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电力是经济社会重要的基础设施,长期以来,大机组、大系统、大投资、大企业一直是电力发展的主流方式与方向。2021年,中国五大发电集团以及法电EDF等9国20家最大的电力企业,发电装机容量占到全球的24%、发电量占到31%,在过去20年间均至少10次荣登“世界500强”排行榜,成为全球大型电力企业的代表。
来源:微信公众号“能源新媒”
文 | 吴疆
人大应用经济学院兼职教授
然而,从青萍之末、到太宇狂飙,唯一不变的只有变化。近年来,在全球电力领域,大企业之间、大企业与小企业之间、企业与市场环境之间,都在发生着从潜滋暗长、到积重难返的变化。
01 全球电力企业“减量”“减电”
2017-2021年,13家外企平均发电装机容量下降15.2%,平均发电量下降8.5%;至2021年底,外企平均装机容量仅有中国五大集团平均规模的21%,平均发电量仅有28%。而依托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2021年五大集团平均装机容量高达20298万千瓦,比2017年增长了24.8%,比2011年增长了97.5%,比厂网分开、五大组建之初的2002年增长了841%。
2017-2021年,虽然全球发电总装机增长不足10%,但风电装机增长了55%、光伏增长了135%,依然存在显著的发展机会与空间。如果说,中国各大型发电企业的持续增长是“地利”的正常反映,那么,普遍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以及语言文化/资本纽带/区域一体化等优势、2021年国际化业务占比平均超过50%的美日欧洲大型发电企业,在全球保持正增长的情况下、依然手拉手进入“减量发展”历史阶段,值得研究与思考。
笔者认为一个重要影响因素是以风电/光伏为代表的新能源发电,不仅对电网不够友好,似乎天性对于传统大型企业也不够友好,资源本土化、项目小型化、地域分散化、周期简短化、技术门槛非专业化……这些特点,均对已经不乏官僚化的电力巨无霸们提出严峻的变革要求。中国企业尚可借助大规模集中开发、远方消纳、基地式超大项目等延缓变革压力,缺乏这些有利因素的美西方同行们则首先显露落伍之颓势、在全球电力版图中的份额明显萎缩。
减量发展的第二个影响因素,即投资方向的多元与分散。在装机、电量减量的同时,外国企业仍拥有与中国同行规模同等的资产(1726-1786亿美元)、营业收入(498-472亿美元)以及高达381亿美元的年均投资。显然,外国电力企业的减量发展,主要体现在“减电发展”,与此同时依然积极推行多元发展的经营策略,保持企业的经济规模。
随着全球化的持续进化,发电企业的多元发展,已经从传统的发电-输配电纵向一体化、或者电力+燃气模式,进一步向跨境跨行业发展,无需国资委批复所谓“主营业务”,越来越多的传统电力企业趋向更加自由轻便的多元化、乃至产业资本的金融化发展。
减量发展的第三个影响因素,即电力市场内在的功能局限、单纯依赖市场无法持续吸引投资。众所周知,上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兴起以明晰产权、公开市场、引进竞争、提高效率为主要目标与内容的电力市场化改革。但近年来,全球范围出现了明显的电力供需平衡趋紧势头,装机增速总体低于电量增速。即使在需求增长缓慢、非电网供应模式丰富的美西方国家,表面似乎尚未出现电力短缺,但不论电厂还是电网,均长期亏欠更新投资,老旧破败显著,设备运龄远高于中国,从加州山火,到俄州脱轨,基础设施投资匮乏已经多年。
传统上电力基础设施投资具有技术门槛高、投资规模大的特点,而获得投资保障的方式,或者像中国上世纪80-90年代解决电力短缺那样,通过燃运加价、收益率约定、经营期电价等一系列政策手段,一定时期内实现较高回报、较快回本;或者给与投资者长期稳定的回报预期,尤其是在一次能源剧烈波动、或社会需求增长乏力的历史阶段;或者通过国资国企等特殊制度安排,干脆不再以投资回报为第一诉求。
而建立电力市场的主要目的是引进竞争、提高产业效率,而并非保护投资者收益,某种程度亦相当于趋向抑制投资。例如中国,在以解决长期缺电为核心目标的上世纪80-90年代,各级政府早已娴熟运用过各种高投资回报、高电价增长的政策工具来吸引多元投资;而随着长期缺电基本解除,新世纪以来则逐步通过电力市场、包括“厂网分开、比较竞争”这样的制度安排来提高效率、普惠社会,投资回报的逐步下降是一种必然、也是边际递减率的体现。
电力市场中,即使尖峰电价再高、在几十年的尺度上、也是高度不确定的。除了政府规划、纯技术性规划,真正的投资者、多元化的投资者并不会仅仅依据尖峰电价来做大型决策;而且尖峰电价明显具有自限性,高到一定程度就会失去需求空间,如果没有公权力加持、成熟投资者不会投资于此。
而随着中国的风光补贴在4-5亿装机规模即无力延续,亦可打消对于煤电容量电价的幻想,从政治正确、到财政资源的分配与竞争,怎么可能提供足够养活煤电的容量电价?因此若单纯依赖市场、即使借补贴来打补丁,短缺仍将是大趋势、低碳则更无解。
因此,即使是在比较成熟的市场环境下,即使投资者通过电力市场完全可以获得盈利,但依然缺乏引导投资的那种理想化的能力,价格信号所反映的短缺需求、电力市场甄别出的回报高地、都并不等于可以有效诱导投资者出手,通过电力市场可以实现投资收益,但无法引导投资行动,实现盈利不等于持续投资。
总之,即使不考虑低碳因素,电力系统中“市场”也是有边界的、而不是万能的。单纯依赖市场,投资必然逐步下降,安全裕度必然越来越小,即使借补贴来打补丁,短缺仍将是大趋势、低碳则更无解。美西方大型电力企业的“减电发展”亦是案例。市场虽然永存,但暴力决定其边界、政治影响其质量,随着全球范围基础设施短缺+低碳政治正确,电力市场的适用空间越来越窄。
近年来欧洲能源危机的历程已清楚表明,“市场”只是一种工具,坚持真正的现实主义,及时妥善应对危机、解决问题才是国家治理之道。面对国际能源价格飞涨,俄罗斯的国内气价、沙特的国内油价都不被允许跟风;面对国际能源价格飞涨,即使欧洲老牌资本主义国家,也是限价、补贴、暴利税、出口管制各种政府干预;而中国煤炭,资源全部“国家所有”“全民所有”,企业大多已中央国有或地方国有,2021年一年之间从电厂向煤矿转移暴利4800亿,却依然将煤价从570被炒到2600元/吨视为“正常市场波动”——影响投资者收益的最大风险,就是这种政治与政策风险。
02电力企业长期资产负债率高、财务收益低、投资回报少
2021年,外国电力企业平均收入负债比2.67,中国五大集团平均2.53;外国企业平均资产负债率78.33%,中国五大70.2%。而2002-2021的20年间、20家对标企业资产负债率的总年度平均值74.9%,最低72.2%,最高77.8%,数据相对稳定。其中,中国五大与外国企业的20年总平均资产负债率分别为77.5%与76.2%,著名的法国电力20年间平均高达86.35%、最高曾达90.41%,东京电力20年均值、极值分别为82.4%、94.54%——较高负债率是全球电力企业普遍的统计特征。
这再次证明,即使在老牌资本主义国家,也存在大量现实主义的政商合作、也需要兼顾价值与使用价值,全球电力能源领域20年来真正死于财务风险的巨无霸只有美国安然。2017-2020年为响应政府“降用电用能成本”的要求,中国火电上网价格持续压降12.5%,五大集团累计减收近3000亿,因此,利润/资产负债率等财务经营指标、并没有那么硬核,完全不必上升到国资国企的监管硬指标。挑战电力能源企业长治久安的真正风险,更多在于产业周期战略风险——供需周期、技术周期、政治周期及政策周期。
2021年,世界500强企业平均利润约62亿美元,同期外国电力企业平均利润仅17亿美元,中国五大仅31亿美元;不仅2021当年一半企业亏损,即使上溯至2017-2021时间段,20家对标企业依然平均减少利润3.13亿美元。
2021年,世界500强平均收入利润率8.2%,同期外国电力企业平均收入利润率3.07%,中国五大仅2.17%;而2002-2021至今的20年间,20家对标企业的收入利润率总平均值仅仅4.54%。
2021年,世界500强平均资产回报率1.94%,同期外国电力企业平均资产回报率0.93%,中国五大平均0.92%;而2002-2021至今20年间,20家对标企业的资产回报率总平均值仅1.74%。
上述跨度20年的实证追溯可见,电力领域的财务回报水平长期处于低位、远远低于绝大多数行业。这是因为,在基础设施领域,如果单纯通过提高价格来吸引投资、无异于向全民全社会收税,而若长期低回报、又势必造成基础设施短缺无力更新升级,这就需要政府从宏观层面有意识平衡投资者-消费者的利益、周期性灵活调整宏观政策导向,而不是单纯依赖所谓市场机制而放大波动、坐视短缺。
进一步扩展历史尺度,在以解决长期缺电为核心目标的上世纪80-90年代,中国各级政府早已娴熟运用过各种高投资回报、高电价增长的政策工具来吸引多元投资;只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才逐步通过电力市场、包括“厂网分开、比较竞争”这样的制度安排来提高效率、普惠社会,投资回报的逐步下降是一种必然、也是边际递减率的体现。
而鉴于基础设施领域难以避免的低财务回报特性,传统上存在着一种三足鼎立的基础设施治理模式,即通过大型专业企业+政策性金融机构+政府统筹规划调控三者之间的协调合作,既维持基础设施的供应能力,又控制全社会的成本水平。但近来,这种传统的基础设施治理模式,遇到方方面面挑战,正日益走向崩解。
以电力为例,一是在大型专业企业层面,如前所述,传统大型电力企业受到新能源发展模式的挑战、多元化经营的诱惑、电力市场的反向激励,逐渐出现减量发展、减电发展势头。如果惯有管理模式对新能源效率差,更大范围轻资产投资的选择广泛,电力市场上增量资产不确定性大、而存量资产靠紧平衡更易度日,企业自然逐步放缓基础设施投资节奏。
二是政策性金融机构方面,本有各开发银行、基础设施银行等政策性金融工具,来作为低财务回报的基础设施的制度性支撑。但随着金融领域“政治正确”愈演愈烈,国际资本影响力超越传统民族国家,罔顾电力系统安全稳定技术经济特性,罔顾地球上更多国家与地区电网基础/工业能力/社会经济的现实条件,以“政治正确”的形式滥用金融霸权、追逐超额利润,争相表演弃煤减碳,傲慢粗暴干预各国基础设施领域投资、中国亦未能幸免。
三是在政府方面,一些国家政府在安全-经济-外部性三角关系中、片面追求政治正确或短期政绩,逐步弱化对于电力供应与系统安全的监管,依赖或推锅所谓市场,以所谓“有序用电”自我推卸政府责任;不断弱化专业监管能力与监管责任,放任价格操纵,放任垄断暴利,破坏长期的政企合作互信,势必破坏投资者的长期主义信念。
总之在电力领域,以大型专业企业+政策性金融机构+政府统筹规划调控三足鼎立的基础设施传统治理模式、正日益走向崩解,全球范围的供给短缺已悄然而至,为人类从“和平与发展”转向“安全与韧性”的可悲走势、增添又一注脚。
而中国五大集团之所以没有像外国巨无霸同行一样“减量发展”“减电发展”,中国电力基础设施领域的三足鼎立模式、虽有一定程度削弱,但总体尚可维持,一个重要的底层因素,即中国国资国企的社会责任机制。
即使出现巨额亏损,也只有持续经营的义务、只有保障供应的义务,也没有“退出机制”、没有“不发展机制”,只有通过强力发展来抵消亏损、来对冲巨额负资产。即使在2008、2021年那样畸形的市场价格环境下,外资可以撤资,私企可以停产,唯有国资国企必须坚持保供,即使因煤炭价格管制失败,2021至今已连续2年动力煤均价超过1000元/吨、煤电机组全部沦为负资产,但为了保障系统安全、中国五大依然在捏着鼻子上马煤机。
事实上,即使总体财务回报偏低,电力基础设施领域依然是一个角色丰富、不乏投资机会的生态体系。既有被锁定持续经营、贡献使用价值为主、可接受长期低回报的大型国资国企,更多做技术/做设备/做工程/做服务的海量私企外企、依然可以在这个生态体系中挣到热钱快钱、享有更高的财务回报。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从早期一机一价、保本保利的外资电厂,到近年资本市场风电、光伏产业链上的亿万富翁们,从来不乏盆满钵满的私企外企,也总有为私人煤老板收拾残局、干脏活累活的国资国企接盘侠,一味念叨“所有制”“制度性垄断”等叙事套路肤浅刻板、早已令人厌倦。
03 全人类的低碳伦理与方案依然遥远,电力企业难以独进
近年来,低碳,日益成为全球各领域的政治正确。
2017-2021年,外国电力企业单位电量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平均累计降幅32%,中国五大集团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平均累计降幅仅8.4%。但同样2017-2021年,国外企业通过降低单位电量排放强度而累计减少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平均每家企业1732万吨,而中国五大平均二氧化碳减排量高达3725万吨,相当于国外同行平均水平的2.15倍。
一方面,中国五大集团均有规模庞大的煤电资产,低碳减排基数庞大、结构转型任务繁重,国电投2017-2021年通过结构转型、单位电量排放强度降低了19.4%,从而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高达7114万吨、世界第一。另一方面,中国五大不可能像美西方同行一样、通过大规模资本运作等减量手段来实现减碳,他们不仅需要大规模的增量转型来推进低碳化发展,而且还要完成更加艰巨而不起眼的存量技改,目前中国发电机组的煤耗率、厂用电率、单机规模、平均运龄等技术经济指标均优秀于美西方同行。
2017-2021年,全球都在加快发展风电、光伏等新能源的速度。外国电力企业新能源装机容量平均增加了1189万千瓦,中国五大集团则平均增加了2429万千瓦(超过美西方同行的2倍),其中国电投新能源阶段累计增量高达5387万千瓦——显然,中国发电企业并没有选择减量与减电、而是投入了更多的真金白银。2017-2021年,中国五大集团新能源投资占比平均增加了29.6个百分点,其中大唐新能源投资占比从31%提高到77.95%、累计提高了47个百分点。
总之,目前世界上还并不存在现成的、普适的低碳技术方案与低碳制度方案,真正全地球级别、全人类级别的低碳方案,还需要所有人共同的探索与努力。在电力领域,在相关技术没有突破的历史阶段,中国依然需要较大规模的煤机-煤矿支撑。但一是不可能通过电价或补贴把它们养起来,中国的风电光伏都补贴不下去、没能力没道理养煤机-煤矿;二是容量电价/尖峰电价这些对策,方向是可以的,但规模远不够,传导到全社会、承受力更有限;三是中国也不可能像美西方一样通过大规模产业转移、减量发展来实现低碳——这并非全地球级别、全人类级别的正解与正道,不可复制,不可延续。
因此,只有让煤机-煤矿保持“高产能-低产出”“高投入-低回报”的近乎非营利模式,只有通过国资国企的社会责任机制,才可能实现并长期维持电力系统的低碳发展——而这显然是反市场的、完全建立于公权的——再次证明,低碳这种人为设定的政治正确,必然建立于高比例公权力、而非自然自发的市场机制,包括各种碳价、碳税、碳准入的制度设计,哪个不是靠公权+强权撑腰?哪个属于自然自发市场?以兜底式国资国企制度来实现第三种“廉价而充裕”,这不仅是中国式现代化之基,可能亦是地球人类低碳发展之阶;在此基础亦可探索建立真正全地球级别、全人类级别的低碳伦理,在消费侧以基本人权为基础,在生产侧以排放绩效为基础,同时不忘历史责任。
2010-2011年间笔者曾在《电力企业管理》连载过8篇低碳专栏,并出版了独著《低碳旗帜下电力行业技术经济指标体系》,提出二氧化碳在生产者/消费者之间分配等问题。随着国内可再生能源附加的几度倍增,笔者洞察摩尔定律在新能源领域的失效,提出补贴滥发问题;此后,光伏/电池上游的垄断操纵亦提供注脚。
2020年9月中国双碳目标发布,五大发电集团纷纷将50%非化石占比写进各自十四五规划、并竞相提前年限,而笔者质疑碳竞赛碳跃进、呼吁《以第二个“百年目标”统领3060低碳谋略》的文章无处刊发,直至2021年7月、中央政治局提出纠正“运动式减碳”。2021年10月国内煤价跃上2600元/吨、并长期治理不力至今赖在1000元/吨高位,导致国内煤电机组全部沦为负资产,若非响应保供要求、已无人购煤无人发电,至2022年底五大发电集团煤机发电量减少114亿、同比下降0.42%,某种意义上、已提前开始进入“碳达峰”模式。
凡此种种反映出,人类对所谓“低碳”的认识过程、行为过程、表述过程都是复杂的、依然处于发展中变化中的。从发电集团、到电力系统、到工业系统、到民族国家、到地球人类,一层一层剥洋葱,单一企业、行业、地区、国家的所谓碳达峰碳中和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单纯(例如严格来说,国有大型发电集团并无资格独自抢先达峰)。唯有坚持专业本分、不盲从现实政治,才可能减少翻车、不怕挖坟。当然,“低碳”二字虽热,或国际政治博弈,或争资源争政策争眼球争名利,真正信低碳推低碳者又几何?笔者从国内最早的低碳研究者、到最早的质疑者、到中国式低碳伦理的呼吁者,唯一值得坚守的只有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而已。
04
中国电力企业已整体跻身世界一流,
但分化大、竞争激烈
时光荏苒,河东河西,厂网分开20年来,中国电力市场固然进入新时代,国际电力领域亦格局翻新。通过对20家全球最大的电力企业进行综合对标量化排序可以发现:
*2021年世界主要电力企业综合对标量化排序
国电投——通过坚决的新能源大规模投资、快速提升企业规模,紧紧抓住低碳风口在二氧化碳减排领域取得国际领先的实绩,以89.0%的得分率、获得综合对标量化排序的第1名,这是新能源资产价值的回报,也是中国新能源产业政策的成功。
国家能源——通过规模超大的煤电联营重组、实现企业跃升,从他人的能源价格危机中兑现自身的历史性机遇,以88.3%的得分率、获得综合对标量化排序的第2名,这是煤炭矿产价值的超额回报,也是适应中国特色价格机制的成功。
排序前10名企业中,坚持发展势头的中国五大发电,借助新能源与煤炭增值而全部入选;中国两大电网,虽然指标框架于己不利,凭借雄厚的实力依然入围;欧洲同行虽然面临重重困难,但法电、意电、伊维尔德罗拉等老牌企业仍底蕴犹在;而20年前俨然霸榜常客的美日企业,则已进入相对走弱周期。
厂网分开以来的新世纪20年,是中国企业异军突起、改变世界经济格局的20年,电力能源领域亦然。印度、俄罗斯、巴西、墨西哥、南非等新兴市场国家,即使曾有电力能源企业昙花一现,但在持续性方面尚无法比肩,真正后发而兴起者唯有“中国版块”:
2021年世界主要电力企业分版块对标
阶段性指标均为2017-2021年
在如上全面覆盖物理层、价值层、文化层的34项总计赋值100分的综合对标框架中,“中国企业”与“外国企业”相比、已在86%的分值领域领先,仅有国际业务占比、人均营收/人均资产、二氧化碳排放强度降幅、新能源占比增幅以及收入利润率等6项指标落后。
由此,中国电力企业已经实现对“外国企业”版块整体上的全面超越,站到了全球同行的前列,乃至显著拉高了“世界平均”版块的总体水平,为“中国式现代化”交出了电力企业范畴的答卷。
*2021年世界主要电力企业综合对标——五大集团
阶段性指标均为2017-2021年
值得指出的是,“中国企业”作为一个版块领先于世界同行,并不等于其中每一个成员都已是一流。如上表可见,在34项总计赋值100分的综合对标框架中,与“世界平均”相比,既有国电投这样在84%分值领域领先的比较令人信服的领头羊,也有国家能源、华能这样在70%以上的分值领域领先的优秀企业,而大唐集团虽也跻身前10名、但对比“世界平均”仅有41%分值领域领先、仍有巨大提升空间。
厂网分开20年,五大发电集团之间虽非你死我活的那种原教旨主义市场竞争,但其间“比较竞争”的市场态势设计、已颇有些类似中国乒乓球之“内战难于外战”,做世界一流“易”、争中国最好难。
总之,从青萍之末、到太宇狂飙,在这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企业对标只是一个简单的观察角度,既没必要自我矮化、言必学习,也没必要锱铢必较、数字争先,宜通视以得大略、而不必一味放大细节,应平视以判大局、而不必惯性妄自菲薄,可回视以察大势、而不必过度拘泥得失,二十年弹指一挥间,还是继续超前看朝前走吧。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为进一步维护新疆公平公正的电力市场秩序,近日,国家能源局新疆监管办公室组织开展为期一周的电力市场秩序专项监管“回头看”,督导有关电力企业完成电力市场秩序突出问题专项监管整改工作。新疆能源监管办组建了由分管办领导带队的专项督导工作组,分别赴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兵团中新建电力集团公
国家电投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暨2024年年中工作会议提出全面实施“均衡增长战略”,即坚持“四个均衡”:规模增长和投资能力均衡匹配,传统产业和创新业态均衡发展,电源品种和区域布局均衡优化,存量提质和增量做优均衡推进,牢牢把握“增长”这个核心,大力推进管控体系优化,进一步增强核
国家电投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暨2024年年中工作会议提出全面实施“均衡增长战略”,即坚持“四个均衡”:规模增长和投资能力均衡匹配,传统产业和创新业态均衡发展,电源品种和区域布局均衡优化,存量提质和增量做优均衡推进,牢牢把握“增长”这个核心,大力推进管控体系优化,进一步增强核
浙江省电力行业协会日前在杭共商2024年迎峰度冬电力保供稳价工作,并发布《众志成城同心协力携手打赢迎峰度冬攻坚战的倡议书》。从加强组织,精细调度,提高供电能力,增强应急能力,凝聚强大合力等方面呼吁全省电力企业积极响应,众志成城、同心协力,携手打赢迎峰度冬保供攻坚战,确保人民群众温暖过
近日,为贯彻落实《电力可靠性管理办法(暂行)》(国家发展改革委令第50号),进一步提升供电可靠性信息准确性,国家能源局电力安全监管司组织召开了2024年度供电可靠性信息核查工作部署暨培训会,指导各相关单位按计划开展2024年度供电可靠性信息核查工作。东北能源监管局分管负责同志和相关业务处室
11月12日,福建省工信厅公布了2024年福建省“数字化标杆企业”评选结果,国能(泉州)热电有限公司凭借“5G+AI及UWB融合定位技术的智慧电厂”建设项目成为全省唯一获此认定的电力企业。一直以来,该公司积极践行集团公司“1331”科技创新战略,与中国移动、中国移动上研院、集团黄骅港务公司、杉数科技
近日,新疆能源监管办以视频形式组织召开全疆电力建设施工安全暨迎峰度冬电力保供专项工作会议。新疆能源监管办主要负责同志、自治区和兵团能源管理部门有关负责同志在主会场出席会议,地方各级电力管理部门、有关电力企业和项目参建单位共计400余家1100余人在各地(州)、市县分会场参加会议。会议传
北极星电力网获悉,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发布关于开展电能质量管理典型案例征集工作的通知,详情如下:各派出机构,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大唐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华电集团有限公司、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国家能源投资集
11月7日,广东电网公司在北京发布了电力企业全国首个针对组织类评估的网络安全能力成熟度模型,弥补了电力企业针对组织类评估的网络安全能力成熟度模型空白。网络安全能力成熟度模型是构建网络安全能力度量体系的核心要素。据了解,尽管国内工控领域已发布工业控制系统安全的成熟度模型,但评估对象为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河南能源监管办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电力建设工程施工安全工作的通知,其中提到,各电力建设工程特别是风电建设工程要科学确定工程建设时间节点,严格按照节点要求开展质量监督工作,严防由于抢工期、超能力作业引发的施工安全和工程质量事故。各建设单位要在工程开工前办理质量监督注
合同是当今经济交往中规范双方权利义务、保障交易顺利进行的重要法律文件,合同的高效管理、严谨执行对推动企业稳健运营、维护市场秩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梳理合同交底中的典型误区,如合同交底内容碎片化、执行形式化、依赖经验化等,并结合电力企业相关法律法规要求,构建了一套科学、实用的合同
北极星电力网整理了11月18日至11月24日火电项目相关的招标、中标,涉及华能集团、华电集团、国家电投、国家能源集团、大唐集团等。
11月21日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在集团公司总部召开科技创新大会,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认真落实全国科技大会、中央企业科技创新大会部署,总结近年来公司科技创新工作取得的成绩,立足新时代新征程中央企业的使命责任,
11月12日,国家电投召开世界一流法治企业建设试点工作推进会,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落实国务院国资委关于法治建设重要部署,研究深化世界一流法治企业建设工作,加快推进依法治理体系和依法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电投“均衡增长战略”提供法治支撑和保障。国家电投总经理、党
11月19日,华电集团集团公司召开2024年度外部董事务虚会,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围绕公司战略发展、科技创新、提质增效、深化改革等重点工作进行研讨交流。公司全体外部董事出席会议。会议分别听取了战略规划部、财务资产部、科技信息部、企业管理与法律事务部(企业改革办公室)等4个
北极星电力网盘点了五大发电集团在10月份的重要会见及签约。2024年10月,国家能源集团与国家电网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将携手推动南疆新型电力系统示范区建设,这意味着国家能源集团在新疆的布局又迈出了重要一步。2024年10月,中国大唐与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签署全面深化战略合作协议。邹磊表示,中国
继五大发电在新疆签约后,华电又一大动作!近期,华电新疆发电有限公司注册资本增加至81.81亿元,同比增长超800%,此外,公司领导层也出现了大调整。近日,华电新疆发电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电新疆”)发生工商变更,韩嵩卸任法定代表人、董事长,由王秀林接任并担任董事,含董事长、总经理在内共6位
北极星电力网整理了五大六小旗下“旗舰”上市公司的发电量数据,详情如下:1、国电电力2024年前三季度,国电电力合并报表口径完成发电量3468.82亿千瓦时,上网电量3296.95亿千瓦时,较上年同期分别增长2.39%和2.52%;按照可比口径(剔除去年三季度国电建投内蒙古能源有限公司电量影响,下同)较上年同
今日,五大发电集团三季报财报已披露。「能见」为读者梳理了五大发电集团的财务数据,一起来看看前三季度“五大”财务表现如何。(来源:能见作者:李洋)整体来看,五大发电集团前三季度总营收为15609.88亿元,净利润为1475.85亿元,利润总额为2263.72亿元,资产总额为77367.96亿元。先看净利润。前三
曾经“发一度电、赔一毛钱”的发电企业,业绩正逐步回暖。(来源:电联新媒作者:赵紫原)纵观近几年发电企业的业绩表现,一条先下降后上涨的曲线跃然纸上,本轮周期的走势,完全被居高不下的煤价“牵着鼻子走”。2016年下半年开始,我国电煤供应形势从宽松转为偏紧,五大发电集团亏损金额从百亿增至千
10月14日,中国大唐集团有限公司第六届董事会第七次会议及相关专门委员会会议在京召开。集团公司董事长邹磊主持会议并讲话,董事、总经理张传江,董事、专职副书记余波,董事姜仁锋、刘泽洪、王守东、陈建华参加会议。国资委规划发展局有关同志列席会议。会议听取集团公司2024年前三季度经营情况和四季
国家能源集团水电装机迎来里程碑。10月11日,随着青海公司玛尔挡水电站3号机组顺利通过72小时试运行,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水电装机规模突破2000万千瓦,达到2031万千瓦,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达到12611万千瓦。(来源:微信公众号“能见”作者:李洋)这也代表着,目前五大发电集团水电装机
11月25日,青海公司国能海南州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2024年第一批光伏支架厂级集中采购公开招标中标候选人公布,本项目分为2个标段,标段1第一中标候选人苏州鲁南紧固系统有限公司,投标报价5555万元,第二中标候选人江苏火蓝电气有限公司,投标报价5620万元;标段2第一中标候选人江苏威尔五金股份有限公
根据国家能源局安全生产工作部署,为深入了解新能源发电企业安全管理情况,加强企业学习交流,推动提升企业安全管理水平,结合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工作安排,11月14日,江苏能源监管办组织召开徐州地区新能源发电企业安全管理座谈会。培训采用“线上+线下”方式,徐州地区新能源发电企业共计100余
11月22日,“焕新巴楚共享未来”2024上海推介会在静安苏河湾中心举行,静安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傅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楚县委书记张涛出席活动。会议当天,江苏氢通氢能有限公司与新疆自治区巴楚县人民政府签署电解槽装备制造投资协议,氢通能源执行副总裁梁云红与巴楚县商工局领导明杰代表双方签约
11月22日,株洲中车时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临汾公司揭牌暨项目投产仪式在山西临汾浮山县举行,标志着中车临汾零碳智能装备产业基地的正式落户。临汾市副市长李艳萍,华润电力副总裁兼重庆能源投资集团总经理王波,华润电力北方大区党委书记、总经理李端平,临汾市浮山县委副书记、县长王兴,中车株洲所班
11月22日,重能新疆天山北麓新能源基地项目光伏组件设备采购中标候选人公布,第一中标候选人晶科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投标价格1020000000元,单价0.68元/W;第二中标候选人常熟阿特斯阳光电力科技有限公司,投标价格1020000000元,单价0.68元/W;第三中标候选人正泰新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投标价格103650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11月19日,深圳龙华区发展和改革局印发《深圳市龙华区新能源汽车充换电设施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的通知。《办法》指出,督促区属企业内部停车场配建新能源汽车充换电设施工作,监督指导区属企业落实新能源汽车充换电设施安全风险防护和安全监督管理。区住房保障建设局负责
11月22日,协合新能源发布采购太阳能设备公告,公告显示,宣布其全资附属公司与供应商签订采购合同,购买总容量为500兆瓦的太阳能设备,代价约为3.23亿元。此次交易的最高适用百分比率超过5%但低于25%,因此构成须予披露交易,需遵守相关公告规定。根据合同,买方将按以下方式分期支付代价:预付款10%
600MW光伏电站总容量,1407台首航320KW逆变器,10亿度年绿电输送,首航新能源正助力鄂尔多斯君正能源化工企业进行一场绿色能源变革。
一、总体要求中国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博览会由中华环保联合会、安徽省生态环境厅和安徽省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推进组工作专班办公室牵头组织,已经在安徽合肥成功举办三届,累计展商超过1500家,专业观众超过60000人,系列活动超80场。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碳达峰碳中和的决策部署,持续打造“中国新
近期,越秀资本发布公告称,为拓宽融资渠道,同意公司控股子公司广州越秀新能源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越秀新能源”)作为原始权益人于深圳证券交易所(以下简称“深交所”)发行一单资产支持专项计划(类REITs),标的项目公司为其全资子公司浙江泰彦新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泰彦公司”),发行
11月24日10时30分,中核汇能金沙新化农业光伏项目成功并网,作为贵州省金沙县首个新能源发电项目,标志着该县新能源产业取得良好开局。该项目位于贵州省毕节市金沙县新化乡境内,总装机容量80MW,由两期工程组成,全面投产后,预计每年可产生绿色电力约9670万千瓦时。相比火电,可节约标准煤1.9万吨,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