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云南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云南调查总队
(2023年10月23日)
前三季度,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省委、省政府锚定“3815”战略发展目标,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融入新发展格局,持续壮大“三大”经济,不断推进“六化”进程,着力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各地区各部门坚持难中求进、干中求进、变中求进、稳中求进,着力化解瓶颈制约,着力推进稳增长政策措施持续显效,推动经济运行保持平稳、恢复向好,生产供给稳步增加,市场需求持续扩大,就业物价总体改善,经济结构持续优化,发展质量稳步提升。
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前三季度全省地区生产总值21746.05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4.4%。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399.22亿元,增长4.5%;第二产业增加值7509.78亿元,增长2.6%;第三产业增加值11837.05亿元,增长5.5%。
一、农业生产形势总体良好,特色产业健康发展
有力有效应对极端天气影响,全力保障农业生产,粮油面积稳步增长,“菜篮子”稳产保供成效明显,肉类供给总体充裕,高原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农业经济总体保持稳定。前三季度,全省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4162.82亿元,同比增长4.5%。其中,农业(种植业)产值2306.47亿元,增长4.9%,比上半年加快0.9个百分点;林业产值341.97亿元,增长6.0%,比上半年加快0.9个百分点;畜牧业产值1272.48亿元,增长3.4%;渔业产值76.56亿元,增长5.2%,比上半年加快0.7个百分点;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产值165.34亿元,增长5.4%,比上半年加快0.1个百分点。
粮食生产总体稳定。夏粮产量261.27万吨,比上年下降0.9%,产量居历史第三高位;早稻产量11.93万吨,下降27.9%。秋粮播种面积稳中有增,长势总体正常,粮食有望再获丰收。
特色产业发展良好。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加快建设设施农业和高标准农田,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升。蔬菜产量2146.01万吨,增长3.9%,比上半年加快0.6个百分点,亩均产量、产值同比均增长1.0%。水果产量928.79万吨,增长8.0%;鲜切花产量140亿枝,增长8.0%;茶叶产量47.24万吨,增长5.5%,比上半年加快4.5个百分点。
畜牧业生产稳定发展。猪牛羊禽肉产量374.91万吨,增长3.7%。其中,猪肉产量287.11万吨,增长4.4%;牛肉产量33.44万吨,增长5.2%;羊肉产量14.49万吨,增长2.0%;禽肉产量39.87万吨,下降1.5%。牛奶产量42.51万吨,增长9.9%。禽蛋产量31.48万吨,增长2.3%。三季度末,生猪存栏3210.25万头,增长0.7%;前三季度,生猪累计出栏3441.37万头,增长3.1%。
二、工业生产平稳增长,新产业、新动能持续壮大
坚持大抓产业、主攻工业,改造提升烟草、有色、化工等传统产业,推动优势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工业实现由传统行业拉动向传统行业、新兴产业共同支撑转变。前三季度,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7%,比上半年加快0.7个百分点。9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2%。分三大门类看,前三季度,制造业增加值增长7.8%,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9.6%、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36.2%;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增长0.8%,比上半年回升6.8个百分点;采矿业增加值下降2.5%。
能源工业持续回升。前三季度,能源工业增加值增长3.6%,比上半年回升5.6个百分点。石油行业生产提速,石油行业增加值增长10.1%,比上半年加快7.7个百分点。煤炭行业生产平稳,9月份煤炭行业增加值增长4.9%,增速扭负为正,比8月份回升16.1个百分点;前三季度煤炭行业增加值增长9.2%。电力行业回升,9月份,电力行业增加值增长22.3%,比8月份加快7.0个百分点;前三季度电力行业增加值下降0.4%,降幅比上半年收窄8.2个百分点。
传统优势行业稳步增长。前三季度,烟草制品业增加值增长5.2%;有色压延行业增加值增长4.2%。9月份,电解铝、精炼铜产量分别增长17.1%、6.7%,带动有色压延行业增加值增长5.4%,比8月份加快2.2个百分点。
新动能蓄势聚力。充分发挥绿色能源、硅矿资源、光伏资源等优势,以新能源电池、硅光伏产业为主攻方向,持续推动重大项目建成投产,光伏电池、储能电池等产品实现零的突破,新能源电池和硅光伏产业迅速发展壮大。新能源电池产业增加值增长100.2%,硅光伏产业增加值增长38.6%,单晶硅产量25.99万吨、多晶硅产量5.33万吨,同比分别增长39.9%、79.5%。
高端制造持续快速增长。着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技术含量较高、附加值较高的高端制造业实现快速增长,为壮大实体经济奠定坚实基础。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9.6%。其中,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增长65.3%,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增长36.9%,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增长61.7%。电子行业高速增长。电子行业增加值增长38.5%。受光伏组件、风力发电机组等新能源产品带动,电气机械行业增加值增长104.9%,比上半年加快33.6个百分点。
三、能源保供有力有效,社会用电稳步增长
前三季度,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发电量2909.7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0.7%,增速由负转正,比上半年回升11.0个百分点。其中,火力发电量462.87亿千瓦时,增长39.9%;水力发电量2185.29亿千瓦时,下降7.7%;风力发电量205.03亿千瓦时,增长26.8%;太阳能发电量56.54亿千瓦时,增长95.4%。清洁电力比重为84.1%,比上半年扩大5.9个百分点。9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发电量472.54亿千瓦时,增长28.7%,环比增长3.2%。其中,火力发电量下降4.6%,水力发电量增长30.9%,风力发电量增长48.7%,太阳能发电量增长195.4%。
前三季度,全社会用电量1833.4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7%,比上半年加快1.6个百分点。其中,工业用电量1278.58亿千瓦时,下降0.8%,降幅比上半年收窄0.8个百分点;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232.18亿千瓦时,增长6.0%,比上半年加快3.6个百分点。分产业看,第一产业用电量24.67亿千瓦时,增长36.4%;第二产业用电量1308.48亿千瓦时,下降0.8%;第三产业用电量268.09亿千瓦时,增长16.9%。
四、服务业快速增长,接触型行业持续改善
随着暑期旅游持续火爆,居民出行需求意愿增强,交通运输行业持续回暖,同时高技术服务业支撑有力,规模以上服务业经济增势迅猛。1—8月份,全省规模以上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错月指标)2025.87亿元,同比增长20.1%,比1—7月份加快0.7个百分点。其中,重点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24.2%,比1—7月份加快0.4个百分点。
接触型聚集型行业持续回暖。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23.3%,比1—7月份加快0.8个百分点;文化、体育和娱乐业营业收入增长40.3%;租赁和商务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16.5%。
服务业新兴领域发展向好。随着数字经济发展加快,信息化服务需求不断扩大,互联网、软件等相关行业增长新动能加快发展。互联网和相关服务营业收入增长25.2%,比1—7月份加快2.7个百分点。产业升级发展态势明显,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企业订单量增加,营业收入增长21.8%,比1—7月份加快0.6个百分点。
交通运输行业加速恢复。旅游和出行需求持续释放,客运全面回暖,铁路、航空等中远距离出行增长迅猛,客运量大幅提升,行业发展持续向好。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营业收入增长26.5%,比1—7月份加快1.4个百分点,今年以来均保持20%以上的增速。航空运输业、铁路运输业分别增长106.2%、30.5%;多式联运和运输代理业营业收入增长26.3%。
五、市场销售保持活跃,餐饮消费快速增长
稳增长扩消费政策效应持续显现,旅游消费加快复苏,大宗消费逐步企稳,升级类、出行类商品销售活跃,线上消费增势良好,餐饮消费保持较快增长,全省消费市场延续平稳恢复态势。前三季度,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503.22亿元,同比增长7.0%。9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3%,比8月份加快1.9个百分点;环比增长11.0%。
餐饮消费快速增长。按消费类型分,餐饮收入1321.96亿元、增长19.1%,商品零售额7181.27亿元、增长5.0%。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7396.15亿元、增长6.9%,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107.07亿元、增长7.9%。
大宗消费企稳回升。9月份,限额以上单位汽车类商品零售额增长1.7%,比8月份回升6.7个百分点;前三季度下降0.1%,降幅比1—8月份收窄0.2个百分点,其中新能源汽车增长61.9%。9月份,限额以上单位石油及制品类商品零售额增长7.3%,比8月份加快5.2个百分点;前三季度增长5.4%,比1—8月份回升0.2个百分点。
升级类消费快速增长。限额以上单位与消费升级相关的化妆品、体育娱乐用品、金银珠宝、通讯器材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20.0%、18.6%、15.4%、12.5%。线上消费保持活跃,限额以上单位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商品零售额增长44.6%。
六、固定资产投资结构持续优化,产业投资规模不断扩大
全力推进产业强省建设,大抓产业、主攻工业成效显著,产业投资成为拉动投资增长、推动投资结构优化的主引擎,工业投资特别是能源工业投资持续高速增长、规模不断扩大,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蓄积新动能。前三季度,全省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下降8.8%;扣除房地产开发投资和交通投资后,其他行业投资合计增长1.0%。分领域看,前三季度,基础设施投资下降6.8%,制造业投资增长16.8%,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35.0%。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下降5.2%,第二产业投资增长25.2%,第三产业投资下降18.9%。
产业投资占全部投资比重近半。产业投资增长13.9%,占全部投资比重达49.7%,占比较上年同期提升9.9个百分点,是稳投资的主要支撑。高技术产业投资高速增长。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32.0%,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和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57.5%、15.8%。数字经济投资增长15.3%。
工业投资、能源工业投资保持高速增长。工业投资增长25.5%,占全部投资比重达27.6%,规模和增速继续保持重点行业投资首位。其中,能源工业投资增长55.1%,去年以来连续保持50%以上的高增速;能源以外工业投资增长11.0%,持续为工业发展注入动力。
产业民间投资保持活跃。民间投资下降6.3%;扣除房地产开发投资,民间投资增长9.7%,其中产业民间投资增长12.0%。
生态保护投资保持两位数增长。基础设施投资下降6.8%,占全部投资的比重40.1%。其中,生态保护投资增长10.2%,比1—8月份提高1.0个百分点;交通投资下降17.2%;水利投资下降16.5%。
七、居民消费价格(CPI)保持平稳
前三季度,全省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0.5%。分类别看,食品烟酒价格上涨1.8%,衣着价格上涨0.5%,居住价格上涨0.3%,生活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0.3%,交通通信价格下降2.7%,教育文化娱乐价格上涨2.3%,医疗保健价格上涨0.7%,其他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3.1%。在食品烟酒价格中,猪肉价格下降1.3%,鲜菜价格上涨3.1%,粮食价格上涨0.8%。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后的核心CPI同比上涨0.7%。9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下降0.1%,环比下降0.1%。
八、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
前三季度,全省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3.8%。其中,9月份同比下降1.8%,降幅比上月收窄1.0个百分点,环比上涨0.2%。前三季度,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下降3.5%。其中,9月份同比下降3.4%,降幅比上月收窄1.7个百分点,环比持平。
九、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农村快于城镇
前三季度,全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367元,同比名义增长5.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4.8%。按常住地分,前三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709元,名义增长3.1%,实际增长2.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793元,名义增长7.9%,实际增长7.7%。从收入来源看,居民四项收入结构基本保持稳定,工资性收入保持稳增,经营净收入拉动作用增强。前三季度,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经营净收入、财产净收入和转移净收入分别为11136元、3890元、1751元和3590元,名义增幅分别为7.0%、7.9%、-4.8%和2.9%,占收入比重依次为54.7%、19.1%、8.6%和17.6%。
前三季度,全省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5455元,增长9.7%。分城乡看,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1228元,增长7.2%;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0977元,增长12.3%。
十、就业形势总体稳定
前三季度,全省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值为5.4%。
总的来看,前三季度经济持续恢复向好,积极因素不断积累。但也要看到,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社会需求仍显不足、内生动力不强、电力丰紧枯缺等困难和问题依然存在,经济持续恢复和产业转型升级基础仍需加力巩固。下阶段,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围绕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着力扩大有效需求、激发经营主体活力、推进政策措施持续显效,持续加力转型升级发展,推动经济运行持续好转、内生动力持续增强、社会预期持续改善、风险隐患持续化解,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7月17日,国家能源局发布2024年度中国电力市场发展报告。报告提出,各类经营主体数量稳步增加,市场参与度不断提升。2024年全国电力市场经营主体数量81.6万家,同比增长8.9%。其中,发电企业3.5万家,电力用户77.7万家,售电公司4409家。发电侧燃煤机组全部进入市场,超过半数的新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7月17日,国家能源局河南监管办发布河南省2025年6月份电力供需情况通报。2025年6月,全省全社会用电量403.19亿千瓦时,同比增加1.79%;年累计用电量2134.75亿千瓦时,同比增加2.27%。全省发电量335.31亿千瓦时,同比下降0.53%;年累计发电量1872.93亿千瓦时,同比增加3.39%。一、电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广东深圳2025年1-6月全社会用电量569.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8%。其中,第二产业用电量269.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5%;第三产业用电量209.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8%;居民生活用电量89.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6%。2025年1-6月,深圳工业用电量260.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0%。其中,制造业
记者7月16日从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获悉,受持续高温晴热天气影响,四川电网用电负荷快速攀升。7月16日21时25分,四川电网最高用电负荷达到7224万千瓦,首次突破7000万千瓦大关,创下历史新高。入夏以来,四川多地遭遇持续高温天气,居民制冷负荷显著增加,带动全省用电负荷不断攀升。为保障电力可靠供应
“命是空调给的”这句话,想必是每个浙江人最近的真实写照。外面热浪滚滚,屋里空调续命。当你我都在惬意享受着清凉时,浙江电网正在经历一场“年度大考”。就在今天中午12时40分,浙江全社会用电负荷飙升至1.26亿千瓦!是的,创历史新高了!先给大家吃颗定心丸:别慌,问题不大,电网稳稳的!你的空调
7月的浙江热浪袭人,电网负荷曲线持续攀升。7月4日,浙江全省最高用电负荷达12173万千瓦,冲破1.2亿千瓦大关的时间较去年提前了整整15天,杭州、绍兴等地电网负荷更是刷新历史纪录。据浙江省能源局预测,今夏浙江午峰和晚峰最高负荷将分别达到1.33亿千瓦和1.17亿千瓦,同比增长7.8%,电力保供面临“用
迎峰度夏以来,江苏用电负荷不断刷新历史最高纪录。7月15日,国家能源集团江苏常州公司二期扩建工程3号机组完成168小时满负荷试运行,机组正式投入商业运营,较计划时间提前了44天,为区域能源供给提供重要电力保障。随着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进程加速推进,可再生能源装机比例大幅提升,火电的托底保障和
新能源主导地位凸显——中电联电力行业年度发展报告解读7月10日,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以下简称“中电联”)发布《中国电力行业年度发展报告2025》(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在2024年电力行业发展中,新能源主导地位持续凸显,绿色低碳转型加速推进。新能源参与市场化交易电量突破万亿千瓦
电力工业关系国计民生,电力行业统计分析是监测电力工业发展的重要工作。其中,电力生产消费统计数据不仅反映电力需求和供应情况本身,也反映电力供需平衡的基本状态,结合历史统计数据还能反映电力供需波动变化的总体趋势。同时,分行业的用电需求及其变化情况,在反映各行业用电需求的同时也反映行业
7月10日,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举办新闻发布会,发布《中国电力行业年度发展报告2025》(简称“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24年底,全国全口径发电装机容量33.5亿千瓦,同比增长14.6%。其中,并网风电5.2亿千瓦,同比增长18.0%(其中陆上风电4.8亿千瓦,海上风电4127万千瓦);并网太阳能发电8.9亿千瓦,
近期,受全国多地高温闷热天气和经济增长双重因素驱动,各地电力负荷快速攀升。7月4日,全国最大电力负荷达到14.65亿千瓦,较6月底上升约2亿千瓦,创历史新高(2024年为14.51亿千瓦),较去年同期增长接近1.5亿千瓦。入夏以来,华东地区以及蒙东、江苏、安徽、山东、河南、湖北等6个省(区)电网负荷也
2025年7月14日,甘肃省发布《关于建立发电侧容量电价机制的通知(征求意见稿)》,成为全国首个推出“全容量+四大补偿”电价政策的省份。为何甘肃在稀缺定价、容量市场、容量补偿三种主流机制中独选后者?这需要从机制本质差异出发,结合我国电力市场建设展开系统性分析。(来源:电联新媒作者:闫鑫)
截至7月14日,国能(泉州)热电有限公司年累计发电量突破60亿千瓦时。能源保供工作有力有序推进,为实现全年生产经营目标任务奠定了坚实基础。7月份以来,全省多地出现高温天气,电网用电负荷持续攀升。面对复杂多变的电力市场形势,该公司锚定年度目标任务,从安全保供、设备运维、生产经营等方面持续
盛夏时节,持续高温与强雷雨天气交替出现,这对光伏电站的核心设备——逆变器构成了严峻挑战。高温加剧元器件老化,雷雨威胁电气安全并可能伴随湿度剧增。科学有效的维护是确保逆变器稳定高效运行、延长其使用寿命的关键。本文将针对高温雷雨季节,提供具体的逆变器维护与使用建议。01.核心挑战:高温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7月17日,国家能源局发布2024年度中国电力市场发展报告。报告提出,各类经营主体数量稳步增加,市场参与度不断提升。2024年全国电力市场经营主体数量81.6万家,同比增长8.9%。其中,发电企业3.5万家,电力用户77.7万家,售电公司4409家。发电侧燃煤机组全部进入市场,超过半数的新
近日,多家电力上市公司2025年半年度业绩预告陆续披露。据统计,上半年11家电力上市公司预计实现盈利,上海电力、晋控电力、晋控电力、赣能股份、穗恒运A、建投能源、深南电A、华银电力、京能电力、豫能控股8家企业净利润预计同比增长,其中净利润增长幅度最大的为豫能控股,上半年预计盈利9500万元-1
近期,国家连续发布《关于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发改价格〔2025〕136号文)(以下简称136号文)、《电力辅助服务市场基本规则》(发改能源规〔2025〕411号)、《关于全面加快电力现货市场建设工作的通知》(发改办体改〔2025〕394号)(以下简称394号文)等系列政
在“双碳”目标深入推进的当下,建筑光伏一体化(BIPV)凭借其多元场景、经济性与建筑美学的融合优势,正迎来加速普及期。与此同时,家庭用户对清洁能源的需求日益高涨,“自发自用”模式带来的可观经济回报,更使得户用分布式光伏产品的价值日益凸显。值此背景下,天合富家智慧能源2.0时代BIPV新品—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7月17日,国家能源局河南监管办发布河南省2025年6月份电力供需情况通报。2025年6月,全省全社会用电量403.19亿千瓦时,同比增加1.79%;年累计用电量2134.75亿千瓦时,同比增加2.27%。全省发电量335.31亿千瓦时,同比下降0.53%;年累计发电量1872.93亿千瓦时,同比增加3.39%。一、电
北极星电力网获悉,7月16日,赣能股份公告披露2025年半年度上网电量,公司所属电厂2025年半年度实现上网电量70.02亿千瓦时,较上年同期增长0.81%,其中市场化交易电量67.05亿千瓦时,占上网电量的95.75%。按发电类型具体情况如下:
7月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开展零碳园区建设的通知》,提出支持有条件的地区率先建成一批零碳园区,有计划、分步骤推进各类园区低碳化零碳化改造,助力园区和企业减碳增效,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供坚实有力支撑。近年来,南方电网公司大力推进生态强企建设,加
7月17日,从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了解到,截至6月30日,浙江省内电源装机达到1.65亿千瓦,其中可再生能源装机8567万千瓦,占电源总装机比超过50%;光伏装机5947万千瓦,超过煤电成为浙江第一大电源,较去年同期增长53.4%。浙江省目前规模最大的农光互补光伏项目——金华风凌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600兆
近日,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云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云南省能源局联合印发了《云南省推动绿电直连建设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明确了云南省绿电直连适用范围、直连类型、重点领域、实施路径、工作程序等相关要求。云南率先响应国家“650号文”,体现了对新能源生产与消费模式创新,以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7月10日,云南大理州能源局与南方电网云南大理供电局联合举办大理州首批虚拟电厂意向接入用户集中签约仪式。此次签约是大理州首次以集中签约形式推进虚拟电厂建设,参与企业数量多、调节规模大,签约用户涵盖水泥、硅光伏、充电桩等行业,最大负荷超9万千瓦,意味着大理虚拟电厂首次
日前,云南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能源局印发《云南省推动绿电直连建设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现就《实施方案》出台背景、主要内容等解读如下:一、出台背景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落实省委、省政府“3815”战略发展目标,进一步利用云南绿色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日前,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云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云南省能源局联合发布《云南省推动绿电直连建设实施方案》,明确适用范围、发展目标、直连类型、重点领域、实施路径等内容。文件明确,绿电直连项目在公平合理承担安全责任、经济责任与社会责任的前提下,按照安全优先、绿色友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7月9日,云南省能源局发布一图读懂《云南省推动绿电直连建设实施方案》。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7月4日,昆明电力交易中心发布2025年上半年云南电力市场情况。自2014年启动市场化交易以来,云南省内电力市场交易电量规模已累计达1.32万亿千瓦时持续为全省经济发展提供坚实能源支撑。
据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云南电网公司5日消息,2025年上半年,云南电力市场交易电量突破1000亿千瓦时,达1052.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2%,其中省内清洁能源交易电量占比已超90%。据了解,昆明电力交易中心从政策规则完善、交易组织优化、服务保障升级三方面协同发力,通过引导市场主体高比例签订年度
6月29日,昆明电力交易中心发布关于“云南绿电绿证服务平台”试运行的通知。为进一步强化云南省绿电、绿证的统一服务管理,为云南绿电高价值实现提供坚实有力的信息化支撑,昆明电力交易中心将“区块链电力交易存证及溯源系统”全面升级为“云南绿电绿证服务平台”,并于2025年6月30日启动试运行。“云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6月18日,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云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云南省能源局印发《云南省关于促进光伏发电与光伏制造融合发展的政策措施》的通知。文件明确,鼓励企业参与境外光伏项目开发。鼓励企业结合主责主业,按照市场化原则,开展老挝、缅甸等境外光伏项目投资开发,研究通过现有
近日,云南电网公司计量中心(以下简称“计量中心”)凭借其近零碳示范园区的创新实践,成功通过南方电网公司验收,并荣获优秀评级,成为南方电网首个获得“碳中和认证”的计量中心。这一成果不仅为云南省绿色低碳转型提供了示范样板,也为南方电网生产类园区的近零碳建设探索出一条可复制、可推广的路径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6月11日,昆明电力交易中心发布关于2025年第四批经营主体自动注销公示的通知,公示企业共692家用电企业。详情如下:[$NewPage$]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