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图为印度喜马偕尔邦的卡查姆旺图水电站。专家表示,大型水坝不会带来额外的减排。
来源:Rupendra Rawat/Alamy
02
对自愿碳市场的打击
对自愿碳市场最致命的打击,来自今年1月的一份调查报道。
英国《卫报》与德国《时代周报》等媒体合作花了9个月调查,在今年1月发了一篇几千字的雄文,题为:90%的雨林碳抵消项目毫无价值。此篇报道一出,一石激起千层浪。
根据这项调查,由世界最主要认证机构(指的是Verra)核证的林业碳汇,一直被迪士尼、壳牌、Gucci等大公司使用,但这种碳抵消可能毫无价值,且会加剧全球气候变暖。
Verra位于美国华盛顿,开发和管理着气候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一些最有影响力的标准,包括核证碳标准(VCS)。目前为止,VCS已经签发了10亿个核证碳单位(1单位相当于1吨温室气体排放量)。
在快速增长的自愿碳抵消市场上(20亿美元规模),Verra标准被广泛使用,全球自愿碳减排量的四分之三出自VCS标准。但仔细研究其认证过的相当一部分项目后发现:超过90%的雨林碳汇(很多公司普遍使用这种碳汇),有可能是“幽灵碳汇”,无法带来真正的减碳。
众多国际知名企业购买的碳汇实际都有问题。它们有的给自己的产品贴上“碳中和”的标签,有的告诉顾客尽管乘坐飞机、安心购买新衣服或享用某些美食,根本不用担心这种消费会加剧气候危机。
图说:技术人员在肯尼亚一个 Redd+ 项目收集碳封存数据。
来源:Tony Karumba/AFP/Getty Images
针对自愿碳市场的质疑,除了诚信和透明度问题外,还有科学家质疑,一些碳汇项目在减排方面被高估了很多,或者根本不存在。而且,通过购买碳信用额的碳抵消措施,很容易被一些企业用作继续污染的通行证。
尽管Verra极力反驳了这项调查的结论,但企业依靠碳抵消作为其净零战略的合理性还是遭到了强烈的质疑。
此后,一些媒体又对津巴布韦的卡里巴REDD+项目(即“减少发展中国家毁林和森林退化所致排放量”)提出质疑, 主要矛头指向项目及其相关碳信用的可靠度,报道称南极公司出售了数百万个不真实的碳减排信用额。
南极公司是瑞士碳抵消巨头,也是卡里巴REDD+项目的主要合作方。迫于压力,南极公司宣布退出这个项目。
接二连三的丑闻,使许多公司开始放弃对碳抵消的依赖,因为风险实在太大了。这意味着,自愿碳市场将遭受巨大损失,一个重要的绿色发展机制也将丧失。
面对乱想,一些业界人士希望联合国有关机构牵头提出方案,采用标准化方法来确定如何发放信用额度。这个市场必须具备“透明度”和“高度诚信标准”,才能发挥其潜力。
图说:随着碳抵消市场的批评和质疑,碳信用额价格不断下跌。
来源:AFP
03
未来是一个数万亿的市场
在投资者和媒体对自愿碳市场批评日增的背景下,买家的热情在减弱,碳抵消需求在2022年有所下降。
根据彭博新能源财经(BNEF)的数据,2022年企业仅购买和注销了1.55亿份碳抵消,低于前一年的1.61亿份。
加密货币公司2021年在Verra注册登记机构购买了超过1,800万份碳抵消,但由于存在对投资低质量项目的担忧,在去年中旬起此类公司也被迫从市场撤出,从而削减了大量需求。
但2022年碳抵消供应略有增加:77个国家的项目发布了2.55亿份碳抵消,比2021年的2.51亿份增加了2%。减少毁林(REDD+)的供应减少32%,秘鲁、印度尼西亚和肯尼亚的大型项目在2022年受到了很多批评,没有发行碳抵消,因为客户警惕购买此类抵消可能带来的声誉风险。复植补种和农业领域的供应在2022年都出现增长,但这不足以抵消其他领域的下降。
石油和航空公司一直是自愿碳市场的大买家。
比如石油巨头壳牌在2023年还加大了碳抵消购买力度。2023年11月,这家石油巨头从Verra注册表所列项目中购买并注销了惊人的430万个碳抵消额度。这使其2023年公开披露的抵消购买总量超过720万个,比2022年的290万个抵消增加了150%。
在2023年的抵消购买中,约90%来自避免毁林项目,另有4%来自重新造林项目。这表明,虽然壳牌不会开发自己的项目,但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仍然是壳牌气候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交易使壳牌成为公开披露的最大碳抵消买家之一。历史上的其他主要买家包括达美航空公司和大众汽车公司,它们分别在2022年注710万和510万个碳抵消额度。在石油巨头中,道达尔能源公司和雪佛龙公司也是活跃的买家。
这可能只是壳牌碳抵消之旅的开始。为了实现整个价值链的净零排放,到2050年,壳牌需要购买超过4亿个抵消额度,预算金额达140亿到360亿美元。
BNEF认为,到2050年,碳抵消市场年价值可能达到5,000亿美元。随着公司努力实现净零目标,未来十年内需求将上升到数十亿吨二氧化碳当量,供应量可能增加近60倍,具体取决于碳清除和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的规模。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3月26日,生态环境部举行3月例行新闻发布会。发布会上提到,生态环境部发布了《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钢铁、水泥、铝冶炼行业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标志着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首次扩大行业覆盖范围工作正式进入实施阶段。目前,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仅覆盖了发电行业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3月26日,生态环境部发布《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钢铁、水泥、铝冶炼行业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明确积极稳妥有序将钢铁、水泥、铝冶炼行业纳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范围,标志着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首次扩围工作进入操作实施阶段。《方案》明确,分两个阶段做好
3月25日,重庆市生态环境局发布2024年度重庆碳市场温室气体重点排放单位名单,共299家。详情如下:重庆市生态环境局关于公布2024年度重庆碳市场温室气体重点排放单位名单的通知各有关单位:根据《重庆市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渝府发〔2023〕6号)、《重庆市生态环境局关于调整重庆碳市场纳
3月26日,生态环境部发布《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钢铁、水泥、铝冶炼行业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标志着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首次扩大行业覆盖范围(以下简称扩围)工作正式进入实施阶段。此次扩围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预计新增1500家重点排放单位,覆盖全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占比将达
3月26日,生态环境部发布《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钢铁、水泥、铝冶炼行业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标志着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首次扩大行业覆盖范围(以下简称扩围)工作正式进入实施阶段。目前,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仅覆盖了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2200家,年覆盖二氧化碳排放量超过50亿吨
日前,天津市生态环境局印发关于做好天津市2024年度碳排放报告核查与履约等工作的通知。随文公布重点碳排放单位名录,257家。详情如下:市生态环境局关于做好天津市2024年度碳排放报告核查与履约等工作的通知有关区生态环境局,各重点排放单位:为加强我市重点排放单位碳排放管理,深化碳排放权交易市
项目概况:深圳碳市场2024履约年碳排放核查服务项目A标段招标项目的潜在投标人应按本招标公告“三、获取招标文件”要求下载获取本项目的招标文件,并于2025年03月24日09:00(北京时间)前递交投标文件。一、项目基本情况:1.项目编号:SZDL20250003392.项目名称:深圳碳市场2024履约年碳排放核查服务项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3月14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布《上海市碳排放管理办法》。文件提出,上海市建立完善碳普惠机制,基于碳普惠方法学开发相应的减排项目、减排场景,将单位或者个人的减碳行为进行量化并赋予价值,运用商业激励、市场交易等方式,引导全社会形成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上海市实行碳排放
近日,陕西省生态环境厅等14部门联合印发《陕西省建立碳足迹管理体系工作方案》。《方案》明确,到2027年,出台一批重点出口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和标准,初步建立全省重点产品碳足迹数据库、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及分级管理制度,全省碳足迹管理体系基本形成;到2030年,全省重点产品碳足迹核算标准体系进
北极星碳管家网获悉,深圳市生态环境局发布2024年度深圳碳市场重点排放单位名单,其中碳市场重点排放单位711家,较公示阶段少了5家企业,全名单如下:根据《深圳市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第十一条规定,市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定期组织开展碳排放单位筛查,确定重点排放单位名单,对名单实行动态管理,并向
3月11日,重庆市生态环境局办公室关于2024年度纳入全国碳市场发电行业月度信息化存证情况的通报发布。详情如下:重庆市生态环境局办公室关于2024年度纳入全国碳市场发电行业月度信息化存证情况的通报各区县(自治县)生态环境局,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万盛经开区生态环境局,两江新区分局:按照《生
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地方标准《碳中和实施指南组织》,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本标准确立了组织碳中和实施工作的总体原则和实施流程,提供了准备阶段、实施阶段、评价阶段和声明阶段的指南。适用于组织或组织的一部分实施碳中和,其他主体参照使用。总体原则为做出碳中和承诺或宣传的组织,宜优先
深圳拟推出全国首个金融机构碳中和实施地方标准。近日,深圳市地方金融管理局就《金融机构碳中和实施指南》(以下简称《实施指南》)公开征求意见。《实施指南》规定了金融机构开展碳中和行动的主要步骤、实施要求及操作指引。金融机构实施碳中和行动的基本工作包括进行碳排放趋势分析及预测,制订碳中
前不久,苹果召开了新的产品发布会,对于这次发布会推出的新品,只能说是乏善可陈,特别是正好在华为这波强力输出的影响下,让很多人不再对苹果的发布会抱有什么期望。不过,对于搞碳的人来说,算得上有个亮点,那就是苹果推出了它的第一款碳中和产品——AppleWatchSeries9。苹果发布会可以说是万众瞩
碳抵消的名声并不好。它的基本理念是通过减少碳排放或者增加碳储存来补偿发生在其他地方的排放。虽然听起来很有道理,但多年来该市场一直被接二连三的丑闻困扰。有人指责碳抵消计划资金支持的项目存在以下问题:无论如何都会推进;并未减少碳排放;导致其他地方排放增长;以及破坏当地社区或生物多样性
近日,杭州第19届亚运会组委会举办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碳抵消指标捐赠仪式,浙能集团下属企业作为捐赠单位受邀参加。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碳中和工作,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亚运筹办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双碳”战略,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具体行动。在收到杭州亚组委碳
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于26日举行了碳抵消指标捐赠仪式。自去年4月启动以来,杭州亚组委、亚残组委与省发改委、省生态环境厅、省林业局、省能源局等相关部门合作,制定了一系列方案,有序推进碳排放量核算、碳抵消捐赠、碳中和评价和公众参与等工作,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截至目前,杭州亚运会、亚残运
近来造林项目发生的一系列火灾已经导致更多碳排放。随着气候变化导致火灾风险升高,蓬勃发展的碳抵消行业是否站得住脚?去年7月,西班牙东北部一片人工林燃起大火,吞噬了阿拉贡省布维耶尔卡市(Bubierca)1.4万公顷的树木。去年夏天,欧洲遭遇500年来最严重的大旱,南欧各地发生了多起这样的火灾。但
12月12日,联想集团武汉产业基地获颁ICT行业首张零碳工厂证书,成为中国ICT行业首个也是唯一经过第三方评价的零碳工厂。评价证书根据9月底发布的《零碳工厂评价通用规范》团体标准,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下属中国电子标准化研究院认证中心(北京赛西认证有限责任公司)实施评价并颁发。该标准规定了零碳工
北极星碳管家网获悉,10月26日,康师傅饮品在上海举办了“国内首个茶饮料碳中和路径实践成果分享会”,发布了国内首款真正实现碳中和的茶类饮料——“纯萃零糖原味茶饮料”,同时发布了国内首个茶饮料碳足迹核算标准《茶类饮料碳足迹评价技术规范》及国内首个茶饮料碳中和评价标准《茶类饮料产品碳中和
北极星碳管家网讯:近日,人保财险签发国内首单自愿减排项目监测期间减排量损失保险(以下简称“碳抵消保险”),与华信保险经纪合作,为中国华电集团下属的某清洁能源发电企业提供碳资产风险保障。电力行业是我国实现碳减排的重点行业。人保财险积极开展电力行业领域碳保险研发探索,响应电力行业企业
3月26日,生态环境部发布《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钢铁、水泥、铝冶炼行业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标志着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首次扩大行业覆盖范围(以下简称扩围)工作正式进入实施阶段。此次扩围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预计新增1500家重点排放单位,覆盖全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占比将达
3月26日,生态环境部发布《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钢铁、水泥、铝冶炼行业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标志着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首次扩大行业覆盖范围(以下简称扩围)工作正式进入实施阶段。目前,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仅覆盖了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2200家,年覆盖二氧化碳排放量超过50亿吨
3月18日,深圳印发《关于做好2024年度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的通知》。详情如下:深圳市生态环境局关于做好2024年度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的通知各有关单位: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碳达峰碳中和的重大决策部署,利用市场机制推动温室气体减排,促进绿色低碳发展,根据《深圳经济特区碳排放管
3月13日,甘肃省首家绿电绿证“一站式”服务站——国网平凉供电公司米祥仁绿电绿证服务站正式揭牌运营。据了解,近年来,国网平凉供电公司先后促成了省内首笔国际绿色碳交易,牵头推进西北首个“碳普惠制”城市,建成西北首个经权威认证的“零碳”供电所和“零碳”变电站,打造西北首个“碳服务营业厅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3月11日,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湖北建设全国碳市场中心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的通知。《方案》指出,到2027年,碳市场政策体系进一步完善,市场流动性进一步增强,交易规模进一步扩大,中碳登国家级基础设施平台功能进一步发挥,碳金融功能进一步拓展,湖北区域
就在刚刚,万众期待的新CCER终于迎来的首次签发!预计快的话,今天就能实现交易,新一轮碳交易市场热点即将来袭!(来源:老汪聊碳中和)恭喜三峡新能源,成为首个完成CCER最终签发的公司。该项目为三峡新能源江苏如东H6(400MW)海上风电场项目,签发的总CCER量为1,499,094吨。后续还有近
在全球气候变化和“双碳”目标的背景下,高耗能行业作为碳排放的主要来源,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减排压力。钢铁、水泥、化工、电力等行业不仅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也是碳减排的主战场。高耗能企业对待碳减排的态度、进展、技术难点是当前的行业关注的重点,而碳交易市场则成为高耗能行业跃跃欲试的主战
一、培训项目背景近年来,中国在双碳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成功启动,为碳减排提供了新的经济工具和市场机制。随着碳市场的逐步完善,覆盖的行业范围不断扩大,交易活跃度逐渐提升。这不仅推动了企业的碳资产管理意识,还通过碳交易优化了碳排放配置,促进了节能减排。然而,双碳
为应对气候变化,全球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尝试建立碳市场,利用市场机制推动减排。加拿大安大略省也曾雄心勃勃地启动了碳交易市场——总量控制与交易计划,设定排放上限,允许交易碳配额和碳信用,从而激励减排和低碳技术投资。但不久后,安大略省又突然取消了其碳交易计划,并引发了一系列问题,其中的经
国务院发布的《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以下简称《暂行条例》)于2024年5月1日起施行,标志着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进入法治化建设新阶段。德国是全球最早建立碳排放交易体系的国家之一,其近20年的碳市场法治实践,能够为我国构建完善的碳市场制度提供重要参考。德国碳市场法治建设经验在莱茵河畔
北极星碳管家网获悉,上海市生态环境局石化、化工、造纸等领域企业2024年度碳排放报告核查招标,详情如下:项目概况:石化、化工、造纸等领域企业2024年度碳排放报告核查招标项目的潜在投标人应在上海市政府采购网获取招标文件,并于2025年03月06日10:00(北京时间)前递交投标文件。一、项目基本情况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