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火电产业市场正文

推进煤电新能源联营耦合的绿色低碳园区建设

2023-12-27 17:27来源:中能传媒研究院作者:史晓雷 高建强等关键词:煤电联营煤新联营低碳园区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推进煤电新能源联营耦合的绿色低碳园区建设

史晓雷1 高建强2 袁祥飞3 杨艳春2

(1.国能宿州热电有限公司 2.国能龙源环保有限公司 3.首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

目前,煤电与新能源耦合发展是能源转型时期面临的重要命题。工业园区是我国工业生产的重要载体,也是能源转型的先行先试区域。利用煤电与新能源耦合,发展绿色低碳园区,对于推动能源转型和产业绿色化有重要意义。近年我国主要煤电企业积极发展新能源,并在园区探索开展综合能源服务,取得一定进展的同时也面临一些问题,建议出台相应政策措施给予支持。

一、绿色低碳园区建设的现状与问题

工业园区是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也是能源与资源消耗的重点空间载体,是减污降碳的关键阵地。近年来绿色低碳园区建设逐步得到重视,部分地区探索开展了多种模式的实践。例如西北地区依托集中式风电和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基地,规划并新建了低碳乃至零碳示范园区。但是,绿色低碳园区在全国范围推广仍需要解决一些难点,主要有:

一是新能源接入与消纳问题。近几年我国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发展十分迅猛,给现有电力系统的稳定带来了一定的挑战。从实际情况来看,部分园区在进行低碳改造时,新建的风光新能源在接入电网时存在一定的压力,局域电网消纳限制条件较多。

二是稳定电力的供应。风电、光伏等新能源波动性和周期性较强,近年世界各国均有极端天气导致的电力供给中断及紧张现象,而园区内大数据、工业生产等对稳定电力有高要求,需要匹配更多的备用电源以及调节性电源来保障电力的稳定供应。

三是高品位热力的供应。工业园区经常需要高品位热力(如高压蒸汽等)的稳定供应,但目前电力加热的技术成熟度与经济性有待进一步提高,因此部分工业园区短期内仍然需要依靠锅炉供热,这给工业园区的低碳或者零碳化带来一定的困难。

二、煤电新能源联营耦合推进绿色低碳园区建设的优势

(一)煤电新能源耦合模式有助于保障园区能源安全和供给稳定

以煤电新能源联营耦合推进绿色低碳园区建设,可以充分发挥我国资源禀赋优势,确保能源供给安全。截至2022年底,我国煤电装机总量约为11.2亿千瓦,约占全国总装机容量的43.8%,仍然是我国的主体能源。煤电结合光伏、风电等多种新能源,实现多个供能系统协调配合运行,有效减少单一供能系统产生的弊端,从而增加了各园区整体能源供应的稳定性,保障了经济社会发展用能需求。

(二)煤电新能源耦合模式有助于促进可再生能源消纳

依托现有煤电建设可再生能源,可以充分发挥煤电的调节优势,为可再生能源消纳提供支撑。目前我国正在大力推动西北地区风光大基地建设,并要求依托附近煤电提供调节能力,减少电网压力。在东南地区,煤电企业也在积极布局分布式风电和光伏电站,并探索配电网或者微电网形式开展区域多能联营。

(三)煤电新能源耦合模式有助于建设综合能源体系

煤电新能源耦合可以提供多品种、多品位的能源形态,从而满足园区当下的多种能源要求。例如热电联产对于提升能源利用效率、解决能源供给、实现区域减污降碳协同治理有很好的效果。煤电企业通过提供热、冷、汽等多种能源品类,耦合新能源的清洁电力,并叠加系统性的能源供应与管理,可以充分挖掘园区内不同企业间的系统节能空间,通过能源梯级利用、多能互补,提高能源总体利用效率,降低系统能耗,提高低碳园区乃至社会的总体能效水平。

三、发展建议

(一)加强规划与市场改革

政府应制定煤电新能源联营耦合建设规划,鼓励支持联营工作开展。加大电力市场改革力度,推进电力辅助服务市场化改革,为煤电从事调峰调频等综合能源服务提供足够激励。鼓励电力企业与园区合作共同建设“源网荷储”的能源系统,促进“微电网”等示范落地,推进打破“隔墙售电”约束,打造煤电新能源联营耦合的新型综合能源服务试点示范工业园区。

(二)支持煤电企业发展风电光伏

支持符合“三改联动”的存量煤电机组积极发展风电光伏,给予一定的保证上网指标。支持煤电企业和风电光伏企业开展联营合作,通过股权、项目以及技术等不同的合作形式,推动煤电企业与新能源企业在机制上实现深度耦合。

(三)探索耦合服务新模式

鼓励电力企业加快由生产型企业向服务型企业转型的步伐,转变思想认识,建立专业化的综合服务团队,主动接触终端客户,制定合理的市场营销方案,增强市场开拓能力。支持煤电与新能源企业共同参与电力市场交易,以热电销售为抓手开拓能效提升、节能优化、碳交易、碳资产管理、能源数据管理等多种类型的拓展服务,最终提供以客户为中心的全链条能源服务。

(四)积极开展技术创新

鼓励电力企业提升技术能力,充分利用太阳能、储能、氢能等领域的技术进步,实现多种技术的融合。推动电力企业与信息化、人工智能等公司合作,共同开发智慧能源的综合服务平台,建设综合能源服务“大脑”。推动电力企业与科研院所及高校等合作共建综合能源服务、碳中和等实验室以及研究项目,利用应用场景优势,促进相关技术转化落地。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煤电联营查看更多>煤新联营查看更多>低碳园区查看更多>