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能源石油评论正文

国内外油气行业形势分析(2023年3月)

2023-03-22 08:43来源:中能传媒研究院作者:杨永明关键词:油气石油天然气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国内外油气行业形势分析(2023年3月)

杨永明

(中能传媒能源安全新战略研究院)

·焦点月评·

从《政府工作报告》看油气行业发展重点

·国际要点·

国际油价受金融风暴冲击大幅下跌全球天然气供需紧张有所缓解沙伊恢复外交关系引发原油市场关注

·国内要点·

油气生产均保持同比增长

渤海再获亿吨级大油田

塔里木盆地勘探开发再获突破

广东石化炼化一体化项目全面投产

中国燃气与美国Venture Global LNG签署20年长协

多地发文解决城燃价格倒挂问题

成品油价格迎来年内第二次下跌

焦点月评

从《政府工作报告》看油气行业发展重点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及了能源安全、增储上产等能源相关内容。来自油气行业的代表委员们围绕保障国家油气安全等问题建言献策,回顾这些提案议案,与油气行业未来发展息息相关。

油气是战略资源,关乎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保障油气供应责任重大。近年来,由于主力油田进入开发后期及资源劣质化,我国油气稳产增产难度日益增大。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石化胜利油田总经理聂晓炜建议:一是深化优化油气矿业权管理改革,进一步筑牢油气行业资源基础;二是加大油气生产财税支持力度,助力油气行业增加供给;三是灵活运用国家储备,推进储备的及时建设和高效运营。

随着勘探和开采技术的发展,海洋油气资源已经成为我国能源重要的增长极。2022年我国海洋原油和天然气的产量增速均超过整体油气产量增速,勘探和开采海上油气资源,对我国能源安全意义重大。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海油海南分公司陵水—崖城作业公司资深工程师雷亚飞建议,在中国渤海、东海、南海北部等油气资源富集海域,有针对性设立国家油气资源保障基地,不受矿权持有期限制,匹配设置中长期储产量规划目标,持续研究和投入,为油气储产量增长提供矿权保障。

针对海域特殊性,建议将渤海、东海、南海北部等油气勘探开发作业受限海域,尤其是多年无法实施有效作业的地区设置为“特殊海域”,享有探矿权延续登记不缩减的保护政策,可长期持有,并享有探矿权费用优惠。此外,雷亚飞还建议,允许油气矿业权人在采矿权内开展立体勘探,探矿权管理要与国家油气发展规划方案密切结合等。页岩油作为我国重要的石油资源接替阵地,其效益化、规模化开发有利于保障国家能源安全,降低石油对外依存度。目前,我国页岩油勘探开发发展迅速,但由于地质条件复杂、开发成本高等原因,尚未形成效益化、规模化开发。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石化胜利油田采油工技能大师、河口采油厂采油管理八区注采804站采油工赵琢萍建议加大页岩油勘探开发扶持力度:一是加强页岩油资源勘探开发整体规划,二是加强页岩油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三是完善页岩油勘探开发财税激励、补贴政策,四是加快特色学科建设和页岩油专业人才培养。

储气库是确保天然气管网高效安全运行,应对季节调峰,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战略的基础设施。目前我国现有储气库调峰能力在4%左右,远低于发达国家14%的平均水平。距离《“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提到的“到2025年全国集约布局的储气能力达到550亿~600亿立方米,占天然气消费量的比重约13%的目标”还有很大空间。对此,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石化中原石油勘探局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党委书记张庆生建议:一是优化储气能力布局,提升保障能力;二是落实储气能力建设政策,提升经济效益;三是建全储气库产业链条,提高综合效率。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石油吉林油田公司两井区块国际合作项目中方项目经理王廷双建议国家尽快出台对储气库建设项目的扶持政策,确保储气库能够长期正常运营。

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能源关键词中,“优化能源结构”“推进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等表述,备受油气行业代表委员关注。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石油吉林油田公司执行董事、党委书记王峰建议支持有条件的油气企业规模发展新能源,在绿电指标获取、土地审批、税费减免等方面给予一定政策倾斜,推动传统油气能源向清洁综合能源融合发展转型。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石油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党委副书记张赫表示,大庆油田立足黑龙江省风光资源禀赋优势,正在规划建设“风光气储氢”一体化千万千瓦级基地,建议加快规划建设“龙电外送”特高压电力输送通道,助力国家新型能源体系构建和“双碳”目标实现。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石油广东石化公司总经理、党委副书记周健建议加强电力替代相关政策支持力度,促进沿海石化园区配套使用绿电,推动清洁能源与石化产业融合发展。鼓励地方政府加强石化园区氢能源产业链、资源循环利用等整体布局,实现新能源新材料统筹发展。

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关键技术之一,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路径,但在缺乏方法学和交易机制的情况下,其项目经济性难以实现,大规模商业化应用面临挑战。为此,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石化董事长、党组书记马永生建议将CCUS项目尽快纳入我国自愿减排机制。重启并打造全国统一的CCER市场,让更多碳减排项目参与碳市场,同时完善相关配套机制,充分激发企业开展自愿减排项目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降低控排企业碳市场的履约成本。同时,建议研究并发布CCUS方法学,从国家层面组织开展CCUS方法学研究,或对企业开展的方法学研究进行认定并尽快发布,推动CCUS项目获得碳减排量,提升项目经济性,推动CCUS项目规模化效益化发展。此外,还建议,参考国际经验出台支持政策,加快完善CCUS行业规范、制度法规框架体系以及技术规范,出台CCUS量化核证国家标准,并参考国际经验,探索制定面向碳中和目标的CCUS税收优惠和补贴激励等支持政策。

我国目前尚未建立系统的行业碳足迹数据库,而开展产品碳足迹评价是减少碳排放行为的重要基础,能够帮助企业辨识产品生命周期中主要温室气体排放过程,制定有效碳减排方案。对此,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石化镇海炼化公司党委书记莫鼎革建议:一是发挥云计算和大数据优势,加强数字化协同管理;二是建立石化行业动态碳足迹数据库;三是采用碳足迹动态数据库支撑石化行业的基准线法碳配额;四是探索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和碳标签的应用结合;五是政府加大碳标签技术支持和财政补贴。

国际要点

1.国际油价受金融风暴冲击大幅下跌

近日美国两家银行接连关闭,掀起巨大风波,不仅金融市场为之震动,国际原油市场也受到波及。受金融恐慌情绪影响,国际油价大幅下跌。截至3月15日收盘,纽约商品交易所4月交货的轻质原油期货价格下跌3.72美元,收于每桶67.61美元,跌幅为5.22%;5月交货的伦敦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下跌3.76美元,收于每桶73.69美元,跌幅为4.85%。从市场基本面来看,供应方面,当前原油市场供给增量有限,但供应侧仍相对稳定;需求方面,围绕世界经济复苏的乐观情绪正在减弱,对衰退的担忧仍处于高位,经济下行预期对美国和欧洲需求形成持续压制,但美国汽油消费步入季节性回升阶段,且中国需求恢复预期向好。总的来说,供需层面对油价仍有一定支撑。如果硅谷银行事件引发金融市场剧烈波动,并发生系统性风险,则油价面临大跌,但在供需面支撑的情况下,油价跌幅可能有限。欧佩克3月14日发布的月度石油报告显示,2月,欧佩克的13个成员国总的原油日产量为2892万桶/日,较1月的2881万桶/日高出11.7万桶/日。预计全球第二季度对欧佩克石油的需求量为2862万桶/日,即如果欧佩克维持2月的产量水平,那么日产量将比日需求高出约30万桶。此外,欧佩克分析指出,由于二季度位于冬季供暖高峰和夏季驾驶季节之间,所以全球石油消费往往会在这一时期有所放缓。

2.全球天然气供需紧张有所缓解

进入2月以来,国际天然气价格大幅下跌。美国天然气期货主力合约跌破2美元/百万英热单位,创2020年9月以来新低。整个2月,欧洲TTF价格在15美元/百万英热单位区间盘整,较2022年8月的价格高点暴跌近84%;亚洲现货价格甚至更低,处于14美元/百万英热单位区间的低端,比2022年8月底的水平下降了约80%。与历史价格相比,美国HH现货价格基本回到疫情前同期水平;欧洲TTF和东北亚LNG现货价格虽然较前期显著下跌,但仍远高于往年同期水平,目前欧亚气价中枢仍在中高位运行。总体来说,气温偏暖、高库存、需求压减以及地缘政治溢价减弱等是造成气价下行的主要因素。业内专家分析认为,2023年国际天然气市场价格预计同比回落,但仍处于高位。一方面是欧洲2022年冬季顺利度过,且天然气库存保持高位;乌克兰危机的地缘政治溢价风险逐步消退。另一方面是中国、韩国等亚洲新兴市场天然气需求恢复性增长将拉动全球天然气需求增长;新增LNG供应能力小于需求,整体供需仍趋紧张。综合判断,全年三大市场天然气价格较2022年将有所回落,但仍处于历史高位,呈现先降后升走势。

3.沙伊恢复外交关系引发原油市场关注

3月10日,中国、沙特阿拉伯、伊朗三国发布联合声明,沙特阿拉伯和伊朗达成协议,两国同意恢复外交关系。沙特阿拉伯和伊朗均为中东地区主要的油气生产国,业内分析认为,两国同意恢复稳定外交关系,将有助于缓解中东紧张的地缘局势,防止因地缘动荡推升油价大幅上涨。同时,沙特阿拉伯和伊朗又都是欧佩克成员国,近几年欧佩克基于维稳油价的一致性需求,在产量政策上协作较为密切,此次两国恢复外交关系,将有助于加强欧佩克成员国之间的联系,欧佩克在全球原油供给端的影响力有望进一步提升。我国原油供应七成以上来自进口,进口一半以上来自中东地区。两国达成外交和解,不仅有助于全球和平和中东稳定,也有助于保障中国石油供应安全。值得关注的是,沙伊恢复外交,石油美元或进一步受到冲击。

国内要点

1.油气生产均保持同比增长

1—2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主要能源产品生产均保持同比增长。与上年12月份比,天然气生产增速加快,原油生产有所放缓。原油生产增速略有放缓,进口由增转降。1—2月份,生产原油3417万吨,同比增长1.8%,增速比上年12月份放缓0.7个百分点,日均产量57.9万吨。进口原油8406万吨,同比下降1.3%,上年12月份为增长4.2%。原油加工增速有所加快。1—2月份,加工原油11607万吨,同比增长3.3%,增速比上年12月份加快0.8个百分点,日均加工196.7万吨。天然气生产稳定增长,进口降幅收窄。1—2月份,生产天然气398亿立方米,同比增长6.7%,增速比上年12月份加快0.2个百分点,日均产量6.7亿立方米。进口天然气1793万吨,同比下降9.4%,降幅比上年12月份收窄2.4个百分点。

2.渤海再获亿吨级大油田

3月1日,中国海油宣布,我国渤海再获亿吨级大发现——渤中26-6油田。该油田为国内最大的变质岩潜山油田,也是我国第一大原油生产基地渤海油田连续3年勘探发现的亿吨级油田,进一步夯实了我国海上油气资源储量基础。渤中26-6油田探明地质储量超1.3亿吨油当量,按正常采收率,能够开采原油超2000万吨,提炼成汽油后可供1万辆小汽车正常行驶30年,同时可开采天然气超90亿立方米,能够满足天津市常住人口使用近15年,具有可观的社会与经济效益。据统计,渤海油田过去五年累计新增油气探明地质储量已超10亿吨,为渤海油田上产4000万吨提供了物质保障,为我国海洋油气产量不断刷新纪录奠定了储量基础。渤中26-6油田的成功发现,打破了渤海南部探区潜山一直没有规模性商业发现的局面,展示了渤海隐蔽型潜山油气藏勘探的广阔前景,对类似盆地的勘探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3.塔里木盆地勘探开发再获突破

3月9日,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发布消息称,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富满油田的果勒3C井顺利完钻,以9396米井深刷新了亚洲最深水平井纪录。这标志着塔里木油田超深油气钻探能力正式迈入9000米级新阶段,并具备向万米深地进军的条件。

3月14日,中国石化发布消息称,公司“深地一号•顺北油气田基地”再获突破。其中,顺北84斜井测试获高产工业油气流,折算油气当量达到1017吨,成为顺北油气田第22口“千吨井”。该井垂深深度达8937.77米,是亚洲陆上最深的千吨井,将为我国探索深地,保障国家能源安全贡献重要力量。在我国油气勘探开发实践中,埋深超过8000米的地层为超深层。当前,深层、超深层已经成为我国油气重大发现的主阵地。面积56万平方千米的塔里木盆地是我国陆上最大的含油气盆地,也是全球唯一以超深层资源为主的含油气盆地。盆地埋深超过6000米的油气资源分别占全国的83.2%和63.9%,约占全球超深层油气资源总量的19%,勘探开发潜力巨大。近年来,塔里木油田超深层接连取得重大突破。去年平均钻井井深首次突破7000米大关,已成功钻探轮探1、大北4等72口超8000米“地下珠峰”,钻探超6000米以深的井更是多达1600余口,占全国超深井数量的80%以上。塔里木盆地地区的地质勘探和开发技术不断突破,为当地勘探开发不断取得突破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

4.广东石化炼化一体化项目全面投产

2月27日,随着世界单套规模最大的80万吨/年苯乙烯装置投产,中国石油广东石化2000万吨/年炼油、120万吨/年乙烯、260万吨/年对二甲苯炼化一体化项目打通全流程,并全部产出合格产品,实现一次开车成功,进入全面生产阶段。10余年间,我国原油对外依存度从不到50%攀升至超过70%,原油进口量从2亿吨增至5亿吨。与此同时,世界油气资源劣质化加剧,含硫原油和高硫原油产量早已超过原油总产量的四分之三。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炼油大国,作为国内外唯一可全部加工劣质重油的石化基地,广东石化的投产,一方面,推动我国炼化迈入世界一流,广东石化项目拥有国内最大常减压电脱盐、国内最大气分、全球单套最大芳烃、全球单线能力最大聚丙烯和全球单套最大的苯乙烯装置“五项第一”,且原料适应性、高附加值产品率、能耗水平等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达到世界一流,对炼化行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示范作用。另一方面,优化我国炼化一体化产能布局,有力支撑我国乙烯产能快速增长,一定程度上缓解我国乙烯需要大量进口、高端化工原料长期依赖进口的问题,减少来自供应端的能源安全隐忧,推动我国进口原油渠道和格局多元化,助力实现开放条件下的国家能源安全。此外,珠三角地区今后有望成为世界级石化竞争地。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油在珠三角地区均布局有千万吨级炼化基地,未来还会有外资企业项目在此落地。在国内炼化产能总体过剩的背景下,珠三角地区将成为各巨头成品油销售比拼的大舞台,以及备受全球关注的化工新材料应用和创新中心。

5.中国燃气与美国Venture Global LNG签署20年长协

2月24日,中国燃气发布公告称,公司全资子公司中燃宏大能源贸易有限公司与美国液化天然气供应商Venture Global LNG签订了两份为期20年的LNG购销协议。根据购销协议,Venture Global LNG位于路易斯安那州的两个LNG项目,即Plaquemines LNG和CP2 LNG,每年各向中国燃气供应100万吨LNG。据报道,我国各能源企业正在增加LNG的长期采购合同。2020年至2021年,我国企业签署的采购合同量达到每年近5000万吨,供应商从美国和俄罗斯扩大至中东。作为大宗买家,中国的影响力正在提高。与随时少量买卖的现货交易相比,长期合同有助于在更长时限内稳定LNG采购。

6.多地发文解决城燃价格倒挂问题

日前,湖北省荆门市发展改革委发布公告称,拟按照《政府制定价格听证办法》的有关规定,举行荆门城区居民用天然气销售价格调整听证会。公告根据居民用气的实际情况列出了3套气价调整方案,最高上浮0.61元/立方米。此后,广东省化州市发展和改革局也发文调整天然气销售价格,对居民以外的其他用户(工业、商业、公建等)管道天然气价格由5.97元/立方米上调为6.31元/立方米。上述各地调价目的,均是为了解决城市燃气价格倒挂问题。随着天然气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推进,尤其是国家管网公司的成立,我国天然气资源价格不断放开。比如,目前LNG、工业用户的直供气以及城燃的增量气价格已经完全市场化,由上下游自行谈判,城燃合同内的管道气价格则受国家基准门站价管控,上浮最高不超过20%。但城燃企业的终端销售价格仍由地方政府监管,这就导致当上游气源价格攀高时,出现价格倒挂问题。多地启动的天然气顺价机制,被认为是疏解这一问题的关键措施。

7.成品油价格迎来年内第二次下跌

据国家发展改革委消息,根据近期国际市场油价变化情况,按照现行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自2023年3月17日24时起,国内汽、柴油价格每吨分别下调100元和95元。全国平均来看,92号汽油每升下调0.08元;95号汽油每升下调0.08元;0号柴油每升下调0.08元。本次是2023年第六次调价,也是年内第二次下跌。本次调价过后,今年成品油调价呈现“ 二涨二跌二搁浅”的格局。据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监测中心监测,本轮成品油调价周期内(3月3日—3月16日)国际油价震荡下降。平均来看,伦敦布伦特、纽约WTI油价比上轮调价周期下降2.29%。私家车主和物流企业的用油成本因此减少。以油箱容量50升的普通私家车计算,车主加满一箱油将少花4元左右;对满载50吨的大型物流运输车辆而言,平均每行驶一百千米,燃油费用减少3.2元左右。据隆众资讯计算,调价后,全国大多数地区车柴价格和92号汽油零售限价均在每升7.4元至7.6元左右。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