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来源:IEA
(2)从环节看,氢技术专利在氢气制备、储运、应用三大价值链环节的分布基本均衡。其中,在制备与应用环节中,碳中和成为氢技术创新的主要推动力量,如汽车企业;但在储运环节的技术创新仍主要来自传统企业,如化工企业推动。
图2 不同环节专利分布及发展变化情况
来源:IEA
如图2所示,《报告》表明,在2001-2020年期间,碳中和驱动产生的专利数量是传统氢能专利数量的两倍以上。其中,制备、储运、应用三个环节结论如下:
1)电解制氢成为制氢专利主流方向。2020年电解制氢的专利占到氢能专利总数的12%。欧美日在大多数制氢技术专利中处于领先地位。其中欧洲在天然气制氢领域的专利占比领先,达到39%;美国在电解制氢方面有所落后,占比仅为13%;日本在电解制氢方面的专利申报占比高达28%,全球第一。
2)2001-2020年氢气储运相关的专利申报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3%。其中,压力容器、管道和相关辅助设备(如低温热泵、阀门)等基础设施的创新水平高;液氢和车载氢系统的复合平均增长率达到13%,近年来更是成为专利申报的风口;氢基燃料和固态储氢发展相对缓慢。在过去十年,低碳氢基燃料(如合成甲烷、柴油或煤油)和固态储氢方案在专利申报上活力不足。
3)汽车是氢能应用专利的火车头。自2001年以来,汽车氢应用的专利申报超过其他所有新兴氢应用的总和,如图7所示。其中日本、韩国在汽车领域的专利申报起了主要作用,占比达到39%,具体见图3。
图3 不同氢能应用的专利发展情况
来源:IEA
(3)从申报企业看,化工企业与汽车企业是氢能专利的主要申报单位。其中化工企业主导了传统氢能技术的创新,汽车企业和设备企业主导了碳中和驱动的氢技术创新。具体亮点如下:1)氢内燃机仅在船舶领域与燃料电池持平。在汽车及航空领域,燃料电池都占据了明显优势,仅在船舶领域氢内燃机与燃料电池基本持平。2)车企引领车用氢能国际专利发展。车用燃料电池专利top10为9家车企与一家零部件企业——博世,占比高达80%。燃料电池开发商如加拿大巴拉德、美国普拉格等专利较少。3)欧洲主导绿色甲醇与绿氨的专利发展。过去十年间,欧洲主导了绿氨和绿色甲醇的专利申请,占比分别达到34%和48%,其中德国表现突出,在两个领域占比均达到14%。日本和美国在绿氨方面的专利总和略低于欧洲,在绿色甲醇方面更是远远落后,
图4 2011-2020年碳中和引发的氢专利申报企业TOP10
来源:IEA
讨论一:谁在主导国际氢能专利?
根据IEA报告,碳中和已经成为氢能产业技术创新的主要因素。
2001-2020年期间,气候驱动的技术产生的国际专利数量是现有技术的两倍多。如图5所示,欧洲引领氢储运专利发展。2011-2020年期间,欧洲领导了氢储运领域的专利活动。在液氢环节占比达到50%,气态储运环节占比达到38%,加注环节达到39%,供氢网络占比达到32%。在低碳氢基燃料和固态储氢方面欧洲同样也处于领先地位。美国则在供氢网络(占比26%)、氢基燃料(占比23%)、氢化物(占比26%)及吸附(占比22%)等方面表现活跃,但在其他已建立的氢运输及储存技术中占比较低。
图5 不同国家在储运环节的专利情况
来源:IEA
讨论二:中国氢能专利是多还是少?
值得一提的是,IEA的报告与中国国内关于氢能专利的研究实践有一定出入:根据国内研究,中国的氢能专利在近年来发展蓬勃;但根据IEA报告,中国对于氢专利贡献较少。
因此有读者向氢云链提问:国内企业的专利是多还是少?未来会不会因为专利问题影响到产业发展?
氢云链认为,出入的原因在于IEA统计的是国际专利,而中国企业多数情况下仅申报了国内专利。
目前专利多数情况下属于防守战术
一个国家或地区只保护在当地申报的专利
申报专利需要花费一定的资金
目前国内企业在海外的业务较少、市场预期较低,同时革命性的技术创新较少,因此国内企业对于申报国际专利的必要性和主管意愿都较低——造成了国内氢能专利领域活力十足,但在IEA报告中却刚刚起步的情况。
未来随着国内企业走向国际市场,以及原创的关键性技术的增加,中国在国际层面的氢技术专利数量也将显著增加。但目前看,国人无须担心!国际专利情况不影响国内氢能市场发展。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2月5日,丰田汽车公司(以下简称“丰田”)与上海市政府就共同助力中国社会绿色低碳发展相关举措达成合作意向。丰田决定在上海市金山区成立LEXUS雷克萨斯纯电动汽车及电池的研发·生产公司。双方将在相关部门的指导和支持下,由上海辐射至长三角地区及更广范围,开展包括物流网络、产业链上下游相关企
1月28日,卧龙地产发布公告称,公司拟以人民币72,603万元现金购买卧龙电驱持有的子公司浙江龙能电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龙能电力”)43.21%股权、浙江卧龙储能系统有限公司(简称“卧龙储能”)80%股权、卧龙英耐德(浙江)氢能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卧龙英耐德”)51%股权、绍兴上虞舜丰电力有限
近日,包头市人民政府及达茂联合旗人民政府与国电宁波风电开发有限公司年产150万吨绿色氢醇项目签约仪式举行。国电宁波风电开发有限公司是国家能源集团下属国电电力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主要从事风力、太阳能及其他新能源发电的开发、投资、运营。包头市拥有制氢、储氢、输氢、用氢的全链条
灵蛇献瑞,岁序更新。2024年,氢能行业在全球范围内迎来快速发展,政策支持加强,产能规模扩大,投融资活跃,技术创新不断涌现,应用场景持续拓展,国内氢能产业链各环节均取得显著进展。新的一年,将是氢能行业快速发展的一年,更是氢能续写新篇的一年。值此新春佳节之际,氢能行业优秀企业大咖通过北
近日,国华富海(东营市河口区)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简称“国华富海新能源”)成立,该公司由国家能源集团旗下山东国华时代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持股51%;富海(山东)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持股44%;东营新唯产业发展投资有限公司持股5%。公开资料显示,国华富海新能源注册资本4.5亿元,经营范围包括发电业务
氢能行业的发展离不开资本的支持,强大资本的注入,不断刺激氢能行业发展。据北极星氢能网不完全统计,2024年共发生37例氢能企业融资案例,涉及绿氢设备、氢燃料电池、氢能汽车等领域。氢能产业,作为未来国家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被视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重要发展方向,更是在碳中和
近几年,随着国家对于氢能产业发展支持,各省相继出台关于氢能产业规划。据北极星氢能网不完全统计,已有30个省份及直辖市发布氢能相关规划。分析各省氢能产业规划目标发现,氢能产业发展的量化指标主要集中在氢燃料电池汽车、加氢站、氢能产值(亿元)等方面。从氢燃料电池汽车来看,2025年规划目标最
近日,氢能行业各上市公司开始披露预告2024年业绩,有人业绩暴涨,有人亏损严重,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东华能源2024年度净利润将在4亿元到5亿元,业绩飙升!1月15日,氢能龙头企业东华能源公布了其2024年度业绩预告,公司预计全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将在4亿元至5亿元之间,与上年同期相比大幅增
近日,福建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关于福建省绿氢中试基地风电制氢技术验证平台项目核准的批复,项目单位为福建省氢能产业发展有限公司,项目总投资1.36亿元。项目建设内容:项目建设规模20兆瓦,拟安装2台10兆瓦风力发电机组,风机所发电力经1回35千伏集电线路接入35千伏开关站,优先用于风电制氢技术
1月24日,好风光氢能(江西)绿色能源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为王小成,注册资本1000万人民币,由深圳市好风光氢能科技有限公司、中环(江西)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持股。经营范围包含:生物质能技术服务,生物化工产品技术研发,生物质液体燃料生产工艺研发,热力生产和供应,资源再生利用技术研发等。
1月24日,石化机械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王峻乔,拜访中冶武勘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臧中海,就进一步深化氢能产业领域合作进行深入交流。双方合作研发了“50000标准立方米水平隧洞式岩洞氢储能系统”,并获国家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认定。在前期合作的基础上,双方表示,要扩大首台套装备示范
2024年,全球能源转型浪潮汹涌,氢能作为绿色低碳的“明日之星”,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闪耀登场。这一年,政策春风频吹,从国家到地方,一系列扶持氢能发展的政策相继出台,为产业发展铺就康庄大道。在技术研发领域,各大企业与科研机构更是你追我赶,一场没有硝烟的“专利竞赛”悄然打响,无数创新成果
8月27日,爱企查企业信息显示,比亚迪于2024年7月29日申请“车载储氢装置及车辆专利”。摘要显示,本申请涉及一种车载储氢装置及车辆,其中车载储氢装置包括壳体,用于形成存储储氢材料的壳内空间;第一换热结构,用于加热壳体空间内的储氢材料;第二换热结构,用于冷却壳体空间内的储氢材料;其中,第
知识产权产业媒体IPRdaily与incoPat创新指数研究中心联合发布“2020上半年全球氢能产业发明专利排行榜(TOP100)”,以供读者朋友们参考交流。本榜单对2020年1月1日至6月26日,全球公开的氢能产业发明专利申请数量进行统计排名。入榜前100名企业主要来自13个国家、组织或地区,其中中国石化以434件专利
1月2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8部门印发《绿色技术推广目录(2024年版)》,共有112项绿色技术推广,其中涉及氢能技术4项,分别为氢能交通、氢冶金、氢燃料电池等方面。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1月13日,沈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了关于公开征求《沈阳市建设东北亚国际化中心城市行动纲要(2025—2035年)(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公告发布。其中氢能方面指出:深化产业对接合作,推动军工、航空、汽车、机械装备等产业集群协同发展,共同谋划建设“哈尔滨—长春—沈阳—大连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2025年1月7日,甘孜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推进重点产业高质量发展政策措施》的通知,文件指出,支持氢能技术攻关和创新平台建设。对取得重大科技突破和成功获批国家级、省级创新平台的,在省级政策支持的基础上,按照项目实际投入的10%,给予最高不超过100万元的一次性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近日,四川省经信厅发布了《2024年度四川省重大技术装备首台套新材料首批次软件首版次产品公告》。根据北极星氢能网统计,共有8项氢能相关产品入选,包括了氢能制储运用等多环节,如岷山绿氢的SOFC、东方电气的有液体储氢系统和PEM制氢系统、中车的氢能轨道车等。具体如下: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截至当前,全球首台套兆瓦级电解海水制氢装置在该公司兆瓦级电解海水制氢示范中试基地已实现连续稳定运行。这标志着中国海油直接电解海水制氢技术取得重要突破。据介绍,该装置采用适应海上可再生能源特点以及海水环境的技术打造,额定产氢量为200标准立方米每小时,可用于大规模产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12月17日,清能股份与同济大学在上海滴水湖正式举行了“氢能技术创新联合实验室”成立签约仪式。同济大学新能源汽车工程中心副主任、燃料电池复合电源研究所所长张存满教授,清能股份董事长顾志军等重要嘉宾出席了本次签约仪式。此次合作旨在大力推动氢能与燃料电池产业的发展,充分
12月17日,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关于印发《北京市关于支持氢能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修订版)》,文件指出将氢能领域新材料产品优先纳入北京市重点新材料首批次应用示范指导目录,对于指导目录中的氢能领域新产品首批次应用,按单个产品不超过500万元、单个企业不超过1000万元给予分档奖励,同时对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11月25日上午,随着点火器的启动,熊熊火焰瞬间在窑炉中燃起,标志着潮州首个陶瓷梭式窑天然气掺氢燃烧试验研究科创项目正式成功运行!潮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副局长庄财盛、潮州市科学技术局副局长张良锐等领导出席了点火仪式,并对项目团队表示衷心感谢。他们指出,天然气掺氢燃烧试
11月27日,国家发改委在官网公示了《拟纳入绿色技术推广目录(2024年版)的技术清单》,其中:技术名称:氢能轨道交通用燃料电池动力系统产业类别:先进交通装备制造工艺技术内容:采用模块化理念设计方法,基于燃料电池的可靠性、耐久性、结构强度、噪声控制等优化设计技术,实现燃料电池动力系统的整
11月27日,上海海关公布,在监管保障下,全球首例大型固态储氢设备从上海外高桥港区四期码头装船出口东南亚,这标志着我国在解决氢气长距离、大规模运输等问题上取得重大突破。据中国氢能联盟预测,到2030年,我国氢气的年需求量将达到3715万吨,在终端能源消费中占比约为5%。到2060年,氢气的年需求量
11月18日,丰田汽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丰田中国”)与普洛斯中国在上海举行了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双方进一步深化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拓宽在氢能产业生态领域的合作,携手助力全球能源结构转型和实现碳中和目标。双方将充分发挥各自专长,通过协调资源配置、开展业务合作,在氢能产业的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