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风电风电产业政策正文

全国31省(市、区)2023年新能源相关重点工作汇总!

2023-02-03 09:26来源:风能专委会CWEA关键词:风电政策新能源装机风电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四川:推进水风光重大能源项目建设

1月11日,四川省发布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工作报告指出,2023年工作安排建议包括,加快《四川省电源电网发展规划(2022—2025年)》落地,用好电力建设利益补偿和激励政策,大力推进水风光重大能源项目建设,比例化统筹配置新型储能,力争今年电力装机规模达到1.3亿千瓦。支持依托东汽等打造世界级清洁能源装备产业集群。加快产业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实施钒钛稀土、智能装备、轨道交通、绿色低碳优势产业、航空与燃机等重大科技专项。启动“珠峰攀登”计划:拟将新型显示、清洁能源装备、动力电池、晶硅光伏、航空航天、生物医药、钒钛稀土、天然气、轨道交通、优质白酒等10个产业,培育打造为世界一流产业。

此外,1月11日,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四川省能源局印发《四川省能源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指出,大力发展新能源。大力发展风电、光伏发电,重点推动凉山州风电基地和“三州一市”光伏发电基地建设,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建设分散式风电。加快打造金沙江上游、金沙江下游、雅砻江、大渡河中上游4个水风光一体化可再生能源综合开发基地,同步推进其他流域水库电站水风光多能互补开发。加快智能光伏产业创新升级和特色应用,创新“光伏+”模式,推进光伏发电多元布局。因地制宜推动生物质能综合利用。加快推进地热资源勘探开发,因地制宜开展地热资源综合利用试点示范。

辽宁:建设清洁能源强省

1月12日,辽宁省发布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工作报告指出,着力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在维护国家“五大安全”上展现更大担当和作为。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实施好15项重大工程,以高质量供给创造有效需求。坚定不移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坚持治山、治水、治城一体推进,坚持先立后破,稳妥推进碳达峰行动。完善能源矿产储备、供给和保障体系,优化能源结构,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建设清洁能源强省。持续推进产业基础再造工程,深入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创新,不断提高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持续修复金融生态,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坚持大抓基层鲜明导向,提升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确保全省政治安全、社会安定、人民安宁。

加快能源清洁低碳转型。实施煤炭总量控制,有序发展高质量煤电,推动煤电节能降碳改造、灵活性改造、供热改造。大力发展风电和太阳能发电,安全有序发展核电,推进徐大堡核电及清原、庄河等抽水蓄能电站建设。稳步发展氢能产业,建设北方重要氢能产业基地。加大储能技术攻关和产业化拓展力度,推进电力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发展,构建东北区域能源交易中心。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建立健全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方案等政策体系,推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实施钢铁、石化、有色、建材等行业绿色化改造。推进菱镁行业高质量发展。“一园一策”推进园区循环化发展。深入实施节地、节水、节矿、节材等行动,加快沈阳、大连、朝阳等国家低碳试点城市建设。逐步开展碳排放权、用水权等公平分配与交易。

湖北:绿色产业、清洁能源、低碳生活走在全国前列

1月13日,湖北省发布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工作报告指出,碳达峰稳妥有序推进,绿色产业、清洁能源、低碳生活走在全国前列,夯实生态优先、绿色超越的根基,以更低能源资源消耗支撑更高质量经济发展。强化能源保障,加快鄂州电厂四期、随州电厂建设,着力推进咸宁大幕山等11个抽水蓄能项目、华润仙桃等10个百万千瓦级“风光水储”一体化项目。适度超前布局新基建,加快推进“东数西算”中部枢纽节点、中金武汉数谷等25个重大项目。

牢牢把握动能转换这个主攻方向,全面提升产业体系现代化水平。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升级,持续加力打造“51020”现代产业集群。深入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倍增行动。完善“链长+链主+链创”推进机制,突破性发展光电子信息、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生命健康、高端装备、北斗等5大优势产业。推出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新车型10款以上,产量突破50万辆。全面推进绿色低碳转型。推动中碳登创新机制、丰富业态、拓展功能,打造全国碳市场和碳金融中心。支持武汉、宜昌、荆门建设全国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建设重点城市,支持黄冈打造新能源示范城市。加快产业、能源、运输、用地结构优化调整,强化生态保护补偿、生态价值转化、生态环境共建等制度创新。

西藏:清洁能源外送能力突破500万千瓦

1月,西藏自治区发布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工作报告指出,未来五年,挖掘清洁能源潜能。坚持水光风热多能互补、源网荷储一体开发,以清洁能源产业为支柱,加快构建绿色低碳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体系。不断增强碳汇能力,探索推进碳汇交易。清洁能源外送能力突破500万千瓦。狠抓产业发展,提质增效转型升级。持续优化一产。大力实施农业强国战略;持续壮大二产。实施工业龙头企业招引培育工程,在清洁能源、优势矿产、高原轻工、绿色建材、通用航空、天然饮用水等领域,加快培育一批亿元级、十亿元级、百亿元级的领军企业。

海南:推动海上风电示范试验项目建设

1月13日,海南省发布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工作报告指出,2023年工作安排包括,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开展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攻坚,强化链条式培育、集群式发展,推动风电装备、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和通航飞机等重大项目投产,开工建设中德绿色高端新材料海南示范基地、聚碳酸酯二期等百亿级项目,提升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能级,促进游艇产业全产业链发展。全省先进制造业增速高于GDP增速,制造业投资增速高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以上。培育海洋特色产业。推动海洋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加快中海油陵水25—1气田、澄迈油气勘探生产服务基地等项目建设。推动海上风电示范试验项目建设。鼓励深远海网箱和大型工船养殖,建成现代化海洋牧场3个。

江西:打造新能源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

1月17日,江西省发布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工作报告指出,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实施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优化调整行动,健全绿色低碳技术研发和推广利用机制,有序发展风光发电、生物质发电、储能电源等清洁能源,培育壮大低碳产业。推进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江西绿色生态)建设,打造一批碳达峰试点城市和园区。支持上饶打造对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先行区和光伏新能源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宜春争创国家级锂电新能源集群。

广东:新能源等产业成为新的万亿元级产业集群

1月12日,广东省发布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工作报告指出,2023年,工作安排包括,树立制造业当家的鲜明导向。实施制造业当家“一把手”工程,开展“亩均”等高质量发展考核评价。全面提升当家产业优势,大力推进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建设,提质壮大现有8个万亿元级产业集群,加快推动超高清视频显示、生物医药与健康、新能源等产业成为新的万亿元级产业集群,加快打造若干5000亿元级的新兴产业集群,在人工智能、量子科技、基因技术、深海空天等领域抢占制高点,推动家居家电、纺织服装、食品工业、五金建材等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

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发展海上风电、抽水蓄能等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加快储能电池项目落地建设,大力发展新型储能产业,探索储能融合发展新场景,加快推进粤港澳大湾区碳市场建设。

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支持阳江国际风电城、汕头国际风电创新港、汕尾海上风电装备制造及工程基地、湛江东海岛钢铁石化产业园区、揭阳大南海石化工业区等建设,依托龙头企业吸引上下游配套企业集聚发展。支持9000家工业企业开展设备更新和技改,新推动7000家以上企业“小升规”,加快推进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努力改出发展新动能。

青海:风光大基地第三批1000万千瓦计划目标争取获批

青海省发布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工作报告指出,2023年青海将坚持以政府投资和政策激励有效带动全社会投资,重点推进重大项目800个以上,总投资1.3万亿元。其中,在能源投资方面,青海将推动大型风电光伏基地第一批1090万千瓦建成并网、第二批700万千瓦全面开工,第三批1000万千瓦计划目标争取获批,李家峡扩能并网发电,加快建设羊曲、玛尔挡水电站,开工建设哇让、同德、南山口等抽水蓄能电站,建成压缩空气储能示范项目,全面提升新能源发电调峰能力。

加速培育壮大新兴产业也是青海省2023年工作的重要重任。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青海将重点围绕打造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实施工业高质量发展“六大工程”,加快建设盐湖资源综合利用、新能源、新材料、有色冶金等4个千亿产业集群。推进基础锂盐、高纯碳酸锂等产能建设,引导盐湖产业向新材料领域拓展。

在新兴产业重点项目建设方面,青海将加快天合光能和阿特斯新能源全产业链、弗迪新型动力电池、中复神鹰碳纤维等重点项目建设,实施氢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把清洁能源更好地转化为产业优势。

重庆:做大做强风电机组等高端装备

1月13日在重庆市发布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工作报告指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实施传统支柱产业提升行动和先进制造业产业集聚提升培育行动,建设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制造业两大万亿级产业集群,发展集成电路、新型显示、智能装备、先进材料、生物医药、新能源等特色产业集群,培育人工智能、卫星互联网、绿色低碳等未来产业集群。重庆市2023年的工作重心包括,重庆市在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上,计划巩固传统产业优势地位,“链群并重”促进电子信息产业向上下游延伸,“整零协同”推动燃油汽车向高端化、智能化、新能源化转型,提高传统机械装备成套化、精密化、智能化水平,打造更具韧性和竞争力的产业链。

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深入实施世界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发展规划。做大做强机器人、轨道交通装备、风电机组等高端装备;加快海辰储能西南智能制造中心等项目建设,推进新能源与新型储能相互促进、协同发展,力争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12%。

积极稳妥推进“双碳”工作。建立健全能源和碳排放统计、核算、监测体系,促进碳排放权、用水权交易,优化碳排放权配额分配机制。推动产业、能源、交通运输等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循环经济、清洁生产和清洁能源。鼓励建设资源循环利用基地,加强废弃物循环利用,推进土石方分类资源化利用,开展再生水利用试点,倡导绿色消费,强化绿色创建,促进生产生活方式绿色低碳转型。

贵州:加快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延链补链强链

1月13日,贵州省发布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工作报告指出大力发展基础产业。坚定把能源产业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来打造。围绕打造新型综合能源基地和西南地区煤炭保供中心,做强做优做大贵州能源集团,推动煤炭与新能源融合发展。

大力发展基础产业。坚定把能源产业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来打造。开工建设贵阳、黔南抽水蓄能电站项目,电力装机规模达8400万千瓦以上。

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围绕建设新能源动力电池及材料研发生产基地,优化“一核两区”布局,加大重点园区建设力度,大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推动已建成项目加快释放产能,加快构建上中下游有效衔接、功能配套完善的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体系,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产值增长100%以上、总量突破1000亿元。保持数字经济发展良好态势。依托主机引导配套产业集聚发展,加快释放新能源汽车产能。

北京:在清洁能源领域再发行一批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项目

1月15日,北京发布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工作报告指出,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进一步优化能源结构,提高可再生能源比例。加强重点碳排放单位管理,强化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促进各类园区绿色低碳循环化改造升级,推动公共建筑节能绿色化改造。建立健全面向中小微企业和市民的碳普惠激励机制,构建全民参与减碳的良好格局。2023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4.5%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4%左右,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生态环境质量、能源、水资源等指标落实国家要求。

发挥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深入推进“3个100”市重点工程,开工建设京东方北京6代线等一批重大项目,保持重要领域投资快速增长势头。用好政府专项债,在清洁能源、生态环保等领域再发行一批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项目。坚持资金要素跟着项目走、服务保障围绕项目转,市区协同强化项目谋划储备和前期工作,以优质示范项目激发社会投资活力。

湖南:大力发展新能源和储能产业

2023年湖南省发布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工作报告指出,积极稳妥推进“双碳”行动,推动钢铁、有色、石化、建筑等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改造,大力发展新能源和储能产业。加快节能降碳先进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建立健全碳排放权市场交易工作机制、碳排放统计核算制度。推进郴州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岳阳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区建设。大力推行绿色办公、绿色出行、绿色消费。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深入实施绿色制造,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同比降低3%。

山西: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装机占比达到54%

1月12日,山西省发布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工作报告指出,未来五年,山西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包括,能源革命成效明显,绿色能源供应体系加快构建,煤炭先进产能占比达到95%左右,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装机占比达到54%,创新生态持续优化,高标准市场体系加快建设;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水平、文化强省建设迈出更大步伐。抓好以下重点工作包括,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加快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发展。贯彻能源安全新战略,坚决扛起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政治责任,全力推动能源四个革命一个合作,加快能源“五个一体化”融合发展,积极创建全国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先行区。

加快能源产业绿色低碳转型。推进外送电通道建设。建设风电光伏五大基地,支持大同市抓好风光火储及源网荷储一体化。推进氢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开发利用,力争开工5个以上抽水蓄能项目,加快推进2座新能源汇集站建设,发展移动储能。扎实推进能源互联网试点,开展虚拟电厂试点示范。

上海:规划建设深远海海上风电示范项目

1月11日,上海市发布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工作报告指出,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实施煤电节能降碳改造,推进LNG站线扩建、分布式光伏建设,规划建设深远海海上风电示范、外电入沪等重大项目,推动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建设,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发展绿色园区、绿色工厂、绿色产品、绿色供应链,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发展,淘汰落后产能450项。推动海铁联运、江海联运等多式联运发展。实施超低能耗建筑项目200万平方米、公共建筑节能改造400万平方米。推进碳普惠制度建设,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

福建:培育壮大海工装备、海上风电

1月11日,福建省发布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工作报告指出,培育壮大海工装备、海上风电、深海养殖、海洋生物医药等产业,海洋生产总值继续保持全国前列。深入推进绿色经济发展行动计划,加快“电动福建”建设,培育壮大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等产业。

加快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坚持以降碳为“牛鼻子”,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当产业项目、经济增长速度与生态环境发生冲突时,宁可放弃项目,宁可速度降下来一些,也要保护好生态环境。积极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强化绿色低碳技术攻关,推动钢铁、有色、建材、石化等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推进资源循环利用。积极开展低碳城市、园区、社区试点,加大新能源汽车、装配式建筑等推广应用力度,推动建筑垃圾等固体废物循环利用,营造绿色生产生活新时尚。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风电政策查看更多>新能源装机查看更多>风电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