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北极星电力网获悉,国家能源局11月14日召开四季度网上新闻发布会,发布2022年前三季度能源形势、可再生能源并网运行情况,解读《能源碳达峰碳中和标准化提升行动计划》,并回答记者提问。
文字实录如下:
综合司司长、新闻发言人梁昌新:今天,国家能源局召开四季度网上新闻发布会,发布2022年前三季度能源形势、可再生能源并网运行情况,解读《能源碳达峰碳中和标准化提升行动计划》,并回答记者提问。参加今天发布会的有国家能源局发展规划司副司长董万成先生、能源节约和科技装备司副司长徐继林先生、煤炭司副司长刘涛先生、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王大鹏先生,我是综合司司长、新闻发言人梁昌新。请各位司长介绍有关情况。
发展规划司副司长董万成:
2022年前三季度能源供需总体平稳
今年以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和形势变化,能源行业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各项决策部署,妥善应对疫情影响和国际能源市场变化,多措并举保供稳价,能源供需形势总体平稳,价格总体稳定,对经济恢复向好起到重要的作用。
一、稳增长政策持续发力,能源消费保持增长态势
随着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发挥效能,带动能源消费较快回升。三季度,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6.1%,较二季度提升5.3个百分点;电煤需求增加拉动煤炭消费较快增长;天然气、汽煤油消费还未恢复到去年同期水平,但降幅有所收窄;基建投资持续发力、货运物流复苏支撑柴油消费保持稳定增长。
二、着力增强供应能力和弹性,能源供需保持总体平稳
充分发挥煤炭、煤电兜底保障作用,持续释放煤炭先进产能,加强重点产煤地区和企业生产调度。前三季度,原煤日均产量保持在1200万吨以上,同比增长11.2%。9月以来,全国统调电厂存煤保持在1.7亿吨以上。全力推动油气增储上产,督促供应企业和地方全面签订供气合同,推进储气设施“应储尽储”。前三季度,原油、天然气产量分别同比增长3.0%、5.4%。目前,采暖季用气合同已基本落实,地下储气库注气进度执行良好。
三、有力有效稳定能源价格,助力抑制通胀输入
面对全球能源价格持续高位震荡,能源行业及时研判、超前谋划,有效应对能源市场波动。降低天然气采购成本,合理引导天然气消费。中央企业发挥“资源池”优势,国产气和进口管道气、进口LNG长协气等稳价资源占比增大。主要供气企业管道气平均供气价格多在每立方米2—3元,部分尖峰增量气源价格也控制在每立方米4—5元,远低于国际市场价格。强化电煤中长期合同履约监管,保障煤炭中长期交易价格运行在合理区间。
四、绿色低碳转型稳步推进,能源生产持续降碳提效
前三季度,新增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9400万千瓦左右,占新增总装机的82%。第一批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已全部开工,第二批项目正在陆续开工、目前正在抓紧推进第三批项目审查。抽水蓄能电站累计装机规模达4360万千瓦。发挥好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作用,能源项目投资加速释放。今年前8个月全国能源领域重点项目完成投资额12295亿元,同比增长16.7%,较上半年增速提高0.8个百分点。
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王大鹏:
2022年前三季度可再生能源发展持续向好
一、可再生能源整体发展情况
国家能源局认真贯彻落实“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锚定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落实“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加快推进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大型水电站和抽水蓄能电站等重大项目建设,聚焦能源安全供应和民生保障,努力推动可再生能源高质量跃升发展。
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稳步扩大。2022年前三季度,我国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9036万千瓦,占全国新增发电装机的78.8%。其中,水电新增1590万千瓦、风电新增1924万千瓦、光伏发电新增5260万千瓦、生物质发电新增262万千瓦,分别占全国新增装机的13.9%、16.8%、45.8%和2.3%。截至2022年9月底,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达11.46亿千瓦。其中,水电装机4.06亿千瓦(其中抽水蓄能0.43亿千瓦)、风电装机3.48亿千瓦、光伏发电装机3.58亿千瓦、生物质发电装机4060万千瓦。
可再生能源发电量稳步增长。2022年前三季度,全国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达1.94万亿千瓦时。其中,规模以上水电950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风电544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5.9%;光伏发电328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2.2%;生物质发电112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0.1%。
可再生能源持续保持高利用率水平。2022年前三季度,全国主要流域水能利用率约98.6%,较上年同期提高1.1个百分点;全国风电平均利用率96.5%,较上年同期降低0.5个百分点;全国光伏发电平均利用率98.2%,较上年同期提高0.2个百分点。
二、水电建设和运行情况
2022年前三季度,全国新增水力发电装机容量1590万千瓦。截至2022年9月底,水电装机4.06亿千瓦(其中抽水蓄能0.43亿千瓦)。
全国规模以上水电发电量950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全国水电平均利用小时数为2729小时。全国主要流域水能利用率约98.6%,同比提高1.1个百分点。
三、风电建设和运行情况
2022年前三季度,全国风电新增并网装机1924万千瓦,其中陆上风电新增装机1800万千瓦、海上风电新增装机124万千瓦。从新增装机分布看,“三北”地区占比约74.3%,中东部和南方地区占比约25.7%。截至2022年9月底,全国风电累计装机3.48亿千瓦,其中陆上风电累计装机3.2亿千瓦、海上风电累计装机2726万千瓦。
全国风电发电量544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5.9%;利用小时数1621小时,利用小时数较高的地区中,福建2053小时、新疆1920小时、蒙东1841小时、蒙西1784小时。
全国风电平均利用率96.5%,青海、新疆风电利用率同比显著提升,分别达到93.1%、94.7%,同比分别提升4.3个、2.2个百分点。
四、光伏发电建设和运行情况
2022年前三季度,全国光伏新增装机5260万千瓦,其中,光伏电站1727万千瓦、分布式光伏3533万千瓦。截至2022年9月底,光伏发电累计装机3.58亿千瓦。从新增装机布局看,装机占比较高的区域为华北、华东和华中地区,分别占全国新增装机的30.0%、25.0%和19.1%。
全国光伏发电量328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2.2%;利用小时数968小时,同比增加49小时;利用小时数较高的地区为东北地区1237小时,华北地区1056小时,其中利用率最高的省份为黑龙江1316小时、吉林1263小时。全国光伏发电利用率98.2%,同比提高0.2个百分点。
五、生物质发电建设和运行情况
2022年前三季度,生物质发电新增装机262万千瓦,累计装机达4060万千瓦,生物质发电量1129亿千瓦时。累计装机排名前五位的省份是广东、山东、江苏、浙江和河南,分别为416万千瓦、411万千瓦、296万千瓦、284万千瓦和255万千瓦;新增装机排名前五位的省份是广东、黑龙江、河南、辽宁和广西,分别为39.4万千瓦、28.6万千瓦、27.9万千瓦、23.3万千瓦和18.0万千瓦;发电量排名前五位的省份是广东、山东、浙江、江苏和安徽,分别为142.2亿千瓦时、115.4亿千瓦时、84.7亿千瓦时、84.0亿千瓦时和78.2亿千瓦时。
能源节约和科技装备司副司长徐继林:
《能源碳达峰碳中和标准化提升行动计划》解读
各位媒体朋友,大家好。下面简要介绍一下9月20日印发的《能源碳达峰碳中和标准化提升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有关情况。
一、《行动计划》出台背景
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碳达峰碳中和的重大战略决策和标准化发展重要部署,充分发挥标准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技术支撑和引领性作用,国家能源局制定了《能源碳达峰碳中和标准化提升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行动计划》紧密结合能源领域推动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主要任务,针对能源绿色低碳转型领域标准供给不足、标准体系不完善、标准化与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协同不够等问题,坚持需求导向、系统布局,强化示范引领、协同联动,重点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技术创新、能效提升和产业链碳减排等相关领域标准化。
二、《行动计划》主要内容
《行动计划》主要包括六方面内容。
一是大力推进非化石能源标准化。加快完善风电、光伏、水电、各类可再生能源综合利用以及核电标准,组织开展风电光伏标准体系完善行动、水风光综合能源开发利用标准示范行动、抽水蓄能专项标准完善和示范行动、先进三代压水堆核电标准应用实施行动。
二是加强新型电力系统标准体系建设。完善新型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相关标准,进一步优化完善输变配电领域相关标准,加快电源结构转型升级相关配套标准研制,推动电力需求侧和电能替代领域标准研究制定,推进电力市场标准体系建设。组织开展新型电力系统标准体系专项研究和示范行动。
三是加快完善新型储能技术标准。根据新能源发电并网配置和源网荷储一体化发展需要,完善新型储能标准管理体系和技术标准体系,推动各类储能技术研发、示范和标准制定协同发展。组织开展新型储能标准体系建设行动。
四是加快完善氢能技术标准。完善氢能标准顶层设计和标准体系建设,围绕可再生能源制氢、电氢耦合、燃料电池及系统等领域,增加标准有效供给。组织开展全产业链绿氢标准完善行动。
五是进一步提升能源领域能效相关标准。组织推动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绿色高效生产、转化利用相关标准制修订,进一步提升煤炭和油气相关资源综合利用标准水平,完善和提升电力输送能效标准,加快推动综合能源服务标准体系建设及基础性标准研制。组织开展煤电、煤炭深加工、石油炼化能效标准提升专项行动。
六是健全完善能源产业链碳减排标准。加快构建能源领域碳减排、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能源产业链数字化、能源装备碳足迹等领域标准体系,组织开展相关领域标准体系完善和试点示范行动。
通过组织实施《行动计划》,预期到2025年,能源标准化组织体系进一步完善,能源行业标准从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能源标准与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良好互动,初步建立起较为完善的标准体系,有效支撑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节能降碳、技术创新、产业链碳减排。
下一步,国家能源局将会同有关部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完善能源碳达峰碳中和相关标准体系,加快急需领域标准制修订,促进标准与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协同联动,为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和实现能源碳达峰碳中和提供支撑。
综合司司长、新闻发言人梁昌新:
现在请各位记者提问,由相关司负责同志解答。
人民日报记者:
“十四五”时期可再生能源要实现高质量跃升发展,请问实现路径是什么?“十四五”期间怎样推动大型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基地建设?
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王大鹏:
“十四五”及今后一段时期全球能源将加速向低碳、零碳方向演进,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已成为全球一致行动。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可再生能源发展进一步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锚定碳达峰碳中和,“十四五”期间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推动可再生能源实现高质量跃升发展。在生产方面,优化发展方式,大规模开发可再生能源。在“三北”地区大力推进风电和光伏发电基地化开发,在中东南部地区积极推进风电和光伏发电分布式开发,在西南地区统筹推进水风光综合基地一体化开发,在东部沿海地区积极推动海上风电集群化开发。在消费方面,促进存储消纳,高比例利用可再生能源。加快建设新型电力系统,提升可再生能源存储调节能力,强化电网基础设施支撑,加强可再生能源终端直接利用,扩大可再生能源非电利用规模,推动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制氢。在技术方面,坚持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可再生能源。加大可再生能源技术创新攻关力度,补齐技术装备短板,加快培育新模式新业态,提高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提升供应链弹性韧性,持续巩固提升我国可再生能源产业国际竞争力。在体制方面,健全体制机制,市场化发展可再生能源。深化“放管服”改革,完善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保障机制,健全可再生能源市场化发展机制,建立健全绿色能源消费机制。在国际合作方面,坚持开放融入,深化可再生能源国际合作。积极参与全球能源转型变革,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战略布局。
去年以来,我们深入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积极推动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建设取得阶段性进展。目前第一批大基地项目已全面开工,部分已建成投产,第二批大基地项目正在陆续开工。
“十四五”期间,我们将持续大力推动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一是坚持“三位一体”,统筹推进风电光伏项目、配套调峰煤电和电网送出工程的规划与建设,确保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投运。二是加强统筹协调,积极与自然资源、生态环境、林草等部门沟通协调,做好大基地用地、生态、环保等要素保障。三是加强督促落实。充分发挥国家和省两级协调机制作用,坚持按月调度,定期召开可再生能源开发建设形势分析会,及时掌握基地项目建设进展,及时协调解决有关问题,推动基地建设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新华社记者:
国家能源局将如何组织落实《能源碳达峰碳中和标准化提升行动计划》相关重点领域任务?
能源节约和科技装备司副司长徐继林:
《能源碳达峰碳中和标准化提升行动计划》是能源领域构建支撑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的顶层设计文件。我们将按照建设能源领域新型标准体系的思路,以深化能源标准化改革为动力,遵循需求牵引、系统布局、重点推进、协调一致等原则,推动政府主导制定的标准与市场自主制定的标准协同发展、协调配套,通过开展标准体系研究、加强标准制修订、开展标准示范、完善标准化组织管理体系等,组织推动各项任务落实。
一是加强标准体系研究。开展调查研究,加强新型电力系统、储能、氢能、抽水蓄能、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能源产业链碳减排等领域标准体系研究,组织梳理相关领域标准需求,加强与国家标准、团体标准衔接协调,抓紧建设完善相关标准体系,系统谋划、统筹推进能源领域新型标准体系建设。
二是加强标准制修订。组织开展能源行业标准制修订,聚焦重点领域共性基础标准、关键急需标准制修订,加大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新兴技术产业发展、能效提升和产业链碳减排等标准供给,加快标准更新升级。统筹能源行业标准财政经费,加大相关领域标准经费支持力度。
三是加强标准示范。围绕各专项行动任务,依托有关工程项目设立示范,组织项目业主、研发制造单位和标准化机构联合,开展标准示范,有关项目根据实际情况可享受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示范应用有关支持政策。加强工程策划、设计、建设、验收、运行全阶段与相关标准制修订的紧密协同,推动技术研发、项目建设、产业发展和标准化联动发展。
四是完善标准化组织管理体系。针对涉及面较广的重点领域标准制修订,研究成立跨标委会的标准工作组,切实加强相关标委会的沟通协调,推进相关标准化工作。鼓励并充分吸纳能源企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依托能源项目建设、重大科研项目等参与标准制修订和示范。
中国电力报记者:
请问2022年以来煤炭增产保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
煤炭司副司长刘涛:
今年以来,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能源形势和较大的国内能源保供压力,国家能源局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强化责任担当,加强调度协调,做好“六稳”“六保”工作,优化调整煤矿产能置换政策,加快实施“十四五”煤炭规划,全力以赴保障煤炭安全稳定供应。一是煤炭产量较快增长。1-9月,全国规模以上企业煤炭产量33.2亿吨,同比增长11.2%。从重点产煤地区看,晋陕蒙新煤炭产量占全国的80.9%,对产量增长的贡献率达90.5%,充分发挥了产煤大省的作用。二是煤矿先进产能加快建设。累计核准(含调整建设规模)煤矿项目14处、新增产能6200万吨/年以上,推动进入联合试运转试生产煤矿产能约9000万吨/年,进一步夯实了煤炭增产保供的产能基础。三是电厂存煤大幅提升。9月以来,全国统调电厂存煤保持在1.7亿吨以上,电煤供应形势持续向好,有效保障了发电供热用煤需求。四是煤炭价格总体保持平稳。10月秦皇岛5500大卡动力煤年度长协价格719元/吨,较年初下降6元/吨,比长协最高限价770元/吨低51元/吨,稳住了电煤供应的基本盘。电厂煤炭综合到厂价明显低于国际水平,为保障民生用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近日,大唐集团发布大唐江西抚州2X1000MW煤电扩建项目4项中标候选人公示,详情如下:【(江西公司)大唐江西抚州2X1000MW煤电扩建项目安全稳定控制系统专题及策略研究服务】中标候选人公示第一中标候选人:中国电建集团江西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投标报价:1300000.00元【(江西分公司)大唐江西抚州2X100
5月27日,中国中煤召开国际化经营研讨会,总结了集团公司“十四五”以来在国际业务方面取得的成效,分析当前面临的形势任务,探讨战略布局,优化发展路径,谋划下一阶段工作目标和工作任务。中国中煤党委书记、董事长王树东出席会议并讲话,党委常委、副总经理倪嘉宇主持会议。会议指出,推进国际化经
中国能建5月28日公告称,近日公司所属子公司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西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联合体牵头人)与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湖南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组成联合体,中标中新建电力兵准园区6×66万千瓦煤电项目(EPC),中标金额约为145.86亿元人民币。项目建设内容包括6台66万千瓦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机组
晋能控股福达煤业公司通过一项科学技术成果鉴定近日,晋能控股福达煤业公司顺利通过中国煤炭工业协会“顺层钻孔高效密封与快捷修复精准护孔提浓提流技术”的科学技术成果鉴定。该项目对提升矿井瓦斯治理水平、增强矿井安全保障能力、发挥矿井高产高效优势具有显著作用。该项目主要在五个方面实现技术创
文/武魏楠2025年5月26日,江苏省电力交易中心发布了6月份集中竞价交易结果:此次交易总成交量为48.83亿千瓦时,成交价格为312.8元/兆瓦时。以江苏0.391元/兆瓦时的燃煤基准电价计算,312.8元/兆瓦时的价格已经触及1439号文中规定的中长期价格浮动下限(下浮20%)。该成交价格与2025年5月相比,环比降幅
5月17日,1000千伏特高压淮南变电站淮芜1线恢复运行,标志着淮芜I线C相高抗套管更换工作圆满完成。1000千伏特高压淮南站是皖电东送的起点,是华东特高压环网主网架的重要组成部分,连接了安徽“两淮”煤电基地和华东电网负荷中心。该站安全稳定运行超过4000天,累计输送电量超过3000亿千瓦时。2024年3
分时电价政策的四要素现状分析,我们还剩一个,那就是计算分时电价的基数。对于工商业用户,整体到户电价的构成比较复杂,第三监管周期内有5大组成部分,分别为:交易/代购电价、输配电价、上网线损费折价、系统运行费折价以及附加基金。(来源:黄师傅说电)而每个大类下面还可以划分出五花八门的子项
日前,大唐江西抚州2X1000MW煤电扩建项目静电除尘器中标候选人公示。第一中标候选人为大唐环境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投标报价:128300000元。技术规格:静电除尘器,采用三通道五电场的静电除尘器,每台机组配置2台除尘器,采用高频电源。燃用设计煤种和校核煤种时,除尘器效率不低于99.93%,除尘器出
北极星电力网获悉,内蒙古近日发布1-4月全区能源工业数据。1-4月,全区规上工业原煤产量4.28亿吨,同比增长0.6%;发电量279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1%,其中新能源发电量100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3%,提高20个百分点;原油产量109.4万吨,同比增长2.2%;天然气产量114.7亿立方米,同比基本持平。能源重点
(吉林公司)大唐长春二热退城进郊2x660MW煤电项目五通一平施工总承包中标候选人公示(招标编号:CWEME-202505JLCER2J-S001)第一中标候选人:中国电建集团山东电力建设第一工程有限公司,投标报价:24660000.00元,工期:满足,质量:良好;第二中标候选人:中建三局集团有限公司,投标报价:30493710.0
(江苏公司)大唐南电二期2x745MW燃汽轮机创新发展示范项目新建工程桩基工程施工总承包中标候选人公示(招标编号:CWEME-202505JSND-S001)第一中标候选人:陕西建工机械施工集团有限公司,投标报价:31051596.03元,工期:满足,质量:良好;第二中标候选人:中国电建集团江西省水电工程局有限公司,
5月13—16日,价格成本和认证中心副主任成钢同志带队赴河南省郑州市、洛阳市、安阳市和江苏省常州市开展光伏行业调研。调研组实地考察了中建材(洛阳)新能源有限公司、阿特斯光伏电力(洛阳)有限公司、河南安彩高科股份有限公司、江苏赛拉弗光伏系统有限公司,并与河南省发展改革委、河南豫能新能源
意大利国内能源资源有限,在发电领域,主要依赖进口天然气来满足其能源需求。紧跟欧盟的脚步,意大利已逐步实现电力市场的开放,在发电、输电、配电、售电及电力监管等环节形成了兼具欧盟共性与本国特色的电力体制架构。意大利电力改革历程中积累的经验与教训,可为我国新一轮电力改革提供有益借鉴。(
逆势揽金超3500亿三大油企“存量提效#x2B;增量突破”三大油企2024年报收官。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石油”)、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石化”)、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海油”)合计实现归母净利润约3529.25亿元,日均盈利近10亿元。在国际油价承
2025年5月16日,里斯本:根据全球风能理事会(GWEC)发布的年度《供应侧数据报告》,2024年全球风电整机制造商共安装了127GW的风机容量,创下历史新高。GWEC市场情报团队数据显示,尽管宏观经济压力加剧、大宗商品和资本成本上升以及供应链持续受扰,29家风机制造商去年仍安装了23,098台风机。虽然2024
北极星电力网获悉,5月16日,华能集团举行集体业绩说明会。华能国际董事长王葵表示:2025年一季度华能国际采购原煤价格为594.03元/吨,同比下降11%。截至目前,华能国际境内煤机装机容量约9300万千瓦。2024年全年,公司煤机获得容量电费90.77亿元。建立煤电容量电价机制,将煤电单一电价调整为两部制电
据各盟市上报的能源价格监测数据显示,2025年4月,全区动力煤、焦炭价格小幅下降,天然气价格小幅上涨,成品油价格“一上一下”两次调整。一、煤炭4月份,全区动力煤月度平均坑口价格为312.85元/吨,与3月份相比(下称环比)下降0.61%,与2024年4月份相比(下称同比)下降8.58%。其中,东部褐煤平均坑
1136号文,依然与2024年保障性电量和电价衔接一致136号文的出台,将从多个维度深刻影响未来中国新能源的发展,其中创新地引入机制电价对未来新能源价格、发用双方的精细化管理都将产生重要影响。新文件打破了传统的绿电定价模式,受到较大影响的主要是2025年6月1日后投产的增量项目。从首个发布136号文
一季度全国能源供应充足,消费保持增长,供需总体宽松,价格稳中有降,能源生产和用电增速呈现积极信号。在4月28日举行的国家能源局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国家能源局发展规划司副司长邢翼腾表示:“今年一季度,我国能源生产稳步增长,规上工业原煤产量12亿吨,同比增长8.1%;规上工业原油产量5409万吨,
4月28日,国家能源局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一季度能源形势、一季度可再生能源并网运行情况,发展规划司副司长邢翼腾先生介绍一季度全国能源形势情况。原文如下:今年以来,能源行业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推动我国能源供给体系不断完善,供应保障能力持续增强,绿
4月28日,国家能源局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一季度能源形势、一季度可再生能源并网运行情况,解读《国家能源局关于促进能源领域民营经济发展若干举措的通知》《中国氢能发展报告(2025)》,并回答记者提问。文字实录如下:【综合司副司长张星】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上午好!欢迎大家出席国家能源局例行新
4月28日,国家能源局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一季度能源形势、一季度可再生能源并网运行情况,解读《国家能源局关于促进能源领域民营经济发展若干举措的通知》《中国氢能发展报告(2025)》,并回答记者提问。发布会上,发展规划司副司长邢翼腾就一季度全国能源形势作简要介绍。今年以来,能源行业深入贯
近年来,在“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科学指引下,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2025年5月28日,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在京隆重发布《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报告2024年度》《抽水蓄能产业发展报告2024年度》《中国可再生能源工程造价管理报告2024年度》《中国可再生能源工程建设质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近年来,内蒙古新能源发展迅速,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内蒙古新能源总装机容量达1.35亿千瓦,绿电年发电量超2100亿千瓦时,可替代标准煤840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2亿吨。截至今年4月30日,内蒙古新能源总装机达1.38亿千瓦,同比增长37%,占电力总装机的比重达51.2%,同比提高
5月17日11时35分,河南电网风光新能源发电出力创新高,达3625万千瓦,其中风电1264万千瓦、光伏发电2361万千瓦,占同时刻用电负荷的67.6%。5月19日,河南电网风光新能源发电量首次超5亿千瓦时,达到5.03亿千瓦时,占当日河南电网用电量的42%。截至目前,河南风光新能源发电装机达到7285万千瓦(风电245
2025年4月,全国非化石能源发电综合指数为171.3,比2020年基期(以2020年基期为100)增长了71.3%,同比增长17.3%;其中,新能源发电综合指数为256.2,比2020年基期增长了156.2%,同比增长28.9%。在“双碳”目标引领下,非化石能源及其新能源发电综合指数保持快速增长态势。其中:4月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
能源是产业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泉和物质基础,当前新一轮能源革命和产业变革都在深入推进。大力发展新能源是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的重要抓手,而促进新能源与产业协同是以能源转型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来源:电联新媒作者:刘坚、邓良辰、赵晓东、王娟)促进新能源与产业协同发展是推动能
5月22日,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发布2024年度社会责任报告。报告披露新能源新业务2024年进展,2024年,中国石油累计建成风光发电装机规模超1000万千瓦(含形象进度)。高纯氢总产能达到8100吨/年,较上年增长23%。新增地热供暖制冷面积超1500万平方米(含运维),累计建成地热供暖制冷面积超5000万平
多能互补模式为全球绿色发展提供新范式——“水风光蓄一体化基地建设”专题研讨会观察作为全球能源转型的关键路径,水风光蓄一体化开发不仅是落实“双碳”目标的重要抓手,更是推动能源安全、生态保护与经济协同发展的战略选择。5月18日,在国际大坝委员会第28届大会暨第93届年会“水风光蓄一体化基地
截至5月16日,依托全国大电网统一调控和大市场资源配置优势,在北京电力交易中心和国网西北、西南分部的支持下,西藏年内绿电交易电量首次突破1亿千瓦时。近年来,西藏新能源发电装机快速增长,占比超过50%。年初以来,国网西藏电力有限公司按照“省内为主、省间为辅”原则积极组织绿电交易,全力提升
2025年5月13日,中国—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共同体论坛第四届部长级会议在北京举行。习近平主席在会议开幕式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中方愿同拉方携手启动五大工程,共谋发展振兴,共建中拉命运共同体。中拉双方要加强发展战略对接,拓展清洁能源等新兴领域合作。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拉清洁能源合作迎来更
“十五五”是我国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阶段,也是全球能源格局深刻调整的重要时期。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我国能源电力将持续处于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转型的大趋势大环境中,如何更加有效地发挥电力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和先导作用,促进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和目标的实现,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
台湾第三核能发电厂(以下简称“核三厂”)2号机组于5月17日正式结束服役,台湾核电时代步入终章。次日,台湾电力公司(以下简称“台电”)官网数据显示,尖峰备转容量率已跌破10%,降至9.55%,亮起供电吃紧“黄灯”。叠加近期高雄市、台南市多地频发停电事件,民众对“核电归零”后电力稳定性的担忧持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