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储能电动汽车动力电池企业正文

富士康进军储能电池、电动汽车大动作!新事业总部招聘启动!

2023-06-25 08:43来源:北极星储能网关键词:储能电池电动汽车富士康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6月19日晚间,富士康新事业总部发布最新招聘信息,此次招聘主要围绕电动汽车、电池两大业务板块,其中还包含储能及动力电池业务岗位。

可以见得,富士康跨界储能、电动汽车领域又迈出实质性的一步。

01富士康的“造车”野心

作为全球最大的电子科技智造服务商,富士康凭借成本效率优势成为苹果最大的“代工厂”。然而,富士康觊觎电动汽车已久,并且近年来有意从电子设备代工转向电动汽车领域。

2005年,富士康母公司鸿海集团收购台湾安泰电业100%股权,开始进入汽车电子领域。

2013年,富士康相继成为特斯拉、奔驰、宝马等车企的供应商。

2014年,富士康开始涉足动力电池领域,其宣布与北汽合作,共同投资研发生产制造新一代动力电池。

2020年,富士康母公司鸿海集团正式官宣造车。其与纳智捷母公司裕隆汽车成立的合资公司,此后与拜腾、吉利建立合作关系。

2021年10月18日,富士康在公司年度科技日上发布三款全新电动汽车,分别命名为Model C、Model E与Model T,车型类别分别为SUV、轿车和巴士。新车由此前成立的合资公司打造。

2022年,富士康进一步拓展其电动汽车的海外布局。其收购美国电动汽车供应商Lordstown俄亥俄州工厂,正式成立北美电动车制造基地。同年,富士康与电动汽车企业Fisker合作造新电动汽车。

2022年10月18日,富士康在公司年度科技日上再发布两款自主研发的电动车,两厢车Model B和电动皮卡Model V。

2022年11月3日,富士康宣布将与沙特合作生产电动汽车,其与沙特阿拉伯总理兼公共投资基金合资成立Ceer公司,该品牌成为沙特阿拉伯第一个国家电动汽车品牌,预计2025年实现首车交付。

2023年4月12日,富士康集团发言人巫俊毅在台北车用电子展上表示,富士康未来每年将推出1至2辆电动车新车款,明年美国俄亥俄州厂电动车量产后,富士康锁定全球每辆电动车价格约3万美元的市场。

同日,富士康董事长刘扬伟表示,希望在未来可以与特斯拉合作,为其代工造车。此举可见,富士康是下决心进军新能源汽车领域,转向电动汽车代工。

刘扬伟还提出了宏伟目标,到2025年底,富士康占据全球电动汽车市场5%左右的市场份额,达到每年代工生产50万至75万辆电动汽车的能力。

这家全球最大的电子智造商证明了自身的造车实力,对未来的野心不小。

02从“造车”到产业链上游

新能源造车市场竞争激烈,近2年以来,市场频出“造车新势力”破产的消息。

而富士康不仅将造车提上进程,还将目光放至产业链上游,布局动力及储能电池业务。

2023年4月25日,富士康新事业总部正式揭牌成立。该事业部作为富士康面向“3+3”新兴战略产业发展的重要基地和中心,将聚焦电动汽车、电池、机器人等新兴产业的发展,制定未来发展规划、开展核心技术研究、推动产业投资和统筹管理、实施产业项目孵化和落地等。

据北极星储能网了解,富士康新事业总部位于郑州市航空港区,郑州工厂作为富士康全球最大的智能终端生产基地,曾拥有逾30万员工。然而自2023年4月开始,据悉该厂许多新产品还在研发阶段,用工大幅削减,目前在职员工只有此前的一半左右,为此富士康还传出高薪聘请员工的消息。

2023年6月12日,富士康新事业部正式面向社会招募电池、电动汽车领域人才。据招募公告显示,其本次招聘岗位开出10K-30K的薪资。

其中,面向电动汽车类,新事业部招募包括先期&先进制造工程、设备规划及实施、制造质量、物流及供应链管理车体制造、新能源三电等领域招聘50余个岗位。

同时,面向电池业务类其招募包括工程规划、设备工程、工艺工程、产品工程、IE工程、建厂工程、储能电池业务、采购、经管等19个岗位。其中涵盖储能和乘用车电池包业务专员、储能和乘用车电池包业务经理两个储能电池相关岗位,分别招募1人。

面向职能类,招募包括综合协调与服务、人力资源、经营管理三大方面,岗位包括行政、商务规划、产业研究、培训管理、IT、行政后勤等岗位。

其中,富士康在储能和动力电池领域招聘业务专员和业务经理岗位人员,岗位主要职责是负责储能、动力电池客户的开发维护等,并要求了解储能、动力电池市场行情。

除此之外,富士康还招聘动力电池工程师,主要职责是进行电池系统方案评估与细部数据整合,要求熟悉动力电池系统与BMS,具备3年及以上相关工作经验。

具体要求如下:

储能和乘用车电池包业务专员

1.png

储能和乘用车电池包业务经理

2.png

动力电池工程师

3.png

招募岗位详情如下:

随着新能源大热,跨界入局储能领域的企业已屡见不鲜,据统计,此前已有30余家企业切入储能领域,其中不乏小米集团等电子制造业跨界。

详情如下:

640 (1).png



( 来源: 北极星储能网 )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储能电池查看更多>电动汽车查看更多>富士康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