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在这种情况下,应对平价需要针对不同区域,因地制宜,去选择不同的风机,提供适合当地的最佳解决方案,中低风速区域-综合产业链发展考虑容量与风轮平衡,高风速区域-容量越大收益水平越高趋势明显,走出一条适合中国海上资源条件的平价产品路线。
——上海电气风电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海上产品规划总监连西岗
2022年8月11日,由北极星电力网、北极星风力发电网主办的“第二届海上风电创新发展大会”在南京召开。大会聚焦海上风电技术降本、深海探索、自研自主、产业融合、迈向国际等主题话题,引领海上风电产业创新发展。上海电气风电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海上产品规划总监连西岗在大会上做了《双碳目标下中国海上风电平价发展的机遇与挑战》主题演讲。
上海电气风电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海上产品规划总监连西岗
文字发言如下:
连西岗:各位风电的同仁、各位领导:大家下午好!
今天由我代表上海电气风电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来和大家分享一下双碳目标下海上风电平价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中国海上风电从2010年开始经过十年的发展,目前累计装机容量已经达到了26.39GW,赶超英国位居世界第一,总的装机容量也是将近50%的占比。通过这十年的发展,中国的海上风电也涌现出了一大批的优秀的主机厂商。
随着2020年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的提出,对于中国风电事业、可再生能源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政策支持。在这种前提条件下,风电和太阳能整体的装机容量要达到12亿千瓦以上,可再生能源将迎来飞跃式的发展,海上风电也需要去担当大任迎来一个大好的发展。随着今年各省市的“十四五”海上风电规划已经发布,由此可见,像江苏和广东整体的装机容量规划都超过了15GW,在整个的规划中也是由近海走向了远海。所以说目前风机既有机遇也有一些挑战。对于风机的发展来说,到深远海之后,需要从现在的一些小风机转换为大风机,去适应深远海的发展。
在这种情况下,挑战主要是从几个方面来讲。第一个是项目的风险和我们投资的期望还是需要进一步的控制。虽然我们的海上风电也经过了十年的发展,但是我们还是缺少一些平价环境下的前期的一些论证和我们的投资的分析。因为目前来说,平价风场也是在今年进入了首年,虽然是有一部分平价项目已经招标,但是还未完全建成我们的平价风场,在这种情况下,通过测算,要实现平价,整个风电场的造价还需要再大幅度的下降。从我们早上的报告中来看,在“十三五”期间我们风电场的造价平均是15000以上,到“十四五”期间如果要实现平价,造价必须要达到15000以下,所以说这样的情况下,对于实现平价来说还是比较困难。
第二个是技术相对薄弱制约了产业链的升级。随着平价时代的到来,各主机厂商推出的机型也是从原来的220以下的风机转到220以上的风机,这对整个产业链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另外对于大型的叶片带来的大型的风机,我们还需要进一步的验证。整个风电产业链目前也是未能和我们的风机相匹配,可能我们的样机制造可以完成,但是想要达到大批量的产业化供应还是需要有一定的时间来满足。另外就是我们对于后期的运维经验还是需要再进一步的累计,通过降低后期的运维成本,从而真正达到全生命周期去降低风电的成本,而不是仅仅依靠前期的风电场的造价。
第三个就是产业链能力和批量项目交付的能力是不匹配的。而且还有一些像主轴承等等受制于进口供应商的产能的因素。我们还是需要加快关键部件的国产化的速度,从而达到“十四五”期间平价风电的批量化安装的规模。因为从“十四五”规划来说,我们要建成50GW的容量,平均每年是12GW,基本上与2021年海上抢装潮14GW的装机容量是相匹配的。所以说从2022年一直到2025年,基本上每年都是类似于2021年的抢装年,对于各主机厂商的批量生产和批量交付能力也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在这种情况下,各家的主机风机全部机型的更新迭代和所有的产业链也面临着升级。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重新去选择风机,而不是延用“十三五”期间的批量装机的情况。根据我国海上风资源的情况,南北差异比较大,所以我们要根据不同的区域去选择不同的风机,然后因地制宜的去提供更优的解决方案。基于目前的一个产业化可以供应的能力,选择的容量和风能的匹配,今年可能主要生产的风机也是在110米左右的叶片。在这种情况下,去反推我们所需要的满发小时数,整个的装机容量大概是7-10MW左右。在这个当中我们也是进行了分析,根据部分历史经验进行推测,我们发现在8MW到9MW之间的装机容量可以达到更高的发电收益率,选择一个合适的风轮数和匹配度。但是随着产业链的发展,可能到“十四五”末产业突破,如果我们的叶片可以突破到150米,可能我们的单机容量也是随着叶片的发展突破到10MW以上,可能我们会选择更大MW的风机。同时对于高风速的区域来说,也是由于目前整个的施工难度,包括吊装能力的匹配,我们选择的整个的MW数和风轮相匹配的情况,也是发展之后整个的单机容量要超过10MW以上,才能达到更优的收益率。
中低风速的区域,风机从原始的4MW变成5MW、6MW,到今年主要供应的都是8MW,并且达到了230米左右的风轮直径,也是我们通过敏感度的分析,对于中低风速来说,我们还是需要提高发电量来提升整个发电厂的收益,从而降低整个发电厂的度电成本。但是对于高风速来说,是需要提升单机容量,平摊风电场的建设成本。以一个100MW风电项目为例,如果装80MW的风机和10MW的风机,我们的机位点数可以节省20%,这样我们的发电周期包括整场内的费用都可以降低,从而降低高风速市场整个的度电成本。这样的话预计在“十四五”末期,各家厂商会推出更多MW的风机,比如说20MW,或者是300米以上的风机都会陆续的推出去适应未来的市场变化。
但是随着机组的大型化,也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巨大的挑战。首先就是单位千瓦扫风面积的增加或者是单机容量的增加,对于风电机组和整个风电场都带来了不小的影响。首先第一个就是带来了长柔叶片的设计,因为已经突破了现有理念的依据,包括新材料的应用等等,这些都需要长时间的验证才能满足。另外像大型的轴承,或者是大型部件的实验测试台的建设等等,都需要去根据产业链的情况进行匹配。另外从支撑结构来说,我们需要从以前的分体迭代和半耦合迭代,过渡到我们现在完全一体化的迭代,从而降低整个支撑结构的建设费用。另外对于一些生产或者是大范围的机组应用的一些大直径的单桩应用,比如目前的单桩可能批量安装的话直径都在7米或7.5米左右,以后可能要过渡到8.5米甚至10米的单桩技术,这对于生产制造,包括施工及整个的仿真设计来说,都带来了挑战。另外对于深远海技术,漂浮式整个的前期的设计到最后的批量化的生产应用。还有很多海上的配套设施,像一些高压传输或者是柔性直流的传输技术,包括升压站等等设施,另外还有施工的吊装的船舶等等,这些都面临着大型化所带来的迭代更新挑战。另外对于后期的运维也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出海时间包括作业时间将大大的缩短,所以说对于智能化的运维策略也提出了更高的高度,包括我们的SOV的运维母船的应用、风机的健康自诊断等等,今后可能会从我们固定的运维模式,改变成我有需要才去运维的模式,去减少深远海风机运维的成本。
这里介绍的是一个全新长叶片的设计理念,随着叶片80多米、90米的叶片到现在变成110米,甚至以后150米,现在的气动翼型是否能满足长叶片的应用,我们需要从原始的气动翼型来开发适应我们长叶片的应用,去平衡叶片的发电效率和我们所带来的整个风机的承载的一个平衡。另外就是长叶片所带来的承重问题,因为叶片太重整个钢柱会降下来,那么以前没有气团稳定性的问题在长叶片中就会出现,如何通过我们的仿真去避免它,然后通过整个的设计闭环,去真正的避免长叶片的问题,保证机组在运行过程中的安全性。另外就是长叶片的测试问题,对于目前110米、120米的叶片,整个的测试的话,时间要达到半年之久,所以要通过长叶片的测试和验证,到它的设置闭环,对于我们机组的批量供应也是提到了一个更高的挑战。
另外一个大型化所带来的一个问题就是整个的轴承变成了大型化,通过北极星的调研,我们的轴承从2006年以前,主要配套的一些轴承大部分是进口的,而且它的公报周期和成本都很高。但是随着2006年到2010年,风电设备国产化率高于70%的政策出台,促进了国产轴承大批量的发展。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变桨轴承和偏航轴承进入了一个大发展的时代,但是补贴减少之后,外资轴承又占领了市场,今年受到疫情的影响,可能国际化也是受到了供应的影响,阻碍了我们的发展。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看到偏航变桨轴承基本上实现了大功率技术和小功率技术完成国产应用的情况。或者说从主流机组来说,虽然在小功率机组上面已经有了突破,但是对于大功率技术来说,目前还是受制于外资的供应链限制。另外变桨轴承随着叶片的变大,它的直径也是不能有太大的突破。前两天我们的一个核电的15米的支撑环,运输的话要关闭15个站,所以主要还是要考虑一个陆运的运输问题。
另外就是吊装能力,随着风轮的增加,整个轮轴中心的高度也是有了很明显的增加,在现有的情况下,也只有四条船来支撑230米风轮的吊装。在未来的270米,我们现在是无法满足的,未来可能逐渐会去用,但是整个要完成我们50GW的吊装的话,吊装难度还是可想而知的。
对于支撑结构的设计也是要选择合适的基础盘,降低整个项目的成本,比如说通过我们的分体迭代,实现我们的一体化的迭代,来降低我们整个风机的支撑结构的成本。
上海电气也是通过自己的研发来研发了这些机型,首先是海神Poseidon机型主要是满足于上海江苏的风场。目前这个平台也是使用了国内外双重认证的碳纤维叶片,另外有我们可靠的偏航系统保证机组在大风情况下安全可靠的偏航对风。另外采用了全新高集成度的驱动力结构设计,降低了整个机头的重量,降低了后期的吊装和维护的成本,对于电气系统和软件系统也进行了优化,降低整个机组的能耗。整个驱动链也是采用了一个双TRB的成熟设计,选择小轴可以满足相应的需求,这样也是突破了现在的供应链,扭矩密度也是提升,降低了整个机头的重量,发电机也是可以做到全生命周期的免维护。
另外对于海上可能带来的一些部件的情况,我们也是做了一些相应的解决方案,来满足未来市场可能会出现的情况,对于整个的半空驱动链可以达到一个可更换的情况,也是不用大型的吊装船,通过自带的工装将我们的半空驱动链下放到基础平台,从而进行更换,降低了整个风机的维修时间。
对于高风速平台我们也是带来了一个11MW的直驱平台,这样的话可以满足我们广东、福建的一些伴有超强台风区域市场的应用。同样的,它是通过了一个高可靠性的发电机的设计,这样的话整个结构是比较简单,同时也是使用了双TRP的主轴的结构,满足了我们对于主轴承供应链的选择。同时,对于电机系统我们也做了一定的优化,可以达到我们整个的可靠并且性价比会比较高的综合性的解决方案,便于我们的操作和空中维护的工艺。
最后我们也是对于海上风电未来的发展提出了一些畅想,就是我们的风电和制氢,还有海洋牧场还有给油气平台供点,这样的话通过风机和各种产业进行结合,满足风机在未来“十四五”向“十五五”期间的更广阔的应用。
以上就是我今天带给大家的分享。谢谢大家!
(根据速记整理,未经发言人审核)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我国的海岸线长、可利用海域面积广,在发展海上风电方面有着天然地理资源优势。在全球积极推进能源转型的大背景下,我国海上风电发展正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近年来,随着对深远海风电项目的不断探索开发,海上风电输变电系统创新开始聚焦于输电距离长且投资成本相对可控的柔性直流与低频输电技术上。目
北极星风力发电网获悉,7月16日,中煤锡林郭勒盟火电灵活性制造配套330MW风电设备采购中标候选人公示,电气风电预中标,投标报价55374万元。项目概况:中煤锡林郭勒盟火电灵活性制造配套330MW风电项目,规划场址位于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左旗满都拉图镇西北40km,地处中煤芒来2×660MW高效超超临界燃煤发电
北极星风力发电网获悉:7月10日,国家电力投资集团2025年第二批陆上风力发电机组规模化采购公开招标结果公告。本次共21个项目开标,总规模为1987.25MW。其中,电气风电中标9个标段共814.2MW,占本次开标总容量的41%,位居中标企业首位。电气风电与国家电投已有十余年合作历史,这也是电气风电继2025年
企查查APP显示,近日,东方电气风电设备(临城)有限公司、东方电气风电设备(滦平)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均为周健聪,注册资本均为100万元,经营范围均包含:新能源原动设备制造;新兴能源技术研发;风力发电机组及零部件销售;风力发电技术服务等。企查查股权穿透显示,两公司均由东方电气旗下东
据北极星风力发电网不完全统计(含公开数据及企业提供信息)数据显示,我国11家风电整机制造商在1-6月期间,中标风电机组总规模突破107GW(107096.08MW),其中国内中标87584.38MW,海外中标19511.7MW,呈现出国内国际双轮驱动的强劲发展态势。相关阅读:一季度风机中标规模超38.5GW!中国风电“亿千瓦
2024年年初,西藏那曲市色尼区欧玛亭嘎风电场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25台4MW风电机组巍然矗立在平均海拔4650m的羌塘草原,巨大的叶片划破长空,将凛冽刺骨的寒风转化为稳定电能,彻底改写了那曲冬季缺电的历史,让23万藏族同胞告别了靠牛粪取暖的日子。“风”从高原起:破解能源困局那曲,藏语意为“黑河
1、华电签约柬埔寨蒙多基里150MW风电项目近日,华电海投董事长仇甜根应邀在宁波参加上海合作组织能源部长会议开幕式,活动期间出席并见证了柬埔寨蒙多基里150MW风电项目合作协议签约,项目预计于2027年底建成投产。2、总投资近300亿元!新疆超7GW风电项目签约近日,在2025(中国)亚欧商品贸易博览会期
上海电气入选福布斯中国“可持续发展工业企业”名单近日,上海电气成功入选“2024-2025福布斯中国可持续发展工业企业”主评选名单,彰显了上海电气在引领中国工业可持续发展进程中的标杆示范价值。该评选由福布斯中国推出,旨在发掘中国工业在可持续发展领域的最新成就,面向年营收超200亿人民币的企业
北极星风力发电网获悉,7月3日,中核集团2025-2026年度风力发电机组(含塔筒)一级集中采购项目中标候选人公示。根据公示,明阳智能、金风科技、东方风电、远景能源、电气风电、三一重能6家整机商入围。最高投标报价为三一重能1397.83元/kW,最低投标报价为明阳智能1263元/kW。据悉,6月4日,中核集团2
7月3日,中国华能电子商务平台发布《华能吉林通榆春风风电等8个风电项目共计870MW风力发电机组及其附属设备集中采购预招标中标候选人公示》的公告。标段一:第一中标候选人:三一重能股份有限公司,投标报价:40515万元。第二中标候选人:东方电气风电股份有限公司,投标报价:38751万元。第三中标候选人
北极星风力发电网获悉,7月1日,华润集团守正电子招标平台发布《华润阳江三山岛四海上风电场项目工程勘察设计中标候选人公示》的公告。公告显示,第一中标候选人: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投标价格:68950000.00元。第二中标候选人: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7月2日,由北极星电力网、北极星风力发电网主办的第五届海上风电创新发展大会在山东烟台盛大召开,会议以“逐风深蓝·创新赋能”为主题,围绕最新风电政策市场、聚焦大兆瓦长叶片、核心设备国产化、深远海漂浮式、海上风电+X融合、数字化转型等关键技术领域的创新突破与实践应用展开探讨。吸引了来自行
福建,这片海域辽阔的东南沿海省份,坐拥得天独厚的海上风能资源,是我国海上风电发展的前沿阵地。其年均风速超9.5m/s,海上风电年均可利用小时数逾4000小时,澎湃的海风蕴含着巨大的开发潜能,吸引着全球目光。据北极星风力发电网不完全统计,2025年初至今,福建已有11个海上风电项目迎来新动态,总装
平原广袤,风拂绿野,安徽亳州道仁风电项目建设已进入收官阶段。项目总计72台风机,采用混塔和桁架塔的差异化配置。其中,桁架塔配备的齿条升降机,成为了解决桁架塔登高难题的关键设备。桁架塔具有运输安装便捷、地形适应能力强等显著优势。但其底部一百余米的开放式环境,对升降设备的运行稳定性与防
5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期间,专程到洛阳市考察洛阳轴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洛轴),了解企业加快先进制造业发展情况。在同洛轴职工交流时,总书记指出:“我们坚持发展实业,从过去洋火、洋皂、洋铁等靠买进来,到现在成为工业门类最齐全的世界制造业第一大国,这条路走对了。”其
当千吨级吊车在山间盘旋,当百米高风机叶片在云端拼装,中国风电吊装领域正上演着一场前所未有的产业变局。2025年,随着136号文掀起的风电抢装潮席卷而来,这个看似传统的工程机械领域,正在被推上时代的风口浪尖#x2014;#x2014;一边是风机单机容量不断突破新高的挑战,一边是吊装价格如过山车般回归常
2025年5月16日,里斯本:根据全球风能理事会(GWEC)发布的年度《供应侧数据报告》,2024年全球风电整机制造商共安装了127GW的风机容量,创下历史新高。GWEC市场情报团队数据显示,尽管宏观经济压力加剧、大宗商品和资本成本上升以及供应链持续受扰,29家风机制造商去年仍安装了23,098台风机。虽然2024
曾几何时,2MW、3MW、4MW的风电机组被视为行业的主流机型,转眼间,大兆瓦风电机组便在短短几年间迅速崛起,目前,陆上风电机组已发展至15MW,海上风电单机最大已达26MW。CWEA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全国新增装机风电机组平均单机容量已跃升至6046kW,同比增长8.1%。其中陆上风电机组平均单机容量为588
5月8日,“2025城市新能源论坛”在大阪世博会中国馆北京活动周期间成功举办。活动期间,来自中日两国的能源领域代表就“绿色智慧能源,安全永续未来”主题进行深入讨论。该论坛由北京市昌平区主办,明阳智能作为唯一一家中国风电企业亮相本次活动。明阳智能业务总裁刘连玉出席论坛,在主题演讲中向全球
我国的风电产业,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一场围绕叶片长度的“军备竞赛”。近年来,风电叶片长度不断突破纪录,百米级的叶片不断更新迭代,一次次刷新人们的认知。叶片长度不断刷新2024年1月,三一重能131米陆上风电叶片在巴彦淖尔零碳数智产业园成功下线,刷新当时全球最长陆上风电叶片纪录。2024年9月,
2024年,中国海上风电机型大型化发展有所加速,下线的机型数量与2023年基本一致。2024年,有6家整机企业下线了8款海上风电机型,其中7款的单机容量在16MW以上。这表明中国整机企业对海上风电市场的产品规划已达成一致。越来越多的中高风速风电项目,出于对度电成本的考量,将采用16MW级海上风电机组。
在新型电力系统下,新能源的作用愈加重要,据《中国能源转型展望2024》数据显示,“十五五”期间新能源装机增长速度较快,预计2030年新能源新能源累计达到25-30亿千瓦。2060年,预计风电装机29.5-34.6亿千瓦。作为“十五五”的蓄力之年,2025年海上风电项目动态频繁,北极星风力发电网不完全统计了年初
为了保证风电机组长期健康安全运行中,叶片问题已成为不容忽视的关键制约因素。7月2日,在第五届海上风电创新发展大会上,北京鉴衡认证中心有限公司叶片部副部长范海光分享了海上风电叶片全过程质量控制技术与要求。北京鉴衡认证中心有限公司叶片部副部长范海光北京鉴衡认证中心有限公司叶片部副部长范
我国的海岸线长、可利用海域面积广,在发展海上风电方面有着天然地理资源优势。在全球积极推进能源转型的大背景下,我国海上风电发展正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近年来,随着对深远海风电项目的不断探索开发,海上风电输变电系统创新开始聚焦于输电距离长且投资成本相对可控的柔性直流与低频输电技术上。目
“针对海上风机叶片状态监测需求,土星视界产品团队克服海上噪声多变环境的挑战,解决‘密封保护vs声音采集’的矛盾,率先在行业内发布‘风翼卫士-海风版’产品,可通过声纹监测早期发现叶片缺陷,持续实现‘保障叶片裂而不断’的行业承诺。”——南京土星视界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陈双辉7月2日,由
“现有基础技术正在面临深远海高成本、复杂海况适应性等挑战。永福股份致力于持续创新深远海风电基础结构多样化方案,助力提升深远海风电开发的可行性与经济性。”——福建永福电力设计股份有限公司发电土建室副主任范夏玲7月2日,由北极星电力网、北极星风力发电网主办的第五届海上风电创新发展大会在
“深远海海上风电大规模开发是风电发展必然趋势,但海上风电成本的下降与电价的下降速度不匹配,降本挑战迫切。”——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电力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高级工程师邹家勇7月2日,由北极星电力网、北极星风力发电网主办的第五届海上风电创新发展大会在山东烟台盛大召开,上海勘测设
7月2日,由北极星电力网、北极星风力发电网主办的第五届海上风电创新发展大会在山东烟台盛大召开,此次大会以“逐风深蓝创新赋能”为主题。会上,华电科工股份有限公司施工工艺室副主任赵辉做出深远海导管架施工技术创新实践分享。赵辉介绍到,我国海上风电发展正朝着大兆瓦、深远海、规模化及智慧化方
7月2日,第五届海上风电创新发展大会在山东烟台盛大召开,此次大会由北极星电力网、北极星风力发电网主办,以“逐风深蓝创新赋能”为主题,聚焦海上风电诸多关键技术领域的创新突破与实践应用。会上,3M中国有限公司电力产品部技术专家刘华伟分享了3M在海上风电电缆接续方面的解决方案。3M中国有限公司
2025年7月2日,北极星电力网、北极星风力发电网在山东烟台举办第五届海上风电创新发展大会,大会以“逐风深蓝创新赋能”为主题,邀请来自行业主管部门、高端智库、科研院校、领军企业以及重大项目的相关代表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创新发展之路,擘画海上风电的未来蓝图。会议期间,上海电力大学法学副教授
7月2日,由北极星电力网主办的第五届海上风电创新发展大会在山东烟台召开。会上,永福股份发电事业部土建室副主任范夏玲直面深远海风电“造价过高、工期不定、海况复杂”三大痛点,系统性提出三项行业突破性技术方案。她指出:“当海风开发从近海走向深远海,技术瓶颈已从‘能不能建’转向‘如何建得更
7月2日,由北极星电力网、北极星风力发电网主办的第五届海上风电创新发展大会在山东烟台成功召开,会议以“逐风深蓝#xB7;创新赋能”为主题,围绕最新风电政策市场、聚焦大兆瓦长叶片、核心设备国产化、深远海漂浮式、海上风电#x2B;X融合、数字化转型等关键技术领域的创新突破与实践应用展开探讨。吸引
7月2日,由北极星电力网、北极星风力发电网主办的第五届海上风电创新发展大会在山东烟台盛大召开,会议以“逐风深蓝·创新赋能”为主题,围绕最新风电政策市场、聚焦大兆瓦长叶片、核心设备国产化、深远海漂浮式、海上风电+X融合、数字化转型等关键技术领域的创新突破与实践应用展开探讨。吸引了来自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