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关于推进产创融合
“十百千”平台载体建设工程行动计划〉
2023年工作方案》的通知
常政办发〔2023〕60号
各镇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常熟经济技术开发区、常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常熟国家大学科技园、虞山高新区(筹)、服装城管委会,市各委办局、直属单位(公司):
经市创新工作第8次例会审议通过,现将《〈关于推进产创融合“十百千”平台载体建设工程行动计划〉2023年工作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常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3年6月7日
(此件公开发布)
《关于推进产创融合“十百千”平台载体
建设工程行动计划》2023年工作方案
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进产创融合“十百千”平台载体建设工程行动计划(2022-2026)》,围绕苏州市域一体化发展战略,对标上海临港等先进地区,进一步发挥科创平台载体在创新策源、产业培育、人才集聚、项目孵化、服务集成等方面叠加聚变效应,推动产业创新集群发展,全力争创产创融合高质量发展示范区,确保各项目标任务按时序推进,特制定本年度工作方案。
一、重点任务
(一)构筑战略性产业创新基地。
聚焦存量产业升级、优势产业融合、未来产业布局三个维度,围绕“十”个产创融合重点领域构筑战略性产业创新基地,本年度重点支持声学、汽车和新能源等产业集群方向。
1.以“苏州•中国声谷”为旗帜,加快声学产业创新集群建设速度。聚焦声功能材料、智能电声、海洋声学三大领域,深化同南京大学、中国海洋大学等大院大所合作力度,推动省声学产业技术创新中心参与南京大学固体微结构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组;由声研院牵头,推进声功能材料与器件创新联合体建设;持续推进“一室一中心”争创工作,优化“1+N”载体布局,高标准推进声谷创新加速中心等优质声学产业载体建设。
2.以主导片区为引领,提升汽车产业创新集群发展厚度。强链补链加快构建新能源智能汽车产业生态。高新区围绕车材轻量化、智能网联和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等领域,聚焦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特色产业基地建设,推动其高端化、集群化、绿色化发展。经开区围绕智能驾驶和车规级芯片布局推动汽车声学资源产创融合,支持英特模牵头建设新能源汽车创新中心和整车研发测试基地。虞山高新区以智车城和智能座舱协同创新中心为重要平台,发挥常熟汽饰等龙头企业示范引领作用,推进智慧座舱创新联合体建设。
3.以重点领域为突破,加大新能源产业创新集群推进力度。聚焦氢燃料电池检测、储能电池等核心领域,建设战略引领型、市场驱动型、平台支撑型的创新联合体,提升新能源产业创新集群核心竞争力。氢能领域,以中汽院为牵头单位,联合江苏大学、同济大学和英特模等单位,聚焦氢能及燃料电池检测领域,打造有影响力的氢能产业创新联合体。动力电池领域,以正力新能为牵头单位,联合南京大学等高校院所,整合新材料产业园产业链上下游龙头企业,聚焦锂离子和钠离子电池等领域,打造动力电池创新联合体。光伏领域,以阿特斯、中来为龙头,阿科玛为配套,共建光伏产业协同创新基地;推进丽瀑光伏绿电平台等项目建设。
(二)打造支撑性产业创新平台
立足产创融合重点领域,精准定位细分领域、重点攻克关键环节和产业链条,打造“百”家新型研发机构、公共服务平台和科创孵化载体,积极抢占产业创新高地,加快提升产业创新集聚能力。
4.激发新型研发机构动能。深化产学研合作交流,与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共建科技镇长团产业协同创新中心,在重点企业建设联合创新平台,链接全球创新资源。声学领域,提升江苏省声学产业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内涵,投入使用虚拟仿真、分析测试等公共实验平台,启动医疗超声研发中心、海洋水声研发平台和声光融合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加快推进苏州产研院声光微纳研究所、苏州国融前沿技术研究中心和长三角·中国声与振动研究院建设进度。汽车领域,以承办“中国智能车未来挑战赛”为契机,深化与上海交大、浙江大学等顶尖院校的交流合作,推动英特模氢能技术中心建设,构筑行业核心共性技术研发及检测服务链条。新能源领域,支持氢能研究院深化同中科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合作,以船用氢燃料电池为主攻方向,构建集技术研发、产品开发和检验检测于一体的氢能研发和服务平台;充分发挥中欧氢能创新研究院在产业研究、项目孵化和人才培养等方面的作用,构建高效协同的区域创新服务体系;光伏领域,推进钙钛矿产业化研究院建设。
5.增强科创孵化载体效能。制定出台常熟市科创孵化载体三年发展规划,围绕产业园区建设,分片区、分领域谋划增量载体布局,打造产业特色鲜明、配套功能完善的科创孵化载体;出台孵化器专项支持政策,优化绩效评价办法,促进在孵企业高质量发展;支持声学、汽车和新能源等领域的专业型孵化器建设,推动声创中心、昆承智能网联和分子时代孵化器争创省级孵化载体,支持蒲公英和西大创星等优质孵化载体建设苏州创业服务驿站;充分发挥常熟(北京)创新中心、上海虹桥国际人才港、常熟泗洪科创飞地等“飞地孵化器”引流作用,更大力度集聚创新要素。全年新增苏州市级以上科创孵化载体不少于2家,省级以上科创孵化载体绩效评价不少于3个A,形成科创孵化载体乡镇板块全覆盖。
(三)培育高质量企业研发载体
以市场为导向、载体为抓手,围绕产业链布署,强化创新链,培育“千”个高质量企业研发载体,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助推我市产业创新集群高质量发展。
6.推进企业研发载体高质量发展。强基培优,推动企业研发载体增速扩面。落实重点企业重点服务机制,紧扣产创融合重点领域和产业创新集群主攻方向,推动中欧汽车、联领智能等一批高成长企业前瞻布局规划研发中心,实现重点企业研发载体全覆盖。优先支持高企预备库企业建设常熟市级企业创新中心;高企提优库企业建设苏州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高企成长库企业建设重点实验室、院士工作站等。出台专项政策,大力支持外资企业创新发展,吸引在上海等地的外资企业来常设立功能型研发中心,推动有实力的外资企业独立设置企业研发机构,经认定为我市外资企业研发中心的单位,从人才服务、科研激励、营商环境等方面提供支持。提质增能,引导存量企业研发载体提档升级。依托大数据管理平台,对全市425家存量的入库企业研发载体参照“产业创新平台”管理模式分类开展动态评价,重点围绕人才引育、设备购置、研发投入、专利成果、产学研合作等方面开展绩效考评,每年动态评价一次。获评A等次企业,强化跟踪服务,集成各部门政策和资源进行培育,建立“一企一策”协同解决个性化问题,推动高校院所、新型研发机构、科技服务平台等积极服务企业研发机构建设,在协同创新、成果转化、技术交易、仪器共享、委托研发等开辟“绿色通道”,优先推荐申报省市级企业研发载体项目。获评C等次的当年度不予载体类政策支持,并限期进行整改,
连续两年绩效评价均为C等次,撤消已认定的本市级载体命名。
(四)构建综合支撑体系
7.强化汇科创大数据系统赋能力度。依托“汇科创大数据”系统,对平台载体运行状况进行监测,重点分析人才引育、技术攻关、专利成果、企业孵化等科技指标,高效开展绩效评价和认定申报等工作,实现创新能力可视化、创新成果可量化,通过大数据对平台载创新能力开展“定性评估+定量分析”,研判不同类别、生命周期主体的差异化需求,实现创新服务个性化、创新政策精准化。全年培育入库产业创新支撑平台累计达70家,培育入库企业研发载体累计达700家;培育苏州市级创新联合体3家;新增各类科创载体面积100万平方米以上,引进和孵化科创企业200家以上。
8.提升资源要素全方位支持力度。分产业领域举办CRO沙龙活动,围绕研发四要素高效配置,提升企业研发总监、科技副总等技术创新和科技管理能力。实施重点企业合作院士联合攻关和常熟籍院士双向服务计划。推动平台载体与大院大所建立“产业提升+学科赋能+人才培养”联合创新模式。针对创新联合体、优质孵化平台、重点企业研发载体等开展项目专项支持,开放征集研发项目,带动创新链上下游企业技术提升,全年平台载体项目立项10项以上。依托常创基金、联动苏州创新投资集团等,撬动创投资本向平台载体配置。开展投融资对接活动,设置科技贷款贴息载体专项,资助平台类及载体在孵企业不少于15家。
二、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由市科创办牵头制订年度工作计划,负责平台载体建设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具体事宜,统筹协调工作推进。发改委、科技局、工信局、市场监管局(知识产权局)、财政局等部门明确分管领导兼任市科创办副主任,联合相关部门开展市级平台载体监督管理、联评联审、绩效评价等工作。
2.强化资金统筹。设立“十百千”平台载体建设工程专项资金池,整合工信、人社等部门平台载体相关资金,由市科创办统筹平台载体专项资金安排,市财政局牵头安排年度专项预算。
3.深化考核评价。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将新增创新载体、科技企业孵化器绩效评价和提档升级等指标纳入高质量发展考核体系,“一级抓一级”,切实提升平台载体建设成效。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2025年3月动力电池月度信息产量方面:3月,我国动力和其他电池合计产量为118.3GWh,环比增长18.0%,同比增长54.3%。1-3月,我国动力和其他电池累计产量为326.3GWh,累计同比增长74.9%。销量方面:3月,我国动力和其他电池销量为115.4GWh,环比增长28.3%,同比增长64.9%。其中动力电池销量为87.5GWh,占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4月9日,SNEresearch发布2025年1月至2月全球动力电池装车量排名及数据。2025年1月、2月全球动力电池装车量合计129.9GWh,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40.3%。据北极星储能网统计,2月单月份动力电池装车量为65.6GWh,与1月份的64.3GWh略微上升。本次2025年1、2月出货量前十名的企业中,共
豪鹏科技发布的2025年第一季度业绩预告显示,公司预计2025年第一季度营收11.5亿元~12.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5.74%~25.8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000万元~3500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846.70%~1004.48%。资料显示,豪鹏科技创立于2002年,公司致力于锂离子电池、镍氢电池的研发、设计、制造和销
4月10日,蚂蚁集团、哈啰与宁德时代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三方将基于数字科技、新能源技术与共享出行生态等核心优势,围绕绿色智能出行、数字科技、绿色运营及绿色投资四大方向展开深度合作,共同推动新能源产业智能化升级和生态体系建设。蚂蚁集团董事长井贤栋、首席执行官韩歆毅;哈啰联合创始人、
4月12日讯,北京证券交易所上市委员会2025年第3次审议会议于2025年4月11日上午召开。审议结果显示,岷山环能高科股份公司(简称“岷山环能”)符合发行条件、上市条件和信息披露要求。这是今年过会的第12家企业。岷山环能的保荐机构(主承销商)是德邦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保荐代表人是蔡畅、陈培生。岷
智净北京,实力引领!4月10日,2025第二十五届中国国际环卫与市政设施及清洗设备展览会(以下简称CEPE)在全国农业展览馆拉开帷幕!作为高品质新能源环卫设备引领者,宇通环卫凭借过硬的产品品质和高效的作业模式,得到广大客户的一致称赞。此次展会,宇通环卫再次走进北京CEPE,携龙耀版新品、自动驾
根据高工产研锂电研究所(GGII)调研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锂电池制浆系统市场规模(按营收口径统计)约为47亿元,同比下降超过15%。下滑的主要原因在于2024年锂电池行业整体扩产节奏放缓。展望未来,随着新能源汽车及储能市场的持续增长,预计到2027年,中国锂电制浆系统市场规模有望突破60亿元。主要
4月3日,宁德时代与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一致同意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在换电技术研发、政策储备研究、标准体系建设及场景化应用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宁德时代作为全球领先的新能源创新科技公司,在动力电池、储能电池、换电服务等方面成效明显。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4月1日,湖北省秭归县政府与深圳市欣旺达智慧能源有限责任公司签订《秭归县源网荷储产一体化项目合作框架协议》、深圳市欣旺达智慧能源有限责任公司与武汉威迈新能源动力有限公司签订《绿色智能船舶动力电池系统合作协议》。据了解,深圳市欣旺达智慧能源有限责任公司将在2025年至20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4月10日,四川甘孜州经济和信息化局发布关于公开征求《甘孜州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电池(含储能)产业链发展方案(2025—2027年)(征求意见稿)》意见建议的公告。文件提出,加快多元化试点示范应用。立足我州水电、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资源优势,探索布局建设新型储能设施,积极发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4月2日,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湖北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2025-2027年)》(以下简称《方案》)的通知。《方案》指出,实行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变,持续优化特色产业集群能源消费结构,提高集群企业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洁能源消费占比。推进互联网、
2025年3月动力电池月度信息产量方面:3月,我国动力和其他电池合计产量为118.3GWh,环比增长18.0%,同比增长54.3%。1-3月,我国动力和其他电池累计产量为326.3GWh,累计同比增长74.9%。销量方面:3月,我国动力和其他电池销量为115.4GWh,环比增长28.3%,同比增长64.9%。其中动力电池销量为87.5GWh,占
4月10日,欣旺达2MWh液冷一体式移动储能车(以下简称欣纪元2000)顺利完成5000公里极限测试,并在ESIE2025真机亮相发布。穿越大半个中国,横跨二十多座城市,历经多重严苛环境考验,全方位验证了其安全可靠性及场景适应性。目前欣纪元2000已完成相关认证,将于2025年5月正式量产。六道安全防护体系,筑
在储能行业的加速跑道上,经济性是竞争筹码,而安全性才是通关密钥#x2014;#x2014;后者以零容忍的刚性约束,决定着技术迭代的天花板与商业化落地的底线。从早期的粗放式堆砌容量,到如今资本与政策双轮驱动下的精细化运营,储能行业正被迫站在十字路口:安全冗余的每一次提升,都需要以经济性的几何倍数
锂离子电池储能开发商有能力满足本十年电力需求的预期激增,这主要由人工智能和数据中心的使用增长引发。市场参与者和观察人士表示,基于人工智能的软件工具正成为储能行业必不可少的工具。标普全球商品洞察电池和储能首席分析师HenriqueRibeiro表示:“我对人工智能在电池领域的应用持乐观态度”,他
4月12日,ESIE2025第十三届储能国际峰会暨展览会在首都国际会展中心落幕。欣旺达储能携全链产品及解决方案亮相,并发布10米级全球容量最大、行业首款液冷一体式移动储能车真机,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真机首发,定义移动储能新标杆跨越5000公里完成严苛路试的欣旺达10米级液冷一体式移动储能车成为全场
2025年4月10日,全球储能行业顶级盛会——第十三届储能国际峰会暨展览会(ESIE2025)在北京·首都国际会展中心盛大开幕。ESIE2025由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中国能源研究会和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主办。本届峰会以“数智赋能产业变革,储能重塑能源格局”为主题,开幕式现场汇聚了国内外政府主
4月10日-12日,首都国际会展中心内,一场关于能源未来的盛会正在上演。2025第十三届储能国际峰会暨展览会(ESIE)如约而至,来自全球的能源科技先锋齐聚一堂,共同描绘绿色能源的宏伟蓝图。作为全球规模最大、规格最高、最具含金量的储能产业盛会之一,业内领先企业纷纷亮相。这里不仅是储能企业扩大品
4月10日上午,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发布2024年度中国储能企业出货量八大榜单。双登股份再获行业认可,荣登中国储能技术提供商2024年度全球市场基站/数据中心电池出货量榜首。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全力迈向碳中和的新纪元,“连接与算力”是发展的主旋律。数据中心、算力中心作为算力革命的核心载体,
锂电产业“出海”这次立功了!特朗普宣布“90天的关税暂停”其实就是怂了!尽管美国对中国的关税已经加到了104%,而锂电池产品的关税增长更是达到了130%以上,但是,依然没有压垮产业信心。相反,真正绷不住的反而是美国自己。4月9日,特朗普表示“已授权对不采取报复行动的国家或地区实施90天的关税暂
根据高工产研锂电研究所(GGII)调研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锂电池制浆系统市场规模(按营收口径统计)约为47亿元,同比下降超过15%。下滑的主要原因在于2024年锂电池行业整体扩产节奏放缓。展望未来,随着新能源汽车及储能市场的持续增长,预计到2027年,中国锂电制浆系统市场规模有望突破60亿元。主要
4月11日,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发布一周要闻回顾(2025年4月7日-4月11日)。政策篇国家能源局:重点监管2024以来落实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责任权重、“沙戈荒”基地建设等情况日前,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开展2025年电力领域综合监管工作的通知。通知指出,重点监管2024年以来落实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责任权重
2月份,动力电池装车量排名大变脸,多家市占率环比下降,有企业失速,亦有企业超车,新一轮洗牌期开启。近年来,“产能结构性过剩”和“去库存”一直是围绕动力电池产业发展的关键词。根据研究机构EVTank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全产业链的动力电池库存高达164.8GWh,2022年全行业的动力电池库存达到历史
破解新能源汽车“顽疾”今年以来,随着比亚迪、小鹏、小米、尊界等品牌,相继发布搭载5C-10C超快充电池及技术的新车型,整车充电时间从“小时级”缩短至“分钟级”,逼近燃油车加油速度,新能源汽车业正迎来一场补能效率“革命”。高端车型方面,近期新上市的小米SU7Ultra,电池快充能力达到5.2C;将于
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以eVTOL为代表的低空经济领域不断传来好消息。近期,中航工业自主研制的电动载人飞艇AS700D在湖北荆门完成科研首飞,该飞艇搭载亿纬锂能专为低空经济领域打造的高性能电池,实现了零排放、低噪音飞行,最大航速80千米/时,飞行高度达3100米。据了解,该电池系统最大支持8C脉冲
1月国内动力电池产量、装机数据双双飘红,装机量同比增长20.1%至38.8GWh,多项锂电材料价格也迎来反弹,锂电需求端拐点似乎已然明确。年初之际,市场普遍展望全年,锂电需求是否已进入上行周期?要解答这一问题,不妨从两个维度切入。量化层面,市场机构对锂电行业未来市场规模和增速均给出乐观预测。G
2025年新能源汽车价格战打响!继比亚迪于1月对其旗下多款车型推出万元级优惠政策后,近日包括特斯拉、理想、小鹏、智己、吉利在内的多家车企,也纷纷在蛇年春节后推出其新能源汽车最新优惠政策,单车优惠力度最高超3万元。与此同时,这场“竞赛”或将带动新能源动力电池市场需求飙升,而动力电池领域的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据港交所1月27日披露,江苏正力新能电池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正力新能)递表港交所主板,中金公司和招银国际为联席保荐人。招股书披露,正力新能是锂离子电池制造商,开发多元电池产品组合,主要专注于用于电动汽车(EV)的电池产品的销售。公司提供电芯、模块、电池包、电池簇、
NE时代根据新能源乘用车终端数据统计,2024年中国新能源终端销量突破1000万大关,其中纯电销量超过620万辆,占比58.5%。但纯电的增速要弱于插混,前者仅27%,后者则达到了93%。全年,动力电池装机量为459.3GWh,同比增长40.8%。#x25A0;在电芯领域,宁德时代的突破点在插混,接下来是换电。蜂巢能源、欣
固态电池正被加速导入火热的eVTOL市场。近日,上海洗霸科技与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固态电池先进材料联合创新实验室和上海科源固能,已完成高比能固态电池软包锂电池联合设计工作,目前已进入小批量生产阶段。据悉,该款产品设计的能量密度超过320Wh/kg,合格产品理论上将率先应用于eVTOL场景。近
近日,2024年新势力汽车品牌“年终成绩单”陆续出炉。多家造车新势力2024年销量大幅增长,并纷纷设定2025年销售目标,部分车企2025年销量目标较2024年最高超2倍。值得注意的是,造车新势力销量的快速增长,不仅带动动力电池装机量攀升,而且也成为影响动力电池企业装机量排名变化的重要“变量”之一。0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发布2024年1-12月动力电池数据,显示,2024年度我国动力电池累计装车量548.4GWh,累计同比增长41.5%。其中三元电池累计装车量139.0GWh,占总装车量25.3%,累计同比增长10.2%;磷酸铁锂电池累计装车量409.0GWh,占总装车量74.6%,累计同比增长56.7%。简要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1月6日,韩国研究机构SNEResearch发布全球动力电池最新统计数据,2024年1-11个月,全球动力电池装车总量达785.6GWh,同比增长26.4%。其中,六家中企上榜全球动力电池装车前十榜单,装车量均超2023年全年,分别为宁德时代、比亚迪、中创新航、国轩高科、亿纬锂能和欣旺达。其中,宁德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