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氢能氢能交通加氢站市场正文

五大非燃料电池汽车示范群“疾行”

2022-10-10 09:45来源:高工氢电作者:赵赛楠关键词:氢能燃料电池燃料电池汽车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氢能在国家能源转型中具备战略意义,今年以来发展明显提速。

高工氢电通过梳理发现,除了京津冀、上海、广东、河北、河南五大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举步迈入发展新阶段外,在以山东、川渝、浙江、湖北、山西等为代表的非示范省市中,不少省市明确提出第二批申报意愿,并在产业落地方面进展颇丰:

(来源:微信公众号“高工氢电” ID:weixin-gg-fcev 作者:赵赛楠)

✦ 山东“氢进万家”

2021年4月16日,“氢进万家”科技示范工程框架协议在济南签署,山东成为全国首个氢能大规模推广应用的示范省份。山东省将在济南、青岛、淄博、潍坊四个市,开展氢能生产和利用技术的多场景示范应用,打造“一条氢能高速、二个氢能港口、三个科普基地、四个氢能园区、五个氢能社区”。

“氢进万家”的确立日期比首批示范城还要早数月,如今已经历了一年多的发展期,其氢能发展进度或可从重点城市布局、政策、企业、项目落地、氢车运营、多元化应用及氢能社区建设等方面一窥究竟:

重点城市布局方面,在山东省的氢能产业规划中,济南是氢能产业创新、研发、装备制造、商业应用之地,定位打造“中国氢谷”;青岛将发展“东方氢岛”高端氢能产业集群,建立科技创新支撑体系;淄博重点打造燃料电池关键材料及核心部件产业基地,掌握氢燃料电池“芯片”的东岳集团,也是唯一一个同时入选燃料电池汽车五大示范城市群的城市;潍坊有潍柴集团,全国唯一一个由企业牵头建设的国家燃料电池技术创新中心落在潍柴。

政策方面,截至今年2月,山东省已累计出台29项氢能产业专项政策,其中省级政策6项,市级政策23项;印发《山东省氢能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导意见》,编制发布2项氢能产业国家标准,9项地方标准,2项团体标准,重点示范城市淄博、潍坊也先后出台了《关于支持氢能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并成立了“氢进万家”科技示范工程工作推进领导小组。

今年7月发布的《山东省氢能产业发展工程行动方案》明确,到2025年,实现氢能产业规模超1000亿元的突破,并推广燃料电池汽车达1万辆,建成加氢站100座。

企业方面,依托较强的工业基础实力,山东重工、潍柴集团、东岳集团等能源巨头已经发展为山东省氢能产业链主企业,另据山东科技部门的数据显示,山东集聚氢能产业链重点企业120余家,产业链相关企业达1200余家。

项目落地方面,9月2日,潍坊寿光中未太阳能高效制氢项目开工,计划投资300亿元人民币,年产25万吨绿氢;7月,山东潍坊滨海区氢能源综合利用项目即将竣工;6月,山东省氢能源新材料产业计量测试中心获省市场监管局批准,落地淄博,通过与东岳氟硅科技集团深度合作,开展检定校准项目70余项,年检定校准1100余台件;3月14日,华电潍坊制氢加氢一体站试点项目顺利取得山东省建设项目备案证明,是山东省“氢进万家”科技示范工程制氢加氢一体站唯一试点项目。

截至今年2月,山东省积极开展副产氢纯化、可再生能源制氢等项目建设,加速加氢站建设步伐,建成加氢站22座,日供氢能力达到2万公斤,其中管道供氢加氢母站1座、综合能源站5座、高速加氢站1座。

氢车运营方面,截至今年1月,山东省积极开展燃料电池车辆示范运营,已推广燃料电池车辆848辆,涵盖公交、渣土、冷链物流和港口集卡等多种车型,开通燃料电池公交专线30余条,并研制成功国内第一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燃料电池智能雪蜡车,示范运行总里程超过1500万公里。

根据高工产研氢电研究所(GGII)《燃料电池汽车数据库》,2021年8月至2022年8月,国内燃料电池汽车上牌数量TOP 10省中,山东省以236辆位居第四。

多元化应用方面,除了探索公交、冷链物流等氢能应用场景,示范工程开展以来,山东探索建设氢能高速、氢能港口、氢能工业园区。目前已建成投运全国首座高速加氢站,青岛港已布局6座港口氢能轨道吊,3辆港口集卡,启动建设港区加氢站1座,并逐步布局实现管道供氢,开展氢能港口设备、港城绿色供能等示范,打造全国第一座“氢+5G”智慧绿色港口。

其氢能园区社区建设也收获进展,已完成4个绿色零碳氢能产业园区的选址和方案设计;正在选址氢能社区,将打造氢能利用进家入户的示范应用场景。其中,潍柴燃料电池产业园利用燃料电池试验发电和热电联供为园区供能,打造了全国第一座氢能低碳园区示范样板。

总体而言,山东省已形成覆盖氢气制储运加、关键材料部件、燃料电池系统、燃料电池整车等主要环节在内的较为完善的氢能及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链,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

✦ 四川、重庆“成渝氢走廊”

2021年11月30日, “成渝氢走廊”正式启动,四川、重庆两地抢抓双城经济圈建设战略机遇,全力推进氢能及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致力于打造立足成渝、辐射西部的氢能及燃料电池产业发展高地。

政策方面,成渝地区近期关于氢能产业的政策发布较密集,并且正在积极申报第二批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地区企业积极性较高。据不完全统计,2022年上半年四川省共发布7项氢能相关政策,提出支持在成都、攀枝花、自贡、乐山等有条件的地方开展燃料电池汽车或电解水制氢示范项目,这些下属省市的氢能政策也已陆续出台。

1 (1).png

重庆在《重庆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中,将“氢气和储能”作为面向未来的先导性产业之一。后续发布的重庆市《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引领深入推进制造业高质量绿色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征求意见稿)》、《重庆市“十四五”清洁生产推行工作方案》等政策中,已将氢能作为双碳发展的主题进行相关布局。

企业方面,目前两地已经密集出台了氢能产业规划及相关支持政策,形成了氢能全产业链布局,聚集了包括制储运加用上下游200多户企业及科研院所。其中,成都氢能产业集群已初步成型:在氢气制备、储运、加注、检测环节,聚集了昊华科技、亚联高科、中材科技、华气厚普、中测院等企事业单位;燃料电池环节,聚集了东方电气、亿华通等企业;整车(机)制造环节,聚集了成都客车、中植一客等汽车企业以及中车成都、新筑股份等轨道交通企业。

重庆则以九龙坡、两江新区为重点,聚集了国鸿氢能、鸿基创能、势加透博、苏州瑞驱、理工清科(北京)、群翌能源、明天氢能、阿泰可、海德利森、德燃动力、宗申动力、庆铃汽车、上汽、长安汽车等产业链企业。

项目落地方面,6月21日,四川能投氢能产业投资有限公司与攀枝花市西区人民政府签署了氢能产业项目投资合作协议,计划总投资30亿元打造氢能全产业链基地;6月16日,成都市新都区举行厚普氢能装备产业园项目开工仪式。该项目总投资100亿元,计划建设加氢站智能装备生产基地、低压固态储氢装备基地、氢能压缩机装备基地、燃料电池用空压泵基地等,将在西南地区打造一个国际领先的氢能装备产业集圈和氢能应用生态圈;成都彭州正在建设规模化电解水制氢项目,建成投产后年产绿氢将达4000吨左右;重庆两江新区的明天氢能燃料电池一期项目将于2022年建成达产,燃料电池系统产能可达到1000台套/年;重庆九龙坡“核心关键零部件+系统集成”氢能科技产业园项目计划2025年建成达产。

氢车投运方面,截至今年5月,在两地政府及企业的通力合作下,已经累计投入运营氢燃料电池汽车440辆,建成加氢站15座。

10月1日,重庆交通开投公交集团两江公交公司的6辆氢燃料974路公交车正式投入运营;8月,重庆首台氢能源环卫车在九龙坡区城市管理局环境卫生管理处交付投用;5月20日,民生物流、泷通科技、庆铃汽车和博世氢动力4家公司达成合作协议,民生物流、泷通科技将采购不少于300辆搭载博世氢动力系统的庆铃氢燃料电池汽车,应用于城市配送、干线物流等多样化场景,首批30辆氢车已于7月底交付。

目前全国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主要部署在京沪粤和冀豫等中部地区,西部地区暂时处于空白状态。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纳入下一批燃料电池汽车应用示范城市群建设,有利于推动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建设全面铺开、纵深推进,从而在全国层面构建起“东中西”协同发展格局。

✦ 浙江省级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区

7月1日,浙江省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于批复同意浙江省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区(点)的通知》,认定宁波市、嘉兴市、绍兴市、金华市、舟山市等5个地区为省级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区,嘉善县、长兴县等2个地区为省级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点。

浙江省对各市、区的氢能现状及未来布局有着明确的规划:

2 (1).jpg

其实早在去年11月,浙江省发改委、浙江省财政厅、浙江省能源局等6部门就联合印发《浙江省加快培育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实施方案》,要求到2025年,浙江省产业生态基本形成,产业链上具有一批竞争力强的优势龙头企业;在公交、港口、城际物流等领域推广应用氢燃料电池汽车接近5000辆,规划建设加氢站接近50座。

省级示范群政策的落地,将有效加速其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实施方案的落实和达成。

目前从企业落地来看,浙江的氢能产业链条已初步具备。制氢方面,嘉化能源、华泓新材料、卫星石化、万华化学、三江化工、浙江凤登、东华能源、杭州中泰、深冷、巨化集团等企业具备工业副产氢提纯车用氢气的能力;林德公司、美国空气产品公司等国际知名企业正在嘉兴布局液氢项目;巨化集团、杭氧股份、浙江蓝能、宁波氢阳等企业在储运装备方面具备良好基础。

燃料电池方面,浙江集聚了美锦国鸿、天能氢能源、氢途科技、氢航科技、爱德曼、锋源氢能、德燃动力、华熔科技、汉丞科技、绍兴俊吉、晨阳新材料、宁波绿动、浙江宏昇等一批电堆及关键零部件企业;吉利、中车等企业正在研发燃料电池商用车产品,部分车型已上市销售。

项目方面也不断收获进展,8月,浙江首个掺氢示范项目签订,中国石油工程建设有限公司西南分公司与浙江能源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正式签订;7月13日,浙江首个分布式氢电耦合实验方舱在衢州顺利投运;6月,华熔科技总投资3.2亿元在浙江湖州市长兴县煤山镇•湖州产投新能源产业基地建设新项目,主要生产和研发氢燃料电池核心零部件,项目年产能可达500万片;4月29日,总投资20.8亿元的氢能源项目签约仪式在浙江丽水经开区举行,项目建成达产后可实现年产值46亿元。

氢车方面,浙江嘉兴市成为氢车推广“重镇”,据GGII统计,2021年8月至2022年8月国内燃料电池汽车上牌数量TOP 10城市上牌数量合计达到2483辆,占比达到77.7%,其中嘉兴市以82辆位列第七。

今年6月,晨阳新材料与内蒙古一派氢能科技有限公司在浙江金华氢能国际产业园签约,双方将合力实现第一批10000台套燃料电池汽车生产销售目标;2月25日,嘉兴市本级首批氢能源公交车迎来了首批乘客,5辆崭新的氢能源公交车正式投入161路进行示范运营;今年1月,苏州金龙向嘉兴嘉通集团国鸿公交公司交付15辆氢车。

总体来看,浙江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在整车、系统和电堆方面具备了一定的基础,但关键技术、关键材料、关键装备仍存在明显的“卡脖子”环节,例如,加氢站的压缩机、加氢枪、氢液化等核心装备,质子膜、碳纸、催化剂等关键材料均以进口为主。加强关键技术攻关和创新无疑是下阶段浙江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实现快速发展的重中之重。

✦ 湖北燃料电池示范城市

2021年5月,湖北省发改委公布了《关于加快发展湖北省氢能产业的建议》,指出以武汉市为核心牵头城市,带动周边地市参与,争取尽快申报进入国家燃料电池示范城市名单。

湖北省布局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的城市有武汉市、襄阳市、黄冈市等,构成了以武汉市及其周边为核心,辐射带动全省氢能发展的基本格局。

政策方面,7月27日,湖北省武汉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发布《关于支持氢能产业发展意见的实施细则(征求意见稿)》提出,对于本市燃料电池核心零部件生产企业,按照核心零部件年度销售收入2%-5%的比例给予超额累进制阶梯奖励。企业燃料电池核心零部件销售收入1000万元(含)至5000万元(不含),按照燃料电池核心零部件销售收入的2%给予奖励,5000万元(含)至1亿元(不含)超额部分按照3%给予奖励,1亿元(含)至2亿元(不含)超额部分按照4%给予奖励,2亿元(含)以上超额部分按照5%给予奖励,单个企业年度最高奖励1000万元。

武汉市和黄冈市也已分别出台了氢能产业发展规划。《武汉市支持氢能产业发展的意见》指出,在市内推广应用燃料电池汽车3000辆,在省内燃料电池汽车城市群推广装备汉产核心零部件车辆2000辆;《关于推进黄冈市氢能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指出,力争到2025年,氢能产业链产值100亿元,到2030年,培育3-5家行业领先的龙头企业,争取培育1-2家具备上市条件的企业,氢能产业链产值突破600亿元。

此外,湖北作为教育大省,科研机构众多,燃料电池研究基础良好,在技术研发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既拥有武汉理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国地质大学等名校的研究资源。也有东风汽车、雄韬氢雄、中船重工712研究所、众宇动力、康明斯、格罗夫、魔方新能源等一批在国内享有一定声望的研究机构和企业,同时还拥有宝武钢铁、荆州沙隆达、葛化、荆门石化等一批具有丰富副产品氢气资源的企业,聚集了包括东风商用车在内的整机制造企业,产业链完整,发展氢能产业基础雄厚。

从项目落地情况来看,湖北省首个“新型电力系统综合示范县”落地秭归,成为国内氢储能示范应用的典例;4月27日,东风公司所属武汉达安科技有限公司“氢能汽车创新试验园以及汽车五化试验基地项目”在武汉经开区正式开工,建成后将形成氢燃料电池研发、制造、检测全产业链闭环,满足智能汽车整车及零部件研发、检测和认证等全生命周期服务;1月20日,湖北省科技重大项目—氢能重型商用车关键技术研究及整车集成项目在东风商用车动力总成事业部正式启动。

氢车推广方面,今年湖北京山、武汉经开区等地已经发布氢能环卫车招标需求,以雄韬氢雄为代表的企业斩获配套订单;9月29日,东风商用车、中国石化、湖北氢动力战略合作签约暨武汉首批东风氢能渣土车订单签约仪式举行,三方力争“十四五”期间在湖北省内建立加氢站40座,推广氢燃料电池车辆3000辆,并打造武孝襄十和武汉-宜昌的氢能高速。

加氢站建设方面,据GGII不完全统计,截至2021年底国内共建成加氢站207座,从已有加氢站的地域分布情况来看,湖北省的加氢站总数和新增数量均位列所有省市的前三。

✦ 山西行驶上了“快车道”

今年8月,山西省发改委印发《山西省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2-2035年)》的通知,提出到2025年,基本构建较为完备的产业链体系,初步建立以工业副产氢和可再生能源制氢就近利用为主的氢能供应体系。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达到1万辆以上(全国约5万辆),部署建设一批加氢站,应用规模全国领先。

到2030年,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达到5万辆,可再生能源制氢在交通、储能、工业等领域实现多元规模化应用,形成布局合理、产业互补、协同共进的氢能产业集群;到2035年,形成国内领先的氢能产业集群。可再生能源制氢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大幅提升,为我省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提供坚强支撑。

规划的发布让山西省的氢能发展有了明确的目标。依托丰富的工业副产氢资源,山西的氢能及燃料电池产业链已经驶上了“快车道”。

企业方面,美锦能源、晋南钢铁、鹏飞集团等链主企业,已牵引带动氢能产业链链上企业由22家延伸发展到30家以上,发展势头强劲,包括国鸿氢能、重塑科技等,据GGII数据显示,这两家企业均位列2022年1~8月中国氢燃料电池系统装机量前三。

项目方面,由厚普股份EPC 承建的山西鹏飞集团北姚鹏湾氢港项目已经正式投运;由中原分公司承建的山西郑旺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鹏湾氢港2万吨/年焦炉煤气制氢项目全面竣工并顺利向业主交付;中极氢能专用车项目将投产达效,实现年产500辆压缩式垃圾车的生产能力;山西首座氢储能综合能源互补项目正式签约;潞宝集团与长申氢能在山西省长治市潞宝工业园的万吨制氢基地•加氢母站•综合能源站项目已经开工;美锦华盛2万吨/年高纯氢的焦炉煤气制氢项目二期也将于今年开工建设。

9月3日,山西省鹏飞集团宣布拟投资780亿元,布局全球规模最大、产业链最全、工艺路线及装备最先进的氢港氢能产业园,规划建设20万吨焦炉尾气制氢、5GW风光发电、10万吨光伏发电制氢、10万吨液体储氢及液氢充装站、8万吨有机液体储氢装置、50座加氢综合能源站、30万辆/年氢燃料电池汽车、3万辆/年氢燃料电池工程机械,以及配套电堆、动力系统、供氢系统、锂电池等。

氢车投运方面,根据GGII《燃料电池汽车数据库》,2021年8月至2022年8月,山西省以298辆位居国内燃料电池汽车上牌数量TOP 10省市前三。

加氢站建设方面,美锦能源半年报披露,截止到报告期末,公司在山西省已完成建设4座加氢站,已开工和计划建设加氢综合能源站有15座。


原标题:五大非示范群“疾行”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氢能查看更多>燃料电池查看更多>燃料电池汽车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