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1、7月全国乘用车市场回顾
零售:2022年7月乘用车市场零售达到181.8万辆,同比增长20.4%,是以往10年的次高增速;7月零售环比下降6.5%,环比增速处于近10年同期历史第3高位。1-7月累计零售1107.9万辆,同比下降3.5%,同比减少41万辆,其中6-7月同比增加68万辆的增量贡献较大。
7月新冠疫情在全国各地散发局面得到有效遏制,全国23个省在7月报告有2584例确诊病例较6月的836例稍有回升。4月疫后物流和供应链的持续改善、出口的韧性、产业的复工、积极政策的叠加,有效促进车市增长。各地的经销商4S店客户进店和成交都基本恢复正常。7月全国乘用车零售同比增20.4%,较6月23%的增速基本持平,车购税优惠政策举措逐步显现效果。4、5月因疫情迟滞的产能和需求将在6-7月持续释放。7月车市促销力度保持高位,主流车企均强化了优惠活动,努力弥补前期因疫情造成的销量损失、追回年度预期目标
7月豪华车零售22万辆,同比增长14%,环比下降28%。前期京沪等豪华车主销区域受防疫封控形势变化影响较大,近期改善明显。
7月自主品牌零售85万辆,同比增长34%,环比增长4%。7月自主品牌国内零售份额为47.4%,同比增长4.8个百分点;1-7月累计份额47.0%,相对于2021年同期增长8.9个百分点。7月自主品牌批发市场份额49.8%,较去年同期份额增加3.4个百分点;1-7月自主品牌累计份额48.0%,相对于2021年同期增加5.9个百分点。自主品牌在新能源市场获得明显增量,头部企业表现优异,比亚迪汽车、吉利汽车、长安汽车和奇瑞汽车等传统车企品牌份额提升明显。上海车企产销增幅较强,体现产业稳工复产的效果持续突出。
7月主流合资品牌零售74万辆,同比增长10%,环比下降9%。7月的德系品牌零售份额21.6%,同比增长0.5个百分点,日系品牌零售份额20.8%,同比下降2.1个百分点。美系品牌市场零售份额达到7.0%,同比下降2个百分点。
出口:7月乘联会统计口径下的乘用车出口(含整车与CKD)22.6万辆,同比增长76%,环比增长19%。7月新能源车占出口总量的21.8%。7月自主品牌出口达到17.2万辆,同比增长86%;合资与豪华品牌出口5.5万辆,同比增长32%。
生产:7月乘用车生产215.8万辆,同比增长41.6%,环比下降2.2%,产业链保供措施见效。其中豪华品牌生产同比增长19%,环比下降15.0%;合资品牌生产同比增长39.0%,环比下降6%;自主品牌生产同比增长51.0%,环比增长5%。1-7月的车企生产达到1238.6万辆,同比增长11.8%。
受疫情影响的进口零部件短缺问题改善,涉及长三角地区的国产零部件体系供应商逐步恢复基本供货,促进全国7月的生产迅速恢复。上海是全国汽车行业的枢纽核心,其地位仍需进一步强化,近期保供复产效果良好。长春和上海产业链保供政策下的生产提升明显。
批发:7月厂商批发销量213.4万辆,同比增长40.8%,环比下降2.5%,受新能源市场拉动,部分车企表现分化明显。1-7月的厂商批发销量达到1230.6万辆,同比增长8.4%。
7月的产销环比改善较大,形成厂商产量高于批发2.4万辆、厂商国内批发高于零售31.6万辆的推动式产销走势,5-7月厂商批发的增长量为年末的零售强增长奠定基础。
库存:2021年四季度以来厂商库存迅速回补,2022年1-7月累计补库近8万,其中5-7月库存稳定回补。由于购置税减半政策在6月实施,5月以来厂商备库增量贡献较大。7月份厂商库存环比增长2万辆,1-7月累计增长8万辆,而2021年1-7月厂商库存下降了26.0万辆,今年的厂商库存改善较大。7月渠道库存环比增长9万辆,1-7月渠道库存增长13万辆,较2021年1-7月下降85万辆形成强烈对比。
世界疫情下的缺货严重,中国车市库存恢复到中高位水平是难得成就,为出口和内销奠定稳定局面。由于库存有保障,7月初的终端零售在政策推动下明显走强,经销商库存转化为零售增量。
新能源:7月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达到56.4万辆,同比增长123.7%,环比下降1.1%,在车购税减半政策下,新能源车不仅没有受到影响,环比改善超过预期。1-7月新能源乘用车批发303.0万辆,同比增长123.0%。7月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销量达到48.6万辆,同比增长117.3%,环比下降8.5%,1-7月形成“W型”走势。1-7月新能源乘用车国内零售273.3万辆,同比增长121.5%。新能源车市场方面,供给改善叠加油价上浮预期带来市场火爆,油价上涨而电价锁定,带动电动车订单表现火爆。7月的新能源车与传统燃油车环比走势都受到政策推动明显。各地出台鼓励消费政策力度大,客户订单饱满改变了淡季规律,进一步拉动7月车市火爆。1)批发:7月新能源车厂商批发渗透率26.4%,较2021年7月16.6%的渗透率提升9.8个百分点。7月,自主品牌新能源车渗透率45.9%;豪华车中的新能源车渗透率15.8%;而主流合资品牌新能源车渗透率仅有5.2%。7月纯电动批发销量42.8万辆,同比增长109.0%;插电混动销量13.6万辆,同比增长187.2%。7月B级纯电动车车型销量同比增长53%,环比下降38%,占纯电动份额20%。纯电动市场的A00+A0的经济型电动车市场崛起,其中A00级批发销量13万辆,环比增长11%,占纯电动的30%份额;A0级批发销量8.9万辆,占纯电动的21%份额;A级电动车占纯电动份额27%;B级电动车销量一枝独秀。7月五菱宏光MINI达56,605辆,列总体乘用车销量第一位。2)零售:7月新能源车国内零售渗透率26.7%,较2021年7月14.8%的渗透率提升11.9个百分点。7月,自主品牌中的新能源车渗透率51.7%;豪华车中的新能源车渗透率8.7%;而主流合资品牌中的新能源车渗透率仅有4.9%。从月度国内零售份额看,7月主流自主品牌新能源车零售份额73%,同比增加9个百分点;合资品牌新能源车份额6.5%,同比下降0.9个百分点;新势力份额16.5%,同比下降4.6个百分点;特斯拉份额1.7%,同比下降2.2个百分点。3)出口:7月新能源乘用车出口4.9万辆,伴随着疫情下复工复产政策的支持,中国制造新能源产品品牌越来越多地走出国门,在海外的认可度持续提升以及服务网络的完善,市场前景向好。7月,特斯拉中国出口19756辆、上汽乘用车的新能源出口13413辆,东风易捷特出口6103辆,比亚迪汽车4026辆,哪吒汽车1382辆、吉利汽车1261辆、,长城汽车794辆、神龙汽车745辆、爱驰汽车651辆、奇瑞汽车新能源出口301辆、江淮汽车出口274辆,一汽红旗出口193辆,新势力出口也逐步启动:创维汽车出口116辆,威马汽车也开始加大出口力度。4)车企:7月新能源乘用车市场创历史新高,比亚迪纯电动与插混双驱动夯实自主品牌新能源领先地位;以奇瑞集团与广汽集团为代表的传统车企在新能源板块表现相当突出。在产品投放方面,随着自主车企在新能源路线上的多线并举,市场基盘持续扩大,厂商批发销量突破万辆的企业有16家(环比持平,同比增加了11家),占新能源乘用车总量83.4%。其中:比亚迪162,214辆、上汽通用五菱59,336辆、吉利汽车32,030辆、特斯拉中国28,217辆、广汽埃安25,033辆,奇瑞汽车24,753辆,长安汽车22,286辆、上汽乘用车19,867辆、上汽大众14,564辆、哪吒汽车14,037辆、一汽大众13,185辆、零跑汽车12,044辆、小鹏汽车11,524辆、长城汽车10,994辆、理想汽车10,422辆、蔚来汽车10,051辆。5)新势力:7月小鹏、哪吒、理想、蔚来、零跑、威马等新势力车企销量同比和环比表现总体很强,尤其是第二阵营的哪吒、零跑等表现较强,这也是细分市场赛道的优势。主流合资品牌中,南北大众满血复活,新能源车批发27,749辆,占据主流合资62%份额,大众坚定的电动化转型战略初见成效。其他合资与豪华品牌仍待发力。6)普混:7月普通混合动力乘用车批发81,905辆,同比增长81%,环比降9%。其中丰田45,729辆,本田26,181辆,广汽乘用车2,842辆,东风日产2,042辆、吉利汽车1,791辆,长城汽车525辆,混合动力的自主品牌逐步走强。
2.2022年8月全国乘用车市场展望
8月份全月工作日有23天,较7月工作日多2天,有利于产销增量。目前国内疫情控制日趋有序稳定,目前产能释放顺畅,各地生产恢复良好,8月乘用车生产能力很强,由于2021年8月的缺芯严重低迷,今年8月预计产销同比实现高增长,可实现淡季不淡的良好局面。
从供给端来看,7月燃油车市场推出44款新车型,其中有25款符合消费升级的2.0升排量车型,占比57%;而上半年的2.0升排量车型占比是28%,这必将进一步推动车市实现较高的产销增量。
在疫情常态化的持续防控形势下,乘用车私车出行也成为出行安全的重要保障。8月的开学季前,购车接送孩子上下学等家庭第二辆车的需求更强烈,换购增购需求带动新车和二手车市场持续较强,也将继续作为支撑汽车市场维持现有规模的基石。
目前油价持续高位,有利于新能源车的增长。新能源车市场仍将全面加速,尤其是自主品牌经济型电动车(A00级+A0级)会持续放量;新能源新品持续推出,覆盖广泛的价位段和产品特点,各主流厂商的推广积极性处于高位,増程等插混车型在市场面的接受度也有所提升,带来新能源的同比较大增量。
有了车购税减半政策的加持,换购必然升级为更强动力的燃油车,也是自驾游出行的最佳前序工作,因此近期的燃油车换购升级市场很火爆。纳税光荣,开燃油车的高成本主要是给国家巨额缴税,也是车主以实际行动促消费,把稳经济落到实处,为国家做出贡献。
车购税减半政策的效果在政策启动前期的6月份较突出,随后7月的市场淡季的到来和政策进入平稳实施中期,政策效力应该是在8月逐步体现,而9月末进入了政策实施较为明显的阶段,总体而言市场预期较为稳定。目前车市促销力度仍处于高位,并可能按惯例在9月左右进入促销收缩期,未来政策退出前的销量持续高涨推动促销力度进一步缩小,因此8月是购车最佳时机。
3.2022年新能源乘用车销量上调到600万
按照乘联会数据1-6月新能源乘用车批发246.6万辆,同比增长122.8%。随着7月的新能源乘用车厂商批发销量56.4万辆,增长123.7%的增速不减。2022年中国新能源车总体进度已经超过乘联会去年末550万辆乘用车的预测,因此谨慎的看,目前需要调高新能源乘用车预测50万辆到600万辆,四季度初仍可能调高预测。
根据6月的燃油车车购税减半政策实施两个月的情况来看,新能源车市场增长并未受到冲击,6-7月的传统车和新能源车全面实现强势增长。展望8月后乘用车市场的电动化趋势依旧保持旺盛。剔除特斯拉扩产的特殊因素,7月的新能源乘用车环比6月仍有增长,没有体现出车市应有的季节性回落的规律,说明车市的总体增长特征是需求强于供给,正常的季节规律暂时失灵。当前新能源购车以增换购为主,这部分客户的收入没有受到疫情太大影响,很多家庭第二辆车用户需求被激发。即使原来没有购买第二辆车的需求,由于电动车的超低使用成本和灵活便利的城市短途出行优势,加之周围关注或购买新能源车的用户大增,购新能源车热情被有效激发。因此目前传统车企的比亚迪汽车、上汽通用五菱、长安汽车、吉利汽车、奇瑞汽车等都呈现良好增长态势,而二线新势力车企的销量提升进一步体现了新能源车从高端市场向主流消费市场的快速挺进。
未来几个月的新能源乘用车市场增长主要看供给侧的提升能力。随着近期的新能源车新品持续推出,部分企业的产能提升工程逐步完成,新能源乘用车的销量将保持环比持续增长的良好局面。预计8-12月的月均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将超过60万辆,实现持续高增长。
考虑到新能源客车在2022年仍保持调整态势,专用车保持良好增长态势,乘联会新能源商用车工作部预计2022年新能源商用车销量超35万辆,因此总体预测新能源汽车销量在650万辆左右。
4.2022年6月汽车行业收入增21%利润增47%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测算,2022年6月的汽车行业收入8,351亿元,同比增21%;成本7,237亿元增20%,利润595亿元,同比增47%,汽车行业利润率7.1%,相较于前两个月的严重低迷,政策驱动下的6月汽车行业改善较大。1-6月汽车行业收入40,893亿元,收入降4%;成本35,431亿元,降3%;利润2,129亿元,总体利润同比下降26%,销售利润率5.5%,上半年汽车行业总体表现不强,但6月改善明显。
3-4月份,国内部分地区疫情散发多发,给工业企业生产经营造成巨大冲击,工业企业利润出现下降。5-6月生产销售持续回升,营业收入实现较快增长,特别是6月份,随着产业链供应链明显修复,2022年6月的汽车行业收入增21%,成本增20%,总体利润同比增47%,利润率7.1%,相对低于整个工业企业利润增6.5%的平均水平,汽车行业是改善较大的。1-6月汽车行业利润总体表现不强,收入降4%,成本降3%,利润总体同比下降26%。汽车收入增速不断回升,生产销售继续边际改善,企业效益逐步恢复。汽车行业效益明显改善,销售利润率达到7.1%。
5.1-6月中国汽车出口133万辆
自2021年以来,随着世界新冠疫情的爆发,中国汽车产业链的韧性较强的优势充分体现,中国汽车出口市场近两年表现超强增长。2021年的出口市场销量213.8万辆,同比增长102%。2022年1-6月的出口市场销量133万辆,同比增长40%。1-6月汽车出口均价1.55万美元,同比去年的1.53万美元,均价小幅提升。
6月中国汽车出口24.9万辆,同比增长31%,表现较强,相对于国内汽车销量6月回暖,出口市场的表现仍是较强的。由于上海本地企业出口占全国出口的20%,因此上海疫情后改善较多,带动全国出口形势大幅好转。
目前国际汽车市场仍处于严重短缺时期,部分低配车型供给不足,总体车市库存严重偏低,因此导致新车价格偏高,二手车出口偏少。旺盛的国际需求下,国内汽车专用滚装船等远洋运输能力建设滞后,国际物流运输通道不顺畅,近期明显制约了汽车出口规模和效益的持续提升。中国车企需借助国内淡季之时加大出口,如何克服海运的滚装船等瓶颈是加大出口的重要保障,也是期待国家给予更多支持。
地缘冲突已经对中欧班列正常运行带来持续影响。目前,线路调整、时效降低、成本波动和结算困难等已成为部分发货方、货代方和承运方面临的主要问题,各方对风险预警及示范性的解决举措及建议保持高度期待。因此也需要我们国家相关部门有效的对应,抓住欧洲缺车机遇,实现汽车出口跨越式发展。
6.2.0升车型将是近期大赢家
车购税减半优惠政策实施以来,2.0升车型的市场表现超强。其中2.0升增压和自吸的车型表现均很好,轿车、MPV及SUV均表现很好。2.0升以上车型份额虽然稍有下降,但因为近期高排量化是消费升级趋势,因此2.0升以上车型相对去年的2.0升以上车型表现仍是走强的,其中表现较突出的是豪华车2.0升车型和合资品牌2.0升SUV主力车型,市场份额均出现环比和同比的近1个百分点的增长。
相对于政策之前,燃油车市场出现份额下降的是1.4升以下车型,在售小排量车型的空间较小,而电动车在个人出行市场中的空间和使用费用优势明显,从中长期看或将加快实现新能源对燃油车的替代效应;家庭出行的SUV大排量化优势明显。
目前看,自主品牌燃油车在目前的消费升级的政策促进中表现有待提升,因此近期部分自主品牌也是加速推出2.0升车型产品,提升产品竞争力,实现未来更大的销量提升。7月2.0升新款车型的推出较多,期待8月的自主品牌2.0升车型获得更强增长。
7.燃油车税收减少后电动车征税是必然趋势
近期瑞士政府表示由于近年来来自传统燃油汽车的税收减少,尤其是汽柴油的税收很高,该国计划对以电力和其他替代能源为动力的车辆征收新税,以此来帮助填补道路建设和维护方面的资金缺口。
近两年国际原油价格持续暴涨到120美元左右。中国车市的A00级和A0级电动车近两年持续走强,低成本的优势是新能源发展的核心推动力。今年高油价下的电动车爆发式增长也充分说明了是用户市场选择的结果。
电费价格低和居民电价优惠带来的电动车使用成本低是电动车最大优势,尤其是我们消费者受电动化车使用成本低的驱动购买电动车,智能化主要体现在中高端的需求特征。根据国际能源相关机构的统计,2019年我国居民电价,在可获得数据的28个国家中位列倒数第二,平均每度是0.542元。与国际上其他国家相比,我国居民电价偏低,工商业电价偏高。估计国家下一步要完善居民阶梯电价制度,逐步缓解电价交叉补贴,使电力价格更好地反映供电成本,还原电力的商品属性,形成更加充分反映用电成本、供求关系和资源稀缺程度的居民电价机制。
传统燃油车的车购税10%,按发动机排量征收的最高40%的消费税,按成品油每升征收的1.52元的成品油消费税和其他正常税收,这些都是汽车行业对经济发展和国家税收的贡献。纳税光荣,燃油车消费者纳税负担很重。
未来燃油车保有量剧烈萎缩后,国家税收的缺口仍将需要电动车税收体系的支撑。电动车的购买和使用阶段,乃至报废环节的征税是必然趋势。
相关阅读: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充电桩市场的狂热,从传统能源企业“三桶油”开始线下抢桩就可窥见。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充电基础设施总量首次突破千万大关,达到1281.8万台——这一数字在五年前是168万台。与之对应的是,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呈几何式增长,从2014年的12万辆飙升至2024年的3140万辆。56.8万家充电桩相关企业竞逐千亿市
根据高工产研锂电研究所(GGII)调研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锂电池制浆系统市场规模(按营收口径统计)约为47亿元,同比下降超过15%。下滑的主要原因在于2024年锂电池行业整体扩产节奏放缓。展望未来,随着新能源汽车及储能市场的持续增长,预计到2027年,中国锂电制浆系统市场规模有望突破60亿元。主要
4月3日,宁德时代与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一致同意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在换电技术研发、政策储备研究、标准体系建设及场景化应用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宁德时代作为全球领先的新能源创新科技公司,在动力电池、储能电池、换电服务等方面成效明显。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
4月11日,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发布一周要闻回顾(2025年4月7日-4月11日)。政策篇国家能源局:重点监管2024以来落实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责任权重、“沙戈荒”基地建设等情况日前,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开展2025年电力领域综合监管工作的通知。通知指出,重点监管2024年以来落实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责任权重
4月11日,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公开征集2025年先进充电设施示范项目的通知,市政府固定资产投资按照不超过项目工程投资(低压及以下部分建筑安装工程及设备购置)30%予以补助支持。支持范围:1.大功率充电设施建设。支持符合《北京市新能源汽车高质量超级充电站发展行动计划》和《北京市新能源汽
“没想到现在充电这么快,只要半小时就能充满80%的电了,据说充的还都是绿电。”4月11日,在浙江次坞高速服务区,刚充完电的新能源车主张先生满脸欣喜。就在当日,浙江首个智慧零碳供能高速服务区——次坞高速服务区在经历3个月的试运行后正式投运,投运后预计每年可实现128万千瓦时绿电替代、减少碳排
近日,思格新能源旗下光储充一体机SigenStor完成澳洲首个CCS2标准车型车网互动技术(V2G,Vehicle-to-Grid)的商用部署。此次商业部署由思格新能源携手澳大利亚国有电力基础设施开发商EssentialEnergy、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CSIRO)及澳洲电动车分销商AUSEV共同完成。CSIRO项目负责人SamBeh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4月10日,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进一步推动首都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突破行动方案2025年工作要点。文件提出,深入推进能源协同发展,实现京津唐区域统一电力现货市场试运行。争取国家支持京津冀核心区铁路枢纽总图规划修编,加快首都地区铁路货运环线、铁路客运北环线项目前期方案
3月31日,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联合上海电器科学研究所及多家车企、桩企开展全国首次大规模V2G全链路集中测试工作。4月2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等四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公布首批车网互动规模化应用试点的通知》,确定首批9个车网互动规模化应用试点城市、30个试点项目。上海名列试点城市名单,有4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4月10日,四川甘孜州经济和信息化局发布关于公开征求《甘孜州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电池(含储能)产业链发展方案(2025—2027年)(征求意见稿)》意见建议的公告。文件提出,加快多元化试点示范应用。立足我州水电、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资源优势,探索布局建设新型储能设施,积极发
4月8日,工信部发布关于印发2025年工业和信息化标准工作要点的通知。文件指出,加强优势产业标准建设。落实光伏、锂电池等产业标准体系,加快先进光伏、新型储能、高性能锂电池等重点产品分级分类标准制修订,加强智能光伏、锂电池回收利用、显示模块环境适应性等关键技术标准攻关,以高标准带动关键材
充电桩市场的狂热,从传统能源企业“三桶油”开始线下抢桩就可窥见。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充电基础设施总量首次突破千万大关,达到1281.8万台——这一数字在五年前是168万台。与之对应的是,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呈几何式增长,从2014年的12万辆飙升至2024年的3140万辆。56.8万家充电桩相关企业竞逐千亿市
3月28日-30日,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2025)论坛在京成功召开。会上,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在百人会理事会暨汽车产业发展形势与政策研讨会上发表总结,主题为《从新能源汽车革命演进过程看汽车产业竞争态势与趋势》,以下是他的发言原文,略有编辑节选。01从2021-2025年
3月31日,蜂巢能源在遂宁基地顺利下线第120万套电池包,其中越野电池下线累计超28万套。继今年1月8日达成百万套里程碑后,蜂巢能源不到三个月便完成20万套产能跨越,全力展现蜂巢速度。开年以来,面对新能源汽车市场订单量的持续增长,蜂巢能源依托产研效能提升与智能制造,实现产能加速释放,充分展现
2025年3月,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继续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各大车企纷纷交出了亮眼的销量成绩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传统车企与新势力品牌均展现出了强劲的增长势头,而零跑汽车更是凭借其卓越的市场表现,一举夺得3月国产造车新势力交付量冠军。传统车企方面,比亚迪以37.74万辆的月销量继续稳居行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3月28日,市值95亿元的A股上市公司云图控股发布公告,公司拟在广西贵港覃塘产业园区投资建设云图智领绿色化工新能源材料项目,已与当地政府签署合作协议书,公告显示,该项目总投资约159亿元人民币,分三期建设。其中一期、二期总投资约70亿元,主要建设复合肥生产装置等。三期规划
中国电动车企在墨西哥的甜头也没了。据路透社独家消息,面对美国的强烈施压,墨西哥政府也扛不住了,对中国汽车巨头们亮起了红灯!墨西哥官员表示,他们不会像过去一样再给予激励措施,且将暂停未来与中国车企的会谈。墨西哥选择了妥协英国《金融时报》称,随着美国与中国争夺电动汽车领域的霸主地位,
2月份,动力电池装车量排名大变脸,多家市占率环比下降,有企业失速,亦有企业超车,新一轮洗牌期开启。近年来,“产能结构性过剩”和“去库存”一直是围绕动力电池产业发展的关键词。根据研究机构EVTank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全产业链的动力电池库存高达164.8GWh,2022年全行业的动力电池库存达到历史
近期LG新能源引入了前捷威动力的核心团队,意图补强其在磷酸铁锂电池领域的短板。消息指出,团队的总规模在200人左右,涵盖研发、生产、销售等不同职能。今年3月,第一批约20位捷威动力前员工已陆续入职LG新能源南京工厂,主要从事研发岗位。值得注意的是,捷威宣布自2023年12月1日起关闭其天津工厂。
瑞浦兰钧2024年营收增长29.44%至177.96亿元,经营效率稳步提升。2024年,中国锂电池行业在“双重变革”的浪潮中前行。一方面,市场竞争激烈,车企价格战频发,贸易壁垒与复杂地缘政治,冲击着电池企业成本与市场拓展。另一方面,新能源汽车与储能需求快速增长,新型材料与工艺助力企业突破性能瓶颈,为
新能源汽车、锂电池的全球化,再次得到了我国高层和全球主流车企的坚定支持。3月23日,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5年年会在钓鱼台国宾馆隆重举行。据了解,作为中国高规格的对外经济交往、中外企业交流合作平台,中国发展高层论坛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办。今年的年会除中国以外,共有21个国家的86位跨国企
3月25日,哪吒汽车发文称,经过三轮开诚布公的磋商,公司已经与以曾毓群为代表的宁德时代、国轩高科、瑞浦兰钧等134家核心供应商达成共识,共同签署超20亿元债转股协议,同步引入泰国金融机构100亿泰铢(约合21.5亿元人民币)战略授信。此前,哪吒汽车分别在桐乡和上海召开供应商大会,提出债转股的化
3月12日,有知情人士爆料,长安汽车旗下公司阿维塔科技正考虑来港上市,最快今年下半年向联交所提交上市申请,计划集资约10亿美元(约合72.33亿元人民币)。此前,阿维塔已明确提到有2026年上市的计划。对此,长安汽车相关人士回应称,“阿维塔科技从成立开始就有独立上市的计划,但是目前还没有具体的
EVTank联合伊维经济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白皮书(2025年)》中数据显示,2024年,深圳市以293.5万辆的新能源汽车产量再次夺得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量第一城,合肥超过上海排名第二。2024年重庆以95.3万辆的成绩由2023年的全国第八名上升至全国第五名,成为排名进步最快的城市。EVTank数据
2月19日,爱旭股份与杭州保碧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保碧新能源”)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爱旭股份副总裁张炜玲、保碧新能源副总经理曾传龙等出席签约仪式。根据协议,双方将发挥各自市场资源与技术优势,围绕N型ABC组件采购、光伏市场开发等领域展开深度合作,进一步推动国内工商业光伏项目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1月24日,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工信部、交通部、商务部联合印发《关于深化改革加强监管促进新能源车险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其中明确:推动降低维修成本。丰富新能源汽车维修零部件供给渠道和类型,鼓励推动新能源汽车企业和动力电池企业通过技术开放,提升动力电池的维修经济性,
步入2025,竞争不再是拼产能,而是拼实力、拼未来。回顾2024年年初,国内新能源市场曾掀起一轮激烈的价格战。当时,行业内主要以车企们的价格“血拼”为竞争主题。然而当我们站在2025年起点回望时,却发现价格战反倒并未成为全年焦点,这一年中,技术、产品力的提升以及全球化布局的拓展一跃成为更重要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2025年1月17日,国务院举行“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成效”新闻发布会,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任袁野介绍中央企业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指出,在过去的一年,中央企业聚焦高质量发展奋力拼搏,在五个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企业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国资委始终坚持高质量
1月9日,河南省教育厅办公室发布关于推动职业学校服务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要求各职业院校从建立校企合作机制、提升专业培养质量、协同强化人才培养、联合开展技术研发、合作搭建培养平台五方面,推动职业学校与新能源汽车企业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更多行业发展亟需的技术技能人才
12月25日,省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万战伟主持召开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座谈会,与比亚迪郑州、宇通集团、上汽郑州、中航锂电(洛阳)、天海电子等14家新能源汽车整车及配套生产企业座谈交流,研究谋划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重点工作。座谈会上,14家新能源汽车企业代表详细介绍了企业的生产运营情况、
电池与底盘是新能源汽车的重要部件与驾乘体验的关键。电池影响整车续航与安全,底盘关乎智驾操控性、行驶稳定性及座舱舒适性。提升两者的核心性能,已成为当前电池和汽车企业共同的研发目标。12月24日,宁德时代发布其CIIC超高安全旗舰版磐石底盘,据介绍可实现带电情况下120km/h碰撞不起火、不爆炸。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整车、三电、材料对于欧洲来说,都是一场革新。而革新,不仅需要时间,更需要技术,还需要人力和物力。与此同时,欧洲还伴有燃油车的桎梏,带来的政策上的延迟与摇摆。但是,从欧盟各协会抗议中国电动车出口欧洲,到电池法案的出台,补贴退坡直至完全取消,反补贴、反倾销调查,再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12月3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声明称,美国汽车芯片产品不再可靠、不再安全。为保障汽车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协会建议中国汽车企业谨慎采购美国芯片。原文如下:声明2024年12月2日,美国商务部以维护国家安全为由,宣布了新的出口管制规定,将140家中国企业列入实体清单,将更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