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2023-05-19 17:21来源:北极星电力网关键词:柔性互联智能配电网智能配电网建设研讨会收藏点赞
我要投稿
柔性互联协调控制系统通过对不同台区内的“源网荷储”进行标准化接入与管控,优化系统运行模式与控制策略,提高清洁能源消纳率和多元用户用能需求。
——国网湖北电科院配网技术中心副主任杨志淳
为助力快速实现“双碳”目标和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加强“双碳”目标下的智能配电网技术研发布局,北极星电力网于2023年5月18-19日在武汉举办以“享数字变革成果 迎绿色低碳未来”为主题的第三届智能配电网建设研讨会。
会上,国网湖北电科院配网技术中心副主任杨志淳分享了有关配电网柔性互联技术实践与思考。随着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推进,电网的运行形态由“源随荷动”向“源网荷储” 协同互动转变,有源配电网、微电网(群)、柔性互联技术长足发展,作为能源互联网建设的主战场,配电网的发展呈现交直流互联,高比例分布式新能源和电力电子设备规模化接入的特征,面临保障持续稳定供应和加快清洁低碳转型的双重挑战。
首先从技术方面来看,柔性互联包含几个典型应用场景,包括城市配电网、县域配电网和工业园区,其中城市配电网主要是为适应V2G等多元源荷接入,实现不同电压等级互联;县域配电网主要实现分布式电源的就地消纳,改善电能质量;工业园区场景下则可以通过构建微电网实现区域能量自平衡,以上场景都离不开柔性互联这种关键技术。
杨志淳分别从硬件拓扑结构、协调控制架构、控制策略、控制模式、故障保护等方面对柔性互联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重点介绍了柔性互联系统的控制架构,该控制架构分为综合优化控制层、协调控制层以及就地控制层。最上层的综合优化控制层位于配电自动化主站系统,通过全局优化得到各台区最佳控制策略或指令,并作为参考值下发到协调控制层的控制器,由此实现能量的全局优化调度;协调控制层则是当装置或子系统之间具备通信功能时,借助相邻通信获取的邻近节点电气信息,通过本地分布式算法迭代评估系统运行状态,实现区域内的协调控制和平滑切换;就地控制层是指功率变换器根据控制指令和本地运行信息进行实时调节。
杨志淳指出,从控制模式角度分析,柔性互联系统可以分为柔性互联运行模式、负荷转供运行模式和孤岛运行模式。其中柔性互联运行模式为馈线功率可通过柔性互联系统实现双向流动,变流器采用跟网型控制,可实现负载匀衡、电能质量治理等功能;负荷转供运行模式为当单个台区失电时,断开该台区上级开关,通过柔性互联实现直流侧供电,变流器采用构网型控制策略;孤岛运行模式是由分布式电源和储能实现短时应急供电,储能采用构网型控制方法保持直流母线稳压。
在应用方面,杨志淳分别结合黄州路口供电所五端口柔直互联示范项目、黄州光储充智慧供指大楼示范项目、武汉关南社区光储充智慧台区示范项目、襄阳零碳供电所示范项目对湖北公司在柔性互联技术方面的建设经验进行总结与分享,并从示范工程设备选型、采传存用体系、运行策略设置、装置尺寸与噪音等提出了建设意见。最后,杨志淳从多电压等级跨区柔性互联规划设计方法、柔性互联关键设备结构与性能优化、中低压数字化分层优化运行控制、直流侧故障定位与保护、运维检修与运营机制等方面提出了柔性互联技术的下一步发展方向与建议。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4月3日,云南电网与南方电网主网鲁西背靠背直流异步联网工程(以下简称“鲁西柔直”)完成同频控制功能试点实施,实现南方电网分区异步电网间频率同步运行和全网调频资源实时、自动共享。这是世界上首次实现分区异步电网频率同步运行。本次现场调试共开展七大项试验,验证了鲁西柔直同频控制功能的正确性
“低压柔直系统电压、电流正常,各台区负载均衡,变压器处于经济运行状态!”11月7日,国网天津城南公司河西供电服务中心低压运维人员前往河西区全运村锦葵园NK1589配电站房,针对新投入运行的三台能量路由器开展特巡工作。据悉,国网天津城南公司已完成基于能量路由器的双台区和三台区直流柔性互联系
8月16日,福建莆田供电公司员工张世良打开多端互联低压柔性微电网系统,查看湄洲岛5个台区电网的运行情况。该系统于7月中旬投运,为台区级微电网的构建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解决方案。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在湄洲岛开展岛屿级新型电力系统示范建设,重点建设多端互联低压柔性微电网项目,基于融合
近日,国网宁夏电力有限公司首个交直流互联柔性配电网“零停电感知”示范区在银川市永宁县闽宁镇建成投运。该示范区通过3个配变台区低压交直流母线互联、低压分布式光伏电站及储能装置并网运行,来实现台区中低压线路计划检修或故障停电情况下客户供电50毫秒切换,将互联台区低压供电可靠率提升至99.99
7月20日,多端互联低压柔性微电网项目在福建莆田湄洲岛投运,助推生态低碳岛建设,为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中构建台区级微电网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解决方案。3月中旬,莆田供电公司启动多端互联低压柔性微电网项目,加快推进5个台区的分布式光伏项目建设,并将5个台区在直流侧互联形成环网,利用柔性互联
7月20日,多端互联低压柔性微电网项目在福建莆田湄洲岛投运,助推生态低碳岛建设,为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中构建台区级微电网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解决方案。3月中旬,莆田供电公司启动多端互联低压柔性微电网项目,加快推进5个台区的分布式光伏项目建设,并将5个台区在直流侧互联形成环网,利用柔性互联
福建福州滨海新城是以“数字中国”示范区为目标打造的智慧新城,对供电服务和质量提出较高要求。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以数字化赋能电网升级,加快滨海新城配电台区智能融合终端实用化应用。
在能源转型领域,中国和德国的合作持续多年、成果颇多。德国国际合作机构(下文简称GIZ)作为一家非营利性的隶属于德国政府的机构,在过去40年中,一直致力于推动中德两国互利共赢合作。近年来,两国在可再生能源发展与并网、电力灵活性、储能、可持续供热以及提升能效方面有很多具体合作。
一、研究背景目前大型城市电网受制于短路容量的限制和500kV/220kV电磁环网的安全隐患,一般采取220kV电压等级分区运行模式。如图1所示,采用柔性电力电子装置可以实现分区间的柔性互联,是解决大型城市电网发展问题的一个新思路。图1城市电网分区柔性互联示意图城市电网分区柔性互联以后,一方面,分区
1月19日,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下称联盟)2018年工作会议发布了联盟充电设施最新统计数据:2017年充电桩市场继续强势上扬,突破21万个桩建设。会议现场,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司副司长瞿国春表示,充电设施是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制约新能源汽车快速推进的最大短板,要着力切
新型配电系统=技术+管理+文化,需依托多领域的技术和管理创新与集成,开放共赢,以满足规模化分布式能源消纳和新型负荷的增长和互动。——武汉大学智能电网研究院副院长/教授王波为助力快速实现“双碳”目标和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加强“双碳”目标下的智能配电网技术研发布局,北极星电力网于2023年5月1
需求侧存在海量“沉睡”资源,亟待唤醒调动。“灵活性匮乏”将成为电力系统安全经济运行的长期核心挑战。——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虚拟电厂攻关团队技术骨干王泽森为助力快速实现“双碳”目标和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加强“双碳”目标下的智能配电网技术研发布局,北极星电力网于2023年5月18-19日在武汉举
为助力快速实现“双碳”目标和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加强“双碳”目标下的智能配电网技术研发布局,北极星电力网于2023年5月18-19日在武汉举办以“享数字变革成果迎绿色低碳未来”为主题的第三届智能配电网建设研讨会。十余位专家学者及企业代表从政策背景、先进技术、市场环境、示范案例与实践经验等多方
基于负荷综合权值的低频减载策略在弥补功率缺额的同时,不仅能够兼顾经济成本和频率恢复,而且能够同时兼顾负荷的多种属性和用户的主观偏好。——三峡大学副教授王灿为助力快速实现“双碳”目标和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加强“双碳”目标下的智能配电网技术研发布局,北极星电力网于2023年5月18-19日在武汉
构建清洁、经济、安全的现代配电网是整个电力系统的目标。新型电力系统的提出给配电网发展带来挑战,要求现代配电网向“有源+智慧+自治”发展。——中国能源研究会配售电专家吴俊宏为助力快速实现“双碳”目标和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加强“双碳”目标下的智能配电网技术研发布局,北极星电力网于2023年5
配电生产管理、转型升级迫在眉睫,数字化转型是进一步解放生产力、实现专业提档升级的必由之路。——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配电部蔡超为助力快速实现“双碳”目标和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加强“双碳”目标下的智能配电网技术研发布局,北极星电力网于2023年5月18-19日在武汉举办以“享数字变革成果迎绿色
根据分布式电源接入的比例,解决有源配电网保护问题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在比例相对较低阶段,主要目标是降低分布式电源对线路侧保护动作可靠性的影响;在分布式电源接入比例相对较高阶段,要实现故障后分布式电源的最小化脱网并保证在系统扰动时不脱网。——国网湖北电科院配网技术中心主任杨帆为助力
智能配电网将满足高比例分布式可再生能源接入需求,通过信息化与电力电子化的配电系统,满足用户多样化的电力供应需求,并为服务于综合能源提供灵活的供电途径,是具备快速恢复和自愈能力的智能化配电网络,智能配电网需加强智能配电能源网格和直流柔性配电网的研究。——中国能建江苏省电力设计院综合
建设高可靠性示范区意义重大,影响深远,验证了在城市配电网建成区通过高性价比的改造方式实现高可靠性升级的可行性。——南网深圳福田供电局高级工程师陈子涵为助力快速实现“双碳”目标和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加强“双碳”目标下的智能配电网技术研发布局,北极星电力网于2023年5月18-19日在武汉举办以
在配电自动化系统建设统一标准的基础上,主要开展无线通信“三遥”改造,主要运用5G虚拟专网、量子加密、北斗短报文三类通信技术。——国网浙江电科院葛佳蓓为助力快速实现“双碳”目标和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加强“双碳”目标下的智能配电网技术研发布局,北极星电力网于2023年5月18-19日在武汉举办以“
新型配电系统=技术+管理+文化,需依托多领域的技术和管理创新与集成,开放共赢,以满足规模化分布式能源消纳和新型负荷的增长和互动。——武汉大学智能电网研究院副院长/教授王波为助力快速实现“双碳”目标和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加强“双碳”目标下的智能配电网技术研发布局,北极星电力网于2023年5月1
需求侧存在海量“沉睡”资源,亟待唤醒调动。“灵活性匮乏”将成为电力系统安全经济运行的长期核心挑战。——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虚拟电厂攻关团队技术骨干王泽森为助力快速实现“双碳”目标和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加强“双碳”目标下的智能配电网技术研发布局,北极星电力网于2023年5月18-19日在武汉举
为助力快速实现“双碳”目标和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加强“双碳”目标下的智能配电网技术研发布局,北极星电力网于2023年5月18-19日在武汉举办以“享数字变革成果迎绿色低碳未来”为主题的第三届智能配电网建设研讨会。十余位专家学者及企业代表从政策背景、先进技术、市场环境、示范案例与实践经验等多方
基于负荷综合权值的低频减载策略在弥补功率缺额的同时,不仅能够兼顾经济成本和频率恢复,而且能够同时兼顾负荷的多种属性和用户的主观偏好。——三峡大学副教授王灿为助力快速实现“双碳”目标和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加强“双碳”目标下的智能配电网技术研发布局,北极星电力网于2023年5月18-19日在武汉
构建清洁、经济、安全的现代配电网是整个电力系统的目标。新型电力系统的提出给配电网发展带来挑战,要求现代配电网向“有源+智慧+自治”发展。——中国能源研究会配售电专家吴俊宏为助力快速实现“双碳”目标和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加强“双碳”目标下的智能配电网技术研发布局,北极星电力网于2023年5
配电生产管理、转型升级迫在眉睫,数字化转型是进一步解放生产力、实现专业提档升级的必由之路。——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配电部蔡超为助力快速实现“双碳”目标和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加强“双碳”目标下的智能配电网技术研发布局,北极星电力网于2023年5月18-19日在武汉举办以“享数字变革成果迎绿色
根据分布式电源接入的比例,解决有源配电网保护问题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在比例相对较低阶段,主要目标是降低分布式电源对线路侧保护动作可靠性的影响;在分布式电源接入比例相对较高阶段,要实现故障后分布式电源的最小化脱网并保证在系统扰动时不脱网。——国网湖北电科院配网技术中心主任杨帆为助力
智能配电网将满足高比例分布式可再生能源接入需求,通过信息化与电力电子化的配电系统,满足用户多样化的电力供应需求,并为服务于综合能源提供灵活的供电途径,是具备快速恢复和自愈能力的智能化配电网络,智能配电网需加强智能配电能源网格和直流柔性配电网的研究。——中国能建江苏省电力设计院综合
建设高可靠性示范区意义重大,影响深远,验证了在城市配电网建成区通过高性价比的改造方式实现高可靠性升级的可行性。——南网深圳福田供电局高级工程师陈子涵为助力快速实现“双碳”目标和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加强“双碳”目标下的智能配电网技术研发布局,北极星电力网于2023年5月18-19日在武汉举办以
在配电自动化系统建设统一标准的基础上,主要开展无线通信“三遥”改造,主要运用5G虚拟专网、量子加密、北斗短报文三类通信技术。——国网浙江电科院葛佳蓓为助力快速实现“双碳”目标和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加强“双碳”目标下的智能配电网技术研发布局,北极星电力网于2023年5月18-19日在武汉举办以“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