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先生表示,中国这十年,全国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下降了34.4%,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占比也从68.5%下降到了56%。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规模、新能源汽车产销量都稳居世界第一。我们去年上线了全球最大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绿色越来越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底色。
答记者问环节碳相关问题汇总如下:
这个夏天,中国和世界其他地方比如印度和巴基斯坦都遭受了气候变化导致的极端天气困扰,中国在面临这些极端气候变化的时候,还会完成自己设定的去碳化目标吗?
黄润秋:
确实,今年夏天,中国各地遭受到了旷日持久的高温热浪,这不仅仅是中国,欧洲、巴基斯坦等很多国家和地区今年都遇到了高温天气、干旱、洪水这样一些灾害性的天气。这让我们都感受到了气候变化的影响就在我们身边,也凸显了应对气候变化的紧迫性。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这十年,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引下,我们将应对气候变化摆在了国家治理更加突出的位置,实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国家战略,不断提高碳排放强度的削减幅度,不断强化自主贡献目标(NDC),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走上了全面绿色转型的轨道,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2020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郑重宣示: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意味着我们国家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将用全球历史上最短的时间、最高的碳排放强度降幅实现从碳达峰到碳中和,这是非常难的,因为我们能源结构偏煤,产业结构也偏重。所以,实现这个目标,对我们是巨大的挑战。但这也充分彰显了我们积极应对气候变化、走绿色低碳发展道路的决心,为全球气候治理注入了强大的政治推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双碳”目标,不是别人让我们做,而是我们自己必须要做。十年来,我国碳排放强度下降了34.4%,扭转了二氧化碳排放快速增长的态势,绿色日益成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刚才你提到的我们的决心,我想我可以用我们工作的力度来回答你的提问,这十年,我们做了哪些事呢?
一是稳步推进能源结构调整。十年来,我国煤炭消费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由68.5%下降到去年的56%,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提高了6.9个百分点,达到了16.6%。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增长了2.1倍,突破了10亿千瓦,风、光、水、生物质发电装机容量都是稳居世界第一的。
二是不断优化升级产业结构。我们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持续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排放项目的盲目扩张,依法依规淘汰落后产能,加快化解过剩产能。十年来,我们以年均3%的能源消费增速支撑了年均6.5%的经济增长,能耗强度累计下降了26.2%,是全球降低最快的国家之一,相当于少用了14亿吨的标准煤,少排放了29.4亿吨的二氧化碳。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新能源汽车销量2021年达到352万辆,也是位居全球第一。
三是持续提高碳汇能力和适应气候变化能力。十年来,我国森林面积增长了7.1%,达到2.27亿公顷,成为全球“增绿”的主力军;森林碳汇增长7.3%,达到每年8.39亿吨二氧化碳当量,相当于抵销了我国一年的汽车碳排放量。我们发布适应气候变化国家战略,持续开展适应型城市的建设试点,农业、基础设施等关键领域抵御气候风险的能力不断增强。
四是大力推进全国的碳市场建设。2021年7月16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正式启动上线交易,第一个履约周期纳入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2162家,一上线就成为全球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最大的碳市场。截至昨天,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1.95亿吨,累计成交额85.59亿元,通过有效发挥市场机制的激励约束作用,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五是为推动全球气候治理作出中国贡献。我们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建设性参与气候变化多边进程,为《巴黎协定》的达成、生效和顺利实施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我们持续深化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截至上个月底,累计安排超过12亿元人民币,签署43份合作文件,培训超过2000名发展中国家相关人员。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着力解决资源环境约束突出问题,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所以,我们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态度是坚定的。这也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庄严承诺,中国言必行、行必果,我们将全面落实已经制定的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积极参与和引领全球气候治理,为建设美丽中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近年来,我国空气污染治理成效明显,以前朋友圈经常有看到晒蓝天的,这几年空气好了,蓝天成为常态,人们渐渐也就晒得少了。请问黄部长,短短几年时间发生这么大的变化,请问这是怎么做到的,采取了哪些关键性举措?未来一段时期,我国空气环境质量改善的空间在哪里?
黄润秋:
从数据上来看,2013年北京的PM2.5是多少?89.5微克/立方米。2021年是33微克/立方米,降低了63.1%,下降了近2/3。北京的重污染天数也从2013年的58天,降到了去年的8天,今年到目前为止只有2天。所以说,从“APEC蓝”,到“阅兵蓝”到今年的“冬奥蓝”,如今蓝天白云在北京几乎是常态,不再是奢侈品。
北京的变化只是我们国家空气质量变化的一个缩影,实际上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乃至全国各地,这十年空气质量都显著改善。十年来,74个重点城市PM2.5平均浓度下降了56%,也超过一半,重污染天数减少了87%;2021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重污染天数比2015年减少了51%。我国是第一个治理PM2.5的发展中国家,被誉为全球治理大气污染速度最快的国家。
为什么我国空气质量能有这么大改善?我理解,根本在于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科学决策。这些年国家先后出台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就是大气十条,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持续推进大气污染治理。当然,这也与我们各个地区、各个部门紧密协作、社会各界包括记者朋友们一起“同呼吸、共奋斗”是分不开的。
说到关键举措,我认为大力调整“四个结构”至关重要。
一是大力调整能源结构,加快能源清洁低碳转型。这十年,我国能源消费增量有2/3来自于清洁能源,全国燃煤锅炉和窑炉从50万台减少到现在的10万台。我们大力实施了北方地区冬季的清洁取暖,2700多万户农村居民告别了过去烟熏火燎的冬季取暖方式。不仅在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上明显的提升,而且也显著改善了空气质量,因为我们少烧了6000万吨以上散煤。
二是大力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发展提质增效。这十年,我们淘汰落后和化解过剩产能钢铁达到了3亿吨、水泥4亿吨、平板玻璃1.5亿吨重量箱。建立世界最大清洁煤电体系,有10.3亿千瓦煤电机组完成了超低排放改造。我们大力推进钢铁全流程超低排放改造,6.3亿吨粗钢产能目前正在或者已经完成了超低排放改造。
三是大力调整交通运输结构,发展绿色交通体系。这十年,我们淘汰老旧和高排放机动车辆超过3000万辆。目前我国新能源车保有量,稳居世界第一。机动车排放标准和油品质量标准也都实现了从国四到国六的“三级跳”,油品质量、机动车污染物排放强度都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四是大力优化城市环境治理结构,把扬尘治理纳入重点领域。我们扭转了过去施工工地砂石骨料开采等“暴土扬尘”的局面,城市降尘量明显下降。建立网格化监管制度,打通“最后一公里”,过去春天烧荒、夏天露天烧烤、秋天烧秸秆、冬天烧散煤、一年四季烧垃圾的“五烧”顽疾得到了有效遏制,市容市貌发生了显著改善,科技在其中发挥了很关键的作用。全国2000多名科技人员参加了大气污染成因治理的攻关,我们还开发了国家级预测预报模式,对PM2.5的污染过程预测准确率达到了90%,这样一些技术支撑,都为我们打赢蓝天保卫战提供了重要支撑。
我们深感,我国大气环境质量同人民群众的期盼、美丽中国建设目标还有差距。下一步,我们将继续以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为总抓手,加强PM2.5和臭氧的协同控制,突出抓好多污染物协同治理和区域联防联控,扎实推进产业、能源、交通绿色低碳转型,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推动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6月30日,云南能投曲靖高新区花山氢能综合能源站成功完成氢燃料电池卡车首次氢气充装作业。标志着云南省首座1000kg/天加氢能力的氢能综合能源站实现加氢功能,配售电公司在氢能赛道取得实质突破,为电投公司及能投集团能源结构转型提供坚实基础。战略使命与布局意义该项目由配售电公司与云能资本共同组
第四章nbsp;天然气行业发展本章作者nbsp;杨永明(中能传媒能源安全新战略研究院)一天然气供需01天然气表观消费同比增长8%国家发展改革委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天然气表观消费量4260.5亿立方米,同比增长8%。随着稳经济政策及接续措施加快推进并落地生效,国内经济持续呈现复苏向好态势。各个领域的用
近日,由隆基氢能联合国际能源巨头ACWAPower、中国电建华东院共同打造的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绿氢项目(以下简称“乌兹绿氢项目”)成功实现产氢,为全面投产奠定了坚实基础。这标志着隆基氢能在中亚地区的首个大型绿氢项目取得里程碑式突破,为全球能源转型提供了“中国技术+国际协作”的典范案例。成功
自治区住房城乡建设厅关于批准发布广西工程建设地方标准《广西生活垃圾焚烧飞灰处理技术应用指南》的通知各设区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各有关单位:由我厅批准立项,广西环保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中城院(北京)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编的广西工程建设地方标准《广西生活垃圾焚烧飞灰处理技术应用指南》
2024年12月,生态环境部发布2022年度全国电力二氧化碳排放因子以及区域电网排放因子数据,全国平均排放因子为0.5366千克二氧化碳/千瓦时。近年来,国家共4次更新了全国平均排放因子,分别为0.5810、0.5703、0.5568和0.5366千克二氧化碳/千瓦时。新型电力系统的蓬勃发展推动了非化石燃料装机占比提升,
自治区住房城乡建设厅关于批准发布广西工程建设地方标准《广西生活垃圾焚烧飞灰处理技术应用指南》的通知各设区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各有关单位:由我厅批准立项,广西环保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中城院(北京)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编的广西工程建设地方标准《广西生活垃圾焚烧飞灰处理技术应用指南》
近日,中国光伏支架领军企业江苏国强兴晟正式签署阿塞拜疆戈布斯坦140MW光伏项目支架供货协议。作为阿塞拜疆2025年度最大光伏项目之一,该项目将全面采用江苏国强兴晟及配套服务方面的卓越实力,更将有力推动江苏国强兴晟产品在中亚及高加索地区的品牌影响力。项目所在的戈布斯坦地区环境条件严苛,面
6月28日,交易范围覆盖广东、广西、云南、贵州、海南五省区的南方区域电力市场正式启动连续结算试运行。试运行当天,超过831家电厂和700多家用户参与交易,申报电量达22亿千瓦时,其中501家新能源场站参与报量报价。据了解,南方区域电力市场是国内首个连续运行的区域电力市场,交易范围覆盖广东、广西
氢燃料电池是目前氢能产业中技术最成熟、应用最广泛的核心产品之一,在全球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并大力推动能源转型的背景下,氢燃料电池作为一种高效且清洁的能源转化设备,成为各国政府、科研机构和企业开展能源技术攻关的重点方向,并推动其在多个领域的应用和商业化进程。根据电解质的不同,氢燃料电池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上宣布“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双碳”目标为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2022年3月,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印发《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要求逐步推动构建清洁化、低碳化、低成本的
当前,氢能已成为世界各国推动能源转型、培育经济增长点以及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我国高度重视氢能产业的发展,出台《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明确氢的能源属性,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将氢能纳入前沿新兴产业,《能源法》赋予氢能法定能源地位,国家设立万亿级创业投资引导基
当前,氢能已成为世界各国推动能源转型、培育经济增长点以及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我国高度重视氢能产业的发展,出台《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明确氢的能源属性,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将氢能纳入前沿新兴产业,《能源法》赋予氢能法定能源地位,国家设立万亿级创业投资引导基
7月1日,江苏省无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发布关于印发无锡市加快构建碳排放双控制度体系工作方案的通知。通知指出,“十五五”时期,实施以强度控制为主、总量控制为辅的碳排放双控制度,将碳排放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加强重点行业领域碳排放核算能力,健全重点用能和碳排放单位管理制度,开展
为规范天津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天津市组织对《天津市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进行了修订,重新发布实施。(一)修订《管理办法》的背景和依据是什么?答:2011年10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于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的通知》,同意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广东、湖
日前,山西省生态环境厅发布《山西省重点排放单位参与全国碳市场操作指引2.0(精编版)》。详情如下:
电力市场正经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化转型的深刻变革,随着新能源全面入市和全国统一电力市场的建设推进,电力交易的盈利模式正从单一差价套利转向多元化增值服务。一度电在电力市场交易中有多少利润?成为电力产业链上各环节参与者,尤其是发电企业、电网企业、售电公司关注的核心问题。(来源:北极星电
北极星碳管家网获悉,近日,江苏盐城市人民政府印发《盐城市国家碳达峰试点建设推进方案》。方案指出,为推进国家碳达峰试点建设,盐城市将积极推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变,探索构建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建立健全碳排放规划、碳数据监测、碳预算管理、碳综合评价和产品碳足迹等政策机制,实施重点产
碳市场是通过市场机制控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政策工具。6月25日,在2025年“全国低碳日”主题活动上,南方电网公司宣布启动内部碳市场建设,将逐步开展碳排放数据报送及核查,科学分配碳排放配额,构建抵消机制、内部碳信用机制、交易机制、市场调节机制,上线内部碳市场
电力市场正经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化转型的深刻变革,随着新能源全面入市和全国统一电力市场的建设推进,电力交易的盈利模式正从单一差价套利转向多元化增值服务。一度电在电力市场交易中有多少利润?成为电力产业链上各环节参与者,尤其是发电企业、电网企业、售电公司关注的核心问题。(来源:北极星售
据最新统计数据显示:龙政、锦苏、建苏三大水电入苏工程累计输送清洁电能超7000亿千瓦时,相当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超6亿吨,相当于1.7亿辆2.0升排量的燃油车停驶一年,按2024年全国碳市场碳排价格最低价69元/吨来计算,减排价值已超414亿元。在能源转型的时代浪潮中,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勇当先锋,
6月19日,常州市生态环境局对庄军等委员提出的《关于加大企业自主碳核查和近零碳工厂、园区建设的政策扶持的建议》做出答复。其中指出,聚焦重点领域先行先试,制定出台《常州市近零碳园区和近零碳工厂试点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明确我市近零碳园区、近零碳工厂建设任务。制定《常州市近
有投资者在投资者互动平台提问:今年碳排放交易进展如何?上半年能把42万吨指标全部卖掉吗?赣能股份6月17日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您好,经2025年4月15日公司第九届董事会第七次会议审议,同意公司通过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系统以协议转让、单项竞价及其他符合规定的方式出售碳排放配额约42万吨,交易价格
第四章nbsp;天然气行业发展本章作者nbsp;杨永明(中能传媒能源安全新战略研究院)一天然气供需01天然气表观消费同比增长8%国家发展改革委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天然气表观消费量4260.5亿立方米,同比增长8%。随着稳经济政策及接续措施加快推进并落地生效,国内经济持续呈现复苏向好态势。各个领域的用
氢燃料电池是目前氢能产业中技术最成熟、应用最广泛的核心产品之一,在全球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并大力推动能源转型的背景下,氢燃料电池作为一种高效且清洁的能源转化设备,成为各国政府、科研机构和企业开展能源技术攻关的重点方向,并推动其在多个领域的应用和商业化进程。根据电解质的不同,氢燃料电池
上合组织国家能源绿色发展报告(来源:中能传媒研究院作者:邱丽静)(中能传媒能源安全新战略研究院)上海合作组织自2001年成立以来,已发展成为全球幅员最广、人口最多的区域性国际组织,目前有10个成员国、2个观察员国、14个对话伙伴。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日益严峻,能源绿色转型已成为国际社会的
上海碳普惠25日正式上线,前期经过近8个月的试运行,已累计吸引13万名民众参与体验,近300家企业开通机构碳账户,累计交易4万余吨减排量。2025年全国低碳日·上海市主场活动25日举行。今年全国低碳日以“碳路先锋,绿动未来”为主题,深入宣传低碳发展理念,普及应对气候变化知识,提升公众低碳意识,
6月25日,在2025年全国低碳日四川省主场活动上,生态环境厅会同省发展改革委等20多个部门(单位)发布了四川省第二份应对气候变化年度报告——《四川省应对气候变化2024年度进展报告》。该份报告系统梳理了2024年四川省及各市(州)应对气候变化进展和成效,包括将应对气候变化摆在重要位置、积极稳妥
北京市碳市场已平稳运行11个履约周期,碳排放配额线上成交均价保持稳中有升趋势,从开市之初的50元/吨左右逐步上涨至2024年的111元/吨。碳市场有效驱动了企业减排行为——配额短缺单位通过购买配额完成碳排放控制任务,配额富余单位可出售盈余配额获取收益。这是记者25日从“全国低碳日”北京主场活动
在全球气候变化日益严峻的背景下,国家主席习近平于2020年在联合国大会上宣布了我国的“3060”目标,明确了碳达峰、碳中和(“双碳”)目标的内涵、基本路径和重点任务,“双碳”工作正式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作为实现这一目标的基础性工作,碳排放核算体系的构建和完善尤为重要。碳排放核算是碳管理、
6月24日,世界经济论坛第十六届新领军者年会(夏季达沃斯论坛)在天津举行。隆基绿能创始人、中央研究院院长、CTO李振国出席论坛,他指出,中国光伏产业正以技术创新与低碳实践引领全球绿色发展。在“能源转型现状如何”圆桌对话中,李振国与ACWA电力公司创始人兼董事长穆罕默德阿布纳扬,埃及规划和经
6月23日,第三十二届国际核工程大会(ICONE32)在山东威海开幕。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党组副书记张文峰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副总经理、党组成员张涛作题为《华能核电助力绿色低碳转型》的主旨报告。张文峰在致辞中指出,核电作为一种安全、低碳、可大规模利用的清洁电源,是推动全球能源转型与应
6月19日,常州市生态环境局对庄军等委员提出的《关于加大企业自主碳核查和近零碳工厂、园区建设的政策扶持的建议》做出答复。其中指出,聚焦重点领域先行先试,制定出台《常州市近零碳园区和近零碳工厂试点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明确我市近零碳园区、近零碳工厂建设任务。制定《常州市近
英国政府近日宣布,将在2025年秋季发布的《未来住宅标准》(FutureHomesStandard)中明确规定所有新建住宅需安装光伏,该政策旨在显著降低家庭能源支出,提升国家能源安全水平。新政要点屋顶光伏系统“标配”化:新建住宅要求安装光伏,除特殊遮挡情况外,将作为默认配置纳入建设标准;建筑法规首次明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