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来源:IEA
(2)从环节看,氢技术专利在氢气制备、储运、应用三大价值链环节的分布基本均衡。其中,在制备与应用环节中,碳中和成为氢技术创新的主要推动力量,如汽车企业;但在储运环节的技术创新仍主要来自传统企业,如化工企业推动。
图2 不同环节专利分布及发展变化情况
来源:IEA
如图2所示,《报告》表明,在2001-2020年期间,碳中和驱动产生的专利数量是传统氢能专利数量的两倍以上。其中,制备、储运、应用三个环节结论如下:
1)电解制氢成为制氢专利主流方向。2020年电解制氢的专利占到氢能专利总数的12%。欧美日在大多数制氢技术专利中处于领先地位。其中欧洲在天然气制氢领域的专利占比领先,达到39%;美国在电解制氢方面有所落后,占比仅为13%;日本在电解制氢方面的专利申报占比高达28%,全球第一。
2)2001-2020年氢气储运相关的专利申报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3%。其中,压力容器、管道和相关辅助设备(如低温热泵、阀门)等基础设施的创新水平高;液氢和车载氢系统的复合平均增长率达到13%,近年来更是成为专利申报的风口;氢基燃料和固态储氢发展相对缓慢。在过去十年,低碳氢基燃料(如合成甲烷、柴油或煤油)和固态储氢方案在专利申报上活力不足。
3)汽车是氢能应用专利的火车头。自2001年以来,汽车氢应用的专利申报超过其他所有新兴氢应用的总和,如图7所示。其中日本、韩国在汽车领域的专利申报起了主要作用,占比达到39%,具体见图3。
图3 不同氢能应用的专利发展情况
来源:IEA
(3)从申报企业看,化工企业与汽车企业是氢能专利的主要申报单位。其中化工企业主导了传统氢能技术的创新,汽车企业和设备企业主导了碳中和驱动的氢技术创新。具体亮点如下:1)氢内燃机仅在船舶领域与燃料电池持平。在汽车及航空领域,燃料电池都占据了明显优势,仅在船舶领域氢内燃机与燃料电池基本持平。2)车企引领车用氢能国际专利发展。车用燃料电池专利top10为9家车企与一家零部件企业——博世,占比高达80%。燃料电池开发商如加拿大巴拉德、美国普拉格等专利较少。3)欧洲主导绿色甲醇与绿氨的专利发展。过去十年间,欧洲主导了绿氨和绿色甲醇的专利申请,占比分别达到34%和48%,其中德国表现突出,在两个领域占比均达到14%。日本和美国在绿氨方面的专利总和略低于欧洲,在绿色甲醇方面更是远远落后,
图4 2011-2020年碳中和引发的氢专利申报企业TOP10
来源:IEA
讨论一:谁在主导国际氢能专利?
根据IEA报告,碳中和已经成为氢能产业技术创新的主要因素。
2001-2020年期间,气候驱动的技术产生的国际专利数量是现有技术的两倍多。如图5所示,欧洲引领氢储运专利发展。2011-2020年期间,欧洲领导了氢储运领域的专利活动。在液氢环节占比达到50%,气态储运环节占比达到38%,加注环节达到39%,供氢网络占比达到32%。在低碳氢基燃料和固态储氢方面欧洲同样也处于领先地位。美国则在供氢网络(占比26%)、氢基燃料(占比23%)、氢化物(占比26%)及吸附(占比22%)等方面表现活跃,但在其他已建立的氢运输及储存技术中占比较低。
图5 不同国家在储运环节的专利情况
来源:IEA
讨论二:中国氢能专利是多还是少?
值得一提的是,IEA的报告与中国国内关于氢能专利的研究实践有一定出入:根据国内研究,中国的氢能专利在近年来发展蓬勃;但根据IEA报告,中国对于氢专利贡献较少。
因此有读者向氢云链提问:国内企业的专利是多还是少?未来会不会因为专利问题影响到产业发展?
氢云链认为,出入的原因在于IEA统计的是国际专利,而中国企业多数情况下仅申报了国内专利。
目前专利多数情况下属于防守战术
一个国家或地区只保护在当地申报的专利
申报专利需要花费一定的资金
目前国内企业在海外的业务较少、市场预期较低,同时革命性的技术创新较少,因此国内企业对于申报国际专利的必要性和主管意愿都较低——造成了国内氢能专利领域活力十足,但在IEA报告中却刚刚起步的情况。
未来随着国内企业走向国际市场,以及原创的关键性技术的增加,中国在国际层面的氢技术专利数量也将显著增加。但目前看,国人无须担心!国际专利情况不影响国内氢能市场发展。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据北极星氢能网不完全统计,4月共计16个氢能项目传来消息,涉及氢能制储输用多个领域,详情如下:签约4月,甘泉堡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区)与江苏富仕宝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签订投资协议,建设绿氢智慧能源一体化示范项目。项目建成后,可实现年产15万吨绿氢、60万吨绿色甲醇和40万吨绿氨项目。据了解,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4月30日,国家能源局发布《中国氢能发展报告(2025)》。《报告》由国家能源局能源节约和科技装备司组织行业相关机构和专家共同编制,聚焦国内外技术和产业发展,系统梳理2024年全球氢能产业发展动态,并对2025年中国氢能产业发展进行展望。一图读懂《中国氢能发展报告(2025)》---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4月28日,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本公司”)、中国石化集团公司与中国石化集团资本有限公司(简称“资本公司”)签订《增资协议》。据此,本公司及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将对资本公司增资合计人民币19.9亿元,其中,本公司以现金增资人民币9.751亿元,中国石化集团公司以现金增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4月27日,中化商务数字化服务平台发布金风绿能化工(兴安盟)有限公司200万千瓦风电制绿氢50万吨绿色甲醇示范项目电解水制氢厂(一期)项目T+EPC工程总承包成交结果公告。公告显示,西南化工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中标。详情如下:中标范围:从制氢装置进界区红线处开始,包含氢气储存、氢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4月29日,湖北武汉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发布关于开展2025年度第一批支持氢能产业发展财政资金申报工作的通知。通知显示,按照“事后奖补”的原则,在本通知规定的时限内,企业申报氢燃料电池核心零部件生产销售、整车研发生产、加氢站建设、加氢站运营、氢燃料电池汽车(船舶、叉车)应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4月28日,中国石油招标投标网发布蓝海新材料有限公司高端聚烯烃新材料项目(电解水制氢装置)电解槽电源招标中标候选人公示。其中深圳市禾望科技有限公司、株洲中车时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湖北英特利电气有限公司为中标候选人。该项目作为中国石油体系内首个聚焦高端聚烯烃产业链的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4月28日,金博股份与氢璞创能在湖南氢璞创能生产基地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聚焦氢燃料电池碳纸领域深度合作。金博股份依托自身碳基复合材料技术积淀,在氢燃料电池碳纸研发生产产业链整合上独具优势;氢璞创能深耕燃料电池系统集成,拥有成熟的市场渠道与国际化布局经验。此次合作以“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近日,香港特别行政区环境及生态局领导的氢能源跨部门工作小组原则上同意了新增八个氢燃料试验项目的申请。由重塑能源香港有限公司、香港中旅汽车服务有限公司及艾伦巴斯汽车科技有限公司联合提交的申请,试验两辆氢燃料电池旅游巴士作跨境客运用途项目,成功通过原则性审批。该项目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4月27日,中能建兰州新区绿电制氢示范项目(以下简称“兰州项目”)电解槽成功吊装并精准就位。这一重大工程进展标志着兰州项目正式进入核心设备安装阶段,为项目整体工期目标的实现奠定了坚实基础。兰州项目预期6月30日启动试运行,投产后将为区域能源绿色转型提供重要支撑。为确保
北极星环大气网获悉,4月29日,阿克苏市人民政府发布2025年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意见稿指出,持续优化产业结构,加大重点行业低效和过剩产能压减力度,推动重点行业产能装备升级改造;持续优化能源结构,加快光能、水能、氢能等清洁能源发展,实施绿电替代,优化用能结构,到2025年非化石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4月29日,广州市南沙区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广州市南沙区促进航运物流业高质量发展扶持办法(2025年修订)的通知,通知显示,本办法适用于在本区实际从事经营活动,具有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的航运物流相关领域企业或机构。其中,船舶入籍奖对使用液化天然气(LNG)、电力、甲醇、氨或氢能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近日,据湖北省科技厅介绍,武汉经开区军山新城,东风氢燃料电池的汽车忙碌穿梭。每天,这辆车都要来回跑好几趟,接受可靠性和耐久性的重重考验。东风汽车研发总院副总工程师张剑介绍,双极板和膜电极组成一块电池板,数百对电池板“手拉手”组成一个燃料电池电堆。电堆是氢燃料电池
2024年,全球能源转型浪潮汹涌,氢能作为绿色低碳的“明日之星”,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闪耀登场。这一年,政策春风频吹,从国家到地方,一系列扶持氢能发展的政策相继出台,为产业发展铺就康庄大道。在技术研发领域,各大企业与科研机构更是你追我赶,一场没有硝烟的“专利竞赛”悄然打响,无数创新成果
8月27日,爱企查企业信息显示,比亚迪于2024年7月29日申请“车载储氢装置及车辆专利”。摘要显示,本申请涉及一种车载储氢装置及车辆,其中车载储氢装置包括壳体,用于形成存储储氢材料的壳内空间;第一换热结构,用于加热壳体空间内的储氢材料;第二换热结构,用于冷却壳体空间内的储氢材料;其中,第
一、总体要求中国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博览会由中华环保联合会、安徽省生态环境厅和安徽省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推进组工作专班办公室牵头组织,已经在安徽合肥成功举办两届,累计展商超过1000家,专业观众超过50000人,系列活动超60场。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碳达峰碳中和的决策部署,持续打造“中国新
知识产权产业媒体IPRdaily与incoPat创新指数研究中心联合发布“2020上半年全球氢能产业发明专利排行榜(TOP100)”,以供读者朋友们参考交流。本榜单对2020年1月1日至6月26日,全球公开的氢能产业发明专利申请数量进行统计排名。入榜前100名企业主要来自13个国家、组织或地区,其中中国石化以434件专利
5月9日上午,由广州中新知识产权服务有限公司主办,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专利审查协作广东中心(以下简称“审协广东中心”)、广州开发区知识产权局指导的黄埔区广州开发区氢能源产业专利导航项目成果发布会在中新知识城审协广东中心多功能厅召开。黄埔区发展改革局、投资促进局等职能部门以及区内氢能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4月29日,北京产权交易所披露,中科富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转让公司3790.9895万股股份(占股11.48%)。转让方为北京富汇科技成果转化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北京富汇天使高技术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共青城鑫伙伴创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富汇科转持股比例4.9586%、富汇天使持股比例3.071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2025年4月28日,湖南氢璞创能生产基地投产暨新品发布会在宁乡经开区举行。该生产基地的投产填补长沙市氢燃料电池发动机及电堆生产的空白,三期项目全面投产后将成为全国最大功率氢燃料电池研发生产基地,标志着宁乡“氢锂双驱”产业格局正式启航。宁乡将助力打造氢能产业“生态圈”
2025年4月23日,由北极星电力网、北极星氢能网联合北京碳中和学会主办的2025第二届绿氢产业创新发展大会在南京盛大召开。400余位业内专家,以及发改委、能源局等相关政府部门,能源电力企业、燃料电池企业、车企、设计院、研究院、投融资企业的代表齐聚大会现场,共同探讨绿氢产业创新路径。北京明阳氢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4月10日,北京产权交易所披露,中科富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转让公司4331.1094万股股份(占股13.11%)。转让方为北京富汇科技成果转化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北京富汇天使高技术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共青城鑫伙伴创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中山翠亨创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富汇科转持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近日,江苏国富氢能技术装备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富氢能”)与香港中华煤气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华煤气”)于3月28日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围绕绿氢供应、液氢应用、城燃掺氢及绿色甲醇生产展开深度协作,以香港与内地多区域市场为支点,共同拓展氢能商业化路径,为国富
4月12日,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获悉,集团六院北京航天试验技术研究所运载火箭大推力发动机试验区、运载火箭上面级试验区、姿轨控发动机试验区三大试验区近日并行推进试验任务,均获成功。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专家介绍,运载火箭上面级试验区圆满完成YF-75D氢氧发动机高模校准试验任务。北京航天试验技术研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据天眼查APP显示,3月20日,广州钜晨氢能有限公司在广州市黄埔区注册成立,公司注册资本100万元,控股股东为肇庆市诚安物流有限公司。该公司的经营范围:自然科学研究和试验发展、氢能技术服务、化工产品销售(不含许可类)、站用加氢及储氢设施销售等。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近日,中能建氢能源公司副总经理刘大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的氢能人发挥我们的特长,在短短几年时间里通过快速转型、技术迭代,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氢能的工程应用方面,可以说我们的经验领先全球。”我国首个工厂化海水直接制氢科研项目在青岛建成试运行、国内首个百千瓦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4月9日,广东佛山听音湖氢能游船投放仪式在南海区西樵镇听音湖畔举行。据悉,该游船采用“零排放、低噪音、高智能”氢能技术,是粤港澳大湾区零碳出行的重要实践,标志着南海在氢能应用领域再进一步。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2025年4月8日,鹭岛氢能(厦门)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鹭岛氢能”)代表团一行到访东岳未来氢能公司,双方围绕氢能核心材料技术攻关、产业链协同等议题展开深入交流,并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此次合作旨在整合双方资源与技术优势,加快推进质子交换膜等关键材料的国产化进程,为
海洋氢能是指利用海洋资源(如海水、海上可再生能源等)生产、储存或利用氢能的技术路线与产业体系。近年来,海洋氢能作为清洁能源的新前沿,正成为全球低碳转型战略的重要支柱。日前,由中国氢能联盟主办的CIHC2025国际氢能大会分论坛——海洋氢能开发技术与应用国际研讨会(以下简称“研讨会”)召开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