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北极星输配电网获悉,11月8日,石嘴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发布关于印发《石嘴山市能源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的通知。
《规划》指出,提升电网输供电能力。
优化电力营商环境,持续提升配电网自动化、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积极推动园区企业双电源建设。依托沙湖750千伏特高压交流与内蒙电网的输电联络通道,完善内外互达、多能互补、区域互济的电网主网架;支持宁夏“西电东送”网架枢纽跨区域电力输送通道的建设;加强750千伏、220千伏主网架建设,强化石嘴山电网与宁夏电网的联络。到2025年,推进烽燧750千伏输变电工程,曙光、高新等220千伏输变电工程,水泉、瀚泉等110千伏输变电工程,到2025年,电网主网架供电可靠性达99.9%以上。
以现代信息通讯、大数据、人工智能、储能等新技术为依托,运用“互联网+”新模式,调动负荷侧调节响应能力。在城市商业区、综合体、居民区,依托光伏发电、并网型微电网和充电基础设施等,开展分布式发电与电动汽车(用户储能)灵活充放电相结合的园区(居民区)级源网荷储一体化建设。在工业负荷大、新能源条件好的地区,支持分布式电源开发建设和就近接入消纳,结合增量配电网等工作,积极争取自治区级“绿电园区”试点,开展源网荷储一体化“绿电园区”建设。
详情如下:
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石嘴山市能源
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的通知
石政办发〔2022〕33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直属单位,市属国有企业:
《石嘴山市能源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已经市人民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石嘴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2年4月11日
(此件公开发布)
石嘴山市能源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
前 言
能源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和战略性资源,对地区经济的发展有着促进和约束作用,能源合理开发利用对区域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发挥着重要保障作用。“十四五”时期是石嘴山市打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排头兵的关键期,也是石嘴山市能源产业实现转型发展、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时期。按照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精神和自治区党委十二届十四次全会精神,深入落实自治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重大战略部署及石嘴山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坚持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社会经济发展全局,严格落实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大力发展光伏、风电,扎实推动氢能技术发展和规模化应用,不断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和减碳水平,构建全市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根据《石嘴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宁夏回族自治区“十四五”节能降耗和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等编制本规划,规划期为2021—2025年。
第一章 发展基础
“十三五”时期,面对错综复杂的经济形势和能源需求压力,石嘴山市委和政府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全面推进能源消费方式变革,加快构建多元清洁能源供应体系,不断深化能源体制改革,能源产业发展稳步增长。
第一节 发展成就
一、能源供给能力持续增强
到“十三五”末,全市电力装机规模达722.6万千瓦,累计新增装机容量237.9万千瓦,全年发电量达257.1亿千瓦时,发电装机规模和年发电量分别比“十二五”末增长了73.4%、26.7%,五年平均增长达11.6%、4.8%。全市成品油供应能力达到1500吨/日,正常运营加油站达到114座,天然气消费达2.3亿立方米,比“十二五”末增长66.2%,城镇气化率达到90%以上。新能源总装机规模达到140万千瓦,新能源年发电量由“十二五”末的4.3亿千瓦时达到“十三五”末11.5亿千瓦时,增长289%,发电量占比由“十二五”末的0.5%上升为“十三五”末的4.47%。全市能源供给能力、质量实现同步提升。
二、重点能源项目落地投产
一批重点能源项目建成投产,能源结构性改革持续推进,能源基础保障能力显著增强,建成国能大唐平罗热电厂2×66万千瓦发电机组;企业余压余热发电装机容量32万千瓦;光伏发电56万千瓦;生物质热电3万千瓦。油气供应保障能力增强,建成永润石油5万立方米成品油库,完成哈纳斯天然气杭锦旗至银川天然气管道联络线工程,新建22座加油加气站,改扩建加油站5座。能源输送保障能力增强,宁夏富海物流有限公司等5条铁路专用线建成投入运营,建成大武口区长胜等3个煤炭集中区,煤炭年交易规模达到2000万吨以上,建成平罗电厂750千伏变电站等外送电通道项目,电力外送能力达到100万千瓦以上。
三、能源消费呈现多元化趋势
深入推进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引导鼓励煤炭高效利用,严格落实控制能源消费总量,推动能源消费多元化发展。到“十三五”末,全市能源消耗1683.7万吨标准煤,增量消耗实际完成328万吨标准煤,完成自治区下达能耗增量控制在360万吨标准煤以内的目标任务,实现全市能耗总量控制。清洁能源消费快速增长,带动能源消费结构不断优化,到“十三五”末,非化石能源在能源消费总量中占比由“十二五”末的1.3%增长到“十三五”末的9.9%,增长7倍以上;天然气消费量达到2.3亿立方米,比“十二五”末增长66.2%;风光电在一次能源消费中占比达到5.1%,比“十二五”末增长10倍以上。
四、绿色节能应用广泛推进
着力培育绿色经济,积极推动企业清洁化生产、资源循环化利用、产业绿色化改造,开展重点行业和领域绿色化改造,加快淘汰落后和节能改造,发展绿色低碳循环经济模式,从严控制高载能、高排放行业新增产能。全面推行建筑、交通、城市照明等领域的节能;实施老旧小区和“三供一业”节能改造500万平方米;实施一批资源循环综合利用项目。在全区率先开展亩产效益综合评价,累计淘汰落后和化解过剩产能600余万吨、关停退出煤矿和非煤矿山92家,处置“僵尸企业”近300家,整治“散乱污”企业668家,清理闲置和低效土地万余亩。到“十三五”末,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16%,一般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显著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94%,绿色发展水平明显提升。
五、区域能源合作成效显著
加强区域能源合作,与毗邻省区形成资源互补、产业差异化能源发展格局。重点加强同内蒙、陕西等邻近省区的能源合作,共同建设省际运煤通道;加强与浙江、山东等经济强省能源合作,加快推进新能源与上海庙煤电打捆外送。加大能源项目合作。利用区外能源企业在新能源领域的技术、资金等优势,落地一批新能源产业项目,实施杉杉能源(宁夏)有限公司5.5万吨动力型锂电材料、首朗吉元4.5万吨燃料乙醇等项目建设;围绕光伏产业,打造“多晶硅(单晶硅)—拉棒—切片—组件—光伏发电”产业链条,部分光伏材料、储能材料等制造技术和关键设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第二节 主要问题和短板
一、产业结构倚重倚能
受限于资源禀赋和产业发展基础,全市产业结构整体呈现传统产业多新兴产业少、低端产业多高端产业少、资源型产业多高附加值产业少、重工业多轻工业少的局面,全市单位GDP能耗、水耗和电耗近全国平均水平的5倍、4倍、8倍,传统产业仍是支撑工业发展主体力量,新材料、装备制造等接续替代产业占工业总量不足30%,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低于全区平均水平9.6个、3.4个百分点。全市工业亟需围绕现有产品向下游发展,延链补链,由初级工业产品生产输出向终端消费产品加工制造转变,推动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培育发展新兴产业,逐步提高产品附加值,降低和稀释能耗。
二、能源消费一煤独大
全市能源消费以煤炭、电力为主,煤炭消费比重达到85.9%,天然气、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在全市一次能源消费量中的占比较低,能源消费结构一煤独大。受工业结构影响,冶金、焦化、电石、碳基材料等高能耗产业在一定时期内仍将是支撑全市工业经济发展的主导行业,能源消耗仍将以煤炭为主。全市能源消费量占全区的比重为21.97%,新能源装机量和发电量仅占全区的5.44%、2.8%,新能源替代和支撑能力严重不足。
三、能源保供问题突出
全市煤炭缺口自2016年逐年增加,由煤炭生产地转为煤炭输入地,原煤净调入量达到2000万吨以上,占煤炭消费的90%以上,渠道和成本完全不受控;全市天然气供给气源单一,供给有限,短期内无法满足全市居民采暖、工业用气增长;境内煤炭、清洁能源等综合能源生产能力仅416万吨标准煤,能源供应结构与能源消费结构不完全匹配,能源发展的自我掌控能力较弱,对全市居民、工业冬季能源保供带来巨大挑战。
第二章 发展形势
第一节 发展机遇
“十四五”时期,国际国内能源供求格局将深刻调整,新一轮能源技术变革方兴未艾,面对国家加快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目标,积极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全市能源产业发展迎来新机遇。
从国际国内看,天然气和可再生能源将成为能源发展的主要方向,能源新技术与现代信息化、新材料与先进制造业技术深度融合,能源利用新模式、新业态、新产品日益丰富。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十四五”时期,国家将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一带一路”建设和国际产能合作深入实施,推动我国能源领域更大范围、更高水平和更深层次开放交融;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积极构建新型电力系统,逐步降低煤炭消费比重,提高天然气和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和污染物排放水平,优化能源生产布局和结构,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从区内看,“十四五”时期,自治区将加快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高水平建设国家新能源综合示范区;高标准打造西电东送网架枢纽、西气东输输配枢纽和区域煤炭储运枢纽三大枢纽;着力发展清洁能源产业,围绕光伏、风电、水电、氢能、储能等重点领域,吸引全产业链投资主体,打造经济社会发展新支撑;形成新能源高效消纳综合技术体系,拓展清洁能源消纳空间,提升清洁电力输送能力;密切与蒙陕疆等省区能源交流合作,加快北煤南运通道和大型煤炭储备基地建设。
从本市看,“十四五”时期,紧抓“双碳”目标下新能源发展新机遇,认真落实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要求,依托国家新能源综合示范区建设,自治区能源转型发展,以创建光伏全产业链基地为契机,推动清洁能源开发和产业综合配套一体化发展,壮大清洁能源装备制造配套能力,发展光伏发电、风力发电、清洁能源制造业;吸引全产业链投资主体,抓好绿能开发、绿氢生产、绿色发展;因地制宜推进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积极创建自治区“绿电园区”试点;开发利用惠农区采煤区页岩气中型气田资源;加快推进氯碱、焦化等行业副产氢能综合利用鼓励采用清洁能源制氢,推广工业尾气制燃料乙醇技术。为石嘴山市“十四五”时期经济高质量发展筑牢能源产业基础。
第二节 面临挑战
“十四五”时期,随着自治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深入推进,对环境保护、资源利用、能耗双控、安全生产等方面的要求和约束将更加严格,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能源清洁低碳发展给能源产业带来新挑战。
一、资源的外部依赖性影响能源安全发展
能源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能源供给的持续稳定直接影响到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从能源供给看,到“十三五”末,全市能源消费85.9%为煤炭,而近90%的煤炭依赖外部供给,天然气供应则全部依靠外购,能源储备和供应结构与能源消费结构不完全匹配,能源发展的自我掌控能力较弱;从能源需求看,“十四五”时期,全市能源需求仍将持续增长,特别是对天然气等清洁能源的需求将大幅增加,本地清洁能源生产能力弱、供给质量不高的问题短期难以解决;从整体来看,全市能源生产对经济发展支撑力存在不足,以煤电为主的能源结构对高质量发展形成制约,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保障体系仍存在诸多挑战。
二、能源行业内生性矛盾日益凸显
“十四五”时期,在“双碳”目标指导下,能源产业清洁低碳发展是大势所趋,风电、光伏等清洁能源替代将快速推进,但也存在一些体制机制方面的矛盾和问题,譬如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面临的成本偏高、基础设施建设不匹配、行业部门缺乏协调;清洁能源消纳的政策壁垒以及电源与电网之间发展不协调、不平衡;煤电机组利用碳捕获等降碳技术需要政策引导和支持;能源低碳清洁转型的成本和安全等问题。“十四五”时期,清洁能源将成为能源增量的主体,能源结构调整进一步提速。需要从技术和整体能源系统安全效率出发综合考虑,综合施策,建立政府部门协调机制,创新激励机制,补贴机制。
三、清洁能源综合利用需要统筹规划
受贺兰山、黄河流域保护的地理限制,全市风力发电、光伏发电等清洁能源项目建设资源要素保障受到制约,影响清洁能源大规模发展和发挥支撑替代能力,对全市能源清洁低碳转型形成较大挑战。面对不利因素需要加大政策推动和市场引导手段并进,内外统筹拓展清洁能源发展空间,通过采取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因地制宜发展分布式光伏、加快煤电机组灵活性改造、提升大电网支撑保障等多种手段,解决影响清洁能源发展的核心关键问题,进一步推动优化调整电网结构,提升清洁能源跨区市配置能力,加快提升清洁能源生产和消费占比。
第三章 总体要求
第一节 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贯彻自治区党委十二届十四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自治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重大战略部署和石嘴山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打造光伏全产业链示范基地为重点,遵循“四个革命、一个合作”的能源安全战略,加快构建形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
第二节 基本原则
——坚持绿色发展,优化结构。着眼“双碳”目标,强化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优化能源布局和结构,合理控制煤炭消费总量,鼓励利用可再生能源、天然气等优质能源替代燃煤电力使用,提高可再生能源和天然气消费比重,推进能源循环梯级利用。
——坚持科技引领,创新发展。加强能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及科技成果转化,大力推进清洁能源及其装备产业链延伸应用。深化电力、油气体制改革,加快智慧能源系统平台的建设,有效激发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的市场活力和发展动力,促进能源产业与生态环境和谐发展。
——坚持提质增效,动态平衡。把提高能源供给质量作为长期主攻方向,增强供给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升电力系统灵活调节能力,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提高全社会用能效率。加强能源系统统筹协调和集成优化,实现供需动态平衡,为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提供坚强有力支撑。
——坚持服务大局,民生优先。统筹能源供销储体系建设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关系,立足能源供需现状,以保障平衡运行为目标,增强能源供应保障能力,降低全社会用能成本,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持续稳定、价格合理、品质优良的能源动力支撑。
——坚持底线思维,防控风险。增强危机意识,牢牢把握能源安全主动权。加强能源储备能力建设,强化能源安全风险管控,通过发挥煤炭、煤电“兜底”作用和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来守住能源安全底线,通过排查隐患、风险防控、完善预案来守住煤电油气安全运行底线。
第三节 发展目标
到2025年,全市能源供应水平进一步提高,能源结构清洁低碳转型深入推进,煤炭消费总量持续降低,清洁能源消费水平大幅提高,努力构建清洁能源制造业全产业链,主要能源指标达到全区先进水平,创建光伏全产业链示范基地,将“双碳”目标与经济社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和能源发展目标相结合,实现绿色、低碳、循环的高质量协同发展,更好地支撑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能源总量目标。全市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1935万吨标准煤以内,年均增长2.8%;全社会用电量达到423亿千瓦时,年均增长8.6%。
——能源消费结构。到2025年,全市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6.5%左右;煤炭消费比重控制在80%以内;天然气消费量比重达到2%;石油消费量比重保持稳定在2.7%。
——能源生产结构。到2025年,全市能源综合生产能力达到500万吨标准煤;清洁能源发电装机规模达到260万千瓦以上,占电力总装机规模的40%以上;新能源储能设施容量不低于新增新能源装机容量的10%。
——节能减排目标。到2025年,全市单位GDP能源消耗、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和单位GDP煤耗指标完成自治区考核目标;全面完成能耗双控任务目标;绿色建筑、新能源汽车等绿色消费占比持续提高。
——民生改善目标。到2025年,全市配电网供电可靠率提高至99.95%,综合电压合格率99.98%;城镇居民天然气覆盖率达到95%以上;居民和企业用能满意率显著提升。
——技术创新目标。到2025年,全市配电网、统调电厂数字化改造达到100%,配电网自动化覆盖率达到100%;全面推进燃煤电厂超低排放和节能改造;高性能锂电池材料等新能源制造关键技术研发取得突破;能源数字化治理水平走在全区前列。
注:1.能源消费量包含煤油;2.一次能源生产、消费量及其构成采用等价值方法计算;3.[]内为5年累计数。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10月31日,公司为发挥工程分部结算在全过程造价管控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组织开展输变电工程分部结算研讨会。经研院技经中心、建设单位、施工单位、设计单位参会。会上,对分部结算开展过程中遇到及预见的问题进行讨论,包括分部结算竣工图纸深度、分部结算界面划分、变更签证问题处理等问题。技经中心围
金秋十月已过,2024年只剩最后的四分之一,我国特高压项目在2024年前三季度稳步推进,多个特高压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北极星整理了2024年前三季度动态(表见文末),在前三季度,共有3个特高压项目正式开工。1月11日,阿坝~成都东1000千伏特高压工程启动仪式在四川阿坝州理县举行;3月15日,国家电网陕
10月28日,陕西铜川薛家寨330千伏变电站2台主变压器全部顺利带电,各项参数指标合格,标志着铜川西塬330千伏输变电工程顺利竣工并成功投运,为铜川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电力保障。铜川西塬330千伏输变电工程是陕西省铜川市“十四五”重点工程,也是铜川市重点招商引资项目隆基12吉瓦单晶电池
10月26日,天津500千伏芦台变电站扩建工程投产,新增变电容量150万千伏安,供电能力提升一倍。芦台变电站位于天津市宁河区,是天津电网枢纽变电站。该站于2008年以开关站形式建成投产,后于2009年扩建为变电站,主要为天津北部滨海、宁河、宝坻三个地区供电。扩建工程于2023年9月开工,本期扩建2台容量
10月29日,宁夏国能宁湘直流配套原州区50万千瓦风电基地项目330kV输变电工程核准获批。一、为满足国能宁湘直流配套原州区50万千瓦风电基地项目、国能宁湘直流配套西吉34.5万千瓦风电项目、国能宁湘直流配套隆德15.5万千瓦风电项目等送出需要,现同意建设国能宁湘直流配套原州区50万千瓦风电基地项目330
10月30日,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以下简称“国务院台办”)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会上,针对近期台湾经济主管部门负责人提出的在菲律宾和日本设置绿能发电厂,通过海底电缆或船运方式向台湾输电的计划,以及台湾社会普遍关注的两岸合作供电议题,国务院台办发言人朱凤莲作出明确回应。朱凤莲表示,大陆
10月29日14时06分,1000千伏武汉—南昌特高压交流工程开始试运行。历经七年规划建设,华中特高压交流“日”字形双环网建设终于实现顺利收官,华中电网全面形成了以特高压、超高压为骨干网架的团状电网。华中特高压交流“日”字形双环网累计新投运1000千伏“5站、10变、15线”,总变电容量30000兆伏安,
近日,陕西西咸新区泾河新城330千伏输变电工程正式投运。据了解,该工程是陕西电网330千伏骨干网架的关键项目,项目位于泾河新城永乐镇新庄村东南侧,新建泾河330千伏变电站工程、330千伏架空输电线路工程以及拆除部分旧有输电线路,工程总投资5.17亿元。该站一次新建360兆伏安主变压器4台,330千伏出
10月20日,河北省唐山市乐亭500千伏变电站主变扩建工程24小时试运行顺利结束,正式投运。乐亭500千伏变电站位于河北省唐山市乐亭县汤家河镇,一期工程于2015年9月建成投入运行。国网冀北电力规划对乐亭500千伏变电站进行增容扩建,新增容量两台1200兆伏安主变压器。本期工程建成后,乐亭500千伏变电站
记者从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获悉,国内规模最大超高压跨越长江输变电工程——泰州凤城至无锡梅里500千伏输变电工程25日完成投运后的首次年度检修,将更好助力江苏新能源“北电南送”,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提供能源支撑。凤城至梅里500千伏输变电工程线路总长178公里,建有两座385米超高输电铁塔,于去
记者从国家电网青海省电力公司获悉,随着苏里35千伏输变电工程9月29日成功投运,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天峻县苏里乡实现大电网延伸覆盖。这项工程投运标志着国网青海电力推进“大电网未覆盖乡”通电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当地牧民群众从此告别“看天用电”的历史。2023年10月底,总投资为5021.3万
近日,云南省发改委发布了邵通市等16个市(州)的2025年农村电网巩固提升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据北极星输配电网统计,共涉及113个县(市、区),共计投资21.61亿元;改造35千伏变电站21座,新建及改造35千伏线路175.63千米,新建及改造10千伏架空线路3591.6千米,新建及改造低压线路1721.33千
近日,中煤电力有限公司哈密大南湖新能源有限公司“疆电入豫”雅西66万千瓦风光互补新能源项目实现并网,标志着哈密“风光”新能源电力装机容量突破2000万千瓦,达2026.9万千瓦,居全疆首位。中煤电力有限公司哈密大南湖新能源有限公司“疆电入豫”雅西66万千瓦风光互补新能源项目作为中煤集团首个百万
当地时间10月21日至11月2日,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六次缔约方大会(COP16)在哥伦比亚卡利举行。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在会上发布了《生物多样性保护报告》,同时展示了“绿电方舟”项目。这是公司立足电网平台助力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行动报告和实践成果,也是凝聚生物多样性保护共识、分享共建地球生
10月31日,西藏阿里地区改则新能源110千伏送出工程和对侧光伏升压站完成联调顺利投运。据了解,该工程总投资2488万元,线路全长27.737千米,共使用杆塔77基,起于光伏升压站110千伏出线构架,止于改则110千伏变电站构架。工程于2023年10月5日开工,2024年6月4日完工,10月15日与对侧光伏升压站联调结束
10月30日,南网科技发布2024年三季度报,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1.1亿元,同比增长29.05%;归母净利润2.8亿元,同比增长74.95%;扣非净利润2.75亿元,同比增长87.34%;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65亿元,上年同期为-1.36亿元。
10月26日,南网能源发布2024年三季度报,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2.79亿元,同比增长3.7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52亿元,同比下降56.15%;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1.46亿元,同比下降57.12%;基本每股收益为0.04元/股。
北极星输配电网获悉,10月31日,国网蚌埠供电公司与国网山南供电公司技术人员组成的柔性班组,成功在海拔4450米的220千伏康麦线,实现了西藏首次、世界海拔最高的主干电网带电作业。随着主干电网等电位带电作业任务命令下达,一架无人机携带着绝缘牵引绳迅速升空,随后两根牵引绳牢牢挂在220千伏的两根
11月1日,河南永城市人民政府发布关于支持电网发展的意见(永政〔2024〕7号),其中指出,要强化规划引领,加快项目审批,并做好新建电网项目征地及线路通道清理工作,同时加强电力设施保护力度,强化组织保障。原文内容及解读如下:永城市人民政府关于支持电网发展的意见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10月30日,四川乐山与国网四川电力共同签署《乐山市人民政府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关于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共建现代化乐山发展合作协议》。国网四川电力董事长、党委书记衣立东表示将全力推动合作协议落地,大力支持乐山电力电网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支持乐山产业高质量发展,大力支持乐山提升电力保障及优
10月25日,由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建设分公司投资建设的康平电厂至蒲河500千伏线路工程正式投运。该工程于2023年10月25日正式开工,历时一年时间,圆满完成全部建设任务,并以零缺陷的标准顺利启动投运。该工程线路长度109.907千米,是辽宁省政府确定的“十四五”期间725万千瓦新能源配套工程中的重
10月28日,陕西铜川薛家寨330千伏变电站2台主变压器全部顺利带电,各项参数指标合格,标志着铜川西塬330千伏输变电工程顺利竣工并成功投运,为铜川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电力保障。铜川西塬330千伏输变电工程是陕西省铜川市“十四五”重点工程,也是铜川市重点招商引资项目隆基12吉瓦单晶电池
10月28日,国网江苏南京供电公司使用自主研发的“一键晨操”系统自动完成了10千伏栖锰线、西花线、龙北2号线等8条配网线路共计153个自动化开关的遥控测试,并顺利获得了测试结果。该系统于10月21日正式上线,在江苏首次实现配网自动化开关“晨操”一键顺控,标志着江苏地区配网自动化遥控测试正式迈入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能源局关于开展调查研究工作部署,进一步加强吉林省配电网安全管理,全面提升配电网供电保障和综合承载能力,东北能源监管局坚持问题导向,强化齐抓共管,突出现场调研,深入开展了吉林省配电网安全风险管控调研工作。一是高度重视,制定方案。东北能源监管局高度重视吉林省配电网安
北极星输配电网获悉,10月14日,浙江嵊州市政府正式印发《新形势下嵊州配电网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标志着该市配电网建设顺利向前迈进了一大步。据了解,该计划从补齐电网短板、提升承载能力、强化全程管理、加强政企合作四个方面出发,立足嵊州市电网现状,推动嵊州市配电网实现柔性化、智能化、
在加快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大背景下,作为传统电网“神经末梢”的配电网正在向有源化、协同化、智能化等方向发展,愈发成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关键环节,乃至前沿阵地。近期,《关于新形势下配电网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配电网高质量发展行动实施方案(2024—2027年)》等配电网相关政策陆续出台,业
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推进,要求配电网具备更强的承载力,且适应大规模分布式新能源、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新型储能、虚拟电厂等新主体、新业态接入需要,实现源网荷储融合互动,提升绿色电力消费比重。今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关于新形势下配电网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家能源局印
广州供电局2024至2026年第十二批配网设备材料框架公开招标,招标物资包括低压联络装置、配电自动化终端电池(锂电池)、配电自动化终端电池(铅酸电池)、配电自动化终端电安防模块及天线、10kV多腔室间隙避雷器,概算金额共计1940万元。详情如下:广州供电局2024至2026年第十二批配网设备材料框架公开
9月12日,陕西铜川耀州区碧桂园小区某客户家中出现用电故障,铜川供电公司供电服务指挥中心数字化配电网平台用时114秒完成了自动研判故障信息、发送通知短信、派发主动抢修工单一系列操作。供电服务指挥中心数字化配电网平台是该公司在数字化配电网综合示范区建设中打造的低压故障黄金“三分钟”自动处
配电网,直接连接着千家万户。如今,随着电网系统快速“升级”,智慧配电网建设不断推进,配电自动化设备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如何更好地保障设备检测质量?在江苏南通,有了一个新答案。近日,全省首个地市级配电自动化设备检测调试基地正式投运。8月30日,记者在南通配电设备检测调试基地看到,工
2023年11月,国家发改委公布首批国家碳达峰试点区域,共35个试点名额。截至8月13日,已有28个试点区域发布其实施方案。这28个试点区域分别是承德、唐山、张家口、盐城、亳州、深圳、广州、肇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十堰、襄阳、大连、沈阳、赤峰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鄂尔多斯、太原、湖州、杭州、信阳
7月18日,在福建南安市10千伏紫山线,泉州供电公司巡检人员通过基于北斗高精度定位的“i国网”客户端闽电运检数据采录应用,校准更新了配电网设备坐标数据。年初以来,国网信息通信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协同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在泉州建成电力北斗综合示范区。这是国网信通产业集团首次在配电网领域开展
日前,安徽电力信通公司和铜陵供电公司在10千伏纺织线的一台环网柜上安装“5G+量子”配电网自动化终端系统。该系统的上线可提升线路的故障自愈能力和供电质量。据了解,5G技术具有高速率、低延时、大容量等优势,能够实现海量数据的快速传输和实时处理。量子技术则以其独特的加密特性,为电力通信安全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