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火电产业评论正文

深度思考|电力投资过热了么?

2023-10-25 15:39来源:能源新媒作者:叶知秋关键词:电力行业煤电抽水蓄能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电力行业是国民经济的晴雨表,经济发展电力先行。多数电力人对上述两句话都耳熟能详。由此可见,电力行业需要适度提前发展以保障经济的正常运行。

据分析,电力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明显,在中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时期有着明显的正相关。如果一味认为电力投资对经济拉动总是正相关,并且即使多些也无所谓,未来的发展会消化目前过剩的电力投资。这可能会犯经验主义错误。

目前,电力部分细分行业的投资出现了明显局部过热的苗头,如分布式户用光伏、电化学储能、抽水蓄能煤电和光伏制造产业链等行业。本文抛砖引玉,希望引起决策者、投资者和相关从业者足够的重视和警惕。

(来源:微信公众号“能源新媒” 作者:叶知秋)

分布式:户用光伏局部投资过热

部分省份分布式户用光伏发展与灵活性调节电源、储能设施不匹配是中国分布式户用光伏局部过剩的两大重要原因。

山东省“五一”劳动节期间电力市场出现长时负电价,各家解读不一。不少人认为这种现象是市场发展过程中的正常现象。不独中国,国外在电力市场发展的过程中都会出现这种负电价的现象。这仅仅是供过于求的正常反应,完全符合市场规律。

然而,在负电价的背后,其真实逻辑在于山东省分布式户用光伏发展速度与储能设施、灵活性调节电源严重错位。试想如果储能设施充足,在谷价时,储能设施储存过剩电力;在峰价时放电,无论对于光伏企业还是对于储能企业,都是两全其美的事情,类似于谷贱伤农的负电价现象则完全可以避免。

此外,中国和欧盟、美国的电力市场电源结构不太相同,欧盟的灵活性调节电源占比20%左右,美国约30%,而中国仅为3%左右。由于灵活性电源严重不足,电网弹性受限,无法消纳多余新能源上网电量。因此,分布式光伏发展必须受制于目前的边界条件而不能超常发展。

诚然,欧美也出现负电价,但其负电价的前提是灵活性调节电源相对充足,光伏大发之时适逢用电负荷低峰期,供需不匹配,故负电价从根本上无法完全避免,但可以减轻、减缓。按我们目前分布式户用光伏的发展速度,如果不控制发展速度,这种负电价现象不会减轻减缓,将会愈来愈重。

此外,与分布式户用光伏发展不同的是,工商业分布式光伏尚有较大发展空间,并未出现过剩局面,其根本原因是分布式工商业仅是自发自用,目前无法实现余电无法上网,故对电网造成冲击和影响。

综上,中国光伏市场发展路径不能与欧盟、美国简单相比。此外,目前造成分布式光伏爆发式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光伏组件价格大幅下降和分布式光伏上网电价仍按燃煤标杆电价的价格执行两种因素叠加所致。

截至2023年6月,山东、河南两省分布式光伏容量(以户用为主,下文分布式光伏特指户用分布式光伏)已经分别达到3571.6万和2448.5万千瓦,排名全国前两位。分布式光伏虽然是自发自用,余电上网,但目前上述两省高速发展的分布式光伏的余电显然已经超出配电网的消纳能力,而向220KV电压等级反送电不但不满足国家导则要求,而且会影响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

为了保障光伏顺利消纳和电网安全运行,不少市县已经实行了分布式光伏配储能的相关政策。但与分布式光伏高速发展的山东、河南等省相比,广东和江苏等省的分布式光伏尚有较大发展空间。

因此,要具体省份具体分析。对于投资明显过剩的省份,要放缓发展节奏,加大配套措施建设;对于投资仍有较大空间的省份,也要科学规划,理性发展。现阶段,各省分布式光伏要受到现有电网电源结构(尤其是灵活性调节电源)、储能容量和消纳能力的制约,不能超常发展。

因此,要求分布式光伏承担系统成本的呼声不仅来自其他电源企业,也来自集中式光伏企业。要求分布式光伏进入电力市场,用价格信号去引导仅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其中一种思路。

风光大基地:兼顾经济效益

详见《能源》杂志报道的《激辩大基地》一文和电力专家王康的《新能源消纳成绩单发布,特高压难解大基地难题》,本文不再赘述。

笔者建议应对第一期9705万千瓦沙戈荒基地的项目进行综合评价,对送出电量、市场消纳、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全面考核后,再安排或加快其余后续项目的开工建设。如果达不到预期效果,后续项目开发应该总结经验,吸取教训,采取相应补救措施,提高大基地新能源发电量消纳能力和经济效益。

具体措施如电力专家王康所说的将高耗能产业转移至西部,就地消纳和加大柔性直流特高压技术的研发与应用。

电化学储能:未入蓝海已进红海

近两年,各类资本纷纷涌入储能行业,力求在行业大爆发之时,分得一杯羹。由于看好储能行业,无论之前是否涉足储能行业,是否与主业相关,不同企业跨界进入储能行业,加大了行业投资过剩的风险。

据高工产业研究院统计,仅2022年储能电池相关产业扩张项目高达26个,投资总额约3000亿元,产能高达820吉瓦时。

仅仅一年时间,储能电池产品已经从供不应求转向产能过剩。不仅如此,在这个拥挤的赛道上,还闪现着地方政府热情的身影。据相关报道,国内GDP超过5000亿元的城市,无一例外,全部在投资储能电池。

根据业内人士估算,2025年中国电池产能将达3000GWh,而需求仅为1200GWh,产能可能将严重过剩。虽然是贵为行业龙头且遭受市场热捧的“宁王”宁德时代也在市场需求不振和价格战的双重压力之下难以独善其身。

据报道,2023年上半年,宁德时代电池系统产能为254吉瓦时,产能利用率从去年同期的83.4%跌至60.5%。闲置产能100吉瓦时。此外,还有100吉瓦时在建。

除了行业冠军宁德时代,储能电池行业龙头都在扩大产能,二三线企业在技术和规模上均处于竞争劣势,大浪淘沙,优胜劣汰,适者生存。储能电池行业巨大的产能出清很可能将在近几年内出现。

抽水蓄能:开发时序过度集中

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过程中,作为目前最经济的储能方式,抽水蓄能被寄予厚望。根据《抽水蓄能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25)》(以下简称规划),到2025年抽水蓄能投产总规模达到6200万千瓦以上,到2030年投产达到1.2亿千瓦以上。此外,政府出台了抽水蓄能容量电价政策,保障了投资主体投资收益。

在政策的刺激之下,抽水蓄能掀起投资热。根据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相关数据,2022年全国新核准抽水蓄能电站48座,总装机规划6889.6万千瓦,年度核准规模超过前50年的投产总规模。

另据机械工业发电设备中心发布的《2023年上半年我国发电设备行业发展情况及形势展望》显示,目前我国已经纳入规划的抽水蓄能站点资源总量8.23亿千瓦。2022年底已建装机规模为4579万千瓦,核准在建规模约1.21亿千瓦。另有139个项目通过预可研报告审查,总装机规模约1.77亿千瓦。

对于上述情况,中国能源报《抽水蓄能发展过热隐忧》一文中有详细报道。一方面,拟建、在建项目远超规划,存在一定过热风险。另一方面,根据抽水蓄能6—8年的建设周期,这些项目将在2028—2030年集中投产,将给哈电、东电等三大主机厂等主要设备制造商带来按时交工的巨大压力,可能为设备质量带来隐患。

光伏制造:产业链结构性过剩

光伏是个魔幻的行业,曾经缔造了两个全国首富。然而,这个行业的大起大落也曾使这两位首富快速跌下神坛,泯然众人。

在2021年前,中国光伏产业用了十几年的时间达到了380GW的年产规模,然后仅仅用了不到18个月的时间,又将产能翻番,达到760-800GW的规模。

根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和彭博新能源预计,2023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规模分别为305-350GW和346GW。据此推断中国光伏行业近一半产能过剩。此外,根据欧盟相关媒体报道,截至2023年8月底,欧盟已经囤积了近80GW的中国光伏组件,预计到2023年底,欧盟的囤货可达近100GW。中国光伏行业的产能过剩,无序竞争,低价出货为欧盟大规模低价囤货创造了便利条件。同时,得了便宜的欧盟还会以双反为由再次进行反倾销。

中国的光伏组件近一半出口,一旦欧盟开始进行双反调查,本处于严重产能过剩的中国光伏产业又将面临更加惨烈的低价竞争。不少业内人士极度乐观,认为欧盟的光伏发展离不开质优价廉的中国光伏组件,中国的光伏组件比欧盟便宜20%,欧盟至少十年内离不开中国光伏产品。

这种乐观可能会被现实打脸,电动汽车刚被欧盟进行反补贴调查就是前车之鉴,据相关报道,欧盟将开始对中国出口欧盟风机进行反补贴调查,上述事情足够中国企业警醒。相关政府管理部门和行业协会一定要发挥行业指导和规范作用,提前预警,规范出口企业出口价格,一定要让出口企业既要保持合理利润,不要陷入恶性竞争和双反的泥潭。

此外,光伏行业流行着“先进的产能永远不过剩”的行业信条。部分行业研究者认为光伏行业虽然产能总体过剩,但是对于N型产品的追捧,会使具有领先技术优势的隆基、晶科等少数龙头优质企业在激烈的拼杀中最终胜出。当年,在单双晶技术路线争议中,坚持单晶路线的隆基笑到了最后。这次看好BC电池的隆基是否会延续昨日的辉煌?让我们拭目以待。

任何一个行业的发展,都应遵循科学规划,理性、健康发展的自然规律。如果集体陷入狂热,只看到利益,而无视风险,那么风险就马上来临。如果看到了风险,又无视风险,偏执地认为自己绝不会第一个倒下或者即使倒下也将是最后一个倒下。那么,惨烈市场淘汰赛会给所有参赛选手沉重一击。

只有技术上远远领先他人、市场之上最具竞争力的厂家才能笑到最后。虽如此,但光伏行业的发展本不该如此惨烈。历经一次又一次惨烈的洗牌,众多狂热入场者且又不具备核心竞争优势的企业,会再一次惨遭淘汰。

煤电:投资激增

煤电投资在停滞了两年之后,又迎来井喷式发展。据报道,2022年核准的煤电投资已经超过1亿千瓦,为2021年约4倍。据推测至2025年底,煤电装机可能会达到14亿千瓦甚至更多。

截至2023年上半年,排在前三位的省份分别是广东、江苏和河北。其中,广东省约2500万千瓦,江苏约2000万千瓦,河北约1400万千瓦。据了解,广东省“十四五”规划新增支撑性、保障性煤电机组规模约1300万千瓦,2024、2025两年煤电建设总规模将高达约3100万千瓦。

根据中电联相关数据统计,2021年、2022年全国新增煤电装机为2937万千瓦和2823万千瓦。广东省虽然GDP排名全国首位,但一个省两年新增约全国一年的总量,规模可能偏大。此外,广东、江苏均为出口大省,广东出口额占GDP比例近50%,江苏出口额占GDP比例约30%,出口对经济的影响较大。

当前,中国对欧盟和美国等发达经济体出口额均未止跌企稳回升,煤电装机规模也要充分估计经济下行风险,适度超前,不应过度超前。

此外,因环保要求,河北省的电力增量一直主要以外来电为主,本次省内较高的煤电机组核准规模应充分考虑优先消纳外来电,而不是立足于本省装机的电力平衡。据报道,各省投资煤电的理由不仅是安全保供,还有拉动经济回升、增加本地就业和税收等理由。

但如果不从全国一盘棋考虑,各省立足本省电力装机自我平衡,则送电端和受电端可能必会有一方面临电力装机过剩的窘境。目前,受通货膨胀、美元加息、俄乌冲突、哈以冲突等地缘政治事件多重因素的综合影响,世界经济持续低迷,主要发达经济体经济复苏乏力。另一方面,国内消费仍未完全回暖,出口贸易尚未止跌回升,房地产投资进一步下滑,地方债压力加大,企业扩大投资信心不足,经济增长触底回升的基础尚不牢固,各省以煤电投资拉动经济的方式仍需进一步考量。

海量的市场,狂热的资本、企业

根据国家电网《新型电力系统与新型能源体系》报告估测,从2020年至2040年,电力产业投资规模将超过100万亿。面对巨大的市场诱惑,各类企业纷纷涌入,储能、氢能、光伏等产业等成为资本追捧的热点。电化学储能行业虽然市场前景广阔,但目前最具竞争力的主流技术路线仍然是以锂电池为主导,其他的钠离子和钒钛液流等众多技术路线是否具有竞争力尚待市场考验。

目前,根据市场发展规律来看,氢能行业正处于市场导入期,氢能的制备、运输和储存的经济性和安全性以及有限的应用场景仍然是氢能产业发展的主要障碍,离市场成熟期尚有很远的距离。然而,根据各地方政府和企业追捧的热度来看,氢能市场正在一路高歌猛进。在市场发展的高速期,不少仓促冒进的企业会付出高昂的学费,行业也将因产能过剩面临剧烈洗牌。

综上,即便是前途一片光明的行业,不仅要科学规划和理性发展,更需要中期评估、事先防范风险和提前预警,防止出现光伏行业前几次发展过程中的大起大落和煤电行业2015—2018年期间的产能过剩。这些惨痛的经历让行业数年处于谷底,最终在政策的强力干预下方才化解。事前防范的成本远小于事中和事后。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电力行业查看更多>煤电查看更多>抽水蓄能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