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北极星电力软件网获悉,3月31日,广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关于印发《广州市贯彻落实〈计量发展规划(2021—2035年)〉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的通知。
《意见》指出,在碳排放领域。完善产品全生命周期各环节能源消耗计量技术、二氧化碳排放因子测量方法,建立基于互联网、物联网、区块链的产品全生命周期“碳中和”指标体系。开展电-碳模型计量设备数据接口、通信协议、软硬件研究。开发基于电-碳模型的碳排放监测系统。
在能源领域。开展用能产品能效标识检测、能源平衡测试、能源审计、节能审核等能源计量检测和能源管理服务,重点研究能源高效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节能减排等领域计量检测技术。开展面向大规模新能源接入的感知量测关键技术、海量电动汽车充放电负荷精准感知与调控技术研究。推动建设分布式光伏、充电桩、电储能、工商业可调负荷接入标准,构建负荷管理系统。推广5G+电力量测及智慧用电试点,打造数智化配电网络系统。开展甲醇、液化天然气(LNG)双燃料及电驱动新型绿色船舶关键计量测试技术研究。
原文如下:
广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印发《广州市贯彻落实〈计量发展规划(2021—2035年)〉的实施意见》的通知
各区人民政府,市各有关单位:
经市政府同意,现将《广州市贯彻落实〈计量发展规划(2021—2035年)〉的实施意见》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广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3年3月24日
广州市贯彻落实《计量发展规划(2021—2035年)》的实施意见
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计量发展规划(2021—2035年)的通知》(国发〔2021〕37号)和《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东省计量发展规划(2022—2035年)〉的通知》(粤办函〔2022〕351号)要求,进一步夯实计
二、加强计量基础研究
(四)加强计量基础和前沿技术研究。推动开展计量作用机理和政策研究。积极融入和适应国家“量子度量衡”计划实施进程,主动参与广东省十年“卓粤”计划,开展基于量子效应的计量标准、量子测量技术、数字计量技术研究,突破一批关键量子计量技术。开展先进制造和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领域精密测量技术的前瞻性研究,突破一批急需的精密测量技术。(市市场监管局、市科技局牵头,各区人民政府结合实际落实。以下各项任务均需各区人民政府参与,不再一一列出)
专栏2计量基础理论与核心技术研究
计量理论研究。重点开展计量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机理和效能评价研究。开展测量新原理、测量方法、复杂系统不确定度模型、可计量性、计量整体解决方案研究。
量子科技应用技术研究。推动计量标准的量子化改造和量子技术的应用研究。在电磁、湿度、压力、真空等专业领域开展量子精密测量应用技术研究。
精密测量技术研究。重点开展复杂几何量、微纳米、微机电系统、光纤、痕量物质等领域精密测量技术研究。开展芯片三维复杂纳米结构几何参数在线精准测量技术等研究和应用。开展数字通信、数字电视等领域数字内容以及数据传输设备的计量测试技术研究和应用。
(五)开展新型量值传递溯源技术和关键共性计量测试技术研究。在市科技计划中结合相关专项目标布局计量科技及应用研究。推动开展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优势产业、未来产业和重大民生监管领域的新型量值传递溯源技术研究与关键共性计量技术研究。开展计量标准、标准物质、标准参考数据库的智能化、网络化技术研究和应用。(市市场监管局、市科技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牵头,广州供电局、广州地铁按职责分工负责)
专栏3 新型量值传递溯源和关键共性计量测试技术
远程和在线计量技术研究。重点开展民用三表等计量器具的远程和在线计量监测技术、大型天线原位校准技术、环境在线监测计量技术及新能源汽车充电桩远程、在线、智能计量测试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复杂环境和极限量计量技术研究。重点开展轨道交通、高清显示等领域复杂测试系统量值溯源技术,高温条件下湿度量值溯源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关键量值传递溯源技术研究。重点开展高端集成电路制造关键微纳工艺参数、成品质量参数等关键参数量值溯源技术,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车载系统关键参数计量技术,光通信、卫星通信关键参数量值溯源技术,虚拟现实(VR)及增强现实(AR)等新型显示关键量值传递溯源技术,可溯源的蛋白/核酸/病毒类标志物制备技术研究,形成一批高技术水平的计量测试仪器或标准。
关键计量软件评测技术研究。重点开展计量软件训练数据集、框架接口、功能安全等测评关键技术研究和应用。
(六)开展计量数字化转型研究。积极参与数字国际单位制建设,推广使用数字校准证书。积极参与广东省计量数据中心建设,加强计量数据汇聚、分析和利用,充分挖掘计量数据应用价值。在生命健康、食品安全、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领域探索开展计量数据的建设与创新应用,培育建设计量数据应用示范基地。规范计量数据使用,强化数字计量数据的可溯源性、可靠性和安全性。(市市场监管局、市委网信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广州供电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七)优化计量科技创新生态。依托市内计量优势企业、科研院所和高校,建设一批计量科技创新基地。支持我市优势计量技术机构建设技术创新中心、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新型研发机构等科技创新平台。深化产学研用计量科技合作,推动计量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市市场监管局、市科技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服务重点产业领域发展
(八)支撑先进制造与质量提升。聚焦我市先进制造业发展需求,建立一批制造业急需的计量标准,提升计量基础保障能力,服务广州制造“八大提质工程”。围绕半导体与集成电路的设计、制造、封测环节,开展关键计量测试技术研究,建设广东省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产业计量测试中心,支撑“强芯”工程。围绕智能汽车、高端装备等领域全产业链和产品全寿命周期,建设广东省先进制造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加强关键测量方法和装备研制,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积极参与省工业计量基础数据库建设,加强本市工业制造领域计量数据的采集、管理和应用。(市市场监管局、市科技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九)服务国产高端仪器发展。实施仪器仪表质量提升工程,支持开展高性能通用电学测试仪器、热学测试仪器、专用质谱仪、光谱仪等高端仪器研究。加强芯片制造领域关键计量仪器攻关,构建芯片制造领域关键计量仪器国产化验证机制。积极参与仪器仪表计量测试评价制度的建设和应用推广。推动仪器仪表产业集聚发展,推进关键计量设备自主可控,培育具有核心技术和核心竞争力的国产仪器仪表品牌。(市市场监管局、市发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服务人工智能与智能制造。推动人工智能计量基础理论、关键共性计量技术和人工智能系统性能评价方法研究,形成各领域通用的人工智能计量体系框架、接口与方法、标准与规范。加强机器视觉测量、智能语音、非接触测量、自适应校准等先进计量技术与智能制造过程的深度融合,开展工业机器人机械系统、控制系统、驱动系统等计量测试技术研究。支持开展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计量测试方法研究。推广智慧计量理念,推动企业开展计量检测设备的智能化升级改造。(市市场监管局、市科技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一)服务数字经济发展。支持开展工业互联网物理信道、传输稳定性、功耗等参数的计量测试方法研究,提升数据传输可靠性。开展5G网络、光通信、量子通信、卫星通信、物联网、车联网、工业互联网等领域数字计量和溯源关键技术研究,服务“融网”工程。提升数字终端产品、智能终端产品计量溯源能力。推动开展数据中心、数据流量、数据业务和应用等数字经济相关的计量测试技术研究,强化计量科技对数字赋能的支撑作用。推动开展超高清新型显示平板专用测试设备量值溯源研究,支撑建设“世界显示之都”。(市市场监管局、市委网信办、市科技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广州供电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二)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依托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体系,开展农业农村领域关键参数量值溯源、科研工作,强化乡村民生计量保障。支持动植物疫病、农兽药残留、产品重金属污染等检测标准物质的研制,强化农业农村领域精准计量。积极开展“计量技术服务下乡”活动,围绕农业生产、农资购销、农产品收购、农业电商等环节提供全方位计量保障服务。(市市场监管局、市农业农村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三)提升国土空间计量保障能力。推动开展北斗卫星测量与授时系统、实景三维测绘系统等测试技术研究,促进测绘行业计量保障能力提升。推动测绘行业计量技术规范制修订,促进测绘行业高端装备仪器研发和产业化。以世界气象中心(北京)粤港澳大湾区分中心建设为契机,推进建设广州市气象计量站。加强气象多要素自动计量系统建设,完善气象综合观测计量保障体系。加强大湾区内各单位的气象计量业务合作,推进关键共性计量技术研究。(市市场监管局、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市水务局、市气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四)支撑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积极推动国家碳计量中心落户南沙。推动在船舶制造、电力等领域开展碳排放关键计量测试技术研究,完善碳排放计量监测体系。支持开展碳排放模型研究及应用,构建碳排放计量算法理论基础。落实碳排放计量审查制度。积极承接国家在城市和园区开展的低碳计量试点。加强重点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审查,推进能源资源计量服务示范工程建设。加强能耗、水资源计量设备的检定,完善市政、绿化、消防、环卫等用能用水计量体系建设。(市市场监管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生态环境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水务局、广州供电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专栏4 计量服务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
碳排放领域。完善产品全生命周期各环节能源消耗计量技术、二氧化碳排放因子测量方法,建立基于互联网、物联网、区块链的产品全生命周期“碳中和”指标体系。开展电-碳模型计量设备数据接口、通信协议、软硬件研究。开发基于电-碳模型的碳排放监测系统。
能源领域。开展用能产品能效标识检测、能源平衡测试、能源审计、节能审核等能源计量检测和能源管理服务,重点研究能源高效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节能减排等领域计量检测技术。开展面向大规模新能源接入的感知量测关键技术、海量电动汽车充放电负荷精准感知与调控技术研究。推动建设分布式光伏、充电桩、电储能、工商业可调负荷接入标准,构建负荷管理系统。推广5G+电力量测及智慧用电试点,打造数智化配电网络系统。开展甲醇、液化天然气(LNG)双燃料及电驱动新型绿色船舶关键计量测试技术研究。
生态环境监测领域。加强大气、水、土壤等环境中污染物与温室气体标准物质研制。提升环境、卫生领域污染物及有害气体排放量监测能力,助力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
应对气候变化领域。开展温室气体、生物气溶胶、多环境污染物、臭氧监测仪器设备计量方法研究。
(十五)服务大众健康与安全。加快医疗健康领域计量服务体系建设,围绕疾病防控、生物医药、诊断试剂、医疗器械、营养与保健食品等领域,推动关键计量测试技术研究与应用。加强安全领域计量服务体系建设,支持开展交通安全、安全生产、社会稳定和安全等领域的关键计量测试技术研究,推进交通监管设备、警用设备、刑事技术产品、消防设施等计量测试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交通测速系统、呼出气体酒精含量检测仪等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设备的检定。(市市场监管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公安局、市卫生健康委按职责分工负责)
专栏5 健康领域计量测试能力提升工程
疾病防控领域。完善重症呼吸机、体外膜肺氧合(ECMO)、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仪、隔离方舱以及核酸检测实验室涉及的计量器具等重要防疫装备的计量测试服务能力。
医疗器械领域。开展放疗设备、医疗机器人、呼吸机、医用智能传感器、高性能植入式医疗器械、可穿戴式健康监控仪器设备等高端医疗器械的计量技术研究和应用。加快医疗高端影像设备溯源用标准仿生模体的研制及其计量测试方法的研究。
生物制药领域。开展生物制药过程中重点参数如流量、压力、温度、湿度、酸度、电导率、转速、风速、质量、液位、溶解氧、时间、位移等的原位在线计量和远程计量技术研究和应用。完善如细胞计数器、空气质量检测仪等生物制药专用设备的计量技术研究和应用。
(十六)提升交通运输计量保障能力。面向我市轨道交通、铁路、公路和港口重大工程、重大装备、重要运营线路计量需求,持续提升计量技术保障能力。加快建设国家城市轨道交通运输服务产业计量测试中心,推动开展整车生产、零部件、轨道交通智能化等轨道交通产业的关键计量测试技术研究,扩大我市轨道交通产业优势。推动开展船舶设计、建造、维护、保养全寿命周期计量测试技术研究,提升船舶计量保障能力。加快国家港口能源物流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建设,开展船舶仓容积、液化天然气(LNG)船舶、港口称重和检验检疫等方面的计量测试技术研究,提升港口物流效率和安全环保水平。(市市场监管局、市发展改革委、市交通运输局、广州港务局、广州地铁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七)服务智能汽车和新能源汽车发展。加强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驱动电机、电控系统等关键计量测试技术和测试设备研究,开展新能源汽车充、换电设施在线计量方法、在线计量模块研究,智能充电、大功率充电等新型充电计量测试设备研制,支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推动智能汽车环境感知系统、中央决策系统计量测试技术研究,开展高级驾驶辅助系统专用检测设备量值溯源研究,加强智能驾驶算法、智能网联技术的验证评价研究。(市市场监管局、市发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广汽集团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夯实计量技术基础
(十八)构建新型量值传递溯源体系。结合国际单位制量子化变革发展和数字化、扁平化量值传递溯源要求,推动构建依法管理的量值传递体系和市场需求导向的量值溯源体系。强化量值传递体系的法制保障和基础保障,按照市、区分级保障工作原则,增强量值传递能力,确保体系完整、运行有效。鼓励社会资源参与市场化、竞争性量值溯源技术服务,培育一批专业化、社会化、网络化的服务机构,打造专业领域服务平台,构建市场需求导向的量值溯源体系。(市市场监管局牵头,各有关部门和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九)加强计量标准体系建设。围绕关键核心共性测量技术、新兴产业发展需求,加强计量标准建设,建立一批国家计量标准,补全量值溯源链,提高计量覆盖能力。加快推进各级各类社会公用计量标准技术改造和升级换代,持续提高社会公用计量标准覆盖率,扩展测量范围,提高准确度等级,提升智能化水平。加强部门行业计量标准建设,强化行业计量保障能力,更好服务市场监管和经济发展。深化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企业内部使用的最高计量标准器具管理模式改革工作。(市市场监管局牵头,各有关部门和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十)加大标准物质研制应用。面向广州市重点产业需求,实施标准物质能力提升工程,重点解决食品安全、生命科学等领域标准物质“卡脖子”问题。加强标准物质研发应用的市场化培育,鼓励全市行业龙头企业、高校、技术机构、科研院所加大对标准物质的研发投入。定期组织市内标准物质量值比对,提升标准物质质量监管能力。(市市场监管局牵头,各有关部门和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专栏6 广州市标准物质能力提升工程
食品安全领域。研制食品中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非法添加剂、营养成分、元素及形态分析、包装材料持久污染物以及食品安全前沿性研究等标准物质。
生命科学领域。研制基因检测、核酸检测、蛋白质、脂肪、生物毒素、微生物、生物多糖等标准物质。
临床检验领域。研制新生儿筛查、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等重大疾病早期预警和诊断、疾病危害因素等标准物质。
新材料领域。研制智能光、热、电、声响应功能材料计量测试中的标准物质。
资源环境领域。研制土壤检测、水质检测、空气检测、固废检测以及环境安全前沿性研究等标准物质。
先进制造领域。研制集成电路制造领域中的电子特气标准气体,航空工业油中元素检测设备计量标准物质,石油化工产品物性和产品质量检测用标准物质。
海洋领域。研制海水、海洋沉积物、海洋生态和土壤挥发性有机物等方面的标准样品及质控样品。
(二十一)推进计量技术机构建设。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和公益性计量基础设施建设,优化资源配置,着力提升计量供给能力,推动全市计量供给与各领域对精准测量测试的需求相匹配。支持国家级计量技术机构来穗建设高水平研究机构,大力推动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建设,优化各级计量技术机构和行业主管部门专业计量技术机构布局,推动各级计量技术机构差异化、专业化发展。深入推动全市计量技术机构创新发展,支持计量技术机构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升自主可控能力。推动计量技术机构充分应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提升自身服务能力和水平,搭建专业领域服务平台,研制面向复杂任务的跨平台、多品类精密仪器智能化技术平台,打造智慧计量实验室。(市市场监管局牵头,市科技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十二)加强计量人才队伍建设。深入实施“广聚英才计划”,将紧缺的高层次计量人才引进纳入全市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培养计量领军人才,建立全市计量专家库。推动计量技术机构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等进行人才合作,打造一批计量科技创新团队。引导高校、职业院校、技工学校与计量技术机构、企业合作办班、合作办学,联合开展计量职业人才培养。加强计量领域相关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推进注册计量师职业资格与工程技术人才系列职称的有效衔接。加强产业龙头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的交流合作,建设具有计量科研服务、计量科技成果转化和计量人才培训功能的公共服务平台,加快推进整体计量技术能力提升。(市市场监管局、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十三)完善企业计量体系。推动企业建立专用计量设备管理制度,加强专用计量设备可计量性研究,引导企业建立完善与其科研、生产、经营相适应的计量管理制度和保障体系,鼓励其通过测量管理体系认证。推行企业计量能力自我声明制度,引导企业积极参加工业企业计量标杆示范。发挥龙头企业和各类计量技术服务机构引领带动作用,参与实施中小企业计量伙伴计划,全面提升产业链相关中小企业计量保证能力。完善激励企业增加计量投入的普惠性政策,落实企业新购置计量器具按规定享受一次性税前扣除优惠政策。(市市场监管局牵头,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国资委、市税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十四)加强计量交流合作。围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加快推动广州南沙深化粤港澳计量工作的全面合作,推进高水平计量基础设施建设,加强计量工作的交流合作。鼓励我市龙头企业和各类计量技术服务机构积极承办和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各类计量学术与管理交流会议,推动计量技术交流协作。积极参与计量量值比对,促进计量技术水平提升。(市市场监管局牵头,市港澳办按职责分工负责)
五、提升计量监管效能
(二十五)完善地方计量配套制度体系。提升计量依法行政水平,加强计量管理、技术机构、产业计量、计量校准等方面相关政策和制度研究,推动相关监管制度的建立和实施。健全广州市计量技术规范体系,提高规范的科学性、适用性和有效性。完善市计量工作部门间联席会议制度,健全计量工作协调机制。(市市场监管局、市司法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十六)推动计量监管制度改革。以强制检定计量器具管理为突破口,探索建立智能计量器具实时监控、失准更换和监督抽查相结合的新型监管制度。开展在用电能表、水表和燃气表状态评价及延期更换试点工作并逐步在全市推广。针对计量新技术、新应用、新业态、新模式,坚持包容审慎监管原则,不断丰富监管手段,提升监管效能。健全计量比对工作机制和管理模式,积极申报建设国家级计量比对中心或省级计量比对中心。(市市场监管局牵头,市水务局、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广州供电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十七)强化民生计量监督管理。实施计量惠民工程,加强电能表、水表和燃气表等计量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基层民生计量保障能力。组织开展强制检定计量器具专项检查,加强对集贸市场、加油站、餐饮业、商店和眼镜店等民生领域的计量监督和重大节日计量专项监督检查,强化计量器具产品质量、商品量、能效标识、水效标识等方面计量监督,维护群众切身利益。(市市场监管局牵头,市水务局、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广州供电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十八)创新智慧计量监管模式。聚焦数字赋能,以电能表、水表、燃气表、加油站、集贸市场、电动汽车充电桩为突破口,加强远程计量监管技术研究,积极打造新型智慧计量监管体系,探索推行非现场监管,通过器具智能化、数据系统化,实现器具信息可识别、数据可采集、作弊可阻断。加强电力智能计量装置推广应用,建设新一代电能计量自动化系统以及电能量数据应用平台,服务“数字政府”建设。(市市场监管局牵头,广州供电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十九)推进诚信计量体系建设。推进诚信计量体系建设,建立完善以经营者自我承诺为主、政府部门推动为辅、社会各界监督为补充的诚信计量管理模式。制定诚信计量管理规范地方标准,引导经营者开展诚信计量管理,落实主体责任。在商业、服务业等领域持续推进经营者诚信计量自我承诺,培育诚信计量示范单位。持续开展“双随机、一公开”监督抽查,营造诚信计量市场环境。(市市场监管局负责)
(三十)加强计量执法协作。加强计量作弊防控技术和查处技术研究,依法严厉查处制造、销售和使用带有作弊功能计量器具的违法行为。规范计量服务行为,严厉打击伪造计量数据、出具虚假计量证书和报告的违法行为。加强计量执法队伍建设,提升计量执法装备水平。加快信息共享,加大对计量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对举报计量违法行为的单位和个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落实奖励。(市市场监管局牵头,市公安局、市司法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十一)推动计量服务市场健康发展。充分利用市场资源和力量,通过政府购买服务、专项授权等形式,吸纳各类社会组织参与法制计量工作,构建多元、开放的法制计量新格局。大力发展计量校准、计量测试、产业计量等高技术服务新兴业态,培育和壮大专业化计量技术服务市场,不断满足市场多样化、个性化需求。推动行业协会商会建立健全计量服务行业经营自律规范,引导校准行业健康发展。发挥行业主管部门职能作用,强化对高校、科研院所所属实验室及第三方检验检测机构在用仪器设备的计量溯源性要求。(市市场监管局牵头,各有关部门和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六、保障措施
(三十二)加强组织领导。坚持党对计量工作的全面领导,把党的领导贯穿于规划实施全过程。各区政府要高度重视计量工作,把计量事业发展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实施有效衔接,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和要求,明确计量发展重点,分解细化目标任务,强化工作责任落实,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有关部门、行业、企业要结合实际,采取切实有力措施,确保规划各项任务落实。(各有关部门和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十三)加强政策支持。各区人民政府要对公益性计量技术机构予以支持,将公益性计量工作所需经费按规定纳入本级预算,加大财政投入力度,为计量基础设施和计量标准、标准物质、计量数据和产业计量测试服务平台等国家战略资源能力建设提供经费保障,保障法制计量监督开展和量值传递溯源体系有效运行。发展改革、科技、政务服务数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税务等部门要会同市场监管部门制定相应的投资、科技、信息化、人才保障和税收支持政策。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计量发展的支持力度,鼓励采用多元化融资方式,拓宽融资渠道,积极引导社会资金参与计量技术、装备研发和应用服务。(市市场监管局牵头,市发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财政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金融局、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市税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十四)加强学科和文化建设。加强计量教育体系建设。协同推进计量专业人才培养,鼓励、支持有条件的院校加强计量相关学科、专业、课程、教材等的建设。制定相关人才支持政策,保障计量事业发展。加强计量文化建设、科普宣传,发展计量文化产业,开发计量科普资源。深入开展计量科普宣传,结合“5•20世界计量日”“质量月”等活动,大力开展法定计量单位、计量科技知识、计量文化等普及教育,增强全社会对计量的认识。积极培育和弘扬新时代计量精神,开展计量先进典型和榜样选树,不断增强新时代计量工作者的荣誉感和使命感。(市市场监管局牵头,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十五)加强协调联动。加强上下联动和横向协调,推进军地协同,形成落实规划的合力。充分发挥计量工作部门间联席会议制度作用,加强统筹协调和工作推进。探索组建全市计量智库,广泛吸纳高水平计量人才,研究趋势性、前瞻性重大计量问题,做好计量决策支撑和咨询服务。充分发挥学会协会、科研院所、高校等单位的优势和作用,集聚各方资源和力量,共同推动广州现代先进测量体系建设。(市市场监管局牵头,各有关部门和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十六)狠抓工作落实。市政府各有关部门、各区政府、机构、行业、企业要建立落实规划的工作责任制,按照职责分工,对规划实施情况及时组织开展监督检查和考核评价。市市场监管局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对规划实施情况的跟踪监测,发现规划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并研究解决对策,建立定期通报机制,重要情况及时报告市政府。(市市场监管局牵头,各有关部门和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量基础,提升计量能力和水平,推动建设现代先进测量体系,促进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结合我市实际,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统筹发展和安全,充分调动社会各方资源和力量,全方位加强计量体系和能力建设,加快构建我市现代先进测量体系,高质量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为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技术基础和保障。
(二)基本原则。
坚持创新突破、改革引领。面向世界科技前沿以及国家和省、市重大需求,加大计量薄弱环节技术研究,强化计量标准更新换代和计量科技场景应用,推动计量产学研协同创新。聚焦产业发展和民生保障需要,探索建立新型计量监管模式,推动计量制度改革,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提升计量供给能力和水平。
坚持需求牵引、供给提升。面向经济主战场和重大民生需求,加强计量基础能力建设,优化计量服务支撑,培育计量新业态、发展计量新模式,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计量发展新机制。
坚持政府统筹、市场驱动。突出计量战略资源地位,坚持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相结合,加强政府对计量事业发展的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推动计量能力供给专业化、多元化,规范各类计量行为,促进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坚持协同融合、开放共享。充分调动社会各方资源和积极性,完善计量工作部门间联席会议制度,健全计量工作协调推进机制,形成全社会共建、共治、共享的计量发展新格局,全力开创计量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三)发展目标。到2025年,我市现代先进测量体系建设取得重要进展,部分专业领域项目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计量在经济社会各领域的地位和支撑作用日益凸显,协同推进计量工作的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
计量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升,充分激发计量科技创新活力,攻克一批重点领域关键计量测试技术,研制一批具有原创性成果的计量标准装置、仪器仪表和标准物质,搭建一批与产业深度融合的计量科技创新和服务平台,培养造就一批知名计量科研团队和计量专家队伍。
计量服务保障能力持续增强,根据新兴支柱产业、新兴优势产业、优势特色产业等重点领域需求,建设一批产业计量测试中心,打造一批综合实力国内领先的计量技术机构,增强计量在产业发展、民生保障等领域中的基础支撑和保障作用。
计量监督管理体制逐步完善,创新计量监管模式,推进诚信计量体系建设,强化民生计量保障服务,计量数字化、智能化监管水平不断提升。社会各方的计量溯源性意识得到明显增强,计量协同发展机制不断完善。
展望到2035年,计量科技水平与计量服务保障能力显著提升,重点领域计量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建成符合广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需要的现代先进测量体系。
二、加强计量基础研究
(四)加强计量基础和前沿技术研究。推动开展计量作用机理和政策研究。积极融入和适应国家“量子度量衡”计划实施进程,主动参与广东省十年“卓粤”计划,开展基于量子效应的计量标准、量子测量技术、数字计量技术研究,突破一批关键量子计量技术。开展先进制造和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领域精密测量技术的前瞻性研究,突破一批急需的精密测量技术。(市市场监管局、市科技局牵头,各区人民政府结合实际落实。以下各项任务均需各区人民政府参与,不再一一列出)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是新时期能源发展的总体目标和战略任务。党的二十大报告和二十届三中全会均提出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的重大战略决策,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连续两年对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作出明确的工作部署。近年来,能源行业不断深化对新型能源体系的认识,各项任务举措落实,新型能源体系建设
中新天津生态城(以下简称生态城)是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府间重大合作项目,是世界上首个国家间合作开发的生态城市。近日,经国务院同意,《中新天津生态城建设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实施方案(2024—2035年)》(发改环资〔2024〕1198号,以下简称《方案》)正式印发,对推进生态城建设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
在当今能源转型与创新技术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园区场景下的微电网应用正崭露头角。近日,国能日新浙江杭州园区2.895MW储能微电网项目圆满完成验收工作,标志着园区微电网应用市场进一步增长。此微电网园区由分布式光伏、储能和化纤厂房负荷组成,在国能日新微电网能源管理解决方案的智能管控下,确保了
国网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认真落实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暨2024年年中工作会议工作部署,坚定不移推进智库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高质量建设中央企业新型智库。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做全面深化改革的实干家国网能源院组织全体党员干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
公示结束时间:2024年07月21日一、评标情况标段(包)[001]“峰和”能源管理平台一期二阶段“仟瓦时”微电网平台开发:1、中标候选人基本情况中标候选人第1名:中建电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投标报价:994.1万元,质量:合格,工期/交货期/服务期:365天;中标候选人第2名:西安未来国际信息股份有限公司,
近日,山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示2024年山东省工程研究中心认定名单,青岛纳晖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参与申报的“健康环境与低碳能源山东省工程研究中心”获批,这也是纳晖新能源首个省级创新平台。据了解,山东省工程研究中心作为全省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根据科教强省和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战略需
北极星电力网获悉,工信部近日公布2023年度重点行业能效“领跑者”企业名单,2024年第13号,详情如下:按照《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市场监管总局办公厅关于组织开展2023年度重点行业能效“领跑者”企业遴选工作的通知》(工信厅联节函〔2023〕348号)要求,经地方推荐、专家评审、
2024年6月18日,亚太地区领先的公用事业集团和综合智慧新能源投资与服务商——新加坡能源集团(SPGroup)凭借降本增效的技术方案和创新的商业模式,在成都武侯区国际体育公园城(简称:国际体育公园城)招标中胜出,赢得了装机规模9800冷吨的合同能源管理服务项目,未来将助力成都武侯区打造全国一流体
5月24日,在国家数据局联合多部门举办的第七届数字中国峰会上,国家能源集团新能源“一区域一集控”项目荣获“最佳成果十佳解决方案”。“十四五”以来,国家能源集团坚持多元化、快速化、规模化、效益化、科学化发展新能源,截至2023年底,国家能源集团新能源装机规模达9623万千瓦。随着规模的快速增
业内人士表示,氢能作为能源管理,经历了漫长的历程。我国经过数年力推氢能产业后,《能源法(草案)》明确氢为能源可谓众望所归。氢能一旦作为能源管理,将带来哪些新变化?4月2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草案)》(以下简称《能源法(草案)》)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审议。其中,
5月9日,山推工程机械公司综合能源管理平台项目(一期)公开招标,项目包含综合能源管理系统、系统建设及相关系统集成,计量仪表(电力、天然气、热力、水)的更新及改造、开闭所高压电力工控机的软硬件更新、网络及布线施工等工作。项目通过物联网技术、云技术,实现能源数据实时采集、用能数据统计分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8月21日,天津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发布《天津市电力负荷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征求意见稿)》,文件提到,天津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组织天津市电力负荷管理中心等单位编制年度电力需求响应实施细则。各区电力主管部门按照实施细则要求,组织辖区内电力用户、负荷聚合商、虚拟电厂运营企业开展
2023年夏季,四川面临“迎峰度夏”保供电及成都大运会电力保供双重挑战,成都大电网供需形势尤为紧张,面对严峻考验,国网信通股份中电启明星精心部署、多措并举保障电网平稳运行,高效支撑本轮“迎峰度夏”保供电及成都大运会电力保供精准错避峰工作有序开展。8月21日,国网信通股份中电启明星收到来
北极星输配电网获悉,6月1日,绍兴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发布关于印发《2023年绍兴市公共机构节约能源资源工作要点》(以下简称《要点》)的通知。《要点》指出,推广绿色办公模式。会同相关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实施公共机构空调负荷柔性调控工程的通知》,全面优化空调用电结构和能效水平,全市公共机构空调力
4月6日,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负荷资源精准评估与柔性调控技术”科技攻关团队围绕负荷精准评估及调控技术开展研讨,持续推进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系统二期功能建设,推动负荷管理系统智能化迭代升级,为今年迎峰度夏电力可靠供应提供技术支撑。以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为目标,国网江苏电力围绕新型电力系
4月7日,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市民中心中央空调柔性调节设备系统远程调试成功,标志着国网威海供电公司在全省率先具备空调负荷深度参与电网平衡能力。2022年迎峰度夏期间,山东电网空调等制冷负荷最高超过4000万千瓦。为节约用电资源,保障迎峰度夏期间电力可靠供应,国网威海供电公司促请市发展改革委于
11月15日,国网兰州供电公司用电检查专工曹万雄打开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系统,应用国内首个新型智慧能源单元示范项目,为埃肯硅材料(兰州)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埃肯硅公司”)精准分析用电数据,为迎峰度冬期间企业安全稳定生产和节能降耗编制最优调控方案,推动企业节能减排,引导企业绿色低碳生产。随
8月30日,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辛保安与四川省委副书记、省长黄强举行视频会谈。双方表示,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全面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保供电稳增长促转型惠民生,奋力
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2022年第一次物资招标采购项目中标公告招标编号:192201
2017年上海市迎峰度夏有序用电会议及负荷管理系统实战演练日前在国网上海客服中心举行。市经济信息化委副主任吴金城参加演练。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副总经理刘运龙担任演练总指挥,各区经委、控股集团代表一同观摩了演练。吴金城副主任指出,本次演练有效检验了负荷管理系统的快速响应能力和限电准确性,
为了按期保质保量完成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任务,全面提升营销工作智能化水平,山阳公司通过加强业务培训、加强组织领导、加强督导检查、加强信息反馈等方式,全力推进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有条不紊的开展。一是加强业务培训。对公司17个供电所所长和生产骨干进行集中培训。培训内容包括系统建设的重要意义,集中器、采集器安装注意事项,施工工艺,流程推进,竣工检查验收要点,功能深化应用等;二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以经理为组长,其他领导班子成员为副组长,各相关部室主任、供电所长为成员的建设领导小组,明确分工,夯实责任;三是加强督导检查。建立工作协调机制和月度考核机制,每周五召开
北极星电力软件网获悉,日前,庆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庆阳市贯彻落实计量发展规划(2021-2035年)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的通知。《方案》指出,积极参与新型量值传递溯源技术研究。针对复杂环境、实时工况环境和极端环境计量需求,支持开展数字化模拟测量、工业物联、跨尺度测量、复
北极星电力软件网获悉,近日,由江苏泰州市生态环境局、泰州市市场监管局、泰州市标准化院等单位联合起草的《碳排放在线监测系统建设规范》(以下简称《规范》)正式发布,这是碳排放监测领域国内首个市级地方标准。《规范》对碳排放在线监测系统所涵盖的直接监测系统、数据采集与传输系统、数据核算及
北极星环保网获悉,近日,由泰州市生态环境局、泰州市市场监管局、泰州市标准化院等单位联合起草的《碳排放在线监测系统建设规范》正式发布。据了解,这也是碳排放监测领域国内首个市级地方标准。《规范》对碳排放在线监测系统所涵盖的直接监测系统、数据采集与传输系统、数据核算及校核系统、实时监测
北极星碳管家网获悉,近日,由泰州市生态环境局、泰州市市场监管局、泰州市标准化院等单位联合起草的《碳排放在线监测系统建设规范》正式发布。据了解,这也是碳排放监测领域国内首个市级地方标准。《规范》对碳排放在线监测系统所涵盖的直接监测系统、数据采集与传输系统、数据核算及校核系统、实时监
北极星电力软件网获悉,近日,由江苏泰州市生态环境局、泰州市市场监管局、泰州市标准化院等单位联合起草的《碳排放在线监测系统建设规范》(以下简称《规范》)正式发布,这是碳排放监测领域国内首个市级地方标准。《规范》对碳排放在线监测系统所涵盖的直接监测系统、数据采集与传输系统、数据核算及
北极星碳管家网获悉,11月28日,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电子商务平台发布华能桐乡和瑞金电厂二氧化碳排放连续监测系统采购预招标中标结果公示,北京雪迪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标该项目,中标金额197.13万元,详情如下:华能桐乡和瑞金电厂二氧化碳排放连续监测系统采购预招标中标结果公示(招标编号:HNZB
北极星碳管家网获悉,11月28日,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电子商务平台发布华能沁北等5电厂二氧化碳排放连续监测系统打捆招标中标结果公示,北京雪迪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标该项目,中标金额562万元,详情如下:华能沁北等5电厂二氧化碳排放连续监测系统打捆招标中标结果公示(招标编号:HNZB2022-10-1-131
北极星碳管家网获悉,11月11日,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电子商务平台发布华能清能院二氧化碳排放连续监测系统及配套服务设备招标公告。招标文件显示,项目采购二氧化碳排放连续监测系统及配套服务5套,投标人负责提供二氧化碳排放连续监测系统、多点流量测量系统及相关附件,并应根据每个电厂的实际情况
合肥中科上智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打造的“人工智能+”平台上线。据了解,该平台可实现大气污染智能监管与预测预警、工业碳排放精准计量,让工业数据真正互联互通,其自主研发的核心仪器仪表摆脱了对国外技术的依赖。据项目主要研发人员李鲲介绍,该系统由核心监测设备和数据监管平台构成,其中核心监测设
北极星输配电网获悉,7月8日,邯郸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贯彻落实计量发展规划(2021—2035年)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的通知。《方案》指出,提升能源资源计量管理和服务水平。积极参与完善省级能耗在线监测平台和碳排放监测系统建设。加强能源资源、环境和碳计量数据分析和利用。推动企业建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