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能源天然气评论正文

2022回顾 | 油气:心无旁骛 全力增储上产

2023-02-13 08:43来源:能源新媒作者:武魏楠关键词:油气油气行业天然气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对于油气行业来说,增储上产是压倒一切的重任,而转型是面向未来的储备。

(来源:微信公众号“能源新媒” 作者:武魏楠) 

2022年,全球石油市场更加波谲云诡。美联储激进加息、中国疫情反复、俄乌冲突剧烈、全球经济衰退……受此影响,2022年的油价也是跌宕起伏,全年振幅82%。

然而中国的石油企业们却是依然在气定神闲的全面发力上游勘探开发。

12月10日,第二届中国海洋能源发展论坛暨《中国海洋能源发展报告2022》发布会在线上召开。《中国海洋能源发展报告2022》预计,2022年国内原油产量达到2.05亿吨左右,是2016年以来首次超过2亿吨;预计全年我国天然气产量达2211亿立方米,同比增长6.5%。

2016年是黑天鹅事件频发的一年,也是国内外油气行业发生一系列深刻变化的一年。全球油气需求低迷,供应过剩。中国原油产量跌破2亿吨,原油对外依存度超过65%;天然气消费继续放缓,市场发展严重滞后国家规划。

当时国内业界对于2亿吨产量有着颇多争议。有观点认为,2亿吨原油产量类似于18亿亩耕地红线,是绝对不容挑战的;有观点认为让原油产量在2亿吨上下浮动,既能够守住安全底线,又能够在经济性上保持一定平衡。

一直到2019年,后一种观点似乎都颇为主流。表现就是,国家并没有强力推进油公司的增储上产。

2019年5月,国家能源局主持召开“大力提升油气勘探开发力度工作推进会”。会上国家能源局提出“石油企业要落实增储上产主体责任,完成2019—2025七年行动方案”的工作要求,业界称之为“油气增储上产七年行动计划”。

该计划提出后,国内油公司迅速开始调整上游勘探开发计划,大力推进产量、储量目标冲刺。2022年初,国家能源局发布了《2022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更是明确提出:要在2022年实现原油产量2亿吨左右,天然气产量2140亿立方米左右。

从2019年开始,国内石油和天然气行业就很难再受到宏观环境影响。2020年油价暴跌时,国内油公司们依然大力推进上游的勘探和开发。

不过,上游的热闹显然无法传递给下游。11月14日,国家能源局召开四季度网上新闻发布会,发展规划司副司长董万成表示,天然气、汽煤油消费还未恢复到去年同期水平。在11月3日举行的2022年重庆油气论坛冬季峰会上,有三桶油内部研究员表示,今年全国天然气消费量可能下降至3636亿立方米,降幅1%。这至少是2002年以来首次年度消费量降低。

油气消费的疲软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国内宏观经济表现不尽如人意,疫情反复,冬季温度相对较暖……不过这对于进口依存度较高石油和天然气来说,并不会对油公司产生较大的影响。相比之下,近两年油公司的转型和碳中和上的努力无疑更多。

中石油的转型计划更加稳健,以天然气为转型的过渡,同步开始投资风光等新能源;中石化的转型更加激进,直接提出宏大的氢能目标,并开始大规模投资和研发;中海油的转型则从自身海洋技术方面优势出发,着力海上风电领域。

在2021年三桶油提出碳中和目标和路径之后,2022年三大公司也大多是沿袭相关的发展路径,并没有表现出太多的变动和更新。事实上,对于油气行业来说,在“油气增储上产七年行动计划”的大背景下,其他的宏微观环境变化就不再重要。

在经历了近一年多以来全球能源供需环境激烈变化之后,中国对于能源安全的理解无疑会大大加深。因此稳定多元油气供应结构、保障国内油气需求,就被摆在了很高的位置上。面对复杂的国际市场环境,确保油气供应的底线至关重要。

前文曾提及,2亿吨原油被认为是经济性与安全性的平滑点。现在来看,很可能仅有2亿吨是不够的,国内油气行业还要向更多的原油产量发起冲击。

油公司则要一面积极推进增储上产,一面小心翼翼或全力以赴地进行碳中和转型,以免在未来被淘汰。从这一方面来说,油公司所遭遇的局面、问题与煤炭企业有很多的相似之处。

当时间的指针跨过了2022年进入2023年,我们可以想见,未来中国油气行业大概率并不会引来更加剧烈的变化。不过在油气消费领域,石油消费会在2030年碳达峰的约束之下逐步达峰。而被视为转型过渡的天然气还将会有较长时间的需求快速增长时期。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油气查看更多>油气行业查看更多>天然气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