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俄乌冲突爆发以来,在能源危机的冲击下,欧洲各国开始重新审视高能源外部依存度带来的潜在风险,并进一步加速能源低碳转型。然而,欧洲的能源低碳转型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如何理解和平衡兼顾能源安全和低碳转型的短期和中长期的举措等问题依旧是业界关注的焦点。与此同时,在全球贸易紧张、能源市场波动、地缘政治不确定、低碳技术竞争加剧等多重因素交织的背景下,作为欧洲重要绿色合作伙伴的中国,在与欧洲就绿色产业领域的合作与竞争走势同样至关重要。
在此背景下,5月10日,在由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和绿色和平联合主办的“中欧圆桌对话-欧洲能源低碳转型的回顾与启示”为主题的研讨会中,与会者结合欧洲和中国的各自情况,在当前全球能源供需呈现出更复杂的特点下,深入探讨了欧洲在应对能源危机、兼顾安全和低碳的能源转型中的最新进展以及中欧在能源低碳领域的合作空间和展望。
本次研讨会由绿色和平气候与能源资深项目主任高雨禾主持,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公共政策与创新研究所所长于宏源和绿色和平东亚项目副总监张凯为会议做开场致辞。于宏源表示,在复杂的外部形势下,欧洲在全球能源转型方面扮演了非常积极的角色。而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绿色产品生产国,也是欧洲重要的绿色合作伙伴。中欧在国际公共品提供方面有很大的合作潜力也面临很多共同的困难,处在当下的重要窗口,中欧双方的交流互信是十分重要的。张凯表示,现阶段中国国内针对能源危机、能源转型以及全球气候治理的影响相对悲观,在这样的新环境下,有必要重新审视能源转型中的效率与安全,以及中欧在绿色产业中的合作和竞争。
绿色和平欧洲气候与能源项目主任Silvia Pastorelli就欧盟能源转型的趋势以及去年能源危机的应对做主旨发言,Pastorelli表示绿色新政的出台是欧盟摆脱能源危机的重要途径,可再生能源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从发电情况来看,近年来化石能源发电趋势一直是下降的,2022年,欧盟太阳能和风能发电量已经超过天然气。此外,她也强调电网的建设发展是欧盟的重要优势,电网的互联互通在欧洲推进能源转型的过程中扮演了重要作用。在谈及欧盟是如何应对去年能源危机时,Pastorelli指出尽管去年欧盟增加了煤炭进口量并重启了一些煤电站,但主要是预防性举措,总体上煤炭消费下降的趋势并没有被逆转,说欧盟重新拥抱煤炭并不属实。Pastorelli同时强调了能源供应多元化的重要性,并表示需要警惕欧洲近来大规模进口液化天然气从而造成碳锁定的风险。
在圆桌讨论的环节,就欧洲如何构建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电力系统以兼顾安全和低碳的问题进行分享,法国环境部国际司气候处处长董钺,波恩大学国际关系和全球技术政治教授Dr.Maximilian Mayer以及绿色和平Silvia Pastorelli参与了讨论。
董钺分享了去年法国在应对能源危机中的一些举措,他表示尽管法国电力部门已经实现了一定程度的脱碳,但电网消纳和互联互通依旧是重要的一环。他认为,中欧在能源转型上面临的许多挑战有相似之处,很值得双方相互学习借鉴,但以媒体大肆报道“欧洲大规模重启煤电”为例,他表示中欧双方在对话认知层面仍然存在一些误读,因此,双方通过加强对话和互访去收窄认识偏差是十分有必要的。
Mayer教授认为现阶段中欧是合作和竞争并存的关系,他表示应该主要关注地缘政治和经济对转型的影响。欧洲国家对于可再生能源正在给予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配置补贴,相对应的则是核能的逐渐减少,并由太阳能和风能取而代之。在电池、电动车、风电等领域,中国的进步远超欧盟国家,欧洲的竞争力或被削弱。在双方未来合作中,中方可以在增强透明度方面继续努力,欧洲则需要进一步实现去政治化。
Pastorelli补充,从应对气候变化的角度来说,全球能源转型时不我待。中欧双方都应积极开展国际合作,提升各自的透明度并为弥合分歧做出努力。此外,对于损失损害资金的分配和统筹对于全球能源转型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需要各国更好地建立互信和公平分配。
博众智合(Agora)能源转型论坛中国电力项目主任尹明博士围绕欧洲如何构建兼顾安全和低碳的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电力系统为题做主旨发言。他表示,能源进口依存度高,尽管绿色能源发展迅速,但是绿色产业和技术创新能力发展相对较慢,工业竞争力有所下降,是欧洲绿色转型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和条件。可再生能源和电力是欧盟绿色能源转型的关键,以可再生能源为主的电力系统是未来欧盟能源体系中绝对关键的一个部分。
他认为应该从三个层面去讨论欧洲能源安全,首先能源供给安全就是加快本土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实现能源来源的多元化。其次,能源经济安全,通过技术创新,从能源系统衍生到经济系统体系中的要求,最深层次是能源国防安全,需要统筹其他战略性产业共同关注。
在中欧合作方面,尹明表示双方在以可再生能源为代表的绿色技术以及战略机制方面有很多可以深入合作的空间。此外,他认为中欧双方在电力系统发展方面也面临着一些共性问题,值得双方相互交流学习。
圆桌讨论的环节,国网三级顾问、国网能源研究院原副院长蒋莉萍,Chatham House (英国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环境与社会项目副主任兼高级研究员Antony Froggatt和尹明博士就中国电力系统应该如何兼顾低碳保供分享了自己的见解。
蒋莉萍指出,结合自身的发展阶段,中国能源电力行业的转型应首先从增量入手,用好能源行业自身及经济社会发展的增量空间。新型电力系统的构建尤其要跟经济社会发展统筹起来,将其纳入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里,推动能源电力要素化。此外她强调,新型能源体系的构建中需要兼顾两个协同,体系里面的源网荷储协同以及跟其他的能源供应体系和用能体系的协同。蒋莉萍还提出需要对能源电力行业的保供文化进行重构,需要明确界定各市场参与主体在保供中的作用,负荷侧和灵活性资源在其中也将发挥重要作用。
Froggatt分享了一些其他国家在能源电力转型中给的实际案例,他表示能源转型、产业政策以及国际关系等因素的互相交织成为各国加速脱碳的基础。对于中欧在能源领域的未来合作,他表示低碳技术供应链会越来越重要,中国在经济发展、产业以及前沿技术上都具有优势。同时他也提醒,俄乌冲突让欧洲意识到能源自立的重要性,未来欧洲也会增加本土生产对于能源安全的保障。
对于未来电力系统的发展和电力市场建设,尹明强调,中国的工业用电量占全国用电量50%以上,首先需要突破的是工业部门的用电用能问题,如何通过机制的建立让工业部门特别是高耗能的企业用绿能绿电,处理好工业体系与电力系统之间的协同关系协是中国电力系统的一个核心问题,这对于全国的碳达峰和统一电力市场建立是非常重要的。
绿色创新发展中心(iGDP)董事莫争春为会议做主旨发言,他首先总结了欧盟能源与气候政策的特点,强调气候与能源是欧洲融合与欧盟战略自主的核心之一,而且欧盟各成员国对外部能源的依赖程度以及可再生能源发展水平的差异都非常大。此外,欧盟法律规定各成员国有权选择自己的能源资源和能源供给结构。因此,欧盟在气候和能源政策的制定与执行层面上取得成员国共识还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同时,他认为《关键原材料法案》和《净零工业法案》的出台背后反映出欧盟对华战略的再调整。气候与能源是中欧合作的重要领域,但未来竞争可能也会加剧。随着欧盟对华战略的调整,对中欧气候与能源合作会产生影响。他同时强调,良性市场竞争可以激发低碳技术的创新和广泛应用,而中国制造业本来就具有竞争优势。在此背景下,莫争春表示,中欧之间应该加强气候与能源的沟通和交流并弥合分歧。
在圆桌讨论的环节,东盟与东亚研究院(ERIA)研究员李谚斐,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发展合作所助理研究员孙天舒,太原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寇静娜分别就中欧清洁低碳产业的未来合作与竞争的机遇和挑战。
李谚斐首先肯定了中欧未来在合作方面的广阔空间和机遇,同时他强调,中欧在绿色产业上的合作空间很大,一方面是因为双方在能源政策方面有很多共同之处,另一方面因为中国的高速发展为双方提供了很多贸易增长空间,依托中国在供应链和成本上的优势,中欧在产业链上的合作基础更加稳固。此外,在一些新能源技术上,欧洲受到一些限制(例如缺乏商业化和回报),发展并不尽如人意,而中国可以提供广阔的市场,以市场和产业促进技术的进步。
孙天舒表示,中欧在帮助发展中国家去实现绿色转型已经成为双方共识,关于国际投融资的标准制定、公正转型等问题中欧也存在一些差异和分歧,因此她认为发展融资的模式和理念是中欧双方特别需要关注的点。中国和欧盟应一起帮助第三方发展中国家去实现绿色转型。
寇静娜也认为,全球能源清洁供应链正在重构。在这个过程中,中欧的能源合作是机遇和挑战并存的,但是机遇大于挑战。她强调中欧绿色产业和企业之间应该加强对话,以此强化气候合作的共同利益基础。从过去到未来,中国可以为欧洲提供能源安全做出贡献。因为清洁能源的赛道很宽、技术门类很广,无法被单个国家或者企业垄断,因此她认为中欧双方可以建立更加均衡的相互依赖关系。
会议最后,绿色和平东亚项目副总监张凯强调持续推进中欧在脱碳领域的国际合作是绿色和平未来三年的工作重点,并表示与会专家的分享对于中欧双方理清共识、消弥误解具有很大价值。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研究中心副主任龙静在总结中也表示,中欧应从更具全球化的视角去看待双方在清洁能源领域的合作,避免陷入零和博弈陷阱的同时,进一步发挥自身优势,更好地在全球气候治理领域实现共赢。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近年来,中国在双碳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成功启动,为碳减排提供了新的经济工具和市场机制。随着碳市场的逐步完善,覆盖的行业范围不断扩大,交易活跃度逐渐提升。这不仅推动了企业的碳资产管理意识,还通过碳交易优化了碳排放配置,促进了节能减排。然而,双碳行业的发展也面临
随着全球能源转型加速,光伏行业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吸纳从研发到运维的全方位人才。据国际能源署(IEA)预测,在2050年净零排放的目标驱动下,清洁能源劳动力的需求将达到约3,000万,企业、学校、政府须加快合作以满足能源转型带来的就业需求。天合光能致力于成为全球光储智慧能源的领先者,并始终走在
日前,国家林草局、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了《三北沙漠戈壁荒漠地区光伏治沙规划(2025—2030年)》(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明确:到2030年,“三北”地区将新增光伏装机规模2.53亿千瓦,治理沙化土地1010万亩,进一步推动生态保护、清洁能源和区域发展协同并进,奏响生态修复与能源转
十年蜕变——国家电投重组成立以来改革发展成就综述2015年7月15日,经国务院批准,由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和国家核电技术有限公司合并重组而成的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家电投”),在北京正式挂牌。这一天,两大能源央企的整合完成,不仅开创了我国能源产业体制改革的先河,也为中国
近期,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批复《跨电网经营区常态化电力交易机制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明确了跨电网经营区中长期、绿电、现货等各品种和场景的交易规则。这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打通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关键堵点的重要突破性举措,标志着我国电力市场建设正式迈入跨电网
连日来,全国各地持续高温。国家能源局最新数据显示,全国最大用电负荷近日达到14.67亿千瓦,创历史新高。迎峰度夏电力保供进入关键阶段,如何保障充足的电力供应?火电绿电齐发力煤炭在能源保供中扮演着“压舱石”和“稳定器”的角色。安徽淮南是华东地区最大的能源基地,在数百米深井下,采煤机正从
红海沿岸的季风吹动,位于苏伊士湾的77台远景智能风机迎风而舞,它们正在非洲大陆创造新的历史。近日,采用远景能源EN-171/6.5MW智能风机的非洲单机容量最大、总装机容量也最大的风电项目——埃及Amunet500MW风电项目全容量并网。远景能源高级副总裁、国际产品线总裁徐刚表示,远景自创立之初就坚定执
中国人热衷于“种地”这件事,真的藏不住了!这次,中东阿布扎比也能吃上新鲜蔬菜!其中,中国的光储技术功不可没!阿联酋光储微网绿色农场落地地处“一半沙漠、一半海水”的地理环境,中东地区淡水资源极度匮乏,可用耕地面积占比仅有1.7%,因而新鲜蔬菜运至阿布扎比需要长途跋涉。如今,这一“日常”
近日,第七届中国卓越管理公司(BestManagedCompanies,以下简称“BMC”)榜单正式揭晓,TCL中环凭借可持续的管理能力与强劲的发展韧性,连续两年获评“中国卓越管理公司”,标志着公司在战略布局、创新驱动与可持续发展领域的实力再获权威认可。BMC项目是德勤具有32年历史的全球项目,其网络已遍布世
在全球能源转型和“双碳”目标的双重驱动下,电力系统正经历从传统集中式大电网向大电网、配电网、微电网多层级协同(以下简称主配微协同)的转型。主配微协同作为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路径,逐渐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主配微协同可以打破传统电网中大电网、配电网和微电网之间的壁垒,实现能源在各级电网
四川正加快建设国家清洁能源示范省和碳排放双控先行探索示范区。国网四川电力深入推进电力数据共享共用,开发系列能源电力大数据产品,提升负荷预测准确率和碳排放量测算精准度,服务公共机构、重点企业等节能降碳。7月2日,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数字化工作部员工应用四川省碳排放监测分析服务平台的“电
7月的浙江热浪袭人,电网负荷曲线持续攀升。7月4日,浙江全省最高用电负荷达12173万千瓦,冲破1.2亿千瓦大关的时间较去年提前了整整15天,杭州、绍兴等地电网负荷更是刷新历史纪录。据浙江省能源局预测,今夏浙江午峰和晚峰最高负荷将分别达到1.33亿千瓦和1.17亿千瓦,同比增长7.8%,电力保供面临“用
随着全球能源转型加速,光伏行业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吸纳从研发到运维的全方位人才。据国际能源署(IEA)预测,在2050年净零排放的目标驱动下,清洁能源劳动力的需求将达到约3,000万,企业、学校、政府须加快合作以满足能源转型带来的就业需求。天合光能致力于成为全球光储智慧能源的领先者,并始终走在
7月15日,江苏省生态环境厅印发《江苏省2025年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计划》。文件提出,2025年全省PM2.5浓度不高于33微克/立方米,优良天数比率达到82%左右,重污染天数比率控制在0.2%以内;完成国家下达的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重点工程减排量目标。文件还提及,聚焦重点行业,推进大气污染综合治理。高质
7月14日,甘肃发改委员发布甘肃省关于建立发电侧容量电价机制的通知(征求意见稿)。通知指出,本机制适用于不同类型机组,考虑到风电、光伏在用电高峰时段提供可靠电力供应的能力有限,抽水蓄能电站尚处于建设初期,实施范围暂包括合规在运的公用煤电机组、电网侧新型储能,均不含直流配套电源。容量
十年蜕变——国家电投重组成立以来改革发展成就综述2015年7月15日,经国务院批准,由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和国家核电技术有限公司合并重组而成的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家电投”),在北京正式挂牌。这一天,两大能源央企的整合完成,不仅开创了我国能源产业体制改革的先河,也为中国
7月14日,中国能建葛洲坝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谭华赴京与中核汇能有限公司、新华水力发电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张焰座谈,就深化水利水电、抽水蓄能、新能源、新型储能等领域务实合作深入交流,并达成广泛共识。张焰对谭华一行到访表示欢迎。他说,当前,中核汇能正深入贯彻落实“3060”碳达峰、碳
7月7日至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考察时指出,着眼于高水平打造我国重要能源原材料基地,配套发展风电、光伏发电、氢能等能源,构建新型能源体系。革命老区山西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和重化工基地,也是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省。面对能源供需格局新变化、经济社
我国自2022年发布《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的指导意见》(发改体改〔2022〕118号)以来,在构建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的总体要求下,电力行业加速市场化转型,体制机制不断创新,电力资源正逐步实现全国范围内的高效流动与优化配置。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正式批复《跨电网经营区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7月14日,甘肃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关于公开征求《甘肃省关于建立发电侧容量电价机制的通知(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公告。文件明确,本机制适用于不同类型机组,考虑到风电、光伏在用电高峰时段提供可靠电力供应的能力有限,抽水蓄能电站尚处于建设初期,实施范围暂包括合规在运的
7月10日,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举办新闻发布会,发布《中国电力行业年度发展报告2025》(简称“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24年底,全国全口径发电装机容量33.5亿千瓦,同比增长14.6%。其中,并网风电5.2亿千瓦,同比增长18.0%(其中陆上风电4.8亿千瓦,海上风电4127万千瓦);并网太阳能发电8.9亿千瓦,
入夏以来,南粤大地热浪频袭,用电需求持续攀升。7月7日,广东用电负荷创历史新高,达到15974万千瓦,电力保供迎来关键“大考”。广东能源集团坚决履行电力保供主体责任,2025年上半年,广东能源集团实现上网电量约76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约3.3%,为推动经济发展、保障社会民生提供了坚强的电力保障。据
近日,国家能源局正式印发《国家能源局关于提升电力系统稳定水平进一步加强全国电网主网架规划建设有关事项的通知》,将赣江—赣南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输变电工程正式纳入国家电力发展规划,对江西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和新型能源体系具有里程碑式的重大意义。工程计划新建赣南1000千伏变电站,安装2台3
7月14日,国家电投浙江公司董事、代行董事长职责、党委副书记(主持工作)伍浩一行赴正泰杭州园区,围绕新能源产业及企业发展状况深入考察调研。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民间商会副会长、正泰集团董事长南存辉,正泰集团董事、正泰新能源董事长陆川等热情接待。伍浩一行走进正泰创新体验中心,了解企业发展
7月7日至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考察时指出,着眼于高水平打造我国重要能源原材料基地,配套发展风电、光伏发电、氢能等能源,构建新型能源体系。革命老区山西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和重化工基地,也是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省。面对能源供需格局新变化、经济社
近日,国家能源局印发《国家能源局关于提升电力系统稳定水平进一步加强全国电网主网架规划建设有关事项的通知》,我省海西~海南750千伏加强工程纳入国家规划,规划新建线路长度1442公里、新建变电容量1260万千伏安。海西州是我省打造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的主战场,新能源规模超过千万千瓦。海西电网
当前至2030年是我国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关键期。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深入贯彻落实“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加快电网高质量发展,坚定当好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主力军,全力服务新能源高质量发展,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上半年,公司加快新能源外送通道建设,扎实做好配
2025年3月5日,山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山东省能源局、国家能源局山东监管办公室联合印发《关于印发源网荷储一体化试点实施细则的通知》(以下简称《实施细则》)。现就《实施细则》制定背景、制定依据和过程、主要内容等方面解读如下。一、制定背景源网荷储一体化作为新能源消纳利用新模式,是构建新
7月11日晚,在国网山东电力调控中心统一指挥下,山东144座新型储能电站在晚高峰用电最吃紧的时刻精准启动,集中向电网输送电能,最大放电功率803.59万千瓦,有效支撑了晚间电网用电高峰,刷新全国省级电网纪录。在迎峰度夏电力保供关键时期,山东集中调用新型储能有何重要意义?储能又是如何支撑山东电
当前,我国新能源发电领域发展势头迅猛,正加速重塑能源格局。2025年上半年,全国新增并网风电和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1.28亿千瓦,占新增总装机容量的84%,清洁能源正逐步向“主力电源”跃迁。在电力市场化改革持续深化、新型能源体系加快构建的宏伟蓝图下,“源网荷储一体化”正从示范性项目迈向规模化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7月11日,山东省能源局发布《关于印发源网荷储一体化试点实施细则的通知》的政策解读。原文如下:《关于印发源网荷储一体化试点实施细则的通知》的政策解读2025年3月5日,山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山东省能源局、国家能源局山东监管办公室联合印发《关于印发源网荷储一体化试点实施
“双碳”时代,水电如何发挥出最大作用?20世纪下半叶以来,西方发达国家普遍进入后大坝时代。世界反坝运动兴盛一时,却恰逢中国迎来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水能资源开发。移民安置、生态保护等问题一度将中国水电推入舆论旋涡,“让河流自由流淌”的反对声浪甚嚣尘上。(来源:能源新媒文/郑威廉)2011
继4月交通运输部与国家发改委等十部门联合印发了交能融合指导意见之后,交通运输部再次携手此前十部门中的三部委,出台与交能融合相关细分领域的规划建设文件。7月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交通运输部办公厅联合编制的《关于促进大功率充电设施科学规划建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