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 数据来源:同花顺iFind
二、地方碳排放配额交易现状
考虑到目前碳交易地方试点市场的交易现状,本文将着重研究处于大湾区的广东与深圳碳排放交易市场进行研究分析。
广州碳排放交易所 /
广州碳排放交易所与2013年12月正式开始运行,广东是我国首批开展碳排放试点工作的省市之一。目前,广东碳市场是我国碳配额排放和交易量最高的地方试点市场,同时也是碳价最高的地方试点市场。我国碳交易地方试点市场的履约期处于6月到7月,因此广州碳交易市场依然存在上述提及的“潮汐性”现象,交易时期集中在履约期前后。广东省碳交易市场也具有一定的地方特色。首先广东省采用配额部分免费发放和部分有偿发放的模式以提升控排企业的配额有偿意识,企业可结合自身控排情况决定参加碳配额拍卖。广东省碳排放交易市场的配额免费发放采用基准线法、历史强度法、历史排放法的方式,有偿分配方面,钢铁、石化、水泥、造纸控排企业有偿配额比例为4%,部分新建项目企业有偿配额分配比例为6%。其次,广东省创新实行碳普惠核证减排体系(PHCER),类似CCER中国核证自愿减排量,企业可通过PHCER和CCER相结合抵消一定的年度减排量。结合目前我国对CCER碳信用项目审核的暂缓,碳普惠政策将提激励个人和企业的绿色减排意识并有效提升市场供给与交易活跃度。
广东碳排放权配额成交量与成交均价
* 数据来源:同花顺iFind
深圳排放权交易所/
深圳排放权交易所成立于2013年6月18日,是全国首个碳交易市场,也是众多发展中国家内首个开展配额交易的碳排放市场。自深圳碳市场启动以来,其市场流动率连续七年位居全国第一,成交量位于全国第三,成交额列于全国第四。截止到2022年8月,深圳总成交量达到了6930万吨,而成交额为16.27亿元。虽然深圳碳排放市场的管控区域面积最小,但其活跃度却在试点市场中名列前茅,深圳所纳入的管控企业数量为全国第二。碳价方面,根据深圳碳排放权交易所的最新交易数据,2022年12月9日深圳的碳配额收盘价为56.89元/吨,虽与广东碳排放市场的成交均价略有差距,但也一直保持着稳定上涨的势头。另外,深圳碳排放市场是地方试点市场中率先参与探索碳金融业务的市场,这对于推动全国碳排放市场的发展有着强烈的驱动作用。目前,深圳的配额方式主要为基准线法和历史强度法。值得一提的是,深圳于2021年8月开展2021年度深圳碳排放配额的有偿竞价发放,发放总量58万吨,总成交金额2526万元,有偿配额占配额总量的2.32%,这也预示着我国欲试行配额有偿发放以缩紧配额供给从而稳定市场预期的意图。
深圳碳排放权配额成交量与成交均价
* 数据来源:深圳排放权交易所
三、CCER交易现状
CCER在交易市场上可以与碳配额相辅相成,是碳市场重要的补充工具。以全国碳交易市场为例,重点排放单位每年可以CCER抵消5%的碳配额清缴。而被纳入全国碳交易系统的发电行业每年的碳排放总量超过40亿吨,5%的清缴份额意味着超过2亿吨的CCER抵消需求量。在CCER的核定流程方面,预申请CCER的项目持有者需按标准填写项目文件并由国家发改委通过的具有CCER审定与核证资质的企业机构进行核证。审定机构在审核编写审定报告后递交于生态环境部备案,并在该项目产生减排量后由核证机构再次核证确认。经过上述流程后,生态环境部将对减排量再次进行备案并签发CCER,此流程通常需要近8个月的时间。我国目前经过国家主管部门认证的CCER审定与核证机构共12家。在我国对碳交易市场发展进程的有意推动下,未来会有更多的行业被纳入全国碳交易系统,这也意味着市场对CCER的需求会越来越高。在供应端,由于我国目前暂缓CCER备案的政策,市面上现存可交易的CCER逐年消耗。并且CCER项目对可再生能源,森林碳汇,甲烷利用等环保项目的推广有重要意义,在需求与供应端的双重推动下,CCER项目备案有望在不远的将来重启并将具具备着很高的活跃度。
全国及各地区碳排放权交易市场CCER抵消政策
* 数据来源:各地区交易所官网
四、碳普惠政策
2022年4月,广东省生态环境厅发布了《广东省碳普惠交易管理办法》,其中提到,碳普惠是指运用相关商业激励、政策鼓励和交易机制,带动社会广泛参与碳减排工作,促使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及增加碳汇的行为。该机制对小规模企业、庭与个人的日常行为(如节水、节电、绿色出行)带来的减碳效应进行一定程度的量化且赋予价值和商业鼓励。碳普惠政策由广东省在全国首创,目前已经有多省市着手开展各地区碳普惠的开发工作。其主要运行方法为通过国家各地区发布的碳普惠平台,将个人的减碳行为进行统计并量化其行为带来的减碳量,减碳量在各平台兑现乘碳币或碳积分后可在平台上换取商业优惠以及公共服务。并且,通过自愿减排行为取得碳普惠额度的企业与个人也可以选择将其转换为可在碳交易市场用于配额抵消的碳普惠信用(PHCER)。与CCER相似,碳普惠(PHCER)信用可以按照一定比率抵扣企业的碳配额清缴,是CCER项目停滞现状下碳交易市场上重要的机制补充。需注意的是,已申请碳普惠(PHCER)的企业或个人需承诺不再重复申报CCER。广东“碳普惠服务平台”于2022年3月登录微信和支付宝,深圳于2021年12月发布《深圳市低碳公共出行碳普惠方法学》并上线了“低碳星球”小程序,将个体如低碳出行等行为转化为碳币,为市民生活带来实质性的便利的同时达成低碳减排的目的。
五、碳金融业务
由于碳排放配额有着标准化、虚拟化、数字化等特征,碳金融业务是利用市场化手段增加流动性和市场监管的重要工具。从欧盟等国际碳交易市场的经验来看,碳金融业务是支撑碳交易二级市场的关键要素。我国在地区试点也尝试推广了丰富的碳金融工具,但目前我国大多数碳金融产品的实际使用和交易情况仍停留于文字阶段,且实际推广成果不达预期。
碳金融产品分类及基础概念
各地区交易所碳金融产品运用情况
* 数据来源:各地区交易所官网
碳信托案例——山高环能
山高环能集团有限公司(山高环能,000830.SZ)是国内唯一以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为主业的上市公司,其主营业务为城乡有机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及资源化利用与城市清洁供热业务。主要服务为有机固废领域的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利用业务、城市清洁供暖业务。于2022年7月,山高环能集团与鲁信集团旗下山东省国际信托股份有限公司签署了《特定资产收益转让回购合同》,山高环能向山东信托转让了价值近2亿元的拟开发的600万吨CCER对应特定资产收益权,在目前CCER备案暂缓的情况下,实现了CCER的提前变现。该计划也是全国收单经绿色认证的CCER碳资产收益权绿色信托,是颇具标志性意义的。
碳掉期案例——北京京能碳资产
北京京能碳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于2014年,是北京市一家从事商务服务业为主的企业。2015年6月,该公司与中信证券、北京环境交易所签署了交易量为1万吨的碳掉期合约,该合约以场外非书面合同形式开展碳掉期交易并委托北京环境交易所负责对该合约的监管和清算。该场外期权合约成功为我国碳金融体系的开展创新起到了实践作用。
六、全球主要碳市场交易量与交易额对比
虽然有着多层次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但我国目前仍存在着市场活跃度较低、碳金融产品利用率较低、碳交易市场政策完善度较低的问题。相比于以欧盟碳排放市场为代表的全球发达国家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我国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无论是成交量还是成交额都有较大的上升空间。全球以欧盟为代表的发达国家早在2005年就已启动碳排放权交易,截止到2021年,欧盟碳交易市场交易量占全球主要碳交易市场总成交量的68.64%,相比之下,我国的碳交易市场成交量仅占比2.32%。
全球主要碳市场配额成交量
全球主要碳市场配额成交额
* 数据来源:路孚特
小结 /
综上所述,我国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与地方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市场呈“潮汐”分布,各控排企业及其他交易主体的交易时间集中在履约期前后,但交易总量及碳配额价格稳步上升。CCER项目备案有望重启,与各地区碳普惠政策共同作为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重要补充提高市场活跃度与企业参与度。虽然我国的碳交易市场有着诸多成果,但是与以欧盟为代表的海外发达国家碳交易市场比还有所差距。未来我们将深度分析国内市场的交易主体和供需关系,寻找可优化的途径以及合适的投资模式。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全国碳市场年度进展与展望杨梦帆nbsp;林立身nbsp;唐人虎(北京中创碳投科技有限公司)2024年,多项政策法规的发布促进了全国碳市场制度体系的快速发展与完善。《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为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运行管理提供明确法律依据,规范交易活动、保障数据质量、惩处违法行为。生态环境部印发
北极星储能网讯:近期,各大上市企业陆续开始披露2024年度财报,值得注意的是,“储能技术”已经不仅是能源企业业绩亮点,更开始高频出现在各类高耗能企业财报。尤其在数字化高速发展、建材产能淘汰面临困境时,储能已经成为这些企业节能减排、降低用能成本的重要手段。钢铁行业——南钢股份行业下行周
当前,面对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紧迫性日益增强,以及各国政府对低碳经济的承诺,电力市场与电碳协同的议题变得尤为重要。本研究旨在深入理解电力市场机制如何通过与碳排放权交易的有效结合,以实现电力系统经济性与环保目标的双重提升。在这样的背景下,探讨电力市场与电碳协同的理论基础,构建电力系统
来源:《中国电力》2025年第2期引文:许文俊,马刚,姚云婷,等.考虑绿证-碳交易机制与混氢天然气的工业园区多能优化调度[J].中国电力,2025,58(2):154-163.编者按目前,全球变暖和能源短缺问题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中国为此提出“双碳”目标。工业生产作为碳排放和能源消耗的主要来源,实现工业园区
在双碳政策及国家能源局136号文《新型电力系统发展指导意见》的指引下,我国正加速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体系。随着可再生能源占比不断增加,其波动特性对电网灵活调节提出更高要求。虚拟电厂凭借聚合分布式资源、快速响应调控的技术优势,成为破解系统调节难题、提升供电可靠性的关键创新载体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3月24日,湖南邵阳经开虚拟电厂正式揭牌运营。实现分布式光伏、储能、可调负荷等分布式资源的聚合与协同优化,让电力供应灵活且稳定,保障生产生活用电。邵阳经开虚拟电厂去年10月启动建设,采取“虚拟+实体”的运营模式。目前已接入可调资源聚合商15家,聚合容量6.62万千瓦,向下调
3月11日,湖北省政府印发《湖北建设全国碳市场中心实施方案》。文件提出,到2027年,碳市场政策体系进一步完善,市场流动性进一步增强,交易规模进一步扩大,中碳登国家级基础设施平台功能进一步发挥,碳金融功能进一步拓展,湖北区域碳市场持续保持领先地位,全国碳市场中心建设初见成效。到2030年,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3月11日,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湖北建设全国碳市场中心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的通知。《方案》指出,到2027年,碳市场政策体系进一步完善,市场流动性进一步增强,交易规模进一步扩大,中碳登国家级基础设施平台功能进一步发挥,碳金融功能进一步拓展,湖北区域
全国两会召开期间,全国人大代表、珠海冠宇董事长徐延铭带来了《关于加强全国碳市场协同监管加快市场主体和产品扩容的建议》。徐延铭认为,全国碳市场已运行近4年,目前仅纳入发电企业。2024年1月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启动后,我国形成了强制市场与自愿市场并行的碳交易体系,但在规则制定、监
关于与周边国家构建碳市场跨地区链接,推进碳市场国际化的建议全国人大代表、阳光电源董事长曹仁贤2024年11月,《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九次缔约方大会就《巴黎协定》第六条第四款机制下的碳信用标准及其动态更新机制达成共识,为全球各国开展碳交易合作奠定基础,各国、各区域的碳市场未来可
就在刚刚,万众期待的新CCER终于迎来的首次签发!预计快的话,今天就能实现交易,新一轮碳交易市场热点即将来袭!(来源:老汪聊碳中和)恭喜三峡新能源,成为首个完成CCER最终签发的公司。该项目为三峡新能源江苏如东H6(400MW)海上风电场项目,签发的总CCER量为1,499,094吨。后续还有近
4月9日,山东省济南市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印发济南市202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文件指出,2025年,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实施碳达峰“十大工程”,夯实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变基础。调整优化能源结构,加快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推动光伏、储能、氢能等新型能源发展,加快建设新型电力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4月9日,济南市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印发济南市202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文件指出,2025年,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实施碳达峰“十大工程”,夯实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变基础。调整优化能源结构,加快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推动光伏、储能、氢能等新型能源发展,加快
今年3月6日,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首批核证自愿减排量,总计9个项目的948万吨二氧化碳当量完成登记,随后从3月7日起首批CCER启动交易。到4月7日,CCER交易已经“满月”。自愿碳市场目前覆盖了哪些领域?各类主体参与交易将带来什么效果?未来自愿碳市场将如何进一步发挥作用?记者进行了相关采
全国碳市场年度进展与展望杨梦帆nbsp;林立身nbsp;唐人虎(北京中创碳投科技有限公司)2024年,多项政策法规的发布促进了全国碳市场制度体系的快速发展与完善。《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为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运行管理提供明确法律依据,规范交易活动、保障数据质量、惩处违法行为。生态环境部印发
4月2日,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完善价格治理机制的意见》。健全促进绿色低碳转型的能源价格政策。建立健全天然气发电、储能等调节性资源价格机制,更好发挥对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支撑作用。完善新能源就近交易价格政策,优化增量配电网价格机制。综合考虑能耗、环保水平等因素,完善工业重点领域阶梯电价
3月28日,2025中国企业碳中和峰会暨第四届碳中和行动联盟成员大会在杭州召开。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与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中国能源研究会三方共建的碳管理体系(电力行业)服务中心(以下简称服务中心)在大会上正式成立。据了解,服务中心由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授权成立、中国能源研究会统筹指导、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完善价格治理机制的意见》。文件要求,围绕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健全市场价格形成机制,创新价格引导机制,完善价格调控机制,优化市场价格监管机制,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文件提到,加快重点领域市场建设。推进重要商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4月2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完善价格治理机制的意见。文件明确,深化价格市场化改革。分品种、有节奏推进各类电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稳妥有序推动电能量价格、容量价格和辅助服务价格由市场形成,探索建立促进改革平稳推进的配套制度。健全跨省跨区送电市场化价
当前,面对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紧迫性日益增强,以及各国政府对低碳经济的承诺,电力市场与电碳协同的议题变得尤为重要。本研究旨在深入理解电力市场机制如何通过与碳排放权交易的有效结合,以实现电力系统经济性与环保目标的双重提升。在这样的背景下,探讨电力市场与电碳协同的理论基础,构建电力系统
导语2024年以来,从国家发布水泥和铝冶炼行业的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指南的征求意见稿,明确外购非化石能源电力可以核减碳排放,到发布发电行业配额分配方案和水泥、钢铁、电解铝行业工作方案的征求意见稿,明确不再将电力间接排放纳入全国碳市场管控范围,行业上对电碳市场协同的预期变化可谓是“过山车式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发布《关于促进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市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对数据中心等实行绿证强制消费要求。数据中心是承载算力、发展人工智能的关键基础设施,具有高能耗的特性。在加快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和实现“双碳”目标的双重驱动下,算力和绿色电力的协同发展亟待加强。
全国碳市场年度进展与展望杨梦帆nbsp;林立身nbsp;唐人虎(北京中创碳投科技有限公司)2024年,多项政策法规的发布促进了全国碳市场制度体系的快速发展与完善。《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为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运行管理提供明确法律依据,规范交易活动、保障数据质量、惩处违法行为。生态环境部印发
北极星储能网讯:近期,各大上市企业陆续开始披露2024年度财报,值得注意的是,“储能技术”已经不仅是能源企业业绩亮点,更开始高频出现在各类高耗能企业财报。尤其在数字化高速发展、建材产能淘汰面临困境时,储能已经成为这些企业节能减排、降低用能成本的重要手段。钢铁行业——南钢股份行业下行周
当前,面对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紧迫性日益增强,以及各国政府对低碳经济的承诺,电力市场与电碳协同的议题变得尤为重要。本研究旨在深入理解电力市场机制如何通过与碳排放权交易的有效结合,以实现电力系统经济性与环保目标的双重提升。在这样的背景下,探讨电力市场与电碳协同的理论基础,构建电力系统
近日,中化能源旗下中化石油通过下属荷兰公司自有碳配额交易账户,从供应商采购并向招商轮船销售3000个欧盟碳排放权配额(简称碳配额),用于其欧盟航线的碳排放履约。这标志着中化石油通过自有欧盟碳配额交易账户顺利完成首单碳配额贸易和交割。中化石油积极落实中国中化与招商局集团战略合作协议,挖
能源市场有容乃大(来源:中国能源观察记者刘光林)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的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将于2025年初步建成;而从1月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的《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指引(试行)》可以发现,建设全国统一的能源市场体系也已明确提出。我国幅员
3月18日,《重庆市大型会议和活动碳中和实施方案(试行)》发布。《方案》提出,到2025年,建立以市级党政机关及所属事业单位、市属国有企业等为实施主体的大型会议和活动(赛事、展览、演出)碳中和工作体系。全文如下:重庆市生态环境局中共重庆市委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重庆市商务委员会重庆市文化和
近期,西北能源监管局赴国能宁夏电力有限公司,就煤电机组节能减排、参与碳排放交易等开展工作调研。调研组了解了国能宁夏电力有限公司“十四五”以来煤电机组能耗、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有关情况,听取了参与碳排放交易有关工作现状和存在问题的汇报,对于调整空冷机组碳配额计算方法带来的影响等进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目前,我国已建成全球最大、最完整的新能源产业链,为全球提供了70%的光伏组件和60%的风电装备。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多年位居全球第一,保有量占全球一半以上。清洁能源消费比重由2012年的14.5%提高至2024年的2
当前,面对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紧迫性日益增强,以及各国政府对低碳经济的承诺,电力市场与电碳协同的议题变得尤为重要。本研究旨在深入理解电力市场机制如何通过与碳排放权交易的有效结合,以实现电力系统经济性与环保目标的双重提升。在这样的背景下,探讨电力市场与电碳协同的理论基础,构建电力系统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2月27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办公厅、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印发《银行业保险业绿色金融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银行保险机构要围绕太阳能光伏、风电、水电、抽水蓄能、特高压、核能、储能、智能电网、微电网等新能源产业生产、建设和运营以及更新、升级和改造,做好项目对接和信贷支持
岳阳林纸碳汇开发系统已启动与人工智能大模型的深度集成工作,四大AI智能服务模块进入分阶段探索和测试,分阶段上线。通过融合人工智能的算法优势与行业数据资源,公司碳汇开发系统将在图形矢量化处理、资料存储智能化、项目管理数字化等核心环节开展建设性思考并形成了清晰的路径。此举将优化碳汇项目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