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储能储能技术综合政策正文

目标55.75GW!全国各省区“双碳”路线图聚焦储能发展

2023-03-20 08:32来源:北极星储能网关键词:新型储能新能源+储能碳达峰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江西:推动风光储一体化、分布式储能、“光伏+储能”

《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实施意见》统筹水电开发和生态保护,规划建设一批抽水蓄能设施项目,推动新型储能规模化应用。

《江西省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方案(2022-2030年)》加强前沿低碳技术创新引领。围绕太阳能、储能、氢能、生物质能、CCUS、生态系统碳汇等领域,重点开展新型高效光伏电池技术、光/电催化分解水制氢技术、前沿储能技术、生物质超临界水气化制氢技术、富氧燃烧碳捕集技术、二氧化碳高值化转化利用技术等应用基础研究。

立足能源系统脱碳的长远目标,大力推进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非化石能源开发利用,加强新型储能技术及氢能生产、储存关键技术研发、示范和应用。重点研发高效硅基光伏电池、薄膜太阳能电池、光伏发电与建筑一体化应用、可再生能源制氢、氢燃料电池、生物质液化、锂离子电池储能、地热能综合利用等技术。

《江西省碳达峰实施方案》加强源网荷储协调发展、新型储能系统示范推广应用,发展“新能源+储能”,推动风光储一体化,推进新能源电站与电网协调同步。推动电化学储能、抽水蓄能等调峰设施建设,提升可再生能源消纳和存储能力。到2025年,新型储能装机容量达到100万千瓦。到2030年,抽水蓄能电站装机容量力争达到1000万千瓦,全省电网具备5%左右的尖峰负荷响应能力。

优化新型基础设施空间布局,科学谋划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切实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优化新型基础设施用能结构,推广分布式储能、“光伏+储能”等多样化能源供应模式。提升通讯、运算、存储、传输等设备能效水平,加快淘汰落后设备和技术。积极推广使用高效制冷、先进通风、余热利用、智能化用能控制等绿色技术,推动现有设施绿色低碳升级改造。加强新型基础设施用能管理,将年综合能耗超过1万吨标准煤的数据中心全部纳入重点用能单位在线监测系统。

四川:调峰储能项目、大容量储能技术

《中共四川省委 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 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实施意见》提高电网对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的消纳和调控能力,构建以水电为主的可再生能源体系,促进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开发。

积极推动城市公共服务车辆电动化替代,推广液化天然气重卡和船舶,推动氢燃料电池中重型车辆应用。加快构建便利高效、适度超前的充换电网络体系,持续推进公路服务区、公路枢纽场站充电桩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充电站、液化天然气加注站覆盖率。

在省级新区建设交通运输近零碳排放示范区。推动绿色配送示范区、高速公路沿线近零碳服务区建设。以高速公路、枢纽场站、港口码头等大型交通基础设施项目为重点,推进节能降碳示范工程建设。在成渝主轴通道示范建设“电走廊”“氢走廊”。

《四川省能源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加快电网智能化改造,满足分布式电源、储能系统、电动汽车等多元化主体大规模接入需求。结合调峰需求、新能源开发和水利工程水资源再利用,在负荷中心和新能源集中送出地等科学布局抽水蓄能和新型储能项目。落实需求侧管理政策措施,完善市场机制,到2025年省级电网形成年度最大用电负荷3%的需求侧响应能力,到2030年基本具备5%以上的尖峰负荷响应能力。

调峰储能项目。推进大邑、道孚等抽水蓄能项目建设。建成甘孜州高海拔新型储能实证基地、德阳压缩二氧化碳储能示范工程、百兆瓦级全钒液流电池储能电站。建设甘孜州高海拔光储一体化项目、阿坝州共享储能项目、甘孜州供电保障光储项目。推进100MW级盐穴、矿洞压缩空气储能、川西光伏制氢示范项目。

大规模新型储能技术攻关。加强大容量电化学、压缩气体等新型储能技术攻关、示范和产业化应用,研发熔盐储能供热和发电、飞轮储能、高温相变材料储热等关键技术。开展百兆瓦级高原光储电站智能运维技术与应用示范。

氢能技术攻关。研究可再生能源制氢技术。研发可再生能源制氢耦合合成氨工艺技术。推进高压气态储氢、液态储氢、固态储氢等复合储氢系统研究。研制70MPa级制氢加氢智能一体化装备。开展长寿命、低铂载量燃料电池膜电极制备技术攻关。开发百千瓦级到兆瓦级发电模块系统。研究燃料电池冷热电三联供核心技术与系统集成。开展水(风)光氢储一体化实证研究和仿真平台系统开发。

拓展新能源消纳场景。推广综合能源服务、用户侧储能、电动汽车智能充电,探索新能源汽车与电网(V2G)能量互动等新模式。

《四川省碳达峰实施方案》加大风光等新能源资源配置统筹力度,支持“新能源+储能”、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水火联营项目建设。加强新型基础设施节能降碳。统筹集约建设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数据中心等高耗能信息基础设施,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采用直流供电、分布式储能、“光伏+储能”等模式,推进光储充一体化充电站建设。

加快先进适用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集中力量开展复杂大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和控制、高效光伏、大容量储能、低成本可再生能源制氢等技术创新,加快攻克燃料电池系统、储能装备、氢能储运装备、特种钢材、二氧化碳转化催化剂等基础材料和关键零部件、元器件、软件等技术短板。

充分发挥清洁能源优势,聚力发展清洁能源、晶硅光伏、动力电池、钒钛、存储等绿色低碳优势产业,支持宜宾建设“动力电池之都”、遂宁建设“锂电之都”,成都建设“绿氢之都”。

贵州: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

《贵州省能源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推进电源侧、电网侧和用户侧储能发展,保障新能源消纳和电力安全稳定运行。

加快推动已纳入规划、条件成熟的大型抽水蓄能电站开工建设;加快新型储能规模化应用,推进新建集中式新能源按照相关规定配套建设储能,支持分布式新能源合理配置储能系统;充分挖掘电力需求侧响应能力,引导企业自备电厂、工业可控负荷等参与系统调节。

提升系统智能调度运行水平。积极推动电力系统各环节的数字化、智慧化升级改造,加强电网柔性精细管控,促进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源协调,提高电网和各类电源的综合利用效率,保障新能源充分消纳。到2025年,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达到100万千瓦;到2030年,在建在运的新型储能装机规模力争达到400万千瓦左右。

《贵州省碳达峰实施方案》落实新能源企业同步配套建设储能设施要求,推动电网更好适应大规模集中式和分布式能源发展,提高新能源消纳存储能力。积极发展“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提升系统运行效率和电源开发综合效益。构建常规纯抽蓄、混合式抽蓄和中小型抽蓄多元发展的抽水蓄能开发格局,“十四五”加快推进贵阳、黔南等抽水蓄能电站开工建设,积极开展新一轮抽水蓄能电站选点规划。

科学布局氢能产业,打造“贵阳—安顺—六盘水”氢能产业发展核心轴、“毕节—六盘水—兴义”氢能产业循环经济带和三条“红色旅游—绿色氢途”氢能应用示范专线,开展新型储能、分布式多能联供、大数据中心分布式能源站、通信基站备用电源等领域示范推广应用,加快推动氢能在可再生能源消纳、电网调峰等场景应用,支持六盘水创建氢能产业示范城市。

到2025年新型储能装机容量不低于100万千瓦,建成加氢站15座(含油气氢综合能源站),开展可调节负荷资源整合,需求侧具备3%左右的尖峰负荷响应能力;到2030年新型储能装机容量提高到400万千瓦左右,抽水蓄能电站装机规模达到500万千瓦,加氢站数量进一步提高,可调节负荷资源进一步整合,需求侧具备5%的尖峰负荷响应能力。

云南:新能源+储能、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

《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实施意见》积极推进“新能源+储能”、电力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发展,实现能源管理数字化、智能化。统筹能源开发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加强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攻关。依托科研院校,推动支撑双碳目标的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提升新型储能材料、智能电网和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等低碳零碳负碳领域基础研究水平和攻关能力,强化绿色技术供给。加强气候变化对生物多样性影响、绿色能源开发利用气候风险监测评估、生态系统碳汇监测评估等基础理论及方法研究。


( 来源: 北极星储能网 )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新型储能查看更多>新能源+储能查看更多>碳达峰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