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2023年1月12日在辽宁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省长 李乐成做了政府工作报告,报告指出,加快能源清洁低碳转型。实施煤炭总量控制,有序发展高质量煤电,推动煤电节能降碳改造、灵活性改造、供热改造。大力发展风电和太阳能发电,安全有序发展核电,推进徐大堡核电及清原、庄河等抽水蓄能电站建设。
原文如下:
政府工作报告
——2023年1月12日在辽宁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省长 李乐成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省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2年和过去五年工作
刚刚过去的2022年极不平凡。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极大鼓舞和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亲临辽宁考察,一路殷殷嘱托、一路悉心指导、一路打气鼓劲,勉励我们在新时代东北振兴上展现更大担当和作为,奋力开创辽宁振兴发展新局面。全省干部群众备受鼓舞、斗志昂扬,在深学笃行中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汇聚起建功新时代的磅礴力量。
一年来,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历次全会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在省委领导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坚决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科学精准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快速扑灭多起聚集性和散发疫情,因时因势优化调整疫情防控举措,有效守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有力保证全省经济回稳向上,发展质量稳步提升,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2.1%,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6%,进出口总额增长2.4%,城镇新增就业46.2万人,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2.2%和3.6%。
(一)千方百计稳住经济基本盘。面对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和超预期因素影响,全面落实国务院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措施,及时出台稳经济、稳工业、稳服务业等系列政策举措。积极对接国家宏观政策,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142.4亿元,新增专项债券409亿元,均创历史新高。加大助企纾困力度,减免企业税负超900亿元,惠及市场主体近100万户。聚焦高质量发展,把维护国家“五大安全”政治使命、扩大内需战略基点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有机结合,谋划实施15项重大工程,持续优化投资结构,建设项目投资额增长19.1%。京哈高速改扩建、本桓宽、凌绥高速全面开工,大连船舶集团、中石油大连石化公司搬迁改造签约启动,东塔机场迁建、大连新机场立项获国家批复。西鞍山铁矿、中交营口液化天然气接收站、SK海力士项目开工建设,华晨宝马里达工厂一期全面建成投产。深入开展“乐购辽宁·惠享美好”等主题促消费活动,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增长14.2%。全省经济展现出强劲活力和韧性。
(二)重点改革深入推进。坚持刀刃向内,狠抓营商环境问题整治整改。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实施行政许可清单化规范化管理,加快数字政府建设,全省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平均办理时间大幅缩减,927个高频刚需事项实现“掌上办”,137个事项实现跨省通办。“免申即享”改革成效明显。出台政务严重失信行为联合惩戒实施办法。基本完成行政复议体制改革任务。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任务全面完成。大力支持民营企业提质增效,新增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76家。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推进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防范化解拖欠中小企业账款专项行动取得扎实成效。省融资信用服务平台上线运营,设立200亿元产业投资基金,搭建银企常态化对接平台。实施企业上市倍增计划,新增上市公司7家。
(三)科技创新动力增强。坚持创新生态、创新平台、创新人才“三位一体”推进,争创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区域科技创新中心。辽宁材料实验室、辽河实验室、滨海实验室、黄海实验室挂牌运行。大连化物所能源催化转化实验室纳入首批全国重点实验室建设试点。建设中试基地22家。实施“揭榜挂帅”科技项目253项,攻克关键核心技术29项。深入实施“兴辽英才计划”,“带土移植”高水平人才团队238个。成功举办辽宁省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万人有效发明专利达到15.2件。制定实施提高头部企业本地配套率、科技成果本地转化率、科技型企业增长率方案,科技型中小企业增长39%、高新技术企业增长19.7%。创新生态持续改善,创新动能更加强劲。
(四)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以数字辽宁、智造强省建设为战略抓手,制定实施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三年行动方案,聚力打造先进装备制造、石油化工、冶金新材料3个万亿级产业基地,22个重点产业集群建设取得积极成效。强化数字赋能增效,建成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152个、应用场景1235个,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首次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实施延链、补链、强链行动,化工精细化率达到44.1%,冶金新材料营收占比提高1.5个百分点。新增制造业单项冠军8家,高端装备制造业营收占比提升2个百分点,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39.1%。成功举办2022全球工业互联网大会。“星火·链网”超级节点(沈阳)正式上线,新增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32家。产业创新转型步伐加快,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进一步提升。
(五)绿色发展成效明显。成功举办六五环境日国家主场活动,习近平总书记发来贺信,给予我们巨大鼓舞和鞭策。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扎实做好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全年PM2.5平均浓度降为31微克/立方米,优良天数比例达90%。150个国考地表水断面优良水质占比提高到88.7%。辽河口列入国家公园候选区。实施“绿满辽宁”工程,启动实施辽西北防风治沙固土三年攻坚行动,营造林158万亩,草原生态修复治理83.4万亩,水土流失治理300万亩。科学划定“三区三线”,编制完成省级国土空间规划。制定碳达峰实施方案,推动24家钢铁企业实现超低排放,城市绿色公交占比达94%。沈阳、营口、盘锦新入选北方地区清洁取暖项目支持范围。辽阳入选国家森林城市。盘锦获评国际湿地城市。本溪县、喀左县获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辽宁蓝天常见、碧水长流,绿色日益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
(六)开放合作深化拓展。有效对接RCEP,积极构建东北海陆大通道,中欧班列增长27.7%,海铁联运量增长4.7%。沈阳、大连、丹东、营口获批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鞍山获批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丹东港、葫芦岛港口岸扩大开放获国务院批复,营口经济技术开发区成为国家级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高水平建设自贸试验区。太平湾合作创新区建设取得新进展。2022辽洽会成果丰硕。成功举办第九届中国—中亚合作论坛。赴韩国、日本开展经贸洽谈活动取得积极成效。开展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招商促进周活动,深化苏辽、京沈、沪连对口合作,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增长19.2%,实际使用外资增长89.5%,构建高水平开放新格局取得明显成效。
(七)区域协调发展迈出新步伐。实施“一圈一带两区”区域协调发展三年行动。沈阳“一枢纽四中心”加快推进,一小时都市圈交通网初步建成,重点产业链供应链深度融合,102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都市圈通办。沈抚改革创新示范区建设取得新进展。大连加快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国际物流中心、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沿海六市深化产业协同,海洋、化工、装备制造等重点产业合作成效明显。辽西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先导区建设稳步推进,引进项目81个、总投资211亿元。辽东绿色经济区提升生态服务功能,推动绿色产业聚集,12个国家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加快建设。制定实施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意见。推动开发区园区提档升级。
(八)乡村振兴扎实推进。扛牢维护粮食安全重任,新建高标准农田391.3万亩,实施黑土地保护工程1000万亩,新增设施农业10万亩,遴选推介农作物优良品种99个。粮食总产量496.9亿斤,成为历史第二高产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新建开原市等5个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新民市、兴城市、凌源市、普兰店区获评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深入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新建美丽宜居村1119个,建设改造农村公路6820公里,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
(九)民生福祉不断增进。年初承诺的10件民生实事全部完成。坚持把稳就业摆在突出位置,拨付稳岗返还资金16.1亿元,稳定岗位341.3万个。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人均增长4%。建立健全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门诊共济保障机制。城乡居民医保人均补助标准提高30元。城乡低保月均标准分别提高到727元和563元。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稳妥有序推进“双减”,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87%,义务教育阶段集团化办学全覆盖。职业教育改革获国务院督查激励,“双一流”学科建设取得新成效。健康辽宁建设加快推进,东北首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开工建设,4个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创建获国家支持。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电影《钢铁意志》被中宣部列为迎接党的二十大重点影片,6部作品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成功举办“和合中国”主题文物展,《渔夫与海》等一批纪录片、动画片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播出。辽宁健儿在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上摘金夺银,男篮再夺CBA联赛总冠军,展现出新时代辽宁风采。
(十)安全底线加固筑牢。圆满完成党的二十大安保维稳任务,以一域平安为全局作贡献。持续推进城商行“一行一策”化险改革,统筹实施全省农信系统整体改革,稳慎实施部分企业司法重整,推进重点企业化险攻坚,大力清收挽损,稳步修复金融生态。争取国家“保交楼”政策支持,积极化解房地产领域风险。千方百计兜牢基层“三保”底线。坚决落实国务院安全生产15条措施和省50项具体举措,深入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全年未发生特大安全生产事故。战胜历史罕见的洪涝灾害,防灾救灾实现“零死亡”。沈阳、大连获得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称号。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夏季治安“百日行动”成效明显,违法犯罪总量持续下降。
积极支持国防和军队改革建设,认真做好全民国防教育、国防动员、双拥共建、边海防、人民防空、民兵预备役和退役军人事务工作,军政军民关系更加密切。庄严举办第九批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迎回安葬仪式。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残联、老龄委、慈善总会、红十字会等方面作用,港澳台、外事侨务、新闻出版、民族宗教、气象地震、地质测绘、社科研究、参事文史等工作取得新成绩。
一年来,我们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不懈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扎实推动政府系统全面学习、全面把握、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持续净化政治生态,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自觉接受省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省政协的民主监督,589件人大代表议案建议、532件政协提案全部按期办结。制定修改省本级地方性法规规章7件,修改废止政府规章20件,清理省政府文件3669件,保留并公开473件,法治政府建设加快推进。
各位代表!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回望过去的一年,疫情多发散发,风险挑战集中叠加,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同时面对多场大战大考。在省委领导下,我们坚持早研判、快行动、实举措,战疫情、抗洪涝、稳经济,化风险、推改革、保安全,一仗接着一仗打、一关接着一关闯。经过全省人民不懈奋斗,经济持续回稳向上,重大项目建设呈现多年少有的好局面,新动能加快集聚,营商环境明显改善,发展预期持续向好,广大干部群众推动振兴发展的信心更加坚定、精神更加昂扬、动力更加强大,辽宁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展现出更加光明的前景!
2022年是本届政府的收官之年。过去五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们坚定不移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及省委工作要求,保持战略定力,顶住转型阵痛,摆脱路径依赖,注重发展品位,敢于斗争、决不“绕道”,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辽宁走出了多年来的最困难时期,推动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迈上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五年来,我们始终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扛牢维护国家“五大安全”政治使命,加快补齐“四个短板”,扎实做好“六项重点工作”,奋力开创营商环境好、创新能力强、区域格局优、生态环境美、开放活力足、幸福指数高的振兴发展新局面,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3.9%,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3.2%,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6%,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成势见效。
五年来,我们全面夯基垒台、改革创新,着力破除传统思维定式,勇闯深水区、敢啃硬骨头,持续深化重点领域体制机制改革。聚力打造办事方便、法治良好、成本竞争力强、生态宜居的营商环境,以政治生态的持续净化、法治环境的持续改善,来促进和保障营商环境根本好转。着力解决国企改革历史遗留问题,鞍钢本钢等国企战略性重组成功实施。支持民营经济做大做强,私营企业达到109.4万户,是2017年的1.6倍。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中欧班列实现“三通道五口岸”全线贯通。出台《辽宁省科技创新条例》,改革创新向更高层次迈进。
五年来,我们发扬斗争精神、担当作为,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成效,重要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和应急能力建设持续加强。坚持快出手、慢撒气、稳预期,稳妥推进金融化险改革,成功组建省金控集团、辽沈银行,全力推进城商行和农信机构改革,扎实做好重点企业风险处置,积极化解政府隐性债务,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风险底线。全力开展成品油市场集中整治,重拳打击涉油涉税犯罪,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五年来,我们矢志艰苦奋斗、自立自强,坚决顶住经济下行压力,笃定高质量发展不动摇,咬定发展目标任务不放松,以滚石上山的韧劲、爬坡过坎的勇气,加快建设数字辽宁、智造强省,全力做好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5G基站、工业互联网等新基建全面铺开,积极构建“一圈一带两区”区域发展格局,争创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区域科技创新中心,数字经济占比达37.4%,科技型中小企业是2017年的6倍,高质量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
五年来,我们坚持人民至上、践行初心使命,15个省级贫困县、1791个贫困村全部脱贫摘帽,84万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健全民生保障长效机制,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超过75%,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4.7%和7.7%。推进城市更新先导区建设,改造老旧小区3802个,新建改造老旧管网2.1万公里。新改建、维修农村公路4.1万公里。用心用情做好就业、教育、社保、医疗、养老、托幼、住房等民生保障工作,持续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健全退役军人工作体系和保障制度,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着力解决老百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提升。
这些成绩的取得,根本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是全省人民在省委领导下团结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全省各族人民,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各人民团体及各界人士,向驻辽中央有关单位和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公安干警、消防救援队伍指战员,致以崇高的敬意!向所有关心和支持辽宁振兴发展的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及国际友人,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仍面临严峻挑战,政府工作仍有明显短板和不足,主要是:年度和五年主要经济指标未能达到预期,经济发展回稳向好的基础还不稳固;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不快,开放合作水平不高,推进高质量发展还有许多矛盾和问题;各领域风险隐患仍不容忽视;营商环境特别是法治环境、信用环境建设任重道远;市场主体质量不高、活力不足,一些中小微企业生存困难;创新支撑引领不够,科教资源没有转化为高质量发展优势;保障和改善民生还有不少短板;政府系统干部队伍作风和能力建设仍有不小差距,基层基础建设有待加强,等等。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在今后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二、今后五年主要目标任务
今后五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也是以中国式现代化推动辽宁全面振兴的重要时期。当前,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的压力仍然较大,疫情持续反复冲击,外部环境动荡不安,但我省与全国一样,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我们坚信,有习近平总书记掌舵领航,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有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有近年来振兴发展打下的坚实基础、不断改善的良好政治生态,有全省人民盼振兴、奔振兴、促振兴的高度自觉,我们有信心、有志气、有底气,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辽宁篇章,在新时代东北振兴上展现更大担当和作为!
今后五年,我们的奋斗目标是,全面完成省第十三次党代会和“十四五”规划确定的奋斗目标,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新跨越,科技自立自强能力显著提升,建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区域科技创新中心,结构调整迈出重大步伐,数字辽宁、智造强省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法治环境显著改善,营商环境根本好转;“一圈一带两区”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美丽辽宁建设成效显著;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升,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共同富裕扎实推进,社会治理体系更加健全,社会大局持续安全稳定,维护国家“五大安全”的能力显著提升,形成对国家重大战略强有力支撑,为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现代化打下坚实基础。
今后五年,我们的突出任务就是高质量实施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这是在振兴发展的关键时期,省委作出的重大决策,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展现更大担当和作为的战略举措,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奋力争先进位的实践载体、顺应群众期盼的现实需要。实施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重在落实、贵在行动。我们要团结奋斗、大干实干,今年经济增长赶上全国水平,明年超过全国水平,第三年如期完成“十四五”目标,以超常规举措打一场新时代东北振兴、辽宁振兴的“辽沈战役”,以新气象新担当新作为实现全面振兴新突破。
第一,着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展现更大担当和作为。做优做强做大实体经济,坚定不移做好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高质量建成三个万亿级产业基地,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突破1万家。优化产业发展生态,聚力培育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不断提高“三率”“两化”水平,形成多点支撑、多业并举、多元发展的产业发展格局。推动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构建优质高效的服务业新体系。科学开发海洋资源,实施好蓝色经济区建设工程,建设海洋经济强省。树立大食物观,依靠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加快建设农业强省。深入实施质量强省、标准强省、品牌强省战略。以充满生机活力的市场主体支撑高质量发展,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
第二,着力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在维护国家“五大安全”上展现更大担当和作为。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实施好15项重大工程,以高质量供给创造有效需求。坚决维护国防安全,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深入实施守边固边工程。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基础,加强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和种源技术攻关,巩固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畅通国家北粮南运通道。坚定不移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坚持治山、治水、治城一体推进,坚持先立后破,稳妥推进碳达峰行动。完善能源矿产储备、供给和保障体系,优化能源结构,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建设清洁能源强省。持续推进产业基础再造工程,深入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创新,不断提高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持续修复金融生态,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坚持大抓基层鲜明导向,提升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确保全省政治安全、社会安定、人民安宁。
第三,着力推进创新驱动发展,在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上展现更大担当和作为。深入实施科教兴省战略、人才强省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沈大高水平人才集聚平台。坚持“四个面向”,创新体制机制、整合创新资源、吸引高端人才,高水平建设材料国家实验室沈阳基地,推进辽宁实验室高效建设运行,推进大科学装置建设,更好服务国家科技战略。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在新材料、新能源、精细化工、智能装备制造等领域,攻克一批“卡脖子”技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引育壮大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突出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深度融合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紧紧依靠创新塑造振兴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第四,着力全面深化改革,在打造对外开放新前沿上展现更大担当和作为。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以数字政府建设倒逼改革,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推进要素市场化改革,充分激发振兴发展活力。以深化改革引领高水平开放,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高水平建设东北亚经贸合作中心枢纽。“软硬联通”协同发力,构建东北海陆大通道,全力打造经济大动脉。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深入实施外贸市场多元化战略,高水平吸引利用外资。高质量建设辽宁自贸试验区。深化对口合作,吸引更多要素资源集聚辽宁、根植辽宁、振兴辽宁。
第五,着力构建“一圈一带两区”发展格局,在实施国家区域发展战略上展现更大担当和作为。支持沈阳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加快建设“一枢纽四中心”。健全沈阳现代化都市圈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建成新型工业化示范区、东北振兴发展重要增长极。全力建设大连国际性枢纽港,推进“三个中心”融合发展,加快建设现代海洋强市。推动沿海六市协同改革开放创新、全力建设“两先区”。加快建设辽西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先导区,打造辽宁开放合作西门户和新增长极。加强辽东地区重点生态功能区建设,培育壮大绿色产业,建设绿色发展示范区。协同推进资源型地区综合治理和产业转型升级。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扎实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加强县城和特色乡镇建设,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加快抬升高质量发展底板。
第六,着力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在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上展现更大担当和作为。坚持人民至上,依靠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坚持就业优先,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健全工资合理增长机制,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增加低收入群体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安全规范、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建设健康辽宁,推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提升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能力和基层卫生健康服务能力。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繁荣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建设文化强省。倡导全民健身,发展竞技体育,建设体育强省。完善现代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建设交通强省。扎实推进城市更新行动,打造宜居、韧性、智慧的高品质城市。
做好今后五年工作,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牢记“国之大者”,以实际行动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必须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笃定高质量发展不动摇,做到经济合理增长和结构优化升级相统一。必须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站稳群众立场,践行群众路线,着力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振兴成果最大程度惠及广大群众。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加强统筹协调,坚持实事求是、尊重规律、底线思维,抓住主要矛盾,纲举目张推进各项事业。必须坚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始终保持干事创业的激情,保持知重负重、苦干实干、攻坚克难的精神,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局面。必须守牢安全发展底线。坚持把统筹发展和安全作为必须练就的基本功,常思隐患、勤补短板,压紧压实各方面责任,以安全保发展,以发展促安全,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辽宁。
三、2023年重点工作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是实施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的首战之年,做好今年工作至关重要。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辽宁振兴发展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省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要求,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大力提振市场信心,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履行维护国家“五大安全”政治使命,着力补齐“四个短板”,扎实做好“六项重点工作”,持续做好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为实现全面振兴新突破奠定坚实基础。
今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左右;进出口总额增长6%左右;城镇新增就业45万人左右,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粮食产量480亿斤以上;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左右。
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全力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把稳增长、调结构、推改革有机结合起来,推动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确保稳经济政策落实落地。推动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措施发挥效用,落实落细减税降费等助企纾困政策,支持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展,帮助企业渡难关,大力提振市场主体信心,真正让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优化财政金融支持政策,发挥好省产业引导基金作用,统筹好投资基金、融资担保、贷款贴息等政策工具,用好普惠小微贷款、碳减排、科技创新、设备更新改造等结构性金融工具,保障重大项目建设融资需求,支持企业加快转型升级。
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发挥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以15项重大工程为抓手,谋划建设一批打基础、利长远、补短板、调结构的高质量项目。加大产业投资力度,开工建设盘锦兵器集团精细化工及原料工程、葫芦岛扬农化工农药精细化工、沈阳宝马全新动力电池等项目。采取央地合作、PPP等多种模式,加快基础设施建设速度,开工建设大连新机场、沈阳机场二跑道、引洋入连工程,加快建设沈白高铁、辽河干流防洪提升等重点项目,阜奈高速全线通车,沈阳地铁四号线、二号线南延线和大连地铁五号线建成运营。超前布局新基建,加快“双千兆”城市工程和充电设施建设。加强重大项目省级统筹,完善考核奖惩等机制,强化项目资金要素保障,推动项目建设取得新突破。
促进消费提质扩容。出台恢复和促进消费措施意见。加快推动批零住餐业恢复性增长,合理增加消费信贷,支持住房改善、养老服务、教育医疗文化体育服务等消费。实施汽车下乡和以旧换新行动,培育新能源汽车、绿色智能家电、智能穿戴等消费新增长点。大力发展电商直播,加快建设智慧超市、智慧餐厅等智能消费终端,创新消费场景。支持平台经济规范发展,促进共享经济、新个体经济和夜经济发展。改造提升培育一批人气旺、特色强、有文化底蕴的城市步行街,加快建设区域消费中心,支持沈阳、大连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打造东北地区消费聚集区。实施县域商业发展行动,改造升级县城综合商贸服务中心、乡镇商贸中心和农产品产地集配中心。强化消费者权益保护,让群众放心消费、便利消费。
(二)全力夯实教育科技人才支撑。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加快建设教育强省、科技强省、人才强省。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强化学前教育、特殊教育普惠发展。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巩固“双减”成效。坚持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发展。坚持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建设“兴辽卓越”高等职业学校20所左右。加快建设中国特色、国家一流的大学和优势学科,加强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建设100个左右一流学科、1000个左右一流专业,促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
强化科技创新引领。聚焦创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区域科技创新中心,高水平建设辽宁实验室等创新平台,力争大连先进光源项目纳入国家建设布局,全力打造我国科研资源集中地、原始创新策源地、高端人才集聚地。加快沈阳浑南科技城、大连英歌石科学城建设,提升沈大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水平。实施科技企业梯度培育计划,科技型中小企业超过2.6万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1万家,雏鹰瞪羚独角兽企业达到4500家。深入推进科技体制改革三年攻坚行动,完善科技项目生成管理、成果转化机制,实施100个“揭榜挂帅”项目,创建200个实质性产学研联盟,新建10个中试基地,科技成果本地转化率达到55%以上。加强知识产权法治保障,弘扬科学家精神,培育创新文化,营造创新氛围。
高质量做好人才工作。深入实施“兴辽英才计划”和“百万学子留辽来辽”专项行动,“带土移植”引进300个高端人才团队,支持引育1000名左右各类拔尖创新人才,建设国家重要的人才中心。优化人才发展生态,解决好人才医疗保障、子女就学等后顾之忧,让各类人才安身、安心、安业,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推动放权松绑,赋予领军人才和拔尖人才更大技术路线决定权和经费使用权,健全人才评价体系,激发人才创新创业创造活力,让更多千里马在辽沈大地竞相奔腾!
(三)全力建设数字辽宁、智造强省。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深入做好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重点推进技术改造示范项目200个,开展重大技术装备攻关60个,完善首台套设备、首批次新材料、首版次软件研发应用政策体系。开展重点行业节能升级改造,建设绿色工厂,打造绿色供应链,形成一批绿色低碳示范工程项目。实施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专项行动,支持沈阳机器人及智能制造集群加快发展,做强做大航空装备、船舶与海工装备、数控机床等12个有影响力的优势产业集群,培育壮大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10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推进60个延链补链强链重点项目,支持龙头企业建立“整零共同体”,打造配套产业园,提高头部企业本地配套率。支持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推进产业链和创新链融合对接,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加快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推动创新转型和结构调整步入快车道。
加快数字经济发展。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培育一批具有影响力的数字经济领军企业,做大做强集成电路装备、软件、工业互联网等一批数字产业集群。办好全球工业互联网大会,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达到80个以上,扩大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和“星火·链网”应用规模,打造“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先导区。建成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60个,培育数字化转型标杆企业10个,推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
培育壮大现代服务业。抓好沈阳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制造端发展延伸,发展信息技术、研发设计、检验检测等高技术服务业,培育壮大总部经济、会展经济。深入实施企业上市倍增计划,扩大企业直接融资规模。推动大商所加快建设国际一流衍生品交易所。推进商贸领域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完善县乡村三级农村物流体系。推动家政服务提质扩容,推进自驾、露营等新兴旅游创新发展,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多样化升级。
(四)全力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落实国家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粮食播种面积不低于5303万亩,坚决守住耕地保护红线和粮食安全底线。建设高标准农田289万亩,实施黑土地保护工程1000万亩。加快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推进设施农业优质高效发展。加快国家水网先导区建设,实施大中型灌区现代化改造,推动涝区综合治理工程建设。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提升种业科技创新水平。
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坚持“一县一园、一镇一业、一村一品”,深入实施“三品一标”提升行动,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大力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做好“土特产”文章,培育一批在国内外有影响力的辽宁农产品品牌,建设食品工业大省。着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创新发展农商直供、定制农业等新业态,因地制宜发展民宿经济、庭院经济,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深化供销合作社、农垦改革。完善联农带农机制,强化工商资本下乡项目与农户产业链联结,让农产品增值、让农民受益。把脱贫人口和脱贫地区的帮扶政策衔接好、措施落到位,坚决防止出现规模性返贫。
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统筹推进城乡基础设施规划建设,推动公共基础设施向农村覆盖延伸,建设改造农村公路5000公里、农村电网5817公里,改造农村危房6000户、公路危桥200座,实施农村供水工程300处,加快数字乡村建设。持续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因地制宜推进农村改厕、生活垃圾处理和生活污水治理,深入推进村庄洁化绿化美化亮化,新建美丽宜居乡村1000个以上。加快填平补齐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短板,建立健全“三治”融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努力绘就美丽生态、美丽经济、美丽生活“三美融合”新画卷。
(五)全力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切实落实“两个毫不动摇”,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以营商环境突出问题整改为抓手,以数字化改革推动政务服务提质增效,努力打造更加公平、公开、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一件事一次办”,推动涉企审批一次办成、便民服务一网通办。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恪守契约精神,坚决纠正政务失信行为,加快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推动经济发展在法治轨道上运行。推动惠企强企政策免申即享、直达快享。大力处置城市“烂尾楼”,有效盘活闲置存量资产。着力构建亲清政商关系,让群众和市场主体获得感更强,让辽宁真正成为企业家和各类人才创新创业的乐土、成就梦想的摇篮。
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制定实施新一轮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行动方案,加快国企整合重组,因企施策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健全市场化运营机制,聚焦主责主业,把资源向主业集聚、向优势企业集聚,打造一批实力强、运行质量优的国有大型企业。扎实推进沈阳区域性国资国企综合改革试验。充分发挥中央驻辽机构作用。加强央地合作,为央企搭建参与地方经济发展的平台,深化在重大基础设施、重点支柱产业等领域合作,吸引央企在辽宁设立区域总部。推进经营性国有资产实施集中统一监管,全面提升国资监管效能。
培育壮大民营经济。制定出台推动民营经济加快发展的政策举措,真心实意为民营企业解难题、办实事,大力支持民营经济改革创新、转型升级。打破影响平等准入的各种壁垒,支持民间资本参与重大工程和项目建设,引导民营企业参与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鼓励民间资本以多种方式盘活国有存量资产。加大对民营企业资金、土地等要素支持力度,支持民营企业借助多层次资本市场融资发展,健全防范和化解拖欠中小企业账款长效机制,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弘扬企业家精神,发挥企业家作用,着力营造亲商重商护商浓厚氛围,努力形成民营经济千帆竞进、百舸争流的良好局面。
(六)全力扩大高水平开放。高质量融入共建“一带一路”,统筹贸易投资通道平台,加快建设东北亚经贸合作中心枢纽,以高水平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
提升通道平台能级。积极争取将东北海陆大通道上升为国家战略,推动基础设施“硬联通”和规则标准“软联通”,促进交通、物流、商贸、产业深度融合。加快建设沈阳中欧班列集结中心和大连沿海集结中心,深化港口改革,推动港口高质量发展,完善集疏运体系,推动多式联运“一单制”。提升辽宁自贸试验区能级,建立联动创新区,形成更多辽宁特色制度创新成果。推进开发区、保税区改革创新高质量发展,试点建设高质量外资集聚先行区。
推进外贸优化升级。建设东北亚经贸合作先行区,指导企业用好RCEP规则,大力推进丹东边民互市贸易区建设和通关运营,积极参与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深入实施“外贸双量增长”计划,积极开展全方位贸易促进行动,深化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重点培育一批跨境电商产业园区,加快发展海外仓、市场采购贸易、保税维修、离岸贸易等新业态新模式。发展数字贸易,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创建国家级外贸转型基地和特色服务出口基地,高标准建设沈阳、大连国家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培育外贸新动能。
千方百计招商引资。高质量办好辽洽会等重要展会,充分发挥商会桥梁纽带作用,开展产业链招商、资本招商、科技招商、以商招商,坚持党政主要负责人招商,常态化“走出去”招引一批大项目好项目。落实好外资企业国民待遇,更大力度吸引利用外资,促进外资扩增量、稳存量、提质量。深化东北三省一区合作,打造苏辽、京沈、沪连对口合作升级版。全年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增长10%左右。
(七)全力构建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强化沈阳、大连“双核”辐射作用,在新时代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中立潮头、当先锋、打头阵,发挥各地比较优势,推动形成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
加快推进沈阳现代化都市圈建设。支持沈阳发挥中心城市优势,提升引领功能,集聚创新要素,推动产业高端化,实现都市圈高质量发展。加快沈抚同城化步伐,支持沈抚改革创新示范区先行先试,推进都市圈一体化发展。深化创新链产业链融合协作,共建技术研发平台和人才培养基地,协同打造区域创新共同体。共建辽河、浑河、太子河流域生态走廊。推进都市圈公共服务提质增效、共建共享。
加快推进辽宁沿海经济带建设。支持大连科技创新、产业升级,高质量推进太平湾合作创新区建设,打造引领东北开放合作新高地。支持沿海各市协同改革创新,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建成一批海洋产业集聚区和临港经济区,打造向海开放的黄金海岸线。加快建设大连、营口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和营口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做大丹东边境经济合作区,建设锦州区域中心城市,大力推进辽河三角洲高质量发展试验区建设。
加快推进辽西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先导区建设。深化与京津冀资源要素双向流动,加强通道、产业、平台、市场、生态融合对接,建设京津冀科技成果孵化基地和创新创业示范基地、高水平中试基地,打造面向京津冀地区的绿色农产品供应基地、清洁能源供给地、旅游休闲目的地。
加快推进辽东绿色经济区建设。全面提升森林生态功能,加强天然林保护,加快储备林建设,强化饮用水源地和水源涵养地建设与保护,全力建设重点生态功能区。构建绿色产业体系,推进绿色低碳产业集聚区建设,发展壮大道地药材、食用菌、山野菜等特色农林深加工产业,培育地理标志品牌。建设完善旅游交通网络,培育森林康养基地,打造全域旅游示范区。
加快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以产业引领、做强县城、振兴乡村等为着力点,培育一批工业强县、特色农业县、生态旅游县。依法建立重要审批事项省县直通车机制。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因地制宜补齐县城功能短板,做好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等县域统筹,更好发挥县城连接城市、服务乡村作用。
(八)全力建设美丽辽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深入推进污染防治。全力抓好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推进大气污染深度治理,强化河湖长制,巩固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成果,狠抓县城黑臭水体治理,推进辽河口国家公园建设,开展“美丽海湾”建设,加强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科学推进抚顺西露天矿、阜新海州矿等矿坑综合治理和整合利用,加快采煤沉陷区等治理步伐。推进科学绿化试点示范省建设,营造林125万亩,扎实推进辽西北防沙治沙固土、辽东“绿肺”“水塔”和黄渤海防护林建设,留白留璞增绿,加快构建多层次城市公园体系,打造更多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体验场景。
加快能源清洁低碳转型。实施煤炭总量控制,有序发展高质量煤电,推动煤电节能降碳改造、灵活性改造、供热改造。大力发展风电和太阳能发电,安全有序发展核电,推进徐大堡核电及清原、庄河等抽水蓄能电站建设。稳步发展氢能产业,建设北方重要氢能产业基地。加大储能技术攻关和产业化拓展力度,推进电力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发展,构建东北区域能源交易中心。
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建立健全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方案等政策体系,推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实施钢铁、石化、有色、建材等行业绿色化改造。推进菱镁行业高质量发展。“一园一策”推进园区循环化发展。深入实施节地、节水、节矿、节材等行动,加快沈阳、大连、朝阳等国家低碳试点城市建设。逐步开展碳排放权、用水权等公平分配与交易。
(九)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作为奋斗目标,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措施,让人民群众共享现代化建设成果。
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坚持就业优先,落实落细援企稳岗拓岗政策,深入开展创业带动就业行动,支持和规范发展新就业形态。实施技能辽宁行动,加强公共就业服务基础能力建设。完善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加强困难群体就业帮扶,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严防规模性失业风险。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深入落实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推动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省级统筹。完善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制度,落实异地就医结算,推动药品和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提速扩面。健全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提高困难群众最低生活保障水平。大力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加强城乡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支持养老机构规模化连锁化品牌化发展。加强婴幼儿照护和未成年人保护服务机构建设,维修改造城乡特困人员供养服务机构100所。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完善帮扶残疾人、孤儿等社会福利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发展慈善事业。开展城市更新行动,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改造老旧小区1200个,改造老旧管网6600公里。
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加快医大一院国家肿瘤区域医疗中心、盛京医院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推动省级各类专科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构建紧密型医联体、医共体,加快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深化公立医院改革,规范民营医院发展。创新医防协同、医防融合机制,建设国家级紧急医学救援基地。加强中医院智慧化建设,打造中西医结合旗舰医院,推动中医药强省建设。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培育用好新型公共文化空间,打造“书香辽宁”。持续推进长城国家文化公园辽宁段建设,推动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实施文艺作品和出版物质量提升工程,推进广播电视创新创优和智慧广电建设。办好省第十二届艺术节。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旅深度融合发展,大力发展全域旅游,擦亮旅游品牌,打造东北亚休闲旅游目的地。深入开展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着力提高市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办好省第十四届运动会和省残运会,积极申办第十五届全国冬运会。持续改善群众身边健身设施,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实施“三大球”振兴计划,大力发展冰雪运动,打造冰雪运动中心,壮大冰雪产业,创建“一市一品”体育名城。
(十)全力维护社会大局稳定。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夯实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基层基础,确保社会安定有序。
有效防范化解风险。加快推进城商行“一行一策”改革,全面实施农信系统整体改革,完成省级农商行组建,高标准建设沈阳金融法庭,依法加强金融监管,防止形成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严格落实企业债券风险排查预警机制,重拳打击非法集资和逃废债行为。加强隐性债务监管,坚决遏制增量、化解存量。兜牢基层“三保”底线。坚持“房住不炒”,扎实做好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各项工作,保持房地产融资平稳有序,因城施策,着力改善预期,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3万套,确保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切实维护公共安全。落实好新冠病毒感染“乙类乙管”各项举措,着力保健康、防重症,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健康权益,确保社会秩序稳定。完善公共安全体系,推动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压紧压实安全生产责任,坚决防止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完善应急管理和物资保障体系,提高防灾减灾抗灾救灾能力。
创新完善社会治理。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制度,深化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入推进领导干部接访下访约访,完善四级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体系,及时把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做实网格管理,提高社区精细化治理、精准化服务水平。强化社会治安整体防控,持续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示范城市创建,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依法严打严惩各类违法犯罪活动。
深化全民国防教育,加强国防动员、边海防和后备力量建设,加强军人军属荣誉激励和权益保障,做好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工作。扎实开展双拥共建,巩固发展军政军民团结。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加强宗教事务管理。开展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做好外事侨务、气象、地震、档案、红十字等各项工作。
四、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面对新的历史使命,我们一定忠诚履职、依法行政、奋发有为,牢记“三个务必”,加快推进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一是永葆绝对忠诚。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扎实开展主题教育,深学笃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贯彻到政府工作各方面全过程,以振兴发展的实际成效诠释忠诚。
二是践行为民宗旨。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以民之所望为政之所向,用心用情践行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站稳人民立场、顺应人民愿望,深入开展党员干部下基层、进企业活动,面对面、心贴心、实打实服务于民,务实担当、善作善成,尽全力解决好老百姓关心的急难愁盼问题。
三是建设法治政府。全面推进政府各方面工作法治化规范化,完善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制度,健全行政裁量基准,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不断提高行政效率和公信力。大力推进政务公开,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政协民主监督、社会舆论监督,让政府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四是锤炼过硬本领。切实增强实施全面振兴新突破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拼抢争实”抓落实,形成干部敢为、地方敢闯的生动局面。完善以实践成效为标准的考核评价机制,说到必须做到。始终保持斗争的清醒和坚定,着力提升防风险、迎挑战、抗打压能力,以过硬本领打开全面振兴新局面。
五是恪守廉洁本色。保持严的主基调正风肃纪,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驰而不息深化纠治“四风”,持续为基层松绑减负。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用政府的“廉洁指数”“勤政指数”换取人民群众的“满意指数”“幸福指数”。
各位代表!新时代新征程,惟有奋斗才能实现全面振兴新突破。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领导下,自信自强、埋头苦干,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加快推进辽宁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辽宁绚丽篇章!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河南华电灵宝窄口120万千瓦抽水蓄能电站项目设计及施工图设计阶段勘察设计服务招标公告(招标编号:CHDTDZ012/19-SJ-002)一、招标条件河南华电灵宝窄口120万千瓦抽水蓄能电站项目设计及施工图设计阶段勘察设计服务招标项目已批准,招标人为华电(灵宝)抽水蓄能有限公司,项目资金为自筹。本项目已具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卓航控股12月17日公告,公司与中亚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深圳)有限公司订立谅解备忘录,据此,订约方同意就公司(或由公司提名的公司全资附属公司)可能有条件收购及卖方可能有条件出售协鑫产业园管理(广东)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协鑫”)的51%股权进行磋商,惟须待落实及由公司(或
日前,水电三局成功签约陕西沙河抽水蓄能电站项目施工、设备采购与安装总承包项目,彰显了水电三局在抽蓄领域的雄厚实力和品牌优势。陕西沙河抽水蓄能电站是国家《抽水蓄能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年-2035年)》“十四五”重点实施项目。该项目位于陕西省汉中市勉县,电站装机容量140万千瓦,属一等大(1
北极星电力网获悉,12月10日,水电六局承建的国网新源江苏句容抽水蓄能电站6号机组发电机层混凝土浇筑完成,电站地下厂房至此全线浇筑封顶,工程全面转入机电安装阶段。句容抽水蓄能电站总装机容量135万千瓦,共安装6台可逆式水轮发电机组,单机容量22.5万千瓦。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12月16日,为贯彻落实国家《抽水蓄能为贯彻落实国家《抽水蓄能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年)》及《云南省抽水蓄能中长期规划实施方案》相关要求,元阳县开展抽水蓄能电站开发建设业主优选工作,诚邀具有相应投资能力的投资者参与。一、项目概况1、项目概况:元阳抽水蓄能电站位于云
12月10日,广西南宁抽水蓄能电站工程蓄水阶段建设征地移民安置验收终验会议在南宁市武鸣区顺利召开,会议一致同意广西南宁抽水蓄能电站通过蓄水阶段移民安置验收,标志着南宁抽蓄项目近3年的征地移民安置实施工作取得阶段性胜利,为电站下闸蓄水奠定了基础。凝心聚力全力配合地方政府开展征地移民工作
12月11日,国家能源局正式批复内蒙古太阳沟抽水蓄能电站项目调规(由“十五五”期间实施调整至“十四五”期间实施)。内蒙古太阳沟抽水蓄能电站项目于2022年7月正式启动前期勘察设计工作,目前,项目可研阶段地勘工作全部完工,接入系统、防震抗震、安全监测等专题陆续完成,水资源论证报告取得水利部
12月12日,由中国能建葛洲坝机电公司承建的国网新源浙江宁海抽水蓄能电站2号机组通过15天考核试运行,正式投产。宁海抽水蓄能电站位于宁波、绍兴、舟山负荷中心,是国家能源局“十三五”规划重点建设项目、浙江省重点工程、甬绍舟地区首座大型抽水蓄能电站,电站总装机容量140万千瓦,安装4台35万千瓦
北极星电力网获悉,12月13日,国电电力召开董事会同意《关于投资建设滚哈布奇勒水电站及和静抽水蓄能电站项目的议案》。同意公司全资子公司国电电力巴州发电有限公司投资建设新疆开都河滚哈布奇勒水电站项目、新疆和静抽水蓄能电站项目。滚哈布奇勒水电站位于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境内,总装机容量25
12月6日,国网新源河北抚宁抽水蓄能电站地下厂房开挖完成,该站建设进入机电安装阶段,为首台机组投产发电打下了基础。抚宁抽水蓄能电站地下厂房由主机间、安装场和副厂房组成,呈“一”字形布置,开挖尺寸长164米、宽26.5米、高54.5米,总开挖方量约18万立方米,相当于72个标准游泳池的大小。地下厂房
北极星电力网获悉,12月5日,和龙抽水蓄能电站项目获省发改委核准,该项目正式进入开工建设前准备阶段。和龙抽水蓄能电站位于和龙市境内,装机规模为180万千瓦(6×30万千瓦),工程总投资为116.11亿元,由中国南水北调集团新能源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南水北调(和龙)能源有限公司负责工程建设管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统筹发展和安全,抓好安全生产,有效防范和及时应对社会安全事件。12月14日下午,中核集团召开岁末年初安全生产工作部署会,传达贯彻落实国务院安委会及国家部委有关要求,对抓好岁末年初安全生产工作进行再部署、再强调、再提醒。中核集团党组副书记、总经理申彦锋出席会议并
2024年12月16日17时50分,由中核工程总承包的徐大堡核电1号机组CA03模块顺利吊装就位,为核岛反应堆厂房内部结构后续施工创造了有利条件。CA03模块为钢结构墙模块与CA01、CA02模块共同组成安全壳内置换料水箱(IRWST)。模块弦长35.5m、弧高14m、直立高13m,吊装总重为363t。CA03模块为半弧形结构,吊
奋战四季度,跑出加速度。12月17日,华龙一号漳州核电4号机组迎来“双捷报”,中核二四同日完成首个钢衬里模块吊装和十字筏基混凝土浇筑收官两个关键节点,为4号机组反应堆厂房安全壳主体工程及主关键路径工作贡献力量。首个钢衬里模块吊装就位钢衬里模块一是核岛厂房安全壳筒体的第一部分,主要分为加
弗里德里希·艾伯特基金会和海因里希·波尔基金会联合发布《2024年世界核能产业状态报告》,提供了全球核能产业的最新数据和深入分析。报告涵盖了核能发电、核电站建设、核燃料供应、核废料处理等多个方面,并对主要核能国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了详细探讨。(来源:国际能源小数据作者:ESmallData)
我国核电装备领域自主研发实现又一重大突破!12月16日,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电站应急柴油发电机组——“核柴一号”正式发布,多项核心性能指标、可靠性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标志着我国首次完全具备核电站应急柴油发电机组自主设计及制造能力。这是记者从中广核在上海举办的“核柴一号”产品发布
国家能源局最新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核电在运在建规模升至世界第一。这是国家能源局党组书记、局长王宏志在15日举行的2025年全国能源工作会议上介绍的。他说,2024年江苏徐圩等5个项目的11台机组获得核准,全国在运和核准在建核电机组102台、装机1.13亿千瓦,我国成为世界第一核电大国。2025年我国将
2024年12月15日9时10分,中核工程总包的田湾核电站7号机组常规岛汽轮机LP3内缸中分面螺栓紧固验收完成,至此汽轮机扣缸工作圆满完成。常规岛汽轮机组布置在常规岛汽机房17.45m运转层,为单轴、四缸、半速、凝汽式核电汽轮机组。汽轮机扣缸是常规岛二回路系统安装工程的关键路径,其施工逻辑性强、工序
12月13日,中核集团新华发电湛江徐闻东二海上风电项目EPC总承包中标候选人公示。公告显示,第一中标候选人: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与中国核工业华兴建设有限公司、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江苏东电电力建设有限公司联合体,投标报价:232107.2229万元。第二中标候选人:中
12月14日,哈电集团设计制造的首台“华龙一号”海南昌江核电二期3号汽轮机组1号低压转子在汽轮机公司顺利发运。本次发货的低压转子是核电汽轮机核心部件之一,总重达248吨,最大外圆直径6.45米,正反向共计22级动叶片,叶片零件总数达4000余只,是公司目前制造的尺寸和重量最大的汽轮机低压转子,在转
12月13日,国核电力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台安桓洞二期、台安三期300MW风电项目储能系统采购与施工招标公告发布,项目招标人为国核电力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业主为台安新融电力新能源有限公司。项目位于辽宁省鞍山市台安县桓洞镇九鄂村,储能总容量为30MW/30MWh,采用直流1500V储能系统设计方案,
上海核工院广西白龙核电项目2号机组核岛安装施工采购中标候选人公示
在这个金秋送爽、硕果累累的季节里,9月12日,承载着未来发展方向与民生福祉重任的政府工作报告起草小组,一行深入福建省仙游县,对紫京新能源三元前驱体项目进行了全面而细致的调研。此次调研,不仅是对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现状的一次深度剖析,更是对城乡建设与新质生产力发展路径的一次重要探索。在
近日,山东、河南、河北、安徽、浙江、山西、云南等31个地方陆续发布政府工作报告,其中风光基地、分布式光伏、光伏+储能等被多地政府重点提及,光伏等新能源行业发展规划愈发清晰,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整理如下:1.山东: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突破1亿千瓦2024年工作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着力强化
3月20日,在阳泉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山西省阳泉市人民政府市长刘文华作2024年阳泉市政府工作报告。报告显示,2023年,平定中能建投风电、盂县粤电风电、盂县国能光伏等并网发电,高新区青于蓝储能电站建成投运,阳泉市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装机规模达到254万千瓦,新型能源体系雏形初现。
梅世彤河北省生态环境厅党组书记、厅长美丽河北建设迈出坚实步伐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过去一年,“生态环境质量稳中改善”“深入推进美丽中国建设”。河北省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扎实推进美丽河北建设,生态环境质量稳中向好。2023年,河北省11个设区市空气质量全部位
3月17日,辽宁葫芦岛发布葫芦岛市落实2024年省《政府工作报告》任务分解方案,其中提到,加快建设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抓好新型电网、新一代移动通信等设施建设,适度超前建设一批“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同时还提到,全力推进风电、光伏规模化开发利用,发展壮大氢能产业集群,稳步推进徐大堡核电
进入2024年,储能产业迎来新的发展特点。一面是“新型储能”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产业发展进入“快车道”;另一方面储能电池行业正面临结构性产能过剩、价格竞争加剧等问题。而最为亮眼的是,有不少电池企业已开启以创新、高质量发展为特征的“新质生产力”的竞争。日前,亿纬储能、德赛电池、比亚
3月12日,2024政府工作报告印发。报告指出,2023年,我国推动外贸稳规模、优结构,电动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新三样”出口增长近30%。2024年,要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扎实开展“碳达峰十大行动”。提升碳排放统计核算核查能力,建立碳足迹管理体系,扩大全国碳市场行业覆盖范围。深入推进能源
新华社受权于12日全文播发李强总理代表国务院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3月11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政府工作报告的决议,批准了这个报告。报告指出,提升碳排放统计核算核查能力,建立碳足迹管理体系,扩大全国碳市场行业覆盖范围。深入推进能源革命,控
3月5日上午,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隆重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强代表国务院作政府工作报告。国家能源局系统、能源电力行业企业广大干部职工通过电视、网络、新媒体等平台,第一时间收听收看大会实况。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规模历史性超过火电,全年新增装机超过全球一半;新能源汽车产销量
初春三月,在绵绵细雨中,世界目光聚焦北京。3月5日上午,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强代表国务院向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其中,能源电力相关内容多次被提及,既总结了过去一年能源高质量发展的成绩单,也描绘出了做好未来一段时间能源工作的
东风浩荡,万物生长,全国两会时间开启。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能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和动力源泉。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对能源电力发展作出新部署、提出新要求:“强化能源资源安全保障”“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深入推进能源革命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