核协会、日本原子能工业论坛、欧洲核工业协会、美国核能研究所、英国核工业协会和世界核协会在联合声明中表示,七国集团大型工业化国家应鼓励延长现有核反应堆的运行寿命,并支持重新启动其他核反应堆,以帮助实现低碳和安全能源供应的目标。在七国集团峰会结束后发表的公报中,七国集团承诺通过支持天然气和核电来扭转气候政策,并采取与欧盟类似的立场,将天然气和核能作为过渡技术,还强调部署先进技术,包括小型模块化核反应堆等。国际能源署在6月30日发布的《核电与安全能源转型》报告中表示,核能是仅次于水电的第二大低排放电力来源,可以减少对进口化石燃料的依赖和降低碳排放,帮助各国转型为以可再生能源为主的能源系统。要实现净零排放,未来近三十年全球核电装机容量需要翻一番,到2050年,核电装机应从2021年底的413吉瓦增长至812吉瓦。与过去几年相比,2021年全球新增核电项目数量明显上升。在建核反应堆总计52座,装机规模达到54吉瓦,除中国外,韩国、土耳其、印度、俄罗斯、英国等国均有吉瓦级在建核电项目。为进一步扩大核电装机,推动全球能源低碳转型,国际能源署建议核电行业进一步降本,在规定预算内完成核电项目。同时,各国政府也应出台相关支持政策,确保核电使用,加强能源安全。另外,应维持相应的投资力度,在持续运营现有核电设施的同时开发新的核电技术。

“北溪1号”扰动欧洲天然气市场,全球天然气需求增长预期下降

7月,欧洲天然气市场供应短缺进一步加剧。7月11日,“北溪1号”天然气管道按照计划进入为期10天的年度检修期,暂停输气。就在该管道结束检修、恢复对欧输气之后几天,7月25日,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俄气)宣布,由于一台使用中的涡轮机需要维修,自7月27日起,俄气通过“北溪1号”输送的天然气量降至满负荷运力的20%。“北溪1号”经波罗的海海底通往德国,向西北欧多个国家供应俄罗斯天然气,是俄罗斯向欧洲输送天然气的现行最大跨境管道。就在刚刚过去的6月,俄气以技术原因为由,将经由“北溪1号”管道输往西北欧地区的天然气量降至满负荷运力的40%。而此次进一步对欧减供后,欧洲方面更加担心俄罗斯天然气会彻底断供。受此影响,7月26日收盘,8月交货的荷兰TTF天然气期货价格收于每兆瓦时214.01欧元,涨幅为21.17%,这也是今年3月9日以来,欧洲天然气价格再次站上每兆瓦时200欧元关口。如果俄罗斯对欧天然气供应全面中断,势必会给欧洲经济社会带来灾难性影响。为了应对高气价和管道气供应短缺,德国、意大利和荷兰等国政府宣布了一系列举措,包括需求侧管理,采取节能措施,鼓励减少工业天然气用量,增加燃煤发电量等,以减少天然气消费。7月26日,欧盟就减少天然气消费的紧急计划达成一致,各成员国同意在2022年8月1日至2023年3月31日期间将天然气消费量减少15%。目前,欧洲注库需求强烈,各国正在竭尽全力为下半年的冬季储备足够的天然气。按照欧盟此前的计划,到今年11月1日前,欧盟各成员国的天然气储备量应不低于满额储气量的80%;到明年11月1日前,各国天然气储备量不低于满额储气量的90%。根据国际能源署数据,2021年欧盟从俄罗斯进口天然气为1550亿立方米,约占欧盟天然气总进口量的45%和总消费量的40%。2022年4月,俄罗斯天然气占欧盟天然气总消费量的比例已降至26%。据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7月15日公布的数据,自今年年初起,俄罗斯天然气产量为2497亿立方米,同比下降10.4%;出口719亿立方米,下降33.1%国际能源署7月5日发布的天然气市场季度报告显示,上半年欧洲天然气消费同比下降10%以上。预计全年全球天然气需求将下降0.5%,随后几年需求会缓慢增长,但具有较大不确定性。鉴于全球经济疲软以及从煤炭或石油转向天然气的能源转型规模变小,国际能源署对天然气需求到2024年的增长预期相比上一次预测下调了60%。国际能源署表示,当前创纪录的高气价和供应中断风险正在损害天然气作为一种可靠、可负担能源的形象,天然气发展前景面临巨大不确定性。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核电查看更多>天然气发电查看更多>能源转型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