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碳管家碳排放碳源减排评论正文

绿色切实成为共建“一带一路”底色

2023-08-07 14:21来源:中国能源报作者:别凡关键词:绿色低碳发展绿色能源绿色金融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年来,在高标准、可持续、惠民生目标指引下,绿色“一带一路”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顶层设计不断完善,交流机制不断强化,务实合作不断深化,绿色切实成为共建“一带一路”的底色。

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10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推进绿色丝绸之路建设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强调建设更紧密的绿色发展伙伴关系。加强绿色基建、绿色能源绿色金融等领域合作,完善“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一带一路”绿色投资原则等多边合作平台,让绿色切实成为共建“一带一路”的底色。

推动共建绿色“一带一路”是中国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支持发展中国家绿色低碳发展,推动共建清洁美丽世界的重要举措,也是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核心内容。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主任、“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副理事长张玉军近日在接受《中国能源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年来,在高标准、可持续、惠民生目标指引下,绿色“一带一路”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顶层设计不断完善,交流机制不断强化,务实合作不断深化,绿色切实成为共建“一带一路”的底色。

合作机制不断完善

共建绿色“一带一路”成为国际共识

为推动绿色发展,中国不断加强绿色“一带一路”顶层设计,先后发布《“一带一路”生态环境保护合作规划》《关于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的指导意见》《对外投资合作绿色发展工作指引》《对外投资合作建设项目生态环境保护指南》《关于推进共建“一带一路”绿色发展的意见》等文件,对共建绿色“一带一路”作出相关部署。此外,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及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和《关于进一步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见》等,也将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作为重要内容。

与不断完善相关政策并行,“中国始终秉持绿色发展理念,不断加强绿色‘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多边合作平台建设。”张玉军介绍。

据悉,10年来,中国会同31国发起“一带一路”绿色发展伙伴关系倡议,发出携手推动各国绿色低碳发展的积极信号;与中外合作伙伴共同发起“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成为绿色“一带一路”框架下首个国际性环保社会团体;与有关国家共同发起成立“一带一路”能源合作伙伴关系,成为能源领域首个由中方发起成立的国际合作平台,并将成员国扩大至33个;建设“一带一路”生态环保大数据服务平台和“一带一路”环境技术交流与转移中心,推动实施绿色丝路使者计划和“一带一路”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计划。通过不断加强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沟通与合作,推动形成共建绿色“一带一路”的国际共识。

携手应对气候变化

中国展现大国担当

应对气候变化是“一带一路”合作的重要内容,中国行动举世瞩目: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气候变化巴黎大会上宣布在发展中国家开展10个低碳示范区、100个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项目、1000个应对气候变化培训名额的“十百千”项目。2019年,在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宣布实施“一带一路”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计划。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七十六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宣布,中国将不再新建境外煤电项目。

“中国积极展现大国责任担当,与共建国家开展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立足共建国家切实需求,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和帮助,共同提高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张玉军指出。

据了解,截至目前,中国已与39个发展中国家签署46份气候变化南南合作文件。与老挝、柬埔寨、塞舌尔合作建设低碳示范区。与埃塞俄比亚、巴基斯坦、萨摩亚等30余个发展中国家开展40余个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项目,援助包括气象卫星、光伏发电系统和新能源汽车、环境监测设备等在内的应对气候变化相关物资。同时,积极开展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培训,累计举办50余期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培训班,为120多个发展中国家培训约2300名气候变化领域的官员和技术人员。相关举措受到广大发展中国家的高度认可和广泛欢迎。

创新应用绿色金融

撬动更多资源流入绿色低碳领域

乌兹别克斯坦锡尔河燃气电站项目总投资超过10亿美元,巨额投资成本一度成为该项目顺利进展的“拦路虎”。对此,中国银行作为全球牵头协调银行,成功筹组由多家跨国银行和多边机构组成的国际银团,设计了符合国际惯例的融资结构,为项目落地提供重要资金保障。

这只是中国参与“一带一路”国家绿色投融资实践的一个缩影。10年来,中国与共建国家金融机构为绿色项目积极提供资金支持,通过政策引导和金融产品创新,撬动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绿色低碳领域。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此过程中,中国积极搭建绿色金融发展平台,出资或参与出资成立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以及丝路基金等一系列资金机制,加大促进“一带一路”沿线绿色发展的资金支持;同时,将绿色金融引入G20议题,发起央行与监管机构绿色金融网络(NGFS)、可持续金融国际平台(IPSF),建立“一带一路”银行间常态化合作机制,发布“一带一路”绿色金融指数,积极构筑绿色金融国际合作机制;此外,共同发布和倡导的《“一带一路”绿色投资原则》,也为参与“一带一路”投资的全球金融机构和企业提供了可自愿参加和实施的绿色金融行为准则。

“10年来,中国与共建国家不断深化绿色金融合作,持续推动对外投资绿色化进程,对外投资合作项目可持续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张玉军总结道。

机遇与挑战并存

绿色“一带一路”前景光明

尽管当前国际环境愈加复杂动荡,全球经济贸易和投资大幅萎缩,“一带一路”沿线生态环境总体敏感,绿色低碳转型面临较大压力,但展望未来,绿色“一带一路”发展空间广阔,前景无限光明。

“共建绿色‘一带一路’既顺应国际社会绿色低碳发展趋势,也响应共建国家可持续发展需求。”张玉军认为,中国和大多数共建国家都为发展中国家,可持续发展意愿强烈,绿色低碳转型潜力巨大。同时,中国在可再生能源、节能环保、清洁生产等绿色科技领域具有明显优势,中国的技术、产品、经验、方案等将有利于推动共建国家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促进绿色“一带一路”合作蓬勃发展。

机遇与挑战并存,中国如何继续发力绿色“一带一路”?张玉军建议,一方面,要加强政策对话交流,更好发挥“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等重点合作平台作用,与共建国家积极开展“一带一路”绿色发展政策对话,分享和展示绿色发展理念和成效,增进绿色发展合作共识和行动。另一方面,要加强绿色低碳发展务实合作,从共建国家实际出发,加大对共建国家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支持力度,推动可再生能源技术、智能电网等领域合作,帮助共建国家实现能源部门绿色低碳转型跨越式发展。此外,还要进一步强化绿色金融合作,完善海外投资负面清单制度,更加重视海外投融资政策中的气候和环境因素,创新“一带一路”绿色投资产品、工具,探索推动中国与共建国家绿色投融资标准与绿色金融市场的衔接。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绿色低碳发展查看更多>绿色能源查看更多>绿色金融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