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来源:小红书
业内人士称,网络上所描述的“ESG月薪15万”只是培训机构为了卖课而做的宣传。实际上,这么高的薪资是凤毛麟角,但相较于其他其他岗位,ESG确实人才稀缺,待遇相对较好。
眼看又到下半年招聘季,当不少行业仍处于冻结人员招聘阶段时,与ESG相关的人才招聘公告还是络绎不绝。这些岗位大多来自券商,月薪在3万元至6万元。其中,还有岗位享24月薪制。
据猎聘大数据研究院的《ESG人才吸引力洞察报告2023》显示,近一年ESG新发职位较上一年增长了64.46%,平均年薪也比上一年的28.22万元增长了11.58%,达31.49万元,其中金融行业ESG岗位年薪更是高达34.03万元。
为何ESG岗位数量在近两年增长速度如此之快?这个岗位的赚钱能力,真有传说中那么高吗?谁又能胜任这份职责?ESG是不是一个转行好选择?
01 为何ESG人才需求突然激增?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传统的商业模式追求的只是投资回报和营利,不顾及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然而,随着资源日益枯竭,人们意识到,企业不能只追逐短期的利润最大化,还需要考虑可持续发展,关注ESG(环境Environment、社会Social和治理Governance)的问题。
ESG是将企业的社会责任和环境意识融入到其商业运营中,成为赢得股东、员工、客户和社会信任的关键。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将ESG原则作为衡量企业绩效的重要指标。
因此,上市公司和有关企业披露ESG相关信息已成为资本市场的大势所趋。
今年2月,证监会发布包括《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注册管理办法》在内的165部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的相关制度规则,明确将核准制下的发行条件尽可能转化为信息披露要求。
深圳证券交易所、上海证券交易所也细致地规定不同板块和行业的上市公司需披露的ESG信息内容和披露形式。
不仅如此,国务院国资委更是要求央企在2023年实现ESG专项报告披露的“全覆盖”。
据Wind统计, 2020年至2022年,发布ESG相关报告的A股上市公司数量分别为1021家、1138家和1450家,呈现加速增长态势。
与中国内地相比,中国香港联合交易所对ESG信息披露有着更高的强制性,还出台关于ESG的单独法律——《环境、社会和管治报告指引》,并在今年4月建议所有发行人在其ESG报告中披露气候相关信息。
随着各地对ESG信息披露的要求越来越高,不少知名企业,如阿里巴巴、腾讯、京东等纷纷建立了ESG工作组织和制度,将ESG作为企业未来五年的战略议题之一。
目前,国内50%央企上市公司也明确设立ESG主管部门,超过六成央企上市公司每年都会参与或组织ESG专项培训,60%的央企上市公司会发布独立的社会责任报告或ESG报告。
不管是企业为应对监管要求,交ESG作业,还是为了提高ESG表现来吸引资金,最终的结果都将是ESG岗位大规模爆发。
02 ESG人才需求方有哪些?
如果从ESG投资生态体系来看,ESG岗位对于人才的需求是多元的。
据孙春明专家表示,ESG投资生态体系由投资方(包括资产所有者、资产管理机构)、实践方(企业)、中介机构(包括金融机构和第三方专业服务机构)以及监管机构等多类主体构成,每类主体都有对ESG专才的不同需求。
1/ 投资方:资管公司需组建ESG投研团队,负责制定ESG投资方法、流程及标准,研究ESG投资策略,对投资标的开展ESG尽调与基本面分析等,需聘请ESG专业分析师或可持续投资主管。
2/ 实践方:企业需增设专职岗位负责碳中和与ESG实践。据统计,2020年,聘请首席可持续发展官(Chief Sustainability Officer,CSO)的美国公司数量已超过之前三年的总和。
3/ 中介机构:金融中介负责组织ESG相关的投融资活动,ESG岗位需为客户提供绿色融资顾问服务,协助企业制定符合国际标准的绿色融资框架、取得第三方认证等。
与金融机构相比,各类第三方专业服务商对ESG专才的需求更广。例如,明晟(MSCI)在全球有200余名ESG分析师,负责构建和优化ESG评级模型、开发ESG指数产品等;彭博、万得等也推出了ESG数据平台,进行ESG数据分析、行业研究、模型研发等;还有一些机构专门进行认证工作,如绿色债券认证、ESG基金认证、碳中和认证等。
此外,随着ESG咨询服务需求增长,咨询公司的相关人才需求和投入也大幅增加。
图说:ESG人才行业分布
来源:猎聘大数据研究院
但是,市场求贤若渴的背后,人才缺口却成为ESG发展的瓶颈之一。
目前,香港特区政府已将ESG专才列入香港人才清单,上海浦东新区也将绿色金融人才纳入紧缺人才目录。从猎聘发布的报告看,上海、北京、深圳三个城市职位需求占比高,2022年占比近3/4。
图说:ESG人才需求
来源:猎聘大数据研究院
据汇丰银行的一项可持续金融和投资调查显示,有超过40%的亚洲投资者表示,由于缺乏专业知识或合格员工,他们无法进行更多基于环境、社会和治理(ESG)的投资。
这其中的底层逻辑是,缺乏人才。
03 ESG人才稀缺却门槛不低
明明是需求量这么大,为何又一直说人才稀缺?
一方面,这其实跟我国现有的教育课程息息相关。现阶段ESG人才主要供给方之一是高校,但是高校开设ESG的课程数量却非常有限。
这原因是,目前我国ESG方面的研究人员很少,在100个金融学里与ESG相关的研究学者可能只占10%或者是20%,没有学者做相关研究,就很难开设相关课程。
深圳数据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张博辉介绍,当前的现状是,高校老师根据自身兴趣点开设企业责任、价值投资或影响力投资的相关课程,但这些课程没法形成系统。
另一方面,ESG人才不仅仅只了解单一的金融知识,还需要学习更多的学科,比如社会科学、环境科学。另外,还要会使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运用数据分析构建ESG评级指标。
这也对ESG从业者提出更高的要求,可能只学某一个学科的知识已经不够了,还要有多个学科的交叉的背景,所以,ESG门槛并不低,它需要复合型背景的人才。
据中新经纬采访的一名资深ESG猎头表示,如果没有特别好的学历背景,也不是跨学科复合型人才,最好不要挤进ESG行业里面,因为几乎没有太多的职业发展空间。
图说:ESG人才毕业院校
来源:猎聘大数据研究院
据他介绍,目前ESG从业人员大致可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企业做ESG顶层架构设计,具备海外经验、硕博学历、理工科等背景,且多毕业于国内C9或海外QS靠前的学校,年薪约100万元-200万元不等。
第二类是咨询公司总监及以上,薪酬约100万元-150万元。总监之下的小组负责人,薪酬约在30万元-50万元。
第三类是ESG咨询、专员,一般要求三年以上工作经验,和其他领域的咨询顾问薪资差别不大,一般年薪在20万元-30万元。
专业人士表示,ESG真实的薪酬相对于金融行业,其实没有特别强的竞争力。实操层面,大多数公司都视这个部门为小众的后勤部门,甚至还存在和其他职能部门合并的情况。
虽然ESG作为一个独立业务真正成为风口也就发生在近三年,体系也尚未不成熟,但是,如果未来可持续发展成为商业优势,那么ESG岗位可能成为业务增长点和市场宣传的焦点。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目前,国际市场已经形成了涵盖ESG信息披露标准、ESG评估评级方法和ESG投资实践三位一体的ESG体系。随着环境、社会和企业治理(ESG)逐渐成为衡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这道“必答题”俨然成为企业的第二份财报。相较于展示企业业绩增长或下跌的财报,ESG评分或评级更多反映的是企业在环境、社会及
12月2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首届“中国ESG榜样”年度盛典在北京成功举办。中国石化、国家电投、国家能源集团、中国移动、中国宝武、华润集团、中国农业银行、腾讯、吉利控股集团、宁德时代获选十大“中国ESG榜样”企业;华为获选年度影响力特别奖,中国中车获选“一带一路”贡献特别奖。中央广播电视总
11月16日,由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主办的首届中国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大会在北京召开,发布了“上市公司ESG最佳实践案例”等成果。国网英大股份有限公司、国网信息通信股份有限公司入选2023年上市公司ESG最佳实践案例。今年,中国上市公司协会共征集451篇上市公司环境、社会和企业治理(ESG)实践案例,通过
11月6日,储能电池智能制造企业纬景储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纬景储能)正式发布首份《社会责任暨环境、社会与治理(ESG)报告》(以下简称:“ESG报告”),详细阐述了公司在ESG管理、行动与绩效等方面的实践探索与年度成绩。绿色生产,守护美好环境纬景储能专注于国家新能源战略和双碳领域的液流
被寄予厚望的新能源产业,正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风电及光伏发电装机超1400万千瓦、资产总额近千亿元、项目遍布全国25个省区市的中国大唐集团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因其“新能源”的鲜明特性,近年来逐渐受到投资者们的高度关注。2023年9月23日,“央企ESG先锋100指数”公布,大唐新能源成功
10月26日,“2023福布斯中国ESG创新企业评选”结果正式发布,晶澳太阳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晶科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TCL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通威股份有限公司、正泰新能科技有限公司、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7家光伏企业上榜。“2023福布斯中国ESG创新企业”由福布斯中
10月26日晚,正泰新能凭借在ESG方面的创新表现,上榜“2023福布斯中国ESG创新企业”,成为行业中具有实际参考意义的ESG企业。同期入选的还包括京东、百度、联想、西门子等头部行业先锋。“2023福布斯中国ESG创新企业”由福布斯中国推出,旨为展示先行企业在ESG创新领域的差异化优势、以及它们为区域性
近日,中国电力技术装备有限公司代表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参加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一带一路”ESG行动报告》发布活动,就国家电网公司巴西美丽山特高压输电二期项目进行概述报告,并参加相关主题论坛。《“一带一路”ESG行动报告》聚焦环境、社会、治理(ESG)理念赋能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总结了中国
清华大学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研究中心于近日更名为清华大学投融资政策研究中心。研究中心将在原有工作基础上,统筹开展PPP、基础设施REITs、ESG、投融资合作对接等基础设施投融资政策研究,致力于建设成为高水平的综合性投融资政策研究机构。
转型金融恰恰可以缓解上述矛盾,引导社会资金支持这类企业有序、公正转型,现已被视为ESG投资的新焦点。来源:中国能源报作者:朱妍《中国能源报》记者从近日举行的《转型金融支持煤电行业低碳转型的机制研究》(以下简称《报告》)发布会上获悉,中国人民银行已牵头起草煤电、钢铁、建筑建材、农业四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日前,宁德时代发布了2022年环境、社会与公司治理(ESG)报告。2022年宁德时代综合能源消耗总量9551107.94MWh,综合能源消耗强度29423.80MWh/GWh,产品研发投入155.104535万元,研发费用增长率101.66%,供应商总数609家,其中来自中国大陆的591家,员工总数118,914名。报告显示,基
当地时间12月7日,作为《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八次缔约方大会(COP28)的活动之一,中阿绿色价值峰会在阿联酋迪拜举行,国网浙江电力受邀参加并现场发布了能源大数据支撑城市绿色低碳发展、服务助力首届碳中和亚运会筹办、绿电方舟公益项目、电网助力城市发展与湿地保护等多个国家电网可持续
当地时间12月5-6日,PVMagazineRoundtablesEurope2023于柏林举行。大会从新技术趋势、可持续性、能源管理与人工智能、农业光伏、欧洲价值链、部署和电网、推动可再生能源的政策以及能源储存格局等角度切入,和与会嘉宾共话低碳未来。正泰新能全球产品技术服务总监何宝华代表企业出席并发表主题演讲,分
绿色低碳、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实现经济转型、可持续发展的创新引擎。电气设备作为经济发展的首要基础设施,同样面临机遇与挑战。构建安全、智能、低碳、节能的电气设备运行环境,进行设备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加强设备故障预警诊断、数字化改造升级,推动电气设备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当前电气服务新的
今年8月,由上海重塑能源发起的全球首单氢燃料碳减排项目开发及减排量预售工作正式启动,这也是按照目前全球最高标准开发的首单氢能领域碳减排项目,项目产生的减排量也将通过VCS机制进入全球市场,用于企业开展碳抵消工作。至此,从2021年方法学启动开发,到2023年3月方法学备案,再到如今氢燃料车碳
习近平主席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主旨演讲中指出,过去10年取得的成绩弥足珍贵,经验值得总结。《报告》系统回顾和总结了十年间国家电投秉持“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清洁能源企业”愿景,以“一”为关键词串联“2035一流战略”和“一带一路”建设,围绕“光风霁月抵万里,建设一
作为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的重要边会,美中绿色能源促进会(UCGEC)和APEC可持续能源中心(APSEC)于当地时间11月13日举办了“绿色创新与可持续发展论坛”。APEC执行主任、秘书处负责人丽贝卡·玛利亚,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副州长埃莱妮·库纳拉基斯,太平洋经济合作理事会(PECC)联合主席詹永新,中国驻旧金山总
近日,在2022-2023年度EcoVadis企业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评审工作中,金风科技成功摘得银牌,百分位排名超过全球76%的同行业企业,且在所有评级子项(环境、劳工与人权、商业道德和可持续采购)中的得分均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其中,在可持续采购领域,金风科技得分跻身全球通用机械制造行业企业的前2%,
当前,在联合国和国际社会的呼吁与敦促下,全球已有上百个国家做出了“碳中和”的目标承诺,推动绿色产业布局,构建全球低碳经济新格局。从美国贝尔实验室1954年发明晶硅太阳能电池,到如今太阳能已成为全球可再生能源的重要来源。随着太阳能技术迭代和产业生态演进,我国光伏行业逐步走向成熟,在全球
日前,全球领先的光伏智慧能源整体解决方案供应商东方日升宣布,公司凭借严格、符合相关社会管理体系标准要求的管理系统,成功获得由TV南德颁发的SA8000社会责任管理体系认证证书。认证范围覆盖“太阳能晶体硅组件的设计、生产和销售(主要功能:总部办公室)”及“生产基地,主要生产流程包括:焊接一
11月6日,在第六届进博会期间,海博思创与施耐德电气举行了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双方将发挥各自优势,在智慧零碳、碳足迹、工业化设计、智能制造等领域携手开拓市场,围绕技术研发、商务合作、高质量交付、售后服务等多个领域,开展多种创新产业协同,共同推进储能市场生态健康可持续发展、促进能源绿色
北极星输配电网获悉,10月31日,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关于促进分布式光伏发电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通知。文件提出,鼓励开展模式创新。支持各地与光伏上下游开发企业、金融机构深度合作,探索构建增量配网、智能微网与大电网利益协调共享机制,促进源网荷储一体化开发,研究推动“光伏+储能”、光储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