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配售电增量配电政策正文

广东广州:推动明确增量配电区域输、配电价格独立核算机制

2022-09-28 08:46来源:广州市人民政府关键词:电力交易增量配电广东售电市场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四、产业特色逐步显现

“十三五”期间,广州市积极培育高效、绿色能源产业,目前本地特色已逐步显现。广州开发区新能源综合利用示范区获国家能源局批复。积极探索能源新型利用方式,完成广州市能源新型利用方式研究,将氢能作为新能源发展的重点。

氢能全产业链布局初步形成。出台了《广州市氢能产业发展规划(2019—2030年)》、氢能产业发展规划近期重点任务清单和重点项目,规划布局中长期的千亿级氢能产业版图。广州市积极与周边城市一同争取纳入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截至2020年底,推进广州开发区西区、东区、知识城新南等一批加氢站建成投产,在专用车、物流车、公交等领域实现氢燃料电池汽车推广投放量近100辆;建成广钢气体能源公司年产1000吨、广州石化年产1500吨供氢项目;鸿基创能公司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膜电极在业内展现出独特的产品优势;广汽集团首款氢燃料电池乘用车已示范运行,续航里程达650公里;市环境卫生机械设备厂研发改装的氢燃料电池环卫车、冷链物流车等形成1000辆以上的年产能。

多领域显现潜力。在能源相关产业领域,目前广州已拥有全国领先的核电主设备研发及制造企业,智能电网、储能、动力装备产业链细化领域具备多家行业领先企业,同时,广州是我国天然气水合物(可燃冰)开采、科研及产业化发展的主阵地。广州市能源相关产业领域未来将显现出高端化发展的巨大潜力。

五、智慧能源发展加速

建成广州市能源管理与辅助决策平台。该平台是国家“互联网+”智慧能源首批示范项目,实现全市能源发展规划、建设管理、统计分析、能耗监测、油气输送管道保护、信息发布、辅助决策等功能,建成能源预算管理、用能权管理子系统,可打通全市各部门、重点用能单位以及互联网公开渠道等各类能源信息汇集及共享渠道,为新型能源管理模式发展奠定基础。截至2020年底,累计完成116家重点用能监管单位能源管理信息系统接入广州市能源管理与辅助决策平台。

推动综合能源技术研究推广。按照“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发展思路,提前研究综合能源、蓄冷技术等在提升能源利用效率方面的作用、应用场景、市场化运作措施,形成蓄冷技术应用及蓄冷项目认定标准专题研究、广州市区域综合能源发展研究等课题成果,在此基础上,推动策划形成金融城起步区综合能源项目落地。组织综合能源产业推广,鼓励各区、重点企业因地制宜发展区域综合能源项目。

建成一批智能电网示范项目。建成从化明珠工业园区多元用户互动配用电系统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南沙高可靠性智能低碳微电网等一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互联网+”智慧能源项目。

六、体制改革成效显著

电力体制改革方面。支持广东电力交易中心建设,市场建设效果走在全国前列。“十三五”时期末,准入市场主体达25072家,累计完成市场交易电量8235.5亿千瓦时,平均成交价差-50.7厘/千瓦时,节约用户用电成本385.6亿元,节省耗煤885.2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354.7万吨。持续推进广州开发区(中新知识城)的国家增量配电业务改革试点。

天然气体制改革方面。推进天然气基础设施公平开放,在省的大力支持下,成功协调本地燃气经营企业获取珠海金湾、深圳大鹏LNG接收站的股东方代加工及储备份额,推动珠海金湾LNG接收站接入省天然气管网。出台城市燃气管网配气价格。落实广东省2020年出台的省内天然气大用户直供有关政策,形成了基于大用户用气量、项目支线管道长度的大用户代输价格优惠方式。推进天然气区域枢纽建设,积极争取广东省天然气市场服务中心在广州落户。

营商环境方面。获得电力“简快好省”改革举措被纳入可复制先进经验在全国推广,相关指标位于国家第一梯队前列、媲美国际前沿水平。获得用气评价指标获全省第一,燃气接入外线工程行政审批时间压减至5个工作日。

此外,推动能源领域信用体系建设起步,印发《广州市能源行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2019—2025年)》,聚焦电力、天然气、油气输送管道、新能源、节能等5个领域建设城市型能源行业信用管理体系,努力营造行业自律的市场环境。

七、油气输送管道安全生产平稳有序

“十三五”期间,广州市油气输送管道(即油气长输管道,包括输油管道和输气管道,城镇燃气管道和炼油、化工等企业厂区内管道除外,下同)领域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着力强化安全生产企业主体责任、属地监督管理责任,全市油气输送管道保护形势整体平稳有序。

积极推进基础建设。把握国家管网集团组建的契机,推动国家管网集团广东省管网有限公司、国家管网集团华南分公司注册落户广州。完成输油管道溢油风险及处置能力评估、油气输送管道安全风险评估。每年印发全市油气输送管道保护工作要点。先后印发出台《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工作的通知》、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工作有关审批备案等指引,出台地方政府规章《广州市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规定》,强化油气输送管道保护领域制度建设和法治建设。同时,加强人员队伍建设,形成市、区油气输送管道保护主管部门及工作人员队伍体系;建立全市油气输送管道安全技术委员会专家库;推进第三方专业机构服务,常态化作为油气输送管道保护的技术支撑力量;落实油气输送管道保护工作部门预算经费。

构建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推进油气输送管道完整性管理等工作,结合工作实际定期更新风险点危险源台账、高后果区台账、隐患台账,明确具体管控、整治措施。深入推进隐患排查整治工作,完成2014—2017年全国油气输送管道隐患整治攻坚战任务,按照“永远在路上”要求持续推进“排查—整治—回头看”长效工作机制。

全面加强应急能力建设。修订印发《广州市石油天然气管道突发事件应急预案》,预案操作性进一步增强。先后在南沙区黄阁镇、白云区太和镇、黄埔区广州石化厂区外等地分别举行了省级、市级油气输送管道封堵及应急处置演练。依托企业力量形成油气输送管道专业应急处置救援力量。

加强宣传教育培训。每年通过“安全生产月”等活动,先后围绕《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广州市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规定》和油气输送管道应急能力建设、油气输送管道完整性管理等,积极开展宣传教育培训,覆盖市、区油气输送管道保护主管部门以及管道企业,涉及第三方施工管控的还安排规划、交通、水务等部门和相关企业参加。多次在广州地铁站台站厅等宣传平台开展以油气输送管道保护、创建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等为主题的安全生产公益广告社会宣传。

第二节 存在问题

经过“十三五”时期的发展,广州市能源工作在能源基础设施建设、能源结构优化等方面取得了进步,但在安全保障、能效提升、产业发展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值得关注。

一、能源安全保障水平仍待提升

电力方面,一是供应能力有待提升,“十三五”时期以来广州电力需求快速增长,同期退役了广州发电厂等一批燃煤机组,建成了华电增城等天然气发电机组,但整体上电力自给率(骨干电源装机规模与年度用电最高负荷的比值,2020年全市用电最高负荷为1934.9万千瓦)水平仍不高,2020年为42.9%左右;二是存量电源分布与负荷分布不协调,目前广州40%用电负荷集中在中心城区,但该区域内电源规模仅占全市电源规模的7%,其余93%的电源分布在南部和东部等靠近珠江口区域,极端故障情况发生时将难以合理控制故障影响范围,快速复电难度大,系统运行的安全可靠性不足;三是由于多方面因素影响,500千伏科北、楚庭、从西站扩建配套220千伏出线工程建设进度不理想,2020年高峰负荷日除500千伏穗东站外,其余所有500千伏变电站均重载运行,需加快推进上述项目建成投产。天然气供应和应急储备方面,目前广州本地天然气应急储备能力正在建设当中,但随着持续推动天然气扩大利用,国内国际天然气波动影响,天然气中长协气源、应急储备能力仍需持续关注。油气输送管道保护方面,随着城市建设不断扩容,各类设施交叉、第三方施工破坏等因素对油气输送管道安全运行威胁加深,风险需持续关注,应急处置能力需要进一步提升。

二、能源基础设施建设难度不断增大

随着广州经济社会发展、城区不断充盈扩张,尽管能源基础设施建设从未放松,但实际工作推进因土地、环境等要素保障、设施建设交叉、社会舆论认知等因素制约,越发困难,一定程度影响了重要跨区电力通道、电源、电网、天然气管网等能源基础设施的建设进度,能源基础设施建设难度增大问题预期未来一段时期内将持续存在。

三、能效提升难度加大

经过长期努力,“十二五”期间广州市能耗强度下降20.1%,“十三五”期间下降19.4%,十年累计下降36%。未来通过产业结构调整降低能耗的空间已明显收窄,能耗强度下降速度将逐渐变缓。同时,企业节能降耗边际成本和难度不断加大,节能带来的收益难以弥补节能措施产生的成本,企业节能降耗投入的积极性主动性将降低,未来能效提升工作的难度不断加大。

四、新能源产业发展面临困难

在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中,先进能源和低碳技术将成为竞争的高科技前沿和重点领域。广州市过去坚持技术引领,推动项目开发与产业发展相互促进,新能源产业规模及技术水平有所提升,在氢能产业链、核能装备制造等产业方面培育了优势特色企业,初步形成了骨干企业带动、重点项目支撑、上下游企业联动集聚发展的态势。但是,目前也存在资源利用不够充分,自主创新能力有待提高,氢能等新型能源利用相关法律法规、标准体系不健全,综合能源、储能、智能电网、能源互联网等先进技术应用及产业化培育要素保障及相关配套不充分等问题。如何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精准施力、推动现有新能源产业发展壮大,值得关注和重点发力。

第三节 面临形势

一、面临机遇

能源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为能源发展带来新机遇。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核心特征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正在推进,能源领域以新型电力系统、区域综合能源系统、智能电网和微电网等为代表的能源与数字技术耦合新模式加速孕育,能源系统开始从集中式、传统式向分布式、智能化转变,能源领域新技术、新型利用方式不断融合升级,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涌现。广州地区科研机构、高新技术企业集中,有条件充分抓住技术创新机遇,发现能源领域产业发展新机遇,创新能源高效交互新模式,培育能源低碳节约利用新业态。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能源发展注入新动能。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将进一步推动能源清洁化、高效化、智能化发展和区域合作,将培育形成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促进能源发展动力加快转换,进一步提升能源等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打通能源合作渠道,加快能源领域科技及产业辐射效率。广州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核心引擎之一,能源发展将持续迎来机遇,在体制机制改革、科技转化应用和产业化发展、区域合作等多方面获得强大动能。

能源结构加速优化调整为能源发展创造新条件。广东省积极贯彻落实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把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作为关键任务之一,明确大力提升西电东送、西气东输及南海天然气资源的供应能力,加速开发海上风电、光伏发电等可再生能源,加快优化电网网架。广州本地能源资源禀赋有限,能源结构优化调整较大程度依赖于外部清洁能源资源的输入,全省能源清洁化、低碳化发展的整体布局,将为广州未来进一步获取市外清洁能源提供更好条件。

二、面临挑战

能源安全问题需持续关注。国际方面,受地缘政治、新冠肺炎疫情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全球能源供应风险明显提升。国内方面,广东的西电接续尚不明朗,粤东西北等地发展加速,未来市外电力对广州的供应形势将趋紧。面对复杂环境,广州市需要在能源领域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扎实提升防范化解风险能力,保障能源安全,保障经济社会发展。

能源消费侧革命需更加深入。广州市过去通过大力减煤实现了能源体系朝着清洁低碳方向的第一轮转变,至“十三五”时期末,煤炭消费减量空间已基本殆尽,煤炭煤电已减至兜底保障水平。在非化石能源资源有限、新型能源尚无法规模化应用的情况下,本地能源供应侧调整空间较小,外部清洁电力输入通道难度较大,为统筹兼顾安全与低碳,广州未来需进一步创新发展思路,以节能降耗、推动用能方式转型为核心,采取有效措施加速推动能源消费侧革命。

能源科技和体制约束需破除。科技发展水平及配套体制机制是能源体系转型的重要基础。目前,天然气发电装备制造核心技术仍存在“卡脖子”问题,氢能、储能、智能电网、新型电力系统、智慧能源系统、高效光伏等新技术应用在成本、市场化改革体制机制配套等方面仍不同程度存在障碍,对能源体系转型均形成一定制约。广州需要进一步强化研究,积极争取,推动改革,以更大的决心、更大的魄力、更强的举措推动能源体系转型、能源领域高质量发展。

第二章 总体要求

第一节 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深入推动“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统筹稳增长和调结构,处理好发展和减排,按照国家和广东省的要求,着力强化能源供应安全,着力推动能源生产消费方式绿色低碳变革,发展能源领域相关产业,推动能源技术创新和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为广州市加快建设国际大都市,奋力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提供支撑保障。

第二节 工作原则

——坚持底线思维,安全发展。积极应对国际能源格局变化、防范各类风险,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统筹发展和安全,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能源发展工作,推动灵活与适度相结合、稳妥与超常规相结合,统筹本地能源资源利用开发、节约利用和外部能源输入能力提高,坚持先立后破,全面加强能源供应保障能力建设,支撑经济社会发展,保障群众生产生活。

——坚持清洁低碳,绿色发展。立足以煤为主的基本国情,坚持先立后破有序推进能源结构调整优化。基于资源禀赋和环境约束,以供应侧结构优化、消费侧高效利用和清洁化替代为重点,持续深入推进能源结构清洁低碳转型,引导绿色发展。协同能源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新建能源项目尽量避让自然保护地、湿地等生态敏感区。

——坚持技术引领,创新发展。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引领作用,加快技术创新及转化应用,推动能源领域产业转型升级。发挥新科技、新业态、新基建的新动能作用,培育能源领域相关产业及上下游产业链发展,为经济发展提供新增长点。

——坚持智慧融合,高效发展。把握智慧能源发展机遇,进一步推动“互联网+”在能源领域的广泛应用,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对能源高效利用的支撑作用。坚持节约优先,科学统筹用能,规范监督能源合理合规利用,大力发展需求侧管理,激发全社会提升能效意识及节能降耗主观能动性,推动能源利用效率提升。

——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发展。坚持以改革促发展,积极破解矛盾问题,围绕电力、天然气等领域体制改革“管住中间、放开两头”要求,积极大胆推进改革举措。把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重大机遇,推动能源领域高水平开放合作,积极推进能源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打造区域能源枢纽。

第三节 发展目标

到2025年,广州市能源安全保障基础更加牢固,能源结构更加优化,能源产业更有活力,能源管理更加科学,清洁低碳、安全高效、开放融合的现代能源体系初步形成。

在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方面,到2025年,广州市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省下达的任务目标之内,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水平持续保持全国前列,“十四五”时期累计下降幅度完成省下达的任务目标。

在能源保障方面,经过“十四五”时期的努力,到2025年,本地骨干电源装机容量提高到1725万千瓦左右,电力自给率提高到60%(按照预测负荷2700万千瓦计)。建成广州LNG应急调峰气源站储气库工程(一期)及配套LNG码头,本地液化天然气储备能力增加32万立方米。

在能源结构方面,到2025年,煤炭消费量控制在省下达的任务目标之内;清洁能源天然气消费量达90亿立方米以上,在能源消费总量中的比重超过煤品;光伏发电、风电装机规模合计达116万千瓦以上,其中光伏发电装机规模达100万千瓦以上。

在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方面,建成坚强局部电网,建成一批城市燃气高压管道,中低压燃气管网系统更加完善;力争能源相关产业产值达4000亿元,其中电力热力及燃气生产和供应业产值约3400亿元。

广州市“十四五”能源发展规划目标见专栏3,广州市电源装机发展目标及“十四五”时期项目情况见专栏4。

专栏3 广州市“十四五”能源发展规划目标

5.png

按照上级关于水电的政策动态调整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电力交易查看更多>增量配电查看更多>广东售电市场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