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2023年12月11日(星期一)下午3时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请生态环境部总工程师、大气环境司司长刘炳江介绍《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会上,刘炳江指出,现在清洁取暖工作重心已经由原来大规模提高清洁取暖比重为主转到巩固存量和有序新增上。我们现在正在做和下一步要做的工作:
一是切实抓好清洁取暖持续运行,巩固清洁取暖成果,不断完善清洁取暖长效机制,确保运行有人管、支持政策有延续、供暖安全有保障、散煤不复烧;
二是有序实施新增清洁取暖改造,正在开展清洁取暖的地区按照既定实施方案有序推进;暂时未开展改造的地区,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稳妥实施新增清洁取暖改造。
三是在改造过程中坚持一贯的原则,将人民群众温暖过冬放在首位,坚持以气定改、以供定需,确保能源稳定供应,坚持先立后破、不立不破,新改造尚不具备安全稳定通气条件的,尚未经过一年实际运行检验的,不得拆除原有的燃煤取暖设施,坚持因地制宜合理选择多样化清洁取暖方式,为清洁取暖持续运行奠定基础。
以下为发布会实录:
生态环境部总工程师、大气环境司司长刘炳江:
谢谢主持人!各位新闻媒体的朋友,首先感谢大家对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关心和支持。非常高兴今天能够在这里向大家介绍《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的有关情况。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蓝天保卫战是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中之重,要以京津冀及周边、长三角、汾渭平原等重点区域为主战场,大力推进挥发性有机物、氮氧化物等多污染物协同减排,持续降低细颗粒物浓度。要采取综合措施,加快消除重污染天气,守护好美丽蓝天。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生态环境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信部、交通运输部等26个部门联合制定了《空气质量改善行动计划》,并于11月30日由国务院印发实施。这是国家继《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之后发布的第三个“大气十条”,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四个明确”。
一是明确了总体思路。《行动计划》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落实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以改善空气质量为核心,以减少重污染天气和解决人民群众身边的突出大气环境问题为重点,以降低PM2.5浓度为主线,大力推动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VOCs)减排,突出精准、科学、依法治污,远近结合研究谋划大气污染防治路径,扎实推进产业、能源、交通绿色低碳转型,实现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多赢。
二是明确了改善目标。《行动计划》对标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等文件要求,提出到2025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PM2.5浓度下降10%,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比率控制在1%以内;氮氧化物和VOCs排放总量分别下降10%以上。同时,对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进行了优化调整,并分别提出了改善目标,要求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PM2.5浓度分别下降20%、15%,长三角地区PM2.5浓度总体达标,北京市控制在32微克/立方米以内。
三是明确了重点任务。《行动计划》提出了九项重点工作任务,一是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产品绿色升级。二是优化能源结构,加速能源清洁低碳高效发展。三是优化交通结构,大力发展绿色运输体系。四是强化面源污染治理,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五是强化多污染物减排,切实降低排放强度。六是加强机制建设,完善大气环境管理体系。七是加强能力建设,严格执法监督。八是健全法律法规标准体系,完善环境经济政策。九是落实各方责任,开展全民行动。
四是明确了责任落实。《行动计划》强调加强组织领导,坚持和加强党对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全面领导,地方各级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空气质量负总责。严格监督考核,将空气质量改善目标完成情况作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的重要内容。实施全民行动,动员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大气环境保护,共同改善空气质量。
以上就是《行动计划》的有关情况。下面,我愿意就有关问题回答大家的提问。谢谢!
谢应君:
现在欢迎大家提问,提问前请通报一下所在的新闻机构。
北京青年报记者:我有两个方面的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制定实施了“大气十条”和《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想问这些计划的实施,给我国的空气治理都带来了哪些经验和启示?另外,与以往相比,新的《行动计划》在面临形势、治理思路上有什么样的不同?在治理重点和措施上有什么样的改变,有什么样的特点和创新?谢谢。
刘炳江:
谢谢你的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连续出台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和《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确实使空气质量得到了明显改善,大家感受得到。这八年的成功经验可以总结为聚焦产业、能源、交通三大结构调整,抓住了四大机遇,推进了“减煤、汰后、控车、治污和抑尘”等五大路径,汰后就是淘汰落后。这里面的关键是四大机遇。
第一个机遇就是咱们国家天然气消费量翻一番。从2013年的近1700亿立方米,到2020年翻一番。如此海量的数据,对改善空气质量是巨大的机遇。所以我们会同有关部门修改了天然气利用政策,新增的天然气主要用于城镇居民消费和“煤改气”,这是非常关键的一项措施。八年来,我们集中资源、集中力量,主要治理分散的煤炭和效率比较低下的煤炭,像锅炉、工业窑炉等,全国燃煤锅炉和窑炉减少了40多万台,对农村的散煤进行“煤改气”“煤改电”,2500万户农村居民的用能结构得到改变,老百姓也告别了烟熏火燎的用能方式,这八年减少了煤炭消费量约5亿吨,二氧化碳10亿吨。这是第一个机遇。
第二个机遇,国家实施钢铁行业和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这个机遇。党中央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国务院提出对钢铁行业和煤炭行业三年内化解掉1.5亿吨钢铁和5亿吨煤炭目标,八年实施下来以后,全国钢铁产能减少了2.5亿吨,煤炭10亿吨。同时,大约1.4亿吨地条钢全部清零,4亿吨落后水泥也淘汰掉。此外,在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对6.2万家“散乱污”企业及集群进行了清理整顿。再考虑长江大保护,沿江城市一千多家化工企业搬迁、提标改造,还有北京疏解非首都功能产业涉及上千家企业,这两大措施都为大气污染物减排提供了巨大的减排量。
第三个机遇,大气污染治理领域的科技进步。我们国内科技工作者自主研发了大规模、高水平的治理设施,使我们国家的治理水平大大提升了一步,比如我们国内所有的煤电企业都达到了天然气的排放水平,也启动了钢铁企业超低排放改造。同时,我们国内科学工作者也研发了具有世界水平的空气质量预测预报模式,这样就能使我们准确抓住每次污染过程。我们应对污染的过程就能科学精准,能有效解决长距离、跨区域的污染问题。此外,我们国内科学工作者自主研发了许多监测设备,包括超级站、走航车,还有空气质量6参数监测站,全国各地城乡进行布点,我们就能准确把握每次污染过程产生、发展、消散的规律,有了这些站点,使得我们一定程度上能够解决“春天烧荒、夏天露天烧烤、秋天烧秸秆、冬天烧散煤、一年四季烧垃圾”的顽症。
第四个机遇,创建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制度。这个制度的创建,使得“一分部署、九分落实”真正成为现实,地方人民政府对空气质量负总责的要求得到了落地,也使我们每一条布置的措施从布置到开展一直到最后落实,都得到了闭环管理。这八年,每条措施的执行力都是空前的。要说经验,是“345”,“3”是三个主要结构的调整,“4”是抓住四个机遇,“5”是“减煤、汰后、控车、治污和抑尘”五条路径,每个环节都有不同。
我国现在成为世界上空气质量改善速度最快的国家,我们国家的煤源性污染问题基本得到了解决,但是空气质量从量变到质变的拐点还没有到来,表现的特点是重污染还仍然多发频发,大家知道三大结构,产业结构偏重化工、能源结构偏煤炭、运输结构偏公路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善。
二氧化硫治理是比较彻底和成功的,但是氮氧化物和VOCs的治理还在路上,尤其是现在的气象问题,春天沙尘、夏天高温,冬天又来了厄尔尼诺,对我们空气质量改善都带来了很大的不确定性。面对这些新任务新问题,在总结过去十年大气污染治理工作的基础上,本次出台的《行动计划》传承延续了“大气十条”和三年蓝天保卫战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主要指“减煤、汰后、控车、治污和抑尘”的五大路径,会继续在文件中不同的章节中体现。
一是要突出工作重点,坚持PM2.5改善为主线,当前我们国家空气质量污染还是以PM2.5为主要矛盾,因此明确了PM2.5的下降目标。
二是坚持系统治污,大力推进产业、能源、交通结构的调整,尤其是大家可以看到,交通领域的低碳绿色转型量化指标最多,是这个文件的一大亮点,突出了氮氧化物、VOCs等多污染物协同减排。
三是强化联防联控,这是这几年来空气质量治理的一个比较成功的经验,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已经由“2+26”城市变为“2+36”城市,长三角与京津冀基本上协同打通,整体解决东部地区的大气污染问题。谢谢!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记者:我们关注到,《行动计划》里对重点区域有所调整。以前,“大气十条”是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后来是京津冀及周边、长三角、汾渭平原,这次我们看到城市有所扩大,能否就这方面解读一下?谢谢。
刘炳江:
谢谢。大气污染防治法明确规定,国务院生态环境主管部门,也就是生态环境部,要根据主体功能区划、污染状况、传输特点、传输路径,确定国家大气污染物防治重点区域,报国务院批准。你观察得非常细致,第一个“大气十条”是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包括47个城市,《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是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长三角地区、汾渭平原共80个城市,这次是82个城市。它的特点就是,京津冀及周边地区调整得多一些,由原来“2+26”城市调整为“2+36”城市。整体来说,国家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城市总数没有太大变化,主要是由80个城市调到82个城市,长三角南部的城市PM2.5基本都稳定达标了,所以就剔除了,这是根据空气质量改善的现状,还有大气传输的特点来确定的。
“2+26”变成“2+36”,十年的持续攻坚,现在发现,在长三角地区和京津冀及周边交界的地方,苏、皖、鲁、豫四省交界地区城市PM2.5浓度和原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和汾渭平原的PM2.5浓度几乎接近,都是45微克/立方米左右,成为一个污染比较突出的地区,每次污染过程发生的时候,这个地方是起点,污染一发生,北上京唐、南下苏杭。根据这个特点以及多年的监测观测、气象参数和科学研究成果,把这个地区纳入进来。纳入到国家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的城市,国家支持的力度要大一些,任务压得也要重一些,这样一来就在整体区域形成了一个空气流域的概念。大家知道,水的流域有边界,作为我们专业人士都知道大气流域的边界在哪里,这样就使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长三角地区连为一体,能够系统、整体地解决大气污染问题。谢谢!
封面新闻记者:十年前,我国提出向大气污染宣战,也成为了全球空气质量改善速度最快的国家,请问目前效果是否已经接近了极限?我们知道,通过转型来改善空气质量的周期往往较长,在空气质量改善方面存在哪些难题和痼疾?是否意味着未来的一段时期,空气质量改善的幅度会有所放缓,甚至出现反复?在解决这些难题方面,《行动计划》有哪些重点举措?谢谢。
刘炳江:
你连续提了三个问题,这个问题还是比较有水平的。这十年大气污染治理的水平,大家都感受得到,北京PM2.5从2013年89.5微克/立方米降到去年的30微克/立方米,重污染天数由原来的58天下降到现在的2到3天,这个成绩,人民群众都能切身感受得到。“北京蓝”成为常态,也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作为“北京奇迹”向世界各国进行推荐。但是现在我们国家改善的还不够,像去年PM2.5浓度是29微克/立方米,是世界卫生组织标准的五六倍,是发达国家的2-4倍,PM2.5在所有的污染物当中是对人体健康损害影响最大的,这个问题需要通过技术来攻坚解决。
我们国家大气污染治理确确实实进入了负重前行、爬坡过坎的关键期,绿色转型确实要有足够的时间,不能一蹴而就。是不是到了后面几年就出现停滞或者波动,这个要从几方面来看。比如说,如果仔细看我们第一个“大气十条”和第二个“大气十条”,2013年到2020年最大的机遇是什么呢?这八年,我们国家煤炭消费量逐年下降,2020年同2013年相比,煤炭总消费量下降了5%左右,这是咱们国家从改革开放以来从没有过的历史机遇,增量减少了,我们在存量上多下功夫、多减排,空气质量自然而然就减少。现在这个机遇目前来看确实有点不存在了,但是出现另外一个大的机遇,就是交通领域的绿色低碳转型,大家可以看到本次《行动计划》中,有很多量化指标,很多亮点,现在发生污染过程时,硝酸盐已经成为PM2.5中的主要组分,这是个很大的特点。
另外,再看气候条件,2013年到2016年是连续四年的厄尔尼诺年,2017年到2019年是正常年,2020年到2022年三年疫情期间,恰好也是个拉尼娜年。我们根据气候专家的预测,我们国家有两个周期,一个小周期,一个大周期,小周期是厄尔尼诺每4到7年有个轮换,今年又进入一次中等及以上强度的厄尔尼诺过程。另外一个大的周期来看,每隔20年,我们国家就进入沙尘频发、高发时期,上个世纪80年代初到2003年是20年,现在又是一个20年,今年上半年沙尘多发的现象已经非常明显了。
第三,我们国家是世界最大的制造国,煤炭的消费量、钢铁的产量、有色金属的产量,原油加工能力、发电量,都是稳居世界第一,我们一直说的产业结构以重化工为主,能源结构以煤炭为主,交通运输以公路为主的状况还没有出现根本性的转变。这种情况下,你也看到了今年中国空气质量确实有点波动,但是这个波动是属于正常的,恰恰反映了大气污染治理的长期性和艰巨性,蓝天保卫战既是攻坚战又是持久战,需要我们持之以恒,不懈努力。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坚持精准、科学、依法治污,全面落实本次《行动计划》的各项措施,我们有信心推动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谢谢!
香港中评社记者:数据显示:今年1—10月,全国33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平均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为85.1%,同比下降1.2个百分点,平均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比率为1.6%,同比上升0.8个百分点,PM2.5平均浓度同比上升3.7%。请问,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何在?生态环境部对今年全年全国空气质量状况以及能否完成全年目标有何预判?谢谢。
刘炳江:
诚如你所言,今年全国空气质量确实有所波动,但坦率地讲,能稳定在这个水平,大大增强了今后我们进一步改善空气质量的信心。疫情期间,社会经济活动量大幅减少,又加上连续三年的拉尼娜现象,所以2022年同2019年相比,PM2.5浓度下降了7微克/立方米,这确实使得空气质量进一步改善。我们曾经预判过,今年PM2.5浓度可能会大幅反弹,我们原来的预判是,今年PM2.5浓度可能比去年上升10%以上,但现在只上升了3.6%,可以说稳住了,所以我们对以后进一步改善更有信心了。
我们说的“稳”,是现在全国PM2.5浓度同比仅上升1微克/立方米,同疫情期间相比基本持平,同2019年相比下降12%。2019年可以视为正常年,今年遇到了更加极端的天气状况,据中国气象局统计,今年全国共发生了17次沙尘天气过程,为近十年来最多,比平均值高50%,其中沙尘暴及以上强度过程达到5次,是近十年同期平均的2倍左右。特别是3月19日到23日的强沙尘暴天气,影响了20多个省份,北方多地PM2.5、PM10浓度达到严重污染,张家口PM10峰值浓度超过9000微克/立方米。卫星观测数据表明,今年我国受沙尘天气影响国土面积达529万平方公里,超过半个中国。截至11月底,仅沙尘天气就使我国优良天数比率损失3.3个百分点,使得PM2.5和PM10浓度分别上升了1微克/立方米、10微克/立方米,是近十年来影响最大的一年。疫情后,大气污染物排放增量也比较大,举一个数据,火力发电量增加了5.7%,十种有色金属产量增加7%,原油加工量增加11.2%,公路客运和公路货运分别增加了23.5%和8.2%,经济活动量明显增强带来了污染物排放的增加。在这两个因素影响下,到11月底,全国PM2.5浓度同比仅小幅上升3.6%,就是上升1微克/立方米,好于今年的目标任务和“十四五”的时序进度,所以说稳住了。PM2.5浓度稳在这个水平,现在是29微克/立方米,到年底如果不出现大范围的污染过程,预计就是30微克/立方米,就是稳住了。
“稳中有进”的“进”在哪儿呢?全国三大区域,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长三角地区和汾渭平原,平均下来PM2.5浓度还是改善的。这种“稳中有进”给我们增强了信心,比年初预测的要好很多。之所以取得现在的局面,主要是今年以来,我们会同有关部门、各地方加大了工程减排、结构减排和管理减排的力度。年初,我们就认为气候异常带来的不确定性要靠更多的减排来冲抵它的影响。因为还没有到年底,整个数据还没有累积起来,比如说超低排放改造,钢铁行业的超低排放改造,全国已累计完成4亿吨,其中,今年一年完成量就等于前面几年量的总和。山西省4.3米以下的焦炉今年已全部退出,总产能达到2300万吨,这个减排量是比较大的。山东省位于原“2+26”通道城市的所有长链条钢铁产能全部清零。还比如,我们正在推进北方地区清洁取暖,今年已经完成了200万户,交通结构调整方面,建成并开通了重点铁路专用线65条,全国铁路和水运货运量同比增长6%;新能源重卡共销售2.4万辆,同比增加36.9%。我们持续开展大气监督帮扶,开辟“线上+线下”两个战场,今年已累计检查企业3.8万家,精准打击突出涉气环境问题1.1万多个。通过上述措施,只要后面20天不出现长时间、大范围污染过程,稳中求进这个局面是可以说的,也为我们以后持续改善空气质量增强了信心。谢谢!
路透社记者:我的问题有两方面,对于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您已经提到了这三个重点区域,我想问将来国务院是否会对其他区域实行煤炭消费量减少的目标?另外,国务院是否会实行国家级的煤炭消费量减少的目标?谢谢。
刘炳江: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第90条规定,在国家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地区任何新建、改建、扩建涉煤项目,必须实行煤炭的等量或者减量替代。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长三角地区、汾渭平原,新建的涉煤项目必须实行煤炭的等量或减量替代,这样增量就已经稳住了,在此基础上提出很多措施都是对存量煤炭消费的用户或者企业进行压减。京津冀及周边地区PM2.5浓度要下降20%,汾渭平原要下降15%,对这些区域实行煤炭消费总量控制是行之有效的一条措施,这是根据国家大气污染防治法提出的,要求到2025年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煤炭消费量较2020年下降10%,长三角地区要下降5%,汾渭平原要实现负增长。至于在国家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以外的地区实行煤炭消费总量控制,没有明确的法律上的要求。谢谢。
海报新闻记者:在社会各界的支持下,我们的空气质量已经实现了明显改善,现阶段继续开展大气污染治理是否还能够得到公众的大力支持也是个关键问题,目前有部分公众存在一些误区,他们认为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可能会影响经济,甚至会影响民生,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谢谢。
刘炳江:
清新的空气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大家都渴望每天都享受清新的空气。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福祉与空气质量息息相关,根据我国科研成果,“大气十条”和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的实施,因为空气质量的改善,提升我们国家人民的身体健康效益是非常明显的。治理大气污染充分体现我们国家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持续改善空气质量就意味着改善民生。应该说,正如你说的,前十年改善空气质量得到了人民群众广泛的支持,2013年制定“大气十条”的时候,人民群众都盼望着空气质量早日改善,把雾霾清除掉。
其实你问了空气质量改善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问题,有人说空气质量改善影响了经济发展,有一个数据,这十年我们国家的GDP翻了一番,但PM2.5下降了57%。空气质量改善是明显的,GDP增长也是很好的,所以说大气污染治理取得了经济、环境、社会效益多赢。
据我们初步统计,大气污染治理直接和间接拉动投资大约4万亿元,带动GDP增长5万亿元,这个数据是比较大的。而且因为改善空气质量,把我们国家自主开发的很多新的技术、新的产品得到了广泛应用,有力促进环保装备制造、综合技术服务、锅炉改造、新能源汽车等绿色节能环保行业的发展,而且增加了非农业就业岗位300多万个。
比如说钢铁行业,这十年,通过化解过剩产能和超低排放改造,在全国粗钢产量增长25%的同时,企业数量减少了29%,平均规模提高了52%,目前全国已累计4亿多吨粗钢完成超低排放改造,钢铁企业面貌焕然一新。如果借用世界钢铁协会总干事的话说,在参观了许多中国钢铁企业的超低排放改造后,他说中国钢铁企业干净的程度已经是其他任何国家都达不到的水平,这在世界钢铁行业是比较震惊的一句话,大家可以现场去看。同时超低排放改造还拉动投资2000多亿元,这是绿色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再比如清洁取暖,我们统计的数据,北京、天津、河北“两市一省”完成了1500万户农村居民清洁取暖改造,开始改造的时候,电网还需要大规模投入,天然气管网几乎是零,储气能力基本没有,农村能源基础设施的短板迟早要补,因为治理大气污染,把这个短板给补上了,因为能源基础设施改造就拉动了2000多亿元投资,这种投入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我举这些例子都是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协同并进的生动写照,确确实实不存在影响经济的问题,反而是优化和促进了经济绿色高质量发展。谢谢。
台湾联合报记者:我们看到《行动计划》里提到要加强国际合作。近年来,大陆在持续整治空气污染的同时,因为东北季风等因素,雾霾不仅对大陆本土,也对亚洲邻近地区造成影响。未来如何进一步加强区域合作,共同应对改善空气污染问题?谢谢。
刘炳江:
大气污染传输没有国界,在特定气候条件下,大气污染会跨越国境,进行国际甚至洲际传输。每个国家都是大气污染的制造者,也同时是大气污染的受害者,因此,每个国家都要从自身做起,降低大气污染排放,在降低大气污染排放过程中,为区域空气质量改善作出贡献。
中国是大气污染改善速度最快的国家,为区域空气质量改善作出了贡献。除此之外,我国积极参与中日、中韩、中日韩、东北亚、东亚等各种双边与多边的环境合作,合作得比较好。从2019年以来,中韩开始实施“晴天计划”合作项目,双方已连续五年签署和实施《“晴天计划”项目清单及重点工作安排》,在大气环境政策、技术交流方面,每年都进行交流取得务实合作成果。中韩环境合作中心和中韩联合环境研究实验室的启动为双方大气污染治理合作搭建了平台。在中日韩三国环境部长会议框架下,设立了空气政策对话会和沙尘暴联合研究工作组,为三方开展大气环境管理和科学研究提供了有益平台,我们每年参加这个会议。据我所知,韩国已经开始借鉴我国秋冬季污染防治攻坚做法。下一步,我们还将在继续做好自身减排工作的基础上,通过加强国际合作,把我们的工作经验更多地介绍给大家,为区域空气质量改善作出更大的贡献。谢谢!
南方都市报记者:我们注意到,此次发布的行动计划比以往更加突出交通绿色、低碳转型,请问《行动计划》在发展绿色运输体系方面有哪些举措?谢谢。
刘炳江:
你观察得很细致,确实抓到了亮点。我们坦率地讲,从2013年“大气十条”,到2018年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我们一直在交通领域寻找好的方法来治理。因为现在看,在煤治理比较有成效的同时,越来越感觉到移动源的污染显得更加突出,我们每次雾霾都能监测到,氮氧化物是拉动PM2.5快速上升的主要因子,生态环境部每年发布的年报显示,氮氧化物的排放,移动源是主要的贡献者。
如果看本次行动计划,交通源的措施,相比于“大气十条”和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里面的数据量化指标很多,原来是点上找经验、开辟新路径,现在到了全面治理的时期。此前八年运输结构调整卓有成效,2017年以天津港停止接收公路运煤为标志,随后所有港口停止了重卡运煤,开辟了我们国家公转铁的新工作,铁路运输量从那年开始连续六年增长。我们国家的铁路运输货运量接近50亿吨,占比接近10%,发达国家差不多是40%,我们还有很大的差距。
零排放移动源推广有进展。大家可以看到,城市里面公交车越来越多地采用电动汽车、新能源汽车,从2013年到2022年,全国70万辆公交车中,新能源车占比已经从20%上升到接近80%,城市里的垃圾清运车很多都已经开始绿色化。现在更关键的是,我们在开展钢铁企业超低排放过程中,要求清洁运输,氢能重卡、电动重卡从零到现在每年几万辆,大气污染治理提供了新能源重卡的应用场景,这个确实出现了突破。
机动车的清洁化水平也有了大的提高。前八年,我们国家机动车排放标准与世界接轨,淘汰了大约4000万辆老旧汽车,对非道路机械开展了专项行动,机动车因排放问题召回累计19起,涉及17家企业,召回车辆325万辆。这是为了环保实实在在干的事。
非道路移动机械电动化有突破。电动叉车销售量占了60%,3吨以下94%都是电动产品。其他的像机场、港口码头等非道路机械电动化都在大规模推进。
现在PM2.5里面硝酸盐占比还是挺高的,是第一大要素,所以现在出台的这个计划里面,交通领域的低碳绿色转型是着墨最多、量化指标也最多、措施也最细最具体的一个章节,我们认为后续几年可能就是很大的一个机遇。其中有几件事:
第一,货运结构调整更加聚焦关键领域。一是煤炭领域,强化了煤炭主产区煤炭和焦炭中长距离运输要求,铁路运输比例要力争达到90%,这是很大的一个数。同时探索将清洁运输作为煤炭等行业项目审核和监管重点,实现煤炭清洁运输“上游监管”。二是重点行业领域,扩展铁路专用线建设范围,明确年货运量150万吨以上的物流园区、工矿企业、储煤基地以及煤矿、钢铁、火电、有色、焦化、煤化工等行业建设要求。三是港口领域,在重点区域港口基础上,增加粤港澳大湾区沿海主要港口铁矿石、焦炭清洁运输比例要求,力争达到80%。
第二,机动车清洁发展更加强调新能源化。抓好公共领域的车辆和重型货车两个重点,促进清洁化水平大幅度提高,公共领域要求重点区域新能源汽车比例不低于80%,中重型货车,特别是我刚才讲的几个行业,提出了发展零排放货车车队的要求。
第三,非道路移动化更加强化综合治理,新能源替代和老旧淘汰都有非常具体的要求,可操作可实现。
第四,成品油质量更加突出全链条监管。成品油质量监管要抓好六个环节,形成一种机制,要求有关部门对油品的进口、生产、仓储、销售、运输、使用“六个环节”全环节监管,使质量得到保证,坚决打击将非标油作为发动机燃料销售行为。我们也会加大执法力度。
我们下一步就看怎么抓好,一件事一件事、一个指标一个指标分解抓好。谢谢。
红星新闻记者:2023年财政预算报告指出,中央财政大气污染防治资金安排330亿元,重点之一是支持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请问,目前清洁取暖工作进展如何?面临采暖成本上涨压力,如何促进长期稳定运行?下一步有哪些具体安排?谢谢。
刘炳江:
清洁取暖工作开展这么多年,尤其是农村散煤治理问题,确实是开创性工作,是难点问题,也是每年大家会问的一个问题。清洁取暖从一开始设想到工作展开,到了今天这个规模,截至去年底,农村已经完成3700万户改造,今年再增加200多万户,估计是3900多万户了,世界上从没有过这么大规模的工程,说是环保工程,其实也是民生工程。现在已将88个城市纳入到中央财政支持清洁取暖范围,中央财政每年都增加资金,今年达到330亿元了,清洁取暖累计专项资金占了一半,为1008.8亿元,减少煤炭消费量7000多万吨,二氧化碳减排1亿多吨,人民群众告别了烟熏火燎取暖的时代,这也是能源消费革命的标志性成果,农村用能方式发生革命性变化。
你说现在成本有所提高,怎么稳住,这确实是当前一个问题。我们主要有几个方面的考虑:一是每年用财政资金给予农村清洁取暖运营补贴,国家、省、市都要进行补贴,总体来说,补贴后用电、用气成本原则上不高过用煤成本。自2020年起,大气污染防治资金中已经安排了清洁取暖补贴。二是气价和电价优惠问题。城市居民用气有国家补贴,现在农村清洁取暖也同样有补贴,给农村的气价比较优惠,但现在有些地方落实得不是很好。电价也有峰谷电价,峰谷电价用得不错,到晚上要储能,白天把热再放出来,所以价格是比较低的。原来大家反映谷电时间比较短,现在时间也拓展了。三是清洁能源供应保障问题。这是我们每年工作重点,协调有关部门保证天然气、电供应。四是监督帮扶。生态环境部每年对农村新增的清洁取暖户进行检查,合同是不是签订了,能不能得到保障;对已稳定开展清洁取暖的农户,发现问题就及时与地方政府协调沟通,尽快解决问题。
现在清洁取暖工作重心已经由原来大规模提高清洁取暖比重为主转到巩固存量和有序新增上。我们现在正在做和下一步要做的工作:一是切实抓好清洁取暖持续运行,巩固清洁取暖成果,不断完善清洁取暖长效机制,确保运行有人管、支持政策有延续、供暖安全有保障、散煤不复烧;二是有序实施新增清洁取暖改造,正在开展清洁取暖的地区按照既定实施方案有序推进;暂时未开展改造的地区,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稳妥实施新增清洁取暖改造。三是在改造过程中坚持一贯的原则,将人民群众温暖过冬放在首位,坚持以气定改、以供定需,确保能源稳定供应,坚持先立后破、不立不破,新改造尚不具备安全稳定通气条件的,尚未经过一年实际运行检验的,不得拆除原有的燃煤取暖设施,坚持因地制宜合理选择多样化清洁取暖方式,为清洁取暖持续运行奠定基础。
在各部门、各地方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我们有信心持续将这项重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做好,将群众安全清洁、温暖过冬的需求落到实处。谢谢。
中国新闻社记者:改善空气质量,打好蓝天保卫战,需要打好法治、市场、科技、政策“组合拳”,特别是强化财政、税收、价格等政策支持。请问《计划》在统筹各方面合力方面有哪些举措?谢谢。
刘炳江:
应该说,我们空气质量改善有今天的成果,人民群众都有感受,各个部门之间的合作是典范。实事求是地说,每次20多个部委会签文件,大家很快就能会签下来,本身就说明了对工作的支持。这十年大气污染治理,大家齐心协力取得这么好的成绩,各部门的配合是非常有成效的,利用法治、市场、科技、政策等手段推动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这是个“组合拳”,打得非常成功、有效。经过十年的努力,“同呼吸、共奋斗”已成为全社会的行为准则,在最新的《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中这一“组合拳”仍然保留、继续加强。
一是发挥财政金融引导作用。过去十年来,中央财政大气污染防治资金连年增长,累计下达了2000多亿元,尤其是有力推动啃下了了农村清洁取暖这块最难啃的骨头,财政部运用竞争性评审这个创新的方法,有力推动了这个难题的解决。同时进一步加大相关领域的信贷融资支持力度,推广绿色金融,引导社会资本投入,规模是比较大的。
二是发挥价格约束激励作用。脱硫、脱硝、除尘电价和超低排放电价政策的实施,推动我们国家成为世界规模最大的清洁燃煤发电基地,燃煤机组大气污染物排放水平和天然气水平一样高。另外,刚刚我也提到,清洁取暖电价、天然气价格,都给予优惠。对港口岸电设施也是有优惠的,现在正在完善铁路运价灵活调整机制,“公转铁”以后,铁路运输价格也要有所优惠。
三是发挥税收调节作用。国家每年两百多亿元的环境保护税收,80%多来自大气领域。如果完成了超低排放改造,就可执行税收优惠政策,这有力支持了企业进行超低排放改造。目前的环境保护税主要针对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下一步,将继续强化税收政策支持,完善环境保护税征收体系,加快把VOCs纳入征收范围,发挥税收激励约束作用,多排多缴,少排少缴,调动企业VOCs治理积极性。
四是完善法律法规标准体系。重点行业能耗标准和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已有明确规定,下一步将继续健全法律法规标准体系,研究修订相关法律,启动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及相关技术规范修订研究工作。
五是加强科技支撑。科技支撑在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中发挥了巨大作用,现在科技工作者正在攻关一些比较难的问题,已经有很好的势头了,在复合污染治理、大气污染传输机理、污染物精准溯源、智慧监管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所以,这个“组合拳”前十年应用得非常成功,后面还会继续发挥它的效力,把空气质量改善目标完成好。谢谢。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建设美丽乡村”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行动计划》将如何保障乡村的空气质量持续美好?谢谢。
刘炳江:
谢谢。空气质量改善是一视同仁的,现在农村确实有几个问题值得注意,如污染下乡问题,明确要求严格项目审批,严防污染下乡;省界两侧20公里内的涉气重点行业新建项目,需要开展环评一致性会商。对农村地区我们也在做一些工作,有几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比如农村散煤治理,现在已经比较成功了,这直接解决了农村居民室内空气污染问题,告别了烟熏火燎的时代,室外有污染,室内也有污染,如果用散煤做饭,室内PM2.5浓度都在200微克/立方米以上了,通过散煤治理,这个问题已经基本解决了。室外的污染问题还有几方面:农村的种植业、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的散煤使用,比如烤烟、蘑菇种植、粮食加工等,这些都是没有任何措施的散煤直接燃烧,所以我们明确规定都要开展治理。现在已有非常成功的案例,像河南的烤烟“煤改电”非常成功,产品质量提高了,原来污染直接排放的问题也解决掉了。下一步,推进农村种植业、养殖业,还有农产品加工业等涉及到的散煤、小锅炉、小窑炉,尽可能用电替代。
第二,还有农村养殖业的大气氨排放问题,这次是首次提出来的。PM2.5里的硫酸盐、硝酸盐、一次颗粒物、VOCs很清楚了。铵盐主要来源,除了氮肥施用过程中释放的氨,还有畜禽养殖业中排放的氨。《行动计划》在饲料结构调整和氮肥施用技术优化等方面都有部署,提出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型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大气氨排放总量要下降5%,生态环境、农业农村等部门正在研究制定政策,推动开展试点工作。
第三,还有每到粮食播种、收割时节,高排放农业机械大量使用,农业机械排放标准低,大部分没有治理设施,是我们污染治理的一个短板。农村污染还有其他的,如秸秆焚烧等。农村空气污染问题,有传输的问题,但更有本身的生产生活方式的问题。农村在大家心目中都是空气清新、江山如画的美景,希望大家携手一道把这个问题解决好。谢谢!
谢应君:
今天的政策例行吹风会就到这里。谢谢刘炳江先生,也谢谢各位记者朋友。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事关广大人民群众日常生活和切身利益,华北能源监管局高度重视,认真贯彻落实国家能源局有关工作安排,结合华北区域实际制定工作方案,扎实开展2024-2025年采暖季清洁取暖专项监管有关工作,全力保障人民群众温暖过冬。一是推动地方清洁取暖牵头部门落实主体责任,督促其针对前期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日前,天津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关于天津市2024-2025采暖期居民冬季清洁取暖有关运行政策的通知,其中提到,“煤改电”运行政策,2024-2025采暖期不执行阶梯电价,执行每日20时至次日8时0.3元/千瓦时的低谷电价。同时,给予0.2元/千瓦时的补贴,最高补贴电量8000千瓦时/户,由市、
近日,北京市农业农村局北京市财政局印发关于做好2024年度支持农村地区村庄住户“煤改电”取暖设备更新工作的通知,根据通知,补贴对象为原享受政府设备补贴的分户供暖农村地区“煤改电”村庄住户,且清洁取暖设备运行使用已满10年。设备使用未达10年、但经各区认定具备报废标准的,如果在今年12月31日
为保障“温暖工程”顺利实施,内蒙古电力集团将“煤改电”接网列为全年“一号工程”。截至目前,内蒙古电力集团已完成约25.7万户“煤改电”接入。在乌兰察布市卓资县卓资山镇六苏木村幸福院,居民家中新安装的清洁能源电采暖炉设备正常运行,操作起来十分方便。在乌兰察布市丰镇市工业区街道办事处东南
山西省能源局9月20日发布《山西省推动能源领域设备更新工作方案》,提出推动煤电行业节能降碳、推进农村地区清洁取暖设备更新改造等措施,动煤炭、煤电、电力、油气、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等领域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为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助力碳达峰碳中和提供有力支撑。山西省推动能源领域设备更新工作
中国招标投标公共服务平台发布2024年度泾源县冬季清洁取暖--热源厂超低排放改造工程中标候选人公告,泾源县双益建筑安装有限责任公司预中标,报价11887822.8元。该项目计划对热源厂2台除尘器进行扩容改造,扩容后过滤面积≥5070平方米。增加2座脱硫塔,并配备相应附属系统。2台58MW锅炉尾部增加2套SCR
“在清洁取暖改造中,农村散煤治理是一项重要课题。如果冬天很冷,也没有别的取暖方式,那么农民要暖和,即使会造成一定污染,也会烧散煤。不同地方的农村,贫富程度不一样,在全国范围内做到散煤完全替代不是一件容易的事。”9月24日,在北京大学能源研究院主办的“第九届中国散煤综合治理大会”上,
对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第5874号建议的答复国能建电力〔2024〕54号您提出的关于在高寒地区因地制宜有序推广“煤改电”清洁取暖的建议收悉,经研究并商住房城乡建设部,现答复如下:我们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进北方地区清洁取暖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会同有关部门、北方各省份因地制宜、积极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9月19日,天津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关于公开征求《关于天津市2024-2025采暖期居民冬季清洁取暖有关运行政策的通知》意见的公示,“煤改电”运行政策,2024-2025采暖期不执行阶梯电价,执行每日20时至次日8时0.3元/千瓦时的低谷电价。同时,给予0.2元/千瓦时的补贴,最高补贴电量80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8月26日,河南信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就《关于扩大禁燃区范围,全面落实清洁取暖工作实施方案》公开征求意见,文件提到,市供电公司要落实完善峰谷分时电价政策,充分发挥价格信号引导电力消费,促进移峰填谷的作用,对拥有电蓄热采暖和电蓄冰制冷设备的用户,鼓励其在低谷时段蓄热蓄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甘肃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关于延续执行清洁取暖价格支持政策的通知,文件提到,工商业电采暖全部进入电力市场购电,电采暖企业直接与发电企业协商确定上网交易电价,积极利用峰谷分时电价等政策降低用电成本。详情如下:甘肃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延续执行清洁取暖价格支持政策的
一直以来,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将保供暖也要保蓝天作为主攻方向,为把供暖对空气质量影响降至最低,哈尔滨市通过推进锅炉超低烟尘排放改造、供热企业烟气排放数据实时监控管理、拆并35蒸吨及以下燃煤锅炉等方式,力争百姓屋子暖、冰城天更蓝。对重点污染源进行实时监测目前,哈尔滨市供热期已经开始,记者
据了解,全国燃煤取暖面积约占总取暖面积的83%,天然气、电、地热能、生物质能、太阳能、工业余热等合计约占17%。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因地制宜,确保人民群众温暖过冬。中国煤炭工业协会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今年我国煤炭生产保持一个稳中上升的态势,今年前10个月,全国的煤炭产量是30
国家能源局24日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能源局电力司副巡视员郭伟表示,要积极推进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重点做好以电代煤、以气代煤等工作,力争用5年左右的时间,基本实现雾霾严重城市化地区散煤供暖清洁化。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底,我国北方地区城乡建筑取暖总面积约206亿平方米,其中燃煤取暖面积约
环保部12月4日向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26城市下发的特急函件《关于请做好散煤综合治理确保群众温暖过冬工作的函》指出,煤改气(电)未完工的项目或地方将继续沿用过去的燃煤取暖或其他方式。从11月中旬开始,河北保定、曲阳,河南安阳,山西临汾等地就接连爆出村民煤炉被撤走,而新的采暖设施却未建好或者
环保部12月4日向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26城市下发的特急函件《关于请做好散煤综合治理确保群众温暖过冬工作的函》指出,煤改气(电)未完工的项目或地方将继续沿用过去的燃煤取暖或其他方式。从11月中旬开始,河北保定、曲阳,河南安阳,山西临汾等地就接连爆出村民煤炉被撤走,而新的采暖设施却未建好或者
12月7日,从环保部权威信源处获悉,环保部已于12月4日向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26城市下发《关于请做好散煤综合治理确保群众温暖过冬工作的函》特急文件,提出坚持以保障群众温暖过冬为第一原则,进入供暖季,凡属没有完工的项目或地方,继续沿用过去的燃煤取暖方式或其他替代方式。2+26城市是指京津冀大气
3月9日,从北京市环保局获悉,今年本市农村地区将完成700个村庄住户的煤改清洁能源工作任务。其中朝阳、海淀、丰台、石景山、房山、大兴和通州,要完成剩余平原地区村庄的煤改清洁能源工作。9日上午,记者来到通州区台湖镇周坡庄村。据相关负责人介绍,该村现有常住人口675人,其中农业人口208人,耕地
上周,贵州贵阳市空气质量总体良好,7天全部为二级良。空气中首要污染物有3天为细颗粒物(PM2.5),4天为可吸入颗粒物(PM10)。贵州省环境科学研究设计院研究员李启泰介绍说,贵阳上周多为阴雨天气,对于空气质量改善作用较为明显。然而,随着气温走低,部分市民会采取燃煤取暖方式,这将给空气质量带来一定影响——增加空气中细颗粒物和可吸入颗粒物的量。李启泰认为,燃煤取暖除了会直接引起空气中细颗粒物和可吸入颗粒物增加外,还容易诱发二次污染。“煤燃烧后产生大量二氧化硫,在空气中容易生成三氧化硫和亚硫酸根离子;另一方面,汽车尾气易
改善大气环境,承担社会责任。从5月21日开始到8月底,河北钢铁集团邯钢先后拆除罗一、罗二、罗三、农林路、百五5个生活区用于居民取暖的12台燃煤锅炉;年可节约标煤2.6万吨,对改善区域环境质量意义非同一般。据悉,今冬,邯钢5个生活区将纳入城市集中供暖范围。据介绍,被拆除的12台锅炉从1996年开始启用,承担着1.5万户居民、130万平方米的供暖任务。为支持邯郸市拆锅炉拔烟囱百日攻坚行动,邯钢发挥大型国有企业的表率带头作用,积极做好锅炉拆除工作。同时积极与市环保局、热力公司等部门沟通,就锅炉拆除、生产余热供市居民取暖计费等问题多次研究商议。经多方共同努力,
11月21日,中国大唐集团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党组副书记张传江与呼伦贝尔市委书记王旺盛会谈,双方围绕强化能源领域合作、保障能源安全稳定供应等方面进行深入交流。张传江感谢呼伦贝尔市委、市政府长期以来对中国大唐的支持,并介绍了中国大唐生产经营相关情况。他表示,中国大唐始终聚焦内蒙古自治
11月15日0时,随着热网首站供回水温度逐渐升高达到指定温度,一股股“暖流”不断涌入千家万户,标志着莱城电厂第十个供热季正式拉开序幕。居民供热既是民生大事,也是政治任务,关系群众冷暖,体现民生温度。作为莱芜区的主力热源单位,莱城电厂高度重视供热民生保障工作,提前未雨绸缪,坚持“冬病夏
北极星电力网获悉,11月1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召开11月份新闻发布会。国家发展改革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委新闻发言人李超表示,北方地区已经进入供暖季,每年供暖季都意味着季节性用能高峰期的到来,这期间保障好群众温暖过冬、企业有序生产,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从这些年工作情况看,我国供暖期延续
11月12日,三峡集团董事长、党组书记刘伟平,总经理、党组副书记李富民在江苏南京拜会江苏省委书记信长星,双方围绕深化多领域全方位合作进行深入交流。江苏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储永宏,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马欣,三峡集团副总经理、党组成员王昕伟出席座谈信长星对刘伟平、李富民一行来江苏考察交流
10月31日,国家能源局举行新闻发布会,会上,对于前三季度全国能源形势,国家能源局发展规划司副司长董万成介绍,前三季度,持续增强能源安全保障能力,有力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依靠科技创新增强发展新动能,依靠深化改革激发发展新活力,现代能源体系建设取得新进展,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
10月28日上午,国家能源集团党组召开会议,传达学习习近平主席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六次会晤期间发表的重要讲话精神,学习落实李强总理在宁夏调研时的讲话精神。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刘国跃主持会议并讲话,党组副书记王敏,党组成员傅振邦、杨鹏、冯来法、王益民、闫国春出席会议。会议指出,习近平
10月25日,国网天津经研院规划评审中心完成滨海新区驴驹河200兆瓦水面光伏发电项目接入系统评审工作。滨海三峡水面光伏项目位于天津市滨海新区大沽街道。本项目的光伏发电电力将升压接入滨海地区220千伏电网。规划评审中心技术人员围绕项目接入的可行性、安全性等方面,提出优化电气主接线方式、明确储
10月22日,三峡集团董事长、党组书记刘伟平,总经理、党组副书记李富民与湖北省委副书记、省长王忠林座谈,双方围绕深化战略合作进行深入交流。湖北省副省长程用文出席座谈。王忠林向三峡集团对湖北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他说,三峡集团诞生于湖北、成长于湖北,始终与湖北命运相连、亲如一
10月11日,国家能源局党组书记、局长章建华到国家电投调研。国家电投董事长、党组书记刘明胜参加调研并作工作汇报,国家能源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何洋,国家电投董事、党组副书记、总经理栗宝卿参加调研。章建华对国家电投工作成效给予充分肯定。章建华指出,国家电投作为全球最大的清洁能源发电企业,为
北极星电力网获悉,10月8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发改委多位领导介绍“系统落实一揽子增量政策扎实推动经济向上结构向优、发展态势持续向好”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其中涉及到能源相关问题。记者:10月份以后,各地陆续进入冬季用电用暖用气高峰,请问如何做好今冬能源供应保障和民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9月5日,在甘肃销售庆阳东环路加油加氢站,4辆公交车一字排开,正在加氢区加注氢能。该站平均每天销售氢能100千克,为庆阳市50辆公交车加注氢能。这是甘肃销售积极融入地方新能源发展规划、探索用能终端绿色低碳转型的有力尝试。近年来,在全新愿景的引领下,中国石油将绿色低碳纳入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