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北极星电力软件网获悉,12月15日,安阳市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印发《安阳市“十四五”数字经济和信息化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的通知。
《规划》指出,加快既有基础设施智能化升级,提升运行效率、安全水平、服务能力。推动交通、仓储物流、生态环境、能源设施、城乡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等传统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集约共建公共服务平台,推动安阳市文惠金融商业中心等项目建设,进一步提升数字技术对经济社会各领域的赋能作用。加快推进充换电基础设施和加氢站、智能电网、智能化油气设施建设,打造一批智慧环保、智慧国土、智慧水利、智慧林业、智慧园林应用场景。积极谋划布局互联网医院、远程医疗、互联网教育、电子商务平台、数字孪生体等融合基础设施新业态,推广平台经济。
《规划》指出,积极培育人工智能控制产品、智能理解产品、智能硬件产品。加强人工智能领域数字图像处理、语音识别、智能判断决策等核心应用技术,引进一批人工智能龙头企业,做强智能网联汽车、智能机器人、智能无人机、智能计算设备等关键智能产品。拓展“智能+”应用领域,推进无人驾驶、智能家居、智能农机等示范应用。推动无人机设备控制系统远程升级、智能化调度的智能化平台建设。
原文如下:
安阳市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安阳市“十四五”数字经济和信息化
发展规划的通知
安政〔2022〕41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及有关单位:
现将《安阳市“十四五”数字经济和信息化发展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2022年11月13日
安阳市“十四五”数字经济和信息化发展规划
数字经济是以数据资源作为关键生产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作为重要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的有效使用作为效率提升和经济结构优化的重要推动力的一系列经济活动。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席卷全球的大背景下,数字经济已逐渐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发展数字经济的决策部署,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着眼数字前沿技术方向与未来战略需求,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完善数字政府建设,加快数字社会发展,探索数据价值化实现路径,建设数字安阳,支撑高质量建设新时代区域性中心强市,依据国务院《“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河南省“十四五”数字经济和信息化发展规划》《安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基础与形势
(一)发展基础
数字基础设施支撑能力大幅提升。超前谋划、统筹布局,5G网络等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开展,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新一代通信设施加快布局。“宽带中原”战略顺利推进,各县(市)城区光纤网络全覆盖、行政村通宽带比例达到100%,截止2020年底,4G网络已实现全覆盖,5G基站建设数量累计达到1996个,全市所有县城以上城区和重点应用场景区域5G网络全覆盖。“三网融合”稳步推进。广电、电信业务双向进入加快推动,基本建成高清、4K超高清播出系统。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达到346.5万个,固定宽带家庭普及率和移动宽带用户普及率分别达到103.9部/百户和92.9部/百人,较全省平均水平分别高1.5部/百户、4.4部/百人。全市互联网宽带用户数达到174.6万户,移动电话用户总数达到564.4万户。物联网提速发展。全市窄带物联网(NB-IoT)建设积极推进,市区及县、乡镇窄带物联网(NB-IoT)覆盖率95%以上。城市管理、水务公司、国网电力、华润燃气、益和热力等一批惠及民生的智能物联网应用落地。平安城市视频监控基本全域覆盖。覆盖县(市、区)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联网应用体系完成构建,实现“全域覆盖、全网共享、全时可用、全程可控”的基础目标。算力中心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建成大数据云计算中心和沃云数据中心,市大数据云计算中心拥有80万亿次/秒计算能力,网络带宽达40G。“政务云”“民生云”“工业云”“物联网云”“农业云”五大云平台,累计入驻全市各局委、企事业单位173家,226个信息化系统。云计算指挥中心建成。全市重要信息系统48个信号源已全部接入,可实现政府信息数据的实时呈现和预警分析,为市委、市政府科学决策提供大数据支撑。
数字核心产业初具规模。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互联网批发零售等为代表的数字核心产业发展初具规模。软件信息服务业全面起势。全市软件信息服务业涵盖应用软件开发、工业软件设计、物流管理、电子商务、数据出版、网络推广、电子认证、网络安全等多领域,安钢自动化、卓逾物流、德艺电子、豫翔计算机、青峰网络、相映红信息、蓝盾信息、河南方正智慧、河南网测科技等一批企业不断发展壮大,自主创新能力大幅提升。截止“十三五”末,全市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8.6%,信息技术服务收入同比增长14.6%。电子信息产业集聚发展。5G用基础电子材料产业园建设稳步推进,逐步形成“超细电子纱—超薄电子布—薄型覆铜板—线路板”产业链。智能终端配套产业园建设加速推进。引进了新型显示器件高端盖板玻璃项目、国产芯片高端整机生产基地项目。获批全国首批国家工业电子商务区域试点城市,成功入选全国首批通航产业综合示范区、首批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基地(试验区),全国首家5G泛在低空飞行测试基地有序建设。电子商务迅速崛起。“十三五”期间,我市建成阿里巴巴安阳产业带,打造了安阳工业品网上商城名片。全省首家阿里巴巴国际站本地服务中心落户安阳。全市开展网络营销的生产企业及批零企业达7000余家,个人在电商平台开设店铺近3万家,中小企业应用电商比例达到80%。
数字化转型持续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加速融合应用成为传统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式,传统产业智能化改造、新兴智能制造产业培育同步发力,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成效卓著。新型制造体系逐步构建。实施“上云用数赋智”行动,协调推动企业运用数字技术改造传统设施、装备和生产工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快速推进。全市市级智能制造示范企业累计78家,实施智能化改造项目累计260个。累计建成省级智能车间13个、智能工厂3个、市级智能车间8个、智能工厂1个;培育省级工业(行业)互联网平台3个、市级工业(行业)互联网平台1个。创建省级智能化试点园区1家。14家企业(项目)获得了省服务型制造示范、制造业“双创”平台等荣誉称号。支持企业业务应用、制造能力向云端迁移效果显著,累计上云企业3260家。实施两化融合贯标行动,累计贯标企业33家,其中24家企业获得贯标证书;累计对标企业677家。方快锅炉有限公司的“清洁锅炉远程服务智能工厂”、林州市致远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的“林州致远电子覆铜板智能生产工厂”和河南德力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的“德力新能源商用车智能工厂”获批省级智能工厂。服务业数字化转型全面展开。跨境电商、共享经济等新型服务模式特色突出,形成以铁合金现货网、出口易外贸综合服务平台为代表的一批平台经济企业,建成殷墟、红旗渠、太行大峡谷三个智慧旅游景区平台,红旗渠景区荣获全国首个5G+智慧旅游示范基地。
数字化治理能力不断提升。政府治理水平和能力不断提升,民众满意度和获得感持续增强,数字技术的科学运用也让安阳在疫情防控上交出了合格答卷。数字政府建设稳步推进。政务服务、数据管理、业务监管、安全运维和技术应用等标准规范进一步建立完善,政务服务平台不断优化、政务服务能力不断提升,电子政务服务不断向基层政府延伸,政务公开、网上办事和政民互动水平显著提高,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互联网+监管平台、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升级改造、金融服务共享平台迭代升级,政务云互联互通及业务协同发展。建成以光纤为主干的全市电子政务基础网络平台,实现政务机构全覆盖。截止“十三五”末,全市政务外网完成了全市107个市直部门及相关单位、8个县(市、区)、114个乡(镇、街道)、2523个村的覆盖工作,覆盖率达100%。建设立体多维的公众服务平台,为企业和群众提供便利服务,在全国首创了“互联网+政务+金融+多场景便民应用”的安阳模式。打造“一件事”集成办理系统,推动政务服务事项实现在“安馨办”APP、“豫事办”安阳分厅掌上办,政务信息系统上云实现“应上尽上”。安阳市金融服务共享平台搭建完成,全市12家银行已完成入驻。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全面提速。制定实施了《关于加快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安阳市新型智慧城市顶层设计(纲要)(2021—2023)》,实施完成了一批重点项目。高新区银杏大街街道华强城社区获批河南省省级智慧社区建设试点。智慧教育基础环境建设成效显著。截至“十三五”末,全市中小学宽带网络接入率为100%,全部学校均达到100M以上带宽。智慧健康医疗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建设“护士到家”“5G+院前急救”等互联网服务项目。智慧交通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搭建了智慧交通应用平台体系,建设了安阳市绿色货运配送公共信息平台和安阳市智慧公交平台,首创了驾驶员心理评估系统。智慧环保建设不断强化,完成了市级生态环境视频监管平台建设。智慧扶贫平台助力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安阳市智慧扶贫信息系统为脱贫攻坚相关任务落地提供保障。智慧公安有效提升为民服务水平,“雪亮工程”加快建设,实现“三级平台、四级联网”,建设联网摄像头四万余路。“互联网+人社”为城乡居民提供便捷服务,全市累计制卡461.8万人,圆满完成省、市定目标。探索多种形式的“互联网+养老”服务模式和智能养老技术应用,建设智慧养老应用网络平台,成功入选首批河南省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建设试点城市。统筹加强“三远一网”“检务通”等平台信息化应用,为科技强检提供强大技术支持。市检察院在全省率先完成了检察机关公开听证室建设筹备工作,实现与高检院听证平台的互联互通。“智慧法院”实现一站式便民诉讼服务。城市基础设施服务实现智慧化管理。“云物移大智”等现代信息技术在城市公共服务领域广泛应用,城市基础设施服务实现智慧化管理,建成安阳市住房保障管理信息系统、益和热力集中供热远程监控系统和华润燃气调度中心监控系统。数字乡村建设全面推进。农村综合信息服务不断深化,形成了市有平台、县有中心站、村有益农社的全市益农平台信息服务体系,建立了完善的县、乡、村三级电商服务体系。建成7个县级农村电商公共服务中心、63个乡镇电商服务站和2000余个村组电商服务站点。农村快递业务高速发展,全市品牌快递企业21家,其中全国性网络品牌企业13家。
(二)面临形势
随着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产业的蓬勃兴起,全球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进入全面渗透、跨界融合、加速创新、引领发展的新阶段,数字经济正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为全球经济复苏和社会进步注入新活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各国均在找寻引领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数字经济是未来经济发展最大的确定性,美国、欧盟等世界发达国家纷纷将数字经济作为振兴实体经济、培育经济新动能的重要战略,积极抢占全球产业竞争制高点。
党中央、国务院全面分析世界经济格局变革新趋势,着眼中国经济社会迈入新阶段,作出发展数字经济的重大战略部署。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加快发展数字经济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对“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构建以数据为关键要素的数字经济,加快建设数字中国”等工作做出重大战略部署。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坚定不移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同各产业深度融合,加快第五代移动通信、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等建设。《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明确提出,“十四五”期间要建设数字中国,发展数字经济,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当前,数字经济发展正在进入快车道,数字技术快速推动各行业在生产方式、商业模式、管理范式等方面发生深刻变革,数字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进一步凸显,日益成为推动经济快速增长、包容性增长、可持续增长的强大驱动力。
(三)挑战与机遇
国际环境更为严峻,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全球动荡源和风险点显著增多,挑战前所未有。中美博弈将干扰我国科技创新能力提升,我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发展正处起步阶段,“逆全球化”风潮将对我市引进先进技术、创新人才等产生一定程度的消极影响。
国内各地区均在加快抢占数字经济发展制高点,大力开展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纷纷布局发展5G、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省内郑州、洛阳等城市在数字经济领域更具有先发优势,其他城市也在奋力追赶。同时,我国产业互联网发展落后于消费互联网发展,国内电商平台与互联网媒体已形成一定规模与集中,正在迎来监管与规范,进入门槛日益提高,随着供需匹配的日益完善,简单平台经济带来的经济增量将会逐步减弱。
我市数字经济总体发展水平有待提高,数字产业化尚处起步阶段,企业创新力普遍不强,数据资源开发利用不充分,以数字技术赋能实体经济还有较大空间。数字经济龙头企业数量少、核心产业规模小,数字人才短缺等问题突出,数据的权属界定、交易流通、开发利用等标准缺失,面临较大竞争压力。
然而,挑战亦是机遇。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人类命运共同体观念深入人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令我国实现“弯道超车”成为可能。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我国制度优势得以充分体现,经济长期向好,人力资源丰富,市场空间广阔,社会大局稳定,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系统推进,为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提供了根本保障。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部崛起等重大战略深入实施,将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强大动力。河南省作为首批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数字经济发展基础处于国内领先,“十四五”时期郑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的建设发展,更将对我市数字经济发展起到引领带动作用。同时区位优势使得我市可以更加顺畅融入国内大循环体系,与我国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大趋势完全吻合。传统产业相对发达、人口规模较大,开发开放数字技术、产品应用场景潜力显著,可为吸引数字核心产业主体落地我市提供有力支撑。
我市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加速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发展数字经济对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助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我们必须深刻认识新特征、新矛盾、新要求,把握机遇,趋利避害,奋勇前进,推动我市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建设新时代区域性中心强市开好局、起好步。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数字经济指示精神,深刻认识和把握数字经济发展趋势和规律。全面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字化治理、数据价值化,着力实施数字化转型战略,推进“2133”重点工程,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发展安全两件大事,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推动数字经济健康发展,为实现全方位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二)基本原则
1.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完善支持政策及管理制度体系,为数字经济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强化企业主体地位,激发企业活力,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快数字核心产业培育壮大和数字技术应用示范。秉持开放高效思维,强化政企协作,充分发挥市场力量,全面激发各市场主体活力。
2.创新引领,数据驱动。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数字经济技术、服务、模式创新,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源动力。树立数据资源共享开放理念,创新数据资源管理体系,全面推动政务数据与社会数据的融合应用,促进数据融合、开放、共享的制度化和规范化,以数据资源价值激发经济发展活力。
3.突出特色,强化应用。聚焦重点领域,集中要素资源,形成特色鲜明的数字经济比较优势。强化应用牵引,推动云计算、大数据、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大力度开发开放一批应用场景,培育数字经济新业态、新模式、新路径。
4.夯实基础,安全可控。完善新一代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加快5G网络建设,强化数字经济基础支撑。加强数字基础设施网络安全防护,强化安全管理和数据隐私保护,积极发展网络安全产业,构建数字经济安全保障体系。
(三)发展目标
2025年,全市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明显提高,数字基础设施全面深度覆盖,数字经济关键技术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规模显著提高,产业数字化水平进入全省先进行列,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取得显著成效,数字经济治理体系更加完善,数字经济成为驱动我市创新发展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数字基础设施支撑能力显著提升。高速光纤网络、无线宽带网络实现城乡全面深度覆盖,全市出口带宽达到1500Gbps,固定宽带家庭普及率达到99%,移动宽带用户普及率达到99%。加快推进千兆城市建设,基本实现千兆家庭宽带接入能力。建立窄带物联网(NB—IoT)、4G(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和5G协同发展的移动物联网综合生态体系,完善支持窄带物联网(NB—IoT)的全市性网络,实现乡镇以上区域连续覆盖、农村热点区域覆盖。
——数据价值化抢先推进。通过实施数据价值化工程,开展数据价值化试点,数据价值体系和数据产业生态基本形成,实现政府数据有序开放共享、政企数据高度融通、市县级数据全面接入,数据作为生产要素参与生产分配试点有序推进,农业、物流等优势领域数据价值化应用走在全省前列。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全市数字核心产业规模大幅增长,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和产业带动性的骨干企业。实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提速工程,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取得较快发展,5G新材料相关产业规模达到百亿级,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0亿元,核心关键技术和相关优势产业实现新突破。在5G、物联网、人工智能等领域,打造一批产业应用示范。
——产业数字化转型成效明显。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行普惠性服务,降低企业转型成本,持续推动“企业上云”,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能力、技术产业体系以及融合应用达到全省先进水平。服务业数字化水平不断提升,实施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升级。
——数字治理和服务取得新突破。加速推进数字化治理模式升级。通过实施数字化治理,政务数据“聚、通、用”成效显著,基本建成利企便民惠民的数字政府和数字社会。到2025年,数字政府建设水平明显提高,数字社会建设成效显著,社会治理更加公平有效,形成以人为本、惠及全民的智慧政务、智慧医疗、智慧养老、智慧交通、智慧教育等民生服务新体系。
(四)空间布局
统筹规划空间布局、功能定位和产业发展,支持各县(市、区)建设培育一批数字经济园区,推动一批传统优势产业集聚区数字化转型;支持红旗渠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等根据区域特点和产业特色创建省级数字经济示范园区,推动传统产业园区全面升级;支持创建省级数字经济发展示范县(市、区),加快推动县(市、区)域数字经济发展,提升社会治理能力和数字乡村建设水平。加快推进园区智慧化建设。
——创建市级数字经济示范园区。坚持分类分行业,以服务为着力点,认定一批市级数字化服务企业和数字经济示范园区。
专栏1:实施市级数字经济示范园区创建计划
1.以数字产业为主体的市级数字经济示范园区。重点围绕5G、计算产业、新一代人工智能、半导体、新型显示和智能终端、智能传感器、网络安全等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认定一批市级数字经济示范园区。
2.以传统产业数字化为主体的市级数字经济示范园区。鼓励有基础、有条件的地区布局、引进、发展特色数字经济,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建设数字化特色鲜明的市级数字经济示范园区。
——创建市级数字经济发展示范县(市、区)。实施市级数字经济发展示范县(市、区)培育计划,在全市范围内遴选2个左右县(市、区)开展数字经济发展区县级示范,推动县域数字经济特色发展。
专栏2:实施数字经济示范县(市、区)培育计划
重点从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字化治理、数字基础设施、数字经济政策保障体系等方面,在全市范围内遴选2个左右数字经济综合发展示范县(市、区)、数字经济特色发展示范县(市、区),树立县级数字经济发展典型,探索县级数字经济发展模式,推进县域经济和数字化治理特色发展、全面发展。
——加快智慧化园区建设。加快产业集聚区、现代服务业专业园区智能化升级,构建集约共享、先进泛在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智慧园区综合服务平台。建立智慧园区数据资源共享机制,推动园区数据资源整合利用,实现园区内外部资源的多元共享。
三、不断优化数字经济发展环境
建设数据资源池,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高质量要素资源。尊重数据价值,探索建立数据要素市场配置机制,推进数据要素的资源化、资产化和资本化。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构建利于数字经济规范有序发展的良好生态。
(一)强化要素供给,加快构建数据资源体系
按照河南省统一数据规范要求和管理标准,以政务数据库为统领链接行业、社会、经济数据资源,建设市县两级数据资源池体系,推进数据资源化。到2025年,建成政府数据有序开放共享、政企数据高度融通的数据资源池,实现县(市、区)数据资源池的全面接入,实现政务、工业、农业、交通、教育、医疗、金融、文旅等重点行业数据有序汇聚和安全调用,畅通企业、个人数据汇聚通道。
1.探索建立数据标准体系。按照省统一的政府数据规范,明确政府数据技术标准、数据管理标准和数据应用标准,引导社会数据标准化,渐进规范数据采集、汇聚、存储、加工处理、开放共享、数据管理、定价交易以及软硬件服务行为,形成一批地方标准。开展数据标准化评估,推动数据标准化的试验验证、检验检测、标准认证等公共服务。探索建设市级数据标准体系,鼓励建设数据标准化示范基地,重点围绕电子政务、城市治理、产业应用等开展数据标准化试点示范。
2.建设数据资源池体系。基于政务数据中台,打造高质量政务数据资源池,鼓励建设一批行业、经济、社会数据资源库,并加强与政务数据资源池的融合对接。按照分领域、分地域原则,支持建设行业级、区域级的“数据字典”,推进数据清洗、去冗余,建立全生命周期的数据治理闭环,提高数据的质量和应用效率。推动市级数据资源池与省级数据资源池的有效衔接。
(二)尊重数据价值,积极参与数据要素市场建设
坚持将要素市场化配置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方向,积极参与河南省数据要素价值化试点建设。加强数据标准、确权、定价、流通、资本化、监管基础理论研究,为积极参与数据要素市场建设提供理论指引。以政务大数据为引领,带动民用、商用大数据汇聚整合,探索建立数据流通机制、应用体系和监管与安全体系,推进数据由资源化向资产化、资本化过渡。坚持审慎包容的原则,建立并完善数据价值化事中事后监管体制,打击大数据杀熟行为,着重处理好鼓励创新和审慎监管的关系。
探索建立数据流通机制。以政府数据运营为起步,研究建立数据流通交易机制,探索数据确权、定价、交易的机制和模式。研究数据权利分类,按照成熟先上、循序渐进原则推进不同权利类别的部分权利确权,围绕“部分权利”“单一领域”开展数据确权试点,开展数据权属确定和流转动态管理。建立并规范数据资产的价值评估、定价秩序,推进政府数据公平公正有序开放,培育数据交易市场。
(三)强化政府引导,营造规范有序发展环境
加强数字经济重点项目建设支持力度,持续推进落实产业、财政、金融等领域配套政策措施。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政府投资基金的引导作用,设立数字经济发展专项资金和核心产业发展引导专项基金,加大对数字经济重点领域、重大项目和应用示范的支持,积极引导社会资本投向数字经济领域。加强政银企合作,建立数字经济项目常态化推介机制,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创新支持力度。完善数字经济政策实施保障措施,落实高新技术企业、小微企业和创业投资企业等各项税收优惠政策。
坚持促进发展和监管规范并重,推动数字经济监测平台建设,加强数字经济的统计与考核评价,开展数字经济统计调查、监测分析、考核管理、重大项目评估等工作,为全市数字经济发展决策提供有力支持。坚持放管并重,引导互联网平台公司的规范有序发展,加强对其侵蚀中小微企业与消费者利益、压低劳动者工资福利以及限排斥、限制市场竞争等行为的监管,保护各类市场主体合法权益,促进共同富裕。
四、加大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把握我国加快建设新型基础设施机遇,着眼数字经济发展前沿,持续加大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完善数字经济发展平台,夯实数字经济发展根基,补齐短板,加大5G通讯、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平台、算力中心等数字经济相关重点领域的投入。
(一)加快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开展“双千兆”建设工程,打造千兆城市和行业千兆虚拟专网标杆,推进农村家庭百兆光纤和乡镇以上区域5G网络全覆盖。加快下一代互联网规模部署,提升互联网协议第六版(IPv6)活跃用户和流量占比。统筹移动互联网和窄带物联网(NB-IoT)协同发展,完善支持窄带物联网(NB-IoT)的全省性网络。加快5G、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一代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稳妥推进大型数据中心、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建设,构建高速、泛在、智能、融合、安全的信息基础设施体系。
(二)统筹布局数据基础设施
统筹布局建设数据中心,积极引进基础电信运营商以及互联网、银行、物流等知名企业区域性数据中心,加快市大数据中心项目建设。打造一批公共数据资源库、标注数据库、训练数据库、开源训练数据集等基础平台,完善智能算力基础设施。建设全市统一的智能网联汽车云控平台,建设智慧城市云平台、信创云服务平台、城市数据中台等。
(三)有序推进基础设施智能升级
加快既有基础设施智能化升级,提升运行效率、安全水平、服务能力。推动交通、仓储物流、生态环境、能源设施、城乡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等传统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集约共建公共服务平台,推动安阳市文惠金融商业中心等项目建设,进一步提升数字技术对经济社会各领域的赋能作用。加快推进充换电基础设施和加氢站、智能电网、智能化油气设施建设,打造一批智慧环保、智慧国土、智慧水利、智慧林业、智慧园林应用场景。积极谋划布局互联网医院、远程医疗、互联网教育、电子商务平台、数字孪生体等融合基础设施新业态,推广平台经济。
专栏3:基础设施智能升级工程
推进安阳市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推动交通基础设施数字转型、智能升级,加快部署交通感知设施,推进智慧交通设施的共建共享。开展智慧交通示范建设,大力普及北斗导航、智能驾驶、智慧路网、便捷停车等技术应用,提升智能化交通拥堵治理能力。整合物流园区、铁路专用线、中小企业等运输服务信息,建设多式联运公共信息服务平台,逐步实现多式联运发展动态的全景展示、多式联运货运量统计、重点通道运行情况监测等功能,形成“跨部门、跨政企、跨运输方式”的多式联运信息开放共享枢纽。建设5G智慧公交系统,构建一个完整的车际感知网。完善综合交通服务大数据平台,统筹推进交通运输行业数据中台和业务中台建设。建设市政设施管理系统、环境卫生管理系统、园林绿化管理系统、综合行政执法系统、网格化社区巡查管理系统、水环境质量监测系统、网格化环保监管系统、视频智能分析系统、数据分析决策系统等核心业务应用系统。
五、引导数字经济核心产业集聚发展
综合考虑地区产业基础与未来需求,以电子信息、5G、新一代人工智能、平台经济、数字内容与媒体为重点,通过不断开发开放应用场景、不断优化发展环境,引导数字产品制造业、数字产品服务业、数字技术应用业、数字要素驱动业等基于数据要素、数字技术的数字经济核心产业集聚发展,夯实数字经济发展基础。
(一)筑牢电子信息产业根基
加快智能终端配套产业园建设,持续推进河南曲显光电科技有限公司3D显示盖板等新型显示器件高端盖板玻璃项目、河南鼎新高端整机制造基地和安阳比亚迪电子有限公司智能终端制造配套等智能终端及零部件项目建设。围绕生产制造、文化教育、医疗健康、娱乐消费等领域智能化发展需求,积极发展基于5G技术的数字影音、智能家居、智能安防、智能可穿戴设备、AR/VR等新型智能终端产品。加快安阳市柔性光电子薄膜材料生产基地先导工程等信息产业基础材料研发生产以及河南铭镓半导体有限公司超高频大功率半导体材料与器件产业化及器件的开发应用等项目建设,推进形成细分领域领跑地位。结合汽车电子产业发展情况,布局建设汽车线束、汽车多媒体等汽车电子项目。建设滑县智能装备智造产业园、四川航天工业集团河南安阳智能装备产业园,推动智能装备制造业发展。发挥比较优势,进一步引进培育对本地特色资源有一定依存度、适宜本地发展的半导体、应用电子等产业。
(二)加快布局5G产业
加快5G产业空间布局,健全产业链条,构建产业生态,推进5G基础材料产业园建设,重点推进PCB(印制电路板)、5G用高性能低介电超薄电子级玻璃纤维布、高端覆铜板及粘结片等产品的规模化生产。吸引知名科研机构来安布局建设5G联合创新中心、产业研究院、开放实验室和通信实验外场等,推进市内骨干企业、科研院所围绕5G应用建设科研机构或者研发团队,建设5G产品监测、产品认证、入网检测等公共服务平台,提高产业发展综合服务水平。以国家空域智联网实验示范项目、北斗卫星豫北服务中心落地为抓手,以5G空域技术联合实验室、5G无人机控制指挥中心、5G泛在低空测试基地等项目为依托,培育泛在低空产业。实施5G融合应用工程,重点推动5G在VR、工业互联网、车联网、智慧城市、智慧农业、智慧医疗等领域开展5G试点示范应用场景,试点示范项目突破100个,打造一批5G国家级标杆应用场景。
(三)积极推动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
积极培育人工智能控制产品、智能理解产品、智能硬件产品。加强人工智能领域数字图像处理、语音识别、智能判断决策等核心应用技术,引进一批人工智能龙头企业,做强智能网联汽车、智能机器人、智能无人机、智能计算设备等关键智能产品。拓展“智能+”应用领域,推进无人驾驶、智能家居、智能农机等示范应用。推动无人机设备控制系统远程升级、智能化调度的智能化平台建设。
(四)促进平台经济平稳可控发展
抓住新基建和数字经济发展机遇,推广在线服务、共享服务、无人服务等发展新模式,培育平台经济新业态,构建多主体“共治”的平台监管模式,推进平台经济健康有序发展。积极推进电子商务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打造区域性电子商务中心强市。有序推动交通出行、房屋租赁、教育医疗、物流快递等生活服务和社会服务资源共享,支持企业构建一批生产设备和办公空间等共享平台。促进科研设施与仪器开放共享,提高科技资源配置和使用效率,加强科研设施和仪器共享平台建设和应用。聚焦先进制造、现代物流、医疗健康、信息消费等重点领域,推动行业骨干企业搭建数字化平台,重点培育安阳钢铁集团“钢铁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安阳全丰航空植保“植保无人机产业资源协同云平台”、翔宇医疗“康复医疗设备工业互联网平台”、河南煜祺“焦化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方快锅炉“智慧锅炉工业互联网平台”,打造国家级行业云平台。
探索推进政府数据与平台企业数据融通发展。推动具有产业带动能力、产业资源集聚能力的平台企业打造“数据中台”,支持各地基于城市数据大脑、政务云等探索政府数据与平台企业数据互通机制,研究政务数据向平台企业有序开放机制和模式。加大政府数据的推广应用,支持平台企业打通产业壁垒,推进重点区域电信、交通、物流、文旅、住宿、餐饮、安全、健康等环节统一调度,推动政府数据公平公正赋能千行百业。
(五)积极推动数据产业发展
探索推进数据产业发展统计监测与考核评估,建立数据服务企业的“企业画像”,推进数据产业化、产业布局联动发展、数据技术和工具的共研共享。到2025年,全市数据产业生态基本建立,在数据标注、交易、安全等产业链环节处于全省先进行列。
1.数据采集与数据存储产业。统一数据采集规范,支持人工采集、系统日志采集、网络数据爬虫、数据库采集等多种方式数据采集技术应用和企业发展,大力发展数据采集业。结合数据中心发展布局,推进IDC、CDN、云租赁、数据代维等数据存储及关联产业发展。
2.数据处理产业。支持开发专业、细分领域的通用数据清洗技术和工具,推进数据清洗公共服务能力建设,培育数据清洗中小企业,发展数据清洗业。推广“众包”“众包+工厂”“机器+人工”等数据标注业发展新模式,发展数据标注业。
(六)加快发展网络安全产业
围绕网络安全云化、服务化、零信任、容器安全、SASE(安全访问服务边缘)、隐私计算等技术发展趋势,以大数据安全、工业互联网安全、车联网安全、区块链安全等领域为重点,加快网络安全产业体系构建。促进拟态防御、数据加密等网络安全技术应用。鼓励开展安全课堂、安全测试、培训认证、安全意识教育、攻防模拟等安全服务。积极培育引进应用密码技术的网络安全产品生产企业,特别是安全能力雄厚的综合性网安企业,大力培育本土企业成为细分市场龙头。
(七)支持数字内容与媒体产业创新发展
发挥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优势,把握数字经济发展趋势,打造“殷墟”“周易”“古都”“甲骨文”“青铜器”“妇好”“世界文化遗产”等独具安阳特色的强势IP,提高可供消费的数字商品种类、数量与质量,通过大数据采集与分析等数字技术,优化数字内容生产与传播,推动数字内容与媒体产业发展,实现文化输出、资源导入。
积极开展广播、电影、电视节目制作,大力支持交互式网络电视(IPTV)、手机电视、互联网电视(OTT)等专网及定向传播视听节目服务的集成播控发展。鼓励开展符合网络技术特点、提高用户体验的数字产品和信息的创作生产。支持培育网络电影、网络原创文学、数字音乐、数字报纸、数字期刊、网络教育出版物、网络动漫、网络游戏、数据库出版物、手机出版物等数字出版业发展,探索互动出版等数字出版新模式。支持数字版权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加强对公共数字文化资源的有效保护。
(八)前瞻培育数字技术应用产业
紧紧把握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以软件开发、数据传输服务、集成电路设计、物联网运维信息存储、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等为重点,前瞻培育、引进、布局数字技术应用产业。构建优良发展环境,完善创新创业体系,加快聚集全球创新资源,打造安阳经济发展新引擎,促进建设新时代区域性中心强市。
专栏4:数字经济核心产业重点项目
1.百亿级5G基础材料产业园。进一步发挥林州市产业集聚区作为河南省智能化示范园区的区位优势,重点推进PCB(印制电路板)、5G用高性能低介电超薄电子级玻璃纤维布、高端覆铜板及粘结片等产品的规模化和智能化生产,形成“超细电子纱——超薄电子布——薄型覆铜板——线路板”产业链。鼓励龙头企业建设网络化制造系统和工业互联网平台,打通生产制造端和管理运营端各个环节的数据流动,提升企业数字化水平,重点在钢铁、装备制造、建材、焦化等行业选树一批“5G+智能制造”应用标杆企业,推进安钢5G+智能工厂、5G+智能配料工业互联网平台等一批智能工厂和工业互联网平台项目建设。
2.安阳新型光电显示材料产业园建设。加快新型显示器件高端盖板玻璃项目建设进度,建成年产740万㎡熊猫二代高端锂铝硅盖板玻璃生产线,产品包括20万㎡高铁及航空组件用以及720万㎡显示器件用耐摔玻璃。
3.河南鼎新高端整机制造基地。包括建设国产安全可控的“安阳国产芯片高端计算机智能制造基地”以及国内首个基于全国产设备构建的大型政务云数据中心“安阳信创云计算中心”两项内容。项目建成后将成为支撑河南信创产业和智慧安阳建设与运营的综合性产业发展平台,引领和带动安阳电子信息产业创新发展、集群发展。
4.示范应用场景打造。在泛在低空、城市建设、智慧旅游、智慧交通、智慧教育、智慧医疗、现代农业、智能制造、现代服务业、互联网融媒体应用等领域选树5G、人工智能等试点示范应用场景和示范项目。
六、持续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
充分利用现代数字信息技术、先进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对农业、制造业、服务业进行全方位、全角度、全链条改造,推动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
(一)农业数字化转型
建设互联网+设施农业综合支撑服务平台、互联网+粮食高产创建综合支撑服务平台、互联网+农业电子商务支撑服务平台等数据支撑平台。建设农业地理信息系统,农产品质量安全全过程监管与追溯查询系统,土地众筹与订单农业电子商务系统,农业专家咨询系统,农业气象指数发布系统,农业视频节目制作传播系统等应用系统,推进我市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强市转型升级。
推广精准化农(牧)业作业,建设一批大田作物物联网技术应用示范基地和智慧农(牧)场。加强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构建精细化、无人化的先进农业管理体系,在汤阴县优质小麦现代农业产业园打造“5G+现代农业”试点示范。鼓励以智慧农业云平台、农产品物联网、智能化管理等应用为基础推动传统农业向智慧农业的跨越,开拓农产品线上线下销售渠道,加快农村、农业方面智慧物流发展。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在种植业、畜牧业、农产品加工业等领域融合应用,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农业物联网应用示范基地,发展数字田园、智慧养殖、数字种业等高端农业,提高农业生产数字化水平。加快农机装备数字化改造,推动5G、北斗导航、智能监控等系统在农机上装载应用,推广农业机器人、植保无人机、无人驾驶拖拉机等新型装备。加快农业农村部航空植保重点实验室建设,推进农机装备智能化领域技术创新。推动农产品电商行政村全覆盖,支持推广村播、“短视频+网红”等新型营销模式,完善农产品网络销售的供应链体系、运营服务体系和支撑保障体系。
(二)制造业数字化转型
坚持把发展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作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主攻方向,加快建设工业互联网,突出智能制造,推进制造业生产过程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转型升级。
1.工业互联网。加强工厂内外网建设,提高网络传输和感知水平,强化5G网络部署。以装备制造、食品等优势行业为重点加快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二级节点应用推广。重点培育工业互联网行业平台,积极培育打造一批国家级行业云平台。加快工业物联网传感技术、可编程逻辑控制技术、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等关键智能制造技术装备研发生产,推动计算机辅助设计仿真、制造执行系统、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等系统在制造业普及应用,鼓励智能传感器、智能仪器仪表、工业控制系统等在机械装备和消费品中集成应用。鼓励大型制造企业开放“双创”平台各类资源,建立生产性行业信息服务平台,面向行业提供研发设计、检验检测、速效租赁等社会化专业服务。深入实施5G+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工程,推动5G与云计算、大数据、边缘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深度融合,建成具有安阳特色、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工业互联网产业示范基地。持续推进“上云用数赋智”行动,鼓励中小企业业务系统向云端迁移,加大中小企业数字化工具普及力度,降低企业数字化门槛,加快数字化转型进程。支持软件企业、工业企业、科研院所等开展合作,培育一批面向特定行业、特定场景的工业APP。
2.智能制造。健全智能制造分级评价指标体系,面向规上工业企业开展分级评价评估,引导企业制定智能化改造提升方案,指导企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梯次推进。分行业制定智能制造推进指南,依托智能制造标杆企业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智能化升级。持续开展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大力推进“机器人+”,推动企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培育一批智能制造系统集成商。突出项目带动,加强智能化改造项目库建设,实施动态管理,加快推进传统产业智能化改造提升,全面开展“两化”融合贯标和对标诊断,推动企业建立完善的“两化”融合管理体系,促进业务流程再造和组织方式变革。在钢铁、建材、石化、装备、食品、纺织服装等传统行业,加快智能制造单元、智能生产线、数字化车间建设,全面提升企业数字化水平。在食品、装备等重点行业布局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培育行业级数字化解决方案供应商。推动产业集聚区数字化转型,培育区域化、特色化的数字化平台,带动区域集群整体协同转型。到“十四五”末,全市建设45个智能工厂/智能车间,培育8家“互联网+协同制造”示范企业。
3.服务型制造。深化发展服务型制造,提升制造业企业服务投入和服务产出。引导企业建立监测系统、应答中心、追溯体系等方式,提供远程运维、状态预警、故障诊断等在线服务。加强零件标准化、配件精细化、部件模块化管理,实现以用户为中心的定制和按需灵活生产。提升总集成总承包水平,推动装备制造企业向系统集成和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型。支持钢铁龙头企业向服务化转型,加快形成“技术+产品+服务”协同发展新优势。推动安阳钢铁、水泥等企业发展废弃物协同处置、资源循环利用、污水处理、热力供应等服务。支持纺织服装、家居建材等领域企业,发展规模化、个性化定制。加快原材料企业向产品和专业服务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型,鼓励有条件的企业提供社会化能源管理、安全环保、信息化等服务。
专栏5:工业互联网和智能制造推进工程
1.建设智能工厂、智能车间、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依托车间、工厂、园区和产业集群等载体,分行业分梯次推进智能化改造。到2025年,新培育智能工厂(车间)20个、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平台、项目)8个,在钢铁、焦化、装备制造、食品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制造等产业领域建成10个行业性工业互联网平台。
2.企业上云。持续实施“企业上云”专项行动,推动企业加快工业设备联网上云、业务系统云化迁移。到2025年,累计推动7200 家中小企业上云上平台,加快各类场景云化软件的开发和应用,加大中小企业数字化工具普及力度,降低企业数字化门槛,加快数字化转型进程。
3.“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试点示范。建设重点行业、重点领域“5G+工业互联网”典型应用场景,打造5G+超高清视频、5G+AR/VR(增强现实/虚拟现实)、5G+机器视觉、5G+远程控制、5G+智能网联车、5G+无人机、5G+云化AGV(自动导引车)、5G+云端机器人等“端—边—云”协同解决方案。
(三)服务业数字化转型
紧抓数字技术发展机遇,把握服务业发展规律,通过数字信息技术手段,促进服务业态、服务模式和管理模式的创新,积极推动服务业数字化转型。
以龙头企业、重点产业链、特色产业集群为核心,服务企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需求,加大力度支持生产性服务业数字化转型。以坚持社会化、市场化为原则,服务居民消费结构的多样化、个性化、服务化,开放包容鼓励生活性服务业数字化转型。以现代物流、现代金融、电子商务、健康养老、通用航空等产业为重点,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化和高品质转变,将安阳打造为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数字生活新服务标杆城市。
1.智慧物流。提升物流行业智慧化水平,搭建智慧物流信息服务平台,探索发展“互联网+运力优化”“互联网+运输协同”等智慧物流,推动实现多式联运全景展示、货运统计、信息共享等功能服务;支持建设“互联网+”车货交易平台、网络货运平台等,推动物流供需和运输资源精准对接、有效集成;在示范物流园区积极推广物联网技术,建设一批智慧物流配送中心。推动新物流和新零售融合,支持物流企业利用数字技术构建城乡高效配送体系,探索发展消费需求预测、无人快递配送等模式。
专栏6:智慧物流信息服务平台建设
建设包括物流信息服务平台、综合交通运输信息系统、物流园区信息系统、物流企业信息系统等。应用物联网、自动驾驶、5G等技术,引导安阳万庄公铁物流园、安阳国际物流港等物流园区推广自动化立体仓库、引导运输车、智能输送分拣和装卸设施的规模应用,加强全市物流与上下游企业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加强交通、金融、海关、电商产业园区等业务部门的信息互联互通,整合汇聚全市生产性、生活性物流运输企业的现有信息系统和数据资源,实现从基础信息设施到货物的托运管理、在线跟踪、信息查询、报表生成等全业务流程管理,保证物流运作高效有序。
2.电子商务。加快发展跨境电商、直播电商、社交电商、新零售等新型电商。支持电商企业运营模式创新,构建“多城市协同、进出口并重、线上线下融合”的电商发展新格局。依托安阳国家工业电子商务区域试点建设,加快培育电子商务载体平台,以通用国际为龙头大力发展跨境电商,深化应用领域,强化配套支撑,建成具有较强竞争力和辐射力的区域电子商务中心。开展新零售试点,建设新零售标杆区、县(市),推进社区、商务区、重点乡村新零售布局。鼓励各县(市、区)发挥特色优势,打造一批电子商务集聚区,推进电商大厦、安阳跨境电商产业园、中部易商谷等电子商务集聚区建设,创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围绕我市钢铁、焦化、医药和纺织服装等优势产业领域,培育一批集信息展示、电子交易、电子结算、贸易融资和现代物流等功能于一体的行业电商平台。推动我市融入全省跨境电子商务综合实验区体系,积极对接中国(郑州)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区域跨境电商集散中心。结合安阳保税物流中心申报建设,加快推动国家级内黄跨境电子商务示范园区和汤阴农产品外贸转型基地申建。
3.智慧文旅。紧密围绕“智慧服务、智慧营销、智慧管理”,持续探索智慧旅游“新体验、新玩法”,设计搭建全域智慧旅游服务体系,打造全方位智慧旅游新体验,为安阳经济注入新活力。推动5G通信网络、物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虚拟现实等在文化和旅游领域创新应用与示范,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企业、文化业态、文化消费模式,丰富和优化数字旅游产品与服务供给,构建智慧文旅新体系。支持开发景区云上游、云上博物馆等线上旅游服务,支持全息成像、虚拟现实、交互娱乐引擎等数字技术产品落地景区,与“甲骨文”“殷墟”“妇好”“红旗渠”等文化资源结合,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促进相关数字化文化产品研发设计精准化,不断提升线上、线下智慧旅游体验。
专栏7:智慧文旅工程
1.智慧文旅资源体系建设。运用5G、大数据、VA/AR、无人机等新技术新设备实施文旅设施智能化改造,持续推进景区、酒店、旅行社、乡村旅游点以及文博场馆的智慧化,高质量推进文物活化和数字化,打造一批高等级智慧景区,全面推动非遗传承、文物古迹线上展示。发展旅游直播、云演艺、云展览,推动A级以上景区全部实现在线预约预订服务,A级以上景区全部建成钻级智慧景区。
2.智慧文旅服务模式建设。以移动应用为载体,打造“一机游安阳”,提供全面、精准、快捷的文旅信息,实现旅游行前、行中、行后的公共服务。结合传统文化、现代娱乐、电竞、赛事等打造新品牌,全面提升安阳的旅游品牌形象。
3.智慧旅游管理服务平台建设。建设旅游信息应用分析系统、旅游景点视频监控系统、景区指挥调度中心、游客监测分析系统、智慧旅游推广系统等应用,加强旅游市场诚信监管,提高旅游市场研究分析能力,并结合疫情防控常态化管理,进一步强化旅游公共突发事件预防预警、快速响应和及时处置功能。
4.智慧金融。加快推广金融数据服务,加强区块链、大数据等技术在金融服务中应用,探索建立城市数据中台与金融企业的数据开放共享机制,逐步实现政务数据向银行有序开放。搭建便捷高效的智慧金融服务系统,建立“政银企信”多方共建、互惠多赢的金融服务生态圈,建设集机构监管、风险防控为一体的智慧金融综合监管平台。搭建区域性风险监测预警系统,建立健全风险监测预警体系,建立通用数据采集标准及数据分析平台,实现对金融风险的精确制导、精密追踪和精准定位。发展供应链金融,支持建设供应链金融共享服务平台,在保证风险可控前提下有序推进大数据云贷等互联网融资产品。
5.智慧环保。推进生态保护智能化监管,依托5G、物联网、地理信息、卫星影像、时空数据分析等技术,构建空天地一体、全面协同、智能开放的生态环境数字化监测体系,建设环境生态监管平台,实现环境治理与修复、污染源、生态保护、生态质量监测、生态环境风险预测预警等领域全覆盖,优化环境治理与灾害应急的设施支撑。依托城市数据中台的生态环境主题库和应用支撑系统,建设智慧环保应用平台。
七、提高数字政府建设水平
以利企便民为导向,以城市数字大脑为突出重点,以增强基础设施保障能力为支撑,加快公共应用建设,探索推动政务数据有效开放共享,全面推进政府运行方式、业务流程和服务模式数字化智能化。打造管理、业务、数据、技术“四位一体”的数字政府,不断促进数字技术在政府管理服务中的广泛应用,实现政府治理流程再造与模式优化,不断增强政府决策的科学性、治理的精准性,促进政府服务效率提升。
(一)完善数字政府基础设施
部署建设完善信创云平台、城市数据中台、人才信息化服务平台等数字政府基础设施。建设并完善统一的政务云,引导各部门、各县区集中接入。通过对政务云的统一运维,提高对政务云的统筹管理和集中调度水平,构建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的高效政务云。加快政务云平台迭代升级,推动行政和便民服务事项办理流程全面优化和全程电子化。基于政务云,结合新建和改扩建信息系统上云部署的资源需求,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集中采购云服务,实现全市电子政务基础设施的集约化应用。
专栏8:数字政府建设工程
1.不动产管理服务平台。依托城市数据中台,采集房地产相关业务和不动产市场信息,建设以楼盘表为核心的数据库,实现房产与不动产业务资源对接、共享和集中管理,建立不动产资源中心。建设不动产登记管理平台、不动产信息公示系统和不动产信息动态监管系统,实现相关部门间交易信息和登记信息互通共享,减轻企业和公众的负担,提高不动产登记工作效率,实现土地、房屋、林业等登记信息的查询、发布以及不动产登记信息监管功能。
2.招商引资服务平台。整合产业发展、园区载体、土地资源、企业经营等统计信息和系统实时数据,整合第三方的全国产业数据,建设完善全市招商引资基础数据库,持续拓展企业信息、政策信息、产业规划等专题数据资源。建立基于大数据的招商项目精准识别模型,形成重点招商企业画像,精准识别招商目标,并对目标企业进行动态监测,打造“构建模型、锁定目标、动态监测、高效落地”的完整链条。开展多维度数据分析,指导线下产业招商、平台搭建、政策制定。建立“不见面招商”一站式解决方案,提供线上招商会、数字孪生园区、智能推荐等服务,实现一站式招商服务。
3.智慧水利应用平台。包括水利综合数据库、水利地理信息管理系统、水利综合治理管理系统,实现对全市水情的远程监控、流量监测、水质监测、视频监控等功能。建成水利管理“一张图”,统筹解决全市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水灾害等问题。
4.智慧党建云平台。打破传统的党建模式,将党建和互联网相结合,改变单纯依靠纸笔记录工作的传统工作方式,建设可视化党建工作管理平台,为党务管理提供详尽的“流程图”“时间轴”“计划表”等。
(二)着力公共应用支撑体系建设
提高电子政务外网支撑能力,增强电子政务外网带宽资源,为各部门提供统一、安全的出口服务。优化电子政务网络组网架构和覆盖面,建成四级全覆盖并向村(社区)延伸的高可靠、高性能“一张网”。统筹整合各部门分散部署的非涉密业务专网至电子政务外网。加快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迭代升级,推动政务服务事项集成办理,优化政民互动版块,不断完善“安馨办”APP、“豫事办”安阳分厅、“一件事”集成办理系统,不断提升政务服务效率和水平。加快居民服务“一卡通”建设,推进跨部门、跨区域的资源整合与信息共享,加强政府数据管理与应用。依托实体社保卡和电子社保卡(二维码),推进居民“一卡通”服务应用,实现各领域的“一卡通用、一码通城”,提升城市治理水平。布局建设执政能力、依法治国、经济治理、市场监管、公共安全、生态环境等重大信息系统,提升跨部门协同治理能力。
(三)稳妥推进政务数据开放共享
完善数据资源管理制度,推动全市政务数据资源汇聚、交换、共享和开放。提高部门数据接口开通比例和运行稳定性,明确数据供需双方权责、共享边界,加大数据供给,提高数据供需匹配度。提高政务数据准确性、完整性、一致性、规范性、及时性,充分发挥政务数据共享成效。全面强化数据采集、治理、传输、利用和安全能力,建设全市一体化城市数据中台,实现全区域跨部门、跨层级的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实现可供社会化再利用的数据,按照公共数据开放有关要求向社会开放。支持社会第三方开展数据清洗、标注、加工、处理等业务,支持基于政务数据定向化设计数据产品赋能产业,发展政务数据产业生态链,赋能政务数据价值化。关注数据管理安全,加强通过对集中非敏感数据进行二次组合关联、聚合分析等手段,形成衍生敏感数据的防范。推动存算分离,设立超算中心,为政务数据建模分析提供公共计算环境。
专栏9:政务数据共享工程
汇聚丰富多元的数据资源,加强基础数据库建设,整合现有数据资源,完善自然人、法人、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信息、电子证照等基础数据库,提升数字政府建设的数据保障水平。
建设全市一体化城市数据中台,形成各类基础库、主题库、专题库等数据资产。升级政务数据共享和数据开放两大门户。推动全市开发开放多个核心应用场景,重点开展政务服务、社会治理、经济发展、民生保障等领域的应用建设。
拓展主题数据库资源,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同一主题领域,汇聚、整合、关联相关数据,构建完善法律法规、社会信用、疫情防控、应急指挥等领域主题数据库。完善专题数据库资源,依托相关职能部门现有业务系统及相关数据库,进一步完善各专题数据资源库。
八、加快数字社会建设步伐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握数字经济时代内涵与规律,适应数字技术全面融入社会交往和日常生活新趋势,以“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在社会事业领域构建多维应用场景,促进公共服务和社会运行方式创新发展,构筑全民畅享的数字生活。
(一)全面推动新型智慧城市建设
以为民服务全程全时、城市治理高效有序、数据开放共融共享、经济发展绿色开源、网络空间安全清朗为主要目标,以自主安全为保障基石,以数据资源为驱动引擎,以模式创新为推进路径,全面推动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坚持“全市一盘棋”,采用市场主导的多元协作建设运营模式,强化城市数据资源整合和赋能服务,建设开放融合的新型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体系、智能可信的数据治理和运营体系、全域赋能的应用支撑体系,全面推动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与城市发展战略深度融合。加快县城智慧化改造,聚焦补短板强弱项,推动县域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全面展开。
专栏10:新型智慧城建设工程
1.新型智慧城市数据中枢平台。建立完善城市公共数据中枢平台,包括基础数据库、主题数据库和专题数据库。基础数据库包括人口基础信息库、法人单位基础信息库、自然资源和地理空间基础信息库、宏观经济数据库。
2.政务云平台。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集中采购云服务,包括云主机、云存储、网络接入、安全防护、异地灾备、密码技术等,建立政务云平台统一框架和标准规范体系、数据容灾集中备份中心,为新型智慧城市业务应用提供基础运行和应急保障。
3.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整合各相关部门数据,构建统一的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提供数据资源服务和各类专题应用服务。建设实施监督信息系统,提供国土空间规划分析评价、国土空间规划成果审查与管理等应用。
4.城市信息模型平台。融合各部门三维建模与三维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为“城市数据中台”提供可视化、精细化的地理空间信息管理模型。构建现实空间与虚拟空间的映射关系,实现对各领域运行态势实时量化分析、预判预警和直观呈现。
5.数字孪生城市。通过对高新区进行三维建模,建立与物理高新区相对应的孪生数字高新区,支撑高新区业务数据分析、事件运行态势、辅助决策可视化应用的高效开展,提升视觉体验和操作便捷度。
(二)重点强化乡村数字化治理
建设乡村振兴服务平台,依托城市数据中台建设乡村振兴主题库,完善乡村数据资源大集中。建设数字生产基地生产管理系统、产销一体化服务系统等应用,推动乡村农业发展标准化、规模化。推进数据在农村电商、农业金融、农村资产管理等领域的应用。建设乡村生态环境管理系统、乡村信息服务系统、乡村综合治理系统等应用,有序推进乡村公共管理、公共服务和公共安全的数字化治理,推进乡村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精准高效的乡村治理。
(三)提高数字生活服务效能
聚焦交通、教育、健康、养老、人社等重点领域推动数字化服务普惠应用,创新公共服务提供方式,形成高质量公共服务体系。支持高水平、高等级公共服务机构对接乡村基层,扩大优质公共服务资源辐射覆盖范围,推动以数字技术、产品、服务提升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水平,促进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持续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
1.智慧交通。推动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智能升级,加快部署交通感知设施,建设智慧公路、智慧高速,推进智慧交通设施共建共享。加强交通基础设施配套5G基站建设,推动“5G+智慧公交”、智慧路口等智慧交通应用场景。建设智慧普通公路,通过布设公路运行监测与服务设施,实现对区域干线路网整体运行态势的实时感知和协同管理,提升公路网运行监测水平和路网整体通行效率。建设以“一个中心、两大平台、六大子系统”为内容的智能交通系统,“一个中心”即数据情报中心,建立交警大数据中心,实现对海量过车数据、交通流数据的快速检索分析。“两大平台”即交通管控综合平台和交通信息服务平台。“六大子系统”即信号控制系统、交通诱导系统、电子警察系统、交通采集系统、违停抓拍系统、不礼让行人抓拍系统。强化数据资源共建共享,实现区域性交通运输信息互联互通,为交通规划、管理、服务等各环节实现智慧化提供大数据支撑。积极推动交通运输与其他行业资源的数据融合与协同创新,实现跨区域、跨部门的数据互联互通、互信互认。提升交通运输大数据治理能力,推进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物联网和新一代交通控制网技术在交通管理能力提升等方面的应用,加快智慧监管、智慧执法建设,普及非现场执法模式。完善道路、车辆、换乘站、停车场等的传感和传输体系,建立基于城市数字化地图的流量监测、信号诱导、车牌识别等交通感知系统。监测交通事故、异常停车、车辆拥堵、车辆逆行、道路损坏等异常事件,实现交通信息感知的网络化、数字化和可视化;推动建立车辆身份识别、新型动力转换、车内车外互联的车联网生态体系,不断提高城市交通管理水平。
2.智慧健康。加大5G技术在应对重特大传染性疾病中对疫情溯源监测、风险人群管控、疫情研判指挥等重点领域的应用和支撑。借助5G大带宽、低时延等特性,实现远端医疗专家实时指导基层医生的诊疗服务,助力优质医疗资源共享。推进数字化医院创建工作,提升医疗机构智慧化服务水平,启动全市区域、医院信息互联互通标准化成熟测评工作。推进互联网医院建设,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和“互联网+医疗健康”便民服务应用,缓解医疗水平的区域鸿沟。推进各级医疗机构信息系统互联互通,实现居民健康信息、诊疗信息以及检验检查结果在各级各类医院共享。构建全市全民健康信息数据中心,建立智慧医疗统一便民服务系统,建设涵盖医疗卫生信息服务、医疗过程监控、远程医疗服务、双向转诊和分级诊疗、多险种跨地区转移接续、异地就医联网结算、预防疾控、电子处方流转、社区卫生和健康教育等功能的智慧医疗行业应用,为民众提供“智慧化、个性化、便捷化的”医疗保健服务。打造“5G+智慧医疗”,支持三级以上医院率先开展5G+智慧医疗示范,在试点建设的基础上,在满足条件的医疗机构推广“5G+院前急救”建设。开展覆盖全生命周期的预防、治疗、康复和健康管理一体化智慧健康服务,建成一批国内领先的智慧健康大数据应用示范场景。加强战略合作,大力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打造“互联网+医疗健康”数智化健康城市体系。
3.智慧教育。深入实施《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加强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学校多媒体教室、校园无线网络覆盖的建设,整合教育管理基础数据库、教育资源数据库、教育业务数据库,建设安阳教育基础数据中心。对接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重点实现优质教学视频、课件的共享,全方位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积极探索课堂教学新方法、新模式,加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实施教育信息化示范引领工程和本科高校智慧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加快智慧(数字)校园建设,遴选一批智慧教育示范(区)、智慧校园示范校、智慧教学示范课,争创国家级“智慧教育示范区”。
4.智慧养老。以打造首批河南省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建设试点城市为契机,引进培育一批智慧养老龙头企业,支持模式新颖、竞争力强的养老产业中小企业发展,加快形成覆盖智慧养老全链条的产业生态。培育智慧养老产业示范园区(基地),推进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建设,创新慢性病管理、居家健康养老、个性化健康管理、互联网健康咨询等服务方式,建立“服务、产业协同发展”的智慧养老新生态。
5.智慧人社。深化人社信息数换共享、网络安全防护保障机制,推进省人社综合信息系统管理平台应用,汇聚部、省集中业务数据、本地业务数据,形成数据仓储,加强数据治理,推进数据分析与决策应用,为我市就业创业、社会保障、人事人才、劳动关系等人社业务领域提供有参考价值的科学决策依据。以社会保障卡(电子社保卡)为载体,积极推进场景应用,实现“一卡通行、一码通城”。持续深化放管服,全面提升“互联网+人社”公共服务能力,提供“一网通办”“业务联办”“跨省通办”等智能经办。
专栏11:公共服务数字化提升工程
1.推动“互联网+运输”服务发展。建设交通运输出行信息查询系统,提高信息发布即时性、准确性,实现公众出行信息通过移动智能终端等多渠道查询和费用支付,打造交通运输融合发展新模式,形成设施一体衔接、信息互联互通、市场公平有序、运行安全高效的交通运输发展新体系。
2.打造5G+智慧公交,完善智慧公交体系。依托5G技术,建设“车辆主动安全预警与管理系统”,打造公交车辆全流程作业的安全管理闭环体系,提升公交智能化水平和安全运营水平,减少各类事故的发生。打造5G+智慧公路。在安阳市区绕城普通干线公路重点路段,以及桥梁、互通枢纽等重要节点,推动5G基站、路侧全息感知设备等信息网络和交通感知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绿色交通、车路协同、智慧监管等领域应用的支撑建设。
3.深入推进“数字化”医院建设。提升医疗机构智慧化服务水平。十四五期间,全市创建一批“数字化”医院。实施“5G+”智慧健康共享示范工程。推进5G医疗示范医院、5G家庭监测服务等示范建设。在内黄县人民医院实施“5G+远程监护”,在现有平台基础上,重点发展依托5G网络的动态心电图实时在线监测;在三级以上公立医院开展5G+区域医学影像中心远程会诊和远程手术教学。
4.智慧人社工程。通过数据、模型、方法的运用,对全民社会保障、就失业、劳动关系各业务领域、本地区的整体政策执行情况、业务运行情况和变化情况、业务关联变化情况等进行数据分析和数据挖掘,从而对政策执行情况进行研究分析和规划统计分析,为领导决策提供科学、准确、及时的依据。
5.构建“互联网+教育”支撑服务平台。加强优质资源开发,初步完成“教育信息化2.0”发展目标。打造5G+智慧教育。依托5G网络技术实现基于高清视讯的远程协同教育教学与在线资源共享,开展5G+增强现实/虚拟现实沉浸式教学和基于人工智能的教育教学评测与管理;探索建设基于5G网络的教育实时监管与服务体系,提升教育管理与服务水平。
6.推进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建设。探索多种形式的“互联网+养老”服务模式和智能养老技术应用,为老年人提供包括“健康监测、紧急救援、家政服务、康复护理、日托服务、家电维修、心理慰藉、法律维权”等在内的综合性服务。
7.智慧图书馆。将现有图书馆业务管理系统升级,完善读者直接采购图书系统、全媒体服务平台(机器人自动语音答疑、微信、网站自动回复等)、元数据仓储检索平台(纸质文献和电子文献的查询、检索及使用)等系统。建设手机图书馆APP,在手机图书馆中可以续借、查询图书、读书交流,建设微信图书馆订阅号,读者可以免费使用图书馆嵌入的数字资源。建设自助借还系统,利用电子标签等技术,构建支持图书馆读者自助借还的信息系统。建设数字体验区,实现数字阅读、视听休闲、人机互动体验。
8.智慧博物馆与展馆。对博物馆进行全业务信息化改造,提供文物数字资源从制作、管理、发布、展现到价值应用一体化服务,打造统一的智慧博物馆生态体系。智慧展馆建设利用云计算、大数据、多媒体短视频技术,增强用户交互体验。利用3D展示、增强现实(AR)、虚拟现实(VR),物联网技术等实现数字化虚拟化展馆管理和浏览体验。利用环幕影院等方式,展示安阳发展历程等内容的多媒体影视片,为游客带来沉浸式体验。
(四)推动城乡资源共享互通
重点推进乡村智能化设施与城市设施互联互通,推进城市各类资源平台在乡村的推广使用,实现城市优质医疗、教育、政务等资源和能力向乡村共享,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缩小城乡发展差距。本着集约节约的理念,原则上不支持乡村重复建设细分领域行业云平台。
九、筑牢数字经济安全体系
统筹发展与安全,坚守安全底线,围绕数据开发利用、国家数据安全、网络和平台安全、个人隐私保护等完善数字经济信息安全监管体系、数据安全保障体系,提升监管效能,切实有效防范化解各类风险,保障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更加可控、平稳、有序。
(一)强化网络安全
加强网络安全基础设施建设,建立网络安全应急事件预警通报机制,提升网络安全态势感知、应急指挥、协同处置和攻击溯源能力。提升网络安全应急处置能力,加强电信、金融、能源、交通运输等领域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网络安全防护能力。
(二)关注数据安全
落实等级保护、密码应用与安全性评估、安全测评、电子认证、应急管理等基础制度,提升信息安全保障能力。加强数据资源在采集、存储、应用和开发等方面的安全防护,建立健全网络安全协调机制,提升信息安全防护、安全监管、监测预警、应急处置能力。加快推进数据上链、跨链互认等区块链技术的创新应用,探索通过数据沙箱等技术手段满足复杂敏感的数据分析应用需求,强化匿名化、数字水印、数据脱敏、可信计算等领域研发能力建设,提升数据安全防护技术实力。坚持多元主体多维度多措并举,持续开展全社会数据安全能力提升,激励和支持行业自律与企业自觉合规,细化落实数据出境评估机制,满足国家、地区数据安全需要,推动数字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三)聚焦各类风险防范与化解
增强风险意识,聚焦加强各类数字经济风险的综合研判、防范化解,守好安全稳定底线。引导产业资本、金融资本更多投向原创性、引领性创新领域,引导数字金融有序创新,严防金融衍生品风险。梳理已有法律法规,建立数据分类分级制度,颁行数据共享行为规范。科学构建数据安全监管平台,对数据进行全周期监控,加强洞察力与决策精准性,确保稳定和安全。持续提高灵活就业人员各项保障,探索建立新业态企业劳动保障信用评价、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等制度。不断完善网络安全机制,推动未成年人、老年人等各类特殊群体共享数字经济发展成果。
十、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充分发挥安阳市数字经济发展领导小组对全市数字经济发展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作用,研究制定数字经济发展重大政策,协调解决重大问题,统筹各级各部门力量,形成上下协同推进数字经济发展的工作格局。市有关部门进一步细化工作任务和阶段目标,加强规划指导,完善配套政策。各县(市、区)建立数字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推进本地区数字经济发展政策落实及项目建设。建立数字经济重大项目统筹协调机制,推进数字经济重大项目在专业集聚区集聚发展。
(二)集聚数字人才
将数字经济人才需求统筹纳入“洹泉涌流”人才集聚计划,加大数字经济精英人才引进及培养力度,集聚国内外优秀的数字经济领域人才和团队来安发展。推动高校、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培养数字经济发展所需高层次研究型和应用型人才,建设一批数字技术人才实训基地。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全方位落实人才奖励补贴、薪酬待遇、社会保险、子女入学、住房需求等政策。
(三)强化改革创新
积极争取数字经济领域国家级、省级试点示范等重大项目部署,集聚创新要素。发挥数字政府、智慧城市建设的引领撬动作用,鼓励举办应用场景创意设计赛事,为数字应用产业创新主体创造更多应用场景。广泛开展各行业的产业大脑、智慧工厂、新消费以及未来城市示范区等市级试点建设,总结推广优秀案例,探索形成适宜安阳发展的数字经济理论体系和制度体系,促进以数字经济驱动我市实现创新发展和高质量发展。
(四)加大资金扶持
加大对数字经济薄弱环节的投入,建立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长效机制。支持符合条件的数字经济企业进入多层次资本市场进行融资,积极争取国家和省重大科技专项、科技支撑计划等专项资金支持,加大对数字经济发展重点领域、重大项目和应用示范的支持力度。加强对各类资金的统筹引导,提升投资质量和效益。
(五)强化监测评估
加强对数字经济发展的监测评估,推动建设数字经济监测平台,开展数字经济统计调查、监测分析、考核管理、重大项目评估等工作,为全市数字经济发展决策提供有力支持。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遥控分闸10千伏海泉Ⅰ线与海泉Ⅱ线联络开关、负荷校验通过,一、二次设备正常,晨操方案执行完毕,成功率100%。”11月10日,南方电网海南三亚供电局执行“配网馈线组整组晨操测试”作业,10个开关20次合闸和分闸操作圆满成功,这是三亚配电网数字化建设的一个缩影。作为电网的“神经末梢”,配电网是
2024年11月15日,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工信部智库联盟指导,机械工业信息研究院主办,电气时代承办,中国电器工业协会、中电联等协办的“第20届中国电气工业发展论坛暨第24届中国电气工业100强研究发布会”在北京隆重举行。大会以“创新破局·赢领‘新’赛道”为主题,400多位学者专家、各企业代表齐
11月20日,广东佛山市禅城区“光储充放”微电网项目开工。项目位于佛山市禅城区张槎街道轻工路与聚锦路沿线,总投资2亿元,首期投资2000万元。项目占地面积约15亩,由3个地块组成,聚焦“光伏发电、储能系统、充电基础设施和放电控制”的“光储充放”新能源技术。同时在本次活动中,项目单位被授予了“
11月19日,西藏山南市能源局发布关于加强清洁能源项目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送审稿),其中指出,支持输配电网建设、电网老旧设备更新,加大投资建设改造力度,提高电网智能化水平,着力提升电网接入新能源的能力。完善新能源电力消纳责任权重制度,建立完善新能源电力消纳责任考评指标体系和奖惩机制。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暨2024年年中工作会议要求,“提高配电网可靠性和承载力,制定加快推进配电网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持续深化配电网建设改造三年行动”“深化数字化配电网综合示范成果应用”。本刊记者围绕配电网形态将发生怎样的变化、如何进一步夯实配电网供电保障的技
新型电力系统建设需要怎样的配电网?如何提升配电网的可靠性、承载力和灵活性?10月16日,在《供用电》创刊40周年之际,英大传媒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召开现代配电系统技术交流会暨《供用电》办刊研讨会。与会专家围绕现代配电系统技术与趋势展开热烈讨论。配电网成为保供和转型主战场党的二十大以来,我国
11月18日,市场监管总局办公厅发布关于试行开展中国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检测评审机构遴选工作的通知(市监质函[2024]492号),其中指出要求申报单位具备开展中国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检测评审所需的设施、设备、资金、人力等相关资源;在相关行业领域具有较强的理论研究、技术研发、标准研制、科
近日,为贯彻落实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有关配电网发展要求,聚焦首都新形势下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结合北京市配电网发展实际,市城市管理委党组成员、副主任徐利主持召开会议,着重围绕如何提升首都电网韧性、防灾抗灾能力、综合承载能力和推动分布式智能电网发展等方面,专题研究配电网高质量发展有
11月14日,广东江门17个新能源项目签约动工运营。活动中,恩平沙湖陶瓷城屋顶光伏项目是当天集中动工的6个项目中投资额最大的项目,也是今年广东规模最大的陶瓷厂商工商业光伏项目。该项目总投资约1.8亿元,装机容量约44兆瓦,安装屋顶光伏面积约35万平方米。项目每年预计可为厂区降低传统能源能耗约24
G225乐东至三亚段(国道G225乐东至三亚段改扩建工程“五网合一”示范段)作为全国首个公路“五网合一”示范项目,目前已完成全部前期工作,将于11月中旬进场建设。该项目起点位于国道G225海榆西线乐东与东方交界处,终点位于三亚市塔岭村,路线全长89公里,将原二级公路提升为双向四车道一级公路,同步
近年来,我市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决落实国家碳达峰碳中和重大战略部署,充分发挥我市资源禀赋优势和良好发展基础,将绿色低碳工业制造作为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举措,成效显著,为创建“双碳”先行示范区奠定了坚实基础。一、工业经济稳健增长,绿色低碳转型加速工业规模质量迈上新台阶。
2024年10月全国电动汽车充换电基础设施运行情况1公共充电基础设施运行情况,2024年10月比2024年9月公共充电桩增加6.3万台,10月同比增长34.3%。截至2024年10月,联盟内成员单位总计上报公共充电桩339.1万台,其中直流充电桩153.5万台、交流充电桩185.5万台。从2023年11月到2024年10月,月均新增公共充
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今年国庆假期高速公路电动汽车充电量达到7215.27万千瓦时,日均充电量1030.75万千瓦时,是今年平日的2.4倍,比去年“十一”日均增长80%。国庆假期高速公路充电量增长,反映出我国绿色出行比例的大幅提升,也间接反映出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蓬勃的活力。近日,TüV莱茵在南京举办光储
10月23日,特锐德公告,公司控股子公司特来电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青岛特来电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收到中标通知书,特来电科技为和县县域充电设施补短板建设项目中标人,中标金额约为13,400万元。本次特来电科技中标和县县域充电设施补短板建设项目,将对和县公共和政府事业单位停车场进行充电
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蓬勃发展,陆续出现“找桩难”“油车占位”等问题。为进一步规划充电建设任务和公共充电基础设施的大力建设,近日,包头市人民政府印发《推进公共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管理实施方案》,为日后更好地加快公共充电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和管理运营,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公共充电基础设施的需求。
近日,安徽省发改委发布《大黄山地区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方案(2024—2027年)》,其中提到2027年,将建成覆盖广泛、规模合适、结构合理、功能完善、开放融合、惠及民生的现代化高质量充换电服务体系,更好满足新能源车主高品质、多样化出行需要,更好赋能大黄山世界级休闲度假康养旅游目的地建设。以下
2023年岁尾,宁波入选,“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先行区试点城市”,根据计划宁波未来三年内将在公共领域推广新能源汽车6.2万辆。小贴士:公共领域车辆包括公务用车、公交车、环卫车、出租车、邮政快递车、特定场景重型货车等。目前,宁波公交车、出租车(含网约车)新能源车辆占比已经达到80%以上,但
为进一步推进我省新能源汽车充换电基础设施发展,规范充换电基础设施投资建设、运营维护、监督管理,根据国家有关文件精神,省发展改革委、省能源局会同省级有关部门研究起草了《浙江省新能源汽车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运营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一、修订背景截至2024年8月底,浙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9月10日,中国充电联盟发布2024年8月全国电动汽车充换电基础设施运行情况。数据显示,2024年8月公共充电桩新增5.4万台,同比增长43.6%。2024年1-8月,充电基础设施增量240.3万台,同比上升20.3%;其中公共充电桩增量为53.7万台,同比上升13.3%,随车配建私人充电桩增量为186.6万台,
近日,根据南方电网公司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部署,公司完成了第二批8个新型电力系统示范区评估验收工作,涵盖新型城镇化电网、微能源网、车网互动等三类应用场景。此次验收还应用了最新发布的《南方电网公司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评价标准》,实现对示范区综合建设成效的量化评分,进一步提升
8月28日,广东省能源局印发《广东省推动乡村新能源汽车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助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实施方案》,其中提到,积极推动创新示范,推广“光储充”项目建设,发挥光伏消纳、功率调节、充电补能综合效用。推动光伏发电、储能调节、充电补能、反向放电、电池体检于一体的“光储充放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8月26日,深圳坪山区发展和改革局关于区政协二届四次会议第20240130号提案答复的函。文件提出,拟对经区行业主管部门备案的光储超充车网互动一体化示范项目、超级充电站(含超级充电桩、V2G车网互动项目),分年度按超充桩功率给予资金支持,单个项目年度设置最高支持额度。原文如下
11月19日,浙江省首座新型数字化智能变电站——110千伏雷东变电站正式送电投运。作为国家电网新型数字化智能变电站试点之一,雷东变电站区别于常规变电站,创新采用二次在线监测技术和二次回路智能标签系统。其通过构建变电站二次系统数字孪生模型,实现了全站信息的三维可视化查询,不仅全面提高了智
近日,为贯彻落实李国英部长在数字孪生水利建设现场会上的讲话精神,凝聚各方合力加快推进数字孪生海河建设,水利部海河水利委员会与海河流域八省(自治区、直辖市)水利(水务)厅(局)、河北雄安新区管理委员会、永定河流域投资有限公司在天津正式签署《数字孪生海河共建共享框架协议》。根据框架协
近日,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省级水网先导区建设的意见》,提出到2025年,省级水网覆盖范围达到82%以上,供水安全系数超过1.18,规模化供水工程服务农村人口比例达到70%以上,3级(含)以上堤防达标率达到86%以上,水土保持率达到93%以上,数字孪生水网建设形成典型案例和经验,全省水资
10月11日,在中国电机工程学会成立90周年暨2024年年会专题活动——第五届CSEE-IET能源电力发展论坛上,电网头条记者就“基于深度学习的新型电力系统建模、感知和调控”采访了清华大学教授、青海大学副校长梅生伟。电网头条:在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中,您和您的团队是如何利用数字技术来应
8月15日,陕西送变电工程有限公司技能专家利用无人机3D点云建模与倾斜摄影建模两大核心技术对输电线路进行逆向建模工作,在330千伏草惠I、II线输电线路进行场景复现,让输电线路数字孪生电网从“虚拟”照进“现实”。这是陕西首条330千伏数字孪生线路。低空经济与新型电力系统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和相
近日,中央研究院数字化中心承担的“面向智慧电厂的数字孪生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顺利通过国家电投江苏公司验收评审。会议在江苏滨海发电有限公司召开,滨海发电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左帅主持会议,国家电投江苏公司、中央研究院、上海成套院、滨海发电公司、中国移动湾区研究院、华北电力大学、上海交
近日,中国核电旗下中核武汉与福清核电联合研发的华龙一号数字孪生电厂创新成果在福清核电站陆续亮相,其中包括三维数字孪生系统、反应堆在线仿真系统和核电厂智能诊断及预测分析系统,标志着数字孪生技术在核电数字化转型中迈出了坚实的步伐。2022年,中核武汉、福清核电开启华龙一号数字孪生系统的研
6月25日,河北雄安新区供电公司运维检修人员李珅通过雄安高压电缆数字孪生平台远程启动了30千米外雄东电缆隧道内的四足巡检机器人。机器人随后对隧道内高压电缆开展红外精准测温,数字孪生系统中清晰呈现了红外热成像谱图,并形成巡检报告。雄东电缆隧道是雄安新区的首条双舱电缆隧道,负责为雄安新区
近日,由重庆市区供电公司负责的220千伏屏微南北线高压输电示范线路建设完成。该线路融合了物联网、激光点云、图像识别与数字孪生技术,是重庆电网首条全息数智化高压输电示范线路。屏微南北线途经重庆高新区西永、香炉山两个街道,全长3.8千米,线路沿途地貌复杂、外力破坏隐患点较多。2023年3月,市
日前,浙江首座乡村人工智能(AI)“数字孪生”智慧开关站在杭州市余杭区杜城村投运。该智慧开关站构建了全景虚拟场景,并在线上重建实景,可将现实设备全部复制到线上。杭州余杭区供电公司运用智能助手“米特”系统,实现对开关站现场环境、设备的自动识别及异常的实时提示、预警等功能,让运检人员不
5月31日,高安全、高可靠、智能化的中广核“Ue云网清洁能源工业智能体”正式发布,致力于为核能和清洁能源行业提供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化解决方案和全链条技术产品实施。“Ue云网清洁能源工业智能体”是中广核数字科技有限公司推出的新一代工业互联网平台,集成工业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多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