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二氧化碳(CO2)是主要的温室气体,也是廉价易得的C1资源。利用清洁能源产生的绿氢将CO2加氢转化为高附加值化学品是CO2可持续化学转化和资源化利用的重要途径之一,对实现“双碳”战略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图1.CO2加氢制备C2+OH的多相催化剂及其性能比较
高碳醇(C2+OH)是重要的基础化工原料,目前主要通过工艺流程长、能耗高的石油化工路线获得。已报道的CO2加氢合成高碳醇催化剂存在甲烷(烃类)选择性高或混合醇中甲醇含量较高等不足(图1)。因此,开发新型非贵金属催化剂并探究其在CO2加氢制备C2+OH反应过程中的表界面催化机制具有重要意义。Ni基催化剂应用于CO2加氢反应通常得到C1分子(CH4,CO,CH3OH),但对高碳醇的合成未见报道。
图2.(A)筛选Ni基催化剂;(B)不同反应时间下的XRD结果; (C)稳定性测试
近日,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羰基合成与选择氧化国家重点实验室清洁催化与合成团队基于调变Ni催化CO2加氢反应中的中间体选择性和表面的C-C耦合能力,发展了Ni基CO2加氢制备高碳醇的催化剂新体系。
该团队研究了系列不同金属修饰的Ni基催化剂,发现K-Zn协同改性的Ni催化剂能将CO2加氢转化为C2+OH,而其他金属(Ga\Ce\Zr\Mg)修饰的Ni催化剂只能将CO2转化为CH4。在最优反应条件下(350oC/3.0 MPa),K修饰的Ni-Zn双金属催化剂可获得62.7mg/g/h C2+OH的时空收率,且C2+OH在醇中占比达93.1%(图2)。反应后催化剂的XRD结果显示,K修饰的Ni-Zn双金属催化剂在反应过程中能转变为K修饰的Ni3Zn1C0.7金属间化合物(IMC),而在其他对比催化剂中只形成了金属Ni。DFT模拟结果表明,相比K修饰的金属Ni和K修饰的Ni1Zn1合金表面,在K-Ni3Zn1C0.7表面C-C耦合能垒最低。因此,反应气氛诱导形成的K-Ni3Zn1C0.7能够调控反应中间体的选择性和增强Ni基催化剂的C-C耦合能力,进而促进高碳醇的生成。反应气氛下的原位漫反射红外光谱捕捉到了可能的反应中间体—羧酸盐物种,将其进一步加氢可形成高碳醇(图3和图4)。
图3.不同参数催化剂的催化性能及反应后催化剂的XRD结果:(A)&(D) 不同催化剂还原温度; (B)&(E)不同K负载量;(C)&(F)不同Ni/Zn摩尔比
图4.(A)不同空速条件下的催化性能; (B)原位DRIFTS监测反应过程;DFT模拟C-C偶联过程(C)与*CH3COO加氢形成CH3CH2OH过程(D),黑线:Ni3Zn1C1(111),红线:Ni3Zn1C1(111)-K2CO3
该工作发展了Ni基CO2加氢制备高碳醇的催化剂体系,通过反应气氛诱导原位构建了K-Ni3Zn1C0.7相,调控了反应中间体的选择性和C-C键增长的速率,突破了传统Ni基催化剂催化CO2加氢甲烷化的限制,为发展新型高效的CO2加氢合成高碳醇催化剂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
相关研究成果以题为“In-Situ-Formed Potassium-Modified Nickel-Zinc Carbide Boosts Production of Higher Alcohols beyond CH4 in CO2 Hydrogenation”发表在Angew. Chem. Inter. Ed.上(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nie.202311335)。兰州化物所王嘉助理研究员为论文第一作者,王婷婷博士生为共同作者。
该工作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和兰州化物所羰基合成与选择氧化国家重点实验室等的支持。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12月4日,国氢科技重磅发布“氢涌智氢岛”一体化解决方案,高度适配可再生能源波动性,适用于合成氨(醇)、制加氢站、虚拟电站调峰调频等场景,充分优化绿氢价值链各环节,让绿电制氢更经济高效、安全可靠,赋能千行百业实现深度脱碳。接下来,用一张图让您了解什么是“氢涌智氢岛”一体化解决方案!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12月11日,内蒙古人民政府发布关于促进新能源消纳若干举措的通知,其中提到,推动新能源制氢及下游产业链延伸,充分发挥新能源边际效益快速壮大制氢产业。科学预测未来3—5年全区新能源利用水平及变化趋势,研究制定利用制氢设施及配套储能消纳风光电量的政策措施。通知明确,制定储
日前,《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八次缔约方大会(COP28)正在阿联酋迪拜举行。12月8日,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隆基”)创始人、总裁李振国在COP28联合国新闻直播间发表演讲,呼吁以“绿电”+“绿氢’助力实现全球净零李振国提到,世界气象组织《2022年全球气候状况》显示,2022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12月4日,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抢先布局氢能产业新赛道实施方案》,其中指出:到2025年,可再生能源制氢产能达20万吨/年,氢能产业项目带动新能源装机规模突破500万千瓦。绿色合成氨、绿色甲醇、绿色航煤等氢基绿色能源产能达100万吨。全省建成加氢站10座,氢燃料电池汽车运营
12月8日,北极星氢能网从中国石化新闻办获悉,我国首座商业化分布式氨制氢加氢一体站——广西石油南宁振兴加能站在广西南宁建成并成功试投产。该一体站采用了中国石化自主研发的分布式氨制氢成套技术,每天能产出500公斤99.999%的高纯度氢气,制氢规模为同类型最大,可满足40多辆氢燃料车用氢需求。相
12月1日,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抢先布局氢能产业、新型储能产业新赛道实施方案的通知,通知指出,实施风光消纳规模制氢工程。加快推进可再生能源制氢项目建设。全面落实《加快吉林省新能源产业“绿电+消纳”试点创建实施方案(试行)》,在白城、松原、四平等风光资源优势地区,加快布局新能源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12月7日,深能库尔勒绿氢制储加用一体化示范项目投产仪式举行。2022年5月,深圳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深圳能源集团)携手深圳市氢蓝时代动力科技有限公司与新疆人民政府签订三方战略合作协议。深能库尔勒绿氢制储加用一体化示范项目是三方协议中一项重要的示范工程,总投资
12月7日,国务院印发《全面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推进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高水平制度型开放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总体方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在上海自贸试验区规划范围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12月4日,新疆师市与航控绿能投资集团举行制氢中心与生物质加氢制生物燃料项目签约仪式。制氢中心与生物质加氢制生物燃料项目落户六师五家渠市,将氢能产业与师市原有能源产业深度耦合,助力生产过程深度脱碳,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融通供应链,对师市能源消费结构优化和产业结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11月30日,海卓科技与中电建新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山东分公司(以下简称“中电建新能源”)签署《绿电制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正式达成战略合作。根据协议,双方将充分发挥各自优势,以“新能源+储能”为抓手开展全方位合作,共同开展“可再生能源发电+电解水制氢+储能+电网调峰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12月4日,国家电投国氢科技隆重发布“氢涌智氢岛”一体化解决方案。国家电投集团首席科学家、国氢科技董事、首席技术官柴茂荣出席发布会并发表致辞。“氢涌智氢岛”一体化解决方案的发布,标志着国氢科技制氢板块已具备全场景制氢项目解决方案的承接能力,也为氢能行业发展增添强劲
聚羟基脂肪酸酯(PHA)是一种绿色环保的高分子生物材料,目前PHA的生产方式主要以糖类或植物油为原料通过发酵法合成,但原料成本过高等因素限制了PHA大规模商业化生产。聚羟基丁酸酯(PHB)是最为常见的PHA,可以CO2为原料,通过光合自养、微生物电合成、化学-微生物细胞工厂耦合等固碳系统合成,但其
5月25日,三亚学院与浙江吉利远程新能源商用车集团有限公司、安阳顺利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浙江绿色智行科创有限公司三方揭牌共建“绿色新能源醇氢产业学院”,拟在绿色甲醇合成、甲醇储运、甲醇发动机研发等领域启动多层次、全方位的战略合作。这是三亚学院继23日揭牌成立吉利星睿数据智能产业学院后,
2023年1月16日,西南院与鲁西集团联合开发并建设的5000吨/年二氧化碳加氢制甲醇中试装置引入原料气,顺利产出合格的粗甲醇产品。该中试装置建设历时四个月,一次开车成功,并实现连续运行。5000吨/年二氧化碳加氢制甲醇中试装置采用西南院二氧化碳加氢制甲醇专用催化剂与低能耗二氧化碳合成甲醇专利工
二氧化碳加氢制备化学品,是一种温室气体资源化利用的有效途径。近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曾杰教授团队开发出一种铜-碳化铁界面型催化剂,实现了常压条件下用二氧化碳加氢高选择性制备长链烯烃,为开发温室气体的资源化利用技术提供新方案。日前,国际知名学术期刊《自然·通讯》发表了这项成果。长链烯
二氧化碳加氢转化制液体燃料和化学品,不仅可实现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的资源化利用,还有利于可再生能源的储运,同时也为解决国家能源安全问题、实现“双碳”目标等提供新策略。但是,二氧化碳的活化与选择性转化极具挑战。国内外技术路线多集中于合成低碳化合物,若能利用该过程选择性生产高附加值、高能
二氧化碳加氢转化制液体燃料和化学品,不仅可实现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的资源化利用,还有利于可再生能源的储运,同时也为解决国家能源安全问题、实现“双碳”目标等提供新策略。但是,二氧化碳的活化与选择性转化极具挑战。国内外技术路线多集中于合成低碳化合物,若能利用该过程选择性生产高附加值、高能
近日,由中国科学院大连化物所物理研究(以下简称“大连化物所”)和珠海市福沺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开发的全球首套1000吨/年二氧化碳加氢制汽油中试装置,在山东邹城工业园区开车成功,生产出符合国VI标准的清洁汽油产品。二氧化碳加氢转化制液体燃料和化学品,不仅可实现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的资源化利
座谈会上,山西金岩集团负责人就正在建设的焦炉气综合利用LNG醇氨氢能联产碳中和示范项目及二氧化碳综合利用、技术研发、产品销售等情况与调研组深入交流探讨。
日前,沈鼓集团工程成套有限公司与安阳顺利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签订设备总承包合同,该项目建成后将是我国国内第一套二氧化碳加氢制绿色甲醇工业化生产装置,并且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二氧化碳加氢制绿色甲醇工业化生产装置。
该项目率先建成了全球最大规模二氧化碳加氢制甲醇工业试验装置,与国内外同类技术相比,主要技术指标先进,对于我国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具有重要意义。(来源:微信公众号“现代煤化工”ID:mhgzywyh作者:赵明)CO2的资源化利用是一个世界性难题,CO2作为一种安全的、可持续的碳氧资
12月10日,氢绿龙江齐齐哈尔百万吨级氢基绿色能源基地暨万吨级绿色航煤示范项目在讷河市拉哈生物技术与化学制药产业园盛大启动。黑龙江省副省长王合生,国家电投集团总经理助理、总工程师兼创新部主任李建伟,齐齐哈尔市委书记沈宏宇分别致辞。王合生指出:今年是东北振兴战略实施20周年,黑龙江省委、
12月4日,2023碳达峰碳中和创新创造大会在海南博鳌举办,经过为期两个月的征集与评定工作,2023“双碳”创新示范案例在各方专家学者、行业领军企业的见证下在大会上发布。国内首个万吨级绿氢示范项目入选2023“双碳”创新科技研发案例。化工行业是我国实现碳中和的关键行业之一,其碳排放较高、能源和
据央视财经报道,《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八次缔约方大会正在阿联酋迪拜举行。记者从中国代表团了解到,中国将和中东产油国,进一步在绿氢、绿氨、绿色甲醇等方面开展务实合作。而在阿联酋迪拜,中国企业也帮助当地的石油公司转型建设了首座加氢站。总台央视记者平凡:阿联酋迪拜的首座加氢站
日前,《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八次缔约方大会(COP28)正在阿联酋迪拜举行。12月8日,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隆基”)创始人、总裁李振国在COP28联合国新闻直播间发表演讲,呼吁以“绿电”+“绿氢’助力实现全球净零李振国提到,世界气象组织《2022年全球气候状况》显示,2022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12月7日,深能库尔勒绿氢制储加用一体化示范项目投产仪式举行。2022年5月,深圳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深圳能源集团)携手深圳市氢蓝时代动力科技有限公司与新疆人民政府签订三方战略合作协议。深能库尔勒绿氢制储加用一体化示范项目是三方协议中一项重要的示范工程,总投资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12月5日,海晫新能源硅基氢能项目签约落户江苏常熟高新区。项目总投资2000万美金,主要研发和生产基于硅基材料的氢燃料电池双极板、电堆和制氢设备,已完成全球范围内的自主产权布局。海晫新能源公司创始人为澳大利亚国家科学和工程技术院院士施正荣、中国科学院博士朱景兵。公司生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12月4日,新疆师市与航控绿能投资集团举行制氢中心与生物质加氢制生物燃料项目签约仪式。制氢中心与生物质加氢制生物燃料项目落户六师五家渠市,将氢能产业与师市原有能源产业深度耦合,助力生产过程深度脱碳,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融通供应链,对师市能源消费结构优化和产业结
政策推动的同时,各大企业也在加速布局氢能产业,近日来,多个氢能项目签约、开工、投产的消息陆续传来,据北极星氢能网不完全统计,近期多地迎来“首个”氢能消息,由国家能源集团、中国能建、中国电建、中国华电等在内的多家央国企布局。签约11月28日,国内首个且容量功率最大的绿电制氢储氢发电商业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12月6日,尧景新能源(吉林)有限公司首台1000标方碱性水电解槽产品下线仪式、吉林白城洮南市华景新能源有限公司揭牌仪式在洮南市举行。洮南市市长杨大勇在仪式上致辞,他指出,白城风光资源富集,是全省“陆上风光三峡”主战场,正在依托低成本用电、可持续供电、低碳税绿电等优势
12月5日,共推全球气候问题的最高峰会(COP28)于迪拜召开,隆基绿能与GH2国际绿氢组织在光伏+隆基展台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澳大利亚前总理MalcolmTurnbull先生、GH2CEOJonasMoberg先生、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氢能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张宇女士以及隆基绿能创始人、总裁李振国、隆基氢能总裁马军、隆基绿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11月30日,海卓科技与中电建新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山东分公司(以下简称“中电建新能源”)签署《绿电制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正式达成战略合作。根据协议,双方将充分发挥各自优势,以“新能源+储能”为抓手开展全方位合作,共同开展“可再生能源发电+电解水制氢+储能+电网调峰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