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北极星电力网获悉,国家能源局11月14日召开四季度网上新闻发布会,发布2022年前三季度能源形势、可再生能源并网运行情况,解读《能源碳达峰碳中和标准化提升行动计划》,并回答记者提问。
文字实录如下:
综合司司长、新闻发言人梁昌新:今天,国家能源局召开四季度网上新闻发布会,发布2022年前三季度能源形势、可再生能源并网运行情况,解读《能源碳达峰碳中和标准化提升行动计划》,并回答记者提问。参加今天发布会的有国家能源局发展规划司副司长董万成先生、能源节约和科技装备司副司长徐继林先生、煤炭司副司长刘涛先生、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王大鹏先生,我是综合司司长、新闻发言人梁昌新。请各位司长介绍有关情况。
发展规划司副司长董万成:
2022年前三季度能源供需总体平稳
今年以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和形势变化,能源行业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各项决策部署,妥善应对疫情影响和国际能源市场变化,多措并举保供稳价,能源供需形势总体平稳,价格总体稳定,对经济恢复向好起到重要的作用。
一、稳增长政策持续发力,能源消费保持增长态势
随着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发挥效能,带动能源消费较快回升。三季度,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6.1%,较二季度提升5.3个百分点;电煤需求增加拉动煤炭消费较快增长;天然气、汽煤油消费还未恢复到去年同期水平,但降幅有所收窄;基建投资持续发力、货运物流复苏支撑柴油消费保持稳定增长。
二、着力增强供应能力和弹性,能源供需保持总体平稳
充分发挥煤炭、煤电兜底保障作用,持续释放煤炭先进产能,加强重点产煤地区和企业生产调度。前三季度,原煤日均产量保持在1200万吨以上,同比增长11.2%。9月以来,全国统调电厂存煤保持在1.7亿吨以上。全力推动油气增储上产,督促供应企业和地方全面签订供气合同,推进储气设施“应储尽储”。前三季度,原油、天然气产量分别同比增长3.0%、5.4%。目前,采暖季用气合同已基本落实,地下储气库注气进度执行良好。
三、有力有效稳定能源价格,助力抑制通胀输入
面对全球能源价格持续高位震荡,能源行业及时研判、超前谋划,有效应对能源市场波动。降低天然气采购成本,合理引导天然气消费。中央企业发挥“资源池”优势,国产气和进口管道气、进口LNG长协气等稳价资源占比增大。主要供气企业管道气平均供气价格多在每立方米2—3元,部分尖峰增量气源价格也控制在每立方米4—5元,远低于国际市场价格。强化电煤中长期合同履约监管,保障煤炭中长期交易价格运行在合理区间。
四、绿色低碳转型稳步推进,能源生产持续降碳提效
前三季度,新增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9400万千瓦左右,占新增总装机的82%。第一批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已全部开工,第二批项目正在陆续开工、目前正在抓紧推进第三批项目审查。抽水蓄能电站累计装机规模达4360万千瓦。发挥好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作用,能源项目投资加速释放。今年前8个月全国能源领域重点项目完成投资额12295亿元,同比增长16.7%,较上半年增速提高0.8个百分点。
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王大鹏:
2022年前三季度可再生能源发展持续向好
一、可再生能源整体发展情况
国家能源局认真贯彻落实“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锚定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落实“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加快推进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大型水电站和抽水蓄能电站等重大项目建设,聚焦能源安全供应和民生保障,努力推动可再生能源高质量跃升发展。
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稳步扩大。2022年前三季度,我国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9036万千瓦,占全国新增发电装机的78.8%。其中,水电新增1590万千瓦、风电新增1924万千瓦、光伏发电新增5260万千瓦、生物质发电新增262万千瓦,分别占全国新增装机的13.9%、16.8%、45.8%和2.3%。截至2022年9月底,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达11.46亿千瓦。其中,水电装机4.06亿千瓦(其中抽水蓄能0.43亿千瓦)、风电装机3.48亿千瓦、光伏发电装机3.58亿千瓦、生物质发电装机4060万千瓦。
可再生能源发电量稳步增长。2022年前三季度,全国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达1.94万亿千瓦时。其中,规模以上水电950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风电544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5.9%;光伏发电328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2.2%;生物质发电112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0.1%。
可再生能源持续保持高利用率水平。2022年前三季度,全国主要流域水能利用率约98.6%,较上年同期提高1.1个百分点;全国风电平均利用率96.5%,较上年同期降低0.5个百分点;全国光伏发电平均利用率98.2%,较上年同期提高0.2个百分点。
二、水电建设和运行情况
2022年前三季度,全国新增水力发电装机容量1590万千瓦。截至2022年9月底,水电装机4.06亿千瓦(其中抽水蓄能0.43亿千瓦)。
全国规模以上水电发电量950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全国水电平均利用小时数为2729小时。全国主要流域水能利用率约98.6%,同比提高1.1个百分点。
三、风电建设和运行情况
2022年前三季度,全国风电新增并网装机1924万千瓦,其中陆上风电新增装机1800万千瓦、海上风电新增装机124万千瓦。从新增装机分布看,“三北”地区占比约74.3%,中东部和南方地区占比约25.7%。截至2022年9月底,全国风电累计装机3.48亿千瓦,其中陆上风电累计装机3.2亿千瓦、海上风电累计装机2726万千瓦。
全国风电发电量544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5.9%;利用小时数1621小时,利用小时数较高的地区中,福建2053小时、新疆1920小时、蒙东1841小时、蒙西1784小时。
全国风电平均利用率96.5%,青海、新疆风电利用率同比显著提升,分别达到93.1%、94.7%,同比分别提升4.3个、2.2个百分点。
四、光伏发电建设和运行情况
2022年前三季度,全国光伏新增装机5260万千瓦,其中,光伏电站1727万千瓦、分布式光伏3533万千瓦。截至2022年9月底,光伏发电累计装机3.58亿千瓦。从新增装机布局看,装机占比较高的区域为华北、华东和华中地区,分别占全国新增装机的30.0%、25.0%和19.1%。
全国光伏发电量328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2.2%;利用小时数968小时,同比增加49小时;利用小时数较高的地区为东北地区1237小时,华北地区1056小时,其中利用率最高的省份为黑龙江1316小时、吉林1263小时。全国光伏发电利用率98.2%,同比提高0.2个百分点。
五、生物质发电建设和运行情况
2022年前三季度,生物质发电新增装机262万千瓦,累计装机达4060万千瓦,生物质发电量1129亿千瓦时。累计装机排名前五位的省份是广东、山东、江苏、浙江和河南,分别为416万千瓦、411万千瓦、296万千瓦、284万千瓦和255万千瓦;新增装机排名前五位的省份是广东、黑龙江、河南、辽宁和广西,分别为39.4万千瓦、28.6万千瓦、27.9万千瓦、23.3万千瓦和18.0万千瓦;发电量排名前五位的省份是广东、山东、浙江、江苏和安徽,分别为142.2亿千瓦时、115.4亿千瓦时、84.7亿千瓦时、84.0亿千瓦时和78.2亿千瓦时。
能源节约和科技装备司副司长徐继林:
《能源碳达峰碳中和标准化提升行动计划》解读
各位媒体朋友,大家好。下面简要介绍一下9月20日印发的《能源碳达峰碳中和标准化提升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有关情况。
一、《行动计划》出台背景
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碳达峰碳中和的重大战略决策和标准化发展重要部署,充分发挥标准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技术支撑和引领性作用,国家能源局制定了《能源碳达峰碳中和标准化提升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行动计划》紧密结合能源领域推动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主要任务,针对能源绿色低碳转型领域标准供给不足、标准体系不完善、标准化与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协同不够等问题,坚持需求导向、系统布局,强化示范引领、协同联动,重点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技术创新、能效提升和产业链碳减排等相关领域标准化。
二、《行动计划》主要内容
《行动计划》主要包括六方面内容。
一是大力推进非化石能源标准化。加快完善风电、光伏、水电、各类可再生能源综合利用以及核电标准,组织开展风电光伏标准体系完善行动、水风光综合能源开发利用标准示范行动、抽水蓄能专项标准完善和示范行动、先进三代压水堆核电标准应用实施行动。
二是加强新型电力系统标准体系建设。完善新型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相关标准,进一步优化完善输变配电领域相关标准,加快电源结构转型升级相关配套标准研制,推动电力需求侧和电能替代领域标准研究制定,推进电力市场标准体系建设。组织开展新型电力系统标准体系专项研究和示范行动。
三是加快完善新型储能技术标准。根据新能源发电并网配置和源网荷储一体化发展需要,完善新型储能标准管理体系和技术标准体系,推动各类储能技术研发、示范和标准制定协同发展。组织开展新型储能标准体系建设行动。
四是加快完善氢能技术标准。完善氢能标准顶层设计和标准体系建设,围绕可再生能源制氢、电氢耦合、燃料电池及系统等领域,增加标准有效供给。组织开展全产业链绿氢标准完善行动。
五是进一步提升能源领域能效相关标准。组织推动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绿色高效生产、转化利用相关标准制修订,进一步提升煤炭和油气相关资源综合利用标准水平,完善和提升电力输送能效标准,加快推动综合能源服务标准体系建设及基础性标准研制。组织开展煤电、煤炭深加工、石油炼化能效标准提升专项行动。
六是健全完善能源产业链碳减排标准。加快构建能源领域碳减排、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能源产业链数字化、能源装备碳足迹等领域标准体系,组织开展相关领域标准体系完善和试点示范行动。
通过组织实施《行动计划》,预期到2025年,能源标准化组织体系进一步完善,能源行业标准从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能源标准与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良好互动,初步建立起较为完善的标准体系,有效支撑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节能降碳、技术创新、产业链碳减排。
下一步,国家能源局将会同有关部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完善能源碳达峰碳中和相关标准体系,加快急需领域标准制修订,促进标准与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协同联动,为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和实现能源碳达峰碳中和提供支撑。
综合司司长、新闻发言人梁昌新:
现在请各位记者提问,由相关司负责同志解答。
人民日报记者:
“十四五”时期可再生能源要实现高质量跃升发展,请问实现路径是什么?“十四五”期间怎样推动大型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基地建设?
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王大鹏:
“十四五”及今后一段时期全球能源将加速向低碳、零碳方向演进,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已成为全球一致行动。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可再生能源发展进一步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锚定碳达峰碳中和,“十四五”期间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推动可再生能源实现高质量跃升发展。在生产方面,优化发展方式,大规模开发可再生能源。在“三北”地区大力推进风电和光伏发电基地化开发,在中东南部地区积极推进风电和光伏发电分布式开发,在西南地区统筹推进水风光综合基地一体化开发,在东部沿海地区积极推动海上风电集群化开发。在消费方面,促进存储消纳,高比例利用可再生能源。加快建设新型电力系统,提升可再生能源存储调节能力,强化电网基础设施支撑,加强可再生能源终端直接利用,扩大可再生能源非电利用规模,推动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制氢。在技术方面,坚持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可再生能源。加大可再生能源技术创新攻关力度,补齐技术装备短板,加快培育新模式新业态,提高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提升供应链弹性韧性,持续巩固提升我国可再生能源产业国际竞争力。在体制方面,健全体制机制,市场化发展可再生能源。深化“放管服”改革,完善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保障机制,健全可再生能源市场化发展机制,建立健全绿色能源消费机制。在国际合作方面,坚持开放融入,深化可再生能源国际合作。积极参与全球能源转型变革,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战略布局。
去年以来,我们深入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积极推动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建设取得阶段性进展。目前第一批大基地项目已全面开工,部分已建成投产,第二批大基地项目正在陆续开工。
“十四五”期间,我们将持续大力推动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一是坚持“三位一体”,统筹推进风电光伏项目、配套调峰煤电和电网送出工程的规划与建设,确保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投运。二是加强统筹协调,积极与自然资源、生态环境、林草等部门沟通协调,做好大基地用地、生态、环保等要素保障。三是加强督促落实。充分发挥国家和省两级协调机制作用,坚持按月调度,定期召开可再生能源开发建设形势分析会,及时掌握基地项目建设进展,及时协调解决有关问题,推动基地建设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新华社记者:
国家能源局将如何组织落实《能源碳达峰碳中和标准化提升行动计划》相关重点领域任务?
能源节约和科技装备司副司长徐继林:
《能源碳达峰碳中和标准化提升行动计划》是能源领域构建支撑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的顶层设计文件。我们将按照建设能源领域新型标准体系的思路,以深化能源标准化改革为动力,遵循需求牵引、系统布局、重点推进、协调一致等原则,推动政府主导制定的标准与市场自主制定的标准协同发展、协调配套,通过开展标准体系研究、加强标准制修订、开展标准示范、完善标准化组织管理体系等,组织推动各项任务落实。
一是加强标准体系研究。开展调查研究,加强新型电力系统、储能、氢能、抽水蓄能、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能源产业链碳减排等领域标准体系研究,组织梳理相关领域标准需求,加强与国家标准、团体标准衔接协调,抓紧建设完善相关标准体系,系统谋划、统筹推进能源领域新型标准体系建设。
二是加强标准制修订。组织开展能源行业标准制修订,聚焦重点领域共性基础标准、关键急需标准制修订,加大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新兴技术产业发展、能效提升和产业链碳减排等标准供给,加快标准更新升级。统筹能源行业标准财政经费,加大相关领域标准经费支持力度。
三是加强标准示范。围绕各专项行动任务,依托有关工程项目设立示范,组织项目业主、研发制造单位和标准化机构联合,开展标准示范,有关项目根据实际情况可享受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示范应用有关支持政策。加强工程策划、设计、建设、验收、运行全阶段与相关标准制修订的紧密协同,推动技术研发、项目建设、产业发展和标准化联动发展。
四是完善标准化组织管理体系。针对涉及面较广的重点领域标准制修订,研究成立跨标委会的标准工作组,切实加强相关标委会的沟通协调,推进相关标准化工作。鼓励并充分吸纳能源企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依托能源项目建设、重大科研项目等参与标准制修订和示范。
中国电力报记者:
请问2022年以来煤炭增产保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
煤炭司副司长刘涛:
今年以来,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能源形势和较大的国内能源保供压力,国家能源局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强化责任担当,加强调度协调,做好“六稳”“六保”工作,优化调整煤矿产能置换政策,加快实施“十四五”煤炭规划,全力以赴保障煤炭安全稳定供应。一是煤炭产量较快增长。1-9月,全国规模以上企业煤炭产量33.2亿吨,同比增长11.2%。从重点产煤地区看,晋陕蒙新煤炭产量占全国的80.9%,对产量增长的贡献率达90.5%,充分发挥了产煤大省的作用。二是煤矿先进产能加快建设。累计核准(含调整建设规模)煤矿项目14处、新增产能6200万吨/年以上,推动进入联合试运转试生产煤矿产能约9000万吨/年,进一步夯实了煤炭增产保供的产能基础。三是电厂存煤大幅提升。9月以来,全国统调电厂存煤保持在1.7亿吨以上,电煤供应形势持续向好,有效保障了发电供热用煤需求。四是煤炭价格总体保持平稳。10月秦皇岛5500大卡动力煤年度长协价格719元/吨,较年初下降6元/吨,比长协最高限价770元/吨低51元/吨,稳住了电煤供应的基本盘。电厂煤炭综合到厂价明显低于国际水平,为保障民生用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7月8日,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四川省节能减碳和能源结构优化专项省预算内基本建设投资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文件提出,本办法规定的省预算内投资资金,具体安排标准如下:(一)节能增效项目、资源利用和循环经济项目、低碳项目:单个项目安排资金不超过总
7月7日,《国资报告》刊发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党组署名文章《坚守初心四十载击鼓催征再出发》。《国资报告》荐语中国华能的40年,是从引进外资打破计划体制,到境外上市接轨国际规则,实现快速发展的40年,是从解决缺电困局,到科技创新引领能源革命的40年。这40年既浓缩着中国华能改革创新高质量发展
7月5日至7日,中国华电董事长、党组书记江毅到华电甘肃区域调研,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甘肃重要讲话精神,加快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以更高标准、更高质量、更高效率全面推进各项工作,为打造全国重要的新能源及新能源装备制造基地、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甘肃篇章贡献华电力量。座谈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7月7日,陕煤电力运城有限公司电储能调峰调频项目二期(调峰项目)120MW/240MWh磷酸铁锂储能系统EPC总承包中标候选人公示。第一中标候选人为中联西北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投标报价19333.26万元,折合单价0.806元/Wh;第二中标候选人为东方电气(成都)工程设计咨询有限公司,投
北极星电力网获悉,6月26日,国家电投揭阳前詹电厂2×1000兆瓦燃煤发电工程项目EPC总承包项目1号主厂房第一方混凝土顺利浇筑,标志着项目主体施工正式开工。据悉,国家电投揭阳前詹电厂2×1000兆瓦燃煤发电工程项目位于揭阳市惠来县前詹镇,是广东省重点建设项目,也是广东省首个以EPC总承包方式建设的
2025年6月30日,河南能源监管办为三门峡华阳发电有限责任公司两台320MW煤电机组设计使用年限到期之前办理了电力业务许可证变更,使机组顺利实现延寿运行,为电网迎峰度夏做出重要贡献,这是《国家能源局关于做好“十四五”期间煤电机组延寿工作的通知》(国能发电力〔2022〕41号)发布以来,河南省首批
上半年,华能西安热工院在燃机燃烧监测与诊断、新型储能耦合煤电机组灵活性提升和技术监督数智化创新等领域取得一批高水平科技成果,共有22项科技成果顺利通过由中国电机工程学会、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中国煤炭学会等一级学会协会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其中,燃机燃烧监测与诊断技术、新能源电站跨系统
在云南大理苍山洱海之间,一排排白色的风机叶片随风飞旋;楚雄的荒山坡地上,光伏板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云岭大地绿能涌动,新能源发展跑出了“加速度”。6月8日,云南新增集中式新能源并网容量跨越5000万千瓦大关,达5006.8万千瓦,提前半年完成云南省“十四五”规划目标。2021年至今,云南全省新能源
近日,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关于豫能台前2x1000MW煤电项目核准的批复。该项目建设地点位于濮阳市台前县后方乡,项目新建2台100万千瓦高效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机组。采用二次循环水冷却系统,生产主水源为污水处理厂再生水,补充和备用水源为引黄调蓄水,生活用水为城市自来水。燃煤经铁路专用线输送
国家能源集团2025年第2批电站汽轮机、汽轮发电机及附属设备(哈密国能2×66万千瓦热电联产)集中采购公开招标项目招标公告1.招标条件本招标项目名称为:国家能源集团2025年第2批电站汽轮机、汽轮发电机及附属设备(哈密国能2×66万千瓦热电联产)集中采购公开招标,项目招标编号为:CEZB250206351,招
进入7月,受副热带高压稳定控制影响,湖北省迎来今夏首轮大范围晴热高温天气,最高气温达38摄氏度以上,局地40摄氏度以上,社会用电需求旺盛。7月4日,湖北省电网负荷再创历史新高。面对高温,三峡集团湖北能源省内10台火电机组全开运行,在稳定电力供应、增强系统调节能力方面发挥关键作用,全力守护
2015年巴黎峰会上,各国达成里程碑式的气候协定,提出全球气温升幅控制在工业化前水平以上低于2℃,最好是1.5℃之内的目标。并且提出为了实现该目标,各国应致力于尽快达到温室气体排放全球峰值,以在本世纪中叶实现全球气候中和。虽然最近10年来非化石能源在世界能源消费总量中的占比有所下降,但是全
世界上有一些地方,当人们提起的时候总会联想到某种产业,甚至这些地理名词已然成为某一产业的别称。提起美国硅谷大家立刻想到IT产业,提到底特律就会立刻想到曾经繁华一时的汽车产业,而德国某种程度上就是高端精密制造产业的代名词,这样的地方被称为“产业中心”。这些产业中心都有共同的特点:一是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上宣布“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双碳”目标为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2022年3月,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印发《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要求逐步推动构建清洁化、低碳化、低成本的
新一轮电改开启十年来,中国电力现货市场建设正经历从安全验证向机制优化的深刻转型。在市场起步阶段,“安全”是市场建设的核心关切,即如何在新的市场框架下保障电力系统安全,这是一种偏重于技术验证和保障系统可靠性的思路。“工程师思维”让我国长期保持着特大规模电网安全运行的世界纪录,各试点
确保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建设初步建成目标务期必成中国电力报评论员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全国统一电力市场是重中之重。国家能源局6月23日召开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建设推进会,强调要凝聚共识、形成合力,确保“2025年初步建成全国统一电力市场”的目标按期完成。这一部署凸显了国
6月23日,嘉兴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嘉兴市能源绿色低碳发展和保供稳价工程2025年实施计划。根据2025年嘉兴市能源工程重点指标任务分解表,9个县(市、区)新增光伏装机目标80万千瓦,新增储能目标16.6万千瓦。文件提出,推动工商业电价进一步下降。坚持以市场竞争促进各类电源降价,推动非统调煤电和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近日,浙江嘉兴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关于印发《嘉兴市能源绿色低碳发展和保供稳价工程2025年实施计划》的通知。文件提出,动工商业电价进一步下降。坚持以市场竞争促进各类电源降价,推动非统调煤电和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发电参与市场,进一步降低控制线损和系统运行费。加强电力市
全球电力零售市场从垄断管制向竞争性市场转型进程中,各国政府普遍采用价格管制工具平衡市场效率与公共利益。本文选取英国、美国和澳大利亚的典型案例,系统梳理其电力零售市场化进程中实施限价政策的制度设计、演化路径和政策成效,聚焦这些政策在推动市场形成、保障用户利益和防范风险等方面的政策意
一、现货运行情况实时价格与去年同期相比,正式运行五省与省间,除甘肃、广东价格上涨外,其他市场实时月均价均下降。多数市场需求同比上升,但新能源等供给增加更显著,最终价格同比下降的市场更多。甘肃价格较去年同期上涨了56.18%,上涨幅度较大,原因是负荷与外送大幅增长,尤其外送上升显著,相比
2025年1月20日,特朗普正式就任美国第47任总统。上任后特朗普政府大幅调整拜登政府的气候及能源政策,不仅对美国自身能源、环境、经济、社会等诸多层面造成冲击,而且在国际范围产生广泛影响。本文系统梳理本届特朗普政府自上任以来的能源政策动向及全球影响,分析我国应如何有效对冲特朗普政府能源政
5月13—16日,价格成本和认证中心副主任成钢同志带队赴河南省郑州市、洛阳市、安阳市和江苏省常州市开展光伏行业调研。调研组实地考察了中建材(洛阳)新能源有限公司、阿特斯光伏电力(洛阳)有限公司、河南安彩高科股份有限公司、江苏赛拉弗光伏系统有限公司,并与河南省发展改革委、河南豫能新能源
7月4日,由国网能源研究院联合国家气候中心主办的2025年电力供需分析报告成果发布会在京召开。国网能源院经济与能源供需研究所在会上发布《中国电力供需分析报告2025》的研究报告。根据预测,2025年全国全社会用电量将达到10.3万亿kW·h,比上年增长5%。全年新投产装机容量比上年增长53.2%,规模再创历
7月4日,全国最大电力负荷达到14.65亿千瓦,创历史新高,较6月底上升约2亿千瓦,较2024年同期增长近1.5亿千瓦。为积极应对夏季用电高峰,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全力推动增发稳供,保障各类电源“应并尽并、稳发满发”;充分利用特高压通道的资源配置能力,保障电力可靠供应。入夏以来,江苏、安徽、山东、河
“预计2025年新投产装机规模再创历史新高,风电、太阳能发电合计新投产装机规模突破5亿千瓦。到2025年底,预计全国发电装机容量达到39.9亿千瓦,其中新能源装机占比达到48.2%。”7月4日,由国网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国家气候中心主办的“2025年电力供需分析报告成果发布会”上,国网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
第五章电力行业发展本章作者王雪辰(中能传媒能源安全新战略研究院)一、电力生产01全国发电量同比增长6.7%,电力生产供应能力进一步提升2024年,全国全年电力系统运行保持稳定,供需总体平稳,电力生产供应能力进一步提升。《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24年全国规模以上电厂发电量10
随着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不断推进、“双碳”目标的落实,我国能源电力需求仍将持续刚性增长,新能源已逐步成为新型电力系统中的主体电源。气候变化背景下,能源电力供应和需求都面临关键影响因素变化大、不确定性增多等挑战,电力供需平衡的难度越来越大。国网能源研究院近期发布的报告显示,从用电侧看,
7月2日,由北极星电力网、北极星风力发电网主办的第五届海上风电创新发展大会在山东烟台盛大召开,会议以“逐风深蓝·创新赋能”为主题,围绕最新风电政策市场、聚焦大兆瓦长叶片、核心设备国产化、深远海漂浮式、海上风电+X融合、数字化转型等关键技术领域的创新突破与实践应用展开探讨。吸引了来自行
盛夏时节,天山南北,绿意盎然。一排排光伏板整齐排列,风机叶片迎风转动,昔日的茫茫戈壁如今已是新能源产业发展的“风水宝地”。在新疆哈密,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和百万千瓦级光伏发电基地将风光资源转化为清洁电能。这些清洁电能通过“疆电入渝”工程直抵2260千米外的重庆,点亮巴渝万家灯火。6月10
江苏能源监管办严格执行《电力业务许可证管理规定》,加强电力业务许可管理,进一步规范许可流程,不断提高服务水平,缩短审批时间,为申请许可企业提供便利。2025年6月份电力业务许可情况如下:一、6月份电力业务许可情况6月份,全省办理电力业务许可证(发电类)共计31件。其中,新申请13件、登记事
“系统正以43千瓦的功率向电网输送电能,台区电压稳定在219伏以上。”6月3日,在安徽省祁门县安凌镇芦荔村新型电力系统储能设备安放点,黄山供电公司技术员杨坤和同事正在监测记录台区储能设备的运行数据。这套200千瓦台区储能装置于2024年年底投运,是黄山供电公司在深化分布式储能应用、推行多台区储
无人机高效自主巡检,人工智能辅助主动抢修,“智慧向导”服务分布式光伏发展……江苏淮安供电公司深入应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促进线路巡检、配网抢修等工作更高效、更精益——6月23日9时许,江苏淮安供电公司无人机作业中心五级职员张帆在无人机管控微应用系统上“一键操作”,20架无人机从位于
又到迎峰度夏时,煤炭价格会否大涨?#x2014;#x2014;煤炭市场研报(2025年6月)(来源:中能传媒研究院作者:刘纯丽)#x25C6;5月关税冲击显现,我国经济顶住压力,多数指标实现超预期增长。“两重”“两新”政策效能持续释放,产业转型升级提速支撑工业生产平稳增长。另一方面,中美关税摩擦对部分中下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