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专家们告诉中外对话,到今年七月中国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Emissions Trading scheme,简称ETS)已正式上线交易满两年,其最初目标已基本实现。这些目标是提高市场意识、建立交易机制和引导企业关注自身排放。
不过他们还表示,这个新兴市场仍然面临许多障碍,比如数据完整性和缺乏有效立法等问题。
中国的碳排放交易体系是全球同类中规模最大的,就其覆盖企业的排放总量而言,是欧盟碳市场的三倍。习近平主席曾在三年前宣布,中国将在2030年之前实现碳达峰,在2060年之前实现碳中和。而碳排放交易体系则被视为实现这一国家气候目标的“核心政策工具”。
该市场覆盖了中国碳排放量最大的电力部门,并计划将来引入其他重要的排放行业,如钢铁、石化和建筑材料。
中央政府还计划在今年年底重启自愿碳市场。专家表示,这一举措将有助于电力企业抵消排放,并让其他行业的利益相关者参与到全国碳市场中来。
“基本达到”预期
经过十年的准备,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于2021年7月上线。负责该市场的生态环境部官员对其截至目前的表现表示满意。
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司长李高对《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该市场“基本实现预期建设目标”。他说,该市场运行“平稳”,制度规则得到了“全面提升”,配额分配方法“不断优化”。
负责该市场运营的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董事长赖晓明指出,市场定价机制“作用逐步显现”。他在庆祝碳排放交易体系上线交易两周年的会议上表示,企业减排意识得到“有效提高”。
目前,生态环境部向电力公司免费发放排放“配额”。有了这些配额,企业就有权排放一定数量的二氧化碳,而配额的分配基于企业的排放强度,即单位产出的排放量。如果企业的排放超过了其配额,就必须从市场购买更多的配额。
虽然全国排放交易体系已经运行了两年,但只完成了一个“履约期”(compliance period)。生态环境部表示,2021年7月到12月,共有1833家重点排放企业足额完成2019年及2020年的排放配额清缴,有178家重点排放企业部分完成配额清缴。配额履约率达到了99.5%。
电力企业目前处于第二个履约期,须在今年年底前完成对2021年和2022年排放量的清缴。
根据最新统计数据,截至7月14日,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2.399亿吨,累计成交金额110.3亿元人民币(约合15.4亿美元)。
与已经运行近20年的欧盟排放交易体系(EU ETS)相比,这两个数字都相形见绌。根据金融市场数据和基础设施提供商路孚特(Refinitiv)发布的《2022年碳市场年度回顾》报告,仅2022年,欧盟排放交易体系就交易了125亿吨碳排放配额,交易额达到创纪录的8650亿欧元(约合9580亿美元) 。
中国技术经济学会环境技术经济分会常务理事张建红告诉《证券时报》称,“全国碳市场流动性不够,呈现明显的季节性,平时交易量偏低。”
张解释说,由于以履约为主,交易集中在临近履约期时集中展开,从而导致碳交易不平衡、交易量总体偏低。
复旦大学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黄明也对这家报纸表示,全国碳市场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比如交易活跃度有待提高、交易主体覆盖面较窄、交易产品有待进一步丰富等。”
培养市场意识
接受中外对话采访的专家一致认为,全国碳市场的短期目标并非是立即实现明显的减排效果,这与一些批评者的预期相反。
专家们表示,其目标是让利益相关者理解碳交易的概念,引导他们对自身排放进行监测、报告和核查,并向他们展示这样做的好处。
德国柏林智库机构阿德菲(adelphi)的碳市场与定价高级经理陈志斌告诉中外对话,一个关键任务是帮助企业意识到“排放有成本,减排有收益”。
陈志斌表示,目前全国碳市场的主要功能是提高企业效率,降低排放强度,这与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和经济总体仍在增长的事实相吻合。
“市场对于化石燃料电厂的总体排放不预设限制,”陈志斌指出,“这和欧盟碳市场强制限制欧盟企业总体排放的定位不同。”
随着碳市场的推出,占全国二氧化碳排放量40%的中国电力企业不得不首次承担二氧化碳排放的直接成本,这也带来了新的业务需求。
陈志斌指出,一些企业意识到,他们从现在开始就要安排专员进行碳排放的监测、核算、报告与核查,有专员去管理碳排放方面的事宜、去想潜在的减排措施。
这也意味着碳排放已成为这些公司的“账面项目”,“需要被纳入商业决策,就像商品价格或税收一样”,牵头开展2022年中国碳定价调查(2022 China Carbon Pricing Survey)的休·斯莱特(Huw Slater)表示。该调查收到了来自电力行业和其他高排放行业利益相关者的400多份回应。
调查发现,碳排放交易已开始对企业的投资决策产生影响。环保慈善组织克莱恩斯欧洲环保协会(ClientEarth)的能源和气候专家斯莱特表示:“超过一半的受访者表示,到今年为止,碳市场已经至少对其投资决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而超过70%的人预计到2025年,碳市场对其决策的影响至少会维持在一定的水平上。”
与此同时,超过20%的受访者预测,到本十年中期碳市场将“强烈”影响其公司决策。他补充说,“强烈影响投资决策意味着它将成为公司决策中非常重要的因素。”
然而,虽然要求电力公司对其排放负责至关重要,但它们也需要没有沉重财务负担的情况下运营,特别是许多电力公司还担负着加强国家能源安全这一中国目前重要的经济任务。
陈志斌说,从市场的设计来看,中央政府不希望给电力公司造成过大压力,以便它们能够为社会提供足够的电力。他补充道,如果一些主要的电力公司难以履约,它们可以向政府求助。
数据和立法挑战
全国碳市场仍存在各种问题,其中数据质量被认为是一个突出的问题。
在市场推出仅两个月后,一座二氧化碳年排放量在1000万吨左右的发电厂被发现篡改排放数据。这起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碳排放数据弄虚作假案例至少影响了100万吨、价值约700万美元的排放配额。中国金融媒体《财经》报道称,数据质量问题是碳市场推迟扩增其他行业的原因之一。
路孚特的碳分析师宋雨彤告诉中外对话:“数据是碳市场非常重要的一个根基,只有把这个基础打好,市场才能有序健康地成长。”
宋雨彤表示,生态环境部已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提高数据准确性。例如,去年3月,环境部发布通知,要求企业每月对排放的关键参数进行检测,并在线上提交结果。今年6月,环境部还启动了一个旨在建立全国碳市场数据质量管理长效机制的研究项目。
宋雨彤补充说:“将来全国碳市场涵盖更多行业时,管理和监测不同行业和企业报告的数据质量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和挑战。”
虽然生态环境部尚未公布碳市场扩容的明确时间表,但最近已经开始研究将钢铁、有色金属、建材、石化、化工和航空等几个行业纳入管控范围的可能性。
全国碳市场面临的另一个重大障碍是缺乏高级别的法律支持。中国没有针对气候变化的全面立法,也没有管理二氧化碳排放的法律。因此,目前碳排放交易体系遵循的是生态环境部发布的一系列内部法规。
“这个部门规章在执行过程中有很多限制,”美国环保协会(Environmental Defense Fund,简称EDF)北京办公室全球气候资深总监赵小鹭告诉中外对话, “比如它的罚款力度不够,造成了企业买配额的花费可能会远远高于罚款的上限,这就对鼓励企业履约造成了挑战。”
目前,企业罚款的上限仅为3万元人民币(约合4200美元),远不及违规所能省下的金额。但赵小鹭表示,气候司已经屡次表示,国务院正在制定中的《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可能即将出台。
碳价将“稳步上升”
欧盟引入碳边境调节机制(Carbon Border Adjustment Mechanism,简称CBAM),对来自该地区以外的某些排放密集型产品征收碳税,引起了人们对中国和欧洲二氧化碳排放成本差异的关注。
中国全国碳市场的碳价目前约为每吨60元人民币(约合8美元),而欧盟的碳价则是它的10倍以上,约为每吨100欧元(约合110美元)。
“重要的是别忘了,碳价实质上是独特的监管和经济环境的产物。”斯莱特说道,“在没有前因后果的情况下,比较各个司法管辖区的碳价并不是特别有用。”
近年来,欧盟采取了一些“有意的”措施,使欧盟碳市场成为其能源和工业部门减排的主要推动力,这些监管变化导致碳价上升,斯莱特解释道。
他补充道:“另一方面,在中国,碳市场仍然是能源领域众多政策之一。这些政策常常重叠,有时相互受益,不过目标相似。”
斯莱特的调查发现,利益相关者预计未来几年中国全国碳价将“稳步上升”,到2025年每吨将增至87元人民币(约合12美元),到本十年结束时每吨将增至130元人民币(约合18美元)。
展望未来,专家们希望中国能在今年年底之前重新启动自愿碳信用项目,即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China Certified Emission Reductions,简称CCER)方案。生态环境部正处于制定相关法规、方法论和交易平台的最后阶段。
CCER是中国版的《京都议定书》核证减排量,于2012年启动,但由于交易量小和缺乏碳审计标准,于2017年突然停止。
该项目对全国碳市场及其定价至关重要,因为根据现行规定,企业最多可以用CCER抵消其年排放的5%。据中外对话报道,CCER配额的需求量可能达到3.5-4亿吨/年。
路孚特的宋雨彤预计,CCER的重新启动可以帮助扩大全社会对碳排放交易的参与度。
她解释道:“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全国碳市场的主要参与单位肯定还是碳市场里面的重点排放单位,但是如果CCER重启,那么一些与新能源相关的项目组或者项目方,还有一些方法学允许范围之内的其他的一些项目组与业主也都可能可以参与到全国碳市场的建设和交易当中。”
本文首发于中外对话网站。
■ 尤晓莺,自由撰稿人,专注于气候议题报道,现居伦敦。曾任碳简报(Carbon Brief)中国编辑,《碳简报·中国简报》作者,曾获得2022年“立即报道气候问题” 奖(Covering Climate Now)。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第五章电力行业发展本章作者王雪辰(中能传媒能源安全新战略研究院)一、电力生产01全国发电量同比增长6.7%,电力生产供应能力进一步提升2024年,全国全年电力系统运行保持稳定,供需总体平稳,电力生产供应能力进一步提升。《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24年全国规模以上电厂发电量10
5月2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关于有序推动绿电直连发展有关事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提出了以“绿色电力直供+市场交易+绿证认证”为核心的新型能源消费机制。这一政策不仅是落实“双碳”战略的重要支点,也将深度重塑能源流通路径与用能模式。绿电直连的理论内涵与管理模
6月28日,交易范围覆盖广东、广西、云南、贵州、海南五省区的南方区域电力市场正式启动连续结算试运行。试运行当天,超过831家电厂和700多家用户参与交易,申报电量达22亿千瓦时,其中501家新能源场站参与报量报价。据了解,南方区域电力市场是国内首个连续运行的区域电力市场,交易范围覆盖广东、广西
当前,氢能已成为世界各国推动能源转型、培育经济增长点以及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我国高度重视氢能产业的发展,出台《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明确氢的能源属性,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将氢能纳入前沿新兴产业,《能源法》赋予氢能法定能源地位,国家设立万亿级创业投资引导基
7月1日,江苏省无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发布关于印发无锡市加快构建碳排放双控制度体系工作方案的通知。通知指出,“十五五”时期,实施以强度控制为主、总量控制为辅的碳排放双控制度,将碳排放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加强重点行业领域碳排放核算能力,健全重点用能和碳排放单位管理制度,开展
为规范天津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天津市组织对《天津市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进行了修订,重新发布实施。(一)修订《管理办法》的背景和依据是什么?答:2011年10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于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的通知》,同意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广东、湖
日前,山西省生态环境厅发布《山西省重点排放单位参与全国碳市场操作指引2.0(精编版)》。详情如下:
电力市场正经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化转型的深刻变革,随着新能源全面入市和全国统一电力市场的建设推进,电力交易的盈利模式正从单一差价套利转向多元化增值服务。一度电在电力市场交易中有多少利润?成为电力产业链上各环节参与者,尤其是发电企业、电网企业、售电公司关注的核心问题。(来源:北极星电
北极星碳管家网获悉,近日,江苏盐城市人民政府印发《盐城市国家碳达峰试点建设推进方案》。方案指出,为推进国家碳达峰试点建设,盐城市将积极推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变,探索构建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建立健全碳排放规划、碳数据监测、碳预算管理、碳综合评价和产品碳足迹等政策机制,实施重点产
上合组织国家能源绿色发展报告(来源:中能传媒研究院作者:邱丽静)(中能传媒能源安全新战略研究院)上海合作组织自2001年成立以来,已发展成为全球幅员最广、人口最多的区域性国际组织,目前有10个成员国、2个观察员国、14个对话伙伴。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日益严峻,能源绿色转型已成为国际社会的
碳市场是通过市场机制控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政策工具。6月25日,在2025年“全国低碳日”主题活动上,南方电网公司宣布启动内部碳市场建设,将逐步开展碳排放数据报送及核查,科学分配碳排放配额,构建抵消机制、内部碳信用机制、交易机制、市场调节机制,上线内部碳市场
第五章电力行业发展本章作者王雪辰(中能传媒能源安全新战略研究院)一、电力生产01全国发电量同比增长6.7%,电力生产供应能力进一步提升2024年,全国全年电力系统运行保持稳定,供需总体平稳,电力生产供应能力进一步提升。《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24年全国规模以上电厂发电量10
北极星碳管家网获悉,7月4日,南网能源发布公告,在公司回答调研者提问“请问公司认为建筑节能行业未来的市场空间有多大?”时表示,公司认为建筑节能行业未来的市场空间是巨大的,一是国家和地方加强对运行能耗及能效监测管控,推进既有建筑节能绿色化改造,大力推进实施公共建筑节能降碳改造,这为建
近日,四川省循环经济协会《零碳智慧变电站评价规范》团体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在成都正式发布,会长钟勤建、副会长杨有仪等领导出席发布仪式并共同发布标准。标准由我会电力产业低碳发展专委会组织,四川能投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牵头,联合有关行业协会、能源电力企业与认证机构共同编制。标准涵盖“零碳
北极星碳管家网获悉,近日,江苏省工信厅发布《江苏省零碳(近零碳)工厂培育建设工作方案(2025-2027年)》。文件明确:到2027年,培育50家以上省级层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零碳(近零碳)工厂建设经验和模式。文件提出,自主减排是零碳(近零碳)工厂建设的重要前提。工厂应因地制宜开发、使用太阳能
当地时间7月2日至4日,2025ASIASustainableEnergyWeek在曼谷盛大召开。晶晟集团(SolarFirstGroup)以强大阵容亮相K35展位,以其创新的光伏解决方案与全球化战略视野,在展会上掀起绿色能源新风潮。现场人流如织,专业观众对晶晟展出的水上光伏、智能跟踪支架、BIPV等核心产品表现出浓厚兴趣,展台洽谈
6月27日,由中电建水电开发集团有限公司下属小金聚能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全国首个水光蓄一体化光伏项目——小金川流域光伏基地项目在四川省阿坝州小金县正式开工建设。这个总投资7亿元、装机规模16万千瓦的四川省重点项目的顺利开工,标志着我国高海拔地区多能互补开发实现重大突破。该项目位
7月2日,由北极星电力网主办的第五届海上风电创新发展大会在山东烟台召开。会上,永福股份发电事业部土建室副主任范夏玲直面深远海风电“造价过高、工期不定、海况复杂”三大痛点,系统性提出三项行业突破性技术方案。她指出:“当海风开发从近海走向深远海,技术瓶颈已从‘能不能建’转向‘如何建得更
近期,多座储能电站获最新进展,北极星储能网特将2025年6月30日-2025年7月4日期间发布的储能项目动态整理如下:内蒙古鄂尔多斯3GW/12.8GWh储能电站项目开工6月28日,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谷山梁3GW/12.8GWh储能电站项目开工建设。项目位于内蒙古达拉特旗恩格贝镇,总投资112亿元,占地面积约1100亩,
北极星风力发电获悉,近日,中能建100MW深州风电项目在北溪村镇举行盛大开工仪式,为北溪村镇的乡村振兴注入澎湃“绿动能”,标志着北溪村镇在新能源领域迈出了坚实一步。据悉,中能建深州100MW风电项目位于河北省衡水市深州市北溪村镇、大冯营镇,将安装16台单机容量为6.25MW的风电机组,配套建设220k
北极星风力发电网获悉,近日,全球最高钢混塔批量风电项目之一,金风抚宁区100兆瓦风力发电项目(保障性)成功并网,将第一度“绿电”注入华北电网。作为河北省“十四五”开放风电建设指标下发的首批项目,该工程总投资6.49亿元,选址位于抚宁区榆关镇、抚宁镇,建设18台风电机组。项目建成并网后,每
5月2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关于有序推动绿电直连发展有关事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提出了以“绿色电力直供+市场交易+绿证认证”为核心的新型能源消费机制。这一政策不仅是落实“双碳”战略的重要支点,也将深度重塑能源流通路径与用能模式。绿电直连的理论内涵与管理模
当前,氢能已成为世界各国推动能源转型、培育经济增长点以及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我国高度重视氢能产业的发展,出台《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明确氢的能源属性,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将氢能纳入前沿新兴产业,《能源法》赋予氢能法定能源地位,国家设立万亿级创业投资引导基
北极星碳管家网获悉,6月26日,工信部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入推进工业和信息化绿色低碳标准化工作的实施方案》的通知。要点内容提炼如下:总体要求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相关全会精神,贯彻新发展理念,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新型工业化推进大
上海碳普惠25日正式上线,前期经过近8个月的试运行,已累计吸引13万名民众参与体验,近300家企业开通机构碳账户,累计交易4万余吨减排量。2025年全国低碳日·上海市主场活动25日举行。今年全国低碳日以“碳路先锋,绿动未来”为主题,深入宣传低碳发展理念,普及应对气候变化知识,提升公众低碳意识,
有投资者在投资者互动平台提问:今年碳排放交易进展如何?上半年能把42万吨指标全部卖掉吗?赣能股份6月17日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您好,经2025年4月15日公司第九届董事会第七次会议审议,同意公司通过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系统以协议转让、单项竞价及其他符合规定的方式出售碳排放配额约42万吨,交易价格
近日,吉林省珲春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与浙江申碳科技环保有限公司签订全省首个超低浓度瓦斯综合利用与CCER开发项目框架协议,标志着延边州碳排放交易工作迈出关键一步。延边州生态环境局、浙江申碳科技环保有限公司、珲春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相关负责人出席签约仪式。仪式上相关人员分享了关
国际能源研报(2025年6月)(来源:中能传媒研究院作者:杨永明中能传媒能源安全新战略研究院)本期核心观点❖进入6月,俄乌冲突进入关键阶段,双方博弈持续升级,美伊核谈判陷入僵局,中东局势骤然紧绷,地缘政治风暴瞬间席卷全球原油市场,国际原油价格大幅上涨。截至目前,中东局势仍陷于紧张漩涡中
产业绿色化,是我国实现绿色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自2016年起,金风科技在新能源行业内率先实施“绿色供应链”项目,积极助力供应商开展零碳园区建设、电力交易、碳排放交易等工作。近日,金风科技为供应链伙伴南通鋆鼎打造的光储一体化零碳解决方案正式落地,实现一期2.14MW分布式光伏并网,为制造业能
越南政府在6月10日表示,该国已正式启动碳排放交易计划的试点阶段。据悉,该计划主要针对钢铁、水泥和火电三大碳排放密集型行业,第一阶段将覆盖越南总二氧化碳排放量的50%左右,计划持续到2029年,然后扩展到其他部门,如货物运输和商业建筑等领域。相关资料显示,首批试点阶段约有150家大排放企业参
全球新能源产业进入高速增长期,但政策不确定性、技术迭代加速、国际竞争加剧等因素导致法律风险频发。近年来,全球新能源产业呈现爆发式增长态势。然而,行业高速发展背后暗藏多重法律风险。(作者:莫泰京北京市盈科律师事务所律师)新能源行业法律风险白皮书——合规挑战与应对策略目录一、行业趋势
峰会背景从2021年开始,中国启动了碳排放交易体系,CBAM也将于2026年全面落实。以碳中和为目标的法律法规将会持续出台,对传统工艺的钢铁企业造成越来越高的碳成本。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钢铁生产国,也在不断引入国家碳定价机制。国际贸易环境复杂多变,受到贸易政策、关税壁垒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同时
3月,全国碳市场碳价下跌。生态环境部正式发文宣布全国碳市场扩大覆盖范围,纳入钢铁、水泥和铝冶炼三个重点排放行业。地方碳市场3月成交量及成交额持续下降。广东、深圳、天津等多个试点通知开展2024年度碳排放核查和配额清缴工作。3月欧盟碳价在65~72欧元/吨之间波动。英国宣布所有在其水域航行并停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