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火电产业报告正文

年度重磅 | 中国能源大数据报告(2023):第一章 能源发展综述

2023-06-20 08:15来源:中能传媒研究院作者:崔晓利关键词:煤炭能源保供火电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三、能源消费

01 能源消费需求增幅收窄

初步核算,2022年全国能源消费总量54.1亿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2.9%。煤炭消费量增长4.3%,原油消费量下降3.1%,天然气消费量下降1.2%,电力消费量增长3.6%。煤炭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56.2%,比上年上升0.3个百分点;天然气、水电、核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等清洁能源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25.9%,上升0.4个百分点。2013年以来,我国能源消费总量处于低速增长态势,以较低的能源消费增速支撑着经济的中高速发展。

11.png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图1-9 2013—2022年能源消费总量及增速

2022年,全社会用电量8.67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6%。据中电联数据,高技术及装备制造业全年用电量同比增长2.8%。其中,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医药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全年用电量增速超过5%;新能源车整车制造用电量大幅增长71.1%。四大高载能行业全年用电量同比增长0.3%。

12.png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图1-10 2013—2022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速、能源消费增速、电力消费增速对比

13.png

注:2020年及以后数据系计算所得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02 能源消费结构向清洁低碳加快转变

初步测算,2022年能源消费总量比上年增长2.9%。非化石能源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较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煤炭比重提高0.2个百分点,石油比重下降0.6个百分点,天然气比重下降0.4个百分点。

14.png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图1-11 2013—2022年能源消费结构

能源消费低碳化趋势不变,低碳能源消费占比稳步提升。分能源品种看,煤炭需求持续高位运行,足量稳价供应态势良好,煤炭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56.2%,比上年提升0.2个百分点。

2022年,天然气、水电、核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等清洁能源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25.9%,较上年提升0.4个百分点。近十年来,清洁能源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从2013年的15.5%上升到2023年的25.9%,提升超10个百分点,能源消费结构持续向清洁低碳转型。

15.png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图1-12 2013—2022年清洁能源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

据清洁供热产业委员会不完全统计,截至2022年底,我国北方地区供热总面积238亿平方米(城镇供热面积167亿平方米,农村供热面积71亿平方米),其中,清洁供热面积179亿平方米,清洁供热率为75%。能源与生态环境友好性明显改善,能源节约型社会加快形成,能源消费结构更加优化。

四、能源投资

01 国内投资情况

2022年,我国采矿业投资同比增长4.5%,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9.1%,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投资同比增长19.3%。

2022年,全国电力工程建设投资完成额达12220亿元,同比增长13.3%,为近十年最高水平。

2022年电源投资

全国主要发电企业电源工程完成投资7208亿元,同比增长22.8%。

水电863亿元,同比下降26.5%。

火电909亿元,同比增长28.4%。

核电677亿元,同比增长25.7%。

2022年电网投资

全国电网工程完成投资5012亿元,同比增长2.0%。

新增220千伏及以上变电设备容量25839万千伏安,比上年多投产1505万千伏安,同比增长6.3%。

新增22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长度38967千米,较上年多投产6747千米,同比增长21.2%。

16.png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02 涉外投资情况

2022全年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额7859亿元,比上年增长7.2%,折1169亿美元,增长2.8%。其中,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非金融类直接投资额1410亿元,增长7.7%,折210亿美元,增长3.3%。

采矿业

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额50.1亿美元,同比增加0.6%。

制造业

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额216亿美元,同比增加17.4%。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额35.2亿美元,同比减少28%。

《2023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提出,坚持共商共建共享,深入推进互利共赢务实合作,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效应,提升能源开放合作质量和水平,不断开创能源国际合作新局面。支持发展中国家能源绿色低碳发展,因地制宜采取贸易、工程承包、投资、技术合作等方式开展双方、三方和多方市场合作,推动更多清洁能源合作项目落地。建设运营好“一带一路”能源合作伙伴关系,扎实推进能源务实合作。

五、节能降碳

01 能源利用效率不断提升

2022年,“双碳”目标约束下节能增效工作取得新进展。在能源外部环境挑战不断、国内疫情反复等诸多不利条件下,我国坚持加大节能减排力度,持续完善能源消费强度和总量双控制度,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2022年全国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上年下降0.1%。

17.png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图1-13 2013—2022年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率

目前,我国火电厂超低排放、大型垃圾焚烧、燃煤烟气治理技术装备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已建成世界上最大的超低排放火电厂群。据悉,“十三五”以来,得益于技术的进步,我国燃煤电厂超低排放改造了9.5亿千瓦。

2022年,我国可再生能源保持高利用率水平,全国主要流域水能利用率98.7%、风电平均利用率96.8%、光伏发电平均利用率98.3%。

02 万元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持续下降

2022年,重点耗能工业企业单位电石综合能耗下降1.6%,单位合成氨综合能耗下降0.8%,吨钢综合能耗上升1.7%,单位电解铝综合能耗下降0.4%,每千瓦时火力发电标准煤耗下降0.2%。全国万元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下降0.8%。

近十年来,污染物排放下降明显。烟尘排放总量由2012年的151万吨下降到2021年的12.3万吨,单位火电发电量的烟尘排放量由每千瓦时0.39克下降到每千瓦时0.022克;二氧化硫排放总量由2012年的883万吨下降到2021年的54.7万吨,单位火电发电量的二氧化硫排放量由每千瓦时2.26克下降到每千瓦时0.101克;氮氧化物排放总量由2012年的948万吨下降到2021年的86.2万吨,单位火电发电量的氮氧化物排放量由每千瓦时2.4克下降到每千瓦时0.152克。

18.png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图1-14 2017—2022年全国万元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下降情况

03 能源消费弹性系数攀升

能源消费弹性系数是指能源消费的增长率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之比,是反映能源消费增长速度与国民经济增长速度之间比例关系的指标,能够反映经济增长对能源的依赖程度。据测算,2022年能源消费弹性系数为0.97,电力消费弹性系数为1.2。

19.png

注:2022年数据系计算所得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图1-15 2013—2022年能源消费弹性系数

十年数据来看,2015年0.19为近十年最低点,近几年来保持在0.5上下。2020年因疫情对经济发展造成严重冲击,国内生产总值增速从2019年的6%下降到2.3%,造成能源消费弹性系数明显提升。2021年有所回调。2022年,受疫情冲击及上年基数影响,经济增速减缓,能源消费弹性系数攀升至0.97。

04 碳市场建设不断完善

2022年,国家相关部门出台系列政策,碳市场建设不断完善。4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中提出建设全国统一的能源市场以及培育发展全国统一的生态环境市场。6月,生态环境部等17部门联合印发《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2035》,生态环境部等7部门印发《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方案》。8月,科技部等9部门印发《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方案(2022—2030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统计局、生态环境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建立统一规范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实施方案》。10月,国家能源局印发《能源碳达峰碳中和标准化提升行动计划》,市场监管总局等9部门联合印发《建立健全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实施方案》。12月,生态环境部办公厅印发《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 发电设施》《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查技术指南 发电设施》。2022年,全国碳市场迈入第二个履约周期,总体运行平稳,碳价较2021年有所上涨。全年共运行50周(242个交易日),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CEA)年度成交量5088.95万吨,年度成交额28.14亿元。截至2022年12月31日,CEA累计成交量2.30亿吨,累计成交额104.75亿元。每日收盘价在55~62元/吨之间波动,成交均价为45.61元/吨。

20.png

(来源: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

六、能源政策

01 《“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出炉

2022年1月2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印发《“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规划》明确了“十四五”时期现代能源体系建设五方面主要目标:能源保障更加安全有力,到2025年,国内能源年综合生产能力达到46亿吨标准煤以上,原油年产量回升并稳定在2亿吨水平,天然气年产量达到2300亿立方米以上,发电装机总容量达到约30亿千瓦。能源低碳转型成效显著,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五年累计下降18%。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20%左右,非化石能源发电量比重达到39%左右,电能占终端用能比重达到30%左右。能源系统效率大幅提高,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五年累计下降13.5%。到2025年,灵活调节电源占比达到24%左右,电力需求侧响应能力达到最大用电负荷的3%~5%。创新发展能力显著增强,“十四五”期间能源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长7%以上,新增关键技术突破领域达到50个左右。普遍服务水平持续提升,人均年生活用电量达到1000千瓦时左右,天然气管网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

展望2035年,《规划》提出,能源高质量发展取得决定性进展,基本建成现代能源体系。能源安全保障能力大幅提升,绿色生产和消费模式广泛形成,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在2030年达到25%的基础上进一步大幅提高,可再生能源发电成为主体电源,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取得实质性成效,碳排放总量达峰后稳中有降。

02《能源碳达峰碳中和标准化提升行动计划》发布

2022年9月20日,国家能源局印发《能源碳达峰碳中和标准化提升行动计划》。《计划》提出,到2025年,初步建立起较为完善、可有力支撑和引领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能源标准体系,能源标准从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标准组织体系进一步完善,能源标准与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良好互动,有效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节能降碳、技术创新、产业链碳减排。到2030年,建立起结构优化、先进合理的能源标准体系,能源标准与技术创新和产业转型紧密协同发展,能源标准化有力支撑和保障能源领域碳达峰、碳中和。

03《关于完善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体制机制和政策措施的意见》印发

2022年1月3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印发《关于完善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体制机制和政策措施的意见》。在完善引导绿色能源消费的制度和政策体系方面,《意见》提出推动完善能源相关的绿色消费机制,通过消费端优先使用绿色能源的需求选择带动能源生产供应端绿色低碳转型,在全社会倡导节约用能、绿色用能。绿色能源消费促进机制将为追求零碳低碳的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绿色社区等提供实现途径,并使之得到社会广泛认可。《意见》重点围绕工业、建筑、交通等行业领域,提出电价、分布式电力交易、国土空间保障等支持政策,推动提升终端用能低碳化和电气化水平,控制化石能源消费。

在建立绿色低碳为导向的能源开发利用新机制方面,《意见》强调化石能源清洁开发利用和减污降碳的重要性。在较长时期,立足以煤为主的基本国情,建立煤矿绿色发展长效机制,完善煤矸石、矿井水等资源综合利用政策,支持绿色智能煤矿建设,严格合理控制煤炭消费增长。完善推进煤电机组超低排放改造、灵活性改造、供热改造的机制和政策,推动燃煤自备机组公平承担社会责任,加快推动煤电向基础保障性和系统调节性电源并重转型。提升油气田清洁高效开采能力,完善油气与地热能以及风能、太阳能等协同开发机制。

04 能耗双控制度进一步完善

2022年11月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统计局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有关工作的通知》,明确原料用能的基本定义和具体范畴,即能源产品不作为燃料、动力使用,而作为生产非能源产品的原料、材料使用。用于生产非能源用途的烯烃、芳烃、炔烃、醇类、合成氨等产品的煤炭、石油、天然气及其制品,属于原料用能范畴;若用作燃料、动力使用,不属于原料用能范畴。《通知》明确提出将原料用能从能源消费总量中扣除,树立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新导向,是完善能耗双控政策的重要举措,对科学有序推动节能降碳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11月1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统计局和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增可再生能源消费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有关工作的通知》,明确现阶段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的可再生能源,主要包括风电、太阳能发电、水电、生物质发电、地热能发电等可再生能源。随着技术进步和发展,其他可准确计量的可再生能源类型将逐步动态纳入。在开展全国和地方能源消费总量考核时,以各地区2020年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费量为基数,“十四五”期间每年较上一年新增的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费量在考核时予以扣除。《通知》提出,以绿证作为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费量认定的基本凭证。此外,还将积极推动绿证交易体系建设。新增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费量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将推动新增可再生能源消费量作为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和保障,有利于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充足用能空间,是完善能耗双控政策的重要举措,对推动能源清洁低碳转型、保障高质量发展合理用能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05 有序推进全国统一能源市场建设

2022年3月25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印发。《意见》提出,建设全国统一的能源市场。在有效保障能源安全供应的前提下,结合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有序推进全国能源市场建设。在统筹规划、优化布局基础上,健全油气期货产品体系,规范油气交易中心建设,优化交易场所、交割库等重点基础设施布局。推动油气管网设施互联互通并向各类市场主体公平开放。稳妥推进天然气市场化改革,加快建立统一的天然气能量计量计价体系。健全多层次统一电力市场体系,研究推动适时组建全国电力交易中心。进一步发挥全国煤炭交易中心作用,推动完善全国统一的煤炭交易市场。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